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上帝是怎樣向我們說話的呢?能打電話嗎?

作者:Radish, 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剛信主的那會兒,我很疑惑:上帝是怎樣向我們說話的呢?祂是如何向我們顯明旨意的呢?也曾聽過身邊的弟兄說:「那你讓上帝給我打個電話吧,告訴我這件事情要怎麼做?」

隨著對上帝認識的加深,我才發現祂真是那奇妙的策士,全能的上帝。祂時刻與我們同在,無論行走或躺卧祂都與我們談論,向我們顯明祂的旨意和慈愛。

昨天早晨起床後,我站在房間的陽台向下看,看見有五位老師正在帶領大約60位的幼兒園小朋友做軍體拳。老師怎麼指示他們,他們就怎麼做。我想起過去帶領小朋友的時候,叫小朋友做動作,他們就做動作;教他們唱詩歌他們就唱詩歌;叫他們拍手他們就拍手,特別單純可愛。不過年紀稍長的大朋友就不這樣了,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會完全照著做,甚至有時候會搗亂。

這讓我想到聖經說:「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馬太福音18章3節)。求主幫助,使我們雖然年紀增長,但是在父上帝面前仍然單純像小孩一樣,單純地跟隨主耶穌,學習他的樣式。主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同時,我也看見五位老師的站位也很特別。他們分散在這些小朋友的周圍,拍皮球的時候,若是有小孩跑偏了、摔倒了、鞋帶散了,老師就會很快跟過去幫助他們,扶他們起來。上帝不也是這樣幫助我們嗎?祂是我們四圍的盾牌,時刻保守看顧我們。我們跌倒了祂扶起;我們離群了祂把我們帶回來;我們有需要時,祂一直都在,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主耶穌的愛和目光從未離開。

後來小朋友開始拍皮球,他們可高興了,在樓下嘰嘰喳喳。結束之後他們也很貼心地把皮球放進一個很大的推車裡,因為他們的力氣都很小,所以他們會好幾人合力把推車推回原位,用他們微小的力量來協助老師。

我想到北大曾經的校訓:「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當我們得著上帝的真理,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在主里得著滿足,我們是需要用服務來回饋這個世界的。如此,也完成了上帝創造我們的使命:榮耀上帝。我們不能做什麼,但是一點點愛主、服侍主的心就足夠,祂會親自為我們成就。

謝謝主總是借著各樣的人、事、物,透過聖經上的文字向我們說話,指教我們。謝謝主,祂的慈愛從不離開我們,祂的指教是要讓我們的生命更像基督。

祝福你的今天又是經歷上帝話語和同在的一天。

「你行走,它必引導你;你躺卧,它必保守你;你睡醒,它必與你談論」(箴言6章22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生命中最寶貴的,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 馬太福音13章23節)

小時候我很崇拜父親, 因他對事業十分專註,亦熱愛家庭,並養活一家九口。所以,我兒時的夢想是好好工作,有一番事業 ! 我很愛讀聖經中撒種的比喻,因這個比喻,反映了我追求事業的心路歷程 !

記得小學和中學期間,我都是讀基督教學校。上教會和主日學時,因為顧著與小朋友玩樂嬉戲,我對聖經的內容,僅停留在故事層面的趣味,不明白其中的寶貴。後來到英國繼續學業,空閑時間都放在課外活動,亦沒上教會了。

大學畢業後,我很快便找到了自己喜愛的核數及財務管理工作。公司內有些基督徒同事,他們邀請我參加了他們的查經小組。我亦觀察到,在我部門的一位基督徒同事,很有愛心,並會在私底下分擔同事沉重的工作。

 

 

查經中,我感到聖經的教導很好,可是對我來說,行出來很有壓力。我的好勝心較強,聖經說要柔和謙卑,但我感到行出來需要許多付出,因此當時未能順服。另外,公司的工作文化講求效率和解難能力,事事以禱告交託反讓我覺得是耽誤時機 。

人在順境的時候,總是不願意做出改變,甚至以為靠自己的能力,就十拿九穩。可是,逆境臨到,卻不堪一擊 !

工作了十多年後,我的心思時間全放在發展空間和進升階梯上。畢竟,商業社會競爭大,拼搏和爭取表現比比皆是。我把人生目標全放在事業上,從而逐漸忽略了適當的休息。一次,我的身體突然出現毛病,需要動手術。手術後,傷口竟然未能癒合。這讓我感到非常恐懼和徬徨 ! 考慮到身體需要更長時間康復,我毅然辭去當時的工作 !

在卧床的日子裡,一天,我偶然翻開聖經,聖經中撒種的比喻,觸動我內心的深處。我問自己: 「一直所追求的卓越和成功,是生命最有價值的東西嗎?」這時,我不斷禱告,重新尋求上帝的帶領和方向。很奇妙,我內心有著說不出的平安 ! 這種平安和穩妥比起事業上的掌聲和物質上的炫耀,更實在、更持久 !

 

 

生病期間 ,家人愛心的照顧 、朋友刻骨銘心的勉勵,都十分難忘可貴 ! 不錯,當人願意放下一些東西,學習追隨上帝,便發現以前曾經忽略過的人和事,原是更有價值的!

重返職場後,我將較多的時間放在教會和家人上。不久我亦決定受浸,參與教會的事奉 。其後,在工作上的考驗,有些成功,有些失敗 。但上帝賜下良師益友,提點我持守著一份受教的心,亦在不同的事上洗滌我性格上的沙粒 !

感謝上帝,借著工作不同的考驗,讓我看清楚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 ! 生命的成長,必須有上帝的帶領,內心才得到持久的盼望和力量 !

當人嘗過主恩的滋味,便更知道自己渺小,要懂感恩追隨、不斷信靠,直到有一天,展現出好土無窮的潛力和屬基督的生命特質 !

今天,你的生命狀態,又是什麼樣的土壤呢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結婚不可能讓我一夜之間脫胎換骨:婚後我才認識到的五件事

作者:Jane Lim, 菲律賓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很久以來,我一直期待著結婚,讀了很多相關的書,並且為之做了我能想到的一切準備。

感謝上帝安排了多位年長睿智的夫妻在我和我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丈夫 )身邊,陪伴我們,分享他們關於婚姻生活的故事和見解。

然而,婚後僅短短9個月,我就發現,有些事情、情況、和情緒跟我單身時想的不一樣。我其他新婚的好朋友也有同感。

因為自己走過這段從單身到婚姻的心路歷程,所以希望接下來我的分享能讓正走在這段旅程上的朋友們受益。首先,我想鼓勵那些正在約會和等待進入婚姻的朋友們在情緒方面做好準備。第二,我想鼓勵那些單身的朋友們重新思考一下他們對婚姻的設想。

下面這幾點就是我在婚後才完全意識到的:

 

1. 我們還是結婚前的那個我們,沒什麼兩樣,但這沒關係。

早在婚禮前的幾個月( 甚至更早些時候 ),我就已經開始想像婚後的自己是什麼樣。我以為自己會成熟一些——欣然地做家務,煮飯,處理賬單。內心深處,我期待結婚就像按下重新啟動鍵,直接給我一個嶄新的生活, 而我也會自動進入角色。

所以,婚後我給自己列了一長串清單,並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但幾個月下來,我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有的時候,我就是不想再思考該做什麼菜吃了。

遇到這種情況的不只我一個人。我的一個好朋友在婚前幾周就承認,她對將要扮演的「妻子角色」感到不安,不確定是否能肩負起煮飯和其它家務活的重擔,這畢竟和她以往的生活大不相同。另一個比我們早結婚的朋友更有趣,有一次她竟然為了堅持自己做飯不讓丈夫幫忙,而與丈夫吵了一架。

我和朋友們所學到的是,想成功扮演好賢內助沒有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成為自己想像中的那個「傳統」 賢妻 。

《箴言》書31章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敬虔女人(妻子和母親)的完美形象,但這一章的重點並不是要我們達到那裡面的每一項標準,而是要我們成為「敬畏耶和華的婦女」( 30節)。另一段經文是加拉太書第5章,它談到我們在基督里的自由,以及這種自由如何幫助我們追求敬虔和結出聖靈的果子。這段經文特別鼓勵我:

「唯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 6節);「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侍」 ( 5章13節) 。

只要我們盡心儘力地照顧好自己的配偶,以此在婚姻中敬重上帝,就足夠了。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要把先前我對「好妻子」的設定放下,不再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感到內疚,並在有需要的時候向丈夫尋求幫助。

結婚不可能也不是為了讓我一夜之間脫胎換骨。

唯有耶穌讓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並且祂一直在我裡面動工(腓立比書1章6節)。

 

2. 不必要總和另一半待在一起,但應該儘力滿足彼此的需求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有時要刻意熬夜,來更多地陪伴丈夫。不過她也意識到,兩個人也可以繼續自己以往的作息習慣,這樣她的丈夫能有「獨處的時間」來充充電。

我和丈夫當年談異地戀的時候,我就非常注重獨處的時間。不過只要他來找我,我們都會盡量多地待在一起。婚後,我發現夫妻的確需要各自「獨處的時間 」,對我丈夫來說,獨處就是可以玩他的遊戲,而我則喜歡閱讀。

我曾經認為共同的興趣應該是自發的,而不是勉強的。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這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可以嘗試新事物。對我來說,因為丈夫喜歡打遊戲,所以我會去嘗試多玩一些遊戲,而他則願意陪我看,也學著欣賞一些我喜歡的電視節目。

我想起腓立比書2章中的這些經文:「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3-4節) 。有趣的是,約翰派博說,「『事』」是翻譯時後添上去的,原文是 『自己的』 和 『他人的』,並沒有指定是什麼, 所以涵蓋了各種可能。不管是重大問題,還是細枝末節的小事,都囊括其中。

總的來說,經文教導我們,要刻意地考慮和滿足對方的需求。如同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一樣,婚姻中的我們,正如魯益師所說,不是輕看自己,而是少為自己考慮,多為對方著想。

 

3.知道我們和另一半有差別是一回事,真正生活起來卻不大容易

我老早就知道丈夫對音樂的熱愛。這些年來,他為我製作了許多音樂播放列表,帶我到處去看演出。雖然我也喜歡音樂,但直到我們結婚後,才意識到他連放鬆都是通過聽音樂完成。而「放鬆」對我來說是安安靜靜(當然有時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倆要學會兼顧對方:有播放音樂的時候,也有享受徹底安靜的時候。

我的丈夫對烹飪也情有獨鍾,並有自己的一套。我們一起煮飯的時候, 他會很堅持某些步驟——食材的切法、調味、攪拌的方法等。起初,我覺得他畢竟在烹飪上更有經驗,所以儘可能聽從指揮,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的方法也不差。

從這些小細節中,我認識到,這是一種平衡,也學會去為對方調整,樂意聽取對方的意見,但同時也真誠地表明我的需求和感受,當然表達時用尊重他的溫柔語氣(並不總是容易做到 !)

聖經也如此教導我們,我們共同構成基督的身體:是不同的肢體,有著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恩賜和個性,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哥林多前書12:25)。因此,我們可以用哥林多前書13章教導的愛的原則來處理婚姻中夫妻間的差異。

 

4. 性(和親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我得承認,我對性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青少年時期讀的那些愛情小說,直到成年後還在受其影響。其苦果之一就是接觸色情和手淫會歪曲你對性的看法,這種影響會持續到婚後。

我婚前以為(也是一個誤解)夫妻之間的性是「自然而然的」——容易產生渴望,也容易執行( 通過練習)。另外我也以為進入婚姻就能擺脫慾望和色情的誘惑。

但結了婚的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像的那麼簡單。

事實是,性需要雙方的努力——慾望並不是常有的,過程也不總是你想像的那般愉悅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中所說的,性是婚姻的責任,丈夫和妻子在這方面應該彼此順服,甚至需要為此禱告)。 然而,當夫妻情投意合時 (感受彼此的情緒、主動幫對方有更好的感受), 加上溫柔、真誠的溝通以及願意付出和服侍對方的心態,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領受時,夫妻間的性生活是可以美好的。

最好忘記你從電影中學到的關於性的事,那些都太不現實,且毫無益處(如果你為此掙扎,是時候禱告和尋求醫治了)。我很感激我的朋友中至少有幾位 (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能夠在我婚前與我分享實用的建議,比如要與配偶建立一個安全的空間, 來更好地在這方面溝通。

 

5. 我仍然會感到孤獨

這一點讓我很驚訝(可能也讓單身人士們感到驚訝)。即使丈夫坐在我旁邊,我仍然會有些許孤獨感。當然我們還是有很多時候心意相通的,但不是每時每刻都如此。

我認為婚後我認識到的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即使結了婚,我也不能指望丈夫來滿足我所有的需求;這不是他能夠或應該承擔的。

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只有上帝能填補我的空虛感。這種我一直感受到的不滿足讓我更渴望尋求祂,親近祂;請祂更深地進入我的心靈和生命;並且更多地依賴祂,而不是我的丈夫;因為只有祂才能給我滿足和喜樂。

最後,婚姻關係好比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以弗所書5章21-33節), 婚姻是上帝厚賜給我們的禮物,但並不是讓我們從婚姻中尋找只有上帝才能給的幸福和滿足,而是要我們通過婚姻更「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以弗所書3章18-19節)

婚姻中最美好的時刻,讓我們預先嘗到些許天堂的滋味,體會與上帝聯結是怎麼一回事。而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確信,無論我們多麼不完全,因著基督那一次的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了(希伯來書10章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你趁著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

作者:多加,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我來自一個虔誠信佛的家庭,爸爸聽不見,媽媽被人騙走了,因此這個家庭也就不完全了。我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村裡的人很不喜歡我。後來,我和一位阿姨離開了我從小居住的城市,去了另一座城市。我開始流浪。當時我認識了很多的小朋友,在外面一起開車門要錢,一起偷東西,一起搶別人的金耳環及別人的手機。

但是有一天,有個小朋友帶我去了一個基督徒辦的孤兒院,在那裡有人專門給我們做飯,帶我們讀聖經;從此我開始接觸到基督信仰。可是,我還是三翻四次跑出去和外面的小夥伴們繼續干老本行。後來,孤兒院的爸爸媽媽帶我們去了另一個城市,在那裡,我才稍微穩定下來。

於是我開始在教堂里生活,每天都有人教我們讀聖經,偶爾也教我們跳聖誕節的舞蹈,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天傍晚,我突然想去教堂里禱告,我進去後就跪下禱告。在禱告中,我想到從前我是如何偷別人的東西、搶別人的手機、耳朵上帶的金耳環,以及他人錢包里的錢……這些場景在我眼前一幕一幕地閃過。在禱告中我很清楚,這些事情都是不討上帝喜悅的。於是我不停地在上帝面前承認我的罪,求上帝赦免。自此,我真正地悔改信主了。

 

服侍的呼召

後來,我選擇去念神學,一呆就是兩年。在這兩年時間裡,我學習了很多,同時也開始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畢業後我被安排到一位肢體家,他們家是賣早餐的,我就在那裡和他們一起服侍和工作,晚上的時候一起和叔叔阿姨探訪弟兄姊妹。有的時候也帶領小組分享,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也很充實。

有一天孤兒院的長輩給我打電話,建議我去另一處繼續念神學。我當即拒絕,說:「我現在生活很好,我不去。」孤兒院長輩打了好幾次電話,但是我都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但是我拒絕以後,我心裡就有很大的壓力,好像有個巨石頭壓在心上。雖然每天照樣上班、服侍、去圖書館看書,但是我的心裡非常難受,就如《箴言》所說「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箴言14章10節)。表面看上去沒事,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心。

帶著這樣的掙扎我度過了一個月。一天下班回家,我拉卷門的瞬間心中出現一處經文:「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 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12章1節)。我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告訴孤兒院的爸爸說:「我願意去上神學」。這一句:「我願意去」一出口,我感覺心中巨大的石頭忽然消失了,內心有喜樂湧出。當時我身兼店長職責,要離開並不容易。然而沒想到,我向老闆請求離開之後,老闆只說了句:「上帝的旨意我能攔阻嗎?」,隨即就答應了我的離職。

就這樣,我再次踏上了預備服侍的神學裝備之路。當我甘心樂意地服侍,也越服侍越覺得甘甜。一切都是主的恩典,求主保守我在這條服侍的道路上堅持,好好的依靠主走下去,直到耶穌再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工作的意義」系列:疫情期間的辭職與轉型,祂都看顧

作者:Leah Koh,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去年年底,我辭掉了從事了15年的教師工作——儘管我需要不斷在工作和家庭中尋找平衡,但這份工作還是帶給了我安全感。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教的兩個班級一直表現不佳,這讓我精疲力竭又沮喪。儘管我經常向上帝禱告,希望祂賜予我力量,讓我度過這些充滿挑戰的日子,能看到與學生建立關係、幫助他們每天學習和成長的樂趣,並知道如何與一個缺乏同理心又挑剔的老闆共事,真的讓我情緒低落。更可怕的是工作文化也令人窒息。我害怕在工作中犯錯,有時甚至因此喘不過氣,晚上也睡不好覺。

封城之後,我在家工作,遠離工作場所的有毒環境,這讓我鬆了一口氣。然而,當學校重新開學的那一天到來時,我開始害怕回去。我不知道我是否還能應付不斷變化的工作要求。

有一天,我一個人在浴室里,問上帝我是否應該辭職。我感到內心很沉重,我真的很想離開,但我不想因為恐懼和沮喪而放棄。

上帝以某種方式回應了我的禱告。從7月到9月,我的情緒糟糕透頂,我的老闆因為一件小事對我大吼大叫,最終鬧到了更高的管理層。就是現在,我告訴自己,眼前就是一個徵兆。是時候辭職了。所以,得到我以前教會一位朋友(恰好是一位人力資源主管)的鼓勵和建議後,我鼓起勇氣,在10月份把辭職的消息告訴了我的上司們。

面對未知的未來

辭職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釋放。我開始擔心——我沒有後備計劃,不知道我的經濟能維持多久。我根本看不見未來。

但詩篇32篇8節鼓勵了我:「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的身上勸戒你。」我緊緊抓住這段經文,努力禱告求上帝指引我一條出路,就像祂當時對以色列所承諾的那樣, 「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章18-19節)。

辭職後,我一直忙著做大量的網上調研和閱讀,希望能在某個企業或公司從事教學和課程開發方面的工作。我的熱情一直在設計和學習上,所以我想我可以做一名教學設計。

但是職業轉型實在很難,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忙得不停學習寫求職信和修改簡歷,建立可信的領英個人檔案,學習如何在面試中表現,研究課程等等。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都會擔心自己的未來。

上帝安慰人心的保證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裡我在開車的時候迷路了。我很害怕,於是我向上帝求助,懇求祂來掌舵。令我驚訝的是,上帝真的出現了!但祂沒有開這駕車。而只是坐在我旁邊,開始和我聊天。然而,不知怎麼的,我的恐懼消失了,我可以繼續開車了。雖然我們仍然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但我不再害怕了,因為上帝就在我身邊。我不是一個人。祂和我在一起,我知道我最終會找到回歸正軌的路。

儘管那只是一個夢,但當我向我的丈夫和兒子講述這個故事時,我無比感動。通過這個夢,我確信上帝永遠不會離開我,也不會拋棄我。

我開始閱讀更多的基督教書籍,聽更多的講道,以提醒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是什麼——我是祂深愛的女兒。上帝通過不同的方式讓我看見祂的指引。祂在我身邊安排了朋友來鼓勵我。儘管我投了很多簡歷卻沒有收到任何回復,祂使我能夠堅持不懈地找工作。我知道上帝在作工,即使我還沒有看到任何結果。

經歷上帝的供應

我在去年11月辭職之前,報名參加了今年2月舉辦的設計教育峰會。在這次峰會期間,我找到了一個我有興趣參與志願服務的機構,並與他們取得了聯繫。最後,他們的主管找到我,問我是否有興趣擔任一個管理職務,這個職務讓我可以給孩子們設計課程。我非常有興趣,所以申請了。

之後我接到了兩個面試電話,兩個面試都很順利。然而,在我第二次面試過後的那個晚上,我接到了主管的電話,說她無法從政府那裡拿到補助金,因為補助金申請的截止日期是二月份,我必須從2月開始工作才行。沒有那筆補助金,她就無法給到我期望的薪資。但是我不可能從二月份開始工作,因為那將會是我在學校工作的最後一個月。

我崩潰了。我以為這是上帝為我開的門,因為祂已經把我帶到了這一步。我教會的朋友鼓勵我,並和我一起禱告,希望補助金的截止期能夠延長。除了禱告和等待,我真的無能為力。通過我在網上看到的講道,上帝給我確信,讓我繼續在祂裡面等候,把信心放在祂身上,並且無論我做什麼,都要榮耀祂。

大約一周後,主管安排了另一次Zoom會議。因為沒有了補助金,她提供的工作待遇遠沒有達到我的期望。我左右為難,是接受這個低薪資,還是再談一談。

主管安排我們第二天再見面,進行最後的討論。那天,儘管我思緒紛亂,但我想起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故事——上帝改變風向,讓一大群鵪鶉飛來,遮滿了營(出埃及記16章12-13節;詩篇105篇40節)。這使我想到,如果上帝能在曠野里給祂的子民充足的供給,祂也能給我充足的供給。

一位主內姐妹也鼓勵我選擇那條信心之路。在與主管會面前的兩個小時,我讀了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撒母耳記上17章24-50節)。雖然大衛只是一個小牧童,身上只有彈弓和石頭,但他知道要信靠上帝。

通過這些,上帝提醒我祂是多麼的信實以及這一路的每一步祂都與我同在。

所以,儘管我不知道我該如何談判,但我仍然勇敢地去與主管會談了。我只知道我要信靠上帝,相信祂會供養我。

那位主管最後給我開了她能給的最高薪資——也剛好符合我的期望。我甚至都沒有問她。她告訴我,政府已經將資助期延長了6個月,這才使他們能夠僱用我。我滿心平安地接受了這份工作,相信是上帝的帶領。

在這段經歷中,上帝教會了我很多。祂讓我看到祂是真實的而且祂如此的愛我。祂在我的軟弱上給我恩上加恩。

我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帶給那些面臨類似情況的弟兄姊妹鼓勵。正如箴言3章5-6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你的故事可能和我的故事有不同的轉折——但是下面這個真理是我們都可以緊緊握住的:當我們倚靠上帝,住在祂裡面的時候,我們可以確信祂必然信實,並且會供應我們。畢竟,祂是我們的父上帝,我們是祂寶貴的孩子。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婚姻只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嗎?@比爾·蓋茨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2021年5月4日凌晨,一條消息引爆全網: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宣布和妻子梅琳達(Melinda Gates)結束27年的婚姻。

比爾·蓋茲成功的人生常常被當作人生的標杆。他的財富令人稱羨,更令人欽佩的是他與妻子不遺餘力地投身慈善事業,將大筆的個人資產投入到慈善基金中,幫助世界各地不同的需要。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們的人生就是成功、完美、幸福的代表。

然而婚姻這門歷時一生的「功課」,並沒有因為他們是慈善家或富豪就「饒過」他們。在他們25周年紀念日那天,兩人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彼此的愛,並表示會一直珍惜對方。然而兩年後,兩人決定結束婚姻關係,引來大家的唏噓。

比爾·蓋茲夫婦也不是第一對離婚的名人,在這之前還有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與前妻麥肯齊(MacKenzie Bezos)結束25年婚姻。另外不久前,馮紹峰和趙麗穎這對明星夫妻也結束了婚姻。從他們幾位的帖子中我們發現,他們都對過去曾經互相扶持,並彼此共處過幸福時光表示珍惜,同時也願意繼續以朋友相處。既然如此,那他們又為何要離婚呢?

比爾·蓋茲的離婚宣言特別提到:「……我們不再相信在人生下個階段,可以作為夫妻一起成長。」換句話說,他們認為這段婚姻不能再幫助自己(或對方)成長,因此決定結束婚姻。大部分網民都認為這樣的理由是理智和成熟的。對現代人來說,只要某個人事物阻礙自己的發展、成長、提升,不論是什麼,都應該「及時止損」。

正如提姆·凱勒在《婚姻的意義》說到:「自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啟蒙運動以來,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觀……人們不再通過舍己、犧牲、放棄個人自由、履行婚姻責任和家庭責任來尋找人生意義,婚姻被重新定義為『追求滿足情感和性慾,尋求自我實現』。「他們認為婚姻只是一紙合同,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彼此的個人成長和滿足。按照這種觀點,人結婚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履行責任,不論是對上帝的責任,還是對社會的責任。」簡而言之,人生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活得快樂並且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式發展,婚姻也是如此。

然而這就是婚姻的目的嗎?婚姻只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嗎?如此,只要一個人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能夠自我增值,那麼婚姻也不見得非要開始或維持。越是持守這樣的觀念,就越難進入婚姻,這是不是也是近年來結婚少、結婚晚、離婚多的原因?

婚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面對這時代高離婚率和對婚姻的不信任,許多人都探討過這個問題,甚至著書解說。即使懂得再多,我們總還是有一千、一萬種理由拒絕進入婚姻或結束婚姻關係,然而只要一個理由就足以開始和維持——那就是上帝的心意和盟約。

保羅在《以弗所書》5章告訴我們婚姻的奧秘,31和32節他引用了《創世記》:「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以弗所書5章31-32節)。如此看來,婚姻和基督與教會之間有著某種暗合。

凱勒牧師在他的書中說:「保羅看見,當上帝最初設計婚姻的時候,心裡所想的就是基督和教會。這是上帝對婚姻的偉大心意:描繪基督與他所救贖的百姓之間永遠的連合!」(《婚姻的意義》頁41)

原來,婚姻像一個「影子」,人在婚姻中能夠體會基督如何愛教會,為教會犧牲自己;而教會則在基督裡面變得純潔無瑕,並且順服愛她的基督。如此,婚姻不是建立在個人感覺或自我成全上,而是彰顯和體會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並且,這份關係是以盟約為憑證。婚姻的誓約不只是表明「愛你之深」,更是立志「愛你之久」。不管感覺、激情如何消退改變,在上帝面前立下的盟約就是生死的盟約,「腳下的紅地毯便是盟約血路的象徵」,(《盟約》頁13),是不能輕易銷毀的。

《盟約》這本真人真事故事的作者——吉姆·卡朋特(Kim Carpenter)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他的妻子克瑞基特(Krickitt Carpenter)因為一次意外導致腦部受損,忘了自己已經嫁給吉姆,也忘了和吉姆之間所有的愛戀。

因為意外,她行動不便需要進行物理治療,並且變得易怒而敏感,另外克瑞基特的治療需要巨額醫藥費,她和吉姆住的城市也距離非常遙遠,需要每周搭乘飛機往返。如此種種,吉姆大可就此放棄和克瑞基特的婚姻,因為對方根本就不記得自己和他立過婚約!

然而,吉姆說:「不管誰勸我離婚,我都只有一個回答:『不,絕不可能。』對我們雙方而言,這不只是一個選擇那麼簡單。我不在乎克瑞基特是否還記得我,也不在乎是否需要傾家蕩產來照顧她,更不在乎我們最終會在一起還是分手,唯一要緊的是,我不能撇下我最愛的妻子,獨自逍遙此生;我曾在上帝面前立下誓約,要在她最艱難和最需要的時候保護她。」(《盟約》啟頁)

上帝對婚姻的心意使我們把婚姻的希望和期待放在上帝身上,而不是我們或對方;盟約使夫妻能夠持續地經營、維持,和體會基督與教會的關係。這兩者是婚姻開始的目的,也是維持的理由。

這世界有許多對婚姻的看法和觀念,然而只有來到創造婚姻的上帝面前,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婚姻的意義。並且,將盼望和滿足放在上帝那裡而不是自己或對方,才是真正經營婚姻的明智之舉。

 

參考資源:

1.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婚姻的意義》,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5年。

2. 吉姆·卡朋特(Kim Carpenter):《盟約》,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

3. https://www.newsbytesapp.com/news/world/on-25th-marriage-anniversary-melinda-gates-shares-hilarious-clip/story

4. Melinda French Gat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ref=external&v=225350168390974

5. One FM 趙麗穎與馮紹峰離婚宣言https://www.facebook.com/onefm/posts/10159321927338328/

6. Bill Gate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illGates/status/1389316412259270657

7. Jeff Bezo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effBezos/status/1083004911380393985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如何面對上帝的延遲或不滿足?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還記得那一年,我滿懷著期待和渴望想要留在N地繼續念研究生。N地有一切我想要的:牧養我的教會、服侍的機會、在我喜歡的老師門下研究文學的機會、喜歡的美食、喜歡的人……

並且我知道,以我的成績和平時的表現,獲得全免獎學金並非不可能。當時身邊的人都鼓勵我留下,也為此代禱。說實話,我想不到任何不留下的理由。

因此我在禱告時向上帝「分析利弊」,闡明這才是對我最好的(我竟想教上帝做事?)。其實,我又如何能知道這是不是最好的呢?從始至終,這只是我最想要、最渴望的。

後來我還是念了研究生,但因為疫情無法留在N地。我看似得到了想要的,卻又不是我渴望的。峰迴路轉,上帝應允了我的祈求,但卻不是我原先設想的美好方式,並且,延遲了很久。

上帝為什麼不在我極其渴望的時候滿足我,反而延遲了那麼久?

C.S.路易斯在《卿卿如吾》中表達對過世妻子的思念時,說過類似的比喻:一個孩子非常想吃太妃糖,但是大人會告訴他,「現在不許吃太妃糖,不過,當你們長大了,不再真正想吃太妃糖了,那時,你們要多少,就能吃多少。」

如此看來,這似乎是上帝「慣常的作風」。是不是因為,我們都太容易離棄真正能滿足我們的活水泉源,去為自己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書2章13節)?試想,如果上帝真的每次都即刻滿足我的渴望,或許我真的可能就不會單單因為上帝自己而感恩和滿足了。

無論什麼原因,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上帝的延遲或不滿足?如何面對我們的失落?

1.尋求上帝

失落的時候,我們很難立刻站在聖經的角度去省察自己的動機和態度,我們會本能地排斥。因此我想首先要做的,還是轉向我們活水的泉源——主耶穌基督,向祂呼求、禱告、傾訴我們失落的痛苦。

主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4節)上帝沒有要我們成為一個無欲無求,「不期待就不會失望」的麻木人,祂乃是告訴我們只有祂自己能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求。

 

2. 自我省察

當我們從基督得到了滿足,並且立志完全順服祂的心意時,我們就可以開始按照聖經自我省察,看看我們所求的是否討上帝喜悅,或者是否因為過於渴望而把它當成了偶像?「旁觀者清」,我們也可以分享給主內的肢體,請他們幫助我們鑒察自己的內心。

3.盼望永恆

只要我們還活在今世,我們就會不斷經歷各種期盼和渴望的落空。然而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會更加渴望那將來永恆的國度,沒有淚水、失落、失去的天國。

失落、失去、失望,是我們活在這敗壞世界必會經歷的,大到未來的選擇,小到那通錯過的電話。有時候,上帝不應允是因為我們求的是祂不喜悅的;有時候,看似求的是合上帝心意的,上帝卻還是不給,或者延遲。

等到我們已經不那麼渴望,或者已經願意完全順服了,祂才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滿足我們。即或不然,上帝仍舊是信實和慈愛的。所有的落空都是為了成就上帝充滿愛的美好心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的特納綜合症寶寶安息了


作者:玉玲,中國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在每隔1-2分鐘的宮縮持續了12個小時之後,2021年3月25日10點23分,我們五個月大的寶寶米樂蔻出生了,她是個小姑娘。我從2米開外的產床上看著她。心裡沒有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而是另一種複雜的情緒。因為全身水腫的她看起來像個布娃娃,沒有一點生氣,樣子也無法清晰辨別。不一會兒護士便把她包裹起來。

而她的心跳已經在3月20日或許更早一兩天停止。雖然我們知道愛我們的上帝已經把米樂蔻帶去祂預備的樂園,那裡沒有疾病和疼痛,心裡仍然非常不舍和悲傷。回首來時路,看到上帝一次次的引領、幫助和安慰,心裡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上帝的安排必定是最好的,凡是都有祂的美意。

生命誕生之初的欣喜激動

2020年12月3日凌晨快4點,驗孕棒上赫然的兩道紅線,證實了我的預感,我們有了第一個寶寶。壓抑著激動的心情,我回到房間告訴先生,我真的懷孕了。我們欣喜地相擁在一起,每一個呼吸都是那麼暢快幸福。非常感恩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讓我們一次備孕就成功。此後熄燈我再也睡不著。陸陸續續告訴了我最親密的一些家人和朋友,並寫下了長長的第一篇孕期日誌,開啟了屬於我們的孕育之旅。

產檢之路的步步驚心

2020年12月7日,經過多方比較之後,我們最終選定全國排名靠前的婦產醫院作為建檔醫院。並在醫院做了第一次孕酮檢測。檢測數值很好,好得令人暗暗想著會不會是雙胞胎。我每天看著美柚上的孕期日曆,看著胎寶寶每一天成長,在憧憬和喜悅中等待新一天的到來。然而,此後的產檢之路卻是步步驚心。

 

第一次危機:先兆流產

2020年12月15日迎來了第一次B超檢查以確認是否宮內孕。身邊多數的朋友孕育過程雖然偶有波折,但是都有驚無險地度過。在此之前我對即將到來的一切艱難一無所知。當天檢查結果是宮內孕,但因為絨毛膜下積血有先兆流產的跡象。醫生開了兩周的保胎葯、建議休假。看到流產兩個字,心裡不免湧上了一股擔憂。此後兩周歇了工在家保胎。詩篇127篇3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在禱告中,上帝的話語給了我及時的安慰。這賞賜既是出於上帝,我們只要靜心等候,祂會將祂的旨意向我們顯明。

 

第二次危機:平安夜的劇烈腹痛

2020年12月24日平安夜如期而至。當天我身邊發生的第一例胎停是寶媽群里新認識的一個朋友,狠狠地挑動了我的神經。第一次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到生命的孕育過程是怎樣的奇蹟,上帝造人何等奇妙可畏。不知道是胚胎髮育問題還是被驚嚇,從夜裡10點多起一直到凌晨3點多,我一直腹痛不止輾轉反側。到3點多實在忍不住搖醒身邊的先生,讓他為我和寶寶禱告。

他禱告以後仍然還沒有心裡的平安,我又繼續禱告。上帝是我們的主,我還怕什麼呢?在讚美詩《安靜》的歌聲中,上帝的平安終於臨到我。我的腹痛明顯得到緩解,只是仍舊毫無睡意。此後,我聽著線上聖誕讚美會慢慢入睡,再次醒來,一天都平安,身體的疼痛全無。

 

第三次危機:仍舊先兆流產,積血擴大

2021年1月5日已經保胎半月有餘,到了第二次B超檢查的日子。這次檢查結果仍舊是先兆流產,並且積血面積進一步擴大。此後醫生又開了兩周的保胎葯、建議休假到1月26日,也就是滿三個月的NT檢查日子。都說先兆流產需要好好休息,等過了3個月以後就穩定了。那時是否能穩住胎兒我們自己完全做不了主,我們夫妻二人唯有共同來到上帝的面前為我腹中的寶寶禱告,我們別無選擇,唯有全心倚靠上帝,祈求得著祂賜的平安和喜樂。我們為寶寶取了小名米樂蔻,取自英文Miracle的譯音。取這個小名源於我們對生命新的理解,生命的孕育不就是闖過無數道關卡的奇蹟嗎?

 

第四次危機:NT增厚伴水腫水囊瘤

當我們終於脫離了先兆流產的危機,新的危機又來臨。2021年1月26日,由於寶寶位置不正導致NT B超反覆檢查5,6次。每一次的信息都在轟炸我的心臟。宮腔積液、胎兒全身水腫、頸部有水囊瘤內見分割、NT增厚9.8mm(正常值2.5mm以下)、胎兒靜脈導管未顯出。等待中已經查到這些異常可能伴隨著什麼疾病。醫生說這樣情況的胎兒90%以上會有異常,建議我們引產並且終止妊娠,同時諮詢產前診斷。唯一值得開心的是我們一直想知道寶寶的性別,通過NT結果預判了是個女寶寶。

 

艱難選擇,軟弱中靠主剛強

90%的異常率,我們該怎麼辦?上帝的旨意是怎樣的呢?我們要引產嗎?不引產的話要做進一步檢查嗎,檢查的目的是什麼呢?可能面對哪些結果?我們是否能承受這些結果?我們是否可以看著孩子受苦?我們受教如此: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賜、神聖且寶貴,奪走生命是一種罪。

經過再三慎重的考慮,我們決定不引產。進一步檢查無益於治療、也不影響最終的決定,所以我們放棄進一步檢查。可能面對的結果有三種:最好的結果是寶寶沒有任何異常,另外兩個壞的結果是胎死腹中或生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其中最壞的情況是先天愚型的孩子。我們都願意承受,因為上帝說祂的恩典夠我們用,上帝應許我們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儘管我們已經做了決定,但是醫生持續建議引產、朋友也帶著關心給我們不同的建議,我們對未知的擔憂,此後的孕程還是有很多軟弱和艱難,唯有定睛在上帝的身上才能勝過這一切。「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7-18節)。我們顧念的是上帝的心意和將來的榮耀,眼前的苦楚確是至暫至輕。

此後每次的檢查結果,舊癥狀不斷加重,又添加新癥狀。直到最後一次寶寶還有胎心的B超檢查是在3月16日,她的頸部水囊瘤已經比頭部還大,疑似有足內翻,胎心一直超過上限160維持在170以上。醫生說孩子再大了有意外需要引產,持續變大的水囊瘤會影響正常引產,最後可能孩子保不住,還得剖宮引產。最壞的情況也可能危及大人。

我在軟弱中甚至開始交代先生如果我和寶寶發生意外,你要找一位敬虔的姊妹一起度過餘生。然而在不停地禱告中,我再次看到上帝是怎樣一位上帝。「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章6節)。我相信這位有憐憫、恩典、豐盛慈愛的上帝必不丟棄我們。

 

胎停和引產

雖然寶寶一直沒有什麼胎動,但是3月20日周六這天,連我都感覺到我跟她「失聯」了。晚上在家拿胎心儀測了很久都沒找到胎心。第二天主日崇拜後,我們直奔附近的建檔醫院急診B超最終確診胎停了。雖然前一晚已經知道這個結果但仍不願意相信,希望自己檢查方法有誤,當被醫生確診之後忍不住抱著先生一陣痛哭。肢體陪伴回家的路上,我再次嚎啕大哭,切身地體會到喪子之痛是怎樣的痛。此後就是住院引產,出院在家坐月子。

 

上帝的安慰和醫治

 

上帝知道我經歷怎樣的痛苦。我可以從哪兒得安慰呢?約伯在失去兒女時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上帝計劃祂的獨生兒子主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使我們藉著耶穌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

主耶穌順服天父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破碎祂自己。在我的生命尚未經歷大的破碎之前,我未曾深刻地體會到主耶穌破碎自己救贖我們是何等深沉的愛。那一刻我體會到了,雖然還不能完全。感謝如此愛我們的天父和主耶穌,這讓我們知道凡我們所經歷的都有上帝的美意,而祂也必定醫治我們。

那時,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寶寶不能來看看這個世界,與我們面對面。4月2日耶穌受難日當天,我收到胎兒組織的染色體檢測結果是特納綜合征。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先天性疾病,可表現為智力尚可但低於常人、身高矮、第二性徵不發育、可能會伴發骨骼畸形、軟組織畸形、腎臟畸形、心臟大血管畸形、高血壓、聽覺損害等軀體異常。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傳道書6:3-5)。是的,我們的寶寶米樂蔻因為上帝的憐憫和恩典得享安息,她的大名叫吳纓。我們曾珍惜每一天給她講故事、放胎教歌、夫妻同心為她禱告的時光。這都是上帝的美意吧。

我如今剩下的只有感恩。感恩上帝的話語一路光照我們。軟弱如我,有時獨自一人邊走路邊禱告,不禁淚流滿面。我已經記不清如何一次次從上帝的話語中得著力量勝過那些軟弱。如果不是倚靠上帝,我根本無力走過這5個月。

感恩我們可以倚靠祂,對寶寶,我們也是盡了全力,因此對她我們是毫無虧欠的。因遵循了祂的旨意,我們在祂的面前坦然無懼。感恩祂憐憫我們和寶寶,在這個經歷中掌權和指明道路。

感恩上帝藉著我們同工的弟兄姐妹一路陪伴我們。他們的代禱和關懷,還有那些關心安慰我們的朋友,帶給我們那麼多的溫暖和力量。還有我的另一半,吳先生,這個經歷讓我知道他是家裡可靠的頭,如果沒有他的代禱、支持、陪伴、安慰,我將破碎得更甚。經此一番更加堅固了我們的關係。感謝上帝把我們聯合在一起。

願我們這樣的經歷能帶給與我們同等經歷的人以安慰和鼓勵,上帝的話是光,照著我們走過生命中一段幽暗的隧道,也必照著一切跟隨祂的人走過生命的幽谷。

最終會發現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交朋友,就要Pick這三種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生活大爆炸》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的幾部劇。我記得當時我想,如果我也能像這些劇中的人物一樣和我的好朋友們一起租房該多好呀。我可以和他們一起看電影、玩遊戲或是在晚上聊愛情聊人生聊各種話題(最好能在陽台)。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夢!

我的美夢在我在墨爾本上大學的第一年得以實現。我當時住在大學宿舍里。然而,夢並不盡然美好。在我住在那兒的那段時間,我經歷了各樣的心碎、背叛和失望。

我相信大家都經歷過破碎的人際關係。或許這些負面的經歷會讓我們覺得沒必要去經營真誠和深入的友誼。然而,聖經卻不是這麼說的。

在經文中,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友誼——不是每一個都是溫馨甜美的。然而,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被造就是要與他人連接,而非如疫情封鎖隔離期那樣與世隔絕地生活(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

從我個人在聖經中的領受,我想說下面這三種朋友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也是我們需要特別珍惜的:

1.和我們一起共渡難關的朋友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 17章17節

 

成長在一個亞洲家庭,我經常能聽到父母說:要智慧地選擇我們的朋友。但我們都知道現實卻並非如此。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是這樣說的「友誼是個很奇怪的事情。你選了一個你認識的人,然後你覺得『 嗯,我喜歡這個人』,接著你就開始和Ta一起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的很多方面估計很難讓我父母喜歡(比如,他比較懶散,看起來常常不能專心且沒啥遠大志向,至少我父母是這麼看的)。然而,他卻是那個在我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可以倚靠,並且每次都樂意聽我訴說的人。就算他最後回應我的只有一句:「真不容易,老兄。咱們下周去打網球吧」,我也會得到安慰。

在使徒保羅寫的無數書信中,他也做見證說在最艱難的時刻有許多的兄弟姐妹支持他。無論是經歷逼迫還是共度貧窮,從福音大復興到被監禁,保羅總是有很多美好的友誼。

正是這些美好的關係推動他繼續前進,並幫助他能堅持從事福音事工。這些弟兄姊妹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給他提出一些智慧的建議,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財務上支持他,但保羅的事工還是因著他們禱告中的支持和有愛心的行為得以壯大。

有時候,這正是我們在困難時期所需要的那種朋友。願意和我們站在一起,與我們一起度過人生各個階段的人。

2.說「這樣說是為了你的益處」的朋友

「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

 

在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可以很明顯看出他對他屬靈兒子的愛和關心。但是,因著常常包含嚴酷的現實和真理,保羅的鼓勵並不總是好聽的。例如,我們在提摩太後書4章5節中看到保羅勸誡提摩太「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保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提摩太的事工充滿挑戰,到處會遇到反對意見,而且人們會因他的年輕和缺乏經驗而對他不屑一顧。保羅希望在提摩太備受各樣權威威脅和擠兌的時候給他提供有力的指導和支持。

同樣的,我們不應該輕視那些可能會以我們不想聽到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的朋友。我記得我曾經因為想拒絕出國留學的機會而被一位密友責備。最初,我真的很生氣,因為我覺得對於想留在新加坡我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事後看來,我真的很感謝我這位朋友的不屈不撓,儘管這意味著我要離開我生活的舒適圈,並對我自己的計劃做出一些改變。因為我正是在離開家的時候,才真正地重新找到了對上帝的信仰,並使自己重新回到祂給我的計劃中。

我發現一條特別有用的建議:當聽到來自朋友不好聽但充滿愛心的話語時,專註於他們所說的內容,而不是說出來的方式。當我們這麼做時,可能會意識到我們的朋友能夠發現我們的盲點或需要成長的方面。

3.那種「讓我們以大局為重」 的朋友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虧損。」——箴言13章20節

 

這種朋友可能並不總會出現在你面前。他們不一定會出去吃晚飯,也不一定會召集人們參加即興的小組聚會。但是,你可以確定,當你最需要他們時,他們隨時都準備為你提供可靠的建議——他們的建議不僅可以幫助你應對當前的困境,還有助於解決之後的問題。

他們的話很少,有時甚至有些晦澀難懂,但這是因為他們始終牢記大局,明白真實情況與我們對事情的判斷會有偏差。

這讓我想到了耶穌在福音中經常用比喻的方式來講話。他周圍的人們都在尋找解決他們眼下問題的實際方法:疾病,貧窮,不公正以及一個可以將他們從被擄的狀態中釋放出來的統治者。但是,耶穌從未忘記他在地上的真正使命——宣講天國和罪得赦免。

作為信徒,以福音為重、並在我們掙扎時總是可以將我們帶回到上帝的話語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關係十分重要。

因為儘管世界在教我們各樣的知識(例如:如何投資,要買怎樣的房子,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以福音為重的朋友會讓我們立足並紮根於永恆。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我們人生中需要的三種朋友。他們的身高和體型可能各有不同,有時也可能會使我們失望,或者有時他們說的話很難聽。但是他們是上帝放在我們的生命中幫助我們成長的人。

我很清楚,我十分感恩有那些幫助我更加成熟,更有同理心,並且更懂得應對生命中各樣艱難的朋友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不再比較, 我在天父懷裡得著釋放


作者:Carol Ho,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我的個性一直都比較自卑,常常輕看自己。這種個性和我成長的環境有關。小時候,媽媽很喜歡唉聲嘆氣,而我在學校因為外貌的原因會被同學取笑甚至被欺負,所以我心裡一直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久而久之,我開始喜歡和別人比較,在工作當中也是如此。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會和其他同事比較,覺得自己工作能力不及其他同事,覺得之前公司的老闆和老闆娘看不起我,認為我很糟糕(其實這是我自卑心理的表現)。因此總是會悶悶不樂,也認為自己在工作中遭到不公平的對待。那段時間我很消極,也很容易因著一些小事而發怒。

但當自己靜下心來思考時,我反問自己:我這樣的表現,上帝會喜悅嗎?我的心當然知道這是上帝不喜悅的,但是我仍然覺得很難受,甚至會經常偷偷掉淚。於是我找弟兄姊妹分享,為我代禱。其中就有姊妹關心我最近和上帝的關係,以此來提醒我。我自知沒有把工作的問題好好地交託給上帝,也沒有好好地讀經、禱告,親近上帝,反成了情緒的奴隸。

直到有一次小組讀書會分享了聖經舊約《創世記》中該隱這個人物。該隱因耶和華看中自己兄弟亞伯和他的供物,卻看不中自己的而不滿,繼而大大發怒,把亞伯殺死,最後受到了耶和華的詛咒。

聖經中大多數的悲劇都是從「比較」開始的,這使我反省自己在工作上的心態。上帝不喜悅我們去比較,而且還教導我們要在小事上忠心。因此我靠著禱告求上帝平息我的怒氣,讓我學會把本分的工作做好。有時候,我們付出了,別人可能看不到,但全能的上帝會察看一切。上帝真的很奇妙。放假回家聚會的時候,小組正是在分享有關情緒的課題,提及我們要做促進和睦的基督徒,並分析出怒氣對和睦關係的傷害是很大的。我知道是上帝垂聽了我的禱告,讓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經歷那段時間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依靠上帝的重要性。我們要常親近上帝,遠離負面情緒。上帝有能力叫困難離開我們,也能夠使你我有能力在困難中歡喜忍耐。只要提醒自己的心不要迷惘,隨時回到祂的恩典里。正如經上所說:「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歌羅西書 1章11節 )。

天父,禰是擦去我眼淚的上帝;我相信就算我流不出眼淚,禰也知道我心底的難處。求聖靈不要任憑負面的情緒淹沒我,乃是提醒我要儘力抓住上帝的話語,親近上帝;使我在禱告中被安慰,並投靠在禰的平安里重新得力。

讓我學會用喜樂抗壓;用信心稱謝禰的恩典;用感恩讚美禰的信實。叫我能在凡事上喜樂,不是因為天真,而是因為我定意要經歷禰愛我的心意。感謝天父垂聽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