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在花園裡

讀經:約翰福音20章11-18節 

我父親很喜歡唱古典聖詩,他最喜歡的其中一首是《在花園裡》。幾年前,我們也在他的喪禮上唱了這首詩歌,副歌是:「祂與我同行又與我共話,對我說我單屬於祂;與主在園中心靈真快樂,前無人曾經歷過。」這首詩歌帶給我父親快樂,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這首聖詩的作者是麥爾斯(C. Austin Miles),他說自己是在1912年春天寫下這首歌曲,當時他正讀完約翰福音20章:「那天,當我讀這章經文時,似乎自己就身處其中,見證了馬利亞在墓園與主相遇的那一幕,看見馬利亞跪下呼喊她的主說:『拉波尼(夫子的意思)!』」

在約翰福音20章,我們看到抹大拉的馬利亞對著耶穌的空墳墓哭泣。接著有人問她為何哀哭,馬利亞以為對方是園丁,豈料那和她說話的竟是復活的救主耶穌!她的悲哀化為喜樂,迫不及待地跑 [....]

靈命日糧 : 乘風破浪

讀經:詩篇89篇5-17節 

當丈夫在美麗的岩灘上漫步,拍攝夏威夷海灘的照片時,我卻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為自己又多了一個健康問題而煩惱。雖然我回到家之後才需要去面對這個問題,但此刻我真是需要平安。我望著洶湧的海浪不斷地拍打鋸齒狀的黑色岩石,突然間,浪頂上的一個黑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用相機的變焦鏡頭放大觀看,發現那是一隻正悠哉地衝浪的海龜,牠伸展著鰭狀的四肢,安穩地隨浪載浮載沉。看見此景,讓我豁然開朗,在那帶著鹹味的海風中展露笑顏。

詩篇89篇5節說:「諸天要稱讚[上帝]的奇事。」那位無與倫比的上帝「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上帝]就使它平靜了」(9節),「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上帝]所建立」(11節)。祂創造一切、擁有一切、管理一切、命定一切,這是為祂自己的榮耀,也是為讓我們享受於其中。

[....]

靈命日糧 : 代價

讀經:約翰福音19章25-30節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呈現了耶穌生平的許多層面,但其中最觸動人心的作品,卻是一幅最樸實簡單的畫作。在1540年代,米開朗基羅為朋友畫了一幅聖殤素描,描繪耶穌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基督。素描勾勒了馬利亞輕托著耶穌毫無生氣的軀體,向天仰望。在她身後豎立的十架上,引用出自但丁在《天堂》一書中的話說:「他們沒想到這需要付上多少血的代價。」米開朗基羅表達出深刻的觀點:當我們紀念耶穌的受死,也需要想到耶穌付上的代價。

基督所付上的代價體現在祂斷氣前的宣告:「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成了」一詞(希臘文tetelestai)可用在不同的語境,表示支付了賬單、完成了任務、做出了犧牲,或完成了傑作。這些用法和意義都適用於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也許正因如此,使徒保羅寫道:「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 [....]

靈命日糧 : 很大幫助!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有個聽眾打電話到一個福音廣播電台,提到他妻子剛從醫院動完手術後回家。接著,他分享的事情令我深受感動,他說:「在這段時間,教會大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對我們極其照顧,成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這句簡單的敘述提醒了我,基督徒之間互相款待、關懷的價值和必要性。這也讓我想到,信徒間的彼此相愛和支持,正是展現出福音能改變生命的一個美好方式。

這封使徒彼得所寫的彼得前書,是寫給第一世紀在小亞細亞的五個省份(現今土耳其)的教會傳閱。在書信中,他呼籲讀者要遵行保羅曾提過的教導:「客要一味地款待」(羅馬書12章13節)。彼得說:「彼此切實相愛,⋯⋯互相款待。」同時,彼得也告訴讀者要善用上帝給他們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得前書4章8-10節)。這是對所有基督徒的清楚教導,告訴我們應如何對待其 [....]

靈命日糧 : 除草有學問

讀經:詩篇139篇1-6、23-24節 

孫兒們在我家後院跑來跑去。玩遊戲?不是,他們是在拔雜草!最小的孫女說:「雜草得從根部拔起!」還驕傲地把她的戰利品拿給我看。那天我們在拔除雜草時,都會連根拔起,清除每一株惱人的威脅,大家都開心不已。但在享受斬草除根的樂趣之前,我們卻得先找出雜草的蹤跡。

同樣地,尋找生命中的雜草,也是除去個人罪愆的第一步。因此,大衛禱告說:「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詩篇139篇23-24節)

祈求上帝顯明我們所犯的罪,實在是明智之舉!畢竟祂深知我們的一切。正如大衛寫道:「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祢都曉得,祢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1-2節)

大衛還說:「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

靈命日糧 : 真實的倚靠

讀經:出埃及記12章12-19節 

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負責埃及藝廊的館長布萊貝格(Edward Bleiberg)對埃及文化頗有研究,他常被參觀者追問:「為什麼那些雕像的鼻子都斷掉了?」

布萊貝格不認為這是自然磨損,因為連浮雕裡的神像也缺了鼻子,他推測這是刻意造成的毀損。古埃及人認為這些埃及神像都具有生命力,破壞者或敵人為了「殺死」埃及眾神,便會打斷雕像的鼻子,以為這些雕像無法呼吸就會失去能力。

這豈不是太容易了嗎?倚靠這些不堪一擊的神明,法老王早該料到自己有麻煩了。不錯,法老王擁有一支強盛的軍隊,而且全國人民都向他效忠。反觀這些希伯來人,不過是一群疲憊的奴隸,而且是由一個膽小的逃犯摩西帶領他們。然而,以色列民有永活的真神做後盾,而法老的眾神卻是虛假的偶像。經過十個災難以後,這些虛構的神明全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