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既然上帝已經知道了,為什麼還要禱告?

作者:E,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剛信主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怎麼禱告,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禱告。那時候自己對上帝並不太感興趣,雖然我也去主日崇拜,聽講道,小組偶爾也參加。但是內心其實並不渴慕上帝,或者說,其實內心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上帝。

這樣的屬靈狀況持續了幾年,一直不溫不火,不冷不熱。如果一個人的內心並不認為自己需要上帝的話,那麼一切跟上帝相關的「活動」,無論是主日,還是小組或是其他的服侍都是一種「被迫的負擔」。雖然我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約束自己,遵行「律法」,強迫自己參加主內活動,但是我的內心沒有真正的平安,也沒有喜樂。我偶爾也帶領詩歌讚美,但是讚美上帝的那些歌詞好像離我的心很遙遠。我一邊唱一邊其實不明白自己在唱什麼,雖然歌詞里的每個字我都認識。就好像很多經文我都知道,但是離我也很遙遠一樣。「上帝在基督里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什麼叫「在基督里」,「長闊高深」?不明白,但是阿門……

如果要我跟別人說起上帝(所謂的傳福音),我也可以張口就來「上帝是愛」,「上帝愛我,看顧我,赦免我一切的罪,認我做祂的兒女……」 但其實那時候的自己並不認識上帝。對於上帝是誰,祂是什麼樣,都是道聽途說,僅僅停留在腦子裡的「知識」。

那時候我對禱告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把自己的需要告訴上帝」。同時教會一直教導我們,上帝是主權的上帝,所以我們不能操控祂。我們固然可以把自己的需要在禱告里告訴上帝,但是祂是否成全是祂的決定,我們不能強求。上帝不給就說明祂另有美意。即使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要平靜接受,尊重上帝的主權。我也一直信服這個教導。所以我有事情就禱告告訴上帝,沒事就不怎麼禱告。

當時我對上帝的認識就是祂已經赦免我一切的罪,而祂是全知全能的上帝。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上帝什麼都知道,祂鑒察人心,根本不需要我們告訴祂什麼,那我為什麼還要禱告?反正就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差不多的意思吧!不要強求,隨遇而安。回想那時候的自己其實並不那麼在乎上帝,所以也就縱容自己停留在這種不求甚解的階段。

現在回想,自己真的是個罪人。一邊輕慢上帝,不把祂當回事,連為什麼要向祂禱告都不想弄清楚,卻還指望祂滿足我的禱告?想想真是很可笑啊。我們能一邊對方不感興趣,不願意了解認識他,卻又一邊向他求問事情嗎?如果我們認真嚴肅地對待信仰,難道不應該搞明白嗎?否則,我們的信仰,跟屬世的教導、心靈雞湯或者哲學知識有什麼區別呢?跟求神拜佛又有什麼區別呢?畢竟,拜佛也是不能強求的啊….

我後來悔改了。為自己的無知、專靠自己、內心根深蒂固的偶像崇拜、企圖操控上帝的想法、自我為中心、輕慢上帝等等的罪來到上帝的面前認罪悔改。驕傲是一切罪的毒根。驕傲,就是不認為自己需要上帝自己,而是想要操控上帝來滿足自己。而罪人的心可以曲解一切,甚至是律法,來滿足自己操控上帝。也有人說:你為上帝做了這個,祂就會為你做那個。或者,你守律法,那麼你就是好信徒,上帝就喜悅你,你禱告就有恩膏和能力。因為驕傲,人就是願意相信自己可以靠自己討上帝喜悅,為自己或者為上帝的國度「貢獻」。無論是守律法,還是服事奉獻,受苦舍己,都要麼是一種交易,要麼是一種自我感動式的犧牲,悲壯又委屈。我們要麼是商人,要麼是英雄。哪裡有聖靈的果子,平安和喜樂?

禱告的態度

禱告的本質是認識上帝,和上帝眼中真實的自己。那麼第一步就是要好好認識上帝的話語。以敬畏的心對待祂的話語,藉著讀經、默想、反思,求上帝開啟我們的內心,並且順服上帝和祂所設立的屬靈權柄。

我們當然要服事上帝,但是必須警醒自己的心思意念,常常為自己服事上帝的心思動機來悔改,求祂潔凈。另外也要常常為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各個方面的心思意念,言語行為悔改,在禱告中向上帝悔改,求祂赦免潔凈。因為上帝是聖潔的:「……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12章14節)。「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章45節)。因此我們要常常求上帝顯明自己隱而未現的罪,聖靈會光照我們,使我們悔改。同時也在人面前謙卑悔改,因為上帝要我們表裡如一。

禱告的內容

與此同時,我們禱告的內容也會改變,不再是為了自己,乃是為了追求上帝。為了得著基督,更多地得著祂,被他充滿。因為基督就是我的新生命,是我裡面的活水源泉要直涌到永生。平安也會在禱告中降下,服事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屬天的喜樂。我們也不再在乎別人怎麼看看自己,是否有人知道或認可我付出了什麼。甚至,不知道更好,因為在隱秘處,上帝澆灌親密的喜樂,好像無人打擾的樂園…. 上帝在禱告中;在敬拜中;在睡眠中;在夢中,甚至在我獨自發獃,或者並未刻意思想祂的時候,祂都與我同在。

禱告的益處

禱告揭示我真實的屬靈狀況。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在幹什麼。我們看待自己的眼光或高或低,都不準確。我們也常常用屬世的各種標準看待和衡量自己或別人,這些都不是從上帝而來的眼光。禱告使我有上帝的心腸,改變我的眼光,讓我擁有屬靈的視野,能夠為別人代禱。我覺得不可愛的主內弟兄姐妹,上帝卻愛TA。上帝為TA捨命,流出寶血洗凈TA一切的罪。在上帝眼中,TA是聖潔的,因為基督不僅僅做了我的贖罪祭,也做了TA的贖罪祭。如果我是屬基督的,那麼我就要按照基督的原則去行。

求上帝賜我們基督的心腸,為那不可愛的人代禱,看到TA的聖潔可愛,祝福TA。「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翰一書5章1節)我們都是上帝借著基督的福音所生的孩子,都是天國的後嗣,與基督一同繼承產業。這樣的代禱堅持了幾天之後,上帝奇蹟般的醫治了我裡面對TA的懼怕和躲避。「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約翰一書4章18節)。當我們以上帝的原則去禱告,祂就親自充滿醫治我們的心。我們的敬拜會越來越敬虔,禱告也會越來越喜樂。

禱告的根基

我們能夠禱告,是因為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恢復了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天父因為耶穌的犧牲,因著祂的憐憫和恩典,賜給我們祂兒女的身份。因此,耶穌赦罪的死亡,復活和重生的生命,就是福音,也應該是我們禱告的目的和中心。我們應該為自己更多經歷福音,也為別人認識和經歷福音而禱告!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1-33節)。

上帝在基督里已經為你我預備了一切!禱告,經歷祂美好的計劃吧!祂應許傾倒一切屬天的恩膏和能力,要帶領我們得著豐盛的生命,走進寬闊之地,進入祂愛的懷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戀愛這麼談,擺脫猜忌、不確定和「萬一」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在單身的時候就考慮過這些問題,之後便毫無預料地遇到了我的男朋友。必須承認,約會一開始對我來說相當可怕。

不過慢慢我發現約會並不一定這麼痛苦。它不應該充滿著那些猜忌、不確定和「萬一」,讓你在晚上睡不著覺。相反,我們在約會時應該保持頭腦清晰,弄清楚我們和約會伴侶是否準備好一起邁向婚姻。

因此,基於書籍、講道、牧者的智慧以及以往約會的經驗,我們總結出了七個方面幫助大家充分利用約會時間,並衡量雙方是否預備好進入婚姻:

1.溝通
在新冠疫情封城時前,我和男友見過數面。他當時就有說自己不習慣發簡訊,於是我們決定在晚上視頻通話,這確實對彼此都很適用(我日記中記錄了我們連續64個晚上都有視頻電話)。封鎖解除後,我們堅持每周見一次面,並進行兩次視頻通話。

這些約定好的通話和見面使我們習慣(也享受)經常見面並和對方在一起。

為了更好地了解對方,我們的談話重點往往圍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東西或討論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也從很早之前就習慣於分享彼此的人生目標,以及各自對這段關係的期待和希望。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兩個人要如何安排見面和交流?什麼方式能讓雙方都享受其中並更好地了解彼此?

[日常生活/生活經歷]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嗎(為什麼)?從這些事情中你學到了什麼?

[衝突]對話/互動中是否遇到了困難?你是怎麼處理的?

[閑暇時間]休息的時候你喜歡做什麼?你通常是如何放鬆並給自己充電的?

[人生目標]你認為上帝給你的使命是什麼?你的職業和其他活動如何幫助你實現這一目標?

[約會史]你願意和我分享之前的約會和戀愛經歷嗎?是怎麼結束的?這些人你還在聯繫嗎(如果是,到什麼程度)?


2.衝突
我早已預料到在關係中會有緊張時刻,所以當這些時刻來臨時,我已經有了(有一點)心理準備。我沒有以一種會引發防禦或挑起冷戰(即冷處理)的方式與他對抗,而是盡我所能通過以下方式來理清問題:

(1)詢問他行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即他的想法是什麼);
(2)與他分享我對他這種行為的反應;
(3)思考如果未來再出現類似情況,我們如何更好地處理。

當我發現男友和朋友談起自己的前女友讓我感到不舒服時,以上方法就尤為重要了。我不要深陷在情緒中無法自拔,也不要責備自己「不接納對方」以及「難以被取悅」,而是決定坦誠地表達我的感受。在此之前我也會先給他機會解釋為什麼會在那一刻提起自己的前女友。在分享了彼此的觀點之後,我們同意當著我和其他人的面他不會再談起前女友。

在解決衝突時,我們雙方通常都有「充足的」理由要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我們決定採納我父親的建議作為第一準則——「重要的不是我的想法或者你的想法,而是我們共同的願景是什麼。」這樣我們就能一致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我們還發現,要想以健康的方式解決衝突,就需要:
(1)如果另一半的某些事情真的困擾我們,不要忽視它們,因為它們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2)儘快在最恰當的時間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面對面交流對我們最有效),
(3)學會提出明確而非指責的問題(例如,「我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你說這些話的意圖呢?」而不是「你為什麼這麼說?」)並儘早道歉。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我們是否能夠談論在對方身上觀察到的、讓自己感到困擾的問題,儘管會有些尷尬或不舒服?(例如,守時、消費習慣、如何利用閑暇時間、工作態度、與家庭的關係、屬靈生命等)

談論這些話題時是否越來越自在?我們如何才能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我能謙虛地傾聽和接受反饋嗎?我能很好地道歉並改正嗎?
在處理衝突時,我們從上帝的話語中能學到什麼?


3. 期待
約會中最無法清晰回答的可能就是這兩個問題:「我們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接下來要如何發展?」

沒有公式能夠計算出應該何時提出這些問題(儘管通常不會在你們、第一次約會時提出)。但是,當雙方都認為是時候「確定關係」了,就應解決這兩個問題,以確保雙方想法一致。

如果其中一方(或雙方)對這段關係還不是那麼確定,並想「暫緩一下」,那麼一定要放慢腳步,不要在還沒有重新討論這兩個問題的情況下有進一步發展。

同樣,如果雙方都確定要邁向婚姻,並且已經準備好了(精神、經濟、情感上的準備等等),就可以開始為下一個里程碑設定時間,即訂婚,到最終結婚。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這段時期的約會是否讓你對婚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你希望達到哪些關係里程碑,例如,見對方的父母/大家庭/朋友;委身在一個教會裡,參加婚前輔導,訂婚,住房申請,結婚?

你對每個裡程碑都有時間安排嗎?

你想什麼時候談談下一步的計劃?這些我們應該多久談論一次?

4.界限
針對界限,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我會覺得有必要向我男朋友未來的配偶、他的父母和上帝道歉嗎?」

「我的約會經歷能否鼓勵到我未來的孩子或比我年紀小的基督徒?」

除非真的說了「我願意」,否則我們都不能確定自己會和對方結婚。所以,以上兩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正確看待彼此的關係。記住,一時的快樂可能會導致一生的遺憾。

即使我們一般鼓勵由弟兄帶領戀愛的節奏和期望,但姊妹也可以有自己的話語權。在我自己的戀愛關係中,就是我主動與男友探討的這個問題,這也讓我為彼此設立了身體上的界限。

這並不容易,但借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可以敞開心扉認罪悔改,主動在祂面前交託私慾,同時提醒自己上帝要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保持純潔。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關係里程碑,每個階段需要設立怎樣的身體界限才合適?

誰能監督我們,例如,某位信得過的牧師或長輩?我們多長時間向他們報告一次?

我們如何相互支持和鼓勵彼此保持思想和行為的純潔?


5.關心
在剛確定關係時,我和男朋友分享過彼此的愛的語言。其中有一點相同——精心時刻——因此,我們會計劃好何時見面,只要有時間,就一起散步,享受在一起的時光。

我們還設計了一些能幫助彼此成長的活動。例如,我們分享了想要在禱告和愛家人方面有所成長,便決定為自己的家人禱告。這對我們尤其重要,因為我們都與家人關係密切,並希望在上帝的幫助下更加愛他們。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你是否與伴侶溝通過自己喜歡以何種方式接收、表達關心,並表現愛呢?
是否可以讓對彼此的關心滿溢到其他人的生活中,讓他們也感受到你們的關心呢?


6.以基督為中心
在開始約會之前,我們雙方都確定一定要和一位認真愛耶穌和跟隨耶穌的基督徒約會。就我而言,我會確保他是否出席主日,是否有委身的小組,以及他日常的信仰狀態如何。我希望他與耶穌有個人關係,而不是為了我才信主。

除了個人靈修時間,我還發起了兩人一起定期禱告的習慣。漸漸地,我的男友也開始主動邀請我一起禱告,我們還經常用上帝的話互相鼓勵。

我們雙方都希望未來的婚姻生活能充滿禱告、敬拜以及關於信仰的討論,現在就開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在婚後也能繼續。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我們是否有意留出時間一起敬拜,讀上帝的話並一起禱告?

我們是否能夠帶著愛辨別出彼此之間任何罪惡的思想、習慣或模式?
我們是否互相激勵為建立上帝的國而行善呢?

7.團契
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團契都是基督徒重要的生命泉源。隨著關係進一步發展,我們所在的團契也不斷挑戰我們去檢視自己的敬虔程度。團契可以指出我們關係中的危險信號(例如,不好的習慣或上癮行為)以及不健康的(或缺乏)約會界限。

生命成熟的已婚夫婦提供的建議也很有幫助。他們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鼓勵、引導我們,並且用愛心勸告我們。

團契還能幫助我們發揮自己的屬靈恩賜。我和男友都對歌曲創作感興趣,因此我們開始與他人合作為我們所在的團契創作音樂敬拜上帝,並將他人引向上帝。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如果我們來自不同的教會,那我們希望未來所在的教會是怎樣的呢——是可以在上帝的話語中成長的?可以服事的?會有人監督我們的?我們準備好去了解對方的教會,甚至是接觸一間新教會以找到這樣的團契嗎?

如果雙方的服事不同,我們如何才能支持彼此的教會服事呢?
我們的關係怎樣成為他人的祝福呢?

如果你現在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我希望以上這七個方面能幫助你和你的另一半對這段關係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活出基督般的生命。但是除了在這七個方面有所成長之外,也不要忘記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誰——真正的成長來自上帝:

主耶穌,感謝你給我榜樣,你對你在地上的門徒以及我們清楚地講述了你的計劃與目的。我為所有正在約會的情侶禱告:願我們都跟隨你的帶領,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以上七個方面做起,好叫我們可以好好地彼此相愛。讓每對正在約會的情侶貼近你的心,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清晰明了,好叫他們各自知道如何更好地榮耀你。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關注流量博主時,要小心這三方面的負面影響

作者 :Mary Ann, 印度尼西亞

翻譯 :Eric,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自從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我們許多人就被迫禁閉在家,並養成了新的習慣來豐富我們的居家生活。以我為例,我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關注更多網紅。結束了在家工作的一天(通常是漫長而平淡無奇的),通常我會瀏覽網紅更新的最新內容來放鬆一下,例如他們會做一些有趣和使生活效率高的事情、推廣一件新產品或分享一些有建設性的竅門——所有這些都讓他們的生活看起來很棒很精彩。

期間,我在 Youtube 視頻中了解到了「生活美學」。視頻博主(通常是女性)會拍攝她的日常生活——從準備早餐到料理家務——全程高效並且提供了自助的小竅門。這些視頻很簡單,但拍攝和剪輯卻很精美,甚至還在背景配有舒緩的lo-fi音樂。

作為一名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我發現這些視頻看起來很有藝術感,並且也很立志——想像著這種「完美」的生活體驗,幫我忘記了因新冠疫情而面臨的種種限制。所以一開始,我並沒有覺得看這些視頻有什麼不妥之處。然而,當它已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時,我開始發現這些視頻如何消極地影響著我的生活。原因如下:

1、我們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完美

當觀察那些網紅和他們「完美無瑕」的生活時,我會下意識地將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我自己的進行比較,這會令我變成完美主義者——從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天中的每一分鐘到確保從工作到家務的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每當覺得自己沒有達到完美時,我就會責怪自己沒有做得更好。這成為我證明自我價值並向他人展示我如何努力生活的方式。

我本來就已經有強迫症傾向了,追隨這種生活美學只會讓我更加焦慮。

當我們觀看這些漂亮的完美視頻時,會經常忘記,我們所看到的大多只是這些「網紅」們所扮演出來的人設。和我們許多人一樣,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有自己的掙扎,他們只是選擇不在鏡頭前展示出來而已。

希伯來書10章14節 說:「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當唯一完全的人耶穌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祂不僅為我們的得救開闢了道路,也使我們能夠在祂裡面變得完全——在上帝面前稱義。

2、關注外表可能會讓我們忽視內在生命

為了看起來更漂亮,化妝技巧、時尚資訊、照片濾鏡和特效預設現在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

有一天,當我不經意地將一些新的小技巧保存到我的記事本應用程序中時,我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一節經文,讓我思考自己這些努力的意義:

「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裝飾,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 3章3-4節)。

儘管這節經文的上下文是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敬虔的妻子的,但此刻卻讓我意識到它同樣適用於我與上帝的關係。我是存著一顆溫柔、安靜的心嗎?我真的相信上帝的話並付諸實踐嗎?還是我只是看起來像一個好基督徒,卻沒有反思內心的真實景況?

遵循網紅的建議來努力過「完美」的生活,還是聆聽聖經教導,最終還是由我們內心的動機來決定(撒母耳記上 16章7節)——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還是取悅並榮耀上帝(歌羅西書3章23-24節)。我意識到,即使事情沒有像預期的那樣,並且我能做的也很有限,但只要我知道我是全心全意為上帝而做的,就沒關係。 

3.我們需要從所看和所聽中操練辨別力

網紅們提供的建議範圍從簡單的自我保健技巧到複雜的主題,如新時代冥想、占星術、命理學等。這其中的大部分,很明顯看得出,認為幸福的源泉在於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努力——通過自我提升成為「最好的自己」。

其中一些建議也許看起來無害,比如一些引言的精美圖片、分享他們正在閱讀的暢銷自助書籍或正在使用的一款新應用程序,或只是建議你嘗試一下某個新的日常活動。我記得自己就曾經因為我最喜歡的博主之一一直在推薦一本關於整理術的自助書籍而買來讀了。這本書有很漂亮的封面設計,它的摘要也很吸引人。但是當我開始閱讀之後,卻發現它實際上講了很多關於萬物有靈論和其他不符合聖經教導的話題。

正如馬太福音 6章22-23 節警告我們的,「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這些經文提醒我,我需要謹慎決定每天所看、所讀、所聽的內容,而不是僅僅因為別人分享了就決定去了解。

如果我們真的想走「自我提升」的正路,其實我們已經有了最好的源頭了——那就是聖經!

詩篇 119篇97-99 節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裡,使我比仇敵有智慧。我比我的師傅更通達,因我思想你的法度。」

意識到這一切後,我決定通過使用app限時器、禁社交媒體幾天、甚至取消訂閱某些頻道來限制我的屏幕瀏覽時間。取而代之的是,我努力自律,拿出固定的時間安靜靈修。

起初確實會感到不舒服,因為聖經的確讓我的許多缺點顯露出來,就像面對一面大而清晰的鏡子一樣。 但漸漸地,我開始讓祂介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工作到我所做的決定,甚至是我在與他人比較上面的掙扎。上帝的參與使我變得更加平靜,並對上帝所賜給我的生活感到滿足。

親愛的朋友們,通過我上面的分享,希望我們都可以更加註意我們所看的內容和所關注的對象。讓我們不被這個世界影響,而是被上帝的話語影響,讓我們邀請聖靈在我們一切的事情上引導我們,使我們可以取悅那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上帝如何帶我走出流產的傷痛

作者:Emily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鍾林君,中國

 

我平生第一次目睹一個母親哀悼她死去的孩子是在我叔叔的葬禮上。

我那時還是個孩子,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的哭泣。葬禮儀式結束後,所有來賓一個個走出禮拜堂,奶奶彎下腰伏在她第二個孩子敞開的棺木上嚎啕大哭了足足幾分鐘,傷心欲絕。我當時正在教堂院子里和表姐妹們玩耍,奶奶的哭聲劃破長空,至今仍回蕩在我的腦海中。

她驚天動地的哭聲傳到我們耳朵里,於是我們急忙回到禮拜堂的側門,默默地看著奶奶緊緊地抓住叔叔的屍體,不停地呼喊著他的名字。她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手,直到我爸爸不得不將她拖走,眼淚從他倆的臉上簌簌流下。那一刻我才明白白髮人送黑髮人是違背常理的事情。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聽到過有誰像奶奶當時那樣哭過。直到二十年後,從我自己的口中居然發出了同樣的哀嚎。

意外驚喜

那是九月的一個早晨,我和丈夫Aaron盯著驗孕試紙,上面顯示一條淡粉色的線和一條紅色對照線。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拍了張照片發給我姐姐。她已經做了母親,同時還是一名助產士。

三十分鐘後,姐姐打來電話,她在電話中大叫道:「你懷孕了!千真萬確!」 我笑了出來,幾乎不敢相信這突如其來又令人欣喜的奇蹟。我和Aaron本來打算幾個月後要孩子,看來上帝想要我們提早實現計劃!

之後的四周我們興奮地討論著近期我們要做的一切安排。我從圖書館裡借來有關懷孕的書,開始服用孕期維生素,吃健康食品。我們猜想孩子會像誰,我們會住在哪裡,全家一起會做什麼。我們暢想著未來的一切和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

與寶寶的初次見面

當寶寶的心跳在超聲波屏幕上閃爍時,我和Aaron為第一次見到我們的孩子興奮至極,不禁大呼小叫起來。

B超剛剛結束我們興奮的心情卻急轉而下。產科醫生Z說,我們八周大的胎兒心率為每分鐘80下,而這個階段的胎兒通常應為100以上。她說我們除了等待觀察外別無良策,並要我們一周後回來複診。

走出醫生辦公室時一陣焦慮和恐懼向我襲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閃現在我腦海里——「難道我註定會流產嗎?」;「寶寶還有存活的希望嗎?」

回到家後,我決定不去查找有關孕初期胎兒心率低的資料,而是向上帝禱告。我們邀請了幾位家庭成員和好友幫助我們一起為這個小生命代禱。

我在上帝面前專心禱告寫靈修日記,一周時間很快過去。我祈求上帝完全醫治寶寶的心臟,也為寶寶身體每一個部位的發育禱告。雖然這個階段還無法知道寶寶的性別,但直覺告訴我他是個男孩。

破碎的夢

一個星期後,我走進Z醫生的診室,滿懷信心,希望會在儀器上看到和聽到寶寶健康的心跳。然而,一陣沉默過後,我聽到了最可怕的幾個字:「對不起,聽不到心跳。」

我坐在那裡驚呆了,Z醫生告訴我,我是過期流產,也就是說我腹中的胎兒已經停止發育,死在體內,但還未能排出體外。她說導致這個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染色體異常,與過去九個星期我做了什麼沒有關係。

擺在我們面前有三個選擇:等待胎兒自然脫落,吃藥或者做手術。

此時,我的眼淚像打開了閘門的河水傾瀉而下。我們還未從可怕的消息中緩過神來,根本無暇顧及該如何把死去的胎兒從我身體里取出來。Z醫生說我們可以考慮好了再做決定,然後擁抱安慰我。

我和Aaron回到家中,為失去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抱頭痛哭。我們無言相對,屋裡只有哭泣和喘息的聲音。

我們所憧憬的與這個孩子一起共度的美好未來全都破滅了。雖然我們可以再努力生很多的孩子,但我們想要留住這個孩子。

在一片寂靜中坐著痛哭了幾個小時候後,《罪債全還清(Jesus Paid It All)》那首讚美詩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於是我們唱了起來,它的歌詞深深地觸動我的心弦:

我聽救主說道:「你力量實微小,

應當儆醒祈禱,因我為你中保。」

主替我捨身,罪債全還清,

無數罪孽污穢心,主洗比雪白凈。

唱著唱著,我心裡開始感到些許平安;此時此刻,我感到如此的渺小無助,但我在天父的懷中找到依靠,我感謝祂為我付上生命的代價。

哀悼失去的寶寶

但是接下來的三個星期,我還是沉浸在悲傷中不停地哭泣。短暫的初為人母的甜蜜變成了傷心欲絕的苦毒。我為寶寶的逝去感到憤怒、茫然和哀傷。

內心深處我相信這次懷孕是上帝對我過去十年在宣教工場服事祂的獎賞,雖然我非常清楚不能把這次流產歸咎與上帝,但是我覺得這個孩子是我應得的獎賞。我明白由於罪的原因這個破碎的世界裡會有苦難發生,但是我的傷痛絲毫沒有因此減輕。

11月,我們決定藥物流產,即在家裡服用藥物將死胎排出體外。整整三天我躺在客廳里的沙發上不停地流血,我的心和身體在痛苦中顫抖,我的口中發出如同奶奶多年前撕心裂肺的嚎啕。隨著眼淚和血同時從我的身體里流出,我感到身體被掏空,被榨乾。

第三天結束時,孕囊脫落,我將它捧在手中。當流產的事實終於擺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眼淚已經流幹了。看著我手裡的孕囊,它不再可怕也不再神秘;恰恰相反,我覺得它美極了,這是我和Aaron愛的結晶,它曾在我的身體里。

我們在家裡為寶貴的小天使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葬禮。我們把他連同一封親筆信和沾滿淚水的紙巾一起放入一個漂亮的小盒裡,為他祈禱,唱詩,然後和他依依不捨地道別。

悲傷中的我遇見上帝

上帝在這個過程中一直與我同在。祂來到我的身邊,伴我一同走過痛苦的深淵。當朋友和家人的話語不能安慰我的時候,祂用祂的話語扶持我。

當人們說:「至少你知道你能懷孕。」

上帝說:「我知道這次懷孕對你意義非凡。」

當人們說:「你們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上帝說:「此時你盡可以為失去的寶寶痛苦哀傷。」

當人們說:「應該等你滿三個月後再告訴我。」

上帝說:「你可以隨時跟我訴說你的任何心事。」

當人們說:「他本來就與你無緣。」

上帝說:「我是賜生命的主,我會在最合適的時候賜給你們孩子。」

 

療傷旅程中的朋友

在我療傷的過程中,上帝通過兩個人給予我安慰:一個是大衛王,另一個是名叫Lee的新朋友。

當我的情緒失控時,《詩篇》幫助我緊緊抓住對上帝的信靠。當我讀到詩篇13時,我對大衛的傷心和痛苦感同身受。

「1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

2 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

3 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

4 免得我的仇敵說「我勝了他」,免得我的敵人在我搖動的時候喜樂。

5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

6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

大衛的例子讓我明白,我可以承認我的痛苦、釋放情緒,又同時可以相信祂、依靠祂,為祂的愛和美善敬拜祂。我愈是對上帝敞開心扉,我就愈發地靠近祂,從祂那裡得到的安慰也愈多。

是的,我的寶寶死了,我很傷心,但我也因此不再是從前的我。而且,是的,上帝仍是善待我的上帝,即使在悲傷中我也要選擇讚美祂。

***

流產一個月後,在一個共同朋友的生日聚會上我遇見了Lee 和她的丈夫。我們見面後不久,Lee便透露她今年早些時候流產了。

我驚訝不已,上帝為我預備了同我一樣正在痛苦深淵裡,深知我所經歷的一位姐妹。我們有相同的憂愁和掙扎,但是我們敬拜的也是同一位行神跡的上帝。

此後我和Lee定期交談,互相提醒對方我們的婚姻應以上帝為中心,相信祂會精心安排我們的未來。我們一起悲傷,一起禱告,互相勉勵。

雖然我和Lee之間在流產問題的交流上沒有障礙,但我和Aaron所經歷的痛苦旅程卻截然不同。

Aaron的見證

我所承受的傷痛是雙重的:一是因為失去寶寶而痛苦,二是因為Emily的痛苦而痛苦。

失去寶寶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很強烈。我坦然接受了現實,因為畢竟我沒有親身體驗懷孕的感受,也沒有機會和寶寶建立更深的關係。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心理上,我仍在為做父親做準備。

第一次孕檢後,我心裡很清楚若非奇蹟發,新生胎兒心跳緩慢的情況很難扭轉。上帝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為我打了預防針讓我能夠堅強面對將要降臨的沉重打擊。

藥物流產那天是我最難過的一天。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也親眼看到懷孕的現實——Emily捧著胎囊失聲痛哭。那一刻我們呼求上帝,祂感動我們為寶寶舉行了一個告別儀式。

我傷痛的另一方面是陪伴Emily從痛苦中走出來,坦然接受流產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失去寶寶後,我感到無助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安慰Emily。而且我覺得沒有人能夠了解我的處境——妻子在痛苦的深淵中,而我要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照顧她。

幾個星期後,我終於決定說出我的感受,尋求幫助。我看到上帝如何供應幫助我們走出傷痛。我結識了一個牧師朋友,他近期也剛剛和妻子經歷了流產的痛苦。能夠與他分享我的感受是我邁向個人成長的第一步,我也開始漸漸地從痛苦中恢復。我非常感謝這位弟兄,他能夠理解我面臨的挑戰:一方面要照顧妻子,一方面自己要挺住不被她的痛苦所吞噬。

我最終學會了更好地與Emily 溝通並給予她幫助。學會如何與對方分享情緒的不同層面需要時間。然而我最大的挑戰是眼看著Emily身陷痛苦走不出來。經過多次艱難的談話,我學會使用智慧的言語,同時堅守自己對走出傷痛後婚姻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學習一起走出傷痛非常不容易,但這也使得我們的關係更加堅固,我們也更加相愛,因為我們是在與傷痛作戰中一起掙扎、一起努力的戰友。(你是否最近也剛經歷流產的痛苦?或者你知道有人身處傷痛需要幫助?下面是一些也許對你有用的建議。)

 

幫助你走出傷痛的四個建議

自流產以來已經四個月了。有的時候悲傷仍會湧現,我感覺更強烈一些,Aaron則緩和一些。我們繼續操練更好地彼此相愛、互相幫助。我們希望把在此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與正處在流產傷痛中的夫婦分享:

1)主動尋求幫助

流產兩周後,我們參加了教會組織的為期五個星期的悲傷支持小組。這個小組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我們可以與輔導員及其他參與者一起處理我們的感受。

你也許會感到非常孤獨,覺得無人理解你的悲傷,但有一些受過訓練的人士,他們專門幫助人們走出失去胎兒和孩子的痛苦。你千萬不要為流產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感到丟人。

丈夫們:幫助妻子的同時也要幫助自己。以妻子需要的方式幫助她,也讓自己得到幫助,好讓自己有能力幫助妻子。繼發性創傷不可輕忽,因此確保自己得到必要的幫助至關重要。幫助自己首先需要對妻子敞開心扉,也要對你所信任的,能夠給予你鼓勵和支持你面對現實的人敞開心扉。

2)明白走出傷痛需要時間

療傷的過程可能並不如你所願,妻子和丈夫在療傷過程中的感受和需要的時間也迥然有別。不要對自己過於苛刻,接納自己的軟弱。倚靠上帝的教導,相信祂對於你的家庭有一個完美的計劃。

3)花時間與那些能跟你同悲哀的人相處

通常,那些你開口求助希望給你安慰和幫助的人可能不理解或者無法對你的流產經歷和傷痛給予同情。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只能給你許多膚淺的安慰(或許是些冷酷無情的評論和你並不需要的建議)。

然而,你也會遇到了解胎兒在腹中夭折這樣私密和獨特經歷的人。當你說出自己的經歷,你會驚訝地發現你周圍有多少人會告訴你:「我也流產過。」你也許跟這些人還不是很熟悉,但是你應該多花時間了解她們與她們相處建立關係。

4)與配偶一同創造新的共同經歷

想想你們有哪些共同愛好,一個你們一直想完成的夢想或目標。設定目標並採取措施實現目標會讓你恢複信心重新振作起來。

我們倆決定一起跑半程馬拉松。我們進行了為期10周的訓練,每周一起跑3-4次,跑的過程中我們一起聊天和交流,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我們的婚姻關係也更加堅固。

三月跑完半馬後,我們決定繼續把跑步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它幫助我們有效地療傷並且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上(而不是再次懷孕或趕快結束疫情或出國看望親人),以及上帝在這個生命階段對於我們的帶領。

在悲痛當中你也許感到人生完全失控,但是確定一個共同目標並且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能夠幫助你們走出低谷重新上路,開啟更美好的明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在黑暗中禱告,內心就被光充滿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Joya,中國

 

「耶和華啊,禰是我的燈,耶和華必照明我的黑暗。」(撒母耳記下22章29節)

夜幕降臨。昔日的疼痛、壓抑的慾望、倦怠和麻木彷彿隨著黑暗一起落下,籠罩在人身上。白天的備戰狀態被鬆懈取代,心也變得易攻難守。夜晚總是最佳理由——任憑私慾亂竄;雙眼選擇愛看的;不假思索地開口傷人;腦中把「上帝」驅逐,留給自己一片虛假又荒蕪的「自由」。

除此之外還有倦怠和無力感。我問過身邊的朋友,都說自己最常在夜晚的時候問自己:你在幹嘛?有時候也沒什麼特別理由,倦怠感就會襲來,心裡疲乏,甚至都不想繼續和誰有什麼關係,一切都好累,茫然又看不見盡頭。

黑暗掌權的時候,主總是要門徒警醒禱告。我想這正是因為夜晚總是容易鬆懈的時候,難怪禱告會、小組聚會、團契,常常都安排在晚上進行(當然主要原因是為了配合工作人士),但安排在晚上其實正恰當,因為夜晚太容易讓人情感泛濫,情緒崩潰。若是把夜晚的時刻用來專心禱告,那即使崩潰,也會哭倒在主腳前;心碎,也會碎在主的雙手之中。尤其是夜晚常是獨自一人的時候。

禱告會卻聚集上帝的百姓一起,一起讚美、感恩、認罪和彼此代禱。就在上周,我感到莫名疲乏倦怠,靠著一點點的責任心參加禱告會。但是在小組中聽到弟兄姊妹的分享,眼光才從「自己」看到了「別人」,原來大家都背負著不同的包袱,不同的擔子。一位母親思念自己遠在美國的兒子,想起從前美好的日子悲從中來;一位肢體掛心自己還未信主的家人,因為疫情分隔兩地無法見面。最叫人無力的是,這些事終久望不到終點,不知何時才會結束。

然而正是在分享的過程中,實現了「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我們開口為彼此禱告,將別人的需要擺在上帝面前,並在禱告中被聖靈提醒——我們的父上帝仍在掌權。掌權的是我們的父,祂以慈愛待我們,因著基督聆聽我們的禱告;祂仍在掌權,縱使黑暗看似掌權,但黑暗也不能越過它的界限;祂掌權,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阻擋祂美善的旨意,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這樣的上帝是我們的父,全是因為主耶穌。正如祂復活後說:「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約翰福音20章17節)。

禱告時候閉上雙眼,面對的也是無盡的黑暗。然而我們在這黑暗中卻來到主的腳前,在祂的光中見光。在黑暗中禱告,與在暗中的父相見,此刻的黑暗仍舊是黑暗,但在信心中我們和其他肢體一起成為火種被點燃。我們當然只能看見黑暗——因為世界的光在我們裡面,我們就是世上的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的盼望,從選擇開始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我很喜歡我家陽台上的那個小盆栽。從有記憶以來,那是一盆被我家人遺忘的植物。沒人照顧,沒人修剪,只是任憑它待在陽台的角落。可在每個特定的月份里,它總能自己生出花苞,再開出幾朵鮮艷美麗的粉紅花朵,然後過了一個星期,花瓣就慢慢掉落枯萎,靜待下個周期重新綻開。它幾乎有它自己的時間,不著急也不拖延。這讓我想起所羅門曾經在傳道書里寫的一句「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道書3章1節)

「那這樣的情況到底會到幾時呢?」這是我前年大學剛畢業時常問上帝的一句話。「我的失業會到幾時呢?」「我的憂鬱症到幾時才會被上帝醫治呢?」等到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疫情來襲,我再一次問上帝「這一切幾時才會結束呢?」上帝沒有回答,只是在我人生這些看起來沒有盼望的季節當中,祂供應生命給這一株渺小的植物,似乎在提醒我祂並沒有遺忘這個被人遺棄的盆栽,也沒有遺忘正落在生命低谷的我。

耶穌傳道的時候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耶穌好像要我們從天上的鳥身上看見盼望,不要為明天而憂慮。可是我們會想:我們比飛鳥還要複雜得多呢,怎麼能不憂慮呢!其實耶穌在說這段話之前,祂也提醒人們一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在疫情前,我們有許多對未來的計劃,想要見愛的人,想要去好多想去的地方。因為疫情,我們的計劃甚至夢想都要被擱置。身處在馬來西亞,經歷了無數個兩個星期又兩個星期的封城。疫情幾時會到盡頭?我們未來的出路又會在哪裡?這一切都是未知數。因為太多未知數,我們甚至不會想像我們的未來,有種只想要過好今天,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

耶穌提醒我們一人不能事奉兩個主。當我們對未來失去盼望的時候,我們也許需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內心到底信靠什麼,以至於我們無所盼望。因為如果我的眼目和心是放在主耶穌的十字架上,我們的未來是大有盼望的。主耶穌甘願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為得是要給我們一個更豐盛的生命,而不是絕望的生命。我們是否更信靠「過去的美好」, 「工作和金錢」,或者「外在環境」呢?以至於其中一個崩塌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也隨之支撐不住。

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建議你可以趁這段時間挑戰自己的信仰。你相信的是「真上帝」還是「假上帝」?思考一下,當這段疫情散去後,你的生命還剩下什麼?你的信仰是否還會經得起考驗?疫情前,每個人都會恐懼驚慌,可是你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要定意活出一個不同的生命!

讓我來告訴你怎麼做。你需要選擇。你要選擇去聽誰的聲音。我曾經在一天當中花很多時間去閱讀社交媒體上不同的新聞。太多的聲音充斥在我腦袋裡,影響了我一天的決定和心情。那時候的我選擇恐懼和害怕的聲音。我們的生活中,會有不同的人對我們說不同的話語,就如同我們去餐廳吃飯,服務員會給我們菜單,給我們選擇。我們有權力去選擇健康的食物,維持我們的生命,也如同我們有權力去選擇聽那些對我們生命有益處的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這是耶穌跟撒旦所說的,為的是抵抗撒旦的誘惑。所以,我們需要放大上帝的話語,調低這個世界的聲音,去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的問題。生命如同是一場闖關遊戲,聖經就是遊戲指南。我們需要照著指南的方法,一一擊倒那些阻擋我們奔向終點站的妖怪。我們能堅持走到最後,是因為指南里寫著在終點站會有一個大寶箱等著自己。「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10章22節)

盼望和信心是相連的。我們的信心不是因為上帝做了什麼或上帝沒做什麼,而是我們信靠的上帝到底是怎樣的上帝和我們到底是誰。透過上帝的話語,我們會生出對未來的盼望。

我們要相信疫情終有一天會散去,可是我們也要預備我們的生活可能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當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只有兩樣東西是不會變的,那就是上帝的愛和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當這段疫情散去後,你的生命中還剩下什麼呢?我希望我還有上帝在我的生命中,我沒有離開祂。希望你也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先有永恆,才有未來,才有現在

作者:Jessie,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總留戀過去,對未來憂慮,卻對當下敷衍應付。「期待一個更好的未來」,這本是鼓勵人在當下奮發向上的話,可不知不覺地,這句話成了我的止痛膏藥,對於眼下的困境煩惱,彷彿把它往身上一貼,就能好受一些。特別是爆發疫情之後,日復一日地看著確診病例不減反增,成天在家苦悶。這苦悶不得解決,就逃到回憶或未來里。回憶像色彩斑斕的畫,定格在最完美的角度和最想保存的瞬間;而未來又像綴滿五顏六色糖霜的甜甜圈,展示在透明的玻璃窗內,看得到嘗不著。過去總是最美的,未來總是比現在好。於是在莫須有的等待中消耗了當下。

或者有人總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我最好的朋友M,每每問她為什麼不願意深入了解福音,她總說:我現在沒有這樣的感動,也許將來有一天會有,到時候再順其自然地開始吧。」然而為何不是現在?她的姿態是被動地等待,等待那個所謂的「時機」和「感動」來到,等待那個或許只存在於她想像中的「火花」時刻。但死亡和明天,誰也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聰明人總是緊緊抓住機會主動出擊的人,而大多數人都選擇閉上眼睛,想要僥倖蒙對,說服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人。

也許也有人說,壓根就沒有永恆。死亡是唯一的真實,人只存於今世,只需要從今世的死亡開始往回考慮。若真是如此,人只存留於今世而死於今世,那生命從起初就已經結束了,因為沒有存在的意義。但聖經卻不是那麼說,《傳道書》說:「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又作「永遠」)安置在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章11節)人既是為永恆而存有,也將會存到永遠,那生命才有存在和進行的意義。那未來和現在才有意義。既是如此,我又何須留戀過去?因為未來有更美的值得期待;同時我也無須一味地追求未來而忽略當下,因為每個當下都是永恆的開始。

每次策劃安排節目,要訂立各部門呈交報告的截止日期時,總從節目當天開始往回推算日期;旅行的時候,我們也總是從返回當天開始規劃路線,盡量安排一條順路省時的旅遊路線。同樣的,知道了永恆的結局,才能對未來規劃,才能知道今天此時此刻該如何度過。R.C.史普羅說:「此時此刻,永遠作數」(Right Now counts Forever)。這句話的前提是先有永恆,才有未來,才有現在;同時也是現在的一切決定著未來,也關乎著永恆。可見人不能單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來看待自己和時間,還得從終局,從永恆來看。

對我親愛的朋友M來說,現在的每一刻都和永恆相關,若此時就回到造物主面前,未來就可以期待和盼望,這盼望也將成為她今日活下去的意義,因為有了永恆為結局。而對我來說,也許「對未來保持樂觀」是能稍微舒緩當下苦悶,但痊癒總是需要經過更大的疼痛,並且是當下就進行,不是仰賴美化過的過去,也不是等待將來的某個時機。現在的每一刻都與永恆相關。

哦,時間,生命的列車,從我們身上穿行而過。我們無法看見生命的消逝,卻看得見時間的流逝。未來的我們會如何,取決於是否有永恆的生命,取決於我們今日的決定。但願那創造時間的主,親自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為什麼相信耶穌?


作者:Max Jeganathan
翻譯:奇奇,中國

 

Max Jeganathan 是 Thinking Faith 的講員和作者。他著迷於耶穌基督福音那改變生命的力量。 Max 出生於斯里蘭卡,他的家人在 八十年代中期以難民身份移居澳大利亞。他曾在澳大利亞議會擔任律師和政治政策顧問,目前正在攻讀法學博士(PhD in Law)學位。 目前Max 與妻子 Fiona 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住在新加坡。他喜歡看電影,喜歡和朋友一起品酒以及和他的孩子們一起玩。

「做你自己!」是一句流行於千禧一代間的口頭禪,常見於數字和社交平台。這個口號強調「你」和「你的感受」。我們在全球的歌曲、電影和詩歌中都能聽到這一句。有人說,後真理文化可以概括為一種用感受來思考的文化。感受比公平更重要。感受比他人更重要。感受比犧牲更重要。還有最具破壞性的——感受比真理更重要。

現代對真理的攻擊是不可否認的。後真理思維要求重建現實以及真理的存在本身。這很簡單就可以完成。 「絕對真理不存在」這句話本身就是個絕對真理的陳述。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麼它就不攻自破了。如果它不是真的,也就無從說起了。無論用哪種方式,都符合邏輯。因此,我們知道——通過基本的邏輯原則可以推論而出——絕對真理是存在的。

那麼問題就變成了:「什麼是絕對真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看看哲學家柏拉圖就知道了,他曾說過要找到真理,我們只需要跟隨證據找到它指向哪裡。

讓我們考慮一下基督信仰的主張和證據。至少有三點獨特性和證據是突出的。


1. 一位來到人中間的上帝
最獨一無二的是,基督教的證據基礎不需要依賴未經證實的目擊者敘述、抽象思想或神話故事。相反,它植根於人類歷史。聖經中的上帝——如果聖經可信的話——真真實實地以一個人(耶穌基督)的形象來到了這個世界。耶穌的生、死和復活是可以使用考證歷史的方法來檢驗的。基督信仰閱讀的經文是由 40 多位作者撰寫的 66 本書——這也是可以進行文本驗證的。基督教對人類狀況的診斷可以通過經驗和社會學來驗證。還有很多其它的證據……但總而言之,作為人的形象進入世界歷史的上帝是基督信仰所獨有的。

2. 一位注重關係的上帝
基督信仰的信息不是一種人生哲學或一套信仰體系。它的獨特之處體現在通過耶穌我們可以與上帝建立個人化的關係上。這可能突出了基督徒生活中最獨特的一點。這個信仰最重要部分的不是你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或感覺如何(儘管這些事情也蠻重要的),而是你是誰——你是上帝的孩子,與祂有著親密的個人關係。

基督信仰關係化的特性進一步將其與其他世界觀區分開來。統計證明,關係是人類滿足感的最有力的標誌。因此,以關係為中心的世界觀值得仔細研究。

3. 一位來拯救你我的上帝
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現實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千禧年。我們想要經濟穩定、快樂、名望、財富、便利、Instagram上別人對我們的點贊等等。這些是我們渴求的王冠——它們使我們成為自己生活的君主。在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普利策獎獲獎小說《基列家書(Gilead)》中,她寫到了我們無法逃避的兩個現實:對於世界來說,我們轉瞬即逝,對於我們來說,世界也轉瞬即逝(」One is when we feel our mortal insufficiency to the world, and the other is when we feel the world』s mortal insufficiency to us.」)。無論我們做得多好,取得了多少成就,我們和這個世界總有一些地方不太對勁。

當我們向內去尋找答案時,卻只是發現了更多的問題而已。我們繼續征服科技、金融、醫學、教育、工程和外太空領域。但是,關於救贖的尋找,我們一直以來找到的只是——用登月第二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的話來說—— 「華麗的荒土(magnificent desolation)」。

不斷的追求成就並沒有奏效。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努力、成就或征服更多領域。我們需要被救贖。

這正是耶穌基督可以提供給我們每個人的。

也許是時候看看那個在 2000 年前黑暗的下午登上十字架的人了。因著對我們的愛,耶穌基督拆除了讓人類與上帝隔絕的障礙。在十字架上,耶穌向我們展示了真理比感覺更重要,愛比成就更重要,公義也可以和憐憫並存。在十字架上,耶穌為我們的破碎付出了代價。祂在那一個歷史時刻將愛、公義和憐憫結合在了一起。祂征服了我們的荒土。只有在祂裡面,通過祂,並與祂一起,我們才能找到你我都在尋求的證據、答案和實現。

為什麼要相信耶穌?因為祂為我們而來,因為祂愛我們,因為我們需要祂,因為祂是真實的。並且——如果你和我願意跟隨證據找到它所指向的地方——證據會指向祂的福音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從公務員考試落榜到找工作——上帝關注我所是,超過我所做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由於在前公司工作壓力極大,我離職了,回到老家準備公務員考試。成為公務員,有穩定的工作是我目前的打算,也是父母一直以來的期望。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參加這個考試了。我準備了整整一個月,猜想這次一定能考上,畢竟我真的很努力。我的分數屬於今年公考的高分範疇,培訓機構的老師說我的分數還是可以「板一板」(四川話可以繼續掙扎的意思),因此我也每天為了排名禱告,希望我能有進入面試的機會。

排名出來了,我竟然落在了第十一名!面試資格沒了。我還打聽了其他崗位進入面試的分數,發現若是在其他的崗位,我的分數竟然比他們的第一名還要高。

那一天晚上我整個人彷彿都被掏空了。我終於體會了什麼叫「大腦一片空白」,一瞬間不知道我的未來將會如何。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我認為好的,我極力追求的,有時候並不是上帝為我所預備的。我決定不再追逐這個未來的選項,也願意在上帝的面前順服。我想,這不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因為我已經為此嘗試過三次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我感謝主,讓我在這三次考試失敗中成長,也更加明白上帝對我的心意。

於是我開始修改自己的簡歷,並開始著手找別的工作。在這一個多月中,我有機會參與探訪工作,也在主里享受與祂同在的時間。雖然找工作的過程並不容易,但這段時期卻加深了我對主耶穌一點點的愛,和對人一點點的憐憫和愛。我在這一個多月裡面享受在主里的甘甜和喜樂,在地如在天的日子是多麼美好和令人期待。

我向上帝禱告可以找到一個離我家近,不要經常加班的工作,這樣的話我就能夠在下班後仍然有服事主的機會,也可以來得及去參加禱告會。另外,我也求這個工作可以雙休,讓我可以星期天去做禮拜。最好不要有績效,如果薪資的構成有績效的話,我的心就會忍不住隨著每個月的工資流轉,我害怕自己陷入事奉瑪門的光景當中。除了這些,我還列舉了其他的要求,寫完都覺得自己太貪心了。

可想而知,找工作的前兩周都不太順利。有的是薪資吸引我,但是通勤時間太長,我沒辦法參與教會的禱告會和服事,也有的是公司覺得我不適合他們的崗位。在這期間,我也曾經動搖過,但是牧師提醒我去問自己:我真的愛主嗎?我真的願意立定心志為主而活嗎?

兩個星期過去了,這已經是我成為「無業游民」的第三個月了,偶爾看看自己的餘額發現越來越少,我真的開始焦慮了,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所立定的心志,我是不是要放棄這樣的決定?有時候我甚至會想如果不放棄那個薪資高的機會,我現在是不是已經在上班了?

非常感恩,雅米這個月的主題是「工作的意義」,每次編輯相關文章見證的時候,我看待工作的眼光就被調整。在這些文章中,我被提醒:我們需要在工作當中擴張祂的境界,也需要把自己的職場當作禾場;要活出榮耀祂的見證,讓人看見我們的生命是不一樣的,好叫人被主耶穌吸引。正如經文所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4章7節)

原來不是我們等待上帝把恩典賞賜給我們,而是上帝在更新和調整我們的生命,預備好行各樣的善事。

過了兩天,我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試邀請,這家公司的工資高,條件要求也高,我投遞履歷的時候其實並不抱太大希望。面試過程很順利,和面試經理、老闆都聊得挺好。回家之後他們提供了一些素材要求我第二天按照這些素材提交作品。我精心準備了作品,並提前發送給他們,之後就開始等待消息。

就在一個多小時後,人事部就告訴我,我被錄取了!

那一刻我的內心除了「感謝主耶穌,讚美主耶穌」這幾個字以外,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來感謝我的上帝了。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形容我當時是有多麼地興奮,因為這一個公司滿足了我所有的要求,並且超過我的所求所想!

我不得不驚嘆上帝奇妙的安排和作為,我的焦急和憂慮並不能成就什麼,一切都在上帝手中,祂有最合宜的安排,真的是如經上所記:「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3章11節)。祂對我們的生命有美好的計劃,這些都不是人所能測度的,唯有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這三個月我經歷了高山,也經過了低谷,但是主耶穌都時刻與我同在,是多麼地甘甜和幸福,是我以前從未如此深刻體會過的。過程當中有無數的掙扎、害怕、恐懼、動搖、軟弱、眼淚,但是主耶穌都一一看顧。

最後我想用華理克牧師的幾句話作結束:上帝把我放在這地上,不是只要我完成一張待辦清單。祂關注我所是,超過我所做。

 

 快樂時刻,讚美上帝。

 困難時刻,尋求上帝。

 安靜時刻,敬拜上帝。

 痛苦時刻,信任上帝。

 任何時刻,感謝上帝。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1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為何上帝的愛是我生命最好的根基?

作者:Nicole Rungo, Mozambique

翻譯:兩小鹿,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們總是傾向於把生命建造在金錢、成功和被人認可之上。 

我也是如此,想要因為自己做到了了不起的事情而被認可,並擁有可以讓我躋身社會頂層的財富。

但是感謝主,讓我看到,我想要的看起來很誘人卻不是穩固的生命根基。

我的心有時確實又會被這些誘人的追求吸引,並且我每天也都需要被提醒,罪的魅力強大且令人神往,但卻不能帶給我它所承諾的快樂與滿足。

然而上帝是良善和信實的,祂保護我們,愛我們。每當我被這些事物吸引,祂就繼續更新我的想法,讓我想起耶穌——那最堅固,最值得依靠的根基。

下面我列出了幾個原因來說明為什麼我認為上帝的愛是我生命最好的根基。

1、祂的愛是長存的。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章16節)

上帝讓祂的獨生子為我們的罪死,並賜給我們永生,祂全然知道我們當中會有一些人不會珍視祂的犧牲,甚至會蔑視它。然而祂仍然為我們死了,我們因此得以活著,並能享受與父上帝重建的關係——一段在永恆之中的關係。

不僅如此,羅馬書8章32節提醒我們:「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有時候,我發現把生命和計劃交在上帝手裡是一件困難的事,但這節經文提醒我上帝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並會慷慨地給予我此生所需的一切。我能做的最好的決定就是將我的生命建立在這愛的根基之上,並相信祂會堅立這愛。

2、祂幫助我們行在正確的道路上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 (詩篇 37篇23-24)。

我多次犯罪跌倒,然而上帝從不放棄我;祂總會幫助我認識到我跌倒的原因並扶我起來,因此我能從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繼續前行。

這安慰了我並讓我確信全能的上帝照亮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路。我們時常有很多自己的計劃,這些計劃充滿了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筋疲力盡,焦慮不安。

我做計劃因為我想控制結果,要確保自己一無所缺。我忘記了上帝已經給了我生活的一切所需。對祂來說沒有任何意外。祂完全掌管一切。

若上帝沒有帶我從我那些自認為完美卻瘋狂又無建樹的計劃中轉回,我可能將會迷失自我。感謝上帝沒有讓我走自己計劃的道路,我全然相信祂,不論祂想要帶我去哪裡。因祂知道哪裡對我最好。

3、祂在為我們動工

「從古以來,人未曾聽見、未曾耳聞、未曾眼見在你以外有什麼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以賽亞書 64章4節)

在我生命中有太多次我所禱告哭求的事物都成真了,大多數是發生在我需要或是上帝認為適合我的時候(而不是在我很想要的時候)。

有時候,我處在困境中,感到上帝好像不管我了,忘記了一切都有祂的美意,也忘記了上帝從來不會早到也不會遲到。祂的時間是完美的,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的。

可能你正被工作或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也許你正在找工作,或者努力照顧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感到上帝為什麼不管你了,怎麼還沒挪去這些負擔。

祂並沒有不管你。祂此時正在你的身上動工,也在你周圍的環境里做工。祂要你持守信心與耐心。祂將會把最好的給你——即使你不認為那對你來說是最好的。這是因為:

4、祂應許給我們一個美好又完美的未來

「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哥林多前書2章9節)

毫無疑問,此生是混亂的,然而上帝為我們建造的家,那個與祂同在一處的天堂是完美無暇的。想像一下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眼淚,沒有哭號的生活(啟示錄 21章4節)在那裡我們將與上帝永遠在一起。這是我現在生活的盼望。

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中,我感到過焦慮並看到了周圍的人經歷難處,自己也嘗到了一些痛苦。我經歷過感到自己在不斷與敵人爭戰卻戰敗的日子;不斷跌倒犯罪的日子;感到一無是處並垂頭喪氣的日子。

但是,我被提醒,那些日子是暫時的。但當我們與上帝同行去走過這些糟糕的日子時,我們知道那些糟糕的時候算不上什麼,只會生出帶來盼望的忍耐(羅馬書5章4節)。當我們給祂時間和空間在我們裡面工作時,祂會慢慢將我們塑造,變得越來越像耶穌(約翰一書3章2節)。

為何耶穌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根基?以上是其中的幾個理由。如果你也因著將生命建立在脆弱的根基上感到疲憊不堪,你是否願意跟我一起將信心放在那位值得託付的身上?

相信祂對你的愛。

相信祂的應許。

相信祂的時間。

相信祂的旨意。

相信祂永遠不會拋棄你。

 

編輯註:文章最初發佈於作者的博客,此版本為YMI編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