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死亡其實離我們不遠……

leaves-219150_640

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但如果不可預期地跳過了『老』這個階段,生命似乎就會讓人措手不及。忙碌而快速的生活,讓人忽略了「生死」這個課題的重要性,還年輕的我們,究竟會花多少時間去思想關乎生命的事呢?

每當看到有關墜樓的新聞,記憶裡總會浮現大學住在學生宿舍時所發生的墜樓事件。那天清晨,我和室友被門外的吵雜聲給吵醒。開門一看,只見警員在我們房門外的逃生門拉起了封鎖線。我們這才得知有位學妹在凌晨時分意外墜樓,送到醫院前就已過世。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年輕生命的消逝,竟然離自己那麼近,就在自己房門外的陽台。雖然不認識過世的學妹,但心中的震撼卻久久無法平息。

學妹的家屬、同系的師生以及室友皆表示那期間她並無異狀,對事件的發生震驚不已。“她究竟是不慎墜樓還是跳樓?她為什麼要在夜深人靜時攀爬逃生門外的陽台?她的個子並不高,如何能從高高的陽台圍牆上不慎跌落下來?”大家的心中浮現出許多的疑問,但卻沒有從警方和校方口中得到合理的解答,因此眾說紛紜。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我看見了人的內心深處對於死亡的恐懼。有些同樓層的同學好幾天都做噩夢半夜驚醒、有人需要結伴搭電梯上樓、有人则不敢一個人回房間,我的室友甚至不敢關燈睡覺。很多信奉傳統信仰的人不知人死後靈魂會到何處去,甚至認為意外過世的人可能會像孤魂野鬼一樣四處飄蕩。這些胡思亂想常使人陷入更深層的恐懼中。但基督徒對死亡卻可以有不一樣的態度,因為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有永生的盼望。祂不但為我們死,還從死裡復活;因祂戰勝死亡的權勢,我們可以不害怕面對死亡。

還記得小時候參加奶奶與外婆的追思禮拜,會場內的經文寫著:『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11章25節) 雖然會不捨,但卻深信我們必在天家再相見,這是上帝所應許的極大的盼望。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道書3章11節) 唯有上帝才能給我們帶來永生的盼望以及活著的真正意義。那麼,如果生死的問題是如此地重要,為什麼我們不趁年輕時就找到答案,非要等到面對生命的驟逝,或是到晚年時才來擔憂呢?當人們如此害怕面對死亡,不是更應該知道死後會去哪裡嗎?為自己的生命做好準備,比避而不談來得實際。因此,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怎麼能不把握機會與身邊的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呢?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再遇到同一個人會是什麼時候,甚至是還有沒有機會再遇見他/她。

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聖經中耶穌基督卻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這世代的天災人禍搞得人心惶惶,但我們更應該看見的是,這世代需要平安,而這份平安唯有從上帝而來。我們活著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我們遭患難時賜我們平安;當面對死亡時,我們也確信我們是要到天父上帝那裡去,在那裡不再有痛苦和眼淚,好得無比。這是一份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仍然由心而發的平安!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

未來,路在何方?

signpost-20032_640

作者:Jie-Ying Wu,台灣

聊起未來這個話題時,多數人會侃侃而談自己對未來的期待,或自己所規劃的人生藍圖、夢想及成就。世人會用不同的外在條件來定義未來的好壞,例如:金錢、學歷、能力等。因此,不少人便投入許多心力去追逐這些條件,好能夠得著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對未來如此的追求,看似合理,但卻暗藏著引發個人驕傲的危機,這些種種的條件甚至會束縛我們,讓我們難以活出上帝所賜予我們本應活出的樣貌。那麼,未來究竟在何方?下面讓我來分享幾點個人在尋求未來時所總結的經驗及方法。

1.檢視自己尋求未來的動機,一切須出自於愛

中學時期,我時常用成績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當時的我認為擁有好的成績即有好的未來。為此,我總是在考試上盡量拿到好成績。但漸漸地,由於太過執著於課業成績,我變得無法理解周遭同學為什麼不能專心念書,有時甚至會因此責備他人。不知不覺,眼光也變得越發狹隘,缺乏同理心。

高中畢業後,基於自己的個性和,也為了穩固自己的未來,我大學選擇了就讀法律系。然而大學生活卻和我想像的完全不同。大學所讀的書籍用語艱澀,很快我便對讀書失去了興趣,對校內的課外活動也提不起精神,大學夢就此破碎。後來,因為內心實在感到空虛無力,我選擇走進了教會尋求上帝的幫助。當時,我常問上帝,究竟要給我什麼樣的未來?上帝沒有立即回應我,而是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破碎我的生命,教我心中要有愛。

上帝常常透過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提醒我:「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這段經文,在我尋求未來的方向中,一直不斷地提醒我,成為我檢視動機的指標。不論一個人有多少恩賜和才能,一切所做的事都須以愛為根基。若是出自於追求表現或虛榮心,換來的都只會是虛空與無益。相反,若一切所做的,是出自於愛,那內心自然就會充滿熱情以及對上帝的盼望。

2.放下個人意志,讓上帝引導未來

箴言3章5-6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在尋求未來的過程中,難免會不小心按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但我們是上帝所造的器皿,唯有祂知道哪一條路才是最適合我們的。我們若尋求祂,順服祂的旨意走向未來,必定能夠活出上帝所賜予我們所當有的特質與樣貌。

大學畢業後,我按著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想找到與本科系相關的工作,但上帝卻引導我進入了我從未想過的職業──小學助理老師。最初,我對於這份工作感到十分害怕。不過上帝卻讓我在其中學到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用心關心他們。透過這份工作,我也越來越了解自己,原有的冷漠性格慢慢得到上帝的修剪。後來,上帝更是在我心中放下了對孩子的擔負,使我日後得以參與教會的兒童事工。

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所安排的,不是人所能測度,但祂卻很樂意我們參與祂的計畫。當我們願意走向祂所安排的計畫時,內心便會知道祂要給予我們的異象是什麼了。

3.不只尋求自己的未來,還要學習看到別人的需要

過去,我一直想履行個人的理想,卻失去了了解他人感受的心。然而腓立比書2章4節教導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尋求未來,不僅是關乎自己的事,也關乎他人。世界並不繞著我們轉動,而我們需要留心的是心中有無這個世界。找尋未來的人,多數都期待自己能夠發展得更好,但這個向外發展的過程,必然會與他人產生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扮演付出者的角色,而該角色即是學習如何謙卑做僕人。

腓立比書2章5-7節也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當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時,不是頤指氣使地要人們達到祂的要求,而是先看到人被罪挾制的心需要得著釋放。祂以僕人之姿,帶著使命,幫助我們能夠享受上帝所賦予的愛。所以,當我們用僕人的心尋求未來時,不僅容易使我們看見他人的需要,更能點燃生命中對主的熱情。如今,因著聖經的教導,我願意放下自我為中心,學習付出,學會關愛他人,在尋求未來的道路上也更喜樂了。

上帝所引導的未來,有別於世界的未來。這樣的未來,不是一昧地追求外在的領先,而是在過程中查驗自己的內心為何。內心動機出自於良善,有上帝的愛作為根基時,我們就會越發地清楚未來的意義。因此,若發現自己內心時常被外在的利益牽引時,愿保羅的鼓勵常常提醒我們:「不要效法這世代,要藉著理性的更新而改變,使你們可以分辨什麼是神的旨意——那美善、可喜悅、完美的旨意。」(羅馬書12章2節)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

2004年的海嘯,改變了我的人生

How-the-2004-Tsunami-Changed-my-Life作者:Kelty Tjhin,印度尼西亞
繪圖:Galih Suseno
翻譯:鍾林君,中國

2004年12月26日,一場海下地震衝過印度洋,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嘯,造成14個國家共20萬人次的死亡,成為有史料記載以來最致命的悲劇。其中災情最嚴重的地區為印度尼西亞的班達亞齊,它是第一個受到海嘯衝擊的主要城市。海嘯在此蔓延了4公里,造成15萬人死亡。在此文章中,作者Kelty將分享她親臨災難中時所經歷到的上帝的美善。

直到今天,當年所發生的一切對我來說仍歷歷在目。那天是2004年12月26日,也就是在這一天,我的家鄉班達亞齊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而我的人生也從此完全被改變。那時的我才9歲而已。

那一天是聖誕節過後的節禮日(Boxing Day),大家都還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當時的我懶散地躺在床上,突然之間,傢具開始劇烈地搖晃。沒多久,我們便意識到,這是發生地震了。我奶奶驚呼一聲就跑到客廳里去。然後我們聽到一個很大的噪音,接着就看到對街的三間街屋瞬間倒塌。當震動停下來的時候,我和奶奶都儘力保持冷靜,但很快的就被街上四處奔跑的人給打斷了。他們一邊奔跑一邊喊:“快跑!水衝過來啦!”

媽媽立刻帶着我迅速地把家裡值錢的東西給收一收,但這其實都是徒勞。因為我們壓根不知道,我們遇到的並不是普通的洪水,而是巨型海嘯。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我聽到轟隆隆的聲音,抬頭一看,一個巨浪把一艘船沖了過來,從我家經過。很快的,渾濁的水開始湧進我家,直達1米多高,並淹過我的胸部。我頓時陷入了巨大的恐慌當中,覺得自己馬上就會死亡。我心想:“難道這就是世界末日了嗎?”我腦海里立即浮現了主日學老師曾講過的啟示錄中世界末日的景象。“我要怎樣才能逃過這場洪水?”我在絕望中高喊:“上帝,救命!救救我們!”

緊接着,我聽到一聲巨響,一陣巨浪衝進我家,衝倒了四周的牆 ,把我們從房間里給帶了出來。我當時非常的無助,不僅僅是因為我個子小,更是因為我不會游泳,於是我水中開始往下沉。就在我覺得沒希望的時候,我聽到一個溫柔的聲音在我耳邊輕語:“Kelty,喊救命!”我不知道這個聲音是從哪兒來,但我聽了這個聲音的建議,用最大的聲音喊到:“上帝,救我!媽媽,救我!”

突然間,我感到自己被推出了水面。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我看見了媽媽。原來她聽到了我的聲音,把我從水裡給拉了出來。我又可以呼吸了。感謝主,我還活着。

奶奶、媽媽和我接着爬到了鄰居家的陽台。我們在那呆了幾個小時,等洪水退去之後,我們連夜往高地走去,希望能找到地方避難,因為那時我們的背包里除了衣服,什麼都沒有。我們最後找到媽媽的同學,在她家裡呆了兩天,直到接到部隊的通知,讓我們撤離班達亞齊。當我們離開班達亞齊時,我看到道路兩旁都堆滿了屍體,到處都聽到失去親人的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這些聲音至今仍然在我耳邊縈繞。

每當我回憶起這場災難時,我都會想起詩人在詩篇121篇1-2節所寫的:“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我的生命是在那全能上帝的手中,而且我相信當時是祂給我勇氣在溺水時喊救命,並且把我從深水中救出來的也是祂。

那次的災難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教會了我要完全信靠上帝。當我覺得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多事情時,上帝就提醒我,我所擁有的一切,我所能做的事,都是因為祂在我生命中所賜下的恩典。每當我想追求“自由”,放任自己享受世俗的一切時,上帝也提醒我,祂是我生命的主,只有祂才能滿足我內心當中的每一個渴望。

這次的經歷使我開始珍惜上帝所賜予的每一次呼吸,也讓我想用我餘下的人生來榮耀上帝,活出合乎祂心意的生命。

此文章譯自雅米印尼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

當我所愛的人最終沒有得救……

What-if-a-Loved-One-is-Not-Saved-

作者:Joawen Ho, 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

2006年5月,我家第一次經歷親人離世。舅舅在一次肇事司機逃逸事故中身亡,留下舅媽獨自撫養五個年幼的孩子。

我當時還未信主。舅舅的離世讓我不禁思考,一個人怎能瞬間喪生呢?舅舅是多麼慈愛的一位父親,又是一位那麼成功的商人。如果生命如此短暫,那麼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和目的究竟何在?由此,我開始了對生命意義的尋求。

在多種宗教文化中長大的我,從小就相信有神的存在。只是我不確定哪一位是真神。所以一天晚上,我不確定該向哪位神禱告,於是對我不認識的神說:“如果你真實存在,請向我顯現。告訴我舅舅在哪兒,他現在在幹什麼?”

不久之後,一位朋友送給我一本小冊子,上面討論的是關於患難的話題。因着各種原因,我讀完后很想繼續了解更多,所以我跟這位朋友參加了她教會的查經小組。

2007年11月11日,我決志信主。說實話,那時我並不完全認識上帝。事實上,別人對我一些問題的解答也不能令我完全信服。但是我意識到,無論我知道多少,我都不可能完全認識上帝。因為對於這個世界,對於生命,對於上帝,我永遠都會有問不完的問題。所以我決定憑信心相信,因為基督宣稱祂是上帝的兒子,並且被釘十字架,這些事實讓人難以不信。

當然,有人會爭辯說,如果耶穌並非真實存在,那就不值得把生命委身在基督裡面。但是如果基督是真神,真像祂宣稱的那樣,“是道路、真理、生命”,那麼不跟隨耶穌豈不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嗎?

當我逐漸更深認識上帝時,我開始理解祂有多麼偉大。祂創造了天、創造了地、又創造了地上一切的生物。然而,因着對人類的愛,祂選擇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給我們救恩的盼望。我也開始從弟兄姊妹的彼此相愛中看到基督向祂子民所彰顯的愛。

但是,2010年5月中旬,一次事故讓我對這位慈愛上帝的信心大受挑戰。我的另一位舅舅過世了,又是一起肇事司機逃逸事故。Richard舅舅對我而言就像父親一般:他待我如親生女兒,在我人生許多重要的時刻,他都陪伴我左右。但是他不是基督徒。

我明白救恩的信息,知道舅舅的死意味着我們將永遠分離。我開始後悔在他活着的時候沒與他分享更多的福音信息。我開始對上帝發怒,抱怨祂沒給我更多的時間。我開始思考:上帝怎麼能讓一另位有愛心的人就這樣死去?如果上帝是公義的,祂怎能容許這種患難和不公存在?我在這些問題中掙扎,幾乎快放棄信仰。

但是同月,我參加了教會的一個營會,在靈修中讀到了一段經文:“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祂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6-18節)

當我默想這段經文時,我終於明白上帝何等地深愛我們。因着這份愛,祂把自己的愛子獻出來,釘在十字架上——一個給上帝帶來巨大傷痛和苦楚的舉動。因此,我意識到,當舅舅們去世時,上帝完全知道我所經歷的苦痛。

重新認識上帝的作為後,我再一次禱告,邀請耶穌進入我的生命,並重新尋求認識基督。慢慢地,我開始明白上帝對失喪者的心腸。比如,從約翰福音10章16節中,我看到上帝喜悅其他的羊歸入羊圈。“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它們來,它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在路15章5-7節,我知道上帝為每一個得救的靈魂歡喜快樂:“找着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 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着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

我禱告,希望自己能夠緊緊與天父同行,學會更用心地聆聽上帝的聲音並跟隨祂。同時,我也禱告,我對上帝的尋求也能幫助周圍的人來一起跟隨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

給未來的自己寫信

3-Lessons-Ive-Learned-From-Writing-A-Letter-To-Myself-1024x613作者:Jick Siriwan,泰國;翻譯:鍾林君,中國

2014年的最後一天,我正在和幾個教會的朋友享用大餐,我親愛的先生突然提議:“我們要不要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我頓時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決定一試。於是,我給自己寫了一封信,在上面標註了應該在什麼時候打開,再把信裝進一個盒子里,最後跟信說了聲:“明年這個時候見嘍。”

幾周之前,當我打開這封整一年前寫好的信時,我發現自己居然已經完全忘記當初寫過什麼了。讀着那些平實簡單的句子,我的雙眼開始濕潤。

我想:“原來讀以前的自己寫的信是這種感覺。”但我從中收穫最大的卻不是這封信本身,而是寫信這件事情讓我明白的三點。

一、給未來的自己寫信能讓我們有機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給自己寫信是一種很實際可行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我讀自己寫的信時,我發現自己第一次那麼清楚地聽見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通常,我們並不會真的去傾聽我們的內心,而更願意去傾聽他人友善的建議。而這些建議有時卻會讓我們困惑,讓我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去思考或去感受。給自己寫信讓我能夠反思自己過去一年的生活,並且問自己一些深刻的問題。

二、我們自己是肯定自己或責怪自己的最佳人選。

我在給自己寫信的時候,特意寫得好像是在跟另外一個人談話一樣,也寫得非常誠懇、真摯。其中這一段讓我感觸最深:

嘿,最近還好嗎?之前的心愿都實現了嗎?過去的這一年,對你來說是好還是壞?我希望在讀這封信時,你會帶着一份愉悅的心情去讀,也希望你可以為自己迄今為止所做出的努力感到驕傲。以我對你的了解,我擔心你可能還沒有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不過,如果你已經達成了,恭喜你,我真的很為你驕傲!要是還沒有,也不要灰心,繼續努力!別忘了,香菜的種子要發芽也需要一段時間。並且有的時候,雖然這些種子看起來好像沒有動靜,卻不代表它們沒有在生長。事情是有進展的,上帝在土壤里做着奇妙的事情呢。信靠天父吧!也要對自己有耐心。對了,別忘記寫下明年的目標,並且再給我寫封信,好嗎?

Jick敬上

我是那種常常無意識中會給自己很大壓力的人,然後常常又為自己沒有實現的目標感到愧疚。讀完我寫給自己的信后,看着過去的自己對現在的自己所寫的鼓勵,我被深深地打動了。如此一來,我開始覺得可以放鬆一些了。上帝使用那時的我來提醒現在的自己去享受在地上的生活,為祂所為我成全的所有美事讚美祂。

三、向自己提問可以給自己指明方向。

我們一生中可以隨身攜帶的最貴重的物品並非任何珍寶,而是人生中不斷積累的那些寶貴功課。而其中一個學習人生功課的方法就是向自己提問。這些問題促使我們去尋找答案,就像開始導航前我們不得不確定目的地一樣。在給自己的信中寫下我們的目標也可以提醒我們,一開始的時候,自己為何決定開啟某段路程。正如泰國作家Sorakon Adunyanon所說:“問題比答案重要許多。問題就像指南針,可以為我們指引方向。而答案只不過是問題的結果罷了。”

以下是一些我們可以用來問自己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 耶穌呼召你去完成的目標是什麼呢?
  • 你有沒有按照自己的初心去生活?
  • 過去的一年裡,你建立了幾份關係,有哪幾份是仍然保持聯繫的?你是如何珍惜這些關係的?
  • 未來五年,你有什麼計劃嗎?
  • 有什麼是讓你特別感恩的?你將來會為什麼感恩?
  • 對於未來的自己,你想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 有哪些你過去學到的功課是可以用來提醒未來的自己的呢?

你是不是已經準備好給自己寫一封信了?試試這個網址:https://www.futureme.org/。你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直接給自己寫信,還可以給這封信定時,看自己想什麼時候收到這封信。非常簡單!

讓我們一起跟未來的自己問個好,讓這個新年,也讓以後的每一個新年都變得特別吧!

此文章原文用泰語寫作,中文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我是誰)

五個徵兆看出你 “以自我為中心”

5-Signs-that-We-are-Preoccupied-with-Ourselves-1024x613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翻譯:張詠惠,台灣

老實講,如果我們夠誠實的話,人人都多少有些自戀傾向,無一例外。話雖如此,我以下的言論卻並非有意冒犯任何人。我希望提出這些指向標,能幫助我們辨識“自戀”傾向,並及早處理,防患於未然。

徵兆一:你點開了這篇文章

沒錯。既然你點開了這篇文章,就說明你多少有點沉浸在自我之中。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太過於專註自己。雖然如此,這並不完全是件壞事。真正的問題出現在當我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他人利益的時候。

心理學家認為,相對於專註自我來說,自我認知對我們更有益處。自我認知讓我們洞悉指導我們行為的內在動機與渴望。自我專註會讓人不滿足,而自我認知卻能夠激發人進行內省。自我認知激發我們思索如何改變負面心態,活出更豐富、更滿足的人生,不僅有益自己,更同時造福他人。

徵兆二:你發現自己經常批評他人

鼓勵和激勵他人,特別是親朋密友向前走是合乎聖經教導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告訴我們:“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

可是,你有沒有感到過自己有強烈的需要去更正別人?這種需要如此強烈,以至於如果碰到以下兩種情況,你就會沮喪抓狂:1)感到自己無法與對方溝通;2)對方不接受你的建議或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曾因其中任何一種情況而沮喪,那很可能是你對自己以及別人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你常常對人感到灰心失望,或發現朋友們越來越不想和你一起,這就是警訊了。

有一段時期,我對身邊所有認識的人都失望透頂。無論朋友們花多少時間跟我在一起,有多關心、在意我,我總能換着法兒對他們挑三揀四,讓他們覺得自己好自私,沒把我當回事。

這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記住,我們都仍然處在一個“成聖”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漸變得更好。耶穌曾親自向那些被社會唾棄的人展現無比的耐心與慈愛,包括稅吏與妓女。耶穌雖未包庇他們的罪行,卻以溫柔更正他們,並給他們時間與空間做出改變。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效法耶穌的忍耐,不僅原諒朋友有時做得不好,也要在我們自己由內向外被更新的時候原諒自己的不足。聖經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書4章16節)。

徵兆三:你總在擔心怎樣才能提升自己

你身上有哪些特質,是讓你着實受不了的嗎?即便你卯足全力改變自己,還是不可避免地回到原地?例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缺乏自律的問題,卻還是免不了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我們可能會立志改變自己,並在短時間裡看到起色。但是不到幾個禮拜或幾個月,我們發現那些陋習又回來了,叫我們對自己又失望又憤怒、心煩意亂。

我能不能說,這是因為我們太專註於自己,想靠自己解決所有問題呢。我們常常坐立不安,是因為我們不肯放手。因為其實我們沒有真正相信,上帝大到能解決我們的一切問題,也不真的確信祂會幫我們解決。

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來改變自己——難怪會不停失敗!讓我們信靠上帝吧,讓上帝接手。

徵兆四:你感覺講話的總是你

你有沒有曾經話講到一半,突然發現講話的怎麼凈是你自己?也難怪呀,因為你一直講個不停嘛!人際關係卻要求雙向溝通。

如果我們刻意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努力去傾聽別人,我們就會學會如何關心別人。我們會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避免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土耳其有句諺語大有智慧:“說話是銀,聆聽是金。” 有沒有可能,即使和周遭朋友相識多年,你其實一點都不了解他們的個性,甚至連他們的喜好也搞不清楚呢?

有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如此。我們把時間都用來禱告,告訴上帝我們需要什麼、掛慮什麼。可是我們有沒有暫停片刻,想想祂要對我們說什麼呢?

徵兆五:你不敢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

多年來,我都很難做到真心誠意地關懷他人。當我與身邊的人互動,即便是與我所愛的人互動時,我都總是在盤算怎樣才能確保他們也以同樣的關心與愛回報我。我要怎樣對他好才能讓他對我死心塌地呢?我要送她什麼禮物,才能讓她更愛我呢?甚至還有:我能為上帝做什麼,好讓祂永遠不離棄我、拋棄我呢?

最後,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應我時,當他們沒能滿足我不切實際、自私自利的期待時,我就大失所望。長期以來,我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我認識到,我必須先了解與人建立關係究竟意味着什麼。而我對這一人生功課的學習正來自於我人生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關係:我與上帝的關係。

我學到的第一點是祂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早在創世以前,上帝就愛我們。即使我們背叛祂、遠離祂,反抗祂,上帝從未停止按着我們的本相愛我們。一旦我了解到這一點,我就開始學會如何愛別人——按着他們的本相愛他們。不在於他們能為我做什麼,甚至不在於他們如果離開我會對我造成怎樣的傷害,我愛他們,單單因為上帝想讓我去愛他們,這些祂無條件、無私地愛着的人。關係,從來都不是等價交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我是誰)

當性格測試做不到的時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1024x613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譯者:詹啟聖,台灣

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害羞、不喜歡與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則說話相對大聲、喜歡引人注意、熱愛與人交往。

關於這些對不同性格類別的描述,你可能已經聽過,也可能用類似的話語去描述過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難看出,性格測試在當下非常流行,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願意花錢讓員工去做性格評估。近年來,市面上出現的性格測試題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各級學校也開始一早就採用這些性格分析工具來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認知到,性格會對我們的行為、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我們應對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響吧。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性格分析工具時,出來的結果讓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為大家對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現外向的形象。當發現自己其實更傾向於內向時,我真是五味雜陳。

我長這麼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麼可能是個內向的人呢?

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性格類別,有那麼多的自我掙扎。多年累積的社會壓力及同輩朋友的行為,讓我確信外向活潑是比較好的性格特徵。因此,我一直努力做個外向的人,但還是會有人說我“反社會”、“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這個性格分析工具還分析了我的決策模式。結果顯示我偏愛理性思考(比較有邏輯、愛分析、講道理)勝過感性判斷(強調關係、能體諒人、有同情心)。難怪大家總是說我“冷淡”,或批評我在該表達同理心的時候老說話客觀、強調理性分析。大家經常說很驚訝我怎麼那麼缺乏“適當的情緒表達”。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認同而不被拒絕。儘管實際上,我覺得自己裡邊真實存在的是一種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卻會假裝得很友善、很熱誠。這讓我既有罪惡感,又覺得氣憤——有罪惡感是因為自己“虛偽”,憤怒則是因為我怨恨大家不給我的“真我”任何機會。經受多年的負面評價之後,我甚至開始完全相信,自己是無法給出真正的愛與關懷的。這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缺陷的人,並且沒人會愛我。

更諷刺的是,我一直從事的還是組織發展顧問的工作。對於各種性格指數所顯示的結果,其理論、設計、行政運作與解析我都相當清楚。然而,我卻無法用腦中的知識去解釋內心對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後有一天,上帝透過一篇主日講道向我說話了。牧師引用了耶利米書1章5節的經文:“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講道信息的重點是鼓勵大家擁抱上帝想要與我們建立的這份親密關係,因為祂創造了我們,也最了解我們——祂自己的傑作。我們所有的特性、缺失、長處、短處祂通通都知道。並且祂刻意將我們放置在我們各自的家庭、國家和所處的社區環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聽到上帝對我說: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裡,你是如此的寶貝與可愛,其他人也很快會意識到這一點的。你不需要隱藏或害怕什麼,因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為你應該有的樣子。

我頓時坐正。這個信息讓我無處可逃。我發覺自己暗暗問說:“天父,是禰嗎?”我從未如此直接、清楚地聽到上帝對我說話。我覺得自己被發現了,無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無處可躲。

當我向上帝禱告,將我多年來的罪惡感及自我否定交託給祂,並向祂哭訴、懇求祂醫治我情感上的創傷時,我被一種強烈的釋放感包圍。等我意識過來,我已經陶醉在耶穌無條件愛我這個永不改變的事實里。我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這份愛。生平第一次,我嘗到生活在上帝話語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學家Carl Jung說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為這是上帝所賜的。我們的創造主充滿慈愛地親手塑造了我們每一個獨特的個體。雖然我們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穌基督,但我相信我們受造各不相同,好讓我們可以藉由各人獨特的互動方式,去有創意地與這個世界接觸。

當我對於上帝的愛的經歷被更新后,我覺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變自身性格中與我在這個世界的目的產生錯位的那些部分。舉例來說,與其用我的“理性”偏好來對待人、事、物,現在我會試着先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有些品質是可以後天學習的,並且越操練越得心應手。

不論我們是外向還是內向,是偏理性還是偏感性,我們都能主動去接觸別人並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沒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裡面的獨特設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內翻足的故事

a-clubfoots-journey2-1024x613作者:Angelyn A. Padernos,菲律賓;翻譯:吳淑慧,台灣

那年我16歲,當別人拿我的腳開玩笑時,我內心會充滿羞恥感。我也特別想找到從小就一直找尋的答案:“為什麼我生下來是這樣?”

一些不了解我處境的人會妄加評論,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發生。他們嘲笑我,用家鄉話叫我瘸子。有一次,因為一名小學同學這樣叫我,我跟人家打了一架。大學時,一位教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的腳怎麼回事,這也讓我深感羞辱。別人對我的腳的評論,每一句都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板上、腦海里。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淚流不止,沉溺在自怨自艾中無法自拔。每次,我都會跑回家痛哭一場,而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當時是那樣的無助,因為沒有人保護我,讓我可以免受這些負面話語的傷害。我想,沒人會在乎我的遭遇。但是,有一次,我在一本上書讀到一段話,才發現,上帝在乎,祂一直都陪在我身邊。那段話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戰士:

我知道你很疲憊。我想跟你說的是,現在就放下劍和盾牌。不要再為征戰擔憂。難道你不知道,這場戰役是我的,而不是你的嗎?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堅守陣地,與那些想要摧毀你的千軍萬馬對陣。我必與你在同在、搭救你。你只要儘力而為,把其他的都交給我。

你的指揮官:耶穌基督

起初,我以為我可以用哭泣、逃跑來孤身奮戰。但上帝知道,我已經防衛得有些疲倦,不久就會敗下陣來。知道這場戰役有祂撐腰,並且祂必與我同在,這給我極大的安慰。

隨著年歲漸長,上帝也一步步帶領我處理我的狀況,並為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其中一個答案出現在一篇報紙的報導里。那篇報導名為《聖路加幫助男孩矯正腳形》。整個報道穿插了許多那個男孩的照片,而他的腳剛好和我的一模一樣!好奇心驅使下,我迅速地讀完了這篇報導。原來這個男孩(Juan Martin Paz)患的是內翻足(clubfoot)——一種先天性畸形病症,有的患病者是一隻腳畸形,有的卻是兩隻腳。

這篇文章終於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擾。我終於明白自己的腳為什麼會不同!至少,我從此知道我的腳不是因為媽媽懷我時吃了毛鴨蛋(鴨蛋里有正在發育的小鴨子胚胎),也不是受到了菲律賓神話人物Engkanto的詛咒。

明白我的腳為何會這樣后,我決定繼續自信地生活下去,儘管我知道這很難,並且周遭的人還是會因為不了解我的情況而說些不顧及我感受的話。但是,我深知上帝與我同在。因此,我只要深吸一口氣,做個簡短的禱告,再綻放一個微笑,大膽地擁抱這一切就好。我會繼續竭盡全力,跨出最美的步伐。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詩篇139篇13-1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原文與譯文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施比受有福

When-its-more-blessed-to-give-than-to-receive-1024x613作者:Michele O,新西蘭;翻譯:小雨,台灣

多年來,一想到聖誕節及與之相關的各種聚會、活動我就頭疼。

朋友丶同事們都興奮地期待交換禮物與飯局邀約,而我卻煩透了與陌生人一起參加烤肉派對這樣的事情。對我來說,那實在很尷尬。一想到手裡拿着一次性餐具切牛排(牛排往往沒什麼味道還常常烤焦),一邊還要顧着和陌生人搭話,我就恨不得化身聖誕鬼精靈Grinch,好把聖誕節偷走。

你知道在這些聚會裡我最不喜歡的是哪部分嗎?交換禮物!別誤會,我很喜歡禮物,特別是自己被禮物包圍時。然而,當自己要按安排給完全不認識的人準備禮物時,我簡直頭疼死了。

我總想,光看大家帶來交換的禮物,就應該把這個交換禮物的遊戲從“神秘的聖誕老人”改名為“小氣的聖誕老人”。最後大家收到的禮物都不免落入俗套,要麼低廉的馬克杯,要麼折扣店的薰香蠟燭,要麼是沒人會喜歡的相框。人們好像把神秘聖誕老人放禮物的地方當成處理那些自己不喜歡的禮物的地方了。說實話,我自己也是這麼回事。我通常帶一盒巧克力,因為,幹嘛那麼費勁,不見得有誰會花心思挑禮物啊,不是嗎?

不過有一年,當我加入教會一年一度的送暖活動,挨家挨戶給有需要的人和家庭派發禮物時,我對聖誕禮物的想法就改觀了。

教會鼓勵大家每人從聖誕樹上取下一個卡片,上面寫着具體的信息,告訴我們可以給誰送禮物。牧師說,這是一個祝褔社區居民的大好時機。她告訴我們要慷慨地給予,因為我們給的禮物很有可能是這些家庭一整年收到的唯一的禮物。“慷慨地給予吧!”她說,因為這也是一個展示耶穌基督對他們愛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對待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花一些心思來預備禮物,買那些能感動人且能祝福別人的禮物。

決定我應該,或者說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禮物是件困難的事情。好多念頭在腦海中閃過,例如“為什麼花這筆錢在他們身上?”“收到的人又不會知道是誰花了這些錢買禮物給他們,更不用說感激我了。”

可是,當我再細想,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上帝在考慮要給我什麼禮物時也像我這樣想會怎樣?我們知道上帝愛世人,祂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以致願意把祂唯一的獨生子耶穌賜給我們。甚至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就讓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約翰福音3章16節;羅馬書5章8節)。要是上帝的心思跟我一樣,那祂就要考慮該不該把主耶穌賜給我們了吧,因為我們不一定會珍惜祂或感謝祂呀。再想,萬一上帝依據我們的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我們與耶穌相處的時間的話,那麼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就會有更多機會接近耶穌,而相對來說,低下階層的人想見耶穌豈不就得像搖獎一樣了?——“只有中獎了才能見耶穌”,這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幸運的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上帝都用祂永恆不變的愛深愛着我們;祂寶貴的獨生愛子,是賜給每一個人的。祂的愛沒有邊界。最慷慨、最愛我們的天父,賜給了人們最美好的禮物。祂一點兒都沒吝嗇。我們也應該將祂的性情,反映在我們身上,樂意在這個聖誕佳節,慷慨地打開錢包,祝福別人。

這樣想以後,我跑去買了一本前新西蘭國家男子英式橄欖球隊傳奇運動員Fred先生的自傳。Fred先生被成為“The Needle”(針),我還請他本人在自傳上簽名了呢。接着我又買了一套棉質睡衣,外加一個聖誕裝飾品。我給即將收到我禮物的陌上人留了張條,祝他聖誕快樂,同時告訴他上帝愛他。我花了差不多七十新西蘭元在這位陌生人的禮物上——遠遠超出了預算,我自己也嚇了一跳。但我真的很享受整個過程,於是從那開始,我每年都堅持這樣做。

聖誕節有可能會變得很忙碌、很讓人緊張。我們繃緊着神經一再確認為已經每一位所愛的家人朋友買好了禮物、訂好了度假計劃、策劃好了派對菜單、跟朋友們都一一聯繫上。這些當然沒什麼不好,畢竟聖誕節是一個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時光。但我們也要記得,對那些沒有家人的人來說,聖誕節可能是最寂寞的季節。那些年長的寡婦,離家幾百萬公里剛搬進你所在社區的新住戶,以及那剛離婚又要艱難地撫養三個年幼孩子的單親媽媽。

今年,當你完成你的聖誕禮物清單時,我可以鼓勵你也選樣東西送給那些期待被打氣的某個家庭或某個人嗎?你能不能花點時間,用你平常挑禮物給自己的心情,為他們預備特別的禮物?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和朋友們互相較勁,看誰準備的禮物最昂貴。你也不應該有壓力,覺得要精心準備,就要花好多錢在這個事情上。不必花太多錢,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耶穌曾讚賞那位往聖殿投出所有家檔——兩個錢的窮寡婦,說她“投入庫里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馬可福音12章42-43節)

如果一直以來,聖誕節對你來說主要是自己的願望清單和給自己熟識的人買禮物,何不今年多考慮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如果你想不到可以給誰禮物,奉獻金錢給你所在地區的流動廚房或食物銀行也很好。

給予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這個聖誕佳節,或許你的小小付出能夠在某些人的生命當中帶來大大的改變哦——就像耶穌帶給我們祝福,你也能像耶穌一樣來祝福他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聖誕節,把心交給誰?

heart-700141_640作者:橘子,馬來西亞

聖誕節對我來說是個再熟悉不過的日子。每逢這個時候,街上到處都掛滿了美麗的燈飾、教會開始派送超級豐富的禮包,裡面通常會有我最愛的薯片。在教會,我們還可以參加聖誕活動,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跟好朋友們在舞台上表演、跳舞等。平安夜則是跟弟兄姐妹們去報佳音,之後再跟好朋友在家裡倒數等。除此之外,爸媽還會帶我們到外地遊玩呢!所以只要聖誕節一到來我就覺得好開心!那麼,你的聖誕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在教會了解到原來聖誕節的重點並不在於聖誕老人和聖誕禮物,真正的重點應該是救主耶穌基督為我降生到世上,使我的罪得到赦免。得知這一點后,我內心決定不再讓自己沉溺在錯誤的思潮中,而是要積極地參與教會的聖誕服侍,以此來回應主。

話雖如此,但自己的生活模式卻不是那麼一回事。高中生涯結束之後,我便開始了留學海外的日子。新的環境里有好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我,旅行、跟朋友聚會、社團活動、時尚、自由,一切都太有趣啦!然而在國外的第一個聖誕節,卻顯得格外不一樣——沒有親密好友來我家倒數、沒有家人陪伴在身邊,只剩下一堆做不完的事情,自己彷彿被時間拉扯着走似的。

我看着屈臣氏玻璃門上掛滿紅色聖誕帽、街道上大學生們來來往往,熙熙攘攘地,十分熱鬧。但對我來說這本該情意綿綿的冬天,如今卻只剩下冷颼颼的寒風刺穿我的衣服,孤單的字句悄悄落在心頭,我突然好想回家,好想回到有愛我的家人、有愛我的教會、有歸屬感的那個地方。

然而那一年的聖誕,學校舉辦了一個特別活動──聖誕樹點燈儀式。在這次活動中,我被大學學姐分派了任務,也就是為點燈儀式拍照。我看到有學長姐在忙碌地預備詩歌和見證戲劇,也看到有些基督徒老師一起組成詩班唱起了讚美詩,甚至校長也來到了我們當中。其實聖誕節期間對大學生而言本該是最忙碌的時侯,因為期末考將近,加上各種活動不斷,根本就沒有什麼閑暇時間。然而,這群人卻選擇付出自己的時間,全心全意地用實際行動在校園裡分享耶穌基督的愛。他們看起來是如此的喜樂,因為他們的焦點完全在上帝身上。相比之下,自己更像是複印機一樣,每天忙碌於許多事情,選擇被世俗的事物給捆綁,生活焦點從不在主身上。漸漸地,這世界便偷偷地把我的心給偷走,使我變得常抱怨和充滿負面的情緒。

因此,當我看到這些甘心樂意為主付出的人後,心裡開始想,“我的心愿意被什麼東西充滿?我的時間是被世俗事物給佔滿還是讓上帝進入我的生命?即使在忙碌的情況下,我仍然願意選擇付出努力,回應愛我的主嗎?”

原來上帝早就把選擇權交在我們手中。當你選擇為主付出、焦點單單在上帝身上時,無論做什麼或再怎麼忙碌,內心仍然歡喜快樂;相反的,若生命當中沒有上帝,或者焦點不在上帝身上時,即使你過得再怎麼精彩,內心都不會有真正的喜樂,因為喜樂是從上帝而來。感謝耶穌,使從我狹隘的眼光中出來,看見何為更有價值的生命。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章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