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分享的內容

讀經:哥林多前書2章1-5節 

艾偉很害怕公開演講,希望我能給他一些建議。他跟許多人一樣,碰到這種情況時,就會心跳加速、口乾舌燥,滿臉通紅。演講恐懼症是最常見的社交恐懼症,很多人都有這種害怕的心理。有些人甚至開玩笑說,在眾人面前說話比死還可怕!為了幫助艾偉克服對「表現」不佳的恐懼,我建議他專注於要講的內容,不要在意自己講得好不好。

把焦點轉移到要分享的內容,而非專注自己是否能言善道,這和保羅引導人認識上帝的方法十分類似。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保羅表明自己宣講的信息、所傳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哥林多前書2章4節),而是決意只專注於耶穌基督和祂被釘十字架的真理(2節)。保羅相信使他的話語滿有能力的是聖靈,而不是他的口才。

當我們親身經歷這位上帝,就會渴望與身邊的人分享祂的福音。然而,有 [....]

靈命日糧 : 信靠上帝

讀經:以賽亞書30章1-5、15-18節 

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美軍曾對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英軍發動遠征,經過麻州的紐伯里波特時,特意到著名的佈道家喬治·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的墳墓。他們打開他的棺木,取出他的牧師領和袖子,並將他的衣服剪成一片片發給士兵們,因他們誤以為這樣就能旗開得勝。

這次的遠征失敗了,但士兵的行為卻顯示了人類的劣根性,我們寧可相信其他事物會帶來福祉,好比金錢、人的能力,甚至宗教傳統,而不願信靠上帝。當以色列遭亞述入侵和威脅時,上帝告誡祂的百姓不要信靠別的,但他們卻尋求法老的幫助,而不是離開自己的惡行,回轉歸向上帝。以賽亞對百姓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 [....]

靈命日糧 : 潔淨方式

讀經:雅各書4章4-10節 

兩個小孩一邊洗手,一邊開心地唱生日快樂歌,分別唱了兩遍,因為媽媽說:「要洗乾淨手上的細菌,就是要這樣長的時間。」所以早在新冠疫情之前,他們已經知道必須花時間才能洗淨手上的污垢。

這個疫情讓我們明白,保持清潔是個很繁瑣的過程。同樣地,洗淨罪惡也必須採取重要的步驟,回到上帝的面前。

雅各呼籲散居在羅馬帝國各地的基督徒將焦點轉回上帝。這些信徒深受各種糾紛和爭端的困擾,他們為了追求地位、財富、世俗的享樂、金錢及名聲,而成為上帝的敵人。雅各警告他們:「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各書4章7-8節)。但要怎麼做呢?

第8節說:「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這正是從 [....]

靈命日糧 : 選擇尊榮上帝

讀經:詩篇18篇20-27節 

在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家庭幸福》中,兩位主角瑪莎和謝爾蓋相遇時,瑪莎是個年輕且易受人影響的小姑娘,而謝爾蓋則較年長,他是個周遊各地的商人,熟悉瑪莎的家鄉以外的世界。相處久了,兩人墜入愛河並結為連理。

他們在鄉下定居,但瑪莎很快對周遭環境感到厭倦。謝爾蓋深愛瑪莎,便安排去聖彼得堡旅行。在那裡,瑪莎的美麗和魅力使她大受歡迎。在他們即將返家之際,一位王子來到了聖彼得堡,他想會見瑪莎。謝爾蓋雖然可以強迫瑪莎一起離開,但他讓瑪莎自己做決定。最後,瑪莎選擇留下,而她的背叛傷透了謝爾蓋的心。

像謝爾蓋一樣,上帝也絕不會強迫我們忠於祂。祂因為愛我們,而讓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祂。當我們接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翰一書4章9-10節),就是我們接受祂而做的第一個 [....]

靈命日糧 : 禱告不匆忙

讀經:詩篇46篇 

夏威夷的基督徒愛麗絲講了一個故事,談到夏威夷人在進入廟宇敬拜神祇之前,會先在外面靜坐好一段時間以做好預備。進了廟宇,會緩慢爬行到祭壇前祈禱。過後,他們又回到外面靜坐很長一段時間,好將「生命氣息」吹入他們的禱告。所以當宣教士來到夏威夷時,夏威夷人覺得這些宣教士的禱告很奇怪。宣教士站著說幾句話就是在「禱告」,說完「阿們」就結束了。夏威夷人形容這些禱告「沒有生命氣息」。

愛麗絲的故事或許點出了上帝的子民常忘了「要安靜,要知道」(詩篇46篇10節,新普及譯本)。當然,無論我們禱告是快或是慢,上帝都會垂聽。但我們的生活步調往往跟隨內心的節奏,我們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上帝可以對我們說話,觸動我們的生命,也感動我們周遭的人。我們有多少次因匆匆結束禱告,而錯過了讓祂改變生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