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新年小文| 羊孵蛋(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哥林多後書 12章9节: 「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西班牙作家 Gemma Merino 的插圖故事, 曾經赢過不少 英國書籍獎項。其中,《The Sheep Who Hatched an Egg》 講述Lola是一隻非常愛美的綿羊。她擁有一身飄亮的羊毛,常被人讚賞。可是有一天,Lola 剪髮後,長出來的羊毛,變得雜亂打結,不漂亮了!Lola感到非常難受,便只躲在山上。直到有一顆雀蛋,掉在她的羊毛上,從她雜亂的羊毛中孵出雀仔來!她那不完美的羊毛,卻有意想不到的果效。Lola 更與小鳥變成很好的朋友。

過去的日子,我們可能像Lola 般,曾經失去過一些對自己來說很寶貴的東西,並感到難受。 或是對自己過於平凡,不被别人接納而感到缺乏自信。亦或者,未能得到别人讚賞而退缩不前。可是,人生的歴程,必會遇到許多不完美的事情。反觀,透過新體驗,轉換角度,便會察覺到新的景象。天父創造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發揮的好時機!就像Lola那雜亂打結的羊毛,看似不完美,卻幫助小鳥孵出蛋來!反觀之前,當她擁有一身柔順光亮的外表時,卻只會引以為傲,自我陶醉。

2019年是新的一頁,希望大家一起學習,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過去的一年,上帝的同在,讓我看到在不完美的事情中,總有祂奇妙的旨意及恩典。今天,你是否正在為一些不如意的際遇,比如未能考進理想大學,尚未遇上適合的伴侶,找工一波三折,外表不夠討好等等,感到孤單壓抑呢?求天父帶領我們,經歴祂的能力,懷着希望及勇氣面對新的一年!另外,人生的歴程,亦不用過於在乎外在的優勢。發自內心的特質,才能夠讓人被真實的你所吸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面對人生的變動,我只需要信靠祂(有聲中文)

作者:Hannah Spaulding,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三年前,我在一個叫加爾文學院的小型基督教學校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涯。剛開始的時候,我充滿了焦慮——要搬到離家很遠的學校,又不認識任何人,還需要結交新朋友…..但是到了第二學期,我已經適應了環境,並感謝上帝保守我在學校的第一年過得很好,也為祂賜予我的朋友們而感恩。

 

經歷上帝的恩典

然而到了二月份,父母告訴了我一些壞消息。我父親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多年前一場車禍遺留下來的關節炎疼痛惡化了,他可能不再能繼續現在的工作。這將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會下降,我們可能無法負擔起私立基督教學校的高昂學費了。

我的父母讓我做一個選擇:雖然說父親換工作的事還沒有確定,但我是不是願意在下一學年轉到另一所學校?具體來說,他們問我是否想轉學到普杜大學(Purdue University),這是我家鄉印第安納州的一所大型公立學校。去普杜大學會便宜很多,因為它是公立大學,而我是本州的學生。

我的第一個回答是「絕對不行」。

我的男朋友在普杜大學讀書,我探訪過他,因而知道普杜大學跟我的理想學校完全相反。我的小基督教學院有蜿蜒的小徑,校園裡還有許多美麗的樹木,普杜大學卻是擁擠的人行道,而且校園裡一年四季都在施工。它又大又吵,一點也不像我理想中自己會去上的那種大學。

結果上帝降下恩典供應了我在加爾文學院再待一年的資金。我能夠留在我喜歡的學校,同時也有時間來適應可能要轉學的事。

 

記念上帝的信實

我的父親最終還是離了職。在父親努力康復並尋找其他可做的工作時,我們家經歷了一些起起伏伏,我也不得不開始更認真地考慮轉學的事。

我研究了普杜大學的專業課程,並正式參觀了學校。同時,我也開始考慮和我的男朋友上同一所學校——這意味著我們再也不需要異地戀了。我開始為之禱告,我發現我越多禱告和思考這件事,就越有興趣轉學到普杜大學。

但是我有很多疑問。我能在大學生涯中途順利地轉學分嗎?我會不會要多讀一到兩年呢?我要住哪?

如果轉學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錯誤怎麼辦?

在這段不確定的時間裡,我回顧了上帝在過去是怎樣供應我的。儘管在上大學之前我很焦慮,但上帝一直陪伴著我,而適應大學的過程比我預期的要好。上帝也供給了我在加爾文學院多讀一年的費用。

當我仍然陷在懷疑和猶豫中時,這些回想帶給了我盼望。

雖然當時我還在擔心普杜大學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但我盡最大努力去信靠上帝,因為我知道祂過去如何供應我,未來還會如何。

 

相信上帝的供應

正是在這個特別困難的時期,上帝以一種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為我預備了一切。我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在普杜大學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住。我不想和一個陌生的室友一起住宿舍。我想住在一個積極向上、有家的感覺的地方。

當我將我的憂慮告訴我在加爾文學院的宿管導師時,她提醒我要信靠上帝,她相信上帝會在這個過渡過程中供應一切。我承認她說得對,並在心中承認我需要信靠祂。結果她剛離開我的房間,我的手機就響了起來。我在拜訪普杜大學時遇到的一個人發來了簡訊。她想知道我是否還在找住的地方。

這個朋友幫我聯繫了另一個朋友。她正在找人合租一個四人公寓。最後,不僅我所有的室友都是基督徒,她們也都是善良親切的人,這使我的轉學適應期變得容易很多。她們的歡迎和接納讓我在普渡大學的生活變得很不一樣。

在看到上帝以那個簡訊的形式如此直接地供應了我的所需後,我能夠放下許多關於轉學的焦慮了。

當我還在緊張地查看要如何轉課程時,我意識到我可以信靠上帝,如果祂給我提供了住處,那麼祂也會幫我搞定學分的。

如今我在普杜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這個學期過得比我預料的要好太多。我不僅有很棒的室友,而且還加入了我男朋友參加的一個基督徒團契。在這段時間裡,這個團契里的人一直在我身邊支持我和愛我。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並經歷了耶穌的愛。這學期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上帝的良善。

雖然去年我所面對的不確定性讓我難以承受,但我明白了信靠上帝、讓祂指引我的生活、擔負我重擔的重要性。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這句經文:「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7節)。

無論你現在正經歷怎樣的變動,願上帝超乎一切的平安與你同在。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10YearChallenge升級版:上帝如何改變了你的生命?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亞

翻譯:奇奇,中國

如果你最近有關注社交媒體,一定看到了#10YearChallenge這個很火的標籤。標籤下面是你朋友10年前和現在的對比照。 Facebook和Instagram上滿屏都是這樣的信息。

雖然看到過去10年來我和朋友們外表上的變化真的很有趣,但這個流行活動也讓我思考了這些年來我生活中發生的其他變化。

其實我從前一周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當時我的一個教會領袖要求我們思考信主以來我們生活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所有人都不做聲了。我們微笑地看著彼此。直到教會領袖逐一叫到我們,我們才開始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的回答各不相同。我的大多數朋友們都認為他們變得更有耐心,更有活力,或者更懂得感恩了。當輪到我回答時,我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發現我在過去10年里的變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2009年時,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但在2019,我意識到我大多數的恐懼都是毫無根據的——生活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可怕。

在我經歷的所有這些過渡和轉變中——離開家去上大學,搬到不同的城市工作,處理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每一步上帝都與我同在。雖然我的人生旅程遠未結束,但我所經歷的每一次風浪都在提醒我上帝是良善和信實的。

如果我必須回答「上帝如何改變了我的生命?」這個問題,更具體地,我會說祂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看法,讓我學會了珍惜每一天的生活。過去10年的經歷告訴我,生活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困難很容易讓我們變得懼怕和消沉。然而,我可以把它們全部都交給上帝。祂或許不會改變我的處境,但祂一定會利用這個處境把我塑造成祂希望我成為的人,而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改變。

三年前,我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大學畢業後,我搬到了另一個城市工作,但我對自己的未來十分悲觀。因為無法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我認定自己選錯了職業。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遠離家人和好朋友,我也感到很孤獨。我感到面前的困難如此之大,覺得自己真的沒有辦法戰勝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看到其實我並不孤單,因為上帝與我同在。這樣的認識改變了我對生活和工作的看法。

我意識到我的生活就像是從海岸到山頂的旅程。當我在岸邊時,大海滿是巨浪。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海浪越發澎湃,讓我心生恐懼。但如果我選擇繼續前行並專註於登頂,我對大海的看法就會發生改變。雖然一路上我可能會經過滿是鵝卵石的崎嶇路面,但是當我最終登上山頂向下看時,海浪似乎變得不像之前那樣可怕了。我只看到了寬闊無垠的藍色大海和平靜的海面,這使我的心平安。

當困難來臨時,我們要麼選擇留在海岸邊被巨浪打濕,要麼選擇定睛山頂一路前行,直到我們到達安全的高地。

我並不是在說我們應該逃避困難,而是說要改變我們看問題的角度,讓自己更有智慧地應對。我們可以選擇以上帝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因為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並將幫助我們克服困難,我們就可以不再陷在焦慮中,而是滿有平安。

我很喜歡申命記32章11-12節,它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上帝是如何引導我們的: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

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引導可以比作一隻老鷹故意攪動雛鷹的巢來喚醒它們,但老鷹一直在看顧和保護雛鷹,直到它們足夠強壯可以獨自飛行為止。

親愛的朋友們,不管我們在未來的10年或20年內會經歷什麼,上帝永遠都不會離開也不會拋棄我們。如果你也參加了#10YearChallenge的挑戰,不要僅僅記錄你外表的變化,也花一些時間來思考上帝如何帶你度過了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吧,並記住在你接下來的人生中祂也會繼續如此帶領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當憂鬱如同巨大的黑洞吞噬著你(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有聲播讀: Melody, 加拿大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祂聽了我懇求的聲音。」(詩篇 28篇 7-8節)

前幾個禮拜,我回到位於芝加哥的聖經學院母校看望我的朋友。彼此團契時,我聽說很多就讀聖經學院的學生被憂鬱的情緒所捆綁,有一定比例的學生還因為情緒控管失調而導致學習或是人際關係一落千丈,不得已只好暫時休學返家療養。最近看台灣的報道,也得知金馬獎最佳導演獲得者在還沒等得及拿到他人生的第一個大獎之前就因為種種因素自殺了。這讓我為著很多正在憂鬱情緒中的大家感到憂傷。

其實在我的人生中,我也犯過幾次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憂鬱,其中有兩次比較嚴重,且維持的時間比較長。在那兩次為期幾年的憂鬱情緒中,我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自我了斷計劃。還好上帝透過我的爸媽、教會領袖和姐妹們來幫助我。他們為我禱告,並且在生活上給我提供幫助,又及時來我家探訪、安慰鼓勵我。同時,上帝也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和我對話。抑鬱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我最終還是靠著上帝的恩典走了出來。

每次憂鬱來臨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是糾結的,很多事情怎麼想也想不開。早上沒有動力起床,也開心不起來。很多時候我感到麻木,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雖然我早就成為基督徒,但那個時候上帝卻沒有按照我的心意及時回應我的禱告。那時,我真的覺得自己超級沒用,是家人的負擔,動不動就哭,心理承受壓力幾乎等於零——遇到小事就哭得稀里嘩啦,大事一來就直接關機崩潰。當時的我非常清楚自己生病了,可我真的沒有辦法讓自己去往好的方向想,也不願意去看醫生。

其實,那時我所糾結的點是一般人也無法完全達到的:成為念書念得最棒的人,以及成為在學校和社會裡最受歡迎的人。現在回想自己當時糾結的點,發現其實到現在也都沒有成真。但是,上帝卻透過很多方式和很多人讓我了解到,我那些糾結的點並非上帝所看重的。過去那些我看重的事情,在永恆的天國來說,真的不那麼重要,也不值得我為此自我了結。

在感到很憂鬱、憤恨的時候,我有寫惡毒日記的習慣。整本日記沒有記載任何感恩的話語,寫的往往都是些對上帝和他人的不滿以及一些我討厭的人對我的控訴。我還曾情緒失控跑到陽台對上帝大喊:「為什麼我這麼沒用,禰卻不把我接走?」後來待了幾秒,心裡有個聲音叫我跳下去,我嚇了好大一跳。我覺得自己其實並不想死,便害怕地倒退回房間去。我內心很害怕,覺得自己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也覺得有自殺的念頭太對不起父母。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慶幸自己當時沒有順從那個奇怪的聲音跳下去。

時間不知不覺又過了很久,內心憂鬱的部分慢慢被上帝治癒,我慢慢剛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越認識上帝就越愛祂。借著聖經記載的事情,我也越來越明白上帝對我的心意。雖然我過去不現實地求了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到現在也沒有幾件實現的,我和上帝的關係卻慢慢變得更親密。現在的我不再求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而是能接納自己,也了解人生來本來就有很多限制,事情的發展也會時常與我的期待相違背。例如,我一開始不能接受與生俱來的身材,也不能接受我沒有辦法靠努力來改變學習成績這個事實,同時也不能接受大家不一定都喜歡我。現在,我卻真的明白,上帝一切的安排都有祂的美意,而祂給我的是最合適我的。我最後接納了全部的自己。我的外貌、性別、學習、IQ高低等,這些都不再像以前那樣困擾我。過去我需要化妝、做頭髮、穿漂亮的衣服去掩飾自己的缺點;說違背本意的話,虛偽且表裡不一來得到別人對我的喜愛,現在這些都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我發現能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是最蒙福的。我不再討厭看鏡子,慢慢懂得欣賞自己獨特的美,並且開始了解上帝按著自己形象造人之中暗藏的美好祝福。

看著這篇文章的你,也許每天都在憂鬱的黑洞痛苦掙扎找不到出路,你是願意否相信抑鬱的時期終會有一個上帝指引的光明開口?你是否願意嘗試「與上帝對話」,述說你每天的痛苦遭遇?也許上帝會把你想要的解答給你,讓事情如同你所要的發展,亦或者你會和我一樣,所求的並沒有得到解答,但祂通過很多事情,很多人讓你明白祂對你的旨意和充滿祝福的計劃,且賜給你加倍的力量和勇氣來度過困難的每一天。希望不管你的處境如何,都試試「懇求的呼求」來與上帝對話,並且每日以禱告的心來依靠祂。相信不久的將來,上帝一定會在祂的時機解救你。請你深信,上帝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約定沒有終止的日期、是一直到永遠哦!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要是我的性格不適合我的教會,怎麼辦?(有聲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Jovial,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在學校,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很酷的學生,但是我的性格在教會裡卻很受歡迎,因為我很外向。我已婚,是一個愛家,富有愛心,又有創意的媽媽。我的時間管理能力很強,卻又散漫得恰到好處。因此我的天賦、才能和性格都讓教會的人很喜歡。

然而,如果我不是這樣的性格呢?

我的丈夫是一個性格極其內向的人,雖然他也很喜歡和人交往而且他工作的大部分時間也都在照顧別人。我喜歡參與到每件事情當中並讓身邊的每個人都共同來做某件事,而他則更喜歡一個人把事情做好。因此我在教會裡做服事讓很多人都認識了我,但他的圈子卻要小得多。當我充滿活力地跟他人交流時,他在獨自沉思。我喜歡討好別人,但他更傾向於提出挑戰別人想法的意見,因此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通常教會裡的人會認為我們的性格與我們的靈命、我們愛的能力和我們的順服程度緊密相連。說實話,教會肯定會按照恩賜和性格把我們分類。我甚至覺得不同的教派喜歡的性格和恩賜也不同。

也許我有點先入為主——我覺得靈恩派教會有可能更喜歡感性的人加入他們。知識分子和理性性格可能更能適應改革宗教會。而性格安靜的人適合跟靈修默想派在一起。如果你的教會很強調社會公義,那就很適合性格強硬、口才好以及極富同情心的人。

但如果你的性格不適合你所在的教會怎麼辦呢?當我們感到待在裡面很痛苦時,要怎樣才能繼續與教會和上帝保持關係呢?

以下幾點,或許會對你有幫助:

 

1.我們的性格是上帝給的

我們常常以為,當我們的性格不適合教會時,上帝也對我們不滿意。

作為女性,我的性格在教會裡是很受歡迎的。但是,那些不會柔聲細語、性格比較強勢的姐妹該怎麼辦呢?她們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只有改變自己的性格,上帝才能接受她們?當我們告訴她們應該學像別的女性那樣時,我們是否忽略了她們無畏的領導力、對真理的堅持以及她們的果敢和機敏呢?

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上帝就愛了我們並拯救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祂並沒有把我們重塑為毫無個性的人。正如Peter Scazzero在《情緒健康的靈命(in 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一書中所觀察到的,上帝是關心我們的性格的:

上帝希望我們在跟隨祂的時候可以讓祂所創造的更真實、更深處的那個自己自由地綻放出來。為了讓我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上帝的榮光,祂給我們每個人都賦予了一些重要的品質。在成聖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的工作就是除去我們長久累積的虛假外表,使真正的自我得以顯現。

如果你曾在教會有過一些受傷的經歷,如果你曾經因為你的性格而被誤解,我想告訴你是上帝創造了你的性格。你屬於上帝。這並不是說我們沒有缺點和罪。而是說只有在上帝那裡,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醫治和真實地做我們自己。

 

2.弱點都有另一面

我記得我小兒子不到18個月的時候,有次我雙手抱頭,滑坐到地板上。我很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在想,我生的這是個袋獾吧(應該是因為他當時拖了一張凳子,把土司烤箱上的沖飲粉拿了下來,像仙女散花一樣灑得房間到處都是)。

但上帝提醒我說:你不知道我對他的計劃。我可能需要他這麼強壯而有創造力,以便他能穿越叢林去到福音未得之地,或站在法庭上為未出生的孩子們爭戰,或者在一間平民區的教室里教一群孩子。我需要的是讓上帝來掌控他的力量,而不是壓制它。

我媽媽的一句名言是:「你最大的優點就是你最大的弱點。」那個人看起來比較強硬?也許上帝把對祂律法和公義的無比熱愛放在他心裡。那個從不做義工的女人?她沒準在上帝給她的工作中表現得很出色。

如果你還沒有做過性格測試,網上就有很多權威機構的免費測試。試著挑戰一下自己:在測試時,不要按照你認為更容易被接受的性格來做。相反,利用這個機會來讚美上帝,相信祂用完全的智慧創造了你。並且讓祂幫你找到並去除你在性格方面和特別渴望之上的「偶像」。

 

3.我們的性格不應成為我們好好愛別人的阻礙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我丈夫喜歡說:「如果你無法理解某些人為什麼就是不能按照你所做的做或者看到你所看到的,那麼可以肯定這些點就是你的長處了。」

你可能不明白,有些人究竟是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就是不能把他們的浴室收拾乾淨——那是因為上帝把你造成更愛秩序的。或者你可能會為某些人的固執和死板而納悶,因為上帝賜予了你感恩和接納不同的心。上帝給你的這些優點是為了「叫人得益處」(哥林多前書12章7節)。

另一方面,缺點也不是我們無法給出愛的借口。

如果我們很難主動去與他人建立關係,或者無法很自然的向他人表示友善,又或者自己的狀態不好,當我們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時,我們就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因此,我們應該把這些不足帶到上帝面前,並祈求祂向我們顯明該如何補足,從而讓我們更好地愛他人。

 

4.關心那些邊緣性格的人

每個教會都有他們偏愛的某種性格,那麼我們有必要問的問題是:「在教會哪些人會感到被排斥?我們如何可以讓他們感到溫暖?」對這些人我們應該更有恩典和仁愛。這也許意味著我們要同理那些不善於社交的人,更加努力地靠近他們,幫助他們在教會感到更自在、更願意敞開,或者邀請他們參加你家裡的聚會。這也可能意味著當懼怕社交活動的他們臨時決定不參加時我們要表示理解。

當你考慮自己性格的優缺點時,試著問問自己,在生活中你需要哪些人來使你平衡,幫助你更完整地反映上帝的形象?對於我來說,我需要一個像我丈夫那樣深思熟慮的人。我需要他的內向和仔細來緩和我的衝動。我需要他的深度帶我脫離膚淺的表面。

哥林多前書12章21 -25節記著說:「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5.我們作為一個整體,才更完整地反映出上帝的形象

我經常會想要控制性格測試的結果,想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同的人。作為一個外向、缺少對細節關注、更愛憑著感覺做事的人我感到很丟臉。我是說,誰願意做一個不理智、不知道婉轉、感情用事並且粗心大意到會穿兩隻不一樣襪子的人呢?

然而上帝將祂的恩典豐富地傾倒在我們的這些不同之上,不是讓我們可以吹噓自己,而是讓我們可以讚美祂的偉大。

記得以弗所書2章10節說道:「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工作這個詞的希臘語是poiema。沒錯,就是英語單詞「poem」(詩)的詞根。詩性表達了造物主的一個特徵。我們需要透過世界各樣的表達方式來了解祂。

當上帝說「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馬書15章7節)時,這真的是個很高的要求。上帝巧妙地設計了我們性格的獨特之處,與其去附和或攀比,不如讓我們成為支持者和啦啦隊長(哪怕是沉默的啦啦隊長)。

即使我們拒絕了那位完美無暇的終極拯救者,祂依然接納我們。願祂也給你夠用的恩典去接納那些沒有那麼欣賞你性格的人,並讓祂的能力在你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 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新的一年,從掃除心中的偶像開始(有聲中文)

作者:Jiaming Zeng,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MZ,中國

 

去年11月,我終於拿到了名額去參加我所在研究領域裡的頂級學術會議。自從我聽說這個會議以來,拿到參會資格便成為了我的「人生目標」之一、我博士生涯的里程碑。因此,能夠如願以償我很興奮。然而,不到一個月之後,當我坐在回家的飛機上時,感到的卻只是一周忙碌過後的疲憊不堪。

當然,去參加會議的確是一個里程碑,也絕對是一個超棒的學習機會,但我的熱情卻在回程飛機上消失了。當時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如何補上我的工作進度以及我申請的款項能否在一周後得到批准。我告訴自己,如果我能拿到這筆資金就太棒了,這將會是一個真正的里程碑。

每當我以為自己終於看清事實之後,循環又會重新開始。從滿懷希望到焦慮不安,到充滿壓力,得到釋放,心滿意足,然後又有了新的期望,並再次陷入焦慮…..我不確定這是否是個惡性循環。然而這絕對是一個我迫切渴望打破的生命循環。

可以說,我們所期盼的一切事物都因我們心中敬拜的偶像而發。正如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所說:「實際上根本沒有無神論這種說法。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什麼都不拜。每個人都在拜一些什麼。我們能夠選擇的只是具體敬拜什麼。」

問題是,除了上帝之外,我們拜的其他一切都會被我們的期望壓得粉碎。而恰恰是在我們最終實現夢想的那一刻,我們會意識到這個夢想根本不能讓我們滿足。

並不是因為夢想本身不好。而是因為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了錯誤的事物上。本該將眼目定睛在未見之事上的我們卻總是盯著眼前的東西。

我們愛的順序出錯了。即使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可能是好的,但它們永遠不會真正讓我們滿足。

在這新的一年之初,我想挑戰自己和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弟兄姊妹們嘗試更換一種思維方式。我想要對我的心之所愛進行重新排序,以便我能夠「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我不要再為我心中的偶像列出目標和下決心為之努力,而是要敬拜上帝並為祂所賜予我的一切感謝祂。

從期望到接受

在多年前的那個十二月,上帝賜給了我們最好的禮物。祂將祂的獨生愛子賜給我們,好叫祂可以為了拯救我們而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我們不應該再用自己的不斷努力來滿足自我,而應該接受上帝賜給我們的奇妙禮物。

當新年計劃再次佔據我心頭的時候,我必須記住,我不配、也沒有資格獲得我所擁有的或我希望自己能擁有的成功。相反地,正如使徒保羅所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

放輕鬆並且開心起來吧。新年計劃限制了我們的思維和想像力。我們就像抓救生索一樣地抓住我們眼睛所能看見的計劃,但是當我們抓著現實不放的時候,也忽視了那眼睛看不見的重要事物。

儘管這些計劃看起來似乎很真實,但它們不過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章14節),都是捕風。雲霧和風一樣,都在我們認為自己抓住了它們的時候,就已從我們的手中溜走。因此,讓它們去吧。相反,我們「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詩篇100篇4節)!

對我而言,我要為生命中那些被我忽略的小事感謝上帝。感恩我能在研究中取得進步。感恩我在一年中建立的美好友誼。感恩即使我脾氣一直那麼差家人們依然鼓勵和幫助我。感恩上帝讓我身處一個美好的團契。感恩祂帶領我理解祂的話語和智慧。感恩祂教我透過失敗和過錯有所成長。感恩祂在我懷疑和焦慮之時,依然慈愛和信實。

這個新年,讓我們別再把自己拖入沒完沒了的計劃中。放下你列計劃的手,來列舉上帝無限的祝福吧。

讓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天中記念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借著感恩,讓我們放下驅使我們掌控生命的期望和恐懼,讓上帝重新回到我們生命的中心。讓我們以感恩和敞開的心接受祂賜給我們的禮物。因為「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

這個新年,向我們心中的偶像說再見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在這個自以為能超載、超速的時代,我們都需要智慧(有聲中文)

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朗讀:小七,中國

火車,是我大學時每周往返學校與教會的必備交通工具。前一段時間得知台灣火車發生脫軌翻覆的嚴重事故,心頭為之一震。我只敢觀看平面新聞,無法負荷影音新聞帶來的衝擊。據新聞報導,列車因超速出軌,撞上月台後滑行數公尺才停止,鐵軌彎成U型,車廂斷裂、扭曲成W字形,造成18人死亡,近200人輕重傷。

根據報導,列車在事故發生前已有異狀,中途嘗試維修,後來無法解決故障卻仍繼續行駛。而脫軌前,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簡稱ATP)已被關閉,因此無法在列車超過規定速度時自動控制車速。

這重大的傷亡事故,帶給我一些省思:

 

1.愛要及時

面對生命的驟逝,令人難過。誰會想到,一趟旅程,竟然再也見不到心愛的家人?求上帝親自安慰罹難者家屬的心,賜給他們力量去面對這不容易的時刻。而還有生命氣息的我們,是否珍惜與所愛的人每一次的相處、每一次的談話呢?身在外地的你,多久沒有打電話回家、或與家人視訊了呢?

鐵路事故發生的隔天早晨,我搭公共汽車也遇上了小車禍。毫髮無傷的我,在撞擊與巨響中深切體會人的渺小與脆弱。我們都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不要和所愛的人賭氣,因為雖然贏得了一時,卻有可能會遺憾一輩子。愛人要真心相待,及時表達心意與關懷,不要太害羞或假裝不在乎。

 

2.平日操練聽與行

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就像是上帝的保護、身邊人對我們的提醒。旁觀者清。當人看見我們超速,擔心我們,並且在愛中提醒,但我們是否聽得進去?有時候,也許在我們一心想要儘速抵達目的地之前,已經有許多的訊號告訴我們:應該要停下來檢查、維修。若我們掩耳不聽,就會像事故列車一樣不停地往前沖,直到失控撞了、出軌,才停下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的保養,看似瑣碎的例行公事,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同樣地,我們不要忽略每日讀經靈修的累積。從上帝而來的話語,將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我們的生命也像列車一樣:每一個小小的調整,都能幫助我們不偏離真道。每一顆小螺絲釘,都是維持整台列車穩固安全前進的重要關鍵。

 

3.暫停,感恩

你、我正在什麼樣的列車上呢?是夢想、名利、完美主義,還是成就的列車上?不妨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追求什麼?沖在最前面,但知道終點在哪裡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前陣子聽到有認識的人墜樓的消息,心中感觸很深。因為有一段時間,我自己也正在情緒與完美主義的列車上鑽牛角尖、自我控告,感恩的是有人及時叫住了我,而我也學習煞車,停下。

我們可以學習為生命的轉彎、零件損壞感恩,因為無論是停下來修理或是換跑道,其實都是在救我們脫離危險。若能少點抱怨,多花時間思想上帝的心意,我們就能大得益處。我也學習為生命或生活中卡住的部分感恩,因為那使我有機會停下來覺察自己的狀況,評估該如何調整自己。好比最近換季的失眠,身邊的弟兄姐妹、同事、朋友都不約而同地提醒我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也讓我開始學習放下忙碌、調整作息、每周持續慢跑,更多照顧自己的身體。

在這個自以為能超載、超速的時代,我們都需要智慧去領悟「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的真諦。願我們的列車走在上帝所安排的軌道中,並且耐心等候在上帝的時間表中抵達終點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聖誕系列| 信仰耶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改變?(有聲中文)

作者:Paul Wong,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LOMO,中國

Paul是新加坡管理大學(SMUCF)基督教團契的校園牧師。他曾在倫敦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擔任公司法律師,後在倫敦的St. Helen \’s Bishopsgate教會擔任事工培訓生,在那裡接受了兩年的全日制事工培訓。空閑時間裡,Paul喜歡攝影、閱讀通俗歷史、以及陪伴他的家人。目前他正在考慮加強身體鍛煉。

 

耶穌並不會「讓生活變得更好」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做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做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章8節)

大約公元60年,這段話的作者在一間寒冷、孤獨的牢房裡寫下了這些話。那時,他正被羅馬衛兵全天候監視。並且,就在他寫這封信的時候,因為嫉妒他對亞洲和馬其頓教會的影響力,他的敵人們正在誣陷他的聲譽和名譽。事實上,他所建立的那些教會,包括他寫這些話所要給的對象腓立比教會,都正面臨著迫害和背教的危機。簡而言之,在生命最後的十幾年中,他為之一生奮鬥和取得的成就大都受到攻擊,並面臨被摧毀的危險。

那麼,對大數的保羅來說,信仰耶穌給他帶來了什麼改變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的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然而卻不是一般意義上好的改變。

當保羅寫到他經歷了失去一切的痛苦時,他說的是實話。他失去了地位、安全感——一切都沒有了。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生命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心一意地宣告,人因信耶穌而得救。

因此,對我們來說,最關鍵且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與他失去的一切相比,他為何認定「得著基督」是「至寶」呢?為什麼即使當他在監獄裡受折磨,他還依然把自己以前舒適的生活描述為「糞土」?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想保羅會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深信上帝對他的愛,以及他看到這種愛最終以耶穌的到來而顯現出來。對保羅來說,他知道的這些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因著現在是聖誕季,所以我會試著從聖誕節的角度來解釋。

 

聖誕節——饒恕與關係

當第一個聖誕節,耶穌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恆(今天的約旦河西岸)時,祂是帶著使命而來的。關於祂神跡般降生的一系列事件證實了這一點。一位見證了祂生命的人告訴我們,祂被稱為耶穌(意思是「上帝拯救」)「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這意味著祂在地上的唯一使命就是拯救人們免受因拒絕上帝而應得的懲罰。

我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麼看法。也許創造者的概念對你來說非常陌生,以至於你認為都是無稽之談。也許你認為你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所以這種懲罰「罪」的想法是荒謬的。

但大數的保羅會直視著你,要你誠實地面對自己:你真的「善良」嗎?由誰來判斷呢?保羅會對我們說,幾乎按著任何一個人的標準,他都是一個好人——就他對猶太律法的理解來看是無可指責的(腓立比書3章4-6節)——但在聖潔公義的上帝眼中,他卻是完全失敗的。

原因如下:上帝看待「罪」絕非僅僅是你我每天都做錯的壞事。祂所說的嚴厲多了。祂說我們都活在黑暗中,是悖逆之子。人類生活在祂創造的世界裡(甚至在污染祂創造的世界),使用著祂賜予的萬物,呼吸著祂給我們的空氣,然而卻絲毫沒有感謝祂或尊榮祂。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如果上帝是聖潔、公正、善良的,我卻視祂為無名小輩,那麼這種行為就當受罰——問問我們的父母就知道了。

但是,因著上帝對祂創造物深深的愛以及對與祂的子民建立關係的渴望,祂通過差遣耶穌親自給予了我們解藥。上帝提供了赦免並給了我們一條出路以逃避無人可倖免的審判。那就是耶穌死在羅馬的十字架上,代替我們承受我們因著無視上帝而應受的懲罰。耶穌的犧牲確保了我們可以被饒恕。祂代替我們而被定罪,好叫我們得赦免。正如我的老牧師所說,聖誕節是為了復活節而準備的。

相信耶穌的犧牲意味著現在上帝看待我們如同看待耶穌一般。聖經將基督徒描述為「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不可思議的是,上帝不再看見我們的罪,而是看見祂兒子完全的公義。最重要的是,悔改(從悖逆中轉回)和信心(信靠耶穌)使我們與上帝建立關係。作為基督徒,我可以聆聽祂的話語——聖經,並對祂說話,因著信靠耶穌,我知道祂能聽到我的禱告。

這就是改變一切的認知。

因為大數的保羅是一個基督徒,所以他知道自己不需要再害怕上帝的審判。他確信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他贏得了饒恕。因此,即使他坐在骯髒的牢房裡,他也禁不住為收到這份免費的禮物而高興。也許他會被判處死刑,但他知道,他最終已經和上帝和好了。

相信耶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祂為我們拒絕上帝的罪帶來了饒恕,而且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與上帝建立了永恆的關係。這就是一切。

 

第二個聖誕節——不同的時間框架

然而對保羅來說,這所有的一切遠不止這些(儘管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得到許多珍貴的財富了)。其餘的都與時間框架有關。

耶穌在死前曾應許祂會再回來。如果你願意相信,其實有兩個聖誕節。第二個聖誕還沒有到來。

耶穌應許當祂再回來的時候,祂要審判這個世界。並且祂應許給那些相信祂的人永生——但並非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上。而是在一個完美的,沒有罪和痛苦的天國——在那裡,此生的痛苦僅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記憶而已。

總結來說。做一個基督徒並不能讓你現在的生活更好。事實上,它在各個方面都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艱難(問問保羅就知道了!)但是做一個基督徒會徹底改變你的時間框架。它將「生命」的概念延伸,遠遠超過我們在地球上短暫的70-90年,而是直到永恆。

耶穌應許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與祂的令人心靈滿足的長久關係。這是與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從現在開始,一直延續到我們死後。這意味著基督徒是一群能夠在永恆中永遠滿足的人。這個認知讓一切變得大不同。

這也是我的個人經驗。在當今這個世界上做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並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我懷疑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基督徒的生活輕鬆過)。與罪的爭戰讓我常常要屈膝禱告在上帝面前。

作為一名校園牧師,我的工作通常很忙,而且有時會很有壓力和令人沮喪。與此同時,我的一些非基督徒家人們仍然認為我的工作毫無意義。似乎在我生活的每一處都有挑戰和挫折。有時我真的在想,如果我繼續當一名公司法律師,生活會不會更加穩定和舒適。事實上,從世界的角度來說,我可以毫不懷疑的說一定會!

但是每當我想到那榮耀的真理——我已經被饒恕,並與我的救主一起走向一個更美、更光明、且永恆的未來時,我就不再動搖了。如果聖經是真的(我鼓勵你去檢驗它的真實性),那麼可以說,在一個基督徒生命中時不時遇到的困難只不過是上帝永恆時間軸上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保羅的話非常安慰人心:「我想,現在的苦楚(如果你所經歷的真的是苦楚的話)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8章18節,引文括弧內文字屬本文作者穿插)

那麼,相信耶穌給大數的保羅帶來了哪些改變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回答:超多的改變。而且是最好的改變。當保羅寫到以認識耶穌為至寶,他是真心實意的。他得到了饒恕,與上帝的關係得到了保障,並且有了對永恆幸福的期盼。這一切都是因著信仰耶穌。

我想問一下:在這個聖誕節你願意相信耶穌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停止仇恨,學會饒恕(有聲中文)

作者:Olivia,中國

語音播讀:Melody,加拿大

愛是一種正向,積極的能力。相反,仇恨則是一種負向,具有破壞性的能力。

我曾經是個非常愛記恨別人的人,甚至多少年前的仇恨都還記在心裡。最後導致了我開始憎恨自己,無法走出苦毒的捆綁。

直到2014年被教會牧養後,我才知道了饒恕二字。在牧師為我禱告的時候,上帝幫我挪去因著性騷擾而捆綁我的深深仇恨,我人生第一次感到了如釋重負。原來我一直像一個挑擔子的人,把仇恨的擔子全都挑在自己的身上。而那一刻我把它們全部卸下來了。我不需要再死死地抓著那些傷害我的人不放了,因為我知道公義的上帝會做出審判,他們雖然逃過了法律的制裁,但在上帝來的那一天卻不可能逃得過。我也慢慢開始對他們生出了憐憫之情,自己也開始喜樂起來了!有一次我在路上聽讚美詩的時候,上帝讓我原諒了一個曾經深深侮辱過我的男人,我甚至開始為他能信主而禱告。當時我的心得到了完全的釋放。我感到無比喜樂。這兩次我都經歷到了上帝的大能,祂親自挪去了我內心的仇恨,釋放了我的心,讓長時間被仇恨和苦毒牢牢捆綁著的我完全得到了自由。我對上帝充滿了感恩!

在那之後,我知道了這節經文:「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章14—15節)我開始省察自己,知道我自己也是個罪人,並且在不斷犯罪得罪上帝。如果天父不饒恕我的過犯,那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詩篇130篇3節)我從那時起做了一個決定——我要饒恕所有得罪我的人。因為我希望我的天父饒恕我。每當別人再得罪我的時候,我都會默想這句經文,然後跟主禱告,依靠祂,祈求祂使我能饒恕他們,不再去計較別人對我的虧欠,而每一次主都會給我力量!

我深深明白,是因著認識了上帝,我才學會了愛,才可以為著那些我仇恨過的人禱告。去教會的經歷也讓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或許正是因為他沒有被好好對待,才會去傷害別人。我慢慢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別人。上帝給了我愛仇敵的能力。這種愛絕對不是人的愛,而是上帝公義的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2016年的時候,上帝又開啟我,讓我看到我有時會憎恨自己,不肯原諒自己過去犯下的錯誤。靠著上帝的恩典和力量,我開始學會跟自己和解,饒恕過去的自己。我看到《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一書中寫到:「我們要能接受失敗,不要逃避。一生都在逃避失敗的人,也將躲避使自己變得更成熟的機會。我們被耶穌吸引,正是因為祂『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5章8節)。成熟的人會被臉上留有戰鬥瘡疤,憂慮皺紋,淚水印記的人深深吸引。因為那些人所學到的功課,比從來沒有遭遇失敗、臉上無皺無痕的人——沒有真正活過的人——還足以讓人信賴。」我因此明白了失敗和苦難雖然在當下讓我覺得很難受,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上帝的美意,是會讓我成長和成熟的!

當我終於釋放了自己的時候,我感覺一束光照進了我的內心,一切都變得美好了,我不再陷在一種負向情緒中,而開始積極地看待失敗和苦難,這樣的轉變讓我感覺真的好有力量。

當我學會了饒恕的功課時,我的情緒也變得更加穩定和正向了。我的心中漸漸被喜樂充滿,和人的關係也更加和諧了。我真的不敢相信憂愁苦毒的自己竟然可以變得像現在這麼溫柔喜樂!如果你也希望在我身上的奇妙轉變發生在你身上,那麼就去認識上帝吧,停止仇恨,學會饒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這個聖誕季,一起做點溫暖的事情(有聲中文)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周日的晚上,我和朋友吃完甜點道別後準備各自回家。天起愈發陰冷。我從商場走出來便隨即帶上耳機,準備聽些歌曲,同時想著去哪一站公交站台更近。這時,我的餘光掃過一個坐在台階上要飯的老太太。她很瘦小,白髮,估計有80歲上下,手裡拿著的白色瓷碗里只有兩個硬幣。老太太身旁放置著一個整理整齊的塑料瓶袋子(很顯然瓶子都是撿來的)。然而我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想法。在我的家鄉,這種乞討者很多,哪個年齡階段的都有,我已經司空見慣了。加之各種騙局故事聽多了,潛意識看到這些人就會認定是騙局。更何況我腦子裡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和自己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不停下來,對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然而這一刻不知怎麼的,我竟然停下了腳步,內心有股很大的感動要回去看看她。同一秒鐘,我掙扎了一下,心想要是個騙子我豈不是浪費時間嗎?畢竟已經快晚上九點了……但最後我還是聽從了內心的感動,走了回去。我身上沒有帶現金,於是我走到她身旁,問了一句:「你吃飯了嗎?」這時,我看清了她的臉。她真的是非常瘦,臉上的紋路因此更顯深刻,而且她的嘴似乎全都癟了進去,應該是沒有太多牙齒了。她愣了一下,說:「還沒有。」我接著說:「我身上沒有帶現金,但是我可以去給你買一點吃的。好嗎?」她隨即點頭:「好!」

我立刻走進旁邊的商場,到門邊的那家小吃鋪買了一個肉夾餅,並特別要了一個軟一些的,拿出來遞給她:「趁熱吃吧。」她接過來後,顯得有點驚訝,連忙說:「哎呀,謝謝,謝謝你!」我說:「不用謝!趕緊吃吧。」接著,我看了一眼她旁邊放塑料瓶的袋子,想起是不是她沒有喝的:「你有水喝嗎?」她回答:「有的,有的!」她穿著那種老年人特有的藍灰色布料的褂子,看起來不多厚,說話的語氣讓我想起了我奶奶那一輩的老人。我頓時心中一陣難過,接著有一股感動,我在想我還會不會見到這個老人,她還有多久的時間,她認不認識主。

我接著蹲到她的旁邊,問:「你有地方住嗎?」她回答:「有的,我住在我閨女家裡,但是家裡情況很困難,閨女生病。我才出來討點飯。」我又問:「那你有辦法回家嗎?有錢坐車嗎?」她連忙說:「我坐公交車回家,我有公交卡。」說著,掏出她的卡讓我看。我在心裡糾結猶豫著,此時此刻,很想要傳福音給她,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再看見她了。但是我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就問:「你平時都在這裡嗎?」她說:「如果沒有別的情況,我一般都在這裡。」接著,她問了我住在哪裡,並讓我趕緊回家,說不好意思耽誤我的時間,又再次為了我花錢給她買吃的感謝我。我想,對話差不多該結束了,就拍了下她的胳膊告訴她:「不用客氣。上帝祝福你!我是信主的。耶穌愛你!」說完,跟她道了別,我轉身走了。

走在路上,心中的感覺十分複雜。既因著她這樣的難處心痛,也為不知道是否還能再次見到她和這個靈魂是否能夠得救而感到難過,又為著剛剛那幾分鐘的交流中的溫暖而感動。走去車站的路程上忽然空中有點細小的雨滴,我沒有撐傘,卻也沒有之前那麼冷了。

帶著很久都沒有過的感動,我感受到了「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理。我可以花幾十塊甚至幾百塊為自己買一件喜歡的禮物,或者去吃一頓高檔美食。然而,這些都無法與剛剛花出去的幾塊錢和幾分鐘相比。當我們給予並看到別人因此而被幫助被安慰時的那種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然而另一方面,我也開始為自己一直以來的自我中心而慚愧。我開始想,身邊究竟有多少我們可以舉手之間就幫助的人和事?然而我們卻因著對自我的過分沉溺視而不見了。作為基督徒,我們明明知道主的教導: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加拉太書6章10節);經文告訴我們:「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言 3:27);「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上帝所喜悅的」(希伯來書13章16節)。並且,耶穌要我們在世界做鹽做光,要我們在世上為祂做見證,再將祂的福音傳遍地極。而多少時候我們是完全陷在自己的問題中根本對主耶穌給我們的使命無暇顧及呢?

當我們走出自我中心、自憐及自義時,會看到這個世界真的太需要我們了。這些在路邊乞討的、無家可歸的人,已經被社會遺忘了,他們不但沒有了親人和朋友,還被路人嫌棄著。這時他們最需要的絕對不是丟給他們的一兩個硬幣,而是從人而來真實的愛和安慰。主給我們最大的誡命就是愛。下一次,當我們看到這些尋求幫助的人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舉手之力給他們一些安慰呢?

在這個聖誕季,何不讓我們一起走出自我世界,看看身邊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做些溫暖的事,把我們的愛和基督的福音帶給他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