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有人在看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5章13-16節
 

一位職業橄欖球選手所屬的球隊,在賽季裡幾乎每週都在輸球。一位記者問這名選手,在球隊慘敗連連的狀況下,他如何維持比賽的動力,並竭盡全力地打好每場 球。他回答說:「我的父母都在觀看比賽,所以,我一定要盡力打好每場球!」他知道除了輸贏,還有更重要的事:有人正在觀看球賽。這個事實驅使他竭盡所能, 打好每場球。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前半部,提醒我們這個真理:我們應該知曉,周圍的人會觀察我們的言行舉止和生活方式,並透過親眼見聞來評價我們的主。祂說:「你們的光 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6節)。那我們應當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明光照耀呢?首先,在每天生 活的大小事中,我們都要以基督的心和特質來面對。然後,像耶穌一樣,去憐憫那些被遺忘的或 [....]

靈命日糧 :與祂連接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40章27-31節
 

我的妻子最近用筆記型電腦在家工作。她突然發現,電腦正處於電力不足的狀態,即將關機。可是,電腦的電源線是插著的,所以照理說,電腦使用的不應該是電池 的電力。後來,她發現電腦的電源線並沒有插好,所以實際上電腦根本沒有連接電源,一直是在消耗電池的電力。妻子忍俊不禁地看著我,說:「這裡肯定有值得我 們學習的屬靈功課。」

當她說這句話時,我想起一則關於上帝能力的經文。在以賽亞書40章27-31節,先知以賽亞明確地說,我們的力量是源自於那位「永在的上帝耶和華,創造地 極的主」(28節),祂是真實且永不止息的力量根源。接著以賽亞鼓勵那些疲乏困倦,力量衰竭的人,當仰望耶和華,就必重新得力(29-31節)。

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4-5節,稱我們是枝子,祂是葡萄樹,我們要與祂連 [....]

靈命日糧 :盼望與夢想

讀經:讀經:使徒行傳20章16-24節
 

在1960年,我就讀的高中裡,每個學生都參與了一項叫做「才能」的研究項目。一連好幾天,我們參加了評估學科能力的多種不同測驗。當時我們並不知道,美 國正針對全美高中生做最大型的研究,我們是一千三百所高中裡,被研究的四十萬名學生中的一員。我們也必須說出自己對於將來的計畫、盼望與夢想。然而,我們 這些參與研究的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會如何。

大數的掃羅也不知道他將來會如何。這位年輕人的目標,就是要消滅那些跟隨耶穌的人(使徒行傳7章58節-8章3節;加拉太書1章13節)。但他在遇見主之 後,成為使徒保羅,他的使命是讓更多人跟隨主耶穌。他往耶路撒冷去,雖然面對監獄與患難,他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 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

靈命日糧 :完全值得

讀經:讀經:希伯來書11章8-16節
 

我們一直在納悶,我們的一個朋友老是到澳洲塔斯梅尼亞島的荷巴特去旅行。最近,她邀請我們和她一塊兒去。下飛機後,我們開車經過了一座橋,穿越了城市和郊 區。一路上的風景,沒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繼續往前開。在經過幾個狹隘的急轉彎與上坡路段之後,我們可以看見下方的海岸線。仍是一片平凡無奇的景象。

但是當我們經過陡峭的山路,到達目的地之後,整個市區壯觀的全景盡收眼底。即便是剛才經過的那座單調橋梁,此刻看上去也美麗非凡!這下子我們終於明白,她為什麼老愛到這裡來旅行。

在希伯來書11章中,那些信心先驅者的生活,也有類似「急轉彎」與「平凡無奇」的景象。但他們仍然奮力往前,義無反顧。他們的終點是天國,就是「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10節)

羅詩 [....]

靈命日糧 :拆毀那牆

讀經:讀經:以弗所書2章14-18節
 

五十年前,對住在東德的人而言,「那牆」代表著柏林圍牆。在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豎立,分隔了東德與西德。此後,這道重軍把守、佈滿鐵絲網的水泥牆,幾乎無人能夠穿越。但在1989年,阻隔東德與西德的那牆被拆毀了。

另一道牆也必須被拆毀,就是阻隔人與上帝的牆。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首次悖逆上帝時,這道牆就已經建立(創世記3章)。從那以後,我們也不斷地悖逆上帝。你看得見那道無法穿越的牆嗎?以賽亞書59章2節說:「你們的罪孽……使祂掩面不聽你們。」

然而,藉著主耶穌的死與復活,卻使得人與上帝的和好變為可能(哥林多後書5章17-21節)。任何人,只要接受那為我們捨命的耶穌,那道橫亙在他們和上帝 之間的牆就會轟然倒塌,他們也就能夠與上帝 [....]

靈命日糧 :懷疑與信靠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31節
 

一個偶爾對信仰產生懷疑的基督徒,能否有效地服事主?有些人認為,一個成熟且成長的基督徒,決不會對信仰產生懷疑。但是,就如同某些經歷可以堅固我們的信心一樣,有時生活中的某些經歷,也會導致我們對信仰產生懷疑,暫時失去信心。

當聽到耶穌復活的消息時,起初門徒多馬對此心存懷疑。他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我總不信」(約翰福音20章25節)。耶穌基督並未因此責備多馬的 懷疑,反而滿足他的要求,伸出手讓他看手上的釘痕。當多馬驚見這位復活的救主時,喊著說:「我的主,我的上帝!」(20章28節)在這事件之後,新約對多 馬並沒有其他的記載。

然而,一些早期的教會聲稱,多馬後來進入印度,成為一名宣教士。他在那裡傳福音、行神蹟,並且建立了許多教會,其 [....]

靈命日糧 :親眼見祢

讀經:讀經:約書亞書3章1-11節
 

當我站在摩押山丘,第一次看到應許之地時,心中有些失望。我望著耶利哥城,問導遊說:「現在的景象,和當初以色列人看到的,是否大相徑庭?」我剛度過了約 旦河以東的荒漠,原本以為眼前的景觀會不同。不料她說:「不是的。這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啊!」於是,我再問:「那麼,當時他們看見了什麼?」導遊 回答:「全球最大的綠洲!」

忽然我明白了。我雖然橫越寸草不生的沙漠,但卻是乘搭載滿了沁涼礦泉水的冷氣巴士。對這樣的我來說,綠洲實在是沒有一點特別之處。但是,以色列人卻用四十 年的時間,在又乾又熱的曠野裡流浪。對他們而言,這一抹遠方的綠色,意謂著那可以振奮人心、維持生命的水呀!他們每天被燥熱的溫度烘烤,我卻待在舒適的車 中;他們疲憊不堪,我卻是精力充沛;他們花了四十年的時間才到達這裡,而 [....]

靈命日糧 :尋找拯救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馬奎利在1810-1821年,擔任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州長。在這期間,他有一套辦法,讓在新殖民地的每個人都有歸屬感。當時的新移民大約可分成兩類:一 是自由殖民者、官員、軍官和士兵;另一些則是被流放的罪犯,他們是有條件地被釋放,或被赦免的囚犯。當時,其他移民都排斥這些前罪犯,避開他們,不和他們 來往,然而,州長馬奎利卻堅持應當對這些人一視同仁。

雖然撒該是耶利哥城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稅吏,但耶穌仍然關心撒該,並沒有摒棄他,或將他排除在上帝的拯救計畫之外(路加福音19章1-10節)。撒該因職 業而遭到人們的排斥和痛恨。他渴望見到耶穌,所以爬到樹上,只為一睹耶穌的風采。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了撒該的渴望。耶穌告訴他快從樹上下來,因為救主要 到他家作客。雖然有些人私下議論耶穌跟罪人在一 [....]

靈命日糧 :囚禁中的安慰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39章5節-40章5節
 

在1675年2月10日,居住在麻州蘭卡斯特的50個殖民家庭,正擔心害怕,因為他們可能遭到美洲原住民的襲擊。當時該村的清教徒牧師約瑟•羅蘭生,正在 波士頓請求政府的保護,他的太太瑪莉與孩子則留守家園。破曉之時,這些居民果然遭到攻擊,一些人被殺害,瑪莉與其他倖存者則被俘虜。

在被囚禁期間,瑪莉經歷了這些原住民的仁慈與殘酷。當原住民知道這些新移民的信仰後,他們給了她一本沒收來的聖經。後來,瑪莉在回憶錄中寫到:「上帝是良善的,在我痛苦中賜予這麼多安慰與適當的經節。」直到5月2日被俘虜得釋放前,上帝的話語是她最大的安慰。

當猶大國即將被外國政權俘虜時(以賽亞書39章5-7節),百姓們必定深感絕望。但即使當時他們正籠罩在被擄的陰影中,上帝的話語仍帶來安慰,因為 [....]

靈命日糧 :憐憫之心

讀經:讀經:彼得前書3章8-12節
 

在全國美式足球聯盟季後賽結束時,電視播放綠灣包裝工隊為戰勝芝加哥熊隊而歡慶的情景,我女兒麗莎發現她四歲的小女兒艾莉安哭了。這有點奇怪,因為艾莉安的父母並不特別在乎哪一隊贏了球賽。

當麗莎詢問艾莉安為什麼哭時,她說:「我為熊隊感到難過,他們看起來很傷心。」

這幼兒所體現的憐憫之心,值得我們學習。如今人們是如此看重勝利,失敗者往往會遭到排斥、遺忘和中傷。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要謹記:人需要憐憫。當我們看到別人在失敗的泥沼中掙扎時,我們願意和他們一起落淚、擁抱他們、給予幫助嗎?

聖經上有幾段經文鼓勵我們以憐憫待人。腓立比書2章1-4節告訴我們:要心存憐憫,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彼得前書3章 8-12節提醒我們:憐憫是對待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