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樂樂棒球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5章1-7節
 

發明樂樂棒球的人真是一位天才,因為運動場上的每個孩子在出局以前,都有機會擊球,體驗這項運動的樂趣。

在樂樂棒球運動中,棒球被放在橡膠打擊座上,大約是5、6歲打擊手腰部的高度,打擊手揮棒擊中球後就快跑。在我首次擔任教練的那晚,第一位打擊手將球擊到外野時,所有的選手都一窩蜂地跑去追球,卻忘記應該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當其中一人接到球時,內野竟然無人可傳球!所有的球員都聚在一起,興奮地歡呼起來!

那些剛接受耶穌為救主的初信者也經歷著類似的興奮之情。我們與他們同樂,天堂的天使也為他們歡呼!(路加福音15章7節)初信者沉浸於主愛,因認識祂並學習祂的話語而興奮莫名。

那些信主已久的人往往因基督徒生活所面對的掙扎而沮喪,似乎忘了初信時的喜樂。上帝要使用初信 [....]

靈命日糧 :美善生命

讀經:讀經:詩篇73篇21-28節
 

美貌、財富、權力、愛情、婚姻和娛樂都是美妙的,但卻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最好的事情乃是愛上帝也接受祂的慈愛,為榮耀祂而活,並將祂當成一生的摯友。這樣我們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帶來滿足與喜樂(約翰福音10章10節)。這就是基督徒一生追求的目標。

因此我們應當多花些時間親近上帝,並倚靠祂的大愛,祂因為這愛而創造了你和我。這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唯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擁有豐盛的生命。

我喜歡詩人這樣的描述:「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祢一切的作為」(詩篇73篇28節)。換言之,美善的生命就是親近這位獨一無二的主,祂對我們的愛是無與倫比的。

然而,我們如何「親近」祂呢?這裡有一個我實踐多年的方法:每天早晨花幾分鐘閱讀幾節福音書 [....]

靈命日糧 :終點反思

讀經:讀經:詩篇39篇4-13節
 

正當我們期盼新年到來,滿腦子年度計畫和新春願望的時候,古代聖徒的聲音,再次提醒我們去思考一件我們所不願意去面對的事實──死亡。

托馬斯•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1379-1471)寫道:「常把死亡擺在眼前,日夜準備好迎接死亡的人是有福的」。弗朗索瓦•費訥隆(Francois Fénelon,1651-1715)則寫道:「閉上眼、不願思考死亡的人,真是可悲!因為死亡是必然的結局,欣然面對反而是件快樂的事。只活在今生的人才會對死亡感到不安。」

這些人的意思,不是要我們懷憂喪志地去懼怕死亡,而是要我們生氣蓬勃地面對人生。就如同詩人大衛一般,我們也應該禱告說:「耶和華啊,求祢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 [....]

靈命日糧 :永恆聖言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40章1-8節
 

創立好必來(Hobby Lobby)手工藝品店的一家人,都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總裁史蒂夫•格林(Steve Green)熱愛聖經,打算建設一間聖經博物館,展示世界各地的珍藏本聖經以及手抄本。他說:「我們想鼓勵更多的人來思想聖經上的話……。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座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博物館。再也沒有別的書,比聖經受過更多的迫害;也沒有別的書,比聖經受過更多人的愛戴。聖經的故事,實在太了不起,必須要讓人知道。」

的確,聖經流傳千年的方式,實在太奇妙,而博物館設立的目的,就是要讓人知道。我們目前有的最古老的新約抄本,和那個時期的任何古代文獻相比,不但數量上遠遠超過,而且時間上也更加接近原本事件所發生的時間點。抄本上所記載關於基督的事,比我們所 [....]

靈命日糧 :寶貴圍籬

讀經:讀經:詩篇1篇
 

多年來,我的工作都需要接觸人群,但我從沒見過有人因為遵行上帝誡命,而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然而,在個人自由高漲的今天,一旦談到我們的生活「要遵從上帝的誡命」,許多人就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侵犯。如果有人談到遵行上帝所立的界限,那麼他馬上會受到排斥。然而,就在這一片追求自由的狂熱之中,我們需要認識到,這個社會也正瀰漫著絕望和虛空。

身為上帝的子民,我們對於界限的看法和別人截然不同。就如詩人所說,我們曉得人生若要蒙福,就必須喜愛耶和華的律法(詩篇1篇2節)。我們的生活不要像那些聽從惡人的計謀、與罪人為伍的人(詩篇1篇1節)。信靠耶穌的人都知道,上帝之所以會設立界限,不是為了要讓你我活得死氣沉沉。上帝用智慧所樹立的屬靈圍籬,是為了幫助我們避免因悖逆或糊塗莽撞而釀成人生的悲劇。< [....]

靈命日糧 :風與火

讀經:讀經:彼得前書2章9-17節
 

有時我要生火的時候,風一吹,就把火給熄滅了。但是當我想要讓火熊熊燃燒的時候,沒有風,卻也辦不到。所以,在生火的時候,我說有風不好,因為風會妨礙我要做的事;但在另一種情況下,我卻說有風才好,因為風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這樣的矛盾,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事情好壞的判斷,其實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我們說某種環境、某些人「不好」,那是因為他們會礙事,或是會給我們找麻煩。我們說某種環境、某些人「好」,那是因為我們看他們順眼,或者他們願意支持我們。

但真正能決定好壞的,只有上帝。祂判斷的標準,不是看順不順我們的意,而是看能不能成就祂的計畫。祂的計畫就是要我們成為「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祂的旨意就是叫我們去「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

靈命日糧 :百戰百勝

讀經:讀經:約書亞記7章1-13節
 

在我擔任中學籃球教練時,曾犯過一個大錯。我派了幾個球員去刺探敵情,他們回來報告說:「根本不是對手,我們穩贏的。」因為過於自信,我們反而輸給那支球隊。這樣的情節聽起來很熟悉吧?對我來說,那場比賽,就像是約書亞要攻打艾城時所派出探子一樣,他們誤判了對手的實力。

但艾城的失敗還不僅止於探子失職而已。以色列之所以會打敗仗、折損36名士兵,我認為當中還有很多可以引以為鑒。

其實在艾城戰敗前,約書亞才剛帶領軍隊成功地攻下耶利哥城,因為他知道上帝的作戰計畫。但聖經卻沒有記載約書亞在攻打艾城之前有求問過上帝,而他的部下也沒有在屬靈層面上作任何的準備。相反的,在耶利哥之役前,百姓把自己分別為聖,歸給上帝(約書亞記5章2-8節)。聖經指出,以色列在攻打艾城時失敗,是因為他們 [....]

靈命日糧 :手潔心清

讀經:讀經:詩篇24篇
 

如今,不管你去甚麼地方,好像都會看見勸人洗手的標語。因為細菌、病毒透過人群散播疾病,所以衛生單位不斷地提醒我們,手若不洗乾淨,就會變成傳播細菌的頭號媒介。所以除了有標語提醒大家要勤洗手之外,某些公眾場所還會提供有殺菌功能的洗手液,希望能把病菌一網打盡。

大衛也曾經強調過「清潔的手」,只不過他講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大衛說「手潔心清」是一個人能否進入上帝同在,能否來敬拜上帝的關鍵。大衛問道:「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祂的聖所?」其答案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篇24篇3-4節)。大衛這裡說的「手潔」,不是在談個人的衛生,而是對我們屬靈狀況的一種隱喻,就是我們的罪被上帝赦免,一切的不義被祂洗淨(約翰一書1章9節)。這裡提到一個致力於追求公義和敬虔的生命, [....]

靈命日糧 :上帝的信息

讀經:讀經:希伯來書1章1-9節
 

在1971年,雷‧湯林森正研究人類如何透過電腦互動。他從電腦裡發送一則信息到辦公室的另一個單位,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封電郵。如今,每天有億萬封的電郵在傳遞。其中,有很多家人、朋友的重要消息;但也有不少是沒人看的廣告,以及有害的電腦病毒。因此,管理電郵的第一守則就是:「除非知道是誰寄給你的,否則就別打開。」

同樣的,上帝也透過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傳遞信息給我們,我們既然知道傳送信息的是誰,當然就該打開。上帝在舊約時代透過眾先知對祂的百姓說話,但很多人卻不肯接受。所以到了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才會說:「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祂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祂創造諸世界。」(希伯來書1章1-2節)

然而,人們既知道全能 [....]

靈命日糧 :恩典時刻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2章13-20節
 

每年,我都很喜歡收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直播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禮拜堂的聖誕夜崇拜。整個「聖誕節誦禱與頌歌」崇拜包括了讀經、禱告、詩班合唱,過程非常感人。記得有一年,播報員描述會眾離開宏偉教堂的情景時說道:「會眾們經歷這恩典的時刻,回到那真實世界之中。」聽到這句話,我還著實愣了一下。

想一想,這豈不就是第一個聖誕節的情景嗎?牧羊人聽見天使宣告救主基督降生的消息(路加福音2章11節),接著就是「一大隊天兵……讚美上帝」(13-14節)。等他們在伯利恆找到了馬利亞、約瑟和那聖嬰之後,牧羊人情不自禁地去告訴其他人這個嬰孩的消息(17節)。「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與上帝,讚美祂。」(20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