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口中言語

讀經:詩篇19篇 

有一句英文諺語說:「君子論理,常人談事,小人議人。」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對人的議論也可以是對人的褒獎,不過這句諺語所強調的是我們議論他人的是非。如今我們身處於一個媒體無所不在的世界,不管是透過報章書刊、電視電台,或是各種網絡社交媒體,我們都不斷間接或直接地、有意或無意地介入別人的生活,窺探了他人的隱私。

更糟的是,他人的生活點滴和隱私排山倒海而來,使我們不再只滿足於名人富豪的流言蜚語,而說長道短、搬弄唇舌變成了我們談話的中心。無論是我們工作場所的同事、教會的弟兄姊妹、鄰居或家人都可能成為鋒利舌頭的目標,為本來不該發生的閒談而感到苦惱。

我們該怎樣改變這種偏好,不再用言語傷害別人呢?讓我們謹記,我們口中的言語上帝都會聽到,而祂渴望我們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和詩人一起禱告 [....]

靈命日糧:百煉成鋼

讀經:哥林多後書12章1-10節 

鑽石是炫麗而貴重的寶石,但它一開始只是普通的碳:黝黑、骯髒、易燃。然而,經過千百年的高溫和高壓,黑炭變得純淨而堅硬。鑽石的形成是屬靈力量很好的比喻。上帝用強烈的外在力量,除去我們的雜質,並在我們身上顯出祂完全的能力。

使徒保羅說,上帝的能力是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我真希望這並非事實,因為我憎恨軟弱。在化療與放射治療中,我體會了超乎想像的身體虛弱。然後,一件小事竟也讓我的情緒猝不及防地跌入低谷。原本一個剪壞了的髮型應該是無足輕重,但在我掉了三英尺的長髮,頂著光頭將近一年後,頭髮剪壞了對我來說簡直是大事,使我覺得自己的過度反應真是愚蠢。我們當中有些人能製造出堅強自信的幻覺,但是突然失去健康、工作或所珍愛的人,都強而有力地提醒我們,應當完全倚靠天父上帝。 [....]

靈命日糧:預覽結局

讀經:啟示錄21章1-7節 

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會先看結尾,這樣可以讓我知道書中人物的生死結局。事先知道結果,我便可以輕鬆地欣賞人物角色,享受閱讀的樂趣。

同樣的,閱讀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對於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而言,可以得到鼓勵與安慰。聖經一再呼籲基督徒成為得勝者(約翰一書4章4節,5章4節;啟示錄2章7、11、17、26節,3章5、12、21節)。沒錯,我們可以成為得勝者,從今時直到永恆。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講述新天新地的顯現(啟示錄21章1節),描繪了已經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將可看見的最終勝利。那時將不再有死亡、眼淚、悲哀、哭號和疼痛(4節)。主已宣告:「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兒子」(7節)。祂要親自與我們同在(3節),並且要「將一 [....]

靈命日糧:警告牌

讀經:希伯來書3章1-13節 

在烏拉圭的沙灘上,佇立著巨大的泥石手指,部分埋藏入沙堆裡,指尖朝向天空。它被稱為「溺亡者之碑」,當地人則直接稱之為「手」(La Mano),它是智利藝術家馬里奧·伊拉勒撒寶(Mario Irarrázabal)的創作,目的在於警示游泳的人遇溺的危險。現在「手」儼然成為吸引遊客的觀光景點,但其真正的用意仍然是為了提醒泳客注意大海暗藏的危險。

上帝的話語也帶著其警戒的作用。希伯來書提醒著我們有關心靈的危機:「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上帝離棄了。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希伯來書3章12-13節)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回顧以色列人於曠野中的不信與悖逆。雖然事件發生在撰寫希伯來書之前數個世 [....]

靈命日糧:期盼的生命

讀經:路加福音6章27-36節 

每年在德州奧斯丁市舉辦的圖書節,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他們享受瀏覽叢書的樂趣,參加名作家主持的研討會,以及搜集專業作家的智慧錦囊。有一回,有位撰寫青年小說的作家,對一群有志於寫作的人說:「寫一本你想要在架上找到的書!」不管是對寫作或對生活來說,這都是一項相當有力的建議。試想,若是我們決定活出自己想要他人活出的樣式,會是什麼情況呢?

在路加福音6章27-36節裡,耶穌勸誡祂的跟隨者,追求能夠展現上帝恩慈的生活方式:「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27-28節)祂也提到,對於無理的對待,我們應當以寬容與不報復的行為作為回應(29-30節)。耶穌如此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3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