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生命的糧

讀經:約翰福音6章25-35節 

在食物選擇繁多的現今社會,米糧已不再是飲食文化中的必須品。有些人甚至因著各種不同的理由,選擇完全不吃米飯。然而,在古代,米糧卻被視為不可或缺的主食,沒有米糧的飲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聖經記載,一天群眾尋找耶穌,因為祂剛剛行了神蹟,把餅越變越多,使眾人吃飽(約翰福音6章11、26節)。群眾請耶穌行神蹟,一如上帝曾在曠野,從天賜下嗎哪給百姓當作食物(6章30-31節;出埃及記16章4節)。然而,當耶穌說自己就是「天上來的真糧」(約翰福音6章32節)時,百姓並不明白這話。他們要的是地上真正的糧食,但耶穌卻說自己是奉差來世上做人們的靈糧,每天供應他們靈命上的需要。如果他們憑信心領受耶穌的話語,並讓耶穌進入他們的生命,便會體驗到永恆的滿足(35節)。

耶穌並不是要成為我 [....]

靈命日糧:上帝如何供應?

讀經:申命記24章19-22節 

在我辦公室的窗外,松鼠們正忙著在冬季來臨前,把橡子埋藏在既安全又方便之處。他們竄進竄出的情景把我逗樂了。一整群的鹿經過我家後院都可以悄然無聲,但一隻松鼠的騷動就能聽起來像大軍壓境一樣。

這兩種動物也有其他差異。鹿無須為冬天存糧,當白雪覆蓋大地時,鹿便吃牠們能在路上找到的任何食物(包括我家院中裝飾用的灌木叢)。但松鼠若是效法鹿便會挨餓,因為牠們在冬天找不到合適的食物。

鹿和松鼠代表了上帝照顧我們的不同方式。祂使我們能夠工作、好為未來儲備。當資源短缺時,祂也供應我們的需要。如同聖經的智慧書所教導的,上帝給我們豐收的季節來為欠缺的季節預備(箴言12章11節)。也像詩篇23篇說的,上帝領我們經過死蔭的幽谷,到可安歇的青草地。

上帝供應我們的另一種方式,是透過 [....]

靈命日糧:公開讚美

讀經:詩篇96篇 

我很喜歡YouTube上面的那段影片:在一個商場的美食中心裡,人來人往、享受美食。突然,有人站起來,並大膽地開始唱起「哈利路亞大合唱」。令人驚訝的是,另外一人又起身加入,然後,人們一個個地加入合唱。最後,整個美食中心都迴響著韓德爾(Handel)偉大傑作的歡慶和諧歌聲。這原來是當地歌劇公司的精心設計,在特定的地方安排歌手演唱,以歡快的方式,把上帝的榮耀帶入購物者日常的午餐時光中。

我每次看這段影片,都不禁感動落淚。它讓我想起,我們蒙召正是為了藉著效法基督,把上帝的榮耀帶入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想想我們把上帝的恩典,刻意帶給那些不配但需要第二次機會的靈魂;想想我們與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基督的愛;想想我們作耶穌的雙手,扶起一個疲憊的朋友;想想我們把平安帶入一個困惑又混亂的情況之中。< [....]

靈命日糧:危險挑戰

讀經:歷代志下20章1、15-22節 

數百萬人看著電視轉播,因為尼克‧瓦倫達(Nik Wallenda)踩在直徑只有五吋、長達五百多公尺的鋼線上,正要橫越尼加拉大瀑布。事前他已盡可能地做了一切安全措施,但鋼線的高度和底下的急流,還有那阻礙尼克視線的大霧、影響平衡的強風、濺灑在他腳上的瀑布浪花,都增添了戲劇化的危險性。或許也因這些危險的挑戰,尼克說他不斷地禱告並讚美上帝。

以色列人也在危險挑戰中讚美上帝。他們面對一大群敵對戰士的聯合攻擊(歷代志下20章2節)。當時,約沙法王在謙卑地請求上帝幫助後,指定了一支歌詠隊在以色列軍隊前面行走,他們敬拜歌頌:「當稱謝耶和華,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21節)當他們開始歌唱時,耶和華就使敵軍潰亂、自相殘殺。

在挑戰當中讚美上帝,意味著我們要先克服自己的自然反應。因為 [....]

靈命日糧:個人價值

讀經:路加福音15章1-10節 

在謹恩·哈斯金的高中畢業典禮開始之前幾個小時,一場車禍奪走她父親的生命,謹恩和她的母親則負傷住院。翌日,謹恩的高中校長喬·格蘭特前來醫院探訪,表明他們希望在學校裡為她做些特別的事。詹姆士·朱在當地報章上的文章如此記述:幾天後,在學校特別為她舉辦的畢業典禮中,教職員及同學們對謹恩的失喪都感同身受,他們的支持與關愛充滿了學校禮堂。

校長格蘭特說:「在教育上,我們常說不捨棄任何一個孩子;在軍隊中,我們常說,不撇下一兵一卒;今天,我們要說,我們不會遺忘任何一個畢業生。」

耶穌用有關於遺失的三則故事──羊隻、錢幣、兒子,來強調每一個人在上帝眼中的重要性(路加福音15章)。在每一個故事中,都提到有個人遺失了某樣重要的東西,當找著的時候,親朋好友及鄰居都受邀同來歡慶。

[....]

勝過那最壞的開始

真心的悔改需要我們在觀念與態度上的徹底改變。這不僅是為罪憂傷,也是我們思維的徹底轉變。真心悔改的人會展現一種堅定的心志,就是竭盡所能去克服自己的軟弱和脆弱之處。那時,我們將異常堅定地保守自己遠離罪惡。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1)

一個能夠讓我們清楚瞭解上帝旨意的辦法,就是透過祂話語的啟示。在路加福音10章27-28節中,上帝賜予我們一個命令,也是耶穌所說的最大誡命。耶穌說道,「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所以如果你要是能夠做到這兩件事,就是在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事。

靈命日糧:超過所求

讀經:以弗所書3章14-21節 

「這是不可能發生的,茱麗阿姨,你最好還是打消這個念頭。」

我說:「我知道這個可能性很低,但並非完全不可能。」

有好多年的時間,因為我們家族裡的狀況,我的外甥女和我常常有類似這樣的對話,我偶爾會接著說:「我知道這可能發生,因為我常聽說上帝讓不可能的事發生了。」但是,這句話還有一部分我只對自己說的,那就是:「但在我家裡從來沒發生過。」

最近,我的牧師連續幾週教導以弗所書,每次崇拜之後我們就念這段經文,彼此祝福:「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以弗所書3章20-21節)

就在今年,上帝竟然選擇在我家裡成就了不可能發生的事,超過我 [....]

靈命日糧:同在的安慰

讀經:約翰福音11章14-27節 

數年前,當我剛擔任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時,一位資深的員工逝世了,雖然我沒有和他見過面,但我前去弔唁,也參加了葬禮。那員工是一名泥水匠,同事們都敬愛他,但卻很少人前來探望他的遺孀。我聽見有人試著安慰她說:許多人沒有來,因為他們害怕說了不該說,或做了不該做的事,而讓家屬更加難過。

然而,在悲痛的時刻,人們鮮有記得我們說了什麼,他們記得的是我們曾經出席。熟悉的臉孔有非言語所能形容的力量,為失去親人的深切孤單與傷痛提供安慰。縱使我們不善言辭,或感到不自在,這份「同在的安慰」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獻出的。

當馬大和馬利亞的兄弟拉撒路死了的時候,前來弔唁的人及朋友環繞著她們,安慰她們(約翰福音11章19節)。後來,她們最期盼見到的人耶穌,也前來與他們一同哀哭(33-35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