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左右兩難時,就交給上帝做決定吧!

one-hundred-and-one-building-1531886_640

作者:許文龍,台灣

看到臉書(Facebook)的頁面跳出我去年和前同事們相聚的動態時,腦海裡出現許多當時的開心回憶,以及一起工作時的酸甜苦辣。我們以前上班前都會先一起唱詩歌,分享聖經和禱告,所以我很喜歡那些善良熱情的前同事。然而當時的我卻自忖著,想嘗試展開過一段不一樣的人生。因此儘管不捨,我仍毅然選擇了辭職,投入了國家考試。

選擇離開舒適圈

雖然選擇留在原處,我可以過得很平穩,而辭職投入考試,就意味著我得面對考試所帶來的煎熬和風險,而我其實並不喜歡冒險。我之所以會想選擇離開舒適圈,是因為當時的我才剛當完兵,很想到外地闖一闖,並藉此機會去鍛煉自己,發掘自己的可能性,讓自己能有所成長,以及認識不一樣的人事物等。我相信若上帝喜悅我的決定,並願意打開這條路給我,祂也必定會帶領我前方的道路。

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斷了收入來源,且投入到不確定性極高的國家考試,現在想起來仍是非常冒險的決定。家裡每個月需要我的金援,無法支助我。因此,當存款用完後,我只好去打零工,但仍然常常月底就沒錢吃飯。後來我甚至需要和朋友借錢,加上家裡的債務、唸大學時的就學貸款等,我看著這一堆債款待繳,想著如果落榜,怎麼還債是個大問題。那時的我心裡的壓力非常大,許多辛酸無法簡短地描述。面對著未知的未來,我只能持續迫切地向上帝禱告著,祈求祂的幫助和帶領,讓我可以順利考上。

另一道潛在的選擇難題

感謝主,後來我真的如願上榜。狂喜之外,卻又想到可能要面臨另一個讓我左右為難的難題。當時我參加了四項國家考試:高考、普考、司法特考和勞保局特考。勞保局特考最早放榜,而我上榜了。雖然它的薪水不高,但它所有職缺都在台北市,而這也正是我想前往的地方。其它三項考試的薪水較高,但若上榜了,在選填志願時,爸爸勢必會要我全選填在家鄉的職缺。因為我爸爸希望孩子都能留下來在他身邊。我即想前往台北工作,卻也不想傷他的心。

想到這層顧慮後,我便禱告,祈求上帝能夠帶領我,幫助我順利解決這問題,並且期間不要因意見不同而和家人鬧的劍拔弩張。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因為幾天前我還祈求上帝讓我能順利考上,結果幾天後我卻希望能落榜(那三項薪水較高的考試)。因為我真不想面對這道難題,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在面對難題時,我唯有想到跟上帝禱告,選擇將事情交由全權地帶領與掌管。上帝是垂聽禱告的神(詩篇34篇),祂再次應允我的禱告,因為最後那三項考試真的皆以些微之差落榜了。爸爸最終也答應讓我到外地工作。

現在的我到台北工作多年,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學習了很多不同的事物,財務問題也順利地解決了。雖然生活中仍有些難題要面對,但回想過往的經歷,我知道上帝會眷顧我,如同诗篇46章1节「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編輯的話:

上帝不一定每次都按照文章當中所陳述的那樣帶領每一個人,但透過作者的分享,我們希望讓讀者體會到,無論怎樣的困境,面對我們不同的軟弱,上帝都有祂大能而有愛的帶領,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困難交給上帝,信靠祂,并做出順服上帝,榮耀上帝的選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當我意識到努力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時

when-i-realized-working-hard-isnt-everything

作者 :M.D Valley, 非洲
翻譯 :羅湘穎, 中國

最近,在為同一個機構工作了35年後,我的一個同事退休了。他是那種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完全把自己獻給工作的人。

我們經常會遇見那些看上去完全不在意工作的人, 但他絕不是其中一員。他對工作充滿熱情,具有競爭力,總是對公司一切事情瞭若指掌,並且辦公室的所有事情他都會參與。

我們為他辦了一個歡送會,並送給他一份禮物和一張卡片。等到第二天,一位新員工已經接替了他的位置,他的電子郵箱也從員工郵箱列表上移除開來。

說實話,不久之前我還在追隨這個同事的腳步。我把一切都獻給了工作,晚上做夢夢到工作,談論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也再無其他。我如此沉迷工作以至於我都不再期望或追求工作以外的生活。

我不再和朋友待在一塊兒,因為我一直在工作或回復郵件。我無法維繫任何一段關係,因為我總是那個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人,或總在講電話,焦急地等待某條我必須回復的信息。若有人告訴我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很重要,勸我學着享受生活,我會覺得很煩。

後來有一天,我生病了。不得不離開工作一段時間。只有一位同事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問我怎麼樣。我沒有人可以傾訴,也沒有人來幫助我。並且因為我基本忽視了上帝,我感覺自己也無法尋求祂的幫助。就在那時,我意識到生活中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上帝創造我並不是讓我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工作,而是“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哥林多前書1章9節),並榮耀祂(以賽亞書43章7節)。

在那次受啟發之後,我約那個退休了的朋友見了一次面。他告訴我,退休后他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因為工作而離了婚,並且為了支持事業發展,他很早就放棄了自己所有的愛好和追求。他一輩子都在趕最後期限和努力升職,並經常覺得少了他,工作中的一切都會搞不定。

但當他退休時,他意識到自己所有的辛勞都歸為一空。他很輕易地就被別人取代了。為了追求事業,他完全不再關注其他事情。他失去了朋友,家庭,以及辦公室之外的生活能力。

他說,他的錯誤是只看到現在和短期的未來。因為太專註於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他沒能有遠見,意識到總有一天他要離開那份工作。

只有在事後看,他才意識到把時間投入在家庭、朋友和信仰上要比投入在一個工作頭銜上更重要。正面地影響周圍人的生命,了解他的鄰居,服侍上帝,幫助那些迷失的人….這些會遠比月底收到一張工資單有更大的價值。

他的話深深觸動了我,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通讀箴言和傳道書,我了解到凡事都有定時(傳道書3章);工作不能佔據我整個生活。而且若非上帝祝福我的工作,無論我怎樣努力勞動,它終將只是徒勞和枉然(詩篇 127篇)。從我過去的經驗中,我也意識到,既然上帝給了我這份工作,祂也完全可以把它拿走或者給我一個另一份工作。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努力工作——相反,聖經上教導我們要努力工作(箴言6章6-11節)。但是我的目標必須是尊崇上帝高於一切。我禱告,在我做的所有事上,祂都賜予我恩典,讓我可以「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並且相信祂會加給我所需的一切(馬太福音 6章33節)。

我的安全感不在於我在哪裡或在做什麼,而是我和誰在一起。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知曉所有的停靠點,甚至終點會如何,而是信靠那位將我們的生命放在祂掌心的上帝。當我們真正學會信靠上帝,讓祂做我們生命的主時,我們將不再專註於小事,也不會只關注當下。相反,我們將學會看到更大的藍圖,並意識到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上帝的。我們需要按照祂的方式來生活。

最近幾天,我選擇求上帝使用我來榮耀祂,用任何祂喜悅的方式使用我,讓我成為祂的手和腳(哥林多前書 12章12-31節)。我試着從全局看,而不是專註於我自己或世界認為重要的事上。

這意味着我每天都要安排一個特定的時間下班——離工作越遠越好,盡量晚上7點前離開辦公室。有些時候,我可能確實需要呆到很晚,但我會確保這成為少數情況。我也開始赴朋友的約,寫作,志願參與有負擔的活動,並在教會服侍。我也向上帝保證,我不會在禮拜天工作或查看電子郵件。

做出這些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但我決心不讓我的工作成為我的上帝或偶像。我是為了蒙上帝的喜悅而生的!祂是上帝!我是祂的器皿!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停止那些“不健康”的思想吧!

de53204作者:Michele Ong, 新西蘭
翻譯:Penny Lau, 馬來西亞

「你為什麼那麼……」

雖然數學老師沒說完,可是整班人都知道她想說什麼(笨),而且其他六個同學也知道她在針對誰(那就是我)。

老師花了半個小時解釋一道數學題。我的同學們都已經明白了,只有我一個人還是不明白。數學並不是我的強項,我寧可花時間寫作或者閱讀一些書籍,也不想坐在那兒回答數學題。

很無奈的,數學卻是必修科目。我的父母希望我的數學會及格,所以帶我去上補習班。很顯然的,上補習班對我的幫助並不大。我的老師也拿我沒辦法。儘管我已經有去上額外的補習班,我的數學成績還是一樣的慘不忍睹。

最終,我的家人決定搬去另一個國家,而那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可以容許我不拿數學課的。但是,我仍然無法忘記十六年前,拿着成績單時那落魄的感覺,實在是太丟人了!一直到今天,那位數學老師所說的話還是會不時的出現在我腦海中。

「或許她說的是對的,你的確很笨,」這句話總是這麼在我腦海里重複着。當我把菜炒到燒焦,上了三次的駕駛班后還是不會開車,或者在應該選擇理科時卻選擇了文科(即使我對科學或數學都絲毫不感興趣)時,這句話就會不經意的出現。每當這個聲音出現時,我都會想辦法忽略它,但是它總會不斷地重複着。這些消極的念頭更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

感恩的是,我知道我可以選擇讓自己的腦子裡有什麼念頭。而現在的我也越來越會辨別一個想法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

如果你也面對一樣的問題——一些負面的思想會突然出現在腦子裡,那麼以下幾點或許可以幫助到你。

1)擁有積極的思想
於2003年播出的動畫片《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中,吉爾(Gill,一隻黑白條紋的魚正和其他的魚友們被困在魚缸里,他們正在計劃如何逃出去)命令一群的魚說:「你們能多噁心就多噁心,而且去想些骯髒的事。我們要把這個魚缸弄的很臟很臟,這樣那個牙醫就會來清理它。」

在這動畫片里,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骯髒」的思想很容易就把整個魚缸給污染了。但是吉爾的話也可以運用在現實中——我們腦子裡的負面思想會影響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如果我們老是有這些念頭,例如「我做不到」、「我太蠢了」或者「沒有人會喜歡我的」,那麼我們始終有一天會相信這些話是真的,並且這會嚴重影響到你我的自我價值觀!

打個比方,如果我每次煮飯把菜炒焦了之後,就一直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很笨」,不懂得怎麼準備一桌像樣的晚餐,我最終會放棄繼續學習怎麼做飯,也可能感受不到做出美味菜肴的那種喜悅。

但聖經卻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我們要有一顆基督的心(哥林多前書2章16節),我也相信這代表我們已經裝備好,可以有如上帝的思想以及行出上帝所喜悅的事。我們應該專註在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以及有美名事物(腓立比書4章8節),而不是在那兒一直重播着那些「不健康」的思想。例如,在患難、試煉以及困苦中,我們可以把「我做不到」的思想轉化為上帝的真理——「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書4章13節)

因為唯有上帝的真理才能夠使我們脫離負面思想的枷鎖。

2) 把每一個想法都交託給上帝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個白痴。就像,你知道的,有一種人,他存的都是好意,也想盡辦法幫助人,但就是好像有點……蠢」我在一個傍晚這麼告訴我的姐姐。她很驚訝的看着我,還問到底是什麼事讓我有這樣的想法。

我解釋道,這個想法是在我結束游泳班后沖涼時突然出現的。那是一個很漫長的星期五。我那天的工作很忙,也覺得我在游泳班的狀態並不好。我要求教練把組合練習重複兩遍,但是我開始練習時又把老師所教的都給忘了。

最慘的是,一群八歲的孩子學得比我還快。就在那時,我數學老師的話又重現了。我開始相信那些小孩子比我更厲害,我蠢到連游泳都學不好。

我一直都被「我很笨」這個謊言所捆綁,以致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眼前的事。為了勝過那些謊言,我得先處理腦子裡出現的負面思想。

哥林多后書10章5-7節這麼提醒我們,「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

我有時會把那些負面思想幻想成一隻野獸在腦子裡亂蹦亂撞,就如一隻魯莽的牛在陶瓷店裡,把我的自信心摧毀,甚至影響我每一天的生活。之後,我會把自己當成一位動物管制員一樣沖向那隻牛,用手裡的鎮定劑讓那隻牛平靜下來,再把它拖去交給上帝,因為它一點也不受歡迎。

3)花時間與上帝親近
聖經說:「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

這就意味着,我們不能靠自己戰勝這些思想。我們一定要花時間禱告,懇求上帝幫助我們裝備自己打這場屬靈的戰。我們必須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做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着信德當作藤牌,並帶上救恩的頭盔,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 (以弗所書6章13-17)。

我們穿上了整副的盔甲后,惡魔在向我們拋出火箭時,我們就能夠勝過它們,勝過那些負面的思想。

說實在的,我並沒有常常花時間禱告,與上帝親近。我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到上帝面前。但是,當我們花時間與上帝建立關係時,上帝的話就會在我們的心裡。每當那些不好的思想出現時,我們就會知道它們到底是垃圾還是上帝的聲音。就如耶穌說的:「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着我。 」(約翰福音10章27)。

上帝難道會叫我笨蛋,說我沒用,並且是個窩囊么?上帝絕對不會這麼說的。上帝愛我們,因為祂看我們為寶為尊(以賽亞書43章4節),我們也是上帝用“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沾污的羔羊之血”所贖回的(彼得前書1章19節)。

因此,當「你一點都沒用」或者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又在腦子裡出現時,你可以告訴它:「不對,你不是屬上帝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思想的權利。我們所接受所採用的任何小思想都會影響我們的未來。有一句話這麼說;「看好你的思想,它們將成為你所說的話;看好你所說的話,它們將成為你的行為;看好你的行為,它們將成為你的習慣;看好你的習慣,它們將成為你的性格;看好你的性格,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不能在基督化的家庭長大,就把基督帶回家

frog-1672866_640

作者:毛小孩,馬來西亞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家裡的兄弟姐妹都是基督徒,只有父母尚未信主。這是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是在教會的幼稚園裡上學。因為家附近的幼稚園不多,那間教會的幼稚園剛好離家很近,方便接送。因此父母選擇讓我們在那裡上學。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們也參加了主日學,父母也不反對,就這樣我成為了基督徒。每當我跟別人分享我的見證時,我都會覺得我的家有很多上帝奇妙的工作。因為我的父母並沒有如其他非基督徒家庭一樣大力反對孩子信主或參加教會活動。每一步我都可以看到上帝的帶領和祝福在裡面。

直到那個平靜的下午,我的心裡泛起了個小小的漣漪。那是一個普通的午後。由於大學正在放長假,剛好教會缺人手,我便到教會打工,可以一邊侍奉之餘,也賺取一些開學后的生活費。那天,與我同工的另一個姐妹在辦公室分享她的生活趣事。她提到,她的孩子想要去放風箏,可前一天天空不作美所以泡湯了。晚上臨睡前,孩子對她說明天一定要去放風箏。那位姐妹便趁機鼓勵兒子說,「你跟上帝禱告明天不下雨我們就能去放風箏。」第二天早上,兒子對那位姐妹說,「媽媽,昨晚我有小聲和上帝禱告說今天不要下雨哦。」果然,那天傍晚天空晴朗,她們一家人也成功地去放風箏。聽完該姐妹的分享,我笑了笑覺得孩子的童言童語真可愛。然而在旁的牧師則指出這是培養孩子禱告的好方法。後來在社交網絡上看見了他們一家和樂融融的照片,我心裡頓時感嘆,這真是充滿上帝的愛的家庭啊!

那一刻我陷入思考,「如果我的父母也是基督徒,每天都鼓勵我禱告,睡前陪我一起念主禱文,睡前唱詩歌給我聽,灌輸我關於信仰知識,或和我訴說聖經故事的話,那是多麼令人羨慕的童年啊!如果當自己靈命軟弱不想讀經禱告時有父母的鼓勵那該多好啊!從小看着父母一起靠着上帝的帶領來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有上帝掌權的家肯定不一樣!」

同時我又想,以我的性格來看,如果今天真的如我所願,我是否還會去追求上帝的話還是習慣於那只是父母的信仰。我是否會經常省察自己與上帝的關係,還是只會等父母來提醒我要靈修禱告。心裡才頓時明白,上帝的安排是最妥當的。

我並不是指二代基督徒不會追求上帝的真理,或一代基督徒比較好,而是萬物都有定時,我深信上帝讓我出生在一個非基督徒家庭肯定有祂美好的計劃。在這樣的家庭里,上帝讓我學習到了如何可以過得分別為聖,從家做起傳福音的工作,也以此操練我對祂的信心。例如,當遇到家裡信傳統信仰的長輩們要求上香等尷尬的情況時,我發現,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上帝必在當中做工。

由於念書的關係,我常年不在家,但只要有機會放假回家,我就會努力邀請父母和我們一起參與崇拜。在家裡我也時時遵守聖經的教導,父母也因為我們兄弟姐妹的改變而對基督教有了另一種觀點,願意嘗試去了解這信仰。這些小小的不同,都讓今天的我願意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和明白聖經的教導。

很奇妙地,雖然我沒有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經歷,上帝卻讓我可以把基督帶回家,藉著我,讓我的父母有接觸基督福音的機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從被霸凌到走入上帝的愛里

one-against-all-1744083_640

作者:陶可心,新加坡

校園霸凌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並對個人在心理造成恐懼、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且因為受害者與欺凌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有效的反抗。

我是一名青少年輔導員兼社工,職責是幫助並支持問題少年與他們的家庭。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必須經常與不同的問題青年打交道,其中就有不少霸凌與被霸凌的案例。在這當中,有一位男生,他是一名在級中學生。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欺負班上最瘦弱的一名男生,而這個被霸凌的男生也剛好是我的學生。

有一天,我接到班主任的電話,說班裡又出現了霸凌事件。了解情況后,我大吃一驚!因為這名之前被霸凌的男生居然和其他惡霸合夥欺負班上的女生。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時,他哭着對我說,因為他想要被接受,不想再過着擔驚受怕的日子。聽他這麼說我也很難過,看着他的無奈,讓我想起了在我的童年裡,也曾經歷過被同學排擠、欺負和霸凌。

十四歲那年,媽媽帶我和妹妹從中國來到一個對我而言完全陌生的環境——新加坡生活。無論是語言、習俗,還是生活環境都讓我顯得格格不入。在校園裡,就是「英文」的世界,我不僅要學習新的語言,也要重新學習如何與同學打好關係。而我總是掙扎着該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在課上也經常會因為發音不準而被同學恥笑,有的同學甚至叫我離開新加坡,說我不屬於這裡。

這些情況都讓我十分困擾,讓我有的時候真的覺得我不屬於這裡,甚至還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才不被接受。

然而感謝上帝,當時有位朋友邀請我去教會。因為他去的是英文教會,而我急於想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於是便立刻答應了。每次去教會,看到信徒們很虔誠的禱告和對上帝的讚美都讓我更加好奇這位上帝為何有這樣的魅力。因此我選擇繼續進入教會,也慢慢的,我通過聖經認識了這位上帝。其中聖經約翰福音3章16-17節讓我印象深刻: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因着認識了上帝,並透過祂的話語的安慰與力量,我找到了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勇氣與意義。了解到儘管我們不完美,上帝仍然接受我們,愛我們。因為羅馬書5章8節說:「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慢慢的我學會了不要去理會他人的惡意嘲笑與諷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選擇與其他基督徒們分享我的憂慮,並通過禱告尋求主的幫助,學會原諒他人與自己。

我更意識到,因着上帝的愛,基督徒得以改變他們的生命,並且學會去愛別人(約翰一書4章19節)。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像上帝愛我們那樣去愛別人,那他們也會感受到我們的真心。因此我也開始像上帝愛我那樣選擇去愛、包容與溫柔地對待他們。後來,我和同學們的關係也真的有所改善了。

曾經受傷的我因為得到幫助而得以走出陰影,所以我也想透過我的工作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迷失的青少年。之前提到的那位被霸凌的男孩,為了幫助他走出陰影,我讓他寫下喜歡自己的10件事。一開始他寫不出來,因為他一點都不喜歡自己。箴言16章24節說:「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所以我決定透過鼓勵來建立他的自信心,從小事讚美他,鼓勵他嘗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也跟他說,要原諒自己,接受以及積極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人是完美的。感謝主,漸漸的,他開始有所改變,用真正的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最後也結交到了正能量的朋友。

感謝上帝讓我能夠有機會幫助這些青少年走出人生中的陰影。盼望上帝能憐憫這些青少年,也可以使用我來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自己,不再害怕,且勇敢的向前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當我對所選擇的工作感到不安時……

nurse-1106915_640

作者:沈思含,加拿大

我大學時期讀的是護士學,然而心中卻常常感到很不平安。這是因為大三時, 透過在醫院實習,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生病的小孩,因為身體疼痛的原因,失去了玩耍的動力,整天只能毫無氣力地躺在床上;一些因心臟功能衰化而呼吸困難的老人,走路對他們來說都變成了一種挑戰。因此,在實習期間,由於實戰經驗很少,所以我很害怕會因為自己那不足的經驗,而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傷害。就連我要給病患打止痛針的時候,我的手常常都會情不自禁的抖起來。

當時的我還未信主,雖然在學校,我的理論知識不錯,但卻很難在實習中學以致用。因此,我總是很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科系,更害怕在實踐課時會被老師評不及格。然而老師最後不但讓我及格,還在鼓勵我說,「發揮你所學的知識吧!(let your knowledge shine)」但我仍舊會感到很不安,常常害怕自己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後來,在天父上帝的帶領之下,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觸到福音是在2014年的夏天。那時的我剛念完大三,一位朋友邀請我去他們教會的夏天營會。由於我沒有露營過,所以衝著露營、篝火晚會、看星星等原因,我就報名參加了。在營會中,牧師講道時說了一句話,「上帝對你有祂美好的計劃,因為你是祂親手所揀選的。」(God has perfect plan for you. He picks you up His own hands)這句話給了當時的我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並且有一股難以訴說的平安在我心中,減輕了我對實習工作以及那看不見的未來的擔憂。從那次露營回來后,我就決定去教會認識這位上帝。

雖然我還是會感到不安,但慢慢地,在教會的牧養,以及禱告會的熏陶下,我開始慢慢學習向上帝禱告,並為著我的實習工作向祂禱告,學習將一切的重擔和不安都交託在祂的手中。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我遇見了一位因腦淤血而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且脾氣非常暴躁的病人。他常常會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也不肯吃藥。當我要喂他吃飯時,他也會把我的手推開。因此每當我要進他的房間時,我就會感到非常的有壓力。然而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9節),我每次在進他房間之前都會向上帝禱告,祈求祂能拿去我心中的壓力,並且給我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去對待這病人。就這樣,雖然我對於去看護他這件事感到非常有壓力,但我依然選擇一邊向上帝禱告,一邊每次都去老爺爺的房間里看護他,並用愛心勸他。很奇妙的,病人漸漸地不再拒絕食物和藥物,暴躁的情緒也緩和下來,偶爾還會像一位慈愛的爺爺一般,用看孫女的眼光看着我。他的轉變讓我和我的同事感到十分地驚奇。但我知道,這其實是上帝透過這位病人來回應我的禱告,是祂那大能的手所做的美妙的工,讓我對從事這份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確信。不止如此,這也讓我看見了,即或不安,但只要你願意信靠祂,祂必會帶領你,且祝福你手中所做的工。(箴言16章3節)

如今,我已經畢業和工作1 年了,在上帝的帶領下,我也不斷的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和鍛煉我的實踐經驗,且越來越進步。現在的我也非常喜歡護士這份工作,我不再感到不安,反而充滿平安與喜樂。每次上班之前,我也會先在家裡禱告,祈求上帝能讓我活出祂的樣式,給我身邊的人——我的同事和病人帶去祝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回顧2015年我在尼泊爾的恐怖地震經歷

nepal-earthquake-2

作者:S.A,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2015年4月25日那天,我的朋友到尼泊爾來探望我(我當時正在尼泊爾參加為期一年的短宣)。也就在那天,全世界見證了繼1934年後再次襲擊尼泊爾的可怕地震。在這次的地震當中,共有八千多人喪失生命,兩萬一千多人受傷。

那天早上,我和朋友正在教堂的三樓崇拜。當牧師在證道,宣讀創世紀17章時,突然間,整棟建築物開始猛烈地震動。地底下傳來巨大的隆隆聲,外面的鳥兒四處飛,周圍所有的東西都在搖動。

來自沒地震的新加坡的我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這是發生地震了!而且還是個7.8級的地震!我當下想到的是「我必須離開這個建築物!」於是我馬上拿起我的包包,站了起來,準備衝到底樓去。

可當我抬頭看看周圍時,我發現沒有一位尼泊爾信徒離開他們的位置。相反的,他們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不論是站着還是坐着,都舉起雙手,迫切地向上帝禱告。

我突然覺得很慚愧,認為自己不如他們,因為我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向上帝呼求。於是我坐回位子,也開始一起禱告。在禱告當中,我祈求上帝保守這個建築物不會倒下去,也懇求主停止這個地震,更渴望祂拯救我們。但其實在我內心深處還是忍不住地想, 「這將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

過了一會兒,震動停了下來。所有人都開心地歡呼拍手。但過不久又開始震動,於是我們又繼續禱告。雖然地震只維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但卻感覺像過了很久。當震動漸漸地平息下來后,我們才井然有序地走下樓梯。

然而有一些信徒仍然留在室內歡唱到:「Dhanyabaad Yesu mero man dheki」, 意思是「我衷心的感謝耶穌」。看着他們讚美主的樣子,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

突然,外面發生了騷動。由於我的尼泊爾語並不是很好,所以我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看到一些男生跑向教堂的藍色大門,然後把它關起來。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有一隻大象在附近徘徊,他們不想讓它進到教堂的範圍內,所以才關門。這一切都令人很難以置信。

之後,我們在走路回家時看到周圍屋子的磚牆都塌了。人們都聚集在空地上,也有很多人在嘗試着打電話。除此之外,有一間三層樓的屋子完全被摧毀,而警察不斷地在清理廢墟。在那周圍聚集了有一百人左右,有的在觀看,有的在拍照。但我們不確定是否有人喪失生命。

大約有一個小時左右,我們仍可以感覺到地面在震動,並且從那天到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都不斷的有餘震出現。事發后的幾天,我們都睡在帳篷里,每天早晨都唱《一萬個理由》(10,000 Reasons),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感恩,也懇切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

每個人對突如其來的驚嚇有不同的反應。有些同工患上了創傷后焦慮症,必須回國尋求專業醫療服務。但是對我而言,我清楚知道上帝要我留下來。儘管新德里的新加坡高級專員公署以及外交部已經通知我媽媽有關我在這裡的情況,也提議送我回國。但那時的我非常確定自己想留下來與尼泊爾的人民在一起。我也很感恩,父母都尊重我的決定。最終,我在尼泊爾逗留了18個月,直到今年的七月份。

我現在已經回到新加坡了。那麼,這個地震對我還有影響嗎?

有。在某些方面還是會有影響的。直到今天,當我聽到類似地震警報的聲音時,我的身體自然而然地會變得緊繃,似乎感覺到了危險。除此之外,我剛回到家的前幾個星期,我躺在床上時仍會覺得床在搖動。甚至當我在航游時,船隻搖擺的感覺總讓我回憶起地震的點點滴滴。

那麼我是不是受到了心理創傷呢?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必須學習與它共存下去的「新生活」。通過這個事件,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以賽亞書54章10節所說的,「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 」

最後,讓我們記得,在混亂之中,上帝依然是不動搖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非洲:一個關於信仰和希望的秘密

africa-the-secret-behind-faith-and-hope

作者:Debra Ayis,尼日利亞 (原文為英文)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每當我到其他國家去分享感恩和禱告的力量帶領非洲的教會邁向信心和希望的主題時,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使到非洲有信心和希望?」

尼日利亞,在2011年被稱為世界上最樂觀的國家,以及在2016年非洲最幸福的國家中排名第六。然而在這裡生活讓我明白了,關鍵不在於我們外在看起來有多富有,而是我們的內在是否富有。然而不管我們的生活狀況如何,我們總是有選擇的:沉溺於絕望中或往好的方面想;抱怨我們的環境或從中建立品格;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抱怨或欣喜地給為每一件好的事情感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家人被許多人認為是「較有優勢的」,因為我的父母都有工作來支持家庭。但即便這樣,我們仍然住在一個沒有自來水、偶爾才有電的三房式房子。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使用燈籠以及經常睡在戶外,享受大自然,讓涼爽的微風吹過我們的上空。

像許多家庭一樣,我從小就經歷過飢餓的感覺,以及在幼年時就學習對上帝說話,並操練對祂的信心。我在五歲時就接受了耶穌基督。在這個年齡,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媽媽總是讓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吃一大湯匙水煮豆當早餐時,自己卻不吃。我也明白了為什麼當我媽媽不得不去借鹽來烹調食物時,鄰居們會覺得很有趣。我明白了為什麼我的姐姐會從我們的小花園裡采水果,因為這樣她就可以賣給學校的學生,從中獲得足夠的錢來給我們買午餐。我明白了為什麼牧牛人被允許將他的牛群放在我們家前面的草地上,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跟他交換到新鮮的牛奶。我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只有在聖誕節時才會買新衣服。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會幫忙清理農田以便可以得到多餘的土豆和花生。我也明白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從井裡或在地上鑿洞來取水。

然而,我並不埋怨這一切。因為我一直相信上帝會看顧我的家人並為我們提供日常的一切所需(詩37篇19節)。

其實我的故事跟其他人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儘管周圍的失業率和經濟問題的比例很高,我仍可以看見人們還是可以很喜樂地跟有需要的鄰居分享他們的「一大湯匙的豆子」。我也見過一些家庭和社區的人一起同心面對這些苦難和挑戰,並全心全意地相信,儘管困難重重,沒有什麼能將他們與上帝的愛分開(羅馬書8章31-39節)。我更看到了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在面對不可能的時候緊抓住盼望,並相信着那唯一所賜下的名——耶穌基督(使徒行傳4章12節)。

不止如此,我也見證到了聖經中的奇迹。一些弟兄姐妹可以為了福音而犧牲自己的一切。

在我的一生當中,我發現,當我們真的因為需要明天的糧食而迫切向上帝禱告時,主禱文中的「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9-16節)就變得不再只是一個禱告詞。這是真的,這使我們能真正實現「全心地信靠上帝」。然而當我們選擇信靠祂時,祂就會堅定我們,給我們安全感,指引我們前方的道路,並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這讓我們可以跟祂建立一個很親密的關係。這是當你生活在一個外在很富足的生活時所無法體會的。

上帝帶我們走過試探,以使我們可以更靠近祂。因此,我很高興,也很感恩我能出生在尼日利亞。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當我認定的我,遇上祂預定的我

camera-1447349_640

作者:何怡君, 台灣

我們這輩的教育裡,相較於前幾輩,越發重視個人的興趣、專長,強調要建立自我品牌,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於是,各類社群網站——像是臉書(Facebook),就成了每個人最好的一本自我「推薦書」。我身邊有不少認識的朋友都在臉書上辦了兩個帳號,一個帳號專門經營給外人看,另一個只給知心好友看。此外,為了滿足想讓自己「看起來」很獨特的渴望,市面上各類「有特色」的文創產品熱賣,無論是什麼樣的商品只要沾點文創氣息,就能哄抬身價。

而我身為這世代的一份子,自然也逃離不了那想建立獨特自我的期待。一旦得到一個夢想、一種形象,就形影不離,緊抓不放,我即是它,它即是我。

我認定的我

大學時期的我念的是外交系。大三時,由於身边的朋友認為以我那活潑的個性,可以試試當時正在招募新人的校園記者工作。於是我就去面試,之後也順利的被選上了。

我一接觸記者這份工作就一拍即合,自此開啟一條嶄新的路。採訪和寫稿時總是有難以言喻的喜樂,是過去做任何事都沒經歷過的感受。而我也發覺自己許多的恩賜都能透過記者這份工作而有所發揮,像是從小就愛寫作、愛聊天、喜歡多變的生活、能夠展現在行文間的創意發想都是當記者能發揮之處,並且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的肯定。因此,我便認定了這就是我,這就是上帝要我所做的。

後來經過禱告,我也順利考上了一間理想中的新聞研究所。因著耶利米書15篇19節是我的呼召經文:「耶和華如此說:“你若歸回,我就將你再帶來,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你就可以當做我的口。他們必歸向你,你卻不可歸向他們。」所以我很期待畢業後,能運用所學所長,與主同心,一同關懷社會、愛世人。而我理想中的記者工作,就是要能關懷社會、能採訪、能寫稿。

然而畢業後,擺在眼前的工作選項不是不符合這三樣條件,就是自己的能力還難以勝任,以至於一直無法找到理想中的記者工作。失去實踐夢想的機會,我頓時陷入困境,感到自己失去了五年以來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以及失去自認為如此獨特的自己。我擔心身旁志同道合的朋友會如何看待我,更擔心自己原本規畫好的方向該何去何從。

找工作期間,我雖持續的禱告尋求,但有時仍會懷疑及埋怨上帝,難道信靠祂,就是要放棄夢想,放棄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我特色嗎?難道過去我以為的祂的帶領,都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祂預定的我

然而面對我一切的躁動、不安,上帝用一句經文回應我,即詩篇16篇5節:「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這讓我漸漸明白,原來不是要先當上記者,我才能為主所用。因為不論我往何處去,我的產業是耶和華,若是每個腳步跟隨著祂,我一切所得的,祂都會為我持守。

我雖仍不清楚該往何處去,也很軟弱,但我仍願深信只要是祂帶領的,就是最好、最適合我的。於是我慢慢學著放下「己」,放下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不再執著於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再次由祂掌舵,轉換航道,祂就引領我走向祂早已為我預備好的道路。

找工作的一個月中,我挑出幾個想從事的媒體行業,並面試了兩份工作。第一個面試時被詢問若是採訪議題與信仰衝突時,我會如何撰稿?當時的我回答會謹守信仰,然後就被謝絕了。第二個則是因著隔週日需值班不能守主日,以及我的交通能力不符合條件的原因之下,也被回絕。當時的我雖沮喪,但也很快明白主在透過這直接了當的方式,來保守我不走偏了路。

後來我再次思想當初的呼召經文,決定先退一步,暫時把原本設立的三個條件中的「能採訪」放下,開始尋找社福單位的文字工作,鎖定與我過去曾關懷的原住民族群或是身心障礙者議題相關的單位。

作出這決定後,我就向心路基金會投出履歷。這個基金會是個關懷心智障礙者的社福單位,它在我投出履歷後半小時內就通知我面試時間。面試後,我很快便被通知錄取,然後在一週後開始上班。

如今,我在這間基金會工作近半年,擔任行銷企劃專員,除了能發揮我原本所長——能夠寫各式各樣的文案、出門採訪、創意發想如何經營品牌形象之外,還有機會接觸行銷企劃,學習新事物。這讓我親眼見證了上帝過去的帶領並沒有失誤,一切的豐盛美好超乎所求所想。

經歷過這一遭,我學會了當留心數算主的恩典與引領,別急著自己先下定語,自己認定了自己。在還沒走到終點前,我要做的就是一路跟隨、一路委身,期待在每個階段,都遇上祂所預定的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下之憂)

面對疾病時,我們該怎麼辦?

how-should-we-respond-to-illness

作者:Julia Lee,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作為一名醫療社工,我的工作是幫助那些飽受生理和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因着工作,我也見過許多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因為疾病而陷入困境。以下是一些案例:

有個年輕人因為神經嚴重受損而無法工作,並接受了多年的治療也不見好轉。由於他的陣發性疼痛幾乎每天都會發作好幾次,因此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要待在家裡。他的家人,不僅要為他的醫療費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還要照顧他的身體和情緒,以及想辦法處理他的抑鬱症。

一個患有精神障礙的中年婦女經常向她的孩子大發脾氣,在家中情緒非常不穩定,甚至還妄想出她的丈夫是個有暴力行為的人。一開始她非常配合治療,但卻一直無法接受自己是一個精神異常患者。所以她拒絕服用醫生開的葯,這也成了她們一家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並且使得她和家人的關係持續緊繃。

隨着病情進一步的惡化,一個患有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男人,他的認知能力開始減退。由於他的家人無法在家照顧他,所以他大部分側時間都住在療養院里。近些年,他的家人不再來探訪他,甚至現在已經音訊全無。然而,他在療養院里始終保持着樂觀的心態並且非常樂於助人。

一個上了年紀的婦人需要依靠輪椅活動。在摔倒好幾次並且摔斷了幾處骨頭后,她開始害怕出門。她平時只有家政傭工跟她一起住。雖然她有孩子、孫子,甚至曾孫,但他們幾乎從不過問她的生活。因此她只能打電話給朋友和志願者們聊天,或者看電視來聊以慰藉。

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不由得想,聖經時代的人們是如何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其中,約伯就是一位經歷過諸多病痛,飽受折磨的聖經人物。當他在痛苦中呼求時,他的朋友們給了他一些糟糕的建議,結果導致約伯差點因為他的苦難而埋怨上帝。然而,最終他意識到上帝才是給了他生命中一切的那一位。因此他選擇繼續敬拜讚美祂。最後,上帝也祝福了他,給了他更多的家人和財富,比之前有的還要多。

在聖經新約當中,我們也讀到有人患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比如瞎眼的,瘸腿的,以及大麻風病人。這些人都飽受社會的歧視。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為何以及如何患病從來都不是重點——上帝的榮耀和最高主權才是。在那個出生就瞎眼的人的事上,主耶穌說,他生來這樣是為了「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章3節)

如今,我們有幸能夠聽見和明白上帝的教導,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受疾病折磨以及他們的痛苦會怎麼告終。然而,當我們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身患疾病時,卻很難去接受和理解這一點。而許多人也總是很努力地想要去弄明白自己所患上的疾病,並且為自己要在病痛中忍受多久以及今後的生活會怎樣而憂心忡忡。

與我的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一同經歷困境使我認識到最重要的是: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應對疾病並努力使疾病變得有意義。而病人對於疾病的反應能夠決定情況是否會好轉。

作為基督徒,面對疾病時我們的回應是轉向上帝,把我們的希望完全放在祂身上。也許我們並不會立即得到醫治,甚至很有可能根本得不到醫治,但是正如約伯一樣,我們要始終信靠祂。因為祂是愛我們的上帝,所以祂必會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得以走過苦難!而且在這條路上的每一步祂都會與我們同行。

在約伯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他最終得到了醫治和恢復,而是無論他遭遇了多大的痛苦,他仍然能夠不住的讚美上帝。他在苦難和悲痛中仍能夠保持對上帝的信心,才是他最大的見證。因為當我們保持對上帝的信心時,就是在榮耀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下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