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憂傷卻有盼望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計程車司機載我們前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途中,跟我們分享了他的故事。他15歲時,為逃離戰爭與壓迫獨自來到英國。如今,11年過去了,他成家立業、養活妻小,若是在他的家鄉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如此,他還是為了必須與雙親及手足分離而感到悲痛。他說,這段艱辛旅程,若是無法與親人重聚,就不算圓滿。

此生與至親分隔兩地,固然讓人心酸,但喪親之痛更令人難以承受,心中的那股失落感,一直要等到與親人重聚才能釋懷。當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初信者不知如何面對這種失落時,保羅在信中告訴他們:「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他解釋說,我們這些基督徒可以期盼將來有美好的重聚,並與主永遠同在(17節)。

很少經歷會像喪失親人 [....]

靈命日糧 : 用真理對抗謊言

讀經:箴言30章5-8節 

我把聖經放在講臺上,看著臺下一張張熱切等著我開始分享信息的臉龐。我已為此禱告,也預備了講章。為什麼我會說不出話來呢?

妳就是個沒用的人。一旦知道妳的過去,妳說什麼他們都不會聽,上帝絕不可能使用妳!這些烙印在我心中的控訴,在我一生中,總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使我陷入長達十年的內心交戰,因我總是輕易相信這些謊言。雖知這些都是假的,但我似乎就是無法擺脫內心的不安和懼怕,因此我翻開聖經。

翻到箴言30章5節,我做了深呼吸之後才出聲朗讀:「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我閉上雙眼,心中滿有平安,才開始跟會眾分享我的見證。

許多人都會因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觀點或評價而什麼事都做不了,但上帝的話語句句「煉淨」、至善至美、正確無誤。當我們傾向於相信 [....]

靈命日糧 : 在恩典中成長

讀經:彼得後書1章3-11節 

英國佈道家查爾斯•司布真(1834-1892年)一生勤奮,事事全力以赴。他19歲時成為牧師,不久便對廣大的群眾講道。他親自將自己所有講道的文稿編輯成冊,最終集成63冊之多。他也撰寫了許多注釋書、論禱告的書籍,以及其他著作,而且每週至少讀六本書!他在講道中曾提到:「無所事事可算是眾罪中最大的罪,因為它會帶來許多其他的罪,⋯⋯閒散怠惰最為可怕!求上帝救我們脫離此罪!」

司布真一生勤奮不懈,他「分外地殷勤」(彼得後書1章5節)要在上帝的恩典中成長,努力為上帝而活。我們若跟隨基督,上帝也能賜給我們同樣的渴求與能力,使我們成長更像耶穌,好讓我們能「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虔敬」(5-7節)。

我們每個人都 [....]

靈命日糧 : 阻隔禱告

讀經:馬可福音11章20-25節 

探測火星的漫遊車機遇號自2004年登陸火星後,便一直與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保持聯繫。十四年來,它在火星表面移動了45公里,拍攝數千張照片,並分析許多物質。但2018年,一場強烈的沙塵暴使機遇號的太陽能板鋪滿塵土,以致失去動力,也中斷了它與科學家之間的交流。

我們是否也會讓「塵土」阻隔我們與上帝之間的交流呢?當我們以禱告與上帝溝通時,也可能因某些事情而受到阻隔。

聖經告訴我們,罪會阻隔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詩篇66篇18節說:「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耶穌說:「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可福音11章25節)。我們與上帝的交流,會因懷疑或人際問題而受到阻礙(雅各書1章5-7節;彼得 [....]

靈命日糧 : 尋求智慧

讀經:箴言1章1-9節 

美華一打開信箱,就看到一個寫著好友回郵地址的大信封。在幾天前,她曾把自己遭遇的人際問題告訴了這位好友。她好奇地打開包裹,發現裡面有一條用普通黃麻線串成的彩色珠鍊,上面刻印有摩斯密碼。附上的卡片寫著某公司的廣告詞:「查看摩斯密碼!」以及那條項鍊所隱藏的智慧信息:「尋求上帝的指引!」她面帶微笑地將項鍊戴在脖子上。

箴言集結了智慧的話語,其中許多由所羅門王所寫,他被譽為那時代最有智慧的人(列王紀上10章23節)。整卷箴言共31章,都是呼籲讀者聆聽智慧的勸勉並棄絕愚昧,一開始箴言1章7節的核心信息便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當我們尊崇上帝、尋求祂的引導時,便能得著智慧而知道何時該做些什麼。接下來的8-9節勸勉我們:「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因為這要作你頭上的華 [....]

靈命日糧 : 不再無父

讀經:馬太福音6章5-13節 

約翰·斯沃斯(John Sowers)在他的著作《無父一代》(Fatherless Generation)中寫到:「沒有哪個世代像現代一樣,有那麼多自願缺席的父親,有多達2,500萬個孩子生長在單親家庭中。」就我個人而言,即使哪天巧遇父親,我也不認識他。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父親的照片全被燒毀。多年來,我都覺得自己沒有爸爸。直到13歲那年,我聽人誦讀主禱文(馬太福音6章9-13節),便告訴自己:你或許在世上沒有父親,但如今你在天上有上帝作你的父親。

馬太福音6章9節教我們如何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而第7節告訴我們,禱告時不要「用許多重複話」。或許你會疑惑,這幾節經文有何關聯。我想這是因為上帝都記得,所以我們不需要重複;祂確實瞭解一切,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