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將手垂下

讀經:讀經:詩篇46篇
 

小時候,我和每個男孩子一樣,在像教會這樣的場所,我都經常如坐針氈,左右晃動,甚至想把玩具掏出來。而我媽媽總是用手指捏我的膝蓋,以堅定的口氣低聲對我說:「住手,不要動!」因此,曾經好多年,當我讀到「你們要住手,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篇10節,新譯本),我的感覺好像這句話是對我說:「住手,不要動!」

在希伯來文裡,這節經文中的「住手」指的是「停止奮戰」,其概念是「將手垂下來,由上帝介入你的境況,自己完全不採取行動」。這個詞帶出了一幕很有趣的意境,因為我們習慣使用雙手排開面前的阻礙、自我保護、予以反擊。當將手垂下來時,我們就會覺得缺乏防衛和容易受傷。除非我們能信靠「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節)以及「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 [....]

靈命日糧 :失去影響力

讀經:讀經:哥林多前書10章1-13節
 

在電子報《華爾街不打烊》中,刊登了一份不尋常的名單,稱為「百位失去影響力的世界名人」。榜上有名的人物包括了企業總裁、運動明星、政客與名流,而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特徵:他們都曾經是權威人士。然而,有些人受外在環境所迫,有些人在生意上失策,有些人則是因道德敗壞,最後他們都失去了影響力。

在哥林多前書10章,保羅從舊約歷史中舉出了一個悲慘的教訓。當時,摩西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帶出來,邁向自由的應許之地。然而,這些人卻不斷悖逆拯救他們的上帝(1-5節)。他們拜偶像、行淫亂之事、不斷發怨言,而終致覆滅(6-10節)。保羅用這些人淪喪的例子來告誡我們,他警告:「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12節)。

每個基督徒都可以安穩地站立在上帝的應許上,因為祂「必不 [....]

靈命日糧 :完美時機

讀經:讀經:詩篇37篇3-11節
 

一直到好幾個月後,我才意識到:我原以為是個巧遇,對我未來的丈夫來說,卻是個計畫好的美好時機。

他先是從教會的陽台上瞥見了我,然後預測我會走哪一道門,接著便從兩段階梯狂奔而下,比我早一步抵達。當他隨手拉開門跟我交談時,我都沒發覺他「隨口」提出的晚餐邀請其實是預謀好的。當時絕對是完美時機!

但對人類而言,能準確地抓住時機是件難事。但上帝對我們有祂獨特的心意和計畫,祂的時間絕對剛剛好。

在聖經人物的生命中,這樣的時機也常出現:亞伯拉罕的僕人祈求能替以撒覓得賢妻,上帝回應禱告的方式是將那年輕女子帶到他面前(創世記24章)。約瑟被賣為奴,遭人誣告又被下到監裡,但最終上帝卻使用他,在饑荒中救了許多人的性命(45章5-8節,50章20節)。另外當末底改 [....]

靈命日糧 :代價

讀經:讀經:申命記30章15-20節
 

年輕的時候,我總認為跟父母同住所付出的代價太高。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發覺當初的抱怨多麼可笑。其實父母從未因我住在家裡而向我收取一分錢,唯一的「代價」乃是順從。我只不過必須遵守某些規矩,像是保持整潔、懂禮貌、要誠實,還有去教會等等。這些規矩說起來並不難,但我卻無法完全遵守。然而,父母並沒有因為我不守規矩而把我趕出家門,而是不斷提醒我,他們定的這些規矩都是要保護而非傷害我。有時候他們還會將規矩訂得更嚴一點,以免我誤入歧途。

生活在應許之地也必須付上同樣的代價:那就是順服。在摩西最後一次對以色列民的說話中,他提醒百姓說,上帝的降福取決於他們的順從(申命記30章16節)。稍早之前,他也告訴他們要順服才能帶來美滿的人生:「你要謹守聽從……就可以永遠享福」 [....]

靈命日糧 :知足

讀經:讀經:腓立比書4章10-20節
 

知足可不是一件易事。即使像使徒保羅這樣的信心偉人,也要經過學習才能知足(腓立比書4章11節)。對他而言,知足並非天生的性格特質。

「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句話由保羅寫來,絕對是令人驚奇的。當保羅寫這段話時,他正被關押在羅馬。他被控煽動叛亂、密謀造反和其他重大罪名,因此他向最高法庭,也就是凱撒本人,提出上訴。保羅缺乏其他的法律援助,在官場上也孤立無援,他只能耐心等候自己的案件受審。在這種情況下,保羅似乎很有理由讓自己變得焦躁不安、鬱鬱寡歡,但他卻反而寫信告訴腓立比人說,他已經學會了知足。

他如何學習呢?他逐步學習在凡事上知足,到最後即使在最差的環境中,他仍可安然自在。他學習接受生命中的一切(12節),以感謝的心接受弟兄姐妹所能提供的各樣幫助(14-18節 [....]

靈命日糧 :顫抖的白楊木

讀經:讀經:腓立比書4章6-9節
 

有一次我和妻子到密西根州的上半島時,有兩棵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當時,周圍樹葉都靜止不動,但只要有一絲微風吹來,這兩棵樹上的葉子就顫動不已。我將它們指給妻子看,她告訴我這種樹名叫「顫楊」。這些顫抖的樹葉所造成的視覺效果讓我感到驚奇,當其他樹看起來都那麼平穩安靜時,就算只是微風輕拂,也能讓顫楊的葉子顫抖。

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棵顫楊。當身邊的人似乎都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顯得一派輕鬆時,我卻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而煩躁不安。每當我看著旁人如此氣定神閒時,總是想不通自己的生活怎麼老是紛擾不斷。然而,值得感謝的是,聖經提醒我,只要有上帝的同在,就可以找到那份真實且能使我得堅固的寧靜。保羅如此寫道:「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16節) [....]

靈命日糧 :起點

讀經:讀經:詩篇119篇97-104節
 

如果你從我們愛達荷州的家往南方開車,沿著道路左側的山艾草,你會看見一座聳起的火山丘。那就是界定愛達荷州州界的起點。

就在1867年,愛達荷州被劃為領土之後四年,美國測繪局局長拉菲特·卡特派遣了彼得·貝爾(Peter Bell)來勘查這片新的領土。貝爾拿了一個大槌,把一根銅柱釘在那座火山丘頂,藉此昭告天下,那是他開始探勘的「起點」。

這趟探勘之旅,奠定了愛達荷州土地測量的標準:從那個「起點」開始,城鎮得以分南北,區域得以劃西東。有了東西南北,我們才能確實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管我們讀的書再多,只有上帝的話語才是你我的「起點」,只有聖經才是確定不移的基準點。約翰.衛斯理就是如此,雖然他博覽群書,但他總 [....]

靈命日糧 :唯一真理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14章1-11節
 

有一天我在芝加哥市中心叫了輛計程車。一坐上車,我就看到前面有幾張新世紀大師的廣告單。司機先生還跟我說,這個大師可說是這個時代的「聖人」。他相信上帝在不同時代會挑選不同的領袖,而耶穌,只不過是上帝在那個年代所挑選出來的而已。

當然,我一點都不同意他說的那些話。我們邊聊天的時候,我特別提到耶穌所說的話:「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所說的,顯然和計程車司機所信的相反。祂不是一系列天賦異稟的宗教領袖中的一員,祂是認識上帝的唯一道路,只有藉著耶穌,我們才能夠上天堂。

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章16節),祂不但宣告祂才是最終、最高的屬靈權柄,祂更用祂的死與復活來證明。基督為你我「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 [....]

靈命日糧 :無人預知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24章1-8節
 

許多住在倫敦的人認為1666年就是耶穌再來的日子。因為有些對預言狂熱的人,把基督誕生後的一千年,加上敵基督的數目666,得出了1666的年份。

到了1665年的時候,整個世界看似瀕臨瓦解:倫敦的一場瘟疫,奪走了將近十萬條人命。接著1666年9月倫敦的一場大火,又摧毀了成千上萬的房舍。有些人就在想,聖經不是就預言了世界末日會有大災難嗎?(請參閱馬太福音24章1-8節)但是1666年過去了,地球依然照常運轉。

即便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在預測世界末日。有人預測了日子,接著媒體一陣炒作,但那一天又風平浪靜地過去。

上帝不讓我們知道基督再來的確切時間,這正是祂的智慧。耶穌說過:「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

靈命日糧 :直到地極

讀經:讀經:使徒行傳1章1-8節
 

還記得那是我在莫斯科聖經書院為俄國牧師上課的頭一天。一開始,我請大家介紹自己和服事的工場。結果有個學生嚇了我一跳,他口氣很大地說:「在所有的牧師裡頭,我對『大使命』是最忠心的!」我一時之間還沒回過神來,他就笑著說道:「『大使命』說要把福音傳到地極。我現在所牧養的教會,就在北極圈一個外號叫作『地極』的村子裡!」大夥兒聽了哄堂大笑,接著便繼續那天的課程。

後來我仔細想想,那位在葉馬爾(意思就是「地極」)半島服事的牧師,他的話還真有道理。因為耶穌最後對祂門徒的吩咐就是:「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換句話說,世界上每一個偏遠的角落,不論天涯海角,都應該能接觸到十字架的信息。救主的死,是為了全世界的人,所以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