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堅強的愛

讀經:雅歌8章6-7節 

來自菲律賓的愛莉莎·門多薩(Alyssa Mendoza)在2020年的某個深夜,突然收到父親的電郵,信中囑咐她在父母的銀婚紀念日時為母親做的事情。這封電郵使她震驚不已,因為她父親已經在10個月前離世。後來,她發覺父親在生病時寫下這封電郵並設定發送時間,因父親知道自己或許不久於世。他也提前付費給花店,讓他們在未來的幾年裡,每逢妻子的生日、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和情人節送花給他的妻子。

這個故事讓我們瞭解雅歌詳述強烈的愛情:「愛情跟死一樣堅強;戀情跟陰間一樣牢固」(8章6節,現中修訂版)。雖然以陰間和死亡比擬愛情略顯突兀,但陰間和死亡之所以堅強,是因具備絕不放棄的特性,而真愛也同樣不會放棄所愛之人。雅歌8章6至7節是這卷書的高峰,深刻描繪出夫妻之愛是如此強烈,甚至「眾水不能息滅」( [....]

靈命日糧 : 上帝賜下喜樂

讀經:箴言15章13-15、30節 

無論蔓欣去到哪裡,總是會試著對別人微笑。她常用這種方式來關懷那些需要看到友善臉孔的人。大多時候,對方也會報以真誠的微笑。但有一段時間,蔓欣需要按照規定戴上口罩,她察覺自己的嘴巴被遮住了,所以沒有人能看到她的笑容。這讓她感到很難過,但她想,我不應因此停止微笑,或許別人能從我的眼裡看到笑容呢!

這個想法確實有些科學根據。微笑時除了嘴角兩邊的肌肉上揚以外,還牽動眼角周圍的肌肉。怪不得華人常用眉開眼笑、喜眉笑眼、笑眼瞇瞇等詞語,來形容面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箴言也提醒我們:「眼中的光采使人心快樂」(15章30節,新譯本)以及「喜樂的心,乃是良藥」(17章22節)。很多時候,上帝兒女所展現的笑容是源於我們擁有上帝所賜的喜樂。這份喜樂會不斷在我們的生命中流露出來,當我們 [....]

靈命日糧 : 為主綻放

讀經:約翰福音13章31-35節 

我並不是真的喜歡鬱金香,但小女兒從阿姆斯特丹返家時,特別買了一份包裝好的球莖送給我。因此當我收到她的禮物時,我表現得很興奮,就像是開心地與她團聚一般。其實我最不喜歡鬱金香,因它們大都提早開花且花期甚短,再加上七月的天氣過於炎熱,而不適宜栽種。

儘管如此,我最終在九月下旬種植女兒送給我的球莖。我一邊想著她、一邊帶著愛來栽種。每次翻動土石就越發期待球莖能夠生長。最後在輕撫栽種的植床時,我為球莖送上祝福,讓它們「好好休眠」,並期待明年春天能看到綻放的鬱金香。

這個小型的種植工程提醒了我,即使我們並非彼此「喜愛」的類型,但上帝仍要我們彼此相愛。我們若能不專注對方的缺點,上帝便能幫助我們以愛待人,即使在心情煩躁時也能如此。日久天長,我們自然就會綻放出彼此相愛那美麗的花朵。 [....]

靈命日糧 : 坦誠傾訴

讀經:創世記15章1-6節 

雅蘭和達豐非常渴望擁有自己的孩子,但醫生說他們無法生育。雅蘭向一位朋友透露﹕「我近來都很坦誠地向上帝傾訴。」在一次「傾訴」之後,雅蘭和達豐把他們的情況告訴牧師,而牧師跟他們說,教會正在做領養兒童的事工。一年後,他們順利領養了一個男嬰。

創世記15章講述了另一段坦誠的對話,那是亞伯蘭與上帝之間的對話。上帝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必大大地賞賜你」(1節)。但亞伯蘭不確定上帝的應許要如何實現,便坦誠地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祢還賜我什麼呢?」(2節)

在此以前,上帝已應許亞伯蘭﹕「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13章16節)。亞伯蘭依舊有人的軟弱,所以這時他提醒上帝,自己尚無子嗣。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帝對亞伯蘭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 [....]

靈命日糧 : 上帝背著我們

讀經:申命記1章26-31節 

在2019年,颶風多利安以強風豪雨侵襲巴哈馬,導致洪水泛濫,造成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災。當時貝特與患有腦性麻痺的成年兒子在家中避難,但貝特知道他們必須撤離。雖然貝特是個盲人,但仍盡力救自己的兒子。他溫柔地把兒子背在身上,走進深及下巴的水中,把兒子帶到安全之處。

試想,這世上的父親即使面對極大的困境,仍竭力幫助自己的兒子,我們的天父豈不更關心祂的兒女嗎?在舊約,摩西回顧往日,即使以色列民陷於信心動搖的危機,上帝仍保抱他們。摩西提醒眾人,上帝如何拯救他們,在曠野供應他們食物和水,與他們的仇敵爭戰,並用雲柱和火柱引導他們。摩西仔細思想上帝為他們所行的一切事,對百姓說﹕「你們⋯⋯也看見了耶和華你們的上帝背著你們,如同人背自己的兒子一樣。」(申命記1章31節,和合本修訂版)

[....]

靈命日糧 : 最偉大的交響曲

讀經:哥林多前書12章12-20節 

英國廣播公司音樂雜誌曾邀請151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列出20首他們認為史上最偉大的交響曲,當中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Eroica)名列榜首。這首標題為「英雄」的交響曲,是貝多芬在法國大革命動盪期間寫的,那時他本身也深陷困境,因當時他正逐漸失去寶貴的聽力。音樂喚起他強烈的情感,表達人們在生活中面對挑戰時的情緒變化。透過快樂、悲傷和獲得最終勝利的跌宕起伏,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被視為歌頌人類精神的不朽之作。

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書信,也有類似的轉折值得我們關注。保羅用的不是樂譜,而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他一開始就為信徒而滿心喜樂地頌讚上帝(1章4-9節),隨後因教會出現紛爭而憂傷(11章17-22節),接著又喜樂地鼓勵有恩賜的人,能為了榮神益人而同心服事(12章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