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反復思想

讀經:路加福音2章8-19節 

父母都熱愛記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他們會在嬰孩手札中記錄孩子第一次翻身、爬行,還有孩子踏出第一步的時間日期;他們也常拍照或存留孩子的嬰兒衣物,以回憶那些寶貴的經歷。

根據路加福音2章19節的記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也擁有某種嬰孩手札──就在她的心中。她重視那些針對她的兒子所發的應許,並「反復思想」。「反復思想」這個字的希臘文代表「放在一起比較」。馬利亞已從天使和牧羊人那裡聽到關於她兒子的偉大信息(1章32節,2章17-18節),隨著耶穌的生命成長,馬利亞看到耶穌成就應許的行為,就會將之與她所知道的應許相對照。

當我們默想聖經所言,也將聖經話語和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相對照時(約翰福音14章21節),我們的信心就會得堅固,我們也會受激勵。祂是一位回應禱告的上帝(約翰 [....]

靈命日糧:榮耀上帝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去年冬天,我們在美國奧蘭多舉行了《靈命日糧》的活動。當我們一群人正幫忙把一堆堆的材料排好,可琳姊妹就來探望我們。當時已經接近中午,可琳確定我們一定又餓又渴,我跟她說我們「還好」,她說:「我知道你們還好,但是你們需要吃點東西。」幾分鐘後,她就帶著飲用水和點心回來。

我們在那裡的兩天時間,可琳不斷前來探視,帶水和食物給我們,並帶走垃圾。有一回我向她表達謝意,並對她說:「可琳,妳有款待人的恩賜,對吧!」她靦腆地回答:「我不知道,但是你們寫靈修文章,我來幫忙收拾整理,上帝就因此得榮耀。」

可琳願藉幫助別人來榮耀上帝,顯然她是具備款待人的恩賜,同時也能很好地運用。上帝賜給祂每個兒女才幹和能力,因此祂可以透過我們來幫助他人。你可以在以下章節找到恩賜的描述:羅馬書12章4-1 [....]

靈命日糧:同得安慰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多年來,我注意到那些曾遭受苦難的人,總能及時地安慰其他受難者。當一對年輕夫妻遭遇喪子之痛,另一對也曾喪子的夫妻就會前往幫忙;有對夫妻失去經濟來源,另一對夫妻幾乎馬上就伸出援手,因為他們想起了早些年也曾經歷房子被拍賣的慘狀。我們一再看見基督的肢體互相支持,彼此激勵。這些基督徒學會了用自己經歷過的苦難,來幫助其他正經歷類似困難的人。

你生過病嗎?你失去過所愛的人嗎?曾經坐過牢嗎?曾被不公對待嗎?在這一切的苦難和試煉中,上帝應許過,即便是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祂也能帶出美好的祝福(雅各書1章2-4節)。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便是藉著我們從祂所得到的安慰,去安慰那些正在經歷苦難的人。

一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章3-7節指出的,我們從一位明白我們苦難的救主得到安慰,當我們把祂的 [....]

漫畫:苡俐,加油!

聖經中像但以理這種人物的例子,激勵了我們,並向我們展示了面對生活應有的態度。今天我們仍然需要「但以理」--一群堅守信仰,即使面對犧牲或不受別人歡迎時,仍能夠有勇氣去維護真理的人。

靈命日糧:夢魘念頭

讀經:詩篇59篇 

很多年前,我和父親前往德州大彎曲國家公園遠足露營,當時那裡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山區。

有一天晚上,當我們正攤開睡袋準備就寢時,有一對帶著狗的夫妻問我們是否能在我們旁邊紮營,我們表示歡迎,隨即也就入睡了,他們則把狗拴在他們的帳篷旁邊。

幾個小時後,父親把我推醒,並用手電筒照向黑暗處。黑暗中我們看到幾雙銳利的黃眼睛,原來一群兇猛咆哮的豺狼正逐步趨近那隻狗。後來,即便我們趕走了那些豺狼,那對夫妻也把狗帶入帳篷內,我們卻仍睡得不甚安穩。

之後,每當我讀到詩篇59篇,便會想到那個晚上的經歷。當年大衛面臨掃羅軍隊的包圍時,就曾兩次如此形容:「他們晚上轉回,叫號如狗,圍城繞行」(6、14節)。這讓我聯想到,有時候我們的腦海,也會出現揮之不去、不斷來回攪擾的念頭,如夢魘 [....]

靈命日糧:確認航班 


讀經:羅馬書3章21-26節 

一場暴風雨延誤了我們飛往法蘭克福的航班,導致我們錯過了轉接班機。我們得到通知已獲得確認的機位,可以搭隔天傍晚的航班離開。然而,第二天當我們抵達登機口時,卻得知我們在候補名單上,因為航班已滿。

知道這事以後,我心想這只是溝通不良,或是航空公司對待錯過航班者的一貫作風。因為如果旅客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只在候補名單上,可能會很不高興,所以航空公司把事情隱瞞到最後才告訴旅客。

感謝主,我們的上帝並非這樣行事。祂清楚地告訴我們要去天堂的每項須知,聖經也提到「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在創世記3章,上帝就讓我們看見自己罪惡的本性,所以祂為我們預備了解決方案。

上帝的解決方案在羅馬書3章24節陳明,就是讓我們「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 [....]

靈命日糧:有影響力的人

讀經:列王紀下5章1-15節 

如果你上網搜索「具影響力的人」,會找到好幾份不同的「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名單。這些名單通常包括了政治領袖、企業家和運動員,以及科學界、藝術界、娛樂界的名人。你不會找到這些人的廚師或清潔工人的名字,然而這些所謂地位卑微的人,卻經常能影響他們所服侍的對象。

乃幔是個位高權重的大將軍,他的故事涉及了兩位國王和一位耶和華的先知(列王紀下5章1-15節),但卻是因為兩個不具名的僕人的話,使乃幔的痲瘋病得醫治,這原是足以毀掉他的事業與人生的疾病。從以色列被擄來的小使女告訴乃幔的妻子,來自撒馬利亞的先知可以醫好他(2-3節)。當乃幔因先知以利亞要他去約旦河洗澡的指示而大怒時,也是他的僕人勸他聽從先知的命令。結果乃幔重獲健康,他也宣告:「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 [....]

靈命日糧:何為愛?

讀經:詩篇103篇1-14節 

說到「愛是什麼?」孩子們有一些很棒的答案。七歲的蕾蕾說:「愛是當你告訴一個男生你喜歡他的上衣,過後他就每天穿那件上衣。」八歲的曉瑞回答:「自從奶奶得了關節炎,就再也無法彎腰塗腳指甲油,所以爺爺總是為她這麼作,即使後來他的手得了關節炎,也從未停止。這就是愛。」同樣八歲的潔兒下了這個結論:「除非你很認真,否則你不要輕易說『我愛你』;但如果你是認真的,你就應該常常說,因為人們常常忘記。」

有時候,我們也須謹記上帝愛我們。我們只看到生活中的難處,心中納悶:愛在哪裡?但如果我們稍微停下,想一想上帝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會記起上帝多麼愛我們,而祂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10節)。

詩篇103篇列舉了上帝因愛我們而賜下的「好處」:祂赦免我們的罪孽(3節),用美好的事物使我們滿足 [....]

靈命日糧:集思廣益

讀經:哥林多前書1章18-25節 

網上如此介紹《群眾的智慧》一書:「《紐約客》雜誌的專欄作家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在他所著的這本令人讚嘆的書中,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哲理: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分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分子有多聰慧,多會解決問題,更懂得創新,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也無法跟群眾的智慧相比。」

作者用了一連串的事物,從流行文化到政治,來說明這個基本的想法:群眾通常能做出正確選擇。這是個有趣的理論,但當大選的時候,或你偏愛的參賽者在新秀大賽落榜時,這個理論可能就備受爭議。

聖經中雖清楚寫明群眾智慧未必可靠,甚至可能有危險(馬太福音7章13-14節),但群體的智慧仍可能有幫助。在箴言11章14節,我們讀到:「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成為 [....]

靈命日糧:丟棄法則

讀經:創世記50章15-21節 約翰福音8章31-36節 

在蓋兒‧布蘭克(Gail Blanke)所寫的《丟掉五十樣東西》一書中,她擬出了四條「丟棄法則」,幫助人們清除生活中充塞的雜物。第一條法則說到:「只要會讓你心情沉重、妨礙你,或讓你自我感覺不好的東西,就丟掉、給掉、賣掉、放掉,繼續前進。」

我覺得這個「丟棄法則」也可以運用在屬靈的事上:我們無須為已被寬恕的過往而耿耿於懷。約瑟的哥哥們就嚐到如此苦頭;在他們把約瑟賣為奴隸的多年後,他們想起自己殘酷的行為,也害怕遭到報復(創世記50章15節),所以他們打發人去見約瑟,懇求他的饒恕(16-17節),即便約瑟早已向他們保證過,也以仁慈的行動對待他們(45章4-15節),他們仍然這樣做。

我們許多人仍因過去的錯誤行為感到愧疚,即便那些我們可能傷害過的人已仁慈地寬恕了我們。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