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藩籬和祝福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4章27-39節
 

在約翰福音4章,當耶穌看著井邊的那個女人時,祂看見了甚麼?祂看到一個渴求被接納,迫切需要知道還有人愛自己的人。最重要的是耶穌看見她需要一顆唯有祂才能給予的新心。

門徒都進城買食物並非偶然,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們在場,必定會勸耶穌別和這個人交談。因為她是個女人,而且還是個名聲不好的撒馬利亞人。

然而,耶穌並沒有理會這些風俗,反倒在這樣的邂逅中,用「活水」(約翰福音4章10節)的真理賜福與她。在這樣一場對話中,耶穌打破了老舊仇恨、性別偏見、種族分歧的藩籬,這個女人也成為許多撒馬利亞人中,第一個承認耶穌是救主彌賽亞的人(39-42節)。

當她告訴其他人,自己遇見了一位知道她「素來所行」之人時,她已經遵行了耶穌教導門徒的「撒種和收割」原則(約翰福音 [....]

靈命日糧 :慷慨相助

讀經:讀經:申命記15章7-11節
 

有個流浪漢常在我們當地的圖書館消磨時間。一天下午,我在圖書館寫文章,並在午餐休息時享用我的火雞肉三明治。當我吃到一半時,突然想到了那個流浪漢。於是,幾分鐘後,我把沒吃過的另一半三明治給了他,而他也接受了。

這件小事讓我想到,應該將上帝賜予我的去幫助更多不幸的人。當我思考這事時,我讀到了摩西對於供應給貧乏者的教導。他告訴以色列人,不可「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申命記15章7-8節)。上帝要祂的子民向那些貧乏者「鬆開手」,就是甘心樂意、慷慨地、沒有藉口、沒有保留地給予(9節)。上帝已經供應以色列人,而且祂也要他們慷慨地施予,補足窮乏人的需要(8節)。

當我們鬆開手,慷慨地幫助那些窮乏者,上帝會因我們的善行而賜福我們(詩篇41篇1-3節; [....]

靈命日糧 :時代潮流

讀經:讀經:以弗所書2章1-10節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對當時的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形成一股「時代潮流」。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使我們對道德敗壞麻木不仁,並逐漸地接受當代的價值觀。

使徒保羅稱這種敗壞的氛圍是「今世的風俗」,他描述以弗所信徒在遇到基督之前的生命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並「隨從今世的風俗」(以弗所書2章1-2節)。這種世俗的歪風、同儕的壓力正是撒但所誘導的價值觀,以及不倚靠上帝的生活方式。

耶穌要我們生活在世上(約翰福音17章15節),所以我們一定會受到屬世的影響。因此,上帝賜給我們祂的話語,讓我們的心思意念不斷地更新,不追隨世界的潮流(羅馬書12章1-2節),並且上帝幫助我們行在祂的光(以弗所書5章8節)、聖靈(加拉太書5章25節)、愛(以弗所書5章2 [....]

靈命日糧 :聖誕期盼

讀經:讀經:歌羅西書1章3-14節
 

在伊甸園時,亞當和夏娃一無所缺,所以無須期盼任何東西。因為上帝賜百般豐盛讓他們享受其中,使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將來的歲月會和起初一樣美好。但他們卻聽信蛇的話,以為上帝刻意對他們隱藏了分辨善惡的知識(創世記2章17節,3章5節),結果他們使自己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當蛇引誘他們去吃分別善惡的果子時,夏娃馬上掉入了陷阱,亞當也跟隨(3章6節)。他們得到了想要的知識,卻不再是單純無罪。因為犯了罪,所以他們需要期盼自己的罪行和羞恥能被除去,重獲上帝的恩待。

聖誕節是充滿期盼的季節。孩子們期待得到最新款的玩具或遊戲;許多家庭都盼望家人能歡聚一堂。但是聖誕節所帶給我們的期盼遠不止如此。聖誕節提醒我們,耶穌這位「萬國所羨慕的」(哈該書2章7節)已經來到!祂把我們從黑暗的惡勢力中拯救出 [....]

靈命日糧 :上帝看重我們嗎?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49章8-18節
 

詩人大衛寫道:「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便說:『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詩篇8篇3-4節)我們可以看到整本舊約都環繞著這個問題。在埃及為奴的希伯來人辛苦勞作,實在很難相信摩西保證上帝會親自顧念他們。傳道書的作者更以嘲諷的語氣點出:一切都是徒勞無功,還有甚麼值得看重的呢? 

在我受邀教導主題為:「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以賽亞書49章16節)的聖經講座時,我的腦海也曾浮現類似的疑問。

「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這個鼓舞人心的宣告是上帝賜給困境中的以色列人的,因為當時先知以賽亞預言以色列人將被擄至巴比倫,人們聽到這話就哀哭:「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以賽亞書49章14節)。對於他們的悲傷,上帝在僕人之歌(以賽亞書42-53章)中給予一系列的應許,祂應許 [....]

靈命日糧 :禱告和旨意

讀經:讀經:哥林多後書12章7-10節
 

這封手寫的代禱信令人心痛,因為其中所要求的事,看來完全不可能實現:「請代禱,我患有多重硬化症,肌肉無力,吞嚥困難,疼痛加劇,視力越來越模糊。」這位女士的身體正不斷地衰退,我能從她的代禱請求中,感受到那種絕望。

但是,她的筆鋒一轉,接著出現了盼望,就是那勝過身體的毀壞與退化的力量,「我知道賜福的救主完全掌權,我願意遵從祂的旨意。」

這個人也許需要我的代禱,但我卻需要她所擁有的信心,就是她對上帝有增無減的信心。她完美地體現了上帝教導保羅的真理。當保羅請上帝挪去他的問題,即他稱為「有一根刺加在肉體上」時(哥林多後書12章7節)。他的請求不但看來完全不可能實現,而且是完全被天父拒絕。保羅肉體上的掙扎顯然出於上帝的旨意,也是很寶貴的功課:透過他的軟弱,上帝的恩典能 [....]

靈命日糧 :榮耀人生

讀經:讀經:詩篇112篇1-10節
 

在2010年,我和兄弟們一起慶祝父親的90大壽。我們在家裡款待親友,享用美食,歡聚一堂。整個下午,親朋好友們拿起五弦琴、吉他、曼陀林、小提琴、低音電吉他、愛爾蘭鼓在客廳裡演奏與歌唱。一個大蛋糕上面用糖霜寫著:「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的人便為有福-詩篇112篇1節。生日快樂,郝爾!」

當後來我重溫詩篇112篇時,我覺得這篇詩就像在描述我父親。他與上帝同行50多年,現在他已經回到天家。父親固然曾經歷令他傷心的事情,也曾犯錯,但他堅定的信心使他成為一個蒙福的人。這篇詩篇告訴我們,福樂會降臨在敬畏上帝和喜愛祂命令的人身上。上帝賜福給相信祂的人,也因為他們不斷增長的堅定信心,而將福樂延伸到他們子女的身上(2節)。

這篇詩篇激勵我們要敬畏上帝,喜愛並立志遵守祂的命令 [....]

靈命日糧 :移動圖書館

讀經:讀經:腓立比書3章7-14節
 

早在電子產品和娛樂盛行之前,漫長的夏日裡,每週移動書車的來訪總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歡樂。那輛公車排列了很多書架,每個書架上都放滿了書籍。從圖書館運送到各社區,使沒有交通工具的人也能讀到書。若不是這移動書車,我就無法閱讀到這麼多好書,度過許多快樂的夏日。直到今天,我還是很感謝移動圖書館在我內心澆灌的愛書情懷。

有些聖經學者說使徒保羅喜愛書籍,研讀至終。他在最後的一封信寫道:「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提摩太後書4章13節)。他索取的那些書很有可能是舊約以及他所寫的文章。

我確信保羅對於知識的追求,不只是為了心靈上的好奇或樂趣,驅使著保羅讀書的動力是為尋求基督。他的目標是:「使我認識基督,曉 [....]

靈命日糧 :多而又多

讀經: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2節-4章10節
 

今日在面臨經濟衝擊的世界裡,常聽到「更少」的呼籲。政府被要求平衡預算,人民被號召使用更少的能源和減少消耗有限資源,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留意的忠告。然而,在信仰的範疇裡,愛、恩典,與力量並無匱乏之慮。因此身為基督的跟隨者,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更多」地彰顯出祂的愛。

使徒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第一封信裡,要求照他們現在所行的「更進一步」地討上帝的喜悅(4章1節)。他也讚揚他們彼此相愛,並勉勵他們要「更加」愛眾弟兄們(10節)。

這種永不枯竭的愛只能來自於上帝,因上帝之愛是無窮盡的,不像我們這會枯竭的供應。詩人安妮(Annie Johnson Flint)寫道:

祂的愛無垠無界,

祂的恩典無法測度,

祂的力量,人從未知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