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上帝如何帶我走出流產的傷痛

作者:Emily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鍾林君,中國

 

我平生第一次目睹一個母親哀悼她死去的孩子是在我叔叔的葬禮上。

我那時還是個孩子,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的哭泣。葬禮儀式結束後,所有來賓一個個走出禮拜堂,奶奶彎下腰伏在她第二個孩子敞開的棺木上嚎啕大哭了足足幾分鐘,傷心欲絕。我當時正在教堂院子里和表姐妹們玩耍,奶奶的哭聲劃破長空,至今仍回蕩在我的腦海中。

她驚天動地的哭聲傳到我們耳朵里,於是我們急忙回到禮拜堂的側門,默默地看著奶奶緊緊地抓住叔叔的屍體,不停地呼喊著他的名字。她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手,直到我爸爸不得不將她拖走,眼淚從他倆的臉上簌簌流下。那一刻我才明白白髮人送黑髮人是違背常理的事情。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聽到過有誰像奶奶當時那樣哭過。直到二十年後,從我自己的口中居然發出了同樣的哀嚎。

意外驚喜

那是九月的一個早晨,我和丈夫Aaron盯著驗孕試紙,上面顯示一條淡粉色的線和一條紅色對照線。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拍了張照片發給我姐姐。她已經做了母親,同時還是一名助產士。

三十分鐘後,姐姐打來電話,她在電話中大叫道:「你懷孕了!千真萬確!」 我笑了出來,幾乎不敢相信這突如其來又令人欣喜的奇蹟。我和Aaron本來打算幾個月後要孩子,看來上帝想要我們提早實現計劃!

之後的四周我們興奮地討論著近期我們要做的一切安排。我從圖書館裡借來有關懷孕的書,開始服用孕期維生素,吃健康食品。我們猜想孩子會像誰,我們會住在哪裡,全家一起會做什麼。我們暢想著未來的一切和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

與寶寶的初次見面

當寶寶的心跳在超聲波屏幕上閃爍時,我和Aaron為第一次見到我們的孩子興奮至極,不禁大呼小叫起來。

B超剛剛結束我們興奮的心情卻急轉而下。產科醫生Z說,我們八周大的胎兒心率為每分鐘80下,而這個階段的胎兒通常應為100以上。她說我們除了等待觀察外別無良策,並要我們一周後回來複診。

走出醫生辦公室時一陣焦慮和恐懼向我襲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閃現在我腦海里——「難道我註定會流產嗎?」;「寶寶還有存活的希望嗎?」

回到家後,我決定不去查找有關孕初期胎兒心率低的資料,而是向上帝禱告。我們邀請了幾位家庭成員和好友幫助我們一起為這個小生命代禱。

我在上帝面前專心禱告寫靈修日記,一周時間很快過去。我祈求上帝完全醫治寶寶的心臟,也為寶寶身體每一個部位的發育禱告。雖然這個階段還無法知道寶寶的性別,但直覺告訴我他是個男孩。

破碎的夢

一個星期後,我走進Z醫生的診室,滿懷信心,希望會在儀器上看到和聽到寶寶健康的心跳。然而,一陣沉默過後,我聽到了最可怕的幾個字:「對不起,聽不到心跳。」

我坐在那裡驚呆了,Z醫生告訴我,我是過期流產,也就是說我腹中的胎兒已經停止發育,死在體內,但還未能排出體外。她說導致這個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染色體異常,與過去九個星期我做了什麼沒有關係。

擺在我們面前有三個選擇:等待胎兒自然脫落,吃藥或者做手術。

此時,我的眼淚像打開了閘門的河水傾瀉而下。我們還未從可怕的消息中緩過神來,根本無暇顧及該如何把死去的胎兒從我身體里取出來。Z醫生說我們可以考慮好了再做決定,然後擁抱安慰我。

我和Aaron回到家中,為失去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抱頭痛哭。我們無言相對,屋裡只有哭泣和喘息的聲音。

我們所憧憬的與這個孩子一起共度的美好未來全都破滅了。雖然我們可以再努力生很多的孩子,但我們想要留住這個孩子。

在一片寂靜中坐著痛哭了幾個小時候後,《罪債全還清(Jesus Paid It All)》那首讚美詩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於是我們唱了起來,它的歌詞深深地觸動我的心弦:

我聽救主說道:「你力量實微小,

應當儆醒祈禱,因我為你中保。」

主替我捨身,罪債全還清,

無數罪孽污穢心,主洗比雪白凈。

唱著唱著,我心裡開始感到些許平安;此時此刻,我感到如此的渺小無助,但我在天父的懷中找到依靠,我感謝祂為我付上生命的代價。

哀悼失去的寶寶

但是接下來的三個星期,我還是沉浸在悲傷中不停地哭泣。短暫的初為人母的甜蜜變成了傷心欲絕的苦毒。我為寶寶的逝去感到憤怒、茫然和哀傷。

內心深處我相信這次懷孕是上帝對我過去十年在宣教工場服事祂的獎賞,雖然我非常清楚不能把這次流產歸咎與上帝,但是我覺得這個孩子是我應得的獎賞。我明白由於罪的原因這個破碎的世界裡會有苦難發生,但是我的傷痛絲毫沒有因此減輕。

11月,我們決定藥物流產,即在家裡服用藥物將死胎排出體外。整整三天我躺在客廳里的沙發上不停地流血,我的心和身體在痛苦中顫抖,我的口中發出如同奶奶多年前撕心裂肺的嚎啕。隨著眼淚和血同時從我的身體里流出,我感到身體被掏空,被榨乾。

第三天結束時,孕囊脫落,我將它捧在手中。當流產的事實終於擺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眼淚已經流幹了。看著我手裡的孕囊,它不再可怕也不再神秘;恰恰相反,我覺得它美極了,這是我和Aaron愛的結晶,它曾在我的身體里。

我們在家裡為寶貴的小天使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葬禮。我們把他連同一封親筆信和沾滿淚水的紙巾一起放入一個漂亮的小盒裡,為他祈禱,唱詩,然後和他依依不捨地道別。

悲傷中的我遇見上帝

上帝在這個過程中一直與我同在。祂來到我的身邊,伴我一同走過痛苦的深淵。當朋友和家人的話語不能安慰我的時候,祂用祂的話語扶持我。

當人們說:「至少你知道你能懷孕。」

上帝說:「我知道這次懷孕對你意義非凡。」

當人們說:「你們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上帝說:「此時你盡可以為失去的寶寶痛苦哀傷。」

當人們說:「應該等你滿三個月後再告訴我。」

上帝說:「你可以隨時跟我訴說你的任何心事。」

當人們說:「他本來就與你無緣。」

上帝說:「我是賜生命的主,我會在最合適的時候賜給你們孩子。」

 

療傷旅程中的朋友

在我療傷的過程中,上帝通過兩個人給予我安慰:一個是大衛王,另一個是名叫Lee的新朋友。

當我的情緒失控時,《詩篇》幫助我緊緊抓住對上帝的信靠。當我讀到詩篇13時,我對大衛的傷心和痛苦感同身受。

「1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

2 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

3 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

4 免得我的仇敵說「我勝了他」,免得我的敵人在我搖動的時候喜樂。

5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

6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

大衛的例子讓我明白,我可以承認我的痛苦、釋放情緒,又同時可以相信祂、依靠祂,為祂的愛和美善敬拜祂。我愈是對上帝敞開心扉,我就愈發地靠近祂,從祂那裡得到的安慰也愈多。

是的,我的寶寶死了,我很傷心,但我也因此不再是從前的我。而且,是的,上帝仍是善待我的上帝,即使在悲傷中我也要選擇讚美祂。

***

流產一個月後,在一個共同朋友的生日聚會上我遇見了Lee 和她的丈夫。我們見面後不久,Lee便透露她今年早些時候流產了。

我驚訝不已,上帝為我預備了同我一樣正在痛苦深淵裡,深知我所經歷的一位姐妹。我們有相同的憂愁和掙扎,但是我們敬拜的也是同一位行神跡的上帝。

此後我和Lee定期交談,互相提醒對方我們的婚姻應以上帝為中心,相信祂會精心安排我們的未來。我們一起悲傷,一起禱告,互相勉勵。

雖然我和Lee之間在流產問題的交流上沒有障礙,但我和Aaron所經歷的痛苦旅程卻截然不同。

Aaron的見證

我所承受的傷痛是雙重的:一是因為失去寶寶而痛苦,二是因為Emily的痛苦而痛苦。

失去寶寶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很強烈。我坦然接受了現實,因為畢竟我沒有親身體驗懷孕的感受,也沒有機會和寶寶建立更深的關係。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心理上,我仍在為做父親做準備。

第一次孕檢後,我心裡很清楚若非奇蹟發,新生胎兒心跳緩慢的情況很難扭轉。上帝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為我打了預防針讓我能夠堅強面對將要降臨的沉重打擊。

藥物流產那天是我最難過的一天。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也親眼看到懷孕的現實——Emily捧著胎囊失聲痛哭。那一刻我們呼求上帝,祂感動我們為寶寶舉行了一個告別儀式。

我傷痛的另一方面是陪伴Emily從痛苦中走出來,坦然接受流產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失去寶寶後,我感到無助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安慰Emily。而且我覺得沒有人能夠了解我的處境——妻子在痛苦的深淵中,而我要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照顧她。

幾個星期後,我終於決定說出我的感受,尋求幫助。我看到上帝如何供應幫助我們走出傷痛。我結識了一個牧師朋友,他近期也剛剛和妻子經歷了流產的痛苦。能夠與他分享我的感受是我邁向個人成長的第一步,我也開始漸漸地從痛苦中恢復。我非常感謝這位弟兄,他能夠理解我面臨的挑戰:一方面要照顧妻子,一方面自己要挺住不被她的痛苦所吞噬。

我最終學會了更好地與Emily 溝通並給予她幫助。學會如何與對方分享情緒的不同層面需要時間。然而我最大的挑戰是眼看著Emily身陷痛苦走不出來。經過多次艱難的談話,我學會使用智慧的言語,同時堅守自己對走出傷痛後婚姻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學習一起走出傷痛非常不容易,但這也使得我們的關係更加堅固,我們也更加相愛,因為我們是在與傷痛作戰中一起掙扎、一起努力的戰友。(你是否最近也剛經歷流產的痛苦?或者你知道有人身處傷痛需要幫助?下面是一些也許對你有用的建議。)

 

幫助你走出傷痛的四個建議

自流產以來已經四個月了。有的時候悲傷仍會湧現,我感覺更強烈一些,Aaron則緩和一些。我們繼續操練更好地彼此相愛、互相幫助。我們希望把在此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與正處在流產傷痛中的夫婦分享:

1)主動尋求幫助

流產兩周後,我們參加了教會組織的為期五個星期的悲傷支持小組。這個小組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我們可以與輔導員及其他參與者一起處理我們的感受。

你也許會感到非常孤獨,覺得無人理解你的悲傷,但有一些受過訓練的人士,他們專門幫助人們走出失去胎兒和孩子的痛苦。你千萬不要為流產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感到丟人。

丈夫們:幫助妻子的同時也要幫助自己。以妻子需要的方式幫助她,也讓自己得到幫助,好讓自己有能力幫助妻子。繼發性創傷不可輕忽,因此確保自己得到必要的幫助至關重要。幫助自己首先需要對妻子敞開心扉,也要對你所信任的,能夠給予你鼓勵和支持你面對現實的人敞開心扉。

2)明白走出傷痛需要時間

療傷的過程可能並不如你所願,妻子和丈夫在療傷過程中的感受和需要的時間也迥然有別。不要對自己過於苛刻,接納自己的軟弱。倚靠上帝的教導,相信祂對於你的家庭有一個完美的計劃。

3)花時間與那些能跟你同悲哀的人相處

通常,那些你開口求助希望給你安慰和幫助的人可能不理解或者無法對你的流產經歷和傷痛給予同情。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只能給你許多膚淺的安慰(或許是些冷酷無情的評論和你並不需要的建議)。

然而,你也會遇到了解胎兒在腹中夭折這樣私密和獨特經歷的人。當你說出自己的經歷,你會驚訝地發現你周圍有多少人會告訴你:「我也流產過。」你也許跟這些人還不是很熟悉,但是你應該多花時間了解她們與她們相處建立關係。

4)與配偶一同創造新的共同經歷

想想你們有哪些共同愛好,一個你們一直想完成的夢想或目標。設定目標並採取措施實現目標會讓你恢複信心重新振作起來。

我們倆決定一起跑半程馬拉松。我們進行了為期10周的訓練,每周一起跑3-4次,跑的過程中我們一起聊天和交流,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我們的婚姻關係也更加堅固。

三月跑完半馬後,我們決定繼續把跑步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它幫助我們有效地療傷並且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上(而不是再次懷孕或趕快結束疫情或出國看望親人),以及上帝在這個生命階段對於我們的帶領。

在悲痛當中你也許感到人生完全失控,但是確定一個共同目標並且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能夠幫助你們走出低谷重新上路,開啟更美好的明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的盼望,從選擇開始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我很喜歡我家陽台上的那個小盆栽。從有記憶以來,那是一盆被我家人遺忘的植物。沒人照顧,沒人修剪,只是任憑它待在陽台的角落。可在每個特定的月份里,它總能自己生出花苞,再開出幾朵鮮艷美麗的粉紅花朵,然後過了一個星期,花瓣就慢慢掉落枯萎,靜待下個周期重新綻開。它幾乎有它自己的時間,不著急也不拖延。這讓我想起所羅門曾經在傳道書里寫的一句「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道書3章1節)

「那這樣的情況到底會到幾時呢?」這是我前年大學剛畢業時常問上帝的一句話。「我的失業會到幾時呢?」「我的憂鬱症到幾時才會被上帝醫治呢?」等到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疫情來襲,我再一次問上帝「這一切幾時才會結束呢?」上帝沒有回答,只是在我人生這些看起來沒有盼望的季節當中,祂供應生命給這一株渺小的植物,似乎在提醒我祂並沒有遺忘這個被人遺棄的盆栽,也沒有遺忘正落在生命低谷的我。

耶穌傳道的時候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耶穌好像要我們從天上的鳥身上看見盼望,不要為明天而憂慮。可是我們會想:我們比飛鳥還要複雜得多呢,怎麼能不憂慮呢!其實耶穌在說這段話之前,祂也提醒人們一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在疫情前,我們有許多對未來的計劃,想要見愛的人,想要去好多想去的地方。因為疫情,我們的計劃甚至夢想都要被擱置。身處在馬來西亞,經歷了無數個兩個星期又兩個星期的封城。疫情幾時會到盡頭?我們未來的出路又會在哪裡?這一切都是未知數。因為太多未知數,我們甚至不會想像我們的未來,有種只想要過好今天,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

耶穌提醒我們一人不能事奉兩個主。當我們對未來失去盼望的時候,我們也許需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內心到底信靠什麼,以至於我們無所盼望。因為如果我的眼目和心是放在主耶穌的十字架上,我們的未來是大有盼望的。主耶穌甘願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為得是要給我們一個更豐盛的生命,而不是絕望的生命。我們是否更信靠「過去的美好」, 「工作和金錢」,或者「外在環境」呢?以至於其中一個崩塌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也隨之支撐不住。

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建議你可以趁這段時間挑戰自己的信仰。你相信的是「真上帝」還是「假上帝」?思考一下,當這段疫情散去後,你的生命還剩下什麼?你的信仰是否還會經得起考驗?疫情前,每個人都會恐懼驚慌,可是你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要定意活出一個不同的生命!

讓我來告訴你怎麼做。你需要選擇。你要選擇去聽誰的聲音。我曾經在一天當中花很多時間去閱讀社交媒體上不同的新聞。太多的聲音充斥在我腦袋裡,影響了我一天的決定和心情。那時候的我選擇恐懼和害怕的聲音。我們的生活中,會有不同的人對我們說不同的話語,就如同我們去餐廳吃飯,服務員會給我們菜單,給我們選擇。我們有權力去選擇健康的食物,維持我們的生命,也如同我們有權力去選擇聽那些對我們生命有益處的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這是耶穌跟撒旦所說的,為的是抵抗撒旦的誘惑。所以,我們需要放大上帝的話語,調低這個世界的聲音,去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的問題。生命如同是一場闖關遊戲,聖經就是遊戲指南。我們需要照著指南的方法,一一擊倒那些阻擋我們奔向終點站的妖怪。我們能堅持走到最後,是因為指南里寫著在終點站會有一個大寶箱等著自己。「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10章22節)

盼望和信心是相連的。我們的信心不是因為上帝做了什麼或上帝沒做什麼,而是我們信靠的上帝到底是怎樣的上帝和我們到底是誰。透過上帝的話語,我們會生出對未來的盼望。

我們要相信疫情終有一天會散去,可是我們也要預備我們的生活可能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當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只有兩樣東西是不會變的,那就是上帝的愛和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當這段疫情散去後,你的生命中還剩下什麼呢?我希望我還有上帝在我的生命中,我沒有離開祂。希望你也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為什麼相信耶穌?


作者:Max Jeganathan
翻譯:奇奇,中國

 

Max Jeganathan 是 Thinking Faith 的講員和作者。他著迷於耶穌基督福音那改變生命的力量。 Max 出生於斯里蘭卡,他的家人在 八十年代中期以難民身份移居澳大利亞。他曾在澳大利亞議會擔任律師和政治政策顧問,目前正在攻讀法學博士(PhD in Law)學位。 目前Max 與妻子 Fiona 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住在新加坡。他喜歡看電影,喜歡和朋友一起品酒以及和他的孩子們一起玩。

「做你自己!」是一句流行於千禧一代間的口頭禪,常見於數字和社交平台。這個口號強調「你」和「你的感受」。我們在全球的歌曲、電影和詩歌中都能聽到這一句。有人說,後真理文化可以概括為一種用感受來思考的文化。感受比公平更重要。感受比他人更重要。感受比犧牲更重要。還有最具破壞性的——感受比真理更重要。

現代對真理的攻擊是不可否認的。後真理思維要求重建現實以及真理的存在本身。這很簡單就可以完成。 「絕對真理不存在」這句話本身就是個絕對真理的陳述。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麼它就不攻自破了。如果它不是真的,也就無從說起了。無論用哪種方式,都符合邏輯。因此,我們知道——通過基本的邏輯原則可以推論而出——絕對真理是存在的。

那麼問題就變成了:「什麼是絕對真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看看哲學家柏拉圖就知道了,他曾說過要找到真理,我們只需要跟隨證據找到它指向哪裡。

讓我們考慮一下基督信仰的主張和證據。至少有三點獨特性和證據是突出的。


1. 一位來到人中間的上帝
最獨一無二的是,基督教的證據基礎不需要依賴未經證實的目擊者敘述、抽象思想或神話故事。相反,它植根於人類歷史。聖經中的上帝——如果聖經可信的話——真真實實地以一個人(耶穌基督)的形象來到了這個世界。耶穌的生、死和復活是可以使用考證歷史的方法來檢驗的。基督信仰閱讀的經文是由 40 多位作者撰寫的 66 本書——這也是可以進行文本驗證的。基督教對人類狀況的診斷可以通過經驗和社會學來驗證。還有很多其它的證據……但總而言之,作為人的形象進入世界歷史的上帝是基督信仰所獨有的。

2. 一位注重關係的上帝
基督信仰的信息不是一種人生哲學或一套信仰體系。它的獨特之處體現在通過耶穌我們可以與上帝建立個人化的關係上。這可能突出了基督徒生活中最獨特的一點。這個信仰最重要部分的不是你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或感覺如何(儘管這些事情也蠻重要的),而是你是誰——你是上帝的孩子,與祂有著親密的個人關係。

基督信仰關係化的特性進一步將其與其他世界觀區分開來。統計證明,關係是人類滿足感的最有力的標誌。因此,以關係為中心的世界觀值得仔細研究。

3. 一位來拯救你我的上帝
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現實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千禧年。我們想要經濟穩定、快樂、名望、財富、便利、Instagram上別人對我們的點贊等等。這些是我們渴求的王冠——它們使我們成為自己生活的君主。在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普利策獎獲獎小說《基列家書(Gilead)》中,她寫到了我們無法逃避的兩個現實:對於世界來說,我們轉瞬即逝,對於我們來說,世界也轉瞬即逝(」One is when we feel our mortal insufficiency to the world, and the other is when we feel the world』s mortal insufficiency to us.」)。無論我們做得多好,取得了多少成就,我們和這個世界總有一些地方不太對勁。

當我們向內去尋找答案時,卻只是發現了更多的問題而已。我們繼續征服科技、金融、醫學、教育、工程和外太空領域。但是,關於救贖的尋找,我們一直以來找到的只是——用登月第二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的話來說—— 「華麗的荒土(magnificent desolation)」。

不斷的追求成就並沒有奏效。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努力、成就或征服更多領域。我們需要被救贖。

這正是耶穌基督可以提供給我們每個人的。

也許是時候看看那個在 2000 年前黑暗的下午登上十字架的人了。因著對我們的愛,耶穌基督拆除了讓人類與上帝隔絕的障礙。在十字架上,耶穌向我們展示了真理比感覺更重要,愛比成就更重要,公義也可以和憐憫並存。在十字架上,耶穌為我們的破碎付出了代價。祂在那一個歷史時刻將愛、公義和憐憫結合在了一起。祂征服了我們的荒土。只有在祂裡面,通過祂,並與祂一起,我們才能找到你我都在尋求的證據、答案和實現。

為什麼要相信耶穌?因為祂為我們而來,因為祂愛我們,因為我們需要祂,因為祂是真實的。並且——如果你和我願意跟隨證據找到它所指向的地方——證據會指向祂的福音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從公務員考試落榜到找工作——上帝關注我所是,超過我所做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由於在前公司工作壓力極大,我離職了,回到老家準備公務員考試。成為公務員,有穩定的工作是我目前的打算,也是父母一直以來的期望。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參加這個考試了。我準備了整整一個月,猜想這次一定能考上,畢竟我真的很努力。我的分數屬於今年公考的高分範疇,培訓機構的老師說我的分數還是可以「板一板」(四川話可以繼續掙扎的意思),因此我也每天為了排名禱告,希望我能有進入面試的機會。

排名出來了,我竟然落在了第十一名!面試資格沒了。我還打聽了其他崗位進入面試的分數,發現若是在其他的崗位,我的分數竟然比他們的第一名還要高。

那一天晚上我整個人彷彿都被掏空了。我終於體會了什麼叫「大腦一片空白」,一瞬間不知道我的未來將會如何。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我認為好的,我極力追求的,有時候並不是上帝為我所預備的。我決定不再追逐這個未來的選項,也願意在上帝的面前順服。我想,這不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因為我已經為此嘗試過三次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我感謝主,讓我在這三次考試失敗中成長,也更加明白上帝對我的心意。

於是我開始修改自己的簡歷,並開始著手找別的工作。在這一個多月中,我有機會參與探訪工作,也在主里享受與祂同在的時間。雖然找工作的過程並不容易,但這段時期卻加深了我對主耶穌一點點的愛,和對人一點點的憐憫和愛。我在這一個多月裡面享受在主里的甘甜和喜樂,在地如在天的日子是多麼美好和令人期待。

我向上帝禱告可以找到一個離我家近,不要經常加班的工作,這樣的話我就能夠在下班後仍然有服事主的機會,也可以來得及去參加禱告會。另外,我也求這個工作可以雙休,讓我可以星期天去做禮拜。最好不要有績效,如果薪資的構成有績效的話,我的心就會忍不住隨著每個月的工資流轉,我害怕自己陷入事奉瑪門的光景當中。除了這些,我還列舉了其他的要求,寫完都覺得自己太貪心了。

可想而知,找工作的前兩周都不太順利。有的是薪資吸引我,但是通勤時間太長,我沒辦法參與教會的禱告會和服事,也有的是公司覺得我不適合他們的崗位。在這期間,我也曾經動搖過,但是牧師提醒我去問自己:我真的愛主嗎?我真的願意立定心志為主而活嗎?

兩個星期過去了,這已經是我成為「無業游民」的第三個月了,偶爾看看自己的餘額發現越來越少,我真的開始焦慮了,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所立定的心志,我是不是要放棄這樣的決定?有時候我甚至會想如果不放棄那個薪資高的機會,我現在是不是已經在上班了?

非常感恩,雅米這個月的主題是「工作的意義」,每次編輯相關文章見證的時候,我看待工作的眼光就被調整。在這些文章中,我被提醒:我們需要在工作當中擴張祂的境界,也需要把自己的職場當作禾場;要活出榮耀祂的見證,讓人看見我們的生命是不一樣的,好叫人被主耶穌吸引。正如經文所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里,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4章7節)

原來不是我們等待上帝把恩典賞賜給我們,而是上帝在更新和調整我們的生命,預備好行各樣的善事。

過了兩天,我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試邀請,這家公司的工資高,條件要求也高,我投遞履歷的時候其實並不抱太大希望。面試過程很順利,和面試經理、老闆都聊得挺好。回家之後他們提供了一些素材要求我第二天按照這些素材提交作品。我精心準備了作品,並提前發送給他們,之後就開始等待消息。

就在一個多小時後,人事部就告訴我,我被錄取了!

那一刻我的內心除了「感謝主耶穌,讚美主耶穌」這幾個字以外,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來感謝我的上帝了。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形容我當時是有多麼地興奮,因為這一個公司滿足了我所有的要求,並且超過我的所求所想!

我不得不驚嘆上帝奇妙的安排和作為,我的焦急和憂慮並不能成就什麼,一切都在上帝手中,祂有最合宜的安排,真的是如經上所記:「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3章11節)。祂對我們的生命有美好的計劃,這些都不是人所能測度的,唯有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這三個月我經歷了高山,也經過了低谷,但是主耶穌都時刻與我同在,是多麼地甘甜和幸福,是我以前從未如此深刻體會過的。過程當中有無數的掙扎、害怕、恐懼、動搖、軟弱、眼淚,但是主耶穌都一一看顧。

最後我想用華理克牧師的幾句話作結束:上帝把我放在這地上,不是只要我完成一張待辦清單。祂關注我所是,超過我所做。

 

 快樂時刻,讚美上帝。

 困難時刻,尋求上帝。

 安靜時刻,敬拜上帝。

 痛苦時刻,信任上帝。

 任何時刻,感謝上帝。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1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為何上帝的愛是我生命最好的根基?

作者:Nicole Rungo, Mozambique

翻譯:兩小鹿,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們總是傾向於把生命建造在金錢、成功和被人認可之上。 

我也是如此,想要因為自己做到了了不起的事情而被認可,並擁有可以讓我躋身社會頂層的財富。

但是感謝主,讓我看到,我想要的看起來很誘人卻不是穩固的生命根基。

我的心有時確實又會被這些誘人的追求吸引,並且我每天也都需要被提醒,罪的魅力強大且令人神往,但卻不能帶給我它所承諾的快樂與滿足。

然而上帝是良善和信實的,祂保護我們,愛我們。每當我被這些事物吸引,祂就繼續更新我的想法,讓我想起耶穌——那最堅固,最值得依靠的根基。

下面我列出了幾個原因來說明為什麼我認為上帝的愛是我生命最好的根基。

1、祂的愛是長存的。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章16節)

上帝讓祂的獨生子為我們的罪死,並賜給我們永生,祂全然知道我們當中會有一些人不會珍視祂的犧牲,甚至會蔑視它。然而祂仍然為我們死了,我們因此得以活著,並能享受與父上帝重建的關係——一段在永恆之中的關係。

不僅如此,羅馬書8章32節提醒我們:「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有時候,我發現把生命和計劃交在上帝手裡是一件困難的事,但這節經文提醒我上帝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並會慷慨地給予我此生所需的一切。我能做的最好的決定就是將我的生命建立在這愛的根基之上,並相信祂會堅立這愛。

2、祂幫助我們行在正確的道路上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 (詩篇 37篇23-24)。

我多次犯罪跌倒,然而上帝從不放棄我;祂總會幫助我認識到我跌倒的原因並扶我起來,因此我能從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繼續前行。

這安慰了我並讓我確信全能的上帝照亮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路。我們時常有很多自己的計劃,這些計劃充滿了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筋疲力盡,焦慮不安。

我做計劃因為我想控制結果,要確保自己一無所缺。我忘記了上帝已經給了我生活的一切所需。對祂來說沒有任何意外。祂完全掌管一切。

若上帝沒有帶我從我那些自認為完美卻瘋狂又無建樹的計劃中轉回,我可能將會迷失自我。感謝上帝沒有讓我走自己計劃的道路,我全然相信祂,不論祂想要帶我去哪裡。因祂知道哪裡對我最好。

3、祂在為我們動工

「從古以來,人未曾聽見、未曾耳聞、未曾眼見在你以外有什麼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以賽亞書 64章4節)

在我生命中有太多次我所禱告哭求的事物都成真了,大多數是發生在我需要或是上帝認為適合我的時候(而不是在我很想要的時候)。

有時候,我處在困境中,感到上帝好像不管我了,忘記了一切都有祂的美意,也忘記了上帝從來不會早到也不會遲到。祂的時間是完美的,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的。

可能你正被工作或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也許你正在找工作,或者努力照顧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感到上帝為什麼不管你了,怎麼還沒挪去這些負擔。

祂並沒有不管你。祂此時正在你的身上動工,也在你周圍的環境里做工。祂要你持守信心與耐心。祂將會把最好的給你——即使你不認為那對你來說是最好的。這是因為:

4、祂應許給我們一個美好又完美的未來

「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哥林多前書2章9節)

毫無疑問,此生是混亂的,然而上帝為我們建造的家,那個與祂同在一處的天堂是完美無暇的。想像一下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眼淚,沒有哭號的生活(啟示錄 21章4節)在那裡我們將與上帝永遠在一起。這是我現在生活的盼望。

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中,我感到過焦慮並看到了周圍的人經歷難處,自己也嘗到了一些痛苦。我經歷過感到自己在不斷與敵人爭戰卻戰敗的日子;不斷跌倒犯罪的日子;感到一無是處並垂頭喪氣的日子。

但是,我被提醒,那些日子是暫時的。但當我們與上帝同行去走過這些糟糕的日子時,我們知道那些糟糕的時候算不上什麼,只會生出帶來盼望的忍耐(羅馬書5章4節)。當我們給祂時間和空間在我們裡面工作時,祂會慢慢將我們塑造,變得越來越像耶穌(約翰一書3章2節)。

為何耶穌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根基?以上是其中的幾個理由。如果你也因著將生命建立在脆弱的根基上感到疲憊不堪,你是否願意跟我一起將信心放在那位值得託付的身上?

相信祂對你的愛。

相信祂的應許。

相信祂的時間。

相信祂的旨意。

相信祂永遠不會拋棄你。

 

編輯註:文章最初發佈於作者的博客,此版本為YMI編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適用於職場生活的五個敬虔態度

作者:Sarah Tso
翻譯: 夏天,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上帝,求你賜給我一份讓我未來的四十年,每天早晨都會開心地醒來去上班的工作吧﹗」這是我即將從大學畢業時的真實禱告。當時,我所有的夥伴都已經在彼此交流工作面試經驗和錄取通知,就我一個還不知道畢業後要從事什麼職業。

然而,我確信上帝要我來到祂面前,信靠祂仍然是那位會和以往一樣幫助我的上帝,我知道祂會繼續帶領我、賜給我能夠榮耀祂的工作。我在禱告中求問上帝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上帝卻用了一個很奇妙的方式對我說話。

在我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校園小組裡有位朋友挑戰我用一整年的時間和他一起讀聖經。當時正值我面對畢業後的人生十字路口,害怕自己會「做錯決定」並「搞砸上帝在我生命中的計劃」。借著這次的讀經計劃,五個聖經人物的故事呈現在我的眼前,為我示範了什麼是敬虔的工作態度:

1.約瑟:在大、小事上忠心

聖經中記載了約瑟廣為人知的經歷:他在夢中看到自己的未來,卻在懵懂的少年時期就被賣去當奴隸,遭遇不實的指控罪名而被下到監獄裡。13年後,約瑟才終於獲得上帝所應許的尊貴職分(創世記37-50章)。

我從約瑟的故事中學到關於工作態度的一課就是:不管我在哪裡事奉都要忠心,儘管當下我在的地方看起來好像離我理想的位置相去甚遠。

約瑟不管被上帝安排在哪個地方,他都選擇聆聽上帝的話及周圍人的需要——即使他當時人在監獄裡(創世記40章)。而這些經歷在他之後被提拔成為埃及的二把手後派上用場,他用從上帝而來的信息幫助埃及和周邊國家度過了饑荒危機。

耶穌在路加福音第16章第10節說到這樣的態度:「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約瑟並沒有輕看自己卑微的起點,因此,當他後來被賦予了更多重責大任時,他可以如此忠心地服事祝福更多的人(詩篇105篇19節)。

反思:你是否在職場中感到格格不入?有沒有可能是上帝正在預備你能夠在同一個地方或其他地方做更大的事呢?即使現在所処的環境並不是你想要的,該如何在祂安排你所在的位置上持守忠心?把你的夢想和疑惑都交給主吧。

2.尼希米:尋求上帝的智慧克服挑戰

當尼希米投入做一件正確的事: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面臨了巨大的阻礙。他的敵人質疑猶太人的修築技術、甚至對他發出了死亡威脅(尼希米記4章2、8、11節)。然而,尼希米沒有就此灰心地停止工作,他求上帝的智慧,調度一半的人力看守,另一半的人力繼續修築的工作。

與此同時,要求修造城牆的工人一手拿著工具,一手握著兵器工作(尼希米記4章16-18節)。

52天後修建城牆的工作完成了,反而使得上帝百姓的敵人恐懼害怕,並意識到這是在上帝的幫助下所完成的工作(尼希米記6章16節)。

尼希米天天將他和團隊手中的工作交託上帝,並採用了屬靈的和物質的防禦(分別是祈禱和武器)。上帝就祝福他們取得只有上帝才能成就的結果。

反思:你是否正在做著你確信在上帝眼中是正確的事,卻因此而遭遇反對呢?為那些反對你的人禱告吧。也求上帝賜你智慧設立屬靈的防禦並鼓勵你勇往直前。

3.但以理:在上帝里剛強站立,以正直誠實在職場中事奉

但以理是生活在不同信仰國家中的流亡人士,但是他並沒有讓周圍充滿敵意的環境動搖他的信心,相反地,但以理繼續遵行上帝的律法,甚至在日常飲食上都堅持自己的信仰(但以理書1章8節)。儘管被禁止,仍然一天三次禱告上帝(但以理書6章10節)。

值得注意的是,但以理的工作態度必定是無可挑剔的。聖經中記載,連他的敵人都知道但以理是個值得信賴、不貪腐也不怠忽職守的人。

對上帝的這種正直和敬畏的態度貫穿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因為他曾在至少三位國王(尼布甲尼撒王、伯沙撒和大流士)的宮廷中任職,三位國王也都曾徵詢他的智慧。 最終,每個國王都因為但以理而承認主的存在和能力。

反思:你是否處在一種旁人可能無法接受你的信仰的環境中﹖禱告你可以堅定不移、不屈服於世俗的標準,為了上帝繼續努力工作。在每件事上持定正直的態度、行善事,使你在人面前無可指摘。

4.大比大:使用你手所擁有的供應周圍人的需要

大比大的生平故事常在新約聖經中被忽略。她是彼得在約帕遇見的忠心門徒,她的一生也在這節經文中得到了認可:「她廣行善事,多施周濟」(使徒行傳9章36節)。大比大專註於事奉寡婦門徒,她們當中很多人都需要幫助。

使徒行傳9章39節記載,當大比大突然離世時,很多人非常懷念她,有些她幫助過的寡婦轉而尋求彼得的幫助,並把大比大生前做給她們的衣物拿給彼得看。很顯然地,大比大的工作和生命對她曾接濟過的人發揮了重要的個人影響力。

反思:當你離開了這個世界,你希望你在世所做的一切工作給世人留下什麼樣的榜樣或回饋呢﹖你看見在你周圍的職場、教會、家庭里有什麼屬靈上或物質上的需要呢﹖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來滿足這些需要?禱告祈求擁有同情心與勇氣,能夠跨出信心的步伐給出及時的幫助吧﹗

5.耶穌:謙卑服事、尋找機會領人歸向上帝

說到完美的職場倫理典範和為永恆價值而工作,沒有比我們的主耶穌更好的例子了。耶穌並非帶著高貴和權能,而是一顆謙卑的心來到這個罪惡的世界。祂來是為了要服事人,不是為了要被人服事(馬可福音10章45節);祂為世人捨命,使我們能夠與上帝和好(約翰福音14章6節)。

我最近聽到一集播客,主持人分享了Eugene Peterson的觀察,提到耶穌從來不著急,而是很有耐心地允許自己的行程被「打斷」(例如在往睚魯家的路上,醫治了一位血漏的婦人。見路加福音8章40-48節)。實際上,耶穌從沒有被打斷行程,因為他知道在什麼時候如何做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樣,他就用自己所代表的好消息祝福人們。

反思:你願意為了服事人的緣故而經受不方便嗎?聖靈可以如何幫助你使你在做任何事時帶著謙卑和耐心,而有助於傳福音呢?為你身邊的人能夠認識上帝來禱告,並求上帝讓你看見,不論你在哪裡,都能夠分享祂的好消息,參與祂的救贖計劃。

約瑟、尼希米、但以理、大比大、還有最重要的耶穌,當他們在上帝所擺放他們的位置上忠心工作時,上帝就能使用他們來建造祂的國度。

當然,他們的工作態度也是我每天上班工作時的榜樣,並且幫助我選擇了一份這個社會迫切需要且可以讓我保有健康作息的工作(就是有固定的工作天數和時數,使我也能繼續參與晚上和每周的教會事工,也有年休假可以分別出來參加事工活動和宣教旅行)。

我所處的關懷專業領域,使我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有許多傾聽和回應人的需要的機會。用我所擁有的來祝福人、為正確的事挺身而出、在工作時帶著為了榮耀上帝而做的心態,用智慧和謙卑服事人。當我這樣做時,上帝就賜給我堅持不懈和克服挑戰的力量,也讓我看見上帝在我的職場中的作為。如此一來,我可以在工作時與上帝同工,關懷組裡的夥伴,並在團隊的過渡時期代表我的組員,且能發揮正向影響力,在同事遭遇重大的生命事件時,陪伴並鼓勵他們。

畢業前的那個禱告後,我經歷了許多,但是我今天可以見證上帝確實回應了我的禱告,並繼續塑造我作為祂女兒、以及在職場上作為祂僕人的模樣。這些年裡,我完成了一份教職工作、拿到了碩士學位,並做了四年的語言治療師工作。當我一路走來不斷學習如何在工作上榮耀祂的名時,我真實體會到,祂真是一位信實的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上帝在這座城市為我亮起一盞燈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国

 

已經在所在城市搬了八次家的我,一直以來都很渴望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家。我常常在夜晚凝視那些小區,心裡就會想這個城市什麼時候會有一盞燈為我而亮呢?就連我的聖經,在《耶利米書》32章44節:「在便雅憫地、耶路撒冷四圍的各處、猶大的城邑、山地的城邑、高原的城邑並南地的城邑,人必用銀子買田地,在契上畫押,將契封緘,請出見證人,因為我必使被擄的人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下方,都寫下了一行字:願這座城市有一盞燈為我而留,主啊,你知道我需要的。於是,在最近一次搬家我向祂祈求:「主啊,就讓我最後一次搬家吧!」

等到我的社保快攢足的時候,家人告訴我可以去看看房子了。於是我看了很多的房子,有的價格非常符合我的預期,我也很喜歡它的構造布局,可不久就被買走了;有的因為房東在國外,因為疫情也談不了。我還動過精裝房的念頭,可是月供高得都可能會動搖我的十一奉獻了。總之,看了幾十套房子,越看越絕望。

後來,我在禱告中被提醒:「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世記22章14節)我不需要再為此而憂慮。那些在我看來好得不得了的房子,或者說我自己喜歡的房子,也許都不是上帝為我預備的。我認為的好,在主的眼裡不一定是適合我的。我只要做好我該做的事情,每天禱告、讀聖經、探訪教會有需要的弟兄姊妹,好好地生活就是了。而在這過程中,我也經歷到上帝的帶領,因著相互的探訪,我和弟兄姊妹的感情更堅固,在主里成為更好的一家人。每一天我都非常快樂和感恩,過上了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後來有一天,一位弟兄給我推薦了一個房子。我第一眼沒看上,但當我們實地去看房的時候,卻發現這個房子還不錯。到了談價格的時候,我因為從來沒有和房東講過價,內心很緊張,只能不斷禱告求主賜我智慧。最後,我竟然以整個小區最便宜的價格買下了這個房子,連幾位中介都驚呆了。就這樣,我順利簽署了購房合同。

由於沒有足夠的預算,我在看房的時候根本無心去考慮它的朝向問題。等我簽完合同再次看房子的時候,發現它是東南朝向的,是商品房最好的朝向。這個房子三分鐘可以走到公交站,十分鐘可以走到地鐵站,樓下就是公立的幼兒園和小學。對應的初中和高中也在附近,小區的另一個門對著就是一家三甲醫院,周邊也有非常成熟的配套。最重要的是,騎自行車十分鐘就可以到我的教會!

當我對於買房一事絕望的時候,主為我開了一條我從未想過的路,祂就是那「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的上帝(以賽亞書43章19節)。有人說上帝是虛無縹緲的,你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是我想說,這位上帝是可以經歷,可真實感受祂存在的。祂所賜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和那數不盡的恩典是我們可以切身經歷和感知的。

尤其是當我們「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就必加給我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這裡的用詞是「必,必定」,這是主耶穌給我們的確據,當我們把祂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之時,祂也必顧念我們的需要,垂聽我們在內心深處的呼求。就像經文所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

在主里我們有尊貴的位份,主耶穌把祂一切的豐富和平安都放在我們生命之中了。「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以賽亞書49章15節)

讓我們一起把那又大又難的事都交在祂的手中,因為祂早已預備,祂早已曉得。祂可以使死人復活,在祂沒有難成的事!祝福你今天又是經歷祂信實和恩典的一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專心享受上帝的同在,不分心,今天你做到了沒?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Celina Zhang,加拿大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你有沒有哪次跟朋友聊天時, 對方是全身心地認真傾聽你講話,沒有一絲分心的?

也許你跟朋友們衝進一間咖啡館或飯店, 但你腦海里卻想著各種待辦事項。或者你正在打電話,孩子們在另外一個房間里打鬧(#本周的生活),同時你還在努力回想正在做的一道菜有沒有放過鹽。

然而不管怎樣, 和你一起喝咖啡或吃飯的朋友,或跟你打電話的人竟然還能繼續跟你呆在一起。

最近,我突然意識到:要學會專心與他人在一起,我們首先要學會專心與上帝在一起。

當我們能夠放棄自我形象管理(我們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光鮮亮麗,事業有成,這對我來說,是比講電話更耗精力的事情),專心地與對方交流時,才是真正的相處。如果我自己的心靈都很空虛,尚且需要從我愛的人們那裡得到安慰,我又怎麼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心靈層面的關愛呢?

更重要的是,當我思考與朋友的相處時, 我開始好奇自己在與生命里最重要的上帝相處時,有多投入。事實是,滿滿的行程、對物質的追求及對將來的擔憂經常充滿我的心,讓我無法經歷上帝的同在。正如馬可福音所說:「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馬可福音4章19節)。

生活中的噪音, 讓我無法經歷上帝在我生命里的同在, 減弱了我聆聽上帝聲音的能力。

我開始反思自己是怎樣漸漸分心,遠離上帝的,也總結出了一些方法,幫助我們全身心與上帝同在。

1. 不在上帝面前裝模作樣

這一點看起來讓人發笑, 誰可以在上帝面前裝模作樣呢?然而我卻發現這一點對我來說挑戰很大。主耶穌斥責法利賽人的兩面派:「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馬太福音23章27節)。

有時我的屬靈狀況就是這樣的。我拿出聖經開始禱告, 但是我的心裡想的都是我工作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對我某個孩子的擔憂,或者琢磨著社會上的某個問題。我並沒有把自己憂慮的這些事情帶到上帝的面前, 聆聽祂要對我說的話,反是身子在禱告、讀經, 但是心思意念卻不知道漂到哪裡去了。

甚至當我一個人獨處時, 我表面上進行著屬靈操練, 但是我的靈裡面卻沒有真正地與上帝交流。我沒有全身心地投入與上帝相遇的時刻。詩篇的作者禱告說:「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詩篇86篇11節)。我在想,詩人寫下這句禱告的時候,上帝是否想到了我,因為我的思緒真的是可以同一時間飛到四面八方。

我就是做不到專心享受上帝的同在。

與上帝同在時, 我很容易心懷二意,而且注意力不集中(雅各書1章5-8節)。 我不專心,做不到「清心」。但是聖經上說清心的人才必得見上帝(馬太福音5章8節)——那些全心全意與上帝面對面的人。

因此,我需要上帝把我從渙散的心緒和亂七八糟的意念裡帶回來, 使我整個身心靈安靜在祂面前, 跟隨祂、敬拜祂。

2. 禱告時不要隱藏真實的情緒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聖經里上帝對人提出的問題都是用來引出對話的。例如,上帝問人類:「你想我為你做什麼?」還有,上帝問在伊甸園裡藏起來的亞當和夏娃:「你在哪裡?」

這個發現讓我感到很驚奇, 因為上帝明明知道他們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在我們尋求之先, 上帝已經知道我們需要什麼(馬太福音6章8節),所以上帝不是在問我們相關信息,而是要跟我們交流。

我有時候會向上帝隱藏我的一些真實情緒,例如憤怒, 害怕和傷心。

但是全然與上帝同在意味著我要勝過我裡面的羞恥感,坦誠與上帝分享我的感受。

對我而言, 詩篇的美在於詩人可以在上帝面前做真實的自己。他認真地聆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受,哪怕這些感受不是那麼「義」,同時又基於上帝的屬性勸誡自己的心應該怎麼想,怎麼做。

主耶穌帶走了我們一切的羞恥, 所以我們在上帝面前不需要隱藏什麼。

3. 禱告不要只是交換信息

與先生的晚間約會是我最喜歡的時光。但是下面的情況絕對會破壞美好的約會。那就是單單交換信息——交談內容只是分享家庭瑣事和作為家長的煩惱。

如果我和我的丈夫並不享受彼此在一起和聯結的時間,那就好像我們在開會, 唯一的不同是有好吃的而已。或者我們只是鄰座著看了一場電影。

我們每一個人跟上帝的關係都有類似的經歷。我們的禱告好像只是例行公事, 而不是真正地與至高的上帝相交。我們與祂的關係只是浮於表面,卻沒有真正認識上帝和被祂認識。

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與我的先生相連,同時也希望可以更多地與上帝相交。如果我學習上帝的話語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我就錯過重中之重——書寫聖經的那一位上帝了。學習聖經變成了比上帝更重要的事情(法利賽人在這一點上堪稱傳奇)。

當我花時間與上帝獨處時,我希望可以與上帝有情感上的交流,帶著真實的感恩享受祂的同在,並思考這一天上帝對我生命的帶領。我希望不是單單在頭腦上認識上帝, 而是在我的生命中真實地經歷祂的同在和對我的帶領。

因此,我發現創造出空間和時間與上帝相處很重要,這樣我才可能更多認識祂。如果我想要認識某個人,我會花時間邀請他來家裡做客。我會問他很有意義的問題與他交談。同樣的,花時間與上帝在一起,閱讀祂的話也應該這樣——創造神聖的空間和時間和祂面對面,也邀請上帝來認識我。

4. 操練感受上帝隨時隨地的同在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曾經歷過靈里的低潮,感覺上帝離我很遙遠,疑惑上帝是否還與我同在。但是上帝告訴我祂一直都在。

詩篇139篇說道:「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因此,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學會察覺祂的同在。約翰派博說「追求喜樂是重中之重,而追求喜樂主要在於發現」。這就是為什麼保羅會在以弗所書里禱告,求主耶穌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以弗所書1章16-19節)。我們的眼睛是身體的燈,提醒我們「深陷痛苦」並不等於「孤單一人。」

可以嘗試一下古代修士的每日操練(The Daily Examen),我就是用這個方法來幫助自己觀察每天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同在的,看祂如何將我從情緒的低潮中釋放,最後充滿感恩。以下是我用現代文改編後的每日操練:

進入上帝的同在里,安靜你的心。跟上帝呆在一起,思考上帝的屬性。回顧今天一天發生了什麼,看有什麼值得感恩的地方。在禱告中你可以請求聖靈:「當我禱告的時候,請向我顯明真理。」你可以一邊禱告,一邊思考「上帝今天是如何與我同在的?」 你也可以一邊禱告一邊思考「我該如何回應上帝今天與我的同在?」把今天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帶到上帝的面前,為你一天的生活獻上感恩和禱告。

5. 以順服的心來到上帝面前

腓立比書2章提到,主耶穌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這跟以賽亞書里的撒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牠想要與上帝同等(以賽亞書14章)。

通過主禱文的禱告,我明白了在禱告祈求中,要先認識到上帝的同在和身份:「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9-10節)。

我們來到上帝面前禱告,就要像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一樣,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祈求,也完全地順服。「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章39節)主耶穌的禱告讓我明白不管上帝是否應允我的禱告,祂的良善都不會改變。

但當我懷著一顆順服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時, 我就承認自己眼界和智慧的有限。

我要讓上帝有空間把祂的真理、智慧和異象放入我的生命里。

影響我們專心享受上帝同在的因素很細微,卻讓人無法自拔。只有我們拒絕那些干擾我們注意力的事情,我們才有可能專註在上帝面前。讓我們都專註在上帝面前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卻接到了病危通知書……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姐姐的未婚夫突然有一天行動不便,原以為是路走多了累著了,休息幾天就會好,可誰知這腳一直都沒有好轉的跡象。於是就去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腿上有血栓形成,按照跌打損傷的方式被療養了一個多月。直到有一天他半夜裡無法呼吸,被急救車載到其他醫院,才檢查出來是深靜脈血栓從小腿轉移形成了肺栓塞,導致肺動脈阻塞,無法呼吸,生命垂危。這是一種類似於腦梗的疾病,成因複雜,隨時有喪命的風險。

那是過年的前一天,我們收到姐夫的病危通知書。那一天我穿梭五百公里回到我日夜思念的家鄉,卻在下車的那一刻直奔醫院,再把姐夫送上急救車讓他可以去到最好的醫院接受最專業的治療。因為當地的醫院對於這樣棘手的病情毫無辦法。在上車之前陪護醫生強烈建議不要轉院,因為跨越500公里的途中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隨時會喪失生命體征。

但是我們還是堅持要去最好的醫院接受治療,因此在上車之前需要簽署厚厚一沓的同意書。他的爸爸一面簽字,醫生一邊告知最壞的結果,並不斷強調不要轉院。但是這裡的醫院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我們也別無選擇。醫生口裡那些恐怖的言辭猶在耳畔,他的父親顫顫巍巍地簽著自己的名字。

我親身經歷那些焦灼的瞬間,那些生死瞬間的無助和害怕是我年輕的生命從未經歷過的,唯有在心中不斷呼求上帝的拯救和醫治。因為除了主耶穌以外我們別無所有。主耶穌是我們的堅固磐石,是我們唯一的拯救。因為「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以賽亞書42章3節)

之後,我和姐姐在過年的那天中午搭上飛機趕到就診的醫院,這是長那麼大以來我們家第一次沒有任何過年的氛圍。接著沒過多久我們再一次接到醫院發出的病危通知書,在萬家團圓的美好時刻,我們蹲坐在醫院的門口,隨時預備滿足病人的需要(疫情的緣故,醫院不允許家屬進入)。每天早晨,主治醫生都會到醫院門口見家屬,討論病人的情況以及接下來的治療方案。每當這時候,所有人都蜂擁而至,急切地想知道裡面的情況。

從進醫院的那一刻,教會的弟兄姊妹都為我們迫切禱告,每一天都收到大家的關心和代禱,讓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也有了從主耶穌而來的甘甜和撫慰。而上帝也真的每一天都讓我們聽見好消息。姐夫病情都越來越好,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經歷很多不安和害怕,但每一天在患難中也經歷上帝的保守和看顧。

上帝是使死人復活的上帝,祂是化咒詛為祝福的上帝。因著這次經歷,姐姐和姐夫的感情更加堅定,我和姐姐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主耶穌的名在我們兩家人中被高舉。教會的弟兄姊妹也和我們一起經歷祂所賜下的神跡和恩典。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再加上一個多月的在家休養,姐夫現在已經回到他的工作崗位,雖然還沒有完全康復,但是我們相信他一定會得著主耶穌完全的醫治。

當中還有很多的恩典無法一一訴說,比如一家手機店的店長願意免費幫我們彩印一百多張的照片;教會弟兄姊妹在深夜送來燉好的湯,還有他們的探訪和牧師每一天的關懷。

謝謝主耶穌,祂的恩典真是夠用的!讓我們在患難中也有喜樂。我們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並沒有推卻我們的禱告,也沒有叫祂的慈愛離開我們。正如經上說:「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1節)

祝福你即使在患難困苦中也能聽到從上帝而來的好消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一場爭吵,改變了我處理婚姻矛盾的方式

作者:Deborah Lee,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們的爭吵始於一次去拜訪姨母一起吃飯的時候。因為我們和姨母許久沒見了,她便問我和丈夫相處得怎麼樣,我們說挺好的。然而,當她問起家裡的一件事時(我就不談細節了),整個氣氛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不久,我便開始提高嗓門,指責我丈夫。

一個簡單的問候,竟觸發成我們夫妻之間地唇槍舌戰,這確實暴露了我們之間的溝通問題。當我的丈夫一一數落我的不是時,我開始越來越惱火,他的辯解讓我憤怒,他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最終我在餐桌前哭了起來,大家便不再說話。

姨母邊給我遞紙巾,邊勸我轉向上帝,好好禱告。儘管我明白她話語間的智慧,但我無法平息自己的情緒,繼續向丈夫說氣話。在漫長而尷尬的沉默之後,我們吃完了飯,姑媽為我們禱告,求上帝重新點燃我對祂的愛。那晚離開姨母家後,我難過又傷心,滿腦子想的都是我的婚姻狀況和自己的信仰狀態。

承認我的驕傲

那天晚上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上演,我看到自己回應時有多驕傲,竟一股氣地向丈夫說了那麼多的「你」——「你從不問我的意見」,「你從不考慮我的感受 」,「你只考慮你自己和你想要的」。儘管丈夫錯怪了我,但我的回應也非常以自我中心。

正如雅各書4章1節所說,爭戰和鬥毆都是從我們的私慾來的。我想做一個順從的妻子,尊榮上帝和我的丈夫,但當我覺得情況不受自己控制時,還是大動肝火了。在這件事發生的前幾天,我還向一位朋友講述上帝的愛,以及我多麼想跟從祂。然而,那晚我的反應卻跟我說的大相徑庭。我沒有表現出一個基督徒應有的愛和忍耐(以弗所書4章2節)。我想起馬太福音16章24節所說的,那些愛上帝的人必須舍己,背起十字架跟從祂。

我開始思考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那天如果耶穌和我們一起吃晚餐,祂會作何回應。我想祂一定會以溫柔慈愛相待;即使被冤枉,也會容忍。但當時感到受傷的我卻一心為自己辯護,不惜言語尖刻,傷害對方。

儘管覺得自己一塌糊塗,但我知道上帝仍然掌權,祂看到了我們的衝突,也了解我的軟弱。然而,那天晚上之後,上帝似乎離我很遠,我覺得自己太辜負祂了,根本不配做祂的門徒。

當我的心情平復下來以後,我回想起《聖經》里的人物,即便是聖徒和偉人也有失敗的時候,如大衛(撒母耳記下11-12章)、彼得(馬太福音26章 )、保羅(腓立比書3章)等等。然而上帝原諒並更新了他們。在希伯來書12章1節中,作者談到我們要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路,併當卸下一切的重擔。我意識到,我口無遮攔說的那些失信的話,不應成為我前行的絆腳石。只要我口中還有氣息,就當悔改,拋開一切纏累我的罪,迴轉仰望基督。

和我丈夫講和

理清了思緒後,我給姨母發了一條信息,感謝她提醒我要仰望上帝。雖然她鼓勵我迴轉向主,也為我禱告,但要再次經歷上帝的愛和恢復,我必須主動來到上帝面前悔改。信心之路就是跌倒後在基督里勇敢地站起來。我的下一步,就是要向丈夫道歉,求他原諒我說的那些傷人的話,也著手去解決導致衝突的問題。為了能平靜地去和他談,我甚至提前演練了一下第二天要說的話。

有人說,誰先道歉,誰就是弱者,但我知道聖經的教導不是這樣的。馬太福音5章9節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因為我們的工作時間略有不同,通常在不同的時間起床上班,所以我決定發簡訊向丈夫道歉。發信息前,我做了一個簡短的禱告,祈求上帝賜給我溫柔的靈(箴言15章1節)和節制的舌頭(箴言12章18節),只說有建設性的話語,存心謙卑,願意解決我們的分歧。

感謝上帝,祂也在我的丈夫身上做工,因為他的回復言辭溫柔、寬容。我們在晚餐時談了那天的事,並決定今後在面對問題時,雙方要溫和相待。

學會明智地處理怒氣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讓怒氣影響我的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飽嘗苦果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
怒。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上帝的義」 (雅各書1章19-20節),也不能榮耀祂。所以,我必須學習控制怒氣,提醒自己上帝與我同在,祂必會賜給我智慧來面對一切狀況。

如果有必要,我會先迴避衝突,以免情況惡化,在我能冷靜、明智地應對時再去處理。雖然面對衝突時,控制情緒並不容易,但我必須提醒自己,上帝一直在我裡面動工,祂的恩典夠我用的,因為祂的能力是在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www.ya-mi.org—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