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我終於發現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啦!(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上帝告訴我說…」

成為基督徒以來,我常常聽到周圍的人這樣說。比如一些我很敬重的人分享他們的見證時,會談到如何因着聽到上帝的話而翻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身邊的同齡人也會討論上帝如何常常向他們說話並指引他們的日常生活。

然而我卻一次都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不免讓我嫉妒。畢竟,如果造物主常常向我的朋友說話的話,我也不願意被落下。

然而並不僅僅是聽到上帝的聲音這件事情本身讓我感到很新奇,這似乎也是基督徒生活的必要內容。我的朋友們做的所有決定——無論是大是小,好像都是上帝引導的。那如果我沒有聽到上帝跟我說話,誰曉得我的無知決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我是不是選錯了大學專業,而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職業道路?我是不是沒有穿對衣服,因此錯過了上帝特別為我預備的那個人?我是不是錯過了跟上帝的約定?

我太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基督徒一樣聽到上帝對我講話了。因此,我讀了很多相關的書,長時間在暗室里禱告尋求,一次又一次的走上台前回應呼召,滿心希望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這一天終於來了。那時我剛進大學,想了解一下校園基督徒團契。在參加了幾次他們的聚會後,一次午休的時候,一個叫Joel的同工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研讀聖經。

就在我們研讀聖經的時候,我終於聽到了上帝向我說話——清清楚楚、千真萬確、毫無疑問。

諷刺的是,這麼長時間以來,聆聽上帝的關鍵一直擺在我面前,我竟然沒意識到。那天,Joel 和我打開聖經一起讀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我發現我們讀的並非是毫無生命的文字,恰恰相反,上帝在通過這些文字向我們說話。

我們深入地研究了保羅的這封書信,不斷思考保羅想要歌羅西教會明白的真理,以及他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深意——提醒教會基督的至高和豐盛,讓他們知道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都在基督里。兩千多年以前,上帝藉著保羅向歌羅西教會講話,今天,當我們研讀保羅書信時,祂也在向我們表達同樣的信息。

我認識到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是打開聖經,讀祂為我們寫下的話語。

之前在我竭力要聽到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我不自覺地高舉了其他認識上帝的方式(比如聽到某個聲音),認為它們比讀聖經更重要。但是現在,雖然我依然不能像我的朋友那樣真的聽到上帝的聲音,但是我發現通過讀聖經來聆聽上帝是大有能力的。

首先,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雖然經文是由人手寫成,但卻是上帝透過這些作者在說話,是上帝在做工。也就是說當保羅寫給歌羅西的教會來提醒他們某個真理的時候,其實是上帝在透過保羅向教會說話。同樣的,今天上帝也正藉著聖經,向我們說話。

更重要的是,這給了我信心的確據。在我苦苦尋求和等待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有好幾次我以為我真的聽到祂講話了。「上帝,你說什麼?」,我竭力捕捉着我頭腦里的聲音,「你今天是讓我去那家餐館嗎?」

但事實上我永遠不能確定那個聲音是否真是來自上帝的。而當我研讀聖經時,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確信是造物主在向我說話。隨之而來的是內心深處的確信和安全感,也就是說我可以百分百的確定並有勇氣做出艱難的決定,而且知道我所做的是討上帝喜悅的。

在我不斷挖掘聖經寶藏的同時,我的靈命也在穩步成長。對於上帝有沒有讓我做某件事我不再疑惑,因為聖經里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與上帝的關係不再倚靠於感覺和經驗,而是紮根於聖靈透過聖經的話語在我裡面建立起來的信心。

我相信,雖然上帝也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和我們交通,但其重要性遠遠不及並永不能取代聖經本身。正如基督教神學家 John Piper曾說:「如果我們覺得聖經以外的方式比上帝所啟示的聖經更有能力並更能影響我們的話,那說明我們的靈命出了嚴重的問題。」說到底,如果我們想知道上帝要對我們說什麼,為什麼不從祂專門為我們預備、用來引導我們的話語當中尋找呢?

當然了,我或許不能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樣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上帝明確的指引,但通過閱讀聖經來聆聽上帝的話語,讓我更加認識祂的屬性,而這使得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合祂心意的決定。

比如說,在決定是否要在上大學時做兼職的事情上,我思想了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12節中的經文——我們應負起責任,不要成為教會中他人的負擔。然而,我也考慮到作為門徒的使命——傳講福音並鼓勵主內的兄弟姐妹們。我想到:做兼職工作能讓我能兼顧這些嗎?

現在的我不再嫉妒或是渴望得到我朋友們聽見上帝聲音的經歷了,因為我知道當我打開聖經時,祂就會對我說話。祂的話語無庸置疑,既清晰又震撼。我很清楚這是那托住萬有的上帝所說的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可以屬靈,可以表白,可以不氣餒(有聲中文)

作者:Paul Mok,香港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我跟她是在團契裡面認識的。她是一位溫柔,熱情,充滿信心的姊妹。她對我的屬靈生命有巨大的影響。我曾以為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基督徒,但她的出現讓我不單只想「達標」,更想在主的愛裡面飛翔。以前我每天靈修一次,讀經一次,現在我每天期待上帝跟我說話,每天對讀聖經充滿熱情;以前我每個星期去教會和團契,現在我更想主動認識不同的弟兄姊妹,在團契跟弟兄姊妹有更深一層的交流,互相鼓勵代禱。這位姊妹慢慢令我覺得,我喜歡她了。

我一開始只想跟她成為屬靈好友,所以我們常常跟其他弟兄姊妹一起約出來,做團契的活動。但慢慢地,就只剩下我們兩個。如果能與一位如此屬靈的姊妹走在一起那當然是好!但是,她只在中國暫停一段時間,之後就要回美國,我只好把寫好的情信偷偷放在自己的心內。

 

當我的理性和感性產生矛盾時,恐懼就藉着機會闖了進來。

就像我所說,她是個很熱情的女孩子,所以她基本上能跟任何人聊上天;而且她的祈禱十分有力量,每次有弟兄姊妹跟我們分享他們的代禱需要,又或者有弟兄姊妹要離開教會,到別處繼續他們的旅程時,她都會主動提出要為他們祈禱。因此,她身邊都有很多很優秀的朋友。這時,恐懼會跑過來跟我說:「你看,她是多麼的出色。她的身邊有這麼多精英。你只是她其中一個「普通朋友」,她才沒有時間應酬你呢。」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過着完全乏力的日子。只要她有一段時間沒回覆我的訊息,就好像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她平時那麼多朋友,自然很受歡迎。你怎麼可以想到自己跟她有可能呢?」那個聲音將我的心完全踐踏到破碎。而我,卻讓那個聲音在我的心中停留……

我告訴自己,我需要分辨,這個聲音是來自聖靈,還是來自撒旦?上帝愛世人,祂已經把最珍貴的耶穌獻上,亦已經準備把其餘的恩典都加給我們,我應當相信祂的計劃,相信祂所預備的都是美好的。並且,這位父親不是想我做一位「離地」(香港潮語,指脫離現實)的兒子,祂更想我真實面對自己的感情,因為祂更希望透過歡笑和哭泣來讓我經歷祂,讓我在祂裡面成長。於是,當「她平時那麼多朋友,自然很受歡迎。你怎麼可以想到自己跟她有可能」的聲音再出現時,我就作出反擊。我首先邀請聖靈臨到我裡面,由祂掌權。其次,我跟那聲音說:「你只是一位騙子!我的生命現在交給祂掌權,在祂裡面凡事都能成就!」

 

當我的理性和感性不一致的時候,我的內心也像是在經歷一場很費力的拔河比賽。

在自己乏力的時候,我習慣去關心身邊的弟兄姊妹,因為在幫助他們的時候,也令我回想起天父老爸的恩典。那天,我去問候我的弟兄Kevin 的近況,他也很自然地問候我的情況。那天,我覺得自己真的很累。我鼓起勇氣,坦白面對自己的感情,就把情況跟他說了。Kevin聽完馬上表示他很明白我的感受,而且他也經歷過相同的景況。

當你找到一個屬靈伙伴時,你就不再是一個人走在孤單、黑暗、抑悶的道路上了,而是兩個人走在光明的路中!

之後,我又找了我的一位老朋友,Vincent牧師,問問他的意見。Vincent一直很理性跟我分析我的問題。我再問了另一位弟兄 Paul的意見。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但他們都給了我相同的建議,那就是跟她說出我的感覺! 我向耶穌禱告,也確定了這是祂的聲音。

當我坦白正視自己的感覺時,那份恐懼和抑郁就慢慢離我而去了!當然它們也嘗試回來,但每一次我都會跟它們說:「各位今天不是時候,因為主在我生命掌權!」而且那句說話非常有力量,和平很快就臨到我身上。

下一步在我心中也很明確 —— 跟她表白!

過了一個星期,我跟她一起去香港旅行。那天晚上,我們從太平山頂坐車下來。那就是我計劃了一個星期的表白時段!那時,我的心害怕得要死!我不斷向聖靈求勇氣,而且求一個指示:只要她的頭轉向我,我就跟她說。很快,她就把頭轉過來了!然而,我並沒有表白……我那時真的很生自己的氣!那是什麼見證丫?但聖靈馬上安慰我,叫我不要氣餒。我很清楚記得當巴士轉彎下坡時,我用順服主的心跟她說:「我一直很想跟你說多謝。因為你的敬拜讓我看到耶穌的同在。你所有的祈禱,你所說的話,把我和祂的關係拉在一起。我的生命從未經歷過這種感覺。沒錯,我遇到過很多好的老師,但他們只是給我知識,你卻把我帶到寶座的跟前。所以,我希望我們之間的關係,有進一步的發展。你可以接受嗎?」一開始,我的口一直在抖。後來,她用全世界最溫柔的聲音跟我說:「可以丫。」我完全不敢相信!我再問:「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她說:「我明白丫。我們拍拖了,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合理。但是可以給我點時間嗎?我想先禱告,再跟你說要不要開始。」我馬上答應,因為如果這是主的心意,我也很想把關係先放在祂的面前,由祂帶領我們。那天之後,我們都保持距離,希望所有事都降服在祂的帶領中。

過了兩天,我再約她出來見面。她說她想跟我談一下我們要不要開始關係。我的心快要飛出來了!那天晚上,我穿得比平時好看,在去接她的途中,我一直在禱告。一方面,我為我們互相有好感感謝主;一方面,我禱告所有的事都在祂的國和祂的義當中。

「對於跨半個地球的一段戀愛,我其實沒有那份信心。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要開始吧。」她慢慢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有一天再相見,而且願意為對方停留,那時我們才真正開始吧。」

我的心當時有點麻木,有點不知所措。我們都沉默起來。我慢慢從麻木中恢復過來。我以往的拍拖經歷告訴我,戀愛的近距離接觸讓人著迷,但要得到長久的滿足,我們需要在上帝裡面的連接。我跟她說我明白和尊重她的決定,希望我們這段時間的相處可以成為一個跳板,為我們的下一次相見,打下基礎。接下來,我要努力創造我們再次相見的機會。我也答應她,我會繼續現在事工,而且會做得更盡心,盡意,盡力為祂事奉。

所以,這個故事,未完待續。感謝主,祂的帶領是奇妙的,因為我們在當中成長。原來,戀愛可以屬靈,可以表白,可以不氣餒。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重回上帝的家——一個徒有軀殼的基督徒的自白(有聲中文)

作者:Evelyn,馬來西亞

中文播讀:楊瀾,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我的信主經歷

我是在八年前信主的。當時我剛踏入社會不久就到了新加坡工作,在一個白鋼廠當書記。那個工作地點很不好,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穿過一條很寬大、多車的馬路,馬路上還沒有專門的行人道。但因為當時我覺得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經算非常幸運了,所以我繼續努力工作。但當時老闆嫌我毫無工作經驗,要求我學習白鋼生意的各種知識,給我很大壓力,因此我每天都很逃避上班。後來我想邊做邊找其他工作。然而,我發了很多簡歷都沒有收到回復,僅有的幾次面試也都不成功。那段日子的心情非常難過,我覺得自己糟糕透了,沒人可以救我。
後來在一位基督徒朋友的帶領下,我開始學習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不久后,上帝真的應允了我的禱告,賜給了我一份薪水福利都不錯,在大公司做行政的工作。當時我很感恩,我知道上帝是存在的,祂聆聽了我的禱告。在那之後,我跟着朋友一起去了教會,開始敬拜上帝、參加讀經小組,並且受了洗。

經歷感情的不順

然而,我之後一連遇到了友情和愛情的不順。當時我跟和我一起去新加坡工作的兩位好朋友,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發生爭執。結果導致三個人各自分開搬出去住。另外在愛情方面我也經歷了第一次的無疾而終。還記得當時我為了和這位心儀的對象多相處而減少了去查經小組和教會的次數,甚至犧牲掉了和上帝禱告的時間,但最後戀情卻並沒有成功。我因此苦悶了好久。

接下來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覺得生活開始變得很乏悶,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當時的我只是偶爾會去參加禮拜天的敬拜,自己慢慢地在遠離上帝。

 

工作再一次失敗

後來我辭職回了家,在家鄉找到一份財務助理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過着毫無目標的日子。期間我也有嘗試禱告尋求,但卻並不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我甚至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今年二月,我遇到了一個自己創業的機會,但在與團隊相處的過程中,因為自己說話直接,不會處理和同事的關係而傷了一些同事的心。當她們當面指出我的缺點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本身存在着這麼多的問題。當時的我心情很崩潰,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和他人。最終我選擇了退出團隊。

在無助和痛苦中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後來腦子裡忽然有個念頭要去找我之前的朋友。於是,我聯絡了一位之前在新加坡認識的基督徒朋友,她現在在吉隆坡當健身教練。我想為何不去跟她學健身來放鬆心情呢?在我們見面后,她開解了我很多,我也了解到原來她也經歷了很多人生中的變故。然後她決定帶我去她的教會,去重新認識上帝。站在教會的門外,我的心情非常忐忑,畢竟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再去教會了,當時的我被一種強烈的罪惡感籠罩着,羞愧難當。

重回上帝的家

 

而當我的雙腳真的踏進禮拜堂的那一刻,所有那些罪惡感,羞恥感,傷心和難過都化成了淚水,我無法控制地淚如雨下。當時我看着台上詩歌的投影,心裡卻感覺上帝在跟我說:別傷心,我依然會在這裡救贖我的孩子們。當你軟弱無助時,我依舊會給予你安慰和守護。那是我第一次在敬拜讚美的詩歌中完完全全感受到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生命的。那首歌不再只是一首有字無靈的詩歌,不再是我只跟着旋律唱的詩歌。詩歌的每一個字都深深地進入我的心裏面。感覺就好像我已經好久都沒回過家了,而父母卻一直在大門口等着我回來團聚。那一刻,我的心靈立刻被深深安慰了。

我這才明白,原來之前我雖然說信了主,知道了上帝是誰,但卻沒有從內心裡真實地經歷和感受到祂。這一刻,我知道上帝真的在我的心裡動工了。這個經歷讓我明白,原來我需要脫掉舊衣之後,才能活出新的生命。我想這就是新生命,是我要成長的時候了。遇到問題和困難我不要再選擇逃避,而是要祈求上帝的旨意和帶領。

很感恩,在上帝的帶領下,我開始幫助我這位基督徒朋友開拓她的健身事業(由於她在社交媒體方面經驗不足,需要有人幫助她管理粉絲專頁和文字方面的事宜),所以我們就成為了工作兼知心的夥伴,兩個人都在上帝的話語中互相鼓勵和成長。雖然我的心態還沒完全地改變,但有一點是,我慢慢地學會了感恩。在遇到挫折時,我也會想起上帝的話語並禱告。

詩篇25篇4節:「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示我,將祢的路教訓我。」

感恩上帝通過他的門徒,把我重新帶到祂面前,也安慰了我的心——即使自己是個罪人,上帝還是無條件地接納我,祂也讓我看清自己有罪的本相併因此醒悟。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痛苦,但因着上帝的愛,我的靈被拯救,生命得到更新,祂引導我進入正確的道路,活出了新的自己。所以,無論我們遠離上帝多久,祂總會依照祂自己的旨意安排好一切,讓祂的孩子們回到祂面前,悔改並重新仰望和信靠祂。上帝是信實的,祂真真實實的在你我的身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真的嗎?我這樣做是以福音為恥嗎?(有聲中文)

作者:Amy Ji,新加坡

翻譯:夏天,台灣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又到了我所在的教會一年一度的「傳福音季」了。

牧師告訴我們,我們要拿出傳福音的熱情走出去,因為此時正是邀請朋友和家人到教會來的最佳時機。我刷着手機通訊錄上的聯絡人名單,心想,我還可以邀請誰到教會來呢?我的朋友們幾乎都聽過復活節的故事了。嗯,我想說的是,幾乎我所有的朋友都跟我在同一個衛理公會創辦的教會學校一起讀了十年的書。福音他們早都聽過了,我還能告訴他們什麼呢?

在青年小組中,我就感覺更糟了。小組長教導我們要用社交媒體向我們的朋友們傳福音。我們可以發一些有好看圖片做背景的手寫經文,在社交媒體上發一些標題像是「你曾感到孤單失落嗎?」的帖子,或者發一些著名基督徒作家的引言「不要浪費生命」等。聽了這些,我縮在自己的位子里。我聽到過我的朋友們抱怨,說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的狀態相差甚遠!他們說這樣太假了。我才不想成為別人口中那樣的人。

當我跟我的小組長分享我的擔憂時,她很快下結論說:「你這樣的態度是以福音為恥。」

她怎麼會這樣說呢?

回想我自己的信主經歷。根本就跟上述的這些方法沒有任何關係。雖然我參加過很多次的主日聚會,也看過無數個基督徒發的社交媒體帖。但這些振奮人心的傳福音方法並沒有真正的說服我信主。

相反的,讓我認識到真正福音信息的是聖經中那些滿有缺陷的人物和我身邊的基督徒們。如果上帝能夠稱亞伯拉罕那樣的騙子是義人;說大衛那樣犯姦淫的人是合上帝心意的人;如果上帝能夠拯救曾經在中學惡名昭彰的學長;並讓毒販悔改哭倒在祭壇前;如果上帝那麼在乎這些罪人,希望他們來到祂面前,也許祂也會在乎我。那我也要認識這位上帝。

別誤會我的意思哦。我並不是想要貶低教會的特別聚會或者使用社交媒體傳福音的策略。我見過有些人被那些貼文深深感動。只是這些方法在我身上並不起效,或許對你來說也一樣。我想說的是,我們沒有照着這些方式去做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不合格的基督徒。

那麼我是怎麼傳福音的呢?

我不會刻意地傳福音。至少不會像我教會要求的那樣做。我所做的,是常常邀請朋友到我家一起吃飯。我有幾個比較要好的非基督徒朋友。就像一般的友誼關係那樣,我會參加他們的婚禮,父母親的喪禮,還有他們孩子的生日派對。我會傾聽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大小掙扎,他們也會聽我訴說心事。當他們問到,我是如何度過困難時期的時候,我就會誠實地告訴他們,我如何在基督信仰里得到力量和盼望。當他們要經歷大手術,或者他們的孩子生病的時候,他們會問我是不是可以為他們禱告,我會很樂意地代禱,但前提是他們允許我跟他們一起禱告。

如今,我的一些朋友已經信主了,並且有兩個家庭跟我去同一間教會聚會。不只如此,上帝也使用我開放和慷慨的態度和舉動,來柔軟那些曾經公然敵視基督教的朋友的心。上帝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與我有不一樣想法的人,並與他們建立意義深遠、日漸深厚的關係。我也因此有機會跟他們傳福音,希望有一天,他們也會接受福音。

福音的大能絕對超越漂亮的聖經經文卡片和那些名言錦句。福音大大地深入人心,完勝任何一個個人魅力非凡的牧師和閃亮的營銷策略。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的軟弱中彰顯。我一點也不以分享軟弱為恥。

我和周圍的朋友分享當媽媽的恐懼和我對青年事工的掙扎,希望藉着我真實和不完美的生活,讓他人看見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做的榮耀之工。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如何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有聲中文)

作者:陳秋璇,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秋璇(Chew Suan)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現在是該機構的全職教導同工。能夠為著裝備宣教同工而學習和教導上帝的話語,她感到無比榮幸。

我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平常的基督徒學生聚會——唱幾首敬拜讚美詩歌,聽一場講道,然後再禱告一下。然而幾位學長卻另有安排。他們想讓我們通過一個結構式的經歷,切身感受什麼是為基督受苦。我們被矇著雙眼帶進一間教室,然後要跪着在桌腿間摸索道路,找到出口。當終於到達終點時,我起身鬆了口氣,以為結束了。

「啪!」突然,我被扇了一耳光。接着我聽到學長問:「你原諒我嗎?」

雖然心裡怒火中燒,我口裡卻說:「我原諒你。」顯然,這是標準答案,但我內心其實無比惱怒。我為何口是心非呢?很簡單,我希望學長認為我是一個寬容、謙卑的基督徒,他們也確實這樣以為,因為他們看不到我的內心。

在我多年的基督徒生活中,這並非特例。很多時候,我在禱告、讀經、服侍、關愛他人上的表現都遠遠超過了自己真實的光景。我擔心別的基督徒是否認為我待人苛刻,遠超過在乎自己是否真的苛刻。簡言之,我顧慮別人對我的看法遠超過了對自己內心真實情況的關注。

 

法利賽人的問題

新約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關心自己看上去是否公義,遠多於自己內心是否真的公義。他們就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在馬太福音23章25-28節中記錄了耶穌對他們的嚴厲斥責:「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凈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凈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假冒為善」這個詞是從希臘文譯過來的,最初指的是指演員在扮演某個角色。因此一個假冒為善的人是表裡不一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正是這樣的人,他們表面上顯得很公義,內心卻充滿了私慾和詭詐。耶穌命令他們先洗凈內心,才能叫外表也潔凈了。

「先」這個字體現了耶穌的優先順序。我們內心的景況遠比我們外在的表現重要得多,因為我們的言行反映了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真的是公義良善的,我們的言行舉止會自然流露得出。但如果我們裡面充滿私慾和不法,即使我們能用言行粉飾自己,但那終究不過是做戲,我們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成了文士和法利賽人。我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他們認為可以通過行為上的義救自己;而作為基督徒,我們的信心在耶穌里,因為祂來是為了召我們這些罪人(馬可福音2章17節)。我很清楚我無法潔凈自己的心,但我相信因着耶穌十字架上的工作我就被潔凈了(希伯來書10章19-22節)。

但如果我在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旅程中缺乏真誠,只注重外表的敬虔而忽略內在的真實景況,那我的行為就和文士和法利塞人沒有區別了,我也同樣要面對耶穌的斥責。相比於外在表現,我更應該看重自己內心的光景。別人高看我應該比別人看低我時更讓我擔憂。所以,我禱告自己能夠更真實,更關心自己的內心而非外在。

 

「真實性」的問題

當我觀察我一些年輕的基督徒朋友時,我發現他們並沒有像我一樣被這個問題如此困擾。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導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聽從己心。這種想法有它積極的一面。它在講表裡要如一。所以這些年輕人怎麼想就怎麼說、完全表達他們真實的感受、不做作、不虛偽、相比較別人的眼光,他們更看重自己是否活出了真我。因此跟我不同,他們基本不用糾結這個假冒為善的問題。

雖然表裡如一值得肯定,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樣做卻也可能有潛在的危險。因為罪的敗壞,我們的想法、感受、行為都已不能反映上帝的形象。但因着上帝的恩典,耶穌基督拯救了我們,這救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我們「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章29節)。

因此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21-24節中提醒基督徒們:「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我上面提到的潛在危險就是基督徒們忘記了自己是新造的人並依然讓老我主導我們的想法、言語和行為。所以這樣下去即使我們以為自己表裡如一,實際上,我們卻沒有活出我們真實基督徒的身份。因此,真正的基督徒生命不僅是要求我們內在和外在的一致,更是要求我們的內在要能反映出基督的樣式。

 

如何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那我要如何才能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呢?首先,我要靠着上帝的幫助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我要摒除偽善,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要表裡如一;第二,靠着上帝的話語和聖靈的更新,我要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我要在想法、言語、行為上都反應出我在基督里的真實身份。*Thomas O.Chisholm的詩歌優美地表達了什麼是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希望這首詩歌成為我們的禱告。

我願獻身心,為基督而活,

在一切事上,討我主喜悅,

歡欣順服主,憑主旨導引,

甘願背十架,一路隨主行。

慈悲主耶穌,受死作中保,

使我免罪孽,復與神和好,

感激主大愛,願聽主呼召,

奉獻我一切,來隨主引導。

無論何境遇,總為主做工,

盡各樣本分,使主名得榮,

即或有艱難,我心能得勝,

為主名盡忠,得永遠生命。

在短瞬世間,願為主而活,

因我心所愛,是主的笑容;

深願為我主,尋找迷失羊,

引領疲倦人,安息主懷中

副歌

哦,主耶穌我救主,我心奉獻給你,

因你在十字架上,為贖我罪釘死;

我要你作我救主,來住在我心裡,

我一生一世到永遠,要忠心服事你。

 

*《為主而活(奉獻身心歌)》,譯文沿用詩歌中文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服事的兩種態度(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前段時間我在讀經時,讀到聖經中當耶穌在馬大家作客時,耶穌對馬大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10章41-42節)馬大的盲點是過於忙碌,打點接待的工作,內心只看到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接待耶穌的真正意義,是需要安靜聆聽!

透過這段經文,我回想我大學畢業后,工作亦非常忙碌。當時的我在工作上負責電訊項目創新及管理工作。商業社會,講求的是效率及表現。所以我以為背上更多職責,上司便會欣賞,這樣事業便會更邁向成功及卓越。因此,當我在教會事奉時,亦抱着同一種態度來事奉,可這樣的態度卻給我帶來了莫大的掙扎。當時我在教會的事奉工作是每個月將審核后的財務表彙報給堂委會。後來,教會職員方面發生變動,財務表未能盡時完成,我的彙報工作亦受影響。所以我便主動分擔預備財務表的工作。

不知不覺,我用上很多的周末時間在教會上,也漸漸感到非常忙碌,便開始向牧者抱怨。牧者多次勸勉我要禱告交託,我卻沒有依從,反而產生反感。因為我認為不用將這種小問題帶到上帝面前,以為自己在職場上的經驗,足夠應用在事奉崗位上。然而,一天畢竟只有24小時,久了,事奉的工作令我感到過度勞累,我也逐漸地缺席所有的事工會議,只用文件彙報。最後,更用諸般理由推卸責任,辭去事奉崗位!


後來,接替我崗位的姊妹,卻有着不同的事奉態度。她就像馬利亞,開始事奉之前,會用禱告安靜交託。透過禱告,她積極地邀請其他姊妹的協助。結果有更多人參與事奉,大家可以互相協調,互補不足。她們的事奉也變得更活潑以及帶來更多的互動性 。後來,我與這位接任的姊妹成為好朋友,她亦向我提出不少的建議與鼓勵。透過她的鼓勵,我從禱告中,才慢慢地放下心底的自我及期待,學習在大小事情上交託主,並安靜地聆聽祂的旨意。「 因為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哥林多前書14章33節)同時,我更在聖經中看到不少有關操練信心的經文,讓我可以學習在等待中持守盼望。

感謝主,如今我已重新投入事奉的工作,且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凡事以上帝的心意放在首位!每每回想往日的事奉態度,倚靠自己的能力,看似成功,其實是失控!背上太多的責任,以為是卓越,其實是孤單!因為當人開始忙碌地追求自己的名,目光和焦點自然就會轉到他人的稱讚上,同時可能會導致遠離上帝。

最後,我要說,上帝真好,讓我在聖經中看見真實的自我,幫助我不再老想着証明自己的能力,而是只要在職份上儘力,榮神益人便足夠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兒童節思考| 我的靈命為何停滯不前? (有聲中文)

作者:陳秋璇,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Julia,中國

編者的話:今天是兒童節了,你還在過節嗎?不知道身為基督徒的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似乎信主已經很久了,自己的靈命卻不見有多少長進,依然是個小嬰兒的狀態。有時候還會覺得,似乎失去了剛開始的那種為主做工的熱情和感動。信仰生活慢慢變得越來越形式化。今天文章的作者有跟你我類似的經歷,讓我們一切看看她的故事。

 

陳秋璇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接觸了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現在是該協會教學部的全職工作人員。她認為為了裝備福音工作者而把時間花在研讀和教導上帝的話語上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我似乎總是又回到原點。」

這是我多年前對我的小組長說的,當時我是一名大學生,也是一名青年事工志願者。每當我在青年營會聽到牧師或我們的青年領袖挑戰我們的屬靈成長時,我就眼淚成河。

然而,幾周后,眼淚就幹了,我的生活又回到了每天的日常。營會中的信息和挑戰日漸模糊,剛開始的屬靈操練也變得愈發難以執行,於是我又回到了原點。

從感動回應到制定針對方案,再到方案擱淺,這樣的循環往複讓我感到疲倦和氣餒。過一個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似乎很難,更不用說還要在靈命上成長了。即使是基本的讀經和禱告都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一個持續掙扎。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上課、寫作業、陪家人、陪朋友、學校活動和教會活動。一天下來,我實在筋疲力盡,無法讀經禱告。此外,即使有段時間我能保持每天閱讀聖經,我卻也沒有看到我的聖經知識和我的屬靈品格有多大的長進。我似乎總是又回到原點。

基督徒的屬靈成長是一種無望的努力嗎?根據使徒彼得在彼得后書1章3-8節所說的,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若留心看的話,彼得在這段文字中所寫的讓我能夠確信——基督徒的成長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1.耶穌賦予我能力過敬虔的生活

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得后書1章3節)。

在我努力要在靈命上有所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我會認為自己無法改變,尤其是當我一次又一次地與同樣的罪作鬥爭的時候。然而彼得對我的保證是,我可以,但不是因着我,而是因着呼召我進入與祂關係中的主耶穌(1章2節)。如果我要在自己身上尋找力量來達到屬靈成長,那麼我就必須承認,我裡面並沒有力量能夠讓我改變。但是彼得卻勸我們去仰望耶穌的大能。

基督徒的成長不僅僅是可能的,這句經文說,如果我們繼續與耶穌保持親密的關係,那麼屬靈成長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找不到不成長的借口。耶穌的聖潔大能賜給了我我所需要的一切力量,讓我能夠活出聖潔的生活;祂毫無遺漏地給了我們靈命成長所需的一切。雖然彼得沒有給我們列出這些東西是什麼,但我們可以通過以弗所書6章10-18節來了解這些東西可能包括什麼。在這一段中,保羅首先敦促以弗所的弟兄姐妹「你們要靠着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弗所書6章10節)。那麼,上帝為基督徒們提供了什麼來使他們變得剛強呢?那就是上帝的盔甲——包括真理的腰帶,公義的胸牌,和平的福音,信仰的盾牌,拯救的頭盔,上帝的話語,和禱告。

如果我要成長,首先,我需要信靠耶穌。這不僅僅是為了得救,也是為了我的成聖(我成為完全的聖潔)。我必須要明白,我能夠改變的力量來自於祂,而不是我自己,因此我需要不斷地在禱告中依靠祂,求祂賦予我力量。

 

2.耶穌希望我努力去過敬虔的生活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彼得后書1章5節)

我希望耶穌能快速幫助我前行,並在即刻就使我完全成聖。我很想更多了解祂,但我卻沒有準備好花幾個小時學習聖經。我想要自我控制,但當試探來臨的時候,我卻毫不猶豫地跳坑。我想要堅持不懈,但在遇到困境時我卻又竭力儘快脫身。我想要學着去愛,但我卻盡量避免和我不喜歡的人接觸。

我想要敬虔的品格,卻又不想努力去成聖。

我是這樣想的,既然耶穌賦予了我力量,我就可以放手讓祂來做了。但彼得卻不是這麼說的。因為我有耶穌給的力量和祂的應許使我能過敬虔的生活(彼得后書1章3-4節),我就更應該努力去過出一個敬虔的生活。

知道耶穌賦予了我力量,應該要成為我努力的動力才是。因為我的努力不再是徒勞的,而是必定會產生出敬虔的生活來。那為什麼我會在靈命上毫無進步?是因為我想要長進的結果卻不想要成長的過程;我想要的是不經努力的成果。

但這並不是耶穌加給我們能力的運作方式。當祂賦予我力量時,我應該努力去做。事實上,祂加給我的力量就包括了使我能夠發揮對我的成長至關重要的那部分努力。腓立比書2章12-13節很好地描述了這個平衡,「……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我知道當我相信祂的話,祈求祂的幫助時,祂就給了我對祂話語的渴望,讓我無論多疲憊都願意繼續閱讀聖經和找時間靈修,以及不論自己感覺如何都能越來越多地愛他人和樂意服侍他人。這一切都是聖靈的工作,或者像在經文中說的一樣——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我心裡運行。

 

3.耶穌確保我的生命將是有意義和有效率的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后書1章8節)。

屬靈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良善、知識、節制、毅力、敬虔、兄弟間的仁愛,這些品質將在我的生活中反覆出現,正如彼得所說,會不斷地增長。而這將需要時間。

最近,我遇到了我的遠房侄女,我已經有七年沒見過她了。我驚訝她是如何從一個小女孩長成了一位年輕女士的。這是因為七年的時間使她的成長非常明顯。曾經聽我哭訴的青年事工領袖對我說,儘管我可能在靈命成長中時好時壞——可能向前走了三步,接着就後退了兩步——但我不會回到原點。這種成長在某一年裡可能不會很明顯,因為我只是向前邁了一步而已,但現在的我已經成長了25年了,也就是說我應該已經向前邁進了25步。

當我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我的成長更加明顯。彼得給我們保證只要我們努力地培養這些品質,並不斷成長,我們就會多結果子。並且我們會一直長進,直到我們成聖的那天。

我要如何擺脫屬靈成長停滯不前的困境?我相信,當耶穌說祂把我所需要的一切都給了我時,我就真的不再缺乏了。在這樣信心的基礎上,我要努力培養祂告訴我要有的品格。當然我要掙扎很多次,並在很多地方跌倒,有時似乎又陷入了“回到原點”的困境。但我仍然要繼續努力,這樣我才能繼續成長。

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無聊無趣、毫無結果的掙扎。也許在一段特定的時間裡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屬靈成長,但我知道,當我在多年之後回顧現在的時候,我將會發現我的生活是有意義和滿有成效的,因為祂是如此應許的(彼得后書1章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我得救了…..然後呢?(有聲中文)

作者:Breonna Rostic,美國

翻譯: 孔曉慧,中國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17歲那年我決志信主了。那天我在車庫裡,聖靈(後來我才知道是聖靈)讓我經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恩之情。

突然間,我開始向上帝感恩,感謝祂給予我的一切——所有的祝福、挫折和生命中的經歷。我哭倒在車庫的水泥地上,周圍全是除草器械、灰塵和機油味兒。

那是我最難忘同時也是最尷尬的時刻。最後,我整理了我的思緒並逐漸平復了我的情緒。就在我為自己做了向上帝委身的決定而欣喜若狂的時候,我禁不住想:“然後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問自己:然後呢?我們從高中畢業了,然後呢?念大學,拿到學位了,然後呢?開始工作、訂婚、結婚生子了,然後呢?

我發現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也會問相同的問題。對每一個重生的人來說,得救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我們因着信耶穌,單單被祂的恩典而救贖。但是在我們得救了之後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有什麼要盡的義務嗎?得救是我們信仰旅程的開始還是終點呢?

從那天在車庫決志到現在,在我的信仰旅程中我發現了對我生命成長大有益處的三件事情,希望也能幫到你。

 

1.親近上帝

上帝渴望與我們建立個人層面的關係。將生命獻給上帝能使我們享受到世間最美好的關係。像普通的友誼一樣,建立一段親密而有意義的關係需要付出努力。我們知道要了解一個人是需要花時間的,與上帝當然也是一樣。為了使這段關係更加親密和成熟,我們必須投入時間。聖經上說:如果我們親近上帝,上帝也必親近我們(雅各書4章8節)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親近上帝——每天的個人靈修、研讀和默想上帝的話語、禱告和禁食。這些都是能使我們更深認識上帝的很好的每日操練。

但是,我們不應該太墨守成規而使這段關係成了一套宗教儀式。屬靈操練的真正意義在於在上帝的同在中和祂持續地交流,而不是成為一種生硬的形式、完全不能變通。

如果我們肯花時間聆聽,我們就會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上帝。有時,我會在完全不知道要去哪兒時跳上車,然後禱告祈求上帝帶我去祂要我去的地方——最後我總是去到一些很特別的地方。我還發現,在大自然中禱告,做飯,唱讚美詩都是讓我能夠暢通無阻地與上帝交流的方式。邀請上帝進入你的生活吧,祂一定會向你顯現的。

 

2.了解上帝的國度

當我們在親近上帝時,尤其在讀聖經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關於上帝國度的教導。上帝是萬王之王。聖經是關於這位王、祂的國度、和祂的創造的故事。我們有一顆認識祂國度信息的心很重要。

上帝的國度不僅僅是在天堂里,而是就在我們此時的生活中(路加福音17章21節)。簡單一點講,上帝的國度就是上帝在凡事上都掌權,而不僅僅是在天上(詩篇103篇19節)。當我們悔改、服在基督的權下時,我們就已經是上帝國度的一部分了。在馬太福音3章2節中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該悔改”。

對天國的認識幫助我在信仰的旅途中成長。我不再把得救看做僅僅是通往天堂的門票。而是把自己看做是和基督同作後嗣的(羅馬書8章17節),我有責任隨時隨地都活在基督的權柄下。

在約翰福音14章12節中, 耶穌說信祂的人要做更大的事。當我明白了上帝此時正在這個世界以及正在我們生命中作工,我就不再只是渴望死後的天國。而是藉著上帝的恩典,在這個世界做光做鹽,相信上帝會使用任何人(甚至我這樣的人)來建立祂的國度。

 

3.建立門徒

最後,當我們不斷地親近上帝,明白了上帝國度的信息之後,我們就可以建立門徒了。耶穌告訴祂的跟隨者們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8-20節)。這被稱作大使命。

“門徒”這個詞的意思是成為一個追隨者或學生。換句話講,耶穌要我們把從祂那兒學到的再教導給別人。我們有責任向人展示耶穌偉大的作為、我們在基督里的新身份、以及國度的好消息。如此行,我們就成為了一個跟隨基督的活脫脫的榜樣。透過我們得救後生命中的改變以及我們與上帝日漸親密的關係,我們可以激勵他人也尋求這樣的改變。

我發現建立門徒其實並不像我原以為的那樣恐怖和有挑戰性。建立門徒就是要我們愛人如己(馬可福音12章31節)。以前我總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想要去拯救人。我感覺我有責任迫使別人接受福音。我過去常常會把重點放在把別人勸去教會上,而沒有先把基督的愛帶給他們。

實際上,我們無法救人;我們只能活出一個有基督馨香的生命。當我們去建立門徒時,我們告訴他們上帝的偉大,以及祂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首先我們要建立這段關係,而這最終能促使對方渴慕去認識上帝。

我一直很努力地想告訴我不信主的家人,耶穌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但是我現在會很小心,不去強迫他們接受。相反,我會愛他們並與他們分享自己最近的一些好消息。奇妙的是,這反而促使他們詢問我關於上帝的事情。我們可以在很多場合建立門徒:教會、工作單位、學校里,尤其是在自己的家中。

在這篇文章開頭,我問過一個問題,把我們的生命獻給耶穌是我們信仰之旅的開始還是終點呢?根據我的個人經歷,那肯定是開始。得救就像是一扇門,引導我們進一步去親近上帝,了解祂的國度,並去建立門徒。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在靈命乾涸時,你可以做這5件事情(有聲中文)

作者:Dorothy Norberg,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Melody,加拿大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每個人在信仰上都有掙扎的時候,並且常常說不出口。

在信仰中遇到困難時,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坦誠說出我的問題,直言不諱地告訴別人我在屬靈追求上的懈怠,大家會懷疑我對信仰的真誠。

我愛上帝,也想要追隨祂,但我也經歷了一些靈命極其乾枯的時期。在那些日子裡,我甚至懷疑過自己是否真的得救。我會繼續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卻完全感覺不到上帝的存在,也沒有任何敬拜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就是生活在一個謊言里,而這種感覺導致我陷入了內疚和羞愧的惡性循環。

然而,隨着我對福音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我才明白,與基督同行的這條路並不依賴於我的思想、感覺或行為。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為我所有的罪付出了代價,祂已經將祂完全的公義給了我。我能在上帝面前站立全然依賴祂為我做的一切。在我感到自己很失敗的日子裡,我記起上帝知道我所有的罪和破碎,但卻依然給了我完全的寬恕和愛。上帝不會根據我靈修生活的質量、我對一些神學問題的理解,或者我是否感受到祂的愛來審判我。祂如何看待我完全是基於基督為我所做的一切。

腓立比書1章6節說:「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正是因為對上帝有如此的信心,我才能在信仰的艱難階段堅持下來,並因此積極地付諸行動。

以下是我在靈命乾涸時期發現對我很有幫助的五件事。

 

1.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要讀經、禱告和去教會

當信仰生活充滿挑戰時,人們很容易想要退縮。這時候,你需要堅持屬靈操練,以保證上帝的恩典繼續傾覆於你。如果你因為覺得經文枯燥無聊就不讀聖經,你就無法看到上帝通過經文來做奇妙的工作。上帝通過諸如閱讀和傾聽祂的話語、在禱告中回應祂、敬拜讚美以及與其他信徒團契交通來讓信徒們成長。如果你在堅持這些靈屬靈操練,那麼無論你感覺如何,你都能與祂相遇。

 

2.滿足你身體的需要

正如許多人所說的:「有時候你能做的最屬靈的事就是打個盹。」上帝創造我們成為既有靈又有體的活人。當我們生病、飢餓或疲倦時,會很難對上帝熱情滿滿。千萬不要忽視有規律的飲食、足夠的水分、充足的睡眠和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它們不僅對你的身體有益,對你的靈魂也同樣重要。另我驚訝的是,僅僅在我家附近散步15分鐘就能讓我恢復活力和重新調整我對上帝的想法和感受。

 

3.尋找機會在大自然或藝術作品中經歷上帝

有時,我並沒有每天固定靈修,但我在看到美麗的日落、聽音樂、和朋友共度美好時光,或者讀一本好書時感受到了一種無以言喻的美跟盼望。這些經歷當然無法跟上帝在聖經中的啟示相比,但它們能夠振奮我們,讓我們的心重新轉向祂。

正如著名的護教學家和作家魯益師所寫的:「大自然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存在着一位榮耀且有無限大能的上帝。我必須從其他地方了解這一點。但是大自然卻讓我明白了「榮耀」一詞的意義。」去尋找那些讓你對造物主充滿感激之心的美好的事物吧。

 

4.認識並全然接受上帝給你的個性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有時會想如果我更加外向,我的信仰之路也許會更容易些。我也時不時會想,如果我更加情感化一些而不是這麼理性和邏輯化,我的靈命或許會更有活力。這個時候我就必須提醒自己,上帝賦予了我和其他人每個人獨特的個性和天賦。正如哥林多前書12章所講的那樣,教會就像一個身體,我們都是教會的肢體,並且彼此相互依賴。

實際上,這樣的安排非常好——不同的教會成員有不同的職能,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發現,雖然上帝賦予了其他人外向的性格,讓他們聯絡不同的人和群體,但我安靜的個性卻幫助我去服事那些在人多的環境下會感到不自在,很難敞開的個體。在教會裡內向和外向的人都很重要,而我們也通過彼此反映出了上帝不同的屬性。

 

5.找一些在你跟隨耶穌的道路中給你鼓勵和引導的屬靈同伴和導師

在靈命枯乾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想要保持孤立,但是上帝卻讓我們和其他信徒在一起,各人互相擔當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並一起追求祂。對於基督徒來說,與他人建立關係並深入和敞開地談論各自的屬靈生活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樣的關係中,人們互相了解、並在需要的時候彼此勸勉和鼓勵。這樣的關係使得基督徒們在生活中彼此監督和互相支持。

然而,有時我們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並和他們成為朋友。如果你處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那就儘可能在你已經擁有的人際關係上努力吧,向你可以信任的朋友敞開心扉。與此同時,向上帝禱告求祂給你預備新的友誼。多年前,當我在孤獨無依中掙扎時,上帝同時用非傳統和傳統的方式為我提供了友誼:我在一個線上基督教論壇找到了一些可以相伴一生的朋友,最終,我也在教會交到了新的朋友。上帝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將不同的人帶入我們的生命。有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敞開心扉,願意去認識別人並尋求聯結。

追隨耶穌最主要的還是日常的屬靈生活習慣。沒有任何人為的屬靈雞血可以與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方式相比,讓我們可以接受上帝的恩典,給我們提供穩定和長期的影響了。即使當我在來到上帝面前時是疲憊和毫無動力的,我也仍然相信:只要我追隨耶穌,聖經、禱告和團契一定會塑造和改變我。我不需要從一次靈修或敬拜中感受到即刻的改變和看到即刻的價值,因為我知道上帝在通過這些習慣來培養我的品格和讓我擁有一顆愛祂的心。因為我看不到上帝在幕後所做的工作,所以我無法衡量某一次講道或某一次禱告的價值。然而,我相信祂會利用所有這一切使我的生命結出屬靈的果實。

在我的信仰道路中,常常是靈命乾涸和靈命高漲的周期不斷循環。誰都不願意回到靈命乾涸的痛苦時期,但是我們從順境和逆境中都可以學到一些寶貴的功課。而且,因着我經歷過上帝過去的信實,我相信祂會再次幫助我度過。

挫敗的感覺只是暫時的,上帝不僅通過我的順服也會通過我的失敗來讓我更親近祂。因為因着耶穌為我所做的,我才得以在上帝面前站立,所以我知道,我的未來依靠的是上帝,而不是我自己的努力。不管怎樣,祂永遠都不會放棄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聖餐:絕對不僅是一項儀式(有聲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在我12歲時,父母從抽屜里拿出一摞明黃色的紙擺在我面前,我懵懵懂懂地看着紙上滿滿的經文,父母一邊耐心地教導我什麼是聖餐,一邊帶領我做着紙上的經文填空。

多年來,我一直看着身邊的大人和小孩領受聖餐,也一直央求父母讓我也加入。直到今日,我還是喜歡參與身邊一切的事情!

但就在那個特殊的時刻,小小的我知道了等待的巨大價值。在我們研讀了路加福音22章、馬太福音26章以及哥林多前書11章后,我終於明白這件我一直想要參與的事是多麼的重要。也正是因為我花時間了解了聖餐的重要性,我才得以懷着一顆尊敬、順服的心去領受它。

聖餐絕對不只是一項宗教儀式——不是那種「大人做的事」。領受聖餐不只是吃點餅乾、喝一杯果汁或抿一小口酒那麼簡單。它有極其重大和非凡的意義。任何領聖餐的信徒都應該知道其中緣由,因為基督告訴我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這些話是很有分量的。

聖餐也不是給小孩子吃的零食——它需要信徒分別出時間,聚集在基督面前記念並表明祂的死和祂的犧牲,並且各人要省察自己的心。

宣告基督的死

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保羅說我們領受聖餐,是表明主的死(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耶穌用自己的慘死,救我們脫離與上帝永遠分離的境況。這餅象徵著主的身體,為我們「掰開」,以致使我們能有永恆的生命,而這杯代表了主為我們灑下的寶血。

在這個莊嚴榮耀的敬拜儀式中,我們宣告耶穌就如聖經中所描述的一樣,確實是死了。我們也宣稱自己已經降服於祂並準備好過一個基督徒的生命,以此與祂的死有份。在領聖餐時,我們就是在對自己、周圍的弟兄姊妹以及那些還未信主的人宣告上面的一切。換句話說,我們是在宣告主的福音。

 

記念基督的犧牲

耶穌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在領受聖餐時,我們必須停下來記念救主為我們在十架上所做的——祂為了償還我們的罪自己慘死在十字架上。每一次領聖餐時,我都會反思基督是為了我犯的哪些罪而被釘在十架上,然後我會尋求上帝的寬恕並悔改。每當我想起基督的死,我都會想到電影《耶穌受難記》裡面的場景。儘管電影並無法完全還原耶穌當時真實經歷的殘忍酷刑,但卻能幫助我們大體了解那餅、那杯、基督為我們被掰開的身體以及祂灑下的血液意味着什麼。正因為上帝為了我能與祂建立關係而付上了昂貴的代價,我便會更加感恩和敬畏祂。

 

省察自己

關於聖餐,聖經中還提到了另外一項重要原則,就是要求信徒按理喝主的血,不吃喝自己的罪(哥林多前書11章29節)。雖然這聽上去很嚴厲,但卻是在告訴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帶着悔改和謙卑的心領受聖餐。我自己就經常用詩篇19章12節大衛的禱告文來禱告:「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聖經說,如果我們無法承認自己已知的罪,如果我們在教會中與人爭吵卻未求和解,如果我們對某位弟兄或姊妹心懷怨恨,那我們就應該先不領聖餐(哥林多前書11章28節,馬太福音5章23-24節)。聖餐象徵著基督為我們而死。如果我們都無法為自己犯的罪痛悔,又如何能夠懷着敬畏的心宣告基督的死呢?所以不如等一下,先去與他人、與主和好,之後再參加下一次的領聖餐。

有好幾次,在我還在某個罪中掙扎或者我很清楚我還沒有原諒某個人時,我都沒有領受當天的聖餐。當然,當其他人很驚訝我為什麼不領聖餐時,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尷尬。但若與得罪「主的身、主的血」(哥林多前書11章27節)相比,這一點的尷尬就不算什麼了。

我想鼓勵大家既莊嚴又喜樂地來到聖餐桌前,回想基督在十架上的死以及祂復活的應許。這種悲傷和喜樂並存的心情還能在哪裡經歷得到呢?

最後,願我們在領受聖餐時,與全世界一同慶祝——我們共同服事的這一位救主,祂為我們能夠有永生而降卑自己。讚美主榮耀的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