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跟我媽吵吵鬧鬧這麼多年,我終於覺悟了!

作者:悅媽咪     有聲播讀:木木

 

1月初,我一個人帶著倆娃坐火車回老家了。

這是自從我月子第七天我媽走之後,我再次跟她相處。

她當時走之後的一個月,我沒聯繫她,她也不聯繫我,最後還是我低了頭,主動聯繫她。但我們誰都沒有再提月子里那件事,直到有一天,大概是幾個月之後,我們視頻聊天的時候,她提到了一句。她說我比別的孩子受委屈,月子里也沒人照顧,自己坐月子,我說誰讓她走了啊!我們沒有繼續再聊這件事。但她說的那句話,讓我意識到,她可能以為當時她走了,我婆婆會過來。後來我經歷了跟倆娃輪流感冒,還得了次急性乳腺炎,我深刻體會到和老公獨自帶倆娃的艱難。

所以有一天跟我爸視頻的時候,我問他我媽願不願意到我家給我們幫忙,我爸說我媽很願意。我說我問問我媽。我媽把手機接過去,她並沒有像我爸說的那樣表現出那麼願意。她說:「我能給你幫上忙嗎?我又不會開車,你生病了我也不能帶你去醫院。」我說:「不用你開車啊,我會開,這次生病不就是我自己開車帶著老公和孩子去的嘛,他在後面抱孩子,我開車。」 我繼續說:「媽,你來了之後就是配合我,別總讓我聽你的,你就輔助我就行了。」說著說著就聊到了上次月子里相處的那次經歷,當時那件事都過去五個多月了,我們才第一次深入溝通,聊了一個小時。

聊著聊著,我就哭了,我說:「你也不知道心疼我。」我媽說:「我怎麼心疼你啊?讓你早上起來吃飯,你也不吃,人家坐月子一天吃五六頓飯,你這一天三頓都保證不了……」 我說:「那天早上我真的太困了,那是剛生完孩子出院,孩子半夜一個多小時就吃一次奶,餵奶也得喂一個小時,根本睡不了覺,我又不是不吃了,就趁孩子早上睡著那會兒,我跟著睡會兒,睡醒了再吃不行嗎?」我媽說:「那你睡醒了飯就涼了啊。」我說:「飯涼了我自己再熱啊。」她說:「那多麻煩啊。」我說:「媽,我用微波爐熱,兩分鐘就能熱好。」我媽說:「那你要是養成習慣了呢?」

聊到這兒,我突然能體會到她的那種擔心。因為我自己作為媽媽,在養女兒的過程中,也有過一樣的擔心。女兒吃少了、睡少了,都擔心她養成習慣之後對身體不好。我跟我媽說:「媽,你不用擔心,孩子剛出生不是沒規律嘛,也就剛開始可能早上需要補覺,那孩子再大點兒,睡得好,規律了,我也不用那樣了,是不是?」我媽說:「那你可以頭一天晚上告訴我,讓我不要那麼早做飯啊。」 我說:「那時候剛出院,我也不知道孩子晚上的情況,沒法提前跟你說啊,而且早上XX(我老公)走之前不是告訴你了嘛?」我媽不再接話。我接著說:「人家XX坐月子的時候,媽媽過來幫忙,人家月子坐的很開心,因為她媽媽都聽她的啊。」我媽說:「我總惹你生氣,還不如不在你們那兒了呢,讓你婆婆過去照顧你啊。」 我說:「婆婆跟媽能一樣嗎?」 我媽說:「怎麼不一樣啊?都一樣。」 我說:「媽,你自己又不是沒經歷過,我奶奶跟我姥姥那能一樣嗎?」 她說:「有點不一樣。」

我跟我媽的交流就是這種模式,我說一句,她就用反問的語氣回一句,實在沒理可說了,就不說話了。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也沒聊出來個所以然。

這次我帶著倆娃回老家,準備過完年多待一段時間再回家。當然我知道最大的挑戰是跟我媽相處,但是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該面對的關係還是要面對,逃避不是辦法。果不其然,跟我媽和平相處三四天之後,我就開始反抗我媽的事事干涉,一反抗就會激發自己的情緒,情緒一積累就會爆發,然後就會吵架。一般,這個過程不會超過一個星期。這次也是,在老家待了一個星期後,我又跟我媽吵了一架,確切地說是我單方面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嚷嚷,邊哭邊說。我媽這次倒是沒有那麼激動。我情緒一上來就不管不顧了,什麼都說。我跟我媽說:「你如果不想讓我們回老家,那以後我們就不回來了!在我最難的時候你也不幫我,以後你老了也別指望我!你現在怎麼對我,我以後就怎麼對你!」我又提到了月子里她走的事情,我說:「我月子里你都不照顧我!」我媽說:「是你給我買票讓我走的。」我一聽就更生氣了,我說:「是你說要走讓我給你買票的!」我媽就堅持說是我讓她走的,還說我不聽她的話,讓我起來吃飯我也不吃。我就意識到我之前跟她解釋過的話她都沒聽進去,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把我女兒都嚇哭了,她還從來沒見過我情緒這麼失控過。等我情緒平復下來之後,想到如果以後有一天我女兒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的話,我肯定很難受,我就意識到我跟我媽之間無論誰對誰錯,我都不應該用那種大喊大叫說狠話的方式對待她。

於是我做了一件以前從沒有做過的事情,我走到我媽跟前,我緊緊地抱住她,邊哭邊跟她說:「媽,對不起,我不該沖你發脾氣。」以前我要跟我媽擁抱的時候,我媽會推開我,不讓我抱。這一次,我媽沒有推開我,她也不生我氣了。她笑著說:「沒事兒,知道錯了就行。」我說:「我昨天晚上太累了,沒休息好。」(晚上我陪兩個孩子一起睡覺,我女兒睡前吃多了,她半夜起來拉臭臭,她一起來弟弟也不睡了,倆娃從1點多折騰到3點多,哭聲此起彼伏的,我早上起來心情就不太好了,就藉機跟我媽發泄出來。)我媽說:「那我看著兩個孩子,你去睡一會兒吧。」我說:「你自己看不了他倆,我不睡了。」

就這樣我跟我媽和好了,我倆和好之後,我女兒也不害怕了。她爬到我的腿上,我抱著她,她笑著問我:「媽媽,你剛才為什麼哭啊?」我說:「媽媽跟姥姥吵架了,媽媽很生氣就哭了。」女兒接著問:「那你為什麼去抱姥姥啊?」我說:「媽媽跟姥姥道歉呢。」女兒說:「你怎麼說的呀?」我說:「我跟姥姥說『媽,對不起,我不該沖你發脾氣』,媽媽對姥姥發脾氣的時候,姥姥會很難過,所以媽媽要跟姥姥道歉。」女兒笑著說:「你沖我發脾氣的時候,我也很難過。」我說:「是嘛,那我也跟你道歉,對不起,寶貝,媽媽也不應該對你發脾氣,你能原諒媽媽嗎?」女兒笑著說:「能。」

我在跟女兒的關係中得到了很多治癒,我也開始反思,我跟我媽的關係中,我需要成長的地方。我回想我們這麼多年的相處模式,基本上都是她說的話讓我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質疑,自己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然後我就會辯解,她也繼續堅持她的說法,我就會很生氣,然後就爆發出來,我們就開啟互懟模式,互相戳對方的痛處。

我們都期待對方能好好說話,但我們都不會好好說話,都是容易著急,帶著情緒去溝通,誰都聽不進去對方說的話。每次跟她相處,我都想改變她,但看不到改變,我就會覺得失望和受傷。我想了想,我為什麼每次都想改變她呢?因為我覺得只有她改變了,我們的關係才會改變,我才不會那麼痛苦,我把我們關係不好的原因都歸到她身上。但事實是,關係是兩個人的,關係出現問題,不會是一個人的責任,我媽有她需要負責的部分,但是我需要負責的是什麼?

當我開始這樣想的時候,我發現,我需要負責的是:

一是我自己的情緒管理,我不能把我媽當成可以任意發泄情緒的對象,我可以有其他方式來釋放我的情緒,然後跟我媽心平氣和地溝通。

二是我自己的價值感,我不能因為我媽對我的質疑和否定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就努力向她證明我的價值。如果我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受她說的話影響。

當我把焦點轉向我自己需要負責的部分時,我就不再那麼關注我媽有沒有改變了,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學慣用平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需要,關注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跟我媽相處兩周了,第一周是重複以前的模式,第二周開始,我自己有了一些變化。我媽說的話已經沒有那麼影響我了,不管她說什麼,我自己想做什麼事情,我就堅持去做,也不用先跟她爭辯一番。如果她說的話影響到我的心情,我就先離開,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儘可能平靜地跟她溝通。我用更柔和的方式表明我的界限,表達我的需要,我也會考慮她的需要和感受,說一些以前沒有說過的「軟話」。就像昨天我跟我爸和妹妹一起收拾家裡,我媽嫌我們扔東西,就一直在旁邊念叨:「這件衣服這麼好就扔嗎?我能穿!」其實很多衣服在衣櫃里放了七八年沒穿過,但我媽都不想讓扔,一見我們要扔,她就說她要穿。我攔著我媽,讓她不要干涉。我爸跟我妹妹收拾,收拾了兩個小時,扔了4大包衣服和鞋,我媽就開始生氣地說我們「敗家子」、「不會過日子」,罵我爸「熊老頭子」之類的話。我讓我媽不要怪我爸,怪我就行,我帶頭讓收拾的。後來晚飯的時候,我就開始跟我媽說「軟話」了。我說:「媽,這麼多年你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把我跟妹妹養這麼大,你辛苦了,你不需要再穿我們要淘汰的舊衣服了,你值得穿更好的衣服,我在網上給你買的衣服,你穿著不合適,我可以帶你到店裡去買。」我媽說:「我有衣服,不用你買了。」我說:「我跟我妹妹給你買衣服,你每次都說不要,買了之後你也經常讓退了,買東西也是我們表達孝心的方式,你不讓我們買,我們通過什麼方式表達呢?我們又不能經常回家,也就買點東西能表達一下。」我媽嘴上說不用表達,但是能看出來她也不生氣了,心裡應該也是高興的。

這麼多年,我終於找到了跟我媽和平相處的「門道」——放棄要改變她的執念,負起自己的責任。母女關係的改變,從我開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荊棘還是玫瑰?——在逃公主和勇氣王子的故事

作者:雲曦
有聲播讀:木木

 

對於愛情和婚姻,我想每個人都憧憬過。在我們圈子中廣為流傳的兩個說法是:這是一份祝福,也是一個功課!而我一直以來總是期盼愛情里的祝福,但功課就算了吧!所以當我主觀判斷,身邊發出好感信號的異性會造成一些我並不期待的「功課」時,我第一反應就是逃跑,這一逃就逃了很多次,也越來越覺得談戀愛好難,婚姻更是遙遙無期。

然而沒想到,總是逃跑的我,從單身到結婚其實只用了兩年。我和先生是在讀書的時候相識的。讀書之前我在國內有穩定的工作,所以當我跟家裡面說明又要重新去讀書時,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反對,但是卻遭到其他親人的強烈反對。最讓我覺得難過傷心的話是:「28歲的女孩子上了四年學之後就已經30多歲,到時候很難再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結婚。」我心裡覺得挺難過的,我的家庭已經是基督化的家庭,這句話竟從非常疼愛我的舅舅說出,我的心裡覺得不被理解。但父母都依然支持我,要我尋求上帝的帶領,結婚這件事情他們不會給我壓力。所以,我在學校的學習雖然很忙碌,但是心裡對於婚姻並沒有過多的壓力。

後來我認識一位宿舍樓上的學姐,她只比我大兩歲,因為戀愛和婚姻的事情,心裡壓力很大也很焦慮。她說家裡不停地施壓,幾乎每次打電話回去都會提及是否有對象。當她過30歲生日的時候,她找我聊天說了這樣一句話:「女人30歲這年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年如果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就會很難了。」她也聽了很多周圍姐妹的分享,說30歲之後就要學會看開了,也許就做好準備找不到那個對的人了。我當時看到她發出感慨的表情很落寞,很孤單也很無可奈何。難道一定是這樣的結果嗎?

所以我也把我的婚姻交託給上帝。我心裡很平靜,如果上帝為我預備了,那麼我們就會在合適的時間相遇;如果上帝並沒有預備,那麼我也不覺得終身未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也不會留有什麼遺憾。說來也巧,我和我的先生因為一次借花瓶事件開始有來往,後來也機緣巧合在一起學習,他給了我很多的建議。

逐漸熟悉之後,他開始每天約我出去跑步。我對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也沒有反感,幾次出去之後發現他每次都偷笑。我就問他:「你為什麼總是約我出去跑步?而且每次都偷偷在笑什麼呢?」他很坦誠地回答我:「我對你比較有好感。不過我約你的時候你都答應我,你是不是也是有同樣的想法?」。這回答跟我心裡的答案八九不離十,但是當他親口說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壓力很大,因為我不懂得怎麼談戀愛,還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人,所以才會保持單身。我也一直跟上帝禱告說要麼不遇到、要麼遇到了我希望就可以直接走進婚姻。我自認為自己並沒有強大到可以承受感情上的傷害或者分手的痛苦。當他對我說,也許可以考慮在一起,並且反覆跟我說,婚姻也是一種選擇,以此看看進入親密關係是不是上帝的帶領。這樣的快節奏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我心裡很糾結,並沒有給他正面的回應。

我心裡覺得,我們兩個在不同的成長背景長大,並且還存在著巨大的性格差異,我可以想像以後我們的磨合會是多麼的「精彩」,也會讓我覺得很辛苦。所以我本能地又想要逃避這段感情的發生。直到有一天,他沉默很久後,對我說:「即便我們最後沒有結果,你也要打開你封閉的心,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願意無條件地去接納你、愛你,哪怕我只能陪你走過一段人生的旅途也好。」我聽到這句話後被觸動了

我想起他在追求我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多的耐心,關懷和安慰。這讓我看到他品格上面的真誠和善良。我開始認真在禱告中尋求上帝。直到兩個多月後,我禱告心裡有平安的時候,他又再次問我是否願意和他交往,我就答應了。

那天我們聊了很久,他向我坦白之前的戀愛經歷,他一直是被追求的那一方,也是被付出的一方。我是他追求的第一個女生,他很緊張,也曾想要放棄,但還是鼓起勇氣,在禱告中一直等待。想到自己在感情里的迴避和膽怯,我很佩服他的勇氣,也感恩正是他的勇敢和堅持,我開始正視自己和這段關係。

因為巨大的性格和成長背景的差異,我們兩個戀愛過程中的磨合真的非常的辛苦,也有很多的爭執和不肯讓步。我反覆地想,如果這是上帝所配合的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呢?當然也流了很多的眼淚,我心裡開始有動搖。我爸爸知道後很心疼地勸我:戀愛是讓人覺得喜樂的,如果整天流淚的話,可能這不是一段合適的感情。雖然爸爸沒有明確說他反對,但是我也聽出了他不是很贊成,因此也想過,要不就放棄吧。

但是當我禱告的時候,就能夠從情緒里出來,恢復平靜。身邊的一些長輩也給我很多的勸勉。有一位長輩說的話讓我反思了很久,他說:「真正合適的配偶是有一顆願意共同進退的心和一個願意守住這份諾言的勇氣。」

我想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願意為對方妥協的人。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也開始調整腳步去配合對方,不再逃避,逐漸地我發現我們兩個都有了很大的成長和改變,所以當他提出考慮結婚的事,我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害怕和逃避,而是開始認真考慮。

收到求婚戒指的那晚我很驚喜,不善言辭的他,竟然為了求婚默默準備了好幾個月。從設計戒指到場地踩點,再到策劃怎麼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約我到現場,每一個細節他都在考慮我的喜好。聽到好友跟我說這幾個月他有時行蹤不明的原因後,這讓我覺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非常值得。

籌備婚禮的那段時期也是我學期最忙碌的時候,因此覺得壓力很大。因為我先生也讀了幾年的書,我們兩個都沒有很豐厚經濟基礎,家庭的支持也不多。我聽很多姐妹說即便我們是作為基督徒結婚,也是要有房有車,要有聘禮,彩禮也要有三金、五金。我心裡想,其實這些並不是不好,但是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更加看重的是對方是否有一顆真正願意為這段關係負責到底的決心。所以當我們決定要結婚,並且跟父母說明的時候,我也告訴他們我更看重的是什麼。最終婚禮的一切都非常簡單,也很愉快地決定了所有的事項。

雙方父母因為疫情並沒有在現場參加我們的婚禮,而是通過網路直播的方式參與。我們婚禮所需的一切,一開始我們認為以我們的經濟狀況,肯定負擔不起,但是上帝卻給了我們很多的恩典。婚禮的場地是我先生所在教會的教堂,婚禮現場布置裝飾的人員是我的同學,我們所有的裝飾物品都是在網上採購,最終算下來我們並沒有花太多的錢,也根本沒有超出預算,包括婚紗攝影,也是低於市場上的價格。

上帝為我們預備了最好的婚禮。然而,在當地寸土寸金的狀況下,我們想要找到結婚當天迎親的場地是非常艱難的事。也因為疫情管控所有的酒店都不能接受訂單,他們建議我們去預訂宴會廳,但是宴會廳的價格不是我們所能負擔的。我們向祂禱告,而上帝的恩典再一次臨到。當時剛好有一對從台灣來的夫婦要照看他們孫子,因此他們的房子有兩個月的時間會沒人住。非常感恩!我們在一個超過我們想像的、很美的一間公寓裡面迎親。

原本以為婚後可以開始舒舒服服的假期,然而婚禮結束之後我就生病了。我的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後,先生卻突然確診了新冠病毒。於是我們開始長達10天的居家隔離。我的心裡很忐忑,先生也覺得壓力很大。我們在上帝面前禱告和尋求,求祂保守我的健康,好讓我可以照顧他。媽媽覺得我很有勇氣,選擇自己照顧先生而不是把他送去隔離中心,我想我應該要陪伴他,也要給予他最大的支持。

非常感恩,隔離期間有很多的弟兄姐妹為我們送上食物,他們的愛心塞滿了一整個冰箱,讓我們不至於短缺。我也在這期間學會做飯,也明白了婚姻里的責任、犧牲和真正的付出。感謝主,先生很快康復了,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當我們說起這見證時,大家無不讚歎上帝的恩典。

分享這些並不是要表現我和先生有多麼好,而是想說婚姻是上帝所設立的,我們要抱有期待。更要知道婚姻不是幻想有一個完全符合我們理想的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從此王子與公主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和對方共同守住對婚姻的諾言,彼此扶持、犧牲和付出,為對方付出與改變,願意在愛中學習和成長。

所以還沒有遇到上帝為你預備的另一半的時候,那個所謂的「準備好」其實就是持有這樣一份勇氣和守住承諾的決心。就像我和先生在婚禮上彼此的諾言:他願意在人生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愛我;而我也願意無論任何的景況都能夠做到不離不棄。

雖然並不是每一天都很甜蜜,沒有任何爭執,面對生活經濟的壓力,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平淡的日常中,我們仍然會有一些需要學習和磨合的地方,但是我們兩個彼此談心,都認為結婚比戀愛的時候更好,就如聖經所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傳道書4章9節)。

也借著在情人節之際祝願主內的單身弟兄姐妹,若是你沒有單身的恩賜,也希望你在等候和預備婚姻的過程當中充滿盼望,相信上帝所預備的那個人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也希望你預備自己的心,因為婚姻並不是為了享受對方的付出,而是願意為對方付上代價。

婚姻於我而言,是在荊棘里盛放的玫瑰,在提升的同時也學習成為彼此的祝福,在逃公主遇到勇氣王子,不逃了。也祝福大家情人節快樂!是不是單身都別焦慮,因為主愛你,而你的每一個階段都值得被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祂把我從工作中的黑暗深淵提拔出來

作者:Radish

五月份的時候,由於考公務員失利,我需要開始新的工作。我把新工作放在我的禱告中,並向祂提出了很多關於下一份工作的需求:離家近、雙休、公司規模稍大一些、工資稍微高一些、每月工資不含浮動績效。

由於我的條件實在太多,我內心其實也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面試了很多家公司都無果。不久之後我甚至開始有了放棄這些條件的念頭,覺得祂不會為我預備這樣一份工作的。於是我開始往更遠的地方去尋找工作,覺得自己提出來的這些條件簡直就是痴心妄想。但是後來,我到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這一份工作竟然滿足我所有的要求。我知道這就是祂為我預備的新工作。當我歡喜快樂地去上班時,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我習慣了從小都成為人群當中的焦點,並得到大家的贊同和認可。在以往的工作當中,我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然而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份工作當中,我竟然會被邊緣化、被排擠,被同事打小報告。不僅如此,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也從來都不願與我配合。以至於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要如何去開展我的工作,我也不再想去和他們交流。每一天上班,我不需要向周圍的同事說早安,下班的時候也不需要向他們說再見。我就像一座孤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和其他人有過多的交流。如果沒有必要的工作,我們一整天可以一句話都不說。

除此之外,老闆對我的工作也有諸多的不滿意,以及各種各樣的批評,在每一個細節上面都吹毛求疵,並對於他所做的決定也老是出爾反爾。當他對我有越來越多不滿意的時候,我也對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抗拒、反感和懼怕。如果可以不用和他交流,我也盡量不要去找他,因為每次面對他,我的內心都是無比的難受。所以我在這個工作中不僅得不到同事的認可,更得不到老闆的讚賞。我覺得痛苦極了,我的人生就此陷入到黑暗的巨大漩渦當中,不知道怎麼辦,每一天當我起床要去上班的時候,我就覺得一場噩夢又要來臨了。

這樣的狀況持續下來,我已經無法好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我也不知道要如何來化解目前的困境。於是我把我的近況告知弟兄姊妹,大家都為我禱告,我也不斷地為自己禱告。我不理解我為什麼會面對這樣的光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如此的痛苦,我也開始懷疑這真的是祂為我預備的工作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我每一天為如此痛苦呢?我甚至向祂說我已經用盡我的全心,全力、全意來愛禰了,為什麼我還要面對這樣的狀況?

在這樣極度的痛苦當中,我無助極了,只想逃避。我心想如果能有足夠的金錢來滿足我的生活開銷,我從此再也不用去上班了!那時,我想到了我曾經在服事上的光景,也是如此難受和痛苦。有一天早上,當我又陷入這樣的痛苦當中時,祂對我說:遇到困難,不是逃避,是禱告。

於是我在網上開始學習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係,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新奇的事情,我竟然也要學習與人相處了(現在看來,覺得自己「不需要學習」的想法真是驕傲極了)。

與此同時,我開始在每一個工作日的午休時間抄寫為工作禱告的禱告詞,我也開始禁食禱告。我禱告的方式是唱詩和讚美。因為在工作場所中沒有一個適合自己安靜禱告的空間,利用午休時間我會打開詩歌讚美的視頻,帶上耳機在心裡默默唱著,我把每一句歌詞都當作我的禱告。

有一天,在一堂聖經課程中,老師說,耶路撒冷處在當時世界板塊的中央,因此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可是這一座城市卻是祂所揀選的城市。我想他們經歷了多少的痛苦,多少的戰爭,那時候的人們一定也會想一個問題吧,為什麼祂的應許之地,卻充滿了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呢?然而聖經上卻說:「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詩篇125篇2節)。於是每一天早晨,當我坐在我的座位上時我就向祂禱告: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上帝也怎樣圍繞在我工作的四圍,我宣告惡人不能來攻擊我,仇敵在禰的面前都抱愧蒙羞,他們的詭計都要落敗!

當我這樣一天天禱告的時候,環境都並沒有好轉,可是慢慢地我卻發現我自己的內心有很多的變化。我看見自己的罪,我看見自己的驕傲。我總是希望活在眾人的焦點當中,我總希望被人喜歡和稱讚,可是當我在這家公司時,這一切都沒有了。我才知道上帝原來要讓我在這樣的光景當中,讓我知道我不需要做眾人的焦點,也讓我看見我的內心有多麼的驕傲。這何嘗不是我生命中最需要學習的功課呢,我需要來到祂的面前承認自己的罪,我需要一個謙卑的生命,我不需要活在眾人的焦點當中,即使當我在被邊緣化的時候,當我在人生的至暗時刻,祂都與我同在。

我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到上帝與我同在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無論我相信還是不相信,無論我懷疑或肯定,上帝都與我同在,無論在生命的高山或低谷,祂都親自看顧,祂知道我在工作中的恐懼、害怕、難過和無奈,祂都知道,祂都看見了。我的每一個禱告,祂都細細地垂聽,這就已經足夠了。

每一天低迷的情緒也讓我慢慢地去認識自己,我發現我是嚴重的討好型人格,我也發現我的生命缺乏應有的界限。我常常因為別人的開心而開心,我也常常因為別人的言語而過度敏感。原來這麼多年我都是一個嚴重的精神內耗患者,我的生命並沒有因為上帝而滿足。我猛然發現,在這樣的痛苦當中我才真正開始學習認識自己並調整自己。謝謝主。這樣的經歷使人痛苦,卻是最好的經歷。

慢慢地,即使每一天都很痛苦,我也熬到了轉正述職的時候。我的工作內容是品牌營銷策劃。在這期間,老闆把公司的接聽銷售熱線給了我。老闆認為我把品牌打造得好或壞,直接的表現就是我們的有效客戶是否增加。在準備述職分析客戶數據的時候我發現,在我開始接聽銷售熱線之後,我們公司進線諮詢的客戶量,每個月可以達到以前半年的客戶總量。

在述職中闡述這一數據情況時,所有的評委也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我們的市場推廣起到了明顯的效果,這對於我的轉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可是,我知道這期間是上帝親自把客戶帶進來的,因為當我轉正以後,我們的宣傳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進線諮詢客戶卻突然大幅縮減。這不同尋常的反轉讓我深知,唯有主能夠。

述職之後,我在述職評分表上看到了三個選項:一個是轉正,一個是延遲轉正,一個是降薪轉正。我在看到這三個選項的剎那,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會被降薪轉正,我的心難過極了。然而結果需要在一周之後才會公布。這一周我都覺得我深陷在第三個選項的痛苦當中。一周之後,我果然被告知需要降薪轉正,但我還是感謝主,我轉正了。

這三個月的試用期期間,每一次聚會,每一次小組分享,我都是為自己的工作禱告。當我對於被邊緣化,同事工作不配合的狀況毫無指望的時候,那些曾經最討厭我的,最不配合我工作的同事,竟然開始主動和我說話,和我開玩笑,還拉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在裡面和我聊天,好像曾經的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一樣。

人的心竟然在不知不覺當中改變了。儘管我並沒有做出任何的改變,我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多地認識了自己。

我知道這是上帝親自改變了人心,祂救我脫離這個黑暗的深淵。這一路的功課,我已經學習到了,祂要帶領我進入到平靜,安穩的豐盛之地,未來我的生命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功課,我也會面對很多未知的困難,只是我已經深深地經歷上帝是我隨時的幫助,上帝是改變人心的,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為著這樣的經歷我的信心增長了不少,我向祂獻上感恩。主,謝謝禰帶領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高山和低谷,禰的杖禰的桿都安慰我;謝謝主,在我覺得毫無盼望的時候給我希望,並帶領我進入到那豐盛的流奶與蜜之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不焦慮了,因為我不需要培養出谷愛凌

作者:可悅
有聲播讀:許靖

 

這位外貌好,家世好,性格好,心理健康的姑娘,怎麼能360度無死角完美呢?玩著玩著就能玩出個世界冠軍,還能不耽誤學習考進常青藤大學。她好像集齊了每一個人對「人生贏家」的理解。目前在關注著這個現象,感慨討論著的人,自己應該都已經無法再努力成為谷愛凌,只好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了吧。但看到谷愛凌的媽媽是怎樣一位媽媽的時候,我已經確實地感覺到自己的孩子也來不及了,只能期待孩子能成為谷愛凌的姥姥了。那麼,我要怎麼去消化谷愛凌給我這個普通人,普通媽媽的生活帶來的衝擊呢?


1.不是努力就會成功

毫無疑問,谷愛凌本身是非常努力的。這是非常美好的品格,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可以成為努力的人,是很積極也很健康的。但同時,我要認識到,不是努力了就可以成為谷愛凌。付出同樣的努力,因為天賦的不同,成長環境的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我需要做的,不是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谷愛凌,取得全世界的認可,而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像谷愛凌那樣不斷地挑戰自己,為自己喜愛的事情去付諸努力,去享受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不斷成長所帶來的喜悅與自由。回想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大多數時候,我都錯誤地把焦點放在了達到某個文化或社會定義的成功之上,而不是去享受我努力的成果。這導致我常常因為太害怕失敗而不能自由地付出100%的努力。仔細想想,自己還是孩童的日子裡,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不是我輕而易舉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更不是那些內心想成功,實際卻不付諸努力的時候,而是那些沒太想過成功與否,但是享受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接受一個挑戰的時候。願我的孩子們,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自由地努力,並享受他們因努力取得的成就。


2.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有價值

奧運的競技場上,我相信每一個參賽選手都付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努力,突破了一般人從未感知過的壓力,也一次又一次享受了自己的努力。但賽場上,我們習慣性地只關注第一名,為第一名喝彩,讓人覺得好像如果沒有拿到金牌,好像什麼都不是了。這種感覺,其實讓人窒息,令人舉步維艱。如今想來,很奇怪,雖然我的父母沒有給過我明確的壓力,自己竟然從小就認為如果不拿第一就沒有價值。所以,當我無法一直拿第一的時候,我感到很沮喪,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沒有競爭力的。後來很久,我才明白,第二也很好,第三也不錯,第四,第五都不糟糕,就算最後一名,也可以在其他的賽道努力。一個人的價值,不能由某一個評分系統來決定。因為,我們是立體的人,生活在立體的人生里,不是只有某些功能,某些維度的物品。同樣水平的運動員里,只有一名可以拿到冠軍,這是由比賽性質決定的,但每一個去到賽場上,拼盡全力去挑戰自己的極限,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員都是值得被慶祝的,因為他們都同樣勇敢,同樣努力,同樣優秀!每一個生命,都有價值,每一個努力綻放的生命,更是值得被慶祝。所以,我要提醒自己,為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喝彩,不用等到拿金牌的時候。


3.沒有谷愛凌媽媽完美的我,也還有機會

自從有了孩子,我看了很多的育兒文章,但看著看著,好像有點不對勁了:「孩子的人生,取決於是否有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她把三個孩子送進常青藤,因為做對了這幾件事情」,「和孩子做朋友,才能」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開始列表優秀媽媽的特質,彷彿沒有這些特質,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註定失敗。但仔細對照這些文章,我發現,很多好媽媽的條件,要麼是我先天不具備的,要麼是我錯過了努力黃金期而沒有的,要麼是我不管怎麼努力,短時間都無法達到的,這樣我就會是一個失敗的媽媽嗎?我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嗎?我會毀掉孩子嗎?這些只要想想就好可怕,讓我每一天都生活在自責和焦慮當中。反思加觀察我家孩子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獨特的,每一份親子關係當中的互動又是多元的。比如說,雖然我很多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很著急,但我的孩子,大多數時候情緒穩定,他們也會常常說愛我。我常常害怕自己對女兒太嚴格而讓她心理受傷,但看到她很享受我嚴格要求下帶來的突破時,我又稍稍獲得安慰。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起碼,我不完美。我的這種不完美,不是我想改就能改變的。我也在努力,但是這些努力可能要很久以後才能發生質的改變,但這不妨礙我當個愛孩子的媽媽。育兒的美就在於,這也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無缺。


4.父母的職責,不是讓孩子成功

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倒是,我們為什麼非得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另一個成功的孩子呢?難道只有孩子成為郎朗,成為谷愛凌,或剛剛考上常青藤大學的某個鄰家學霸,我們才能給自己當父母的這個事情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嗎?遇到人生難題,或者讓我覺得無法理解的問題時,我會去聖經里查找答案。上帝對父母的要求是什麼呢?我翻遍了整本聖經,好像也沒有看到哪裡寫上帝要求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孩子,相反,我看到的只有:「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 22章6節)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 6章4節)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儘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命記 6章4-9)。如果我們仔細去查考上下文,我們會發現,這些來自上帝對於育兒的教導,跟成功一點關係都沒有,反而重點是行走在耶和華的道路中,做愛上帝,愛人,正直的人。其實仔細想想,上帝作為最大的家長,就沒有一丁點要求人類成功,一點都沒有。祂對我們的要求,是像祂,成功,是祂賜的祝福。所以,父母們,大可以放鬆,我們不需要將孩子培養成多厲害的人,而是要最關注他們與上帝的關係,與人的關係。如果我的孩子愛上帝,愛人,即便他們沒有所謂的成功,我想我也是忠心完成了我作為母親的任務。相反,即便我的孩子很成功,但他們沒有行走在上帝的心意里,我要受到上帝的問責。

所以還有什麼好說的,從今天開始,自己先愛上帝,愛人,再把同樣的道理,教給孩子吧。我不焦慮了,因為我不需要培養出谷愛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五個真理來幫你克服傳福音的恐懼

 

作者: James Bunyan, 英格蘭

翻譯: Anna

 

老實講,James Bunyan確實是個閑不住的人,這個特質影響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喜歡旅遊、寫作、運動(除了不愛飛盤)、喜歡福音給他帶來的使命感、喜歡品嘗新奇口味的茶、享受一口氣撕掉貼紙的滿足感。他現在住在倫敦的特丁頓區(Teddington),正在受訓成為英國國教會的教區牧師。對於James和他的妻子Lois來說,因疫情而被封鎖在家的生活因著女兒Galilee的出生而煥發生機。

向他人傳福音常常讓我們覺得是件讓人恐懼的事。雖然大部分基督徒都很樂於把耶穌介紹給周圍的人,但有時也會陷入下面的惡性循環中:

我們愛耶穌,但是也許我們就是不清楚如何跟人聊起福音。

我們愛我們的同事和朋友,但是我們怕分享耶穌會遭到他們的拒絕。

慢慢地,在與人交往中你錯失了很多分享耶穌的黃金時機。如果我一直都沒有談起過耶穌,要如何引出這麼急迫的話題呢?所以我們繼續避開談論教會或者信仰,好像這是一個丟人的秘密……

如何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勇於分享呢?

奇妙的是,滿有恩典的耶穌對像你我一樣深感軟弱的人有很多溫柔良善的教導。路加福音14章15-24節記載,耶穌在一個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裡坐席,教導一群不那麼善良和謙遜的人什麼才是真正的良善和謙卑之後,他講了一個比喻——「有一個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

但是眾人異口同聲地推辭。第一個人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

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

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

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這個故事包含很多重要的真理。讓我們挑出五個真理認真研究一下:

1、福音是一個盛宴的邀請

很有意思,讓我們想像一下這場盛宴——有香噴噴的烤肉、葡萄酒、美妙的現場音樂,也許還有巧克力噴泉?一切準備就緒等候客人到來。

耶穌的意思是成為基督徒——認識上帝和祂在基督里隱藏的偉大的愛——就像是在享受一場盛大的筵席。你希望這場筵席永遠不會散,同席的人都是超級棒的同伴,每一道菜都比前一道更美味,每一時刻的美好都勝過一生。

這就是福音。分享福音就是邀請他們來赴宴。

太多時候我們發現傳福音很困難,因為我們忘記了認識上帝是多麼美好的事。

我們每天被生活的壓力所困,看不到福音的光輝。對耶穌的福音最初的興奮漸漸冷淡,誤認為耶穌是乏味、刻薄的;認為祂打碎了我們的生活,使它變得更糟糕,而不是拯救我們的生命,讓它更完整。你自己都不相信是美好的事情又如何能分享給他人呢?

成為基督徒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特權。讓我們提醒自己,每一天經常來思想耶穌的愛,因著你祂走向十字架,思想祂復活的榮耀,祂為你預備了將來的歸處,這是多麼大的盼望和喜樂。

當我們思想這些恩典,聖靈就會把上帝的愛放置在我們心裡,甚至滿溢出來。當我們切身體會到耶穌是多麼愛我們,向周圍人傳福音就簡單多了。

2、福音不是你自己的

注意到在這個故事中,這位主人預備筵席,這是屬於他的筵席,僕人只是被打發去邀請客人。

傳福音也是如此。福音的筵席屬於上帝,他是發出邀請的主人。救恩已經在耶穌的生、死和復活中完成了,無需再添加任何工作,也不應更改故事的細節。 我們的工作只是傳遞祂的邀請。

這個真理太有幫助了——是耶穌自己創造了福音,是祂堅決要把福音傳到地極。因此祂會負責到底;我們的工作就是傳遞這個信息。

我們不必害怕被拒絕;如果聽到的人不喜歡福音,他們不是在拒絕我們,而是在拒絕耶穌。

3、福音是給每一個人的。

這一定是場規模超大的筵席,因為主人發出了那麼多的邀請!他邀請了原本定好的客人,然後讓僕人帶來城裡的乞丐和社會底層的人們,最後命令僕人到鄉間去尋找人。直到屋裡坐滿了人。

福音也是如此——是給每一個人的!我們可能會覺得有些人更容易接納福音,有些人可能會做出更積極的回應,但其實這並不是我們可以判斷的。

一個人無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需要福音的好消息!

我們不需要等到完全了解了一個人才給他傳福音;也不應該只給陌生人傳!我們只有向我們的家人、鄰舍、同事、店員、醫務人員和保安——也就是我們遇到的所有人都發出邀請,才是真正忠於筵席的主人。

4、有些人會拒絕,但是不要氣餒

這個故事令人傷心的部分是最初邀請的客人們拒絕赴宴。他們都找了各種糟糕的借口。想像一下買一塊從未見過的地,或者因著趕牛或新婚就錯失筵席(好像已婚的人討厭參加宴會一樣)。

傳福音時令人傷心的一點是知道有些人會拒絕永生。有時拒絕福音的人是明明更了解福音的人。他們聽說過福音的美好,更了解人的需要,這太令人沮喪了!福音是這個破碎的世界所能想像的最好的禮物,而拒絕的借口卻令人感到搪塞。

然而,耶穌是仁慈的,祂深知這一切,並告訴我們會發生什麼。

祂要我們堅持下去,因為還有好消息……

5、受到鼓舞——有些人會接受福音

宴會的主人沒有因為被拒絕而停止筵席;他只是去邀請了不同的人。他對此幾乎是強勢的,告訴他的僕人「勉強他們進來」。這個宴會將繼續舉行,屆時許多人會高興地到場,尤其是那些沒有能力報答這份善意的人。

這個事實不僅存在於這個小故事中。世界上真的充滿了想要參加宴會認識耶穌的人。

當我們邀請他人去教會或者和他們談談永生的話題時,誰會被吸引呢?我們只要發出邀請就好,你可能會驚訝於最終誰會接受邀請。

傳福音需要的不僅僅是巧妙的技巧和談話的技能,當耶穌教導祂的子民傳福音時,給了他們信念——我們相信耶穌的良善,以及人們回應祂的邀請和聆聽祂教導的能力。當我們相信主的計劃和工作時,我們就不需要害怕。

主將為各式各樣的人預備祂的筵席。讓我們喜樂地出去尋找他們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原來一切早有安排

作者Waters

有聲播讀:佳音

 

不久之前我搬家了,就加入了一間當地的小教會。參加了幾次禱告會後,我發現講員每次在禱告會時都身兼多職,他同時要講道、帶領詩歌與禱告,還需要自己彈吉他當背景音樂。於是我毛遂自薦告訴他,自己小時候學過古典鋼琴,可以在禱告會的時候彈背景音樂,希望幫助講員減輕一些負擔。

開始彈了幾次後,我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常常會陷入不知道該彈什麼的窘境,一直彈奏重複的旋律。為了讓自己的琴藝可以進步,在朋友的介紹下,我找到了一位主內的鋼琴老師,我需要每個月進城裡上課,學費則是恩典價。我心裡很感謝上帝沒有因為我彈得不好,就不讓我繼續服事,反而為我預備了一位老師,讓我的能力可以提升。

跟老師上課一年多以後,一天老師問我,願不願意抽空在其他地方服事?最近有個教會缺人彈琴。那個教會的禱告會是在周六早上,樂手們六點半就要到教會預備,而且那地方離我家要一小時的車程。起初我非常猶豫,但我想起申命記10章12節說「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愛祂,盡心、盡性侍奉祂」。我想若我真心愛上帝,我不只是要遵行祂的道,我也要有實際的行動來盡心盡性事奉祂。畢竟上帝給我們服事祂的機會,從來都不是看我們的能力如何,祂更看重我們願意的心。最後我決定答應老師的邀請,開始在那個教會的禱告會服事。

由於我的套房很小,沒有擺鋼琴的地方,因此我平常都是去教會練琴。有一天講員告訴我,因為一些安排,教會現在不再開放給會友使用鋼琴了。得知這個消息令我緊張又沮喪,我才剛開始在那個教會服務不到三個月,如果周間沒有練習那怎麼行?可是我要如何在一周的時間內找到練琴的地方呢?當時我的小套房租約即將在月底到期,於是我決定要換一間房子,然後在家裡擺鋼琴。

在找到房子前,好姊妹熱心地開放她家的鋼琴讓我使用,老師也告訴我找到新房子時,她可以免費借我一台二手琴。一開始我對這個安排很有信心,相信祂一定會為我預備一間適合的房子。但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我還是找不到合適的房子,而我對祂的信心也就漸漸地減少了。當我跟家人分享換房子的不順利,他們甚至勸我放棄服事。他們覺得我瘋了,怎麼會為了繼續服事而想換一間房子。我心裡也開始懷疑祂,當初決定到那個教會的禱告會服務,到底是不是祂的旨意?

我發現自己花了很多心思,用自己的方法來安排,可是都不管用。在禱告中我意識到,祂有自己的計劃。也許我不需要換一間房子,現有的空間已經足夠。後來,祂讓我找到一間樂器行出租小型的電鋼琴,當時我很猶豫要不要租下鋼琴,也許是因為走投無路了,雖然生活空間變得更加狹小,我還是硬著頭皮把鋼琴租下來。

就在租下鋼琴後的第一個月,我收到簡訊告訴我發票中獎的喜訊,同時也得到神秘人物的奉獻。這些錢足夠讓我支付一季的鋼琴租金。漸漸地我明白,其實祂早已為我安排這一切,祂只不過是在耐心等候我願意放下自己的計畫,將主權交給祂。

上帝要我們做各樣恩賜的好管家,祂喜悅我們善用祂所給的恩賜來服事祂。每當我們心裡願意並開始服事的時候,祂就會一點一點加添我們需要的能力來為祂工作。我們越服事祂,能力就越被祂所擴張。此外,並沒有保證,跟隨祂是一條容易的道路,但祂應許我們在困難中,必定為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當我遇到困難或阻礙,我學習更多依靠祂而不是自己的計畫。因為祂更了解我們的需要,祂的安排一定不會錯!就像哥林多前書 4章1-2節所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上帝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新的一年,我準備退出群聊了

作者:奇奇

有聲播讀:洋瀾

 

晚上剛把寶寶放睡了,就看到一個好友發來的信息。讓我掃碼幫他助力,下載一個短視頻APP。我想著助力完了之後我再刪掉也可以,就下載了。結果註冊完成之後立刻跳出來一個領紅包的頁面,打開來出現了一二十幾塊,但是還不能提現,要湊夠38元才可以。活動頁面提示每60秒可以再領一次紅包,邀請其他新用戶或下載他們推薦的其他軟體以及瀏覽指定的視頻也可以得紅包。活動倒計時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我想著隨便點點試試看唄,因為每一次三選一的新紅包也都有1-2塊,這樣看很快就能湊齊提現了。可誰知後面的紅包數額越來越小,到最後三選一常常開到的是那個沒有錢的紅包,而就算開到了有現金的也只有0.01……為了湊齊金額,我開始去下載推薦的軟體,是一些看小說和聽書的軟體,下載來之後有廣告彈出來說此款軟體聽書可以賺錢,或者看書可以賺錢,和此款看短視頻可以賺零花錢分明是一個套路。最後,我在努力領紅包加下軟體中浪費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終於還是放棄了。因為我發現最後差了幾分錢永遠都不能湊滿,還需要我去邀請別的新用戶……


意識到明明是一個騙局後,我迅速刪掉了這個軟體。這個時候我忽然想起來曾在網飛上看過一個關於社交和網路工具的紀錄片中的一句話:一款軟體若不是在兜售實體產品,那用戶本身就是產品。頓時覺得又可笑又可怕,我,被真真實實地消費了。

作為一個平時很少看短視頻的人,我不懂為什麼會為了一個38塊錢的紅包在一個短視頻軟體上面浪費了這一小時的時間。是我時間太多了嗎?明明孩子睡覺之後的時間那麼寶貴,我還有一堆家務沒有搞完。這點時間看書學習都來不及呢,讀經靈修也都不夠時間呢。真的很懊悔晚上如此寶貴的時間被浪費掉。但細想一下,為何這個攢紅包的設置會那麼吸引我?是我太貪圖小便宜嗎?還是他這個設計就特別容易讓人點進去並且容易按照他的安排繼續下去呢?

分析一下,這個設計首先是讓人覺得很容易達成,才會想要繼續點進去看看,之後當你發現難度越來越大的時候你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會有種「這個時候放棄豈不是浪費了之前的努力嘛」的想法。

同樣的,拼多多之前的砍價得禮物和最近的砍紅包也是這個套路,就這樣套牢了我們,最終,我們以為得到了便宜,實際上是被消費了。那這個視頻軟體和其中推廣的其他所謂的可以通過看小視頻和讀書聽書可以賺零花錢是什麼情況呀?這個更加細思極恐了——用戶妥妥地成為了商品。我們以為自己賺到了零花錢,實際上卻浪費了大把的生命在那些軟體之上。 經上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以弗所書5章16節)。這句經文對這個世代生活的我們尤其寶貴。因為沒有哪個時代比我們更容易被手機和網路所影響和捆綁。無論你處於哪個年齡階段,總有一款app能夠抓住你的心;無論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總能有適合你的app。各路社交媒體app自然不用說,每個人的一部分生命都被它們消費和瓜分掉了。

我們以為自己沒有消費金錢,但這恰恰是某些軟體最厲害和最可怕的地方。你我都是產品,被消費於無形中。當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在某個app上的時候,就正中了開發者的意。我常常看到連中老年人也人手一部手機在那刷短視頻,開著外音,一條又一條地播放。甚至聽說有的老年人也會刷視頻刷到半夜……這真的是一個扭曲而邪惡的世代。人們不再活在當下的現實世界中,反而花費大量時間在一個虛無縹緲的網路上面。這個消耗你的可能是FB,Instagram,微信這樣的社交平台,也可能是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又或者是一些看視頻看書聽書的軟體……總之,各樣的「陷阱」應有盡有,總有一款適合你掉坑。

反思我自己,發現雖然我工作加帶娃時間很緊迫,但仍然感覺自己在手機上浪費了蠻多時間。明明可以給寶寶一對一全身心的陪伴的時間可能因著時不時地看手機被大打折扣。晚上寶寶睡著後明明可以讀書和靈修的時間被看一會兒手機休息一下(常常會不自覺看了很長時間)所代替,然後當自己反應過來時發現已經時間太晚,只好擠壓靈修和學習時間或者繼續晚睡消耗自己的身體。這樣日復一日,一年到頭髮現自己什麼重要的事情都沒有做成。這邪惡的世代誘惑我們去做各樣看似無傷大雅的事情(畢竟刷短視頻或者社交媒體並不是在犯罪呀),但我們並不知道這些APP的設計者的用意就是讓我們不停地在上面消耗生命。常常原計劃只瀏覽半小時手機,結果就是毫無徵兆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

「愛惜光陰」在原文里意思是「善加利用我們的時間」,我想對於我們在主里的人來說,這意味著要把時間用在永恆裡面有價值的事情上面。求祂給我們分辨的心,常常問問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於永恆裡面有份嗎?

我真的需要求祂給我恩典,讓我能夠合理規劃每天的時間,在我又徘徊在無意義的APP之上的時候提醒我立刻退出。另一方面,也要做出實際有幫助的行動來。我想新的一年裡除了更加有計劃地使用手機之外,更直接的做法是把一些容易消耗我們的APP直接刪除。畢竟明明知道是試探,幹嘛不躲開。必須要使用的社交工具也可以做做減法,比如一些特別佔用我們時間精力卻對我們的生命沒有真正益處的群聊可以退出,一些讓我們看到之後會不舒服的賬號可以取消關注。休息放鬆的時間可以安排一些更有意義的活動,比如看自己一直想看的書或者電影。最重要的是,與祂約會的靈修時間不可少,即使每天只有15分鐘,也要把這個時間空出來留給滋養我們靈魂的那位。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關於被揀選,你是否也搞錯了這4點?

作者:Philip Roa,菲律賓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劉弟兄

 

在我剛成為基督徒時,我的生活完全改變了。在那之前,我一直沉迷於色情片。色情成癮的掙扎長達7年之久,但上帝的恩典最終使我從罪中悔改,並開始信仰耶穌基督。

在信主後的一年裡,我去了一個新的教會,加入了敬拜團,成為一名鼓手,並參加了青年門徒培訓,不久就開始帶領門徒訓練。我情緒高漲,覺得自己終於在做我應該做的事了,上帝揀選了我並幫助我在靈性上成長。

但第二年情況就開始走下坡路。我的工作合同沒有續簽,我丟了工作;我也沒有處理好對一個青年小組裡姐妹的情感——我沒有明確自己的意圖,無意中在感情上誤導了她。這兩件事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沮喪,我退出了參與的事工。

當時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我明明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了主,讓祂在其中動工並跟隨祂的帶領,為什麼現在卻變得如此糟糕?!

我真希望那時的我能更加明白真理,但感恩的是,現在也還為時不晚。所以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有哪4個對「被揀選」的誤解會讓我們偏離正軌吧。

誤解一:你會立即步入人生正軌

我信主是一個美妙的體驗——儘管挺情緒化的。我被教導要把自己的道路交託給主,祂就會引導我們走向「最好的道路」。

從我早期的聚會經歷來看,受苦和試煉的話題並沒有被太多討論(當然,最近這些年的講道也已經改變了挺多)。但是,當年長基督徒的見證主要集中在他們的得勝和來自上帝的祝福時,感覺他們也在潛意識中傳達著同樣的信息:悔改並將一切獻給上帝,祂會讓一切都變輕鬆!沒有壓力,沒有混亂!

然而當我讀到約瑟的故事時,這個誤解慢慢消失了。

約瑟從他父親最寵愛的兒子一下變成了被他兄弟們賣掉的奴隸。從那裡開始,他成為一名官員的管家,然後在被污衊強姦後成為囚犯,之後成為了監獄的負責人,最後成為了全埃及僅次於法老的宰相。

這一切花了 13 年時間,這期間約瑟並不知道結果會如何。然而當他的父親去世,他的兄弟們認為他終於要報仇時,約瑟告訴他的兄弟們,雖然他們的意思是要害他,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創世記50章18-21節)。

摩西的故事是另一個例子。當上帝呼召摩西將他的子民帶出埃及時(出埃及記 3章7-10節),他因為殺死了一名埃及士兵而躲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當時他從一個王子變成了一個卑微的牧羊人。

儘管摩西被流放確實罪有應得,但這些年來上帝仍然在看顧他,並且到了時候就呼召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並堅固他們成為一個國家。

被上帝選中很少會有直接帶你走向人生巔峰的情況。有時,就像約瑟和摩西經歷的一樣,我們必須經歷「降級」,才能謙卑下來,並記住不是我們自己能做什麼,而是只有依靠上帝的力量,我們才能前進。

誤解二:你的能力決定了分配給你的任務

我們認為被上帝選中意味著使用他賜給我們的才能來榮耀祂。因此,我們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他賜予我們的能力是無可厚非的。

但有時上帝會呼召我們去做我們力所不及的事,因為是祂在我們裡面發光,而非我們自己。

基甸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士師記 6章11-40節;7章)。當上帝呼召他成為以色列的下一任領袖時,他正在酒榨里打麥子——實際上是躲起來,做點簡單的家務。作為最小支派中最年幼的孩子,基甸不習慣擔任領袖一職。他甚至三次測試上帝來確定這個呼召是真的!但當基甸順服時,主通過他為以色列帶來了驚人的勝利。

當上帝明確地呼召你時,要相信祂會給你做祂工作所需的一切資源。

誤解三:你會喜歡上帝呼召你所做的一切

被上帝選中意味著我們會喜歡被呼召做的一切嗎?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想攻讀傳播藝術專業,而在我大學期間,我終於明白我想專攻寫作。我覺得寫作是我的使命,因為我很自然地被它吸引,也從我的教授那裡得到了好成績的反饋。

然而,我早期的工作經歷並沒有讓寫作順利成為我的職業。工作場所帶給我許多失望:工資低、幾乎沒有福利,以及令人髮指的加班時間。中途到了一個時間點,我這一代人的座右銘「做你熱愛的事,你將一天都不用工作」,與我對上帝呼召的理解不謀而合。所以,我開始做我熱愛的事情和我的「呼召」,但為什麼每一刻都感覺像是在受折磨?

雖然是在完全不同的情況下,但約拿的故事,教會了我一個不同的觀點。他的任務是向尼尼微城宣講悔改,這聽起來對先知來說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但事實並非如此。約拿知道這個國家的人所犯的暴行,所以他希望他們遭受上帝的審判。

即使勉強完成了任務,約拿仍然不高興,他的故事以來自上帝的嚴厲信息結束。然而最終,整個尼尼微城都信了以色列的上帝,上帝的計劃完成了!

我們可能會誤以為被上帝選中意味著我們的喜好會自然而然地與祂的計劃吻合,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我們需要記住的事實是:上帝教導我們將祂的意願置於我們的自己的意志之上,因為是祂呼召了我們,而不是反之。

誤解四:你不會遭遇阻攔

最後,還有一種一直存在的誤解,即因為上帝選中了我們,所以我們將不會遇到來自其他人的阻攔。

然而,即使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也遭到了強烈的阻攔。事實上,在祂在地上事工的早期,祂自己的鄰居都不聽祂說話,並想把祂扔下懸崖! (路加福音4章16-30節)

在耶穌公開譴責法利賽人的腐敗之後,他們不斷地騷擾和陷害祂。正是他們的反對導致最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當我確信我的呼召是寫作時,我個人也遇到了反對意見。更痛苦的是,是我自己的父母給我壓力要我去追求更賺錢的職業(比如像他們那樣做生意)。我必須以愛心和堅定的態度與父母解釋,直到他們明白上帝的呼召對他的每個孩子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不依賴於家庭傳統。

當我通過仔細研究上帝的話語重新梳理自己的信仰時,這些誤解慢慢都被打破了。在離開事工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去找事工領袖們道歉為自己的離開負責,他們後來讓我重新回到了服侍的崗位。隨著我們開始在每周的討論中更多地談論罪、苦難和其他醜陋的後果,我們也漸漸學習關於信仰的真理並打破原來相信的誤解,雖然這是一個緩慢而痛苦的過程。

隨著時間的流逝,上帝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被祂選中就是將一切都完全交給祂,信靠祂無論祂帶領我去哪裡和呼召我做什麼,祂對我的愛和祂的良善終究會獲勝。

作為上帝的選民,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祂呼召的看法,以祂的視角來看。在祂的恩典、憐憫和愛中,祂呼召我們去完成祂給我們的使命,這一切都是祂的,不是我們的。只有當我們讓上帝將這個屬靈真理深深地植入我們的頭腦和內心時,我們才能成為上帝信實的選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2022,不再只為自己的平安與舒適祈求

作者:Paul

有聲播讀:木木

 

當我們討論到為眾人或是國家禱告時,不知道大家直覺地會想到哪一段經文呢?我相信,許多人都會想到提摩太前書2章1-4節的經文。因為,在這一段經文的開始,這位偉大的使徒保羅提醒他的屬靈兒子提摩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

為的是什麼?就是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2節)。因此,我們通常都會使用這一段經文作為教會和政府之間能夠和平相處的禱告範本。當然,按照字面解釋,這一段經文一定帶有這一層面的意思 ; 但是,這段經文只有這層含義嗎?使徒保羅已經步入生命的晚期,相信他要勸勉提摩太的事情多不計數。在眾多重要的事情中,保羅第一個寫出來的勸勉,難道只是一個安穩度日的秘訣嗎?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段經文 ; 也能幫助我們思考,在進入全新的2022年,我們可以怎麼回應本段經文的勸勉。

首先,筆者認為提摩太前書2章1-4節的完整段落,應該要擴充到第7節。根據希臘原文的分段,第5-7節的內容,明顯地就是在為1-4節的內容,作出補充和解釋。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將1-7節看為一個整體的內容,來做解釋和應用。讓我們先一起來思考,如果保羅只是為了要提摩太能夠藉著禱告,讓教會能夠安穩度日,那麼,第4節的經文就會顯得過於獨立與上下文無關。

但這並非符合保羅的寫作風格。同時,在整個1-7節的經文裡,可以發現,保羅用了禱告、代求、中保和贖價等詞彙,這些都是舊約用來形容祭司的事奉(參出埃及記29章)。並且,在第1節與第4節,保羅重複性地提到「萬人」。第1節提到為著「萬人」代求,接著在第4節提到,上帝願意「萬人」得救並認識真道。

因此,可以看到,保羅所提的代求,不是只專注在「教會(個人)」的平安而已,更是指向了為著救恩的代求,而這正是祭司的事奉之一。所以,當我們從祭司的事奉來角度來看本段經文時,會發現經文的重點不僅僅是有關教會的舒適與否,而是教會是否有忠心地執行身為祭司的呼召。根據整本聖經來看祭司的職分時,從伊甸園到會幕,可以看到祭司的事奉是必須要維持聖殿的「聖潔」、「敬拜」和「代求」等。

當來到先知書卷,會看到先知在責備祭司們崇拜偶像(不聖潔)、敬拜假神和欺壓孤兒寡婦。因此,上帝說:「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你們眼中豈可看為賊窩嗎?(耶利米書7章11節)」,所以上帝要先知不要在聖殿(耶7章2節)為他們代求和祈禱(耶7章16節)。在此,我們看到神對這些失職祭司的審判,就是不垂聽他們的禱告,也要先知不要為他們代禱。

另一方面,也會看到上帝透過先知發出應許:「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以賽亞書56章7節)」。同樣的,在以賽亞先知的預言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祭司職分恢復的應許,在「聖潔」、「敬拜」和「禱告」上。而耶利米書和以賽亞書這兩段經文的匯集,就是當主耶穌進入並潔淨聖殿時所說的話(馬太福音21章12-13節)。在這裡,主耶穌就如同一位忠心的祭司,在「維持」聖殿的聖潔 ; 但是,祂不僅僅是用推倒桌子潔淨聖殿,更是在十字架上將自己獻上作為活祭,來潔淨所有屬於祂的百姓。同時祂也是位慈悲的大祭司,在約翰福音17章,主耶穌在獻祭(自己)之前,為著所有屬祂的百姓向父上帝代求(禱告)。

故希伯來書2章17節,這樣說:「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因著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當教會與基督聯合時,我們也擁有了祭司的呼召:「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章9節 )」。因此,提摩太前書2章1-4節為萬人、君王們和掌權的禱告,不只是為了要教會安穩度日,它帶著一個更重要的信息,就是教會要執行她祭司的呼召:持守聖潔(提前2章2節),在現今世代,為著眾人的救恩代禱(提前2章1,4)。

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保羅為什麼在提到禱告和代求之後,會在第4-6節提到上帝願意萬人得救,以及基督作為中保和代贖的真理。因為,教會有責任要在每一個世代中,作屬上帝的祭司,為萬人和君王們代求,使他們能認識真道,相信中保基督耶穌的救贖。這也就是為什麼保羅會在第7節提到他身為外邦人的使徒的身份 ; 正是回應舊約以色列人身為祭司,要在外邦人中所蒙召要活出的見證。因此,保羅提醒提摩太不僅僅是要記得禱告,或是要為自己和教會求平安 ; 乃是提醒提摩太,不要忘記教會和自己的呼召—君尊的祭司:持守教會的聖潔與為眾人的救恩代求。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當我們擺脫個人主義的眼光,就會看到保羅不只是針對提摩太,更是對所有的信徒和教會發出勸勉:「基督徒們啊,你們是君尊的祭司,不要將所擁有禱告的權柄只用在自己身上,而應該為著教會的聖潔和靈魂的救恩代禱」。在2022後疫情的時代,許多的人失去他們的健康、家人、工作或生計能力。他們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一份社會救助(這當然必要),更需要的是一條救贖盼望之路。那麼,我們這些君尊的祭司們,所關注的焦點是否依然只是在自己是否舒適呢?還是,我們願意開始學習主耶穌基督所關注的,過聖潔的生活,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們的禱告就依然只會在祈求自己的平安與舒適(當然求平安這並沒有不對) ; 如果是後者,那麼我們的禱告就會開始為著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鄰居、政府和萬人代禱,願他們認識到基督已經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在這黑暗破碎的時代,願我們都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因為「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摩太前書1章15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祂幫助在自殺邊緣遊走的我找回喜樂

 作者:Jacq So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木木

 

我不應該在這裡。

如果沒有耶穌,我將會是世界青少年自殺事件統計數字中的一個。我安靜地承受著痛苦,有一天覺得自己受夠了,於是結束了這一切。

從小,我就明白我的家在情感上並不安全。我的父母經常發生衝突,每次發生爭吵時,我媽媽都會臨時搬出去住一陣子。她會把我和哥哥帶到我們祖父母家住一段時間,並向我們抱怨她艱難的婚姻。

然後我的父母會和好,我們會搬回家,這之後循環又開始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告訴自己我要成為家裡的那個支柱,來撐起其他人。

我不能為此感到難過,因為已經有那麼多人不開心了。

結束一切的誘惑

我當時在上大學二年級。我的父母又陷入了另一場「冷戰」,這意味著他們幾個月都彼此不說話。與此同時,我患有阿茲海默症,並且每天至少發一次脾氣的祖母和我們住在一起。

我通常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人,但在某些時候,我的導火索會變短。只要被一丁點的事情刺激到,我就會開始向朋友和同學咆哮。只是,我不能在家裡爆發。

記得有一天我爸爸在早餐時間喊我坐到一邊,並徵求我的「專業意見」(因為我主修心理學)——問我他和我媽媽是否還應該繼續在一起。儘管他太不應該問我,但我儘可能平靜地回答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但在那次簡短的交流之後,我的內心有些崩潰。

我不記得事情是如何迅速發展的,但我開始忘記快樂是什麼感覺。

我會和我的好朋友出去玩,也會玩得很開心。但我回到家後,會躺在床上一個多小時,茫然地盯著天花板,直到有人叫我參與別的事情。

我第一次想到自殺是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的祖母剛剛結束一次發作安定下來,整個家裡很安靜,我走進廚房吃點心。我打開抽屜想拿個喝咖啡用的勺子,這時我看到了刀。

那天我關上了抽屜,並沒有做什麼。但這個想法一直在我腦海中浮現。

沒有人知道我的精神狀況,我一直保持去教會聚會,因為我的父母知道我總是去聚會,我不能讓他們覺得我有什麼不對勁。但是我已經退出了所有其他的教會活動——門徒訓練小組、聖經學習小組、團契。我會去教會聽講道,然後馬上離開去某個地方吃早餐,通常是我一個人去。

學習為喜樂而戰

即使我已經放棄了,因著耶穌無限的憐憫祂仍然在拯救我。

在我考慮自殺的那段時間裡,我腦海中不斷湧現出不同的不應該自殺的理由——從有點傻的「想像一下那會是怎樣的一團糟」到更嚴肅的「不要這個時候對媽媽做出這樣的事。」

我知道我非常需要治療或諮詢。但我還沒準備好談論我的問題。儘管我是學心理學專業的,​​但我仍然對心理健康問題抱有偏見——我不想成為「瘋子」。所以,我試圖通過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來進行自我治療,但試圖獨自解決我的問題是永遠都不可能的。

一個星期天,我的教會通知在聚會結束後有售書活動。儘管我很抑鬱,但我內心的書蟲不願意錯過這樣的活動。所以我去書攤瀏覽了一下,然後買了約翰·派博(John Piper)的《活出喜樂(When I Don』t Desire God: How to Fight for Joy)》。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將喜樂稱之為需要為之奮鬥的東西。因為之前,我感到喜樂就是自然而然擁有的。但當我此時再也找不到它時,才真正理解什麼是為之而戰。

讀這本書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最終領我開始了康復之路。當我重新研讀聖經時,我很感動,背誦了彼得一書。這封信的開頭特別讓我印象深刻:「願頌讚歸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借著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得前書1章3-7 節 )

在不斷地通過背誦來默想經文之後,自殺的想法終於從我的腦海中被驅逐出去,因為上帝的真理取而代之,也提醒我在祂的計劃里真正的「結局」是什麼。我還找回了真誠、具體、敞開心扉的禱告——這些禱告保守我走到今天。

在我陷入抑鬱症的三年後,我正在朋友家玩,我忽然意識到:我終於想起了快樂是什麼感覺了。

裝備自己來安慰別人

那以後已經過了十多年了,我和抑鬱症之前的那個自己不再一樣。我現在更容易辨認出負面情緒,所以我不會像以前那樣以不健康的方式處理它們了。我不會讓那些負面感覺在我心中徘徊;相反,我讓自己感受這些情緒,然後禱告將它們交給上帝。

主也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繼續通過與一位有智慧且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談話來治療,因為我學會了坦然談論我的問題。我的家庭情況並沒有太大變化。但上帝一直提醒我祂的信實,甚至感動我殷切地為我的家人祈禱——當我做不到的時候,我會請別人和我一起為他們禱告。

我也完全回到了教會。上帝讓我對那些經歷類似掙扎的人有著深刻的同理,並讓我通過祂給我的安慰來安慰他們(哥林多後書1章3-4節)。

那熟悉的抑鬱麻木感有時仍會在我身上蔓延,但靠著上帝的憐憫,它並沒有再次佔據上風。祂信守了祂的應許: 「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里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門。」(彼得前書 5章10-1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