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王的酒政


讀經:尼希米記2章1-8節 

在聖經中有許多我喜愛且能應用在工作上的經文,而尼希米記1-2章便是其中之一。尼希米是亞達薛西王手下的一個模範僕人,所以當他為耶路撒冷的毀壞而哀傷時,亞達薛西王希望藉著幫助尼希米以表揚他。他問尼希米:「為什麼面帶愁容呢?⋯⋯你要求什麼?」(2章2、4節)他不僅是王的僕人,也是王的酒政,在王喝酒之前先為他試過酒是否有毒。顯然尼希米工作認真,並在他所做一切的事上榮耀上帝,才會被委以重任,因此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上帝在乎我們對工作的態度。歌羅西書3章23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我們可以效法尼希米,成為一個稱職和值得信賴的僕人,使上帝得到榮耀(尼希米記1章11節-2章6節)。真誠地關心他人,關心他們所看重的事。即使有時需要冒險,也要尊崇上 [....]

靈命日糧:放緩步伐


讀經:出埃及記20章8-11節 

當作家布魯斯·費勒(Bruce Feiler)被診斷出大腿罹患骨癌時,有一年多的時間,他需要輔助才能行走。在學習使用柺杖行走的過程中,使他學會欣賞比較緩慢的生活節奏。費勒說:「放緩步伐成為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當上帝的子民從埃及被釋放後,上帝給了他們一條誡命,要他們慢下來,停下腳步,仰望上帝和看看周遭的世界。對曾經是法老王的奴隸,日常工作程序中完全沒有休息時間的以色列人來說,這第四條誡命無疑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這條誡命強調上帝的子民必須在一星期中留下一天,以記念幾件重要的事:上帝創造的奇妙大工(創世記2章2節);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被釋放(申命記5章12-15節);他們與上帝的關係(6章4-6節),以及他們需要休息、恢復活力(出埃及記31章12-18節)。這並非 [....]

靈命日糧:貨真價實

讀經:哥林多前書15章1-21節 

有時候,幫忙爺爺打掃閣樓也會有很大的收穫喔!一位俄亥俄州的男子就有這樣的大收穫,他發現了一套擁有百年歷史卻全然如新的籃球卡。鑑定專家估計這套卡片價值約三百萬美元。

這套卡片會這麼有價值是因為它們被保存得非常好;除此以外,它們也是貨真價實的。不論看起來有多麼新,如果它們是假貨,也不會有什麼價值。

對於基督的信仰,使徒保羅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假如耶穌沒有復活的話,那我們的信仰便毫無價值而且是虛假的。保羅對上帝的計畫有足夠的信心,他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章14節),而且「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17節)

基督徒的信仰全仰賴於這句話的可信度: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而後復活。讚美 [....]

靈命日糧:冒險拯救

讀經:羅馬書16章1-7節 

在1838年9月7日,一個英國燈塔管理員的女兒葛莉絲.達玲(Grace Darling),發現海上發生船難,僥倖生還的乘客正在暴風雨中等待救援。葛莉絲跟她的父親在狂風巨浪中,勇敢地划船一英里,救了好幾個人。葛莉絲的憐憫之心,以及她冒險援救他人的堅定心志,使她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使徒保羅提到另一對冒險援救他人的男女。他說這對在基督裡的同工,百基拉和亞居拉「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羅馬書16章3-4節)

我們並不完全清楚百基拉和亞居拉 面對的危險為何,但是我們知道,在保羅服事的過程中他面對毒打、坐牢、船難,以及死亡的威脅是家常便飯,因此我們也不難想像這一對同工為了要救自己的朋友所可能面對的危險。對他們來說,解救保 [....]

靈命日糧:無限關懷


讀經:約翰福音13章31-35節 

不久前,我寫了一篇關於我太太瑪琳的文章,談到她與眩暈症奮戰的過程。文章發表後,我完全想不到讀者的回應如浪潮般湧流不斷。有人給予鼓勵、有人提供幫助與建議,更重要的是,好多人對我太太的健康表示關心。這些關切的話語來自世界各地,各年齡層的人,數量多到我們根本沒辦法一一回覆。基督的肢體對瑪琳的真切關懷令我們感動不已,銘記於心。

其實,這也正是肢體之間應有的態度。對基督徒弟兄姊妹的關懷,證明了我們曾經歷上帝的愛。當耶穌與門徒一同享用最後的晚餐時,祂對門徒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4-35節)

瑪琳與我從那些信中體會了基督般的愛與關懷。透過救主的幫 [....]

靈命日糧:逃生之路

讀經:哥林多前書10章 

穿越西維吉尼亞阿帕拉契山的七十七號公路,沿途有不少緊急停車道。這條公路有一段路地勢特別險峻,在短短10公里的路程高度驟降400公尺,而且非常彎曲,對卡車司機來說是一大挑戰,因此這也是緊急停車道出現最密集的地方。

正如卡車在高速公路上需要緊急停車道,當我們強烈的慾望影響到靈命時,也需要這樣的出口。當我們遇到試探:「(上帝)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上帝藉著祂話語的力量幫助我們抵擋誘惑。在撒但以食物、萬國榮華、信心的考驗來誘惑耶穌時,祂是用申命記上的話來回答的(馬太福音4章4-10節)。儘管已在曠野禁食了四十天,上帝的話語卻幫助耶穌抵擋魔鬼的試探。

當我們遭遇試探時,可能會覺得自己正面臨大災難。過去的挫折或他人的離棄 [....]

靈命日糧:慈愛環繞


讀經:詩篇32篇 

我們很難不注意那個大型的紅色廣告板,上面印著的白色大字寫著:「有上千個男人今年會死於頑固。」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全國各地這類的廣告板有好幾百個,目的是要提醒那些總是拒絕做定期健康檢查的中年男子,因這些人常常死於可以預防的疾病。

詩篇32篇教導我們如何處理屬靈的疾病,也就是罪。罪的問題可以透過承認過犯並悔改的方式得著治療。在前5節的經文中,先提到我們因著隱藏自己的罪惡所忍受的痛苦,而後描述跟上帝認罪所獲的赦免和喜樂。

這篇詩接著說,主渴望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尋求祂的幫助(6-8節)並得到祂的引導。「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8節)。當我們頑固地拒絕祂的指引,也不願認罪時,我們便像是走入死胡同中一般。

上帝的話語敦促我們:「你不可 [....]

靈命日糧:該不該做?


讀經:箴言19章15-25節 

究竟要不要以樁柱來支撐樹苗呢?這是去年夏天瑪利蓮的疑問。那時她買了棵樹苗,銷售員跟她說:「開始的第一年你要用樁柱支撐樹苗,這樣才能頂得住強風侵襲。過一陣子後再撤掉,樹苗才能靠自己向下扎根。」但是她的鄰居卻說:「以樁柱支撐樹苗的壞處多於好處。樹苗必須從一開始便自己長出強壯的樹根,不然永遠都長不好。從長遠來看不用樁柱能使樹苗更強壯。」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舉例來說,假如有人惹上麻煩,我們應該像「樁柱」一樣支撐他,幫他一把?還是讓他自食其果,汲取教訓以「茁壯成長」?當然,這取決於哪個作法真的對這個人的靈命成長有幫助。如果憑著愛心行事的話,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又該何時做呢?箴言19章提出反向思考:「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17節),可是這麼做也是有風險的,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