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雅米

靈命日糧 : 等候祝福

讀經:哈巴谷書1章12節-2章4節 

曼谷有家頗富盛名的餐廳,他們的湯頭已經煮了45年,只是每天補充一點肉湯。這種使用陳年老湯頭的做法,可以說歷史悠久。正如某些「剩菜」要幾天後嘗起來才更美味一樣,因長時間的烹煮,味道會更融合,創造出獨特的風味。這家餐廳也因為他們的美味湯頭而在泰國榮獲不少的獎項。

美好的事物通常需要等待,但人類的天性就是缺少耐心。聖經中充斥許多「要等多久?」的問題。先知哈巴谷就有過沉痛的經歷,他在書卷的開頭就問道:「耶和華啊,我呼求祢,祢不應允,要到幾時呢?」(1章2節)哈巴谷(原意是「緊緊抱住」)預言上帝將藉著巴比倫帝國殘酷的入侵,對他的國家(猶大)施行審判,但他不明白為何上帝允許惡人藉剝削他人變得昌盛。然而,上帝應許會按祂所定的時間帶給他們希望和復興:「因為這[上帝會幫助的]默示有一定的日期 [....]

圖文特輯 | 用健康的方式面對衝突

作品描述

試著想像一下沒有衝突、分歧和互相傷害的生活。就算有不愉快的情況出現了,我們也可以開心地握手言和,尊重彼此不同的觀點。這樣的生活將會是多麼幸福與和諧!

然而很不幸,我們都是罪人,活在破碎、充滿罪的世界裡。衝突總是存在,並且確實地發生在我們每天的生活裡。

儘管衝突讓人感到很不舒服,但只要我們使用聖經教導的健康方式去處理,它就可以幫助我們成熟並成長,使我們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

因此,當我們在面對冷淡的響應或是對方做出具有攻擊性的被動回复時,該如何不以同樣的方式回應呢?

靈命日糧 : 修剪成茂盛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12節 

我看著一隻大黃蜂輕輕落在俄羅斯鼠尾草上,那茂密灌木叢所綻放的繽紛色彩讓我驚嘆,燦爛的藍色花朵吸引了蜜蜂和我的目光。但其實在去年秋天,我不太確定這叢灌木是否還會開花。因那時我岳父、岳母把它修成短枝,我以為他們已決定要放棄它了。但此刻我親眼看見那毫不留情的修剪,竟帶來了耀眼的結果。

毫不留情的修剪所帶來的美麗叫人驚嘆,也許這是耶穌選擇用修剪枝子來形容上帝在信徒生命動工的一個原因。在約翰福音15章,祂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1-2節)

耶穌的話提醒我們,無論面對順境或逆境,上帝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為要使我們靈命更新、多結果子(5節)。當我們在遭受苦難或情緒低落的「修剪」期,可能會疑惑自己能否再次茂盛。 [....]

靈命日糧 : 蓋在磐石上

讀經:馬太福音7章24-29節 

在美國的某一個州,有將近34,000間房子因不良的地基而面臨倒塌的風險,因為它們都採用同一家公司的混凝土。該公司沒有意識到在他們開採的石頭裡,有種礦物質會隨著時間長久而造成混凝土開裂崩解。目前已有將近600間的房屋地基鬆動,這個數字極可能還會與日俱增。

耶穌用了將房子蓋在不良的地基上為比喻,說明我們把生命建立在不穩的根基上是一件更危險的事。祂解釋到我們中間的某些人把生命建構在堅固的磐石上,好確保面對狂風暴雨時,我們仍能保持堅立。然而,我們當中的其他人則將生命建在沙土上,因此當暴風雨肆虐時,我們的生命就會倒塌得很厲害(馬太福音7章27節)。我們是建造在不可動搖還是脆弱的地基上,其中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是否「去行」基督的話(26節)。問題不在我們是否聽見祂的話,而在於是否靠著祂的能 [....]

靈命日糧 : 寬恕與公義

讀經:羅馬書12章9-21節 

在1994年,當南非從種族隔離政權過渡到民主制度時,政府不得不面對兩難的困境,那就是該如何處理在種族隔離政權時期的罪行。國家領導人不能無視過去,但若是對這樣的罪行施加嚴厲的懲罰,卻可能加深國家的創傷。正如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這位南非聖公會首位黑人大主教,在其著作《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中所說:「我們是可以要求公義,執行報復性的公義,但卻會將南非化為灰燼。」

後來,這個新民主政府藉由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選擇了追求真理、公義與憐憫這條艱難的道路。他們提供犯罪者一個修復的途徑,只要他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罪行並設法賠償。只有勇於面對真相,這個國家才能開始尋得醫治。

事實上,南非面對的困境也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掙扎。我們應當追求公義和憐憫(彌迦書6章8 [....]

靈命日糧 : 勇敢戰勝

讀經:列王紀下1章9-15節 

安德居住在一個禁止福音的國家。當我問他如何隱藏自己的信仰時,他說他從未隱藏,而且還經常戴著宣傳自己教會的徽章。每當他被捕時,他都會告訴警察,他們也需要耶穌。安德有這樣的勇氣,是因為他知道上帝與他同在。

當以色列國王派遣一位五十夫長帶著五十人,去逮捕先知以利亞時(列王紀下1章9節),以利亞也沒有畏縮。他清楚知道上帝與他同在,於是他求上帝從天降火來消滅那些人。國王第二次派遣士兵,以利亞又求火燒滅他們(12節)。於是,國王又再派遣五十人。但這群人已聽說前兩批士兵的遭遇,帶領他們的五十夫長便哀求以利亞,不要傷害士兵們的性命。即使以利亞會怕士兵,但這群士兵絕對更加懼怕以利亞,所以主的使者告訴以利亞,只管放心與他們同去見王(13-15節)。

耶穌並不希望我們祈求從天降火燒滅 [....]

靈命日糧 : 喘不過氣

讀經:申命記5章12-15節 

我家附近有間販賣居家材料的百貨商店,其中一個部門有個很大的綠色按鈕。如果你進去沒有店員來為你服務,可以按下按鈕啟動計時器。若在一分鐘內沒有店員過來,你就能得到該店的購物優待折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會樂於成為他們的顧客,享受這種快速的服務。但反過來說,如果是我們需要提供這種服務,那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今天,我們有許多人都覺得工作總是匆匆忙忙,工作時間長,還要每天多次查看和回覆電郵,加上緊迫的最後期限,更是讓人喘不過氣來。事實上,這家百貨商店實施的這種服務策略,已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營造出一種匆忙的文化氛圍。

當上帝要以色列人遵守安息日時,祂補充了一個重要的原因:「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申命記5章15節)。在埃及,法老限時以色列民繳交 [....]

靈命日糧 : 珍貴的信仰

讀經:提摩太後書1章3-7節 

有位朋友說:「我喜歡縫紉!」她自小就在祖母的身邊長大,疼愛她的祖母經常為她縫製衣裳。她回憶說,每當聽到縫紉機發出嘎吱的響聲時,她就會興奮地猜想祖母正為她製作什麼新衣。

現在,這位朋友已經長大結婚了,她不但自己會縫紉,而且打算要將這門手藝傳給她的女兒。儘管孩子只有五歲,她還是帶著孩子去逛布料行,希望能激發女兒的興趣。

傳承手藝、生意或信仰給下一代,是在一些文化中很普遍的事。人們會把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東西,再傳給自己的孩子。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就特別提到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以及他母親友妮基真實無偽的信仰。她們很可能在提摩太年幼時,就教導他聖經的真理,使他後來決志接受耶穌成為個人生命的救主(提摩太後書3章15節)。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信仰傳承給下一代呢? [....]

靈命日糧 : 終獲自由

讀經:約翰福音8章31-36節 

英國記者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曾在殘酷的黎巴嫩內戰中被擄為人質達5年之久。他在獲得自由的20年後,才有機會與那位使他獲救的談判專家會面。當他終於見到聯合國特使皮科(Giandomenico Picco)時,他只是說:「謝謝你讓我重獲自由!」一句簡單的話,卻道盡千言萬語。因皮科曾冒著生命危險,在危機四伏的談判中,為麥卡錫和其他人質爭取重獲自由的機會。

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理解這種難能可貴的自由。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生命,好讓你我及所有人都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如今,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能明白使徒保羅大膽的宣告:「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加拉太書5章1節)。

約翰福音也提到在基督裡的自由:「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