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禱告,讓你從2020的疲憊中被更新(有聲中文)
作者:Madeline Kalu,德國 翻譯:悅,中國 有聲中文:Joya,中國 https:/ […]
"雅米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向我們投稿或以志願者的形式與我們同工,一起將上帝的話語分享出去吧!"
作者:Madeline Kalu,德國 翻譯:悅,中國 有聲中文:Joya,中國 https:/ […]
讀經:羅馬書10章5-15節
薩爾瓦多共和國為尊崇耶穌,在首都的市中心豎立一座耶穌的雕像。雖然這座雕像是位於繁忙的交通樞紐地段,但因為非常高大壯觀,所以很容易就能讓人看見。其名為「神聖救世主紀念碑」,更傳達了耶穌崇高且備受敬畏的地位。
同時,這個名稱也肯定了聖經對耶穌的描述(約翰一書4章14節),祂要將救恩賜給每一個人。耶穌跨越文化的界限,接納所有真心想認識祂的人,不論年齡大小、教育程度、種族、犯過何罪,或是社會地位。
使徒保羅周遊各地,向所有人傳講耶穌的生平、受死及復活。他傳福音的對象包括政治及宗教權威人士、軍兵、猶太人和外邦人,而且不分男女老少。保羅說,若有任何人宣稱「耶穌是主」,並相信上帝確實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羅馬書10章9節),便開始與基督建立關係。他還說:「凡信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
作者:Fedora Aletheia ,印度尼西亞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h […]
讀經:馬太福音6章25-34節
你看過一大群火雞嗎?為何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我剛在山中小屋度過一個週末。在山間的每一天,我都驚嘆地看著那成排的火雞,如遊行隊伍般經過小屋的門廊。
我以前從未仔細觀察火雞。但在那幾天我發現到,牠們會先以驚人的利爪用力扒土,尋覓一會兒之後再低頭啄食。我猜,牠們應該是在啄食,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觀察火雞,所以不太能完全肯定。我住的那個地區僅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叢,似乎不足以為這十幾隻火雞提供充足的食物。然而,牠們竟然每一隻都看似相當肥胖豐滿。
看著這些肥壯的火雞,讓我不禁想起馬太福音6章26節,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提醒我們,上帝既看顧那微不足道的雀鳥,祂也必定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如果祂 [....]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https://s3.amazonaws.com […]
讀經:馬可福音3章13-19節
有一位退伍老兵不修邊幅,且說話粗俗。一個朋友關心地詢問他的信仰狀況。那位老兵立刻用輕蔑的口氣說:「在上帝那裡沒有我的位置!」
那位老兵或許是想展現剛硬的作風,但他所說的卻完全不符合真理。因上帝已特別為那些粗俗、被罪捆綁和受排擠的人保留位置,歡迎他們進入祂的家。耶穌在傳道初期就挑選了一批意想不到的門徒。首先,耶穌挑選了一些加利利的漁夫,是被耶路撒冷人輕視的。耶穌還挑選了稅吏馬太,當時的稅吏經常透過工作職權壓榨自己的同胞。耶穌做的還不只如此,祂還邀請了奮銳黨的西門成為祂的門徒(馬可福音3章18節)。
我們對這位奮銳黨的西門(並非西門彼得)所知不多,但我們知道,奮銳黨痛恨像馬太這樣的叛徒,因為稅吏常與以色列民所鄙視的羅馬人合作,進而累積自己的財富。耶穌揀選西門和馬太為 [....]
讀經:提摩太前書6章17-19節
當薇琪的老爺車再次故障而無法維修時,她開始省吃儉用,想盡辦法買一輛代步的車子。薇琪在一家餐廳負責車道點餐的服務,店裡的常客凱澤在某天得知薇琪需要一輛車。凱澤說:「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於是,凱澤買下他兒子正準備出售的二手車,並且將車子整理一番之後,才把車鑰匙給了薇琪。薇琪對此感到十分訝異,她既感激又驚訝地說:「竟然有人會做這樣的事?」
聖經教導我們,當盡己所能地活出樂於慷慨給予的生命,並針對他人的需要給予最好的幫助。正如同保羅說,要囑咐那些富足的人行善,在好事上富足(提摩太前書6章18節)。我們不應只是偶爾行善,而是要活出一個樂於給予的生命。慷慨待人當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因上帝的話告訴我們,要「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18節)。
當我們 [....]
讀經:雅各書3章13-18節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治家愛德華·格雷爵士(Sir Edward Grey)宣稱:「整個歐洲的燈火正在熄滅,我們有生之年將不會看到燈火能被重新點燃。」格雷說得沒錯,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結束時,約有2,000萬人喪生(其中1,000萬人是平民百姓),另有2,100萬人受傷,這場戰爭讓參戰各國損失慘重。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的破壞與衝擊,其規模與程度雖遠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我們的家庭、職場、教會或社區也可能會籠罩在黑暗恐怖的衝突之中。上帝呼召我們的原因之一,是要你我為世界做出一些改變。但我們必須倚靠上帝的智慧才做得到,使徒雅各寫道:「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
作者:Osarieman Faith,加拿大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https://s […]
讀經:以弗所書4章26-32節
在知名的荷蘭科學家亨德里克·勞倫茲(Hendrik A. Lorentz)的葬禮上,愛因斯坦於致詞時,並未提及他們在科學方面的歧見,反倒讚揚勞倫茲這位備受敬愛的物理學家,寬大仁慈且以謙遜公正待人。愛因斯坦說:「大家都樂於跟隨他,因他們感受到勞倫茲不會支配人而是儘量幫助人。」
勞倫茲鼓勵科學家們擱置政治歧見共同合作,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愛因斯坦悼念這位也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時說:「即便在戰爭結束前,他已在推動和解的工作。」
與人和好應該是每一個教會成員的目標。在教會中免不了會有衝突,但我們必須盡力找到和平解決的辦法。保羅寫道:「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章26節),並且為了鼓勵信徒能一同成長,保羅勸勉眾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