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安心依偎

讀經:詩篇116篇1-7節 

女兒拿著故事書問我:「爸爸,你可以讀給我聽嗎?」雖然這是孩子經常向父母提出的請求,但我女兒今年已經11歲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常常提出這樣的請求。於是,我滿心歡喜地回答說:「當然可以啊!」然後,她便坐在沙發上,依偎在我身旁。

當我把《魔戒現身》讀給女兒聽的時候,她幾乎完全靠在我身上,這是身為父母感受到的一個美好時刻。或許這能讓我們略略體會到天父對我們那完全的愛,並明白祂是多麼渴望我們能「依偎於」祂的同在和慈愛中。

在那一刻,我察覺到自己很像我11歲的女兒,很多時候我都喜歡獨立自主。這讓我們很容易忘記上帝的愛,祂那溫柔關切的愛。就如詩篇116篇所說:「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以憐憫為懷」(5節)。這種愛能讓我像我女兒那樣,只管依偎在上帝的膝上,讓祂因我的親近而喜悅 [....]

靈命日糧 : 從愚昧中學習

讀經:傳道書10章1-14節 

有名男子走進澳洲臥龍崗市的一間便利商店,將一張20澳元紙鈔放在櫃檯上,要求找換零錢。當店員打開收銀機時,男子突然拔槍,要脅店員將收銀機內全部的現金交給他,店員立刻照辦。男子拿了錢就趕緊逃跑,卻把20元留在櫃檯上。最後,他從收銀機搶了多少錢呢?15元!

我們偶爾也會做出愚昧的行為,雖然我們是努力要做正確的事,而不像盜賊那樣做壞事。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從愚蠢的行為中吸取教訓。若是沒有改正,便容易習慣於做錯誤的選擇,對我們的品格造成負面的影響,成為無知的愚昧人(傳道書10章3節)。

有時我們要坦承自己的愚昧並不容易,因這需要下許多功夫。也許我們會因反思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而感到痛苦;也許我們需要承認某個決定太過倉促,下次應更加小心謹慎。無論如何,無視自己愚蠢的行為,總是 [....]

靈命日糧 : 最惡劣之時

讀經:以弗所書4章20-32節 

在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裡,達西先生說:「她還可以,但還沒漂亮到能打動我的心。」這句話讓我永遠記得這部小說,以及它對我的影響。因為當時我讀了這一句話之後,堅信自己永遠都不會喜歡達西先生。

但我的判斷是錯的。我感到很慚愧,正如書中的伊麗莎白·班奈特一樣,我也發現自己竟然看走眼,這才慢慢地、很不情願地改變自己的想法。就像她一樣,我不願全面瞭解達西,只想一錘定音,抓緊他那最惡劣的表現。在讀完整本小說後,我不禁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對誰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因為草率的判斷而失去了哪些友誼呢?

福音的真諦是救主在我們最惡劣的時候,看見了我們、愛我們、接納我們(羅馬書5章8節;約翰一書4章19節)。奇妙的是,我們可以將敗壞的舊我降服主前,換取在基督裡的新我(以弗所書4章23 [....]

靈命日糧 : 樹與醫治

讀經:創世記3章1-11節 

只要花30萬美元,你就能購買一部全新的麥拉倫720S跑車。這款車配有V8引擎,並具備710匹馬力的性能,遠遠超過你每天早晨的交通需要!

當然,你可能會想感受一下跑車的極限速度。在維吉尼亞州,一位擁有麥拉倫跑車的車主就體驗到它非凡的速度,從展示廳到爛鐵堆,原來只需24小時!在購買新車的隔天,他的跑車就因撞樹而成了一堆爛鐵,還好他自己倖免於難。

聖經的第一卷書才剛進展到第三章,我們就看見一棵樹和人類錯誤的選擇,如何破壞了上帝美好的創造。亞當和夏娃吃了上帝吩咐他們不可吃的果子(創世記3章11節),以致聖經故事才剛開始,樂園就受到咒詛(14-19節)。

然而,另一棵樹卻在解除咒詛中擔任重要的角色,就是耶穌受死的十字架。耶穌被掛在木頭上為我們受死,救贖我們,保 [....]

靈命日糧 : 變得更好

讀經:但以理書1章11-16節,2章19-< 

我孫女在大學的排球隊中學會了制勝的法則。當球朝她迎面而來時,無論角度如何刁鑽,她都能把球打得「更好」。她可以在不發脾氣、不抱怨或不找藉口的情況下,讓隊友能處於更好的位置來反擊,她總是設法令情況變得更好。

這正是但以理的反應。當時他與三位希伯來朋友被擄到巴比倫,預備伺候尼布甲尼撒王,雖然太監長給他們起了異教徒的名字,並命令他們在宮殿裡「受訓」三年,可是但以理並沒有心生怒氣。相反地,他請求太監長允許他不吃宮中的美酒佳餚,以免玷污自己得罪上帝。有趣的是,經過十天只吃蔬菜和喝水後(但以理書1章12節),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15節)。

還有一次,尼布甲尼撒王下令如果沒有人能說出並講解那個令他不安的夢,就要處死但以理和王宮裡所有的哲士。但以 [....]

靈命日糧 : 新的視角

讀經:腓立比書2章1-5節 

現時有一款流行的電子遊戲,甚至還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款遊戲是把一百名玩家設置在一個虛擬的島嶼上進行比賽,直至剩下最後一名玩家。即使你在比賽中遭到另一個玩家淘汰,你仍可以透過那個玩家的視角繼續觀察比賽。正如一位記者所說﹕「當你站在另一位玩家的立場並代入他的觀點時,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從對立的角度變為同一陣線。你會開始關注那位讓你被淘汰的陌生人,在乎他的輸贏。」

每當我們放開胸懷去看別人的經歷,超越自己的視角,體會別人的痛苦、恐懼或希望時,就會帶來一些改變。當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不自私自利也不貪圖虛榮,並且謙卑地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我們就會發現常被忽略的一些事。於是,我們關注的範圍開始擴大;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再專注於自己的需要或憂慮,而是會顧及別人的福祉。我們不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