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你的絕唱會是什麼呢?

作者:劉爵華,​​新加坡

作為前英格蘭足球代表隊隊長,大衛·貝克漢姆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2013年5月19日,時年38歲的貝克漢姆最後一次以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身份亮相。在粉絲們熱烈的掌聲中,他揮淚走下綠茵場。這場比賽成了他足球生涯的絕唱。

對於一個已經踢了22年足球的運動員來說,足球就是他的生命。貝克漢姆的足球生涯結束時,他和他的粉絲們所迸發出的不捨之情讓我不禁想:我的絕唱會是什麼呢?

經過一番考慮,我意識到,我的絕唱並不需要是一些在離世前做的矚目之事。事實上,我不需要什麼絕唱,因為我應該專注於每天為基督所做的小事情。

我為什麼這樣認為呢?因為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3-24節中說道:「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

這意味著,單單藉著信靠基督,我已確信自己在上帝國度中的地位是穩固的。事實上,當我每天都能尊崇上帝、享受主永恆的同在時,我不需要精心策劃一曲絕唱來證明自己在地上的存在。

我知道,在我的葬禮上,送別我的親人甚至坐不滿足球場看台的一角;但我深信,一大群天使會在天國之門歡迎我。

 (此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Image from CNN.com]

為什麼我要離開安樂窩?

作者:Sukma Sari Cornelius,印尼

Why-I-Came-Out-Of-My-Comfort-Zone「在成長的區域裡沒有舒適安逸,在安逸舒適的環境裡無法成長。」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禁想起美麗的珍珠。這些晶瑩圓潤的珍珠並不是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形成的。相反地​​,是當沙粒入侵牡蠣的外殼,破壞那舒適的環境時,牡蠣因為受到刺激,分泌了一層層的礦物質包裹沙粒,長年累月,最終才形成珍珠。

我也有一個美好而舒適的環境,那就是我自己的小世界。在過去的19年中,作為家裡唯一的孩子,我建造起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面只有我一個人。我沒有兄弟姐妹,只有忙碌的父母。我也不需要與任何人分享任何東西。我享受自己的小世界,我也喜歡它保持原樣!

上了大學之後,我發現生活遠比我的小世界大得多。我遇見的人跟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思維方式、習慣以及生活方式,這讓我覺得很不自在。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別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不能和我一樣,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和我不同。但無論如何,我何必在乎別人怎麼看我的小世界?所以我決定減少自己與他人的交往,反正我的詞典也沒有『分享』這個詞。

但也正是在大學期間,上帝帶領我明白祂已藉著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那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信主之後,我帶領了校園小組,這使我不得不走出自己的世界。我常常要與不同的人見面,有些比我年長,有些比我年幼。我跟他們分享我的生命經歷,也傾聽他們的故事,並且嘗試去理解他們。其實那樣做並不容易,我覺得自己認真搭建了19年多的世界一下子完全坍塌了。舉個例來說,在我自己的小世界裡,我從沒想過要去愛那些與我意見相左或在言行上傷害過我的人。但是在馬太福音22章39節中,耶穌吩咐我們說:「要愛人如己」。

幾年後,我不禁十分感謝上帝把我從自己的小世界裡帶了出來。那段經歷為我後來進入職場作了預備,因為在職場中,我需要和許多不完美的人打交道(當然我自己也不完美)。我也知道,大多數時候,我遇到的人都會與我有著不同異象、熱忱和看法。這也不斷提醒我,我是多麼需要向慈愛的救主學習。

當先知以賽亞為百姓和自己的罪向上帝悔改時,他如此呼求:「我們是泥,祢是窯匠。我們都是祢手的工作。」(以賽亞書64章8節)泥土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步驟,才能變成一個美麗而有用的陶器。首先,陶匠會去除泥土中所有的污垢和雜質,再來回按壓泥土,直到泥土變軟並具有可塑性。然後,他會將泥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狀,並對已成形的泥土進行高溫處理。這個過程對泥土來說肯定非常難受,但如果不經過這個步驟,泥土將永遠是一塊泥土,不會變成美麗的陶器。這也是我在成長區裡的經歷。

上帝也正在拉著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嗎?也許祂已經指示你,你需要在生命中的某些領域有所成長。也許祂正指示你,你需要學習某些功課,為下一階段的人生旅程做好準備。你可能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子,要改變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全心相信,上帝必會引導你的路。上帝這位陶匠知道祂的製成品可以有多麼美麗。

雖然在成長的區域裡沒有舒適安逸,但上帝會賜你力量,使你成長得越來越像耶穌基督。當你繼續在今年接下來各種挑戰中成長時,請不斷提醒自己:「繼續忍耐,上帝對我的塑造還沒完工呢!」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

哪雙眼睛

作者:Vivian, 台灣
who's eyes
「爸爸,我再玩五分鐘溜滑梯好不好?」小孩說道,爸爸接著說:「好。」

爸爸的眼光凝望著自己的孩子,爬上樓梯,溜下來,一遍又一遍地,眼睛從來沒有離開的注視著。不到兩歲的孩子,嗚嗚呃呃的發出聲響,只是個皺眉、緊接著哭臉地看著父母,父母也看著他,馬上安撫拍拍他。

在母腹中,你什麼都沒說,媽媽爸爸早就在計畫,要預備給你一個小床,想著要給你買的衣服。我們很多人很幸福,在期待中來到這世界,出生後,被呵護的眼神關注著。

大一點了,「女兒,要不要去吃這間,我請妳吃飯啦,不用客氣,我們不都是自己人,爸爸養妳!」妳不再是定時吃奶的年紀,妳只是單純的接受。妳知道他的詢問,是他知道妳開始學習想為自己作決定。不管妳說要或不要,他望著妳等著妳的答案。或許在回應與問題之間,就才短短五秒。他等著,就是要聽妳五秒後的回應。

在注目中成長,同時你望著世界,有那麼一天,你希望不只是父母的在乎,父母就像是咖啡廳的背景音樂,輕輕的放著,很舒適,只是咖啡廳的一部分。你培養很多才藝,你注意自己的外貌,你努力經營友誼,努力經營人生。不管是現實的,還是虛擬的。在現實生活裡,你忙於跟人交際,你付出,你也收取;在網路世界裡,你忙於接收別人的資訊,回應你可以回應的,你忙於建立自己的身分。或許,你想要的可能就是那一秒被關注的眼神,或是網路中一個讚、一個貼圖、一則留言…你走過的路上,有時候,你好像把什麼事都做對,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好,被你一直以來的努力,你這個人給吸引,你得到了肯定。但有時候,你或許也都做了,卻得不到回應。

我喜歡想像馬太福音裡的一個畫面:「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別忘了,有雙眼睛默默在你的背後守護著你,正等待著你的回應。

哦,我希望我能像她一樣!

作者:Christin Siahaan, 印尼
When-I-Wanted-to-Be-Like-Her
「哦,我真希望能像她一樣!」你心裡可曾這樣想過?她可能是你的知心好友,也可能只是泛泛之交。她才華橫溢、表現卓越、受人愛戴,而且待人親切。一開始,我們只是默默地觀察她,進而欣賞,接著由衷地欽佩,但卻在不知不覺中,讓懊惱沮喪佔據了我們的心。

在讀書期間,我參與校園事工的服事,一個朋友與我分享她所參加的禱告小組。當她提及一位新的禱告夥伴樂樂時,她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說:「她實在是很敬虔!」朋友帶著欽佩的神情稱讚這個她認為值得學習的對象。

我跟樂樂並不熟,但是我知道她積極參與各項事工,並且熱心追求更加認識上帝。就在我朋友對她讚不絕口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浮現這個想法:「哦,主啊,我多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

這樣的念頭促使我認真地重新審視我和上帝的關係。我發現自己雖然忙於各項事工,卻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與上帝親近,也沒有完全順服祂。如果我連花時間閱讀上帝的話語並享受祂的同在都做不到,我怎麼能像樂樂那樣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呢?

這讓我想起了使徒保羅。比起主耶穌在世時揀選的那些使徒,保羅成為使徒的時間較晚。但是,保羅並不是追求讓自己變得和其他使徒一樣優秀,或者比他們更傑出。即使他得到信徒們的表揚或認可,也沒有大肆宣揚。相反地,他立定心志要認識基督並且學習更像祂(腓立比書3章10節)。因著信靠順服和忠心事奉,最終,上帝使保羅的生命和事工成為很多人的祝福。

保羅的例子提醒我:說到底,得到上帝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當我們看到其他人似乎樣樣都行的時候,請不要容讓沮喪和懊惱佔據我們的心,以致於質疑上帝為什麼不讓我們像他們那樣傑出。上帝從來不要求我們和別人一樣,在祂的眼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因此,我們可以為別人的進步和卓越高興,同時安於上帝給我們的崗位,因上帝為了我們的益處而對我們有不同的帶領。上帝正不斷陶造我們,以至於無論祂把我們放在哪裡,我們都能榮耀祂。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

自我形象,為何重要

indentity-why important
很多人或許還不曉得,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其實不僅和外表、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和生命裡重要的人如何看待自己有關。如果生命中「重要的人」幫助我們感到受重視、有人關愛,那麼我們就易於擁有健康的自我看法。反之,他們若是讓我們感到能力不足、沒人需要,我們就會很容易產生下面這些思想:
˙「我一定有什麼問題。」
˙「我在這裡沒有立足之地。」
˙「我討厭自己。」
˙「我不能勝任。」
˙「我比不上別人。」
˙「我巴不得躲起來。」

這些負面的自我形象,就等於是詛咒。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無能,你的表現也會是很無能;你若自以為糟糕,你會下意識地變得糟糕。自我形象差的人,不但不敢接受挑戰,與人交往也會退縮。認為自己注定失敗的人,大概不容易成功。負面的自我形象,就好像自己促成預言的實現一樣。認定自己沒辦法贏的人,就容易讓自己的預測成為事實。

與此相反,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一種祝福。覺得能助人一臂之力的人,更有可能採取行動,改善別人的生活。自我形象健康的人,易於接受挑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覺得自己不錯的人,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期盼。

然而,自我形象也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健康的自我形象雖有益處,但我們要知道,學校、媒體、甚至宗教圈子裡所宣講的「積極思考」,其實也有危險。很多人為了幫助別人甩掉自卑、自暴自棄的情緒,卻讓他們產生虛幻的希望。

健康的自我形象,必須實實在在。它不是自我膨脹的自信,誇大其辭:
˙「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都可以!」
˙「我該得的,還不止如此呢!」
˙「我一切靠自己,從不要人幫!」
˙「我做事,向來不後悔!」
˙「我天不怕、地不怕!」

與此相反,正確的自我形象是客觀地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健康的自我形象不是誇口,而是自信地說:
˙「我的生命有意義、有目的。」
˙「我是這裡的一分子。」
˙「我能愛人,也值得被愛。」
˙「我需要別人,別人也需要我。」
˙「我會為所做的錯事,尋求他人原諒。」
˙「上帝帶領我做的事,我一定能做到。」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自我形象-聖經怎麼說》一書內容。

我們真正是為誰工作?

work for who

當工作不再吸引你;老闆似乎太挑剔、同事常惹惱你;家人不感激你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調薪未能如願,工作單調、反覆且似乎毫無意義時,你的態度如何?當你覺得從工作中獲得的不多時,要再全心投入是很難的,不是嗎?

然而,我們的工作不只是我們眼前所見的而已。我們實際上不是為店裡、公司、工廠、工地或任何其他工作場所的老闆工作。

「除非你將整天所做的事和你認為上帝希望你做的事聯想在一起,否則你永遠無法在工作上或與上帝的關係上找到終極的意義。」-蕭道格與韓威廉(Doug Sherman and William Hendricks)

我們真正是為誰工作?追根究底來說,我們是為主而做的。祂是我們老闆的老闆、督導的督導、工頭的工頭、經理的經理。雖然,我們每天上班簽到時,並不容易記住這一點,但是,如果我們將它牢記在心的話,我們的態度將會更新而變化。

上帝是一位以員工福祉為念的老闆。祂不會想以最低的工資來從我們身上榨出最多的勞動力。祂關心你我,而且希望在工作的每一個層面上幫助我們。祂之所以關心我們的工作--而且關心至深--是因為我們在工作時的所作所為,能反映出我們內在品格及向祂委身的程度。

上帝造我們為要反映出祂的形像(創世記1章26-27節),而我們也被賦予能力來榮耀祂。我們就像祂一樣,是工作者。祂藉由做工創造了宇宙。耶穌曾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翰福音5章17節)。上帝造男、造女,是要他們使用雙手和大腦來管理地上,並使它生養眾多(創世記1章28節,創世記2章15-20節)。就像最早的那兩位僱員一樣,我們當敬虔行事,忠心工作,料理所託付給我們的一切。

這將會如何改變我對每天一起工作的人的態度呢?
假如我們真的禱告上帝的國降臨,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10節),那我們就是容許祂使用我們成為完成祂旨意的器皿。上帝不希望我們認為自己是環境的犧牲者、老闆的抵押品,祂希望我們能以行動正面地影響我們的環境,而非被環境所控制。

耶穌將上帝的命令總結成一句話:「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章37-40節)。

我們要如何將耶穌所說的應用到工作上呢?
愛就是捨己,就是為另一人尋求最高的利益。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意味著將一切所有獻給上帝。愛人如己就是要我們關心別人的福祉如同關心我們自己的一樣。我們若將這兩點應用到工作上,那意味我們的工作應該主要是為上帝的榮耀而做的,而且將別人的好處放在心上。「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歌羅西書3章23節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樂在工作中-基督徒如何看待職業》一書內容。

小英的英雄夢

作者:活水之木, 北京
Striving-to-be-somebody

從小,父母就教育小英要好好讀書,出人頭地。還記得小時候,小英的志願就是像隔壁家的大哥哥一樣,去英國牛津大學讀書(儘管那時候她還小,總愛把「牛津大學」說成「蝸牛大學」)。後來,小英不負眾望,考上了重點中學。那時,她心中的『英雄』,就是考上重點大學的學長學姐。

經過一番拼搏,小英如願考上了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商學院。這所大學聚集了全國各地的精英。在這裡,她遇到了更多的『英雄』——有跨專業考上重點大學研究生的學習尖子(註1);有手握幾所美國常青藤大學offer的留學達人;有同時得到國家部委(註2)和大型國營企業垂青的學長;更有本科剛畢業就進入投資銀行,年薪上百萬的學生幹部……看到這麼多『牛人』(註3),小英不禁暗暗期望自己畢業時也能成為學弟學妹眼中的「英雄」。

然而,小英畢業的時候正好遇上金融危機。在許多次失敗的應聘經歷之後,為了留在北京這個國際大都市,她最終選擇了一家並非世界500強的「二流」企業。每天午休的時候,小英都會到公司樓下的小花園逛一逛,舒緩工作壓力。看著那些既不如牡丹高貴、也不如玫瑰豔麗的小花,她時常感慨:「也許我和我負責的中小企業客戶,就像這些小花。我們不是一流的,甚至可能是不入流的。這樣的我們,也能美麗地綻放嗎?」每逢想到這裡,小英不禁感到十分沮喪。「我從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畢業,現在卻在一家『二流』公司,服務那些也許永遠都成不了世界500強的中小企業。這樣下去,我還有什麼價值?我的工作又有什麼意義?!我與學生時代見到的那些『英雄』相比,實在相差太遠了!」

這種感覺一直壓在小英的心頭,直到有一天,她認識了主耶穌。她問主:「主啊,祢怎麼看待我和我的工作?我註定一輩子都無法成為眾人眼中的英雄嗎?」但當小英這樣發問之後,她轉眼仰望十字架,心中有了另一番思考。

主耶穌貴為上帝的獨生子,「本來有上帝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然有人的樣子,就自甘卑微,順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章6-8節,新譯本)。主耶穌為了拯救罪人而獻上了自己的生命,讓本來與上帝隔絕的我們,能藉著祂,回到上帝面前。主耶穌無疑是全人類的英雄!

然而,耶穌服事的人,不僅有議員、財主等達官顯貴、『成功人士』,而且還有妓女、痲瘋病人等無權無勢、甚至被人瞧不起的弱勢群體。弱者的生命,主同樣看為寶貴。而且聖經也說,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因此,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尊貴的。

想到這裡,小英豁然開朗:「既然主耶穌沒有以金錢、工作、地位等條件把人劃為三六九等,我為什麼要以這些標準來判斷自己和客戶的價值呢?哪怕我一輩子只能在一家小公司服務小客戶,在主的眼中,我和我的客戶也都是寶貴的!我若能本著聖經的教導、用耶穌的愛去服務客戶,便是在服事主呀!」

小英想,雖然自己未必能成為世上眼中的『英雄』,但如今她有了一個更美的夢想,那就是效法基督。正如耶穌所說,「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馬可福音10章45節,新譯本)。原來,上帝眼中的『英雄』,不是精英中的精英,而是像耶穌一樣甘心服事的人。

「我願意用耶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效法主耶穌的樣式,
謙卑柔和地用愛心服事、關心他人,
做個合上帝心意的孩子。」

這是小英的祈禱,也是你的祈禱嗎?

註1: 尖子,指頂尖;出類拔萃者
註2: 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屬的各部和各委員會
註3: 牛人,網路用語:與『牛』一樣,作為形容詞表現此人非常厲害,用來誇讚別人。或者做了一般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別人對此人表達的一種驚訝,佩服。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隱形的掌舵者

作者:黃怡箏, 台灣
invisible steerer
每年五六月都是畢業生快樂又憂愁的季節,一方面是終於脫離學生的束縛,可以成為獨立自主的大人,另一方面也需要開始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因此對於未來感到憂愁與害怕,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從小到大都乖乖地念書,對於人生毫無頭緒,從來沒認真想過自己的未來要做什麼?只求有工作可以溫飽就好,但是因為我認識耶穌,上帝對我們生命有最美好的計畫,因此當我回首學生時代的種種經歷,彷彿看見祂隱形的大手,在引導我人生的每個階段。

在大學時參與學校團契,當中我學習到跟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屬靈生命一步一步的成長。本來我的個性是比較內向的,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我開始承擔責任,主動關心、幫助學弟妹。有時分享上帝的話語,或述說信仰的經歷。對於沒自信心的我一開始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候也難免受挫,但看見學弟妹從一路的跌跌撞撞,到長大成熟,處處是神親自動工的痕跡。感謝上帝願意使用我,參與在別人生命成長的過程中!

除此之外,在校園中傳福音以及參與短宣活動,接觸到更多人,在每次與人攀談的過程中,讓我瞭解與體貼人心中的想法與需要,然而看見聖靈在人的心動工,使他願意聽福音,甚至信主,都讓我覺得很感動!惟有主動與人建立關係,才能把耶穌的愛分享給他,讓耶穌的愛進入到他的生命,但不是靠自己,當我們願意跨出那一步的時候,上帝就開始工作了。

此外,我就讀於社會人文科系,時常關心社會議題,這些經歷讓我更多看見人心的需要,清楚明白惟有耶穌才是使人得救的唯一方法,因此我決定畢業後也要從事可以接觸人生命的工作。感謝主讓我成為一位社工師,可以接觸許多人的生命,學習用愛服事他們,像在服事主一樣。

耶穌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約翰福音3章16節:「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不認識上帝的人就像活在黑暗裡,上帝的心意就是要救祂的子民出黑暗入光明,得著永生。身為基督徒,就是讓耶穌在我們裡面活著,活出生命的見證。因此,雖然現在我還是不確定上帝對我一生的呼召是什麼?就如詩篇25篇12節提到:「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不管在哪裡,祂的心意就是要祂的兒女在世上作光作鹽,成為上帝與人中間愛的管道,祂會磨練塑造我們、並且把我們擺放在最能發揮此效果的地方!

風暴中有祢真好

作者:姬磊, 濟南
children-532749
許多人很喜歡小孩子,不光是因為他們天真浪漫、活潑可愛,還因為他們願意坦誠自己的軟弱,請求大人的保護和幫助。我不會忘記有一個晚上,一個小弟兄請求我護送他回家,他那楚楚可憐的眼神瞬間讓我的內心充滿了保護他的念頭。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遺忘一個重要的真理——在上帝眼裡,我們都是孩子,我們全能的天父會保護我們,願意幫助我們面對困難。

我能夠重新認識這個真理,是由於L老師慈祥的提醒。當時,內心滿載生活重擔的我請求她為我禱告。她說了一句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姬磊,你現在一定要學會做天父的兒子,完全依靠祂。」我聽了這話,如醍醐灌頂,決心要在生活中學習完全依靠父神。

有一個晚上,我參加教會的聚會後很晚才到家,媽媽因為很擔心,便生氣地把我罵了一頓。我不光不承認錯誤,還回了嘴。按照以往的經驗,我想媽媽肯定不會再讓我去聚會。但這次,我真誠在天父面前獻上悔改的禱告,請求父神安慰我的母親,保守我順服母親的教導,能孝敬她。接下來的一周,我在家好好聽媽媽的話,不再惹她生氣,到了星期天,媽媽竟然同意我去教會聚會。

哈利路亞!那一瞬間,我一直背負的重擔卸下了。我真實地享受到,在父神愛裡的感覺。以後,每當我因一時軟弱而製造出『爛攤子』時,我都會及時悔改,將『爛攤子』交給上帝,請求祂幫助我用正確的態度和行動去解決問題。

天父也會像保護我一樣保護你,你願不願意成為祂的掌上明珠呢?一起來試試吧!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
『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馬太福音18章2-3節

透心糧筆記:
有時,一句簡單的提醒便能幫助身邊的弟兄姐妹在信仰上成長。你願意接受他人的提醒,也去鼓勵其他人嗎?

失而復得的愛

作者:洪羽晶, 台灣
lose to win of love
從小,我生活在和樂的家庭中,爸媽不曾給我施加壓力,只希望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然而奇怪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竟發展出完全相反的人格。內心的完美主義以及對未來的控制慾成了我成長路上莫大的羈絆。

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從來不參加自己沒有把握做得「好」的活動。我慣於給自己一個沒有其他選擇的目標,這其中包括選擇報考師大——我唯一的志向。我的生活既充實又空虛——充實到連休息的片刻都沒有——以確保我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一個目標達成後,緊接著我又會設立新的目標,但總覺得空虛,因為我找不到動力和最終目標。另外,擁有敏感的心思也使我必須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時處理複雜的情緒。我時常埋怨沒有人懂我,獨自承受許多重擔。終於,高中時,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我漸漸失去食慾,身形迅速地消瘦,個性也變得更加偏激與固執,使我身旁的人擔心、難過。其實我自己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因為我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掌握明天,並為此感到恐懼。

就在此時,上帝給我機會認識祂。當時,我在班上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在校園中遇到傳教的姊姊們,從此便和她們有密切的接觸。在與她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得著安慰。許多以前的抱怨與困惑突然都解決了,並且我也開始相信有人懂我,有一位神願意擔當我所有的重擔,而且祂可以成為我前進的動力。然而,隨著越來越深入瞭解她們所傳講的核心思想,我對於這個信仰反倒越發困惑起來。有一種奇怪且似真非真的感覺在我心中搖擺不定。這一位神好像是真的,但這些信念和思想又好像是假的。當時我很掙扎,想離開那個地方,但我最親近的朋友在那裡,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耶穌——祂可以分擔我的重擔——也在那裏。終於,雖然我心中有著追尋的渴慕,但我還是再也無法說服自己繼續下去。我離開了……我以為這一次的決定將使我永遠地錯過祂。

那時候起,我又回到從前的生活,將自己當作生命的掌權者。經過這個插曲後,我對人生又增添了更多疑問。我不明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強烈意識,使我毅然決然地拋棄了那個好不容易才有的依靠。也許,神真的只是人類文化下的產物,那陣子一股腦兒狂熱地投入,相信祂統管萬有,相信祂知道我的苦楚,都只是想為自己長久以來的疲憊找個代替的理由吧?!我帶著「又必須回到以前」的無奈心情進入大學。好像為了再次證明只有我才是自己的神一樣,我來到了師大。就如過去一樣,我毫無差錯地實現了我早已設下的目標。

才進入大一沒多久,學系的教授就組成禱告會,並邀請曾接觸基督信仰的同學參加。我當時沒有太多想法,只是陪著有興趣的同學去看看。然而,就是這麼奇妙,我從此又燃起一些想追尋真理的渴慕之情。透過學系的禱告會、師大團契、學園團契和學長學姊的分享,我再次有機會和上帝「連線」。大一那年的聖誕節,我隨著學長的腳步踏進教會,有了感動想好好重新認識基督信仰。但我漸漸發現此時接觸的信仰和高中時所接觸到的基督教有許多差異,尤其在聖經的解讀和基督再臨上存在著大大的不同。有次和學姊分享的過程中,我得知我先前接觸的原來是假借基督教之名而成立的異端——攝理教,這個訊息帶給我很大很大的震撼。我頓時明白上帝的心意,明白那股莫名奇妙的強烈意識從何而來,原來祂從來沒有離開我,反而是讓聖靈在我心中運行,救我脫離背離真理的歪路。又因著祂的奇妙大能,我如今得以走上真理的道路。

我的生命與信仰路程看起來不太順遂、且繞了個彎,但我為著所經歷的一切,向天父獻上感謝。祂讓我原先的個性受到磨練,今日得以在患難後尋得祂的寶貴恩典。在我驕傲地以為自己是生命掌權者並對祂發出大大的質疑時,祂竟沒有發怒,沒有離去,反而安靜謙卑地等候我回轉歸向祂。祂透過我身旁的人、事、物,使我再次回到主的面前,並讓我確信我正在走的道路是祂真正的應許。

如今,上帝持續在我身上作工,祂要修剪那些不合乎祂心意的壞枝子,使我的生命更深地連結於祂。雖然到現在我還是時常會有軟弱,有時心中會出現過去我和上帝拔河的景象,但我想,祂不是那位要我們一夕之間就成為祂完美新婦的上帝。祂允許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完全地交託與順服。感謝主,雖然脫去舊人換上新人的過程不容易,但在耶穌裡,我心中有踏實的確信與平安。這個歷程成為我的最佳見證,這是上帝莫大的祝福。在經歷這一切之後,我終於確定自己的心意。從此我要牽著主的手往前走,走過生命的點點滴滴,走向祂所應允的永恆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