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老化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我的喉嚨開始發癢,直覺大事不妙。結果喉嚨癢變成流行性感冒,而那只是支氣管疾病的開始。從流感再演變成百日咳,沒錯,百日咳又變成了肺炎。

百日咳真不是開玩笑的,經過八週撕心裂肺的咳嗽之後,我不得不服老。雖然我不覺得自己老了,但到了這個年紀卻不得不正視衰老的事實。我教會小組中的一個成員,把身體不斷出狀況的情形笑稱為「老化現象」,但在身體真正出現老化現象時,可一點都不輕鬆好笑。

在哥林多後書第4章,保羅提到「老化現象」時,他有自己的看法。第4章記錄了保羅和他的團隊遭受的迫害。為完成使命,保羅付出沉重的代價,並承認自己「外體毀壞」。但即使他的身體因年齡、迫害和惡劣條件而逐漸老化,他仍緊緊抓住這個盼望:「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16節)。他堅信「這至暫至輕的苦楚」,根本無法與 [....]

靈命日糧 : 青春期的信仰

讀經:申命記5章28-33節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或許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生中最痛苦的階段之一。記得我在青少年時期,就很想擺脫母親而成為獨立的個體。那時,我會公開否定她的價值觀、違反她的規定,總覺得這些規則就是要讓我痛苦難受。雖然後來我們對這些規定達成共識,但那段時間我們的關係仍然非常緊繃。母親對我不願遵從她那充滿智慧的教導,必然傷心不已,因她深知那些教導能讓我的身心靈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上帝對祂的兒女──以色列民也有同樣的心意。上帝頒布十誡(申命記5章7-21節)教導我們如何有智慧地生活。我們或許會將十誡視為規條,但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卻清楚表達祂的美意:「使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得福」(29節)。摩西體會上帝的心意就勸勉眾民:在那應許之地,全心遵守上帝的誡命,便能享受上帝時時與他們同在(33節) [....]

靈命日糧 : 新的名字

讀經:啟示錄2章12-17節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有三個名字:父母給我們的名字,別人給我們的名字(關乎聲譽),以及我們給自己的名字(關乎品格)。別人給我們的名字很重要,因為「信譽比財富寶貴;名望比金銀可羨」(箴言22章1節,現中修訂版)。但儘管聲譽很重要,品格卻更為重要。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名字。耶穌告訴別迦摩教會的基督徒,縱然有些人做了損害自己名聲的事,但耶穌為那些抵擋並勝過試探的人,在天上留了一個新的名字。祂說:「得勝的,我必……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啟示錄2章17節)

我們不確定耶穌為什麼應許賜下一塊白石。這是得勝的獎賞嗎?是可以參加彌賽亞宴席的入場券?是類似陪審員用來投票決定無罪開釋嗎?我們無從得知。但無論是什麼,上帝保證我們的新名字將除去 [....]

靈命日糧 : 你一切所需

讀經:詩篇73篇23-28節 

坐在餐桌前,我凝視著周圍喧鬧卻又幸福的畫面。在我們的家族聚會中,家庭成員都齊聚一堂,大人、小孩一起享用佳餚。我也很享受這一切,但是一個念頭卻刺透我的心:妳是在場唯一沒有小孩、沒有自己家庭的女人。

相信許多像我這樣的單身女性,也有類似的經歷。我身處的亞洲文化極為重視婚姻與子嗣,若沒有自己的家庭,就會讓人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完整。這感覺就像你缺乏了某種可以定義自己,或是讓自己完整的事物。

因此上帝是我的「福分」這個真理,格外令我感到安慰(詩篇73篇26節)。當以色列各支派在分配地業時,被揀選在聖所服事上帝的利未支派,並未分得任何土地。然而,上帝卻應許利未人,祂自己就是他們的福分和產業(申命記10章9節),他們可以在祂裡面得到完全的滿足,並且相信祂會供應他們一切所需。< [....]

靈命日糧 : 喜樂學習

讀經:羅馬書12章1-3節 

在印度的邁索爾市,有一所由兩節翻新過的火車車廂拼接而成的學校。當地的教育工作者與西南鐵路公司合作,買下這兩節廢棄的車廂並完成改裝。這些車廂基本上就是大型的金屬盒,直到工人們安裝了樓梯、風扇、電燈和書桌才能使用。工人們還粉刷了牆面,並在車廂內外都畫上繽紛彩繪。現在共有六十名學生在那裡上課,全因做了這些奇妙的改變。

當我們聽從使徒保羅的命令,「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章2節),會發生更奇妙的轉變。當我們讓聖靈幫助我們脫離世界和屬世的價值觀,我們的想法和心態就會開始轉變。我們會變得更加有愛心,更加有盼望,心裡也會滿有平安(8章6節)。

不僅如此,也會帶來其他的改變。雖然改變的過程是不間斷的,通常比火車旅程還有更多停靠站和起點,卻能幫助我們明白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心 [....]

靈命日糧 : 沒有榮光

讀經:撒母耳記上4章12-22節 

華盛頓‧歐文筆下富懸疑色彩的小說《睡谷的傳說》,講述鄉村教師以迦博想娶年輕貌美的卡崔娜為妻。故事的關鍵是有一名無頭騎士出沒在殖民地的鄉野間。有天夜晚,以迦博從卡崔娜的家離開後,就撞見了一個騎在馬背上的鬼魂,驚慌之餘沒命地逃離了那個地方。但讀者其實都知道,這名「馬背上的鬼魂」是情敵的惡作劇,後來是這人娶了卡崔娜。

以迦博這個名字首見於聖經,背後也有段悲哀的故事。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對戰時,將神聖的約櫃抬到戰場上,但這是錯誤的決定。結果以色列軍隊遭擊潰,約櫃被擄去,大祭司以利的兒子何弗尼、非尼哈都被殺,以利也難逃一死(撒母耳記上4章17-18節)。非尼哈正要臨盆的妻子聽到這惡訊,「就猛然疼痛,曲身生產」,並在臨死前將孩子取名為以迦博(意即「沒有榮光」),因為「榮耀離開以色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