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無限大能

讀經:以賽亞書40章21-28節 

我就坐在那兒,在購物商場的美食廣場上,為著迫在眉梢的工作期限而全身緊繃,壓力更使我的胃揪成一團。當我拿出漢堡咬了一口,看著行色匆匆的路人從我身邊走過,發現他們也為著自己的苦差事而煩惱。人類是何等的有限啊!我不禁想到,我們的時間有限,體力和能力也都受限。

我決定寫一張新的工作清單,安排出目前需完成的首要任務,但當我拿出筆來時,卻萌生了另一個念頭:我想到了那位無窮無限的上帝,祂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祂想要的一切。

以賽亞說,這位上帝能用手心測量海水,用升斗盛裝大地的塵土(以賽亞書40章12節);祂為諸天星辰命名,引領它們的路徑(26節);祂認得世上眾君王,察看他們是否盡責(23節);在祂眼中眾海島就像微塵,列國就如大海中的水滴(15節)。祂問道:「你們將誰比我呢?」( [....]

靈命日糧 : 好好休息

讀經:馬太福音11章25-30節 

閃爍的時鐘螢幕報時凌晨1點55分。我因深夜發信息跟朋友討論一些事,心煩地難以入眠。我攤開糾結成一團的被窩,悄悄地輕步走向沙發,開始上網查詢有沒有什麼助眠的良方,結果查到的卻是一些造成失眠的原因:午睡、喝咖啡、太晚做運動等。這些我都沒有做啊。我又繼續滑著平板電腦,發現還有一條忠告是「睡前不要使用屏幕產品」。哎呀,我真不該在睡前使用通訊軟體。如果想要讓自己好好休息,真有一長串不該做的事。

在舊約時代,上帝頒布在安息日當遵守的規條,就是為了讓人們能休息。而到了新約,耶穌有一個新的做法。祂不強調規範,而是要門徒與祂相連結。「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在先前的經節中,耶穌提到祂與天父之間持久合一的關係──這位天父就是耶穌向我們啟示的 [....]

靈命日糧 : 上帝深知我們的感受

讀經:詩篇42篇 

夏蘭因兒子無法戒癮而感到非常傷心,不知所措。她說:「我很難過,上帝會不會因我在禱告中哭個不停而認為我信心不足?」

我回答她:「我不知道上帝如何看待這事,但我知道祂能接受及平復我們的情緒,因祂知道我們是有情緒和感受的。」我陪夏蘭一起禱告、流淚,祈求她的兒子能得著拯救和釋放。

聖經記載了許多人在困境中質疑上帝的例子。詩篇42篇的作者表達了他深切渴望能得著上帝的平安,並且經歷祂大能的同在。他晝夜以淚洗面,對自己所承受的悲傷感到萬分沮喪。當他回想上帝的信實,心中的紛亂逐漸平息並流溢出讚美。詩人鼓勵自己的心後,他寫道:「要仰望上帝,因為我還要讚美祂──我的救主,我的上帝」(11節,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他心中的兩股力量不斷在拉扯,既明白上帝是真實可信的,卻又無法否認在現實 [....]

靈命日糧 : 凡是⋯⋯

讀經:腓立比書4章1-9節 

每週五晚上,我們全家收看的國內新聞台會以一則激勵人心的報導作為結束。相較於其他的新聞報導,這樣的溫馨結尾總能讓人耳目一新。最近有一則感人的報導,是講述一位記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痊癒後,毅然決定以捐出血漿來幫助其他患者對抗病毒。雖然抗體的療效在當時尚未獲得證實,但想到那麼多人仍束手無策,即使扎針捐血漿會造成不適,這位記者認為若能讓更多人受益,這一點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看完那週五的報導後,我和家人倍受鼓舞,甚至可說是滿懷希望。這正是保羅在腓立比書4章所描述「凡是⋯⋯」的力量:「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8節)。難道保羅當時想到的也是捐出血漿嗎?當然不是。或者,他當時所顧念的是為需要幫助的人作出犧牲,也就是 [....]

靈命日糧 : 歡欣得自由

讀經:瑪拉基書4章1-3節 

金傑是第三代的農夫,當他讀到這節經文時備受感動:「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拉基書4章2節)。於是他祈求耶穌賜給他永生。回想起自己的牛群迅速奔出柵欄後歡欣跳躍的畫面,他終於領會上帝所應許的真自由。

我與金傑的女兒在討論瑪拉基書4章所含的意象時,她有感而發地提到父親信主的故事。在第4章,先知瑪拉基將那些敬畏上帝之名或忠於祂的人,與狂傲自負的人區分開來(4章1-2節)。他激勵以色列人要堅定跟隨上帝,因當時有許多人(包括宗教領袖)蔑視上帝且不遵守敬虔的生活(1章12-14節,3章5-9節)。瑪拉基勸勉眾人要忠心為主而活,因為那日臨近時,上帝將對這兩種人作最終的區分。在這一章裡,瑪拉基以「肥犢跳躍」這出人意料的意象來形容,當「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 [....]

靈命日糧 : 絕不誤會

讀經:羅馬書8章26-30節 

家居智能設備中的語音助手(如Alexa、Siri等)有時會誤解我們的意思。一位6歲的女童和她家的新設備談及餅乾與玩具屋之後,她的母親就收到了一封電郵,表示所訂購的近3公斤餅乾和一間170美金的玩具屋正送往他們的家。此外,倫敦有一隻會說話的鸚鵡,牠的主人從未在網路上購買東西,牠卻在主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訂購了一份金色禮盒。還有,有人要求他們的智能設備「打開客廳的燈」,但得到的回應卻是「此處沒有歌廳」。

當我們與上帝交談時,絕不會有這樣的誤會。上帝從不會搞錯,因為祂比我們更瞭解我們的內心。聖靈既鑒察我們的內心,也瞭解上帝的旨意。使徒保羅告訴羅馬教會,上帝應許必成就祂美好的旨意,使我們漸漸成熟,更像祂的兒子(羅馬書8章28-29節)。即使因著「我們的軟弱」,我們不曉得自己成長所需要的 [....]

靈命日糧 : 真相、謠言與自恃為義

讀經:出埃及記23章1-9節 

在2018年的棒球賽季中,芝加哥小熊隊的教練想將一顆棒球拋給坐在觀眾席的小男孩。當這位教練把球丟向這個小男孩時,卻被另一名男子撿走。很快地,這段影片在網路上迅速傳開。新聞與社交媒體紛紛譴責這名男子的「惡劣」行為。但觀眾並不瞭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其實早些時候,那名男子曾經幫小男孩攔到一顆界外球,而兩人也同意分享接下來任何往他們方向而來的球。不幸的是,真相在24小時後才浮現。但網路暴民已經造成了傷害,妖魔化了一位無辜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一些零碎的片段,就以為自己掌握了事實。在當今社會中,人們習慣透過戲劇化的短片與煽動性的文字,在不瞭解完整故事的情況下譴責他人。然而,聖經警告我們不可「隨夥佈散謠言」(出埃及記23章1節)。在提出指控之前,我們必須儘可能確認事實和真相,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