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上司很“難搞”?我有大招(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912081114

作者:李萍秀,新加坡

翻譯: 孔曉慧,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如果點開這篇文章是因為你也有一個難以取悅的老闆,那我完全理解你。確實,根據我過去的經歷,我完全明白這樣的老闆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傷痛和精神壓力。這絕非小事,你可能下班后都繼續痛苦不堪,甚至只要醒着就不得安寧。

我以前的老闆是怎樣一個人,你可以想象一下:挑剔、苛刻、沒有安全感,愛操縱,微觀管理控。我聽說一些前同事因為與她共事而飽受頭疼、失眠和心悸的折磨,這還只是列舉一二。我患上的則是短暫失憶。我仍然清楚記得當時發生了什麼。我老闆那天看我不爽,於是發了一通郵件來挑我毛病——說我的語法和標點有問題,又抱怨我郵件回復太慢,還說了其他一堆她不滿意的事…….那天,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我身心俱疲,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一無是處的人。
還好我能用晚上的時間來恢復。就在我這麼想的時候,她突然發來一條短信,問我是否核查了幾個數據。意識到我還沒有核查時,我嚇得魂不附體。驚慌中,我竟然想不起來手機的開屏密碼了——我明明幾分鐘前還用過。

長話短說,最終我還是記起了手機密碼,只是第二天老闆指責我工作沒有做到位(因為我想不起來她要的那些數據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仍舊是這樣,老闆要麼挑剔我的工作,要麼給我潑冷水,無論我如何努力取悅她都無濟於事。這種情況在新同事加入后才有了好轉,因為她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新的員工身上。

當我反思在她手下工作的這可怕六個月時,我總結出了以下功課。如果你現在也身處相似情境,我希望我的總結能為你帶來鼓勵和幫助。

1.與老闆溝通

儘可能地假定你的老闆不是存心這樣的,尤其當你或你的老闆有一方是新入職,或者你們所接到的任務並非你們熟悉的內容時。也可能剛好你老闆生活上遇到了不如意,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態度影響到了他的員工和工作。亦或只是因為你們兩人之間交流存在誤解或對彼此期待不同。

我認為這樣做是對上司的尊重(彼得前書2章17節)。當工作中挑戰增多時,我記得曾多次和老闆溝通,向她說出我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也會從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然而,即便如此也可能改變不了什麼,尤其是當你的老闆不喜歡接受反饋意見或者壓根就沒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時——那就看下面這一點吧。

2.意識到你不可能總是能“管理”你的上司

很多自救式文章都會告訴你竅門在於“管理”你的上司。找到他生氣的原因,確保你不會再觸及他的雷區。這條建議有時確實奏效,但如果碰上一些不按常規出牌的老闆,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入職前我就聽說這個老闆的挑剔是出了名的。這個職位的前任職員甚至勸我不要接這個工作,然而我當時不相信會有那麼糟糕。我真誠地相信只要我盡心工作,證明我的實力,就一定能“打動”老闆。最初的六個月的確很順利,我有幸成為團隊中她最喜歡的員工之一。

但是當她處處針對的那些職員紛紛辭職后,局勢開始改變。儘管我的工作表現一如既往,但她開始事事都看不慣我了。過去完全不會引起她注意的事突然間成了滔天大罪,我幾乎每一天都要多次向她為我做了或沒做的事情道歉。

於是我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愛,每天早上都懼怕去上班。我開始在很小的錯誤上為難自己,懷疑自己,在工作中失去了自信。當我意識到我無力改變我的處境時,我轉向上帝尋求幫助。

3.記得真正掌管一切的是上帝

我記得那些無助的夜晚,我蜷縮在床上,寫下我的禱告,求上帝幫助我為祂工作,而不是為了得到老闆的認可(歌羅西書3章23-24節)。

在這期間,我寫下了下面這段話:

“主啊,這是我第一次懼怕去上班。我沒想到這會成為困擾我的問題,但是老闆最近對我工作的負面評價使我深受影響,我害怕再次收到她責難的郵件。上帝,我從小禰就教導我要信靠禰,尊禰為大,一心一意來服侍禰,而不是看人的臉色 ——求禰幫助我除掉心中對老闆的苦毒和積怨,讓我的眼目單單定睛在禰身上。”

做了這個禱告后的一周,上帝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了我的視角——家裡突發變故,我不得不休了幾周假。這讓我從自憐的狀態中走出來,幫我重整自己看問題的角度。突然,老闆的認可對我沒那麼重要了。我也不再如之前那樣在意別人對我工作能力的肯定並為之焦慮。

原來我一直都太沉浸在自己的不幸中而忘記了誰在掌管這一切。上帝提醒我,祂才是我的創造主和供應者。

就像祂能給我生命也能把它拿走一樣,祂同樣可以讓我為這個老闆工作,也可以讓我離開——最終上帝也是這麼做的。

4.找到和你心意相投的同事或朋友來支持你

在我還沒有離開這個老闆時,上帝並沒有把我扔在困境中不管。我感謝上帝給我預備了基督徒同事和教會的弟兄姊妹,他們不斷鼓勵我並給我建議,提醒我上帝在困境中掌權並一直愛着我,他們中有一些因此成了我的親密摯友。

不要壓抑自己的挫敗和痛苦也不要一個人默默承受。找一個靈命成熟並關心你的朋友為你禱告和給你一些建議吧。上帝在基督里為我們預備了一群愛我們並與我們患難與共的弟兄姊妹(箴言17章17節)。以後,當他們在類似的處境中你也可以成為那個提供幫助和給出建議的人。

5.不要背地裡對老闆說長道短

當你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經歷時,最大的挑戰就是可能把分享禱告事項變成了對老闆的聲討和議論。我很多次都犯了這個錯誤。當談及自己的老闆時,周圍人越是用吃驚的表情看着我,我就越容易在分享時肆無忌憚。很快,我發現我向很多朋友重複講了同樣的事情——有時還會添油加醋。

若是遇到一些曾經遭受過這位老闆不公平對待的前同事,我們就會一起聲討她對我們的“虐待”,我發現自己對老闆的描述越來越糟糕;在我的心裡,她變成了一個毫無希望的可怕怪獸。

但每次交流后,上帝都會讓我意識到我在信徒和非信徒面前沒有做好見證。我一次又一次地來到上帝面前認罪,求上帝原諒我口舌的惡意中傷(詩篇34章13節)。

這是我今天仍舊在學習的功課。

如今,我的現任上司與之前的老闆完全不同。他不但是一個很有眼光的領導者,還是個有耐心、體諒人的人,他會允許員工在錯誤中學習。然而如果沒有我之前的工作經歷,我可能不會體會到有現在這樣的老闆是多大的祝福。

我向天父禱告,希望你也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回頭看自己現在的經歷時感謝上帝陪你走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重新美麗)

怎樣才能去愛不可愛的人(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830092923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容易相處的人。雖然我很想遵行上帝的教導,學習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9節),但不可否認,有時候我也需要面對一些令我感到討厭或很難去愛的人。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發生在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因為當時即將將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為此我需要在短時間找到房子落腳。後來,經過一位牧師的介紹,一位主內的姐妹答應把她的房間租給我。我們見面洽談,我也去看過房子。所有的過程都很順利,而且對方開出的租金也不會太貴。因對方也是主內姐妹,為此我很放心,也很期待接下來要開始的新生活。沒想到,搬過去合住之後,由於兩人的生活模式相差甚遠,問題接二連三地來。我自認不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可對方生活上的衛生問題卻嚴重到讓我無法忍受,也影響到了我的生活。出於關心,我多次提醒對方,卻被對方以她是房東為由而拒絕改善。我們的關係也一下子降到冰點。即使我想要立刻搬離那裡,但一時間無法很快找到新的住處,因此短期內還得繼續跟她同住。既然如此,我勢必要找到彼此和睦相處的方法。我開始上網查詢這方面的意見,看到關於處理困難關係的一句話,「只關注你可以改變的事情——你對他們的態度。」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對方,那麼能改變的就只有我自己了。至於對方就交給上帝掌權吧!

我採取了各樣的方式嘗試解決問題,包括迴避對方、到朋友家借住等等,然而這些都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漸漸地,我才領悟到按照上帝的教導來正視問題,即或過程可能困難了點,卻得以在各個方面都能很好地妥善處理:

1.禱告交託

對基督徒來說這是必須的,而且禱告真的很有用!姑且不論禱告之後事情是否有被解決,但每當我選擇來到上帝面前禱告時,心裡頭再多的憤怒,會大大地減少許多,使自己能夠冷靜下來,思考接下來該採取怎樣的行動。當我們把這段關係、這個問題交託給上帝時,祂也必定會引導我們,加添給我們力量去做出討祂喜悅的事情。

我本來以為我無論如何都無法諒解這位姐妹。但有時候光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去愛一個人的,可透過禱告,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上帝的教導,其中一個是我要去愛這位姐妹。一開始我很不願意去做,感覺就像是被逼要去愛對方,這樣的愛很虛偽。但隨着時間一點一滴過去,關心的行動卻可以化為了一種「習慣」。一開始我在教會看見對方時,會想立刻調頭走人,甚至在家也會盡量避開與對方碰面。但沒辦法,這是上帝的提醒,我只好「勉強」地主動去關心對方。可能是簡單的一句「你吃飯了嗎?」。後來習慣了,才突然發現,其實跟對方說說話、給予關心,似乎也不是那麼難嘛。

2.避免衝突

偶爾,我還是會因為對方的行為而感到不滿,甚至好幾次在對話中感覺脾氣快爆發了。網路上也提過一個方法,就是在感到自己脾氣快要爆發時離開現場。於是我都會先深呼吸,然後說「我還有事情,我們下次再談吧!」一來,可以離開現場避免衝突,二來也不會因直接轉身離去,而惹怒對方。這是不容易的,在過程中,我們也要祈求上帝給我們智慧,知道該怎麼在言語行為上跟對方相處,避免衝突,就如箴言25章11-12節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里。智慧人的勸誡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裝飾。」上帝要我們「愛鄰舍」,而這些鄰舍當中還包括了這些難相處的人。

3.適當地與對方溝通,從中了解對方

其實,不易相處的人有時是有原因的。他們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童年的影響、或曾經受過傷害等等因素所造成。就在我快搬離該房子前,我邀對方一起共進晚餐。期間有了機會與對方聊天,也更了解對方。藉着聊天,我才知道原來對方不久之前,在她的前段婚姻中受過怎樣的傷害,所以才搬出來一個人住。當了解之後,對於她之前的行為和情緒也就變得不難理解了。雖然對方可能還是沒太大的改變,但至少我變得比較可以理解對方了。在禱告中也能更好地為對方禱告,祝福對方。

4.學習謙卑

我承認我因為對方是主內姐妹,而對對方有較高的期望,以至於當她的行為跟我所期待的不符時,失望也變得更大。但我忘了我們成為基督徒前還有個身份,就是罪人。馬太福音7章3節,「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這經文大家都很熟悉,但這真的是我們很多人都要學習的功課,我也是。當對他人發怒時,我們可以注意一些細節:在勸說對方時,我是否帶着驕傲的心態?言詞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雖然這麼說有點老套,但上帝真的很了解我們,所以才賜下這寶貴的經文一再提醒我們,當我們謙卑自己,卸下驕傲時,很多我們在自身上看不清的事實也都隨之清晰,以至於我們以為無法做到的事,其實也就不是那麼的難了,譬如去愛那不可愛的人。

總而言之,我不是說身為基督徒,我們就沒有生氣的權利。我們都是人,也會生氣、會討厭,會有不喜歡的人、事、物。其實我認為上帝允許這些情緒的存在,就像主耶穌基督也會生氣。情緒,可以幫助我們把怒氣發泄出來,而不是憋着,但這必須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但重點是我們要怎麼在生氣、失望、討厭的情緒來到的同時,還能選擇去愛對方?我們為什麼要去愛這些不可愛的人?因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且祂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如今,我仍在學習,過程很不容易,甚至有時候可能會失敗,但是我相信,當我們願意為主這樣去做的時候,上帝必會紀念這份心意,到時祂超自然的大能會臨到我們,因為只有基督的愛可以賦與我們能力,使我們能去愛這些不可愛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如何對性誘惑說「不」(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822163643

作者:James Bunyan,英國
翻譯:悅,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讀到一篇報道,講到美國近期舉行的一次牧師大會。在問答環節,坐在舞台中央的那位老牧師不可避免地被問到:「您最希望年輕一代牧師謹記的是什麼?」他低頭沉思片刻,然後抬頭說道:「不要染指別人的妻子。」

聽到這個回答我們應該不會太驚訝。婚外情會摧毀生活。而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常見。我們知道,箴言書是以一位年邁父親的話語開篇,他正在跟身邊的兒子分享得來不易的人生智慧。然而,儘管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教導兒子,他唯獨警示自己的兒子要遠離淫行。裡面的話語是真誠和充滿關愛的,而且寫得非常棒,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避免自己性放蕩的實用忠告。

1.不要靠近!

「我曾在我房屋的窗戶內,從我窗欞之間往外觀看,見愚蒙人內,少年人中,分明有一個無知的少年人, 從街上經過,走近淫婦的巷口,直往通她家的路去。在黃昏,或晚上,或半夜,或黑暗之中。」(箴言第7章 6-9節)

這個可憐的傻少年犯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他明明知道淫婦在那,還要 「走近淫婦的巷口,直往通她家的路去。」換句話說,他這樣做是一定會陷入她的網羅的,如果換條路走,他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不要像這個「無知的少年人」一樣,一定不要靠近那些可預知的試探。不要在深夜點擊那些看起來就有問題的鏈接。不要跟女友躺在床上看電影。也不要跟已婚同事單獨喝酒。事先避免陷於某些情境遠比事後從中逃脫容易得多。

我聽說一個大一新生向家鄉的朋友承諾,如果自己陷入試探將要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情,就會立刻打電話給這個朋友。幾周后,他真的這樣做了。有個跟他住在同棟宿舍的女生一直很喜歡他,並且想方設法地跟他獨處。有天晚上,這個女孩決定做出一個極端的行為:她在深夜走進他的房間,身上只裹着一條浴巾——接着她脫掉了浴巾。

那一刻,這個男生有些不知所措。然後他站起來,盡量不去看房間里這個全裸的姑娘,然後徑直走到房間的另一邊拿起手機給他的朋友打電話。朋友告訴他不要慌,先出去散半小時步,等他回來時那個女孩兒就不會在了。

他照做了。果然等他回來時女孩兒已經走了。

我喜歡這份單純。我可以確定這不是那個女孩兒想要的結局,但有趣的是,她再沒跟男孩提過喜歡他的事兒了。

2.不要被奉承沖昏了頭 !

「看哪,有一個婦人來迎接他,是妓女的打扮,有詭詐的心思。這婦人喧嚷,不守約束,在家裡停不住腳,有時在街市上,有時在寬闊處,或在各巷口蹲伏,拉住那少年人,與他親嘴,臉無羞恥對他說:『平安祭在我這裡,今日才還了我所許的願。因此,我出來迎接你,懇切求見你的面,恰巧遇見了你。我已經用繡花毯子和埃及線織的花紋布鋪了我的床。我又用沒藥、沉香、桂皮薰了我的榻。你來,我們可以飽享愛情,直到早晨,我們可以彼此親愛歡樂。他手拿銀囊,必到月望才回家。』」箴言第7章 10-20節

這個淫婦使盡全身解數讓少年人感到自己是特別的!她當街親吻他,稱自己一直在找他,她已經裝飾好了床,承諾他整晚飽享愛情,更奇怪的是,她甚至聲稱已經盡了宗教職責並完成了獻祭。

可她是個騙子。她很狡詐。不管她的奉承讓他覺得自己多特別,事實都並非如此,他也不會是唯一聽到這番話的人。別忘了,可能她曾對自己遠行的丈夫說過同一番話,甚至可能就在幾小時前才剛剛說過。她的腳「在家裡停不住」,誰知道她還對多少人說過同樣奉承的話呢?

其他方式的性誘惑其實跟我們在這個淫婦身上看到的無異。比如說色情產業的謊言。它告訴你你可以跟一個現實世界得不到的高顏值對象共享幾小時的美妙時光。可實際上,激發你性慾的那段視頻對你周圍的成千上萬的人產生着同樣的效果。視頻中沒有體現出來的是色情產業中的性虐待行為。也沒有提到視頻製作人員全程觀摩以及那些視頻主角們在幕後嘔吐的事實。更不用說拍攝過程中演員必須服用藥物了。你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個謊言。

如果這樣想,你的美妙夜晚就變成了極其齷齪的幾分鐘了。

3.不要目光短淺

「淫婦用許多巧言誘他隨從,用諂媚的嘴逼他同行。少年人立刻跟隨她,好像牛往宰殺之地,又像愚昧人帶鎖鏈去受刑罰,直等箭穿他的肝,如同雀鳥急入網羅,卻不知是自喪己命。」箴言第7章 21-23節

那個頭腦簡單的少年已經被俘獲;他跟隨她進去,用永恆的幸福換來一夜的歡愉。但是,這就如其他的罪一樣,是目光短淺和轉瞬即逝的。這樣做會給他帶來滅亡。

事實是性放縱只會帶來毀滅(雖然它騙你說會給你帶來幸福)。它必然導致關係破裂、信任瓦解和生活支離破碎。與他人的妻子發生關係可能會帶來一時的刺激,但是這將會同時摧毀你們兩個人,更不用說你在面對上帝時要如何交待了。我還沒有在生活中遇到哪個人不為出軌而悔恨的。

所以當你遇到試探的時候,三思而後行。想一想你會因此在早上覺得噁心嗎?這樣做是否意味着將來的某一天你會不敢直視伴侶的眼睛?你想成為那樣的人嗎?就像我以前的牧師經常說的一樣:「活在當下的後果是接下來你會很慘」。

4. 不要得意忘形

「眾子啊,現在要聽從我,留心聽我口中的話。你的心不可偏向淫婦的道,不要入她的迷途。因為被她傷害仆倒的不少,被她殺戮的而且甚多。她的家是在陰間之路,下到死亡之宮。」箴言第7章 24-27節

父親轉身面向兒子,敦促他要聆聽告誡。畢竟,憑這位老人的智慧,他懂得雖然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然而世人還是會在此跌倒。性放縱異常普遍,甚至在基督徒中也是如此。“被她傷害仆倒的不少。”若是老人的兒子不那麼自滿,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或許還能勝過。

而且這個問題並不會因為結婚而消失。有些人可能認為一旦定下來,性放縱的問題就不復存在了。然而,憑着我結婚兩年來的經驗,我十分確定這些問題並不會自行消失!自製仍然非常重要,不要把配偶當成理所當然的,還有一個原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那就是不要向除了你配偶以外的異性多望一眼,並且要遠離某些網站和場合。因為婚後的放縱傷害的就不僅僅是我自己了。

而且現實是賭注簡直太高了。上帝應許給愛祂的人一個豐盛的生命。並應許祂的子民終有一天會來到祂身邊,承受祂兒子的產業。還應許祂的百姓將會在充滿完美親密關係的地方親眼見到耶穌。祂給我們此生的婚姻是短暫和不完美的,只是祂給我們那偉大的愛的寫照。然而婚姻中愛的誓言很好,因為它反映了上帝向世人說將愛他們直到永遠的應許。

應該誰都不會想要破壞這個美好的應許吧。

*我知道婚外情跟其他各樣的性放縱並不完全相同。但是聖經,或者耶穌自己,經常會把婚外情和其他形式的性放縱放在一起,判定為罪。 性是夫妻生活的紐帶,聖經上沒有承認婚姻之外任何其他的性行為是好的。所以,箴言並不僅僅是在講要避免婚外情,也是在警示我們要遠離任何形式的性放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悅讀聖經:金環戴在豬鼻上——貌美要配真品味

girls-1107329_640

作者:王林,中國

「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戴在豬鼻上。」(箴言11章22節)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聖經的翻譯版都將原文辛辣、或會冒犯到讀者的言語淡化了,尤其是在處理一些文采飛揚、言語犀利的原作者的原文上更是如此。前者譬如雅歌書,後者如保羅書信、以賽亞書以及箴言書。記得剛信主不久的我讀到箴言11章22節這節經文時,忍不住被作者深入而又有些刻薄的洞察力觸動得啞然失笑。直至今日靈修再讀到這節經文,多年的訓練也讓我得以瞧見這節經文里更多的睿智。

其實,這節經文並不僅僅是針對姊妹或者婦女,而是對所有人。當時的作者專門指出婦女是因為他要使用當時婦女們常戴的金鼻環來打個比方。這金環本應該是給貌美的女子增加榮美,但若是戴在豬鼻上不僅不能提升豬的顏值,反而會讓人對這樣的不搭調感覺不適。從馬太福音7章6節“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這節經文就可看出猶太人對豬的厭惡,因此將任何貴重的物件和豬放在一起都會踐踏該物件的價值。所以作者將婦女的美貌比作金環,是非常有價值和值得追求的;而將一個沒有「見識」的人比作豬,卻是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這樣誇張的言語是箴言書作者的習慣,聖經一直主張所有人都是有共同的價值,這裡作者只是想要強調「愚昧」、「愚妄」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如同那可憎的動物一樣難以接受。所以,將美貌加在這樣一個愚妄人身上,不僅不能給這個人增添任何價值,反而讓那些有洞察力的人感到胃部不適。

6974714-faa4929f6f828707

圖一 :金鼻環

「金環戴在豬鼻上」這節經文中還有一個比喻是只有透過原文才能理解的,即「見識」。這裡的「見識」原文是טָעַם,很多英文版則翻譯成「discretion」。其實這個詞的原意是「品味」、「口味」和「味覺」,顯然作者在這裡是想到了豬鼻,因為豬使用鼻子來覓食,是豬重要的味覺器官之一。但是豬吃的東西都是猶太人覺得很骯髒的東西,所以一個沒有見識(品味)的人就如同有豬鼻一樣,他失效的味覺器官常常把這個人引導到污穢、毫無價值的生活方式和事務當中。當我們看到那貴重的裝飾帶在這樣一個毫無品味的人的鼻上,我們就如同看到金環戴在豬鼻上一樣。我感到驚嘆,短短一節經文,卻有幾重的比喻重疊在一起,將睿智和文學技巧融合在這精鍊的文字裡面。

6974714-0fea815a7ffc4eb4

圖二:舊時婦女佩戴金鼻環

當然,仔細閱讀聖經不僅能讓我們享受聖經的文學與智慧,還能讓我們從中得到生命的指引。而這節經文對於我們現在處於這樣的一個虛榮、浮躁的時代真是再切時不過了。

我們這個時代對於外表的重視已經遠遠不止停留在美容手術這個層面,而是已經在嘗試用外表取代實質了。仔細觀察,我們不難在我們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現這些病症。不僅僅是在《小時代》這樣的「時代劇」當中,就是曾經靠真實故事、情感、張力打動我們的張藝謀,後期如此蹩腳地改編《雷雨》成為《滿城儘是黃金甲》亦是如此。除了那炫目的服裝、場景和巨星名錄以外,《雷雨》當中對於人性、衝突和救贖的描述已經絲毫不見。然而,能讓周潤發、鞏俐這樣有深度的演員演出這麼一個作品,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成就。當我們有時膽敢戳破這讓人炫目的面膜時,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層的面膜。面具之下,仍是面具;虛浮之底,還是虛浮。

但是這並不是說擁有美貌的外表是不好的。不管是從我自己做銷售的經歷,還是從聖經的教導,我相信外在的美貌是美好的,是有價值的,是值得重視的。然而有些基督徒卻把一切視覺的享受都視為“眼目的情慾”。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動機,但是不能接受他們的結論。我們的上帝是創造一切「美」的上帝,無論是在自然界上、在人的外形和容貌上、在我們的創造和表達里,我們的上帝是喜悅一切「美」的上帝。即使在這節經文中,尖刻的作者也沒有批判金環本身,他批判的只是金環所戴的位置。外表的美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內在的實質作為基礎?我們的鼻子是否如同豬鼻,已經完全失去功用,將我們引到污穢和骯髒當中?我們是否有那真正的品味?是否有真的智慧?金環戴在那貌美的婦人鼻上,美好的形式和裝飾加在那有真正的價值和智慧的人生之上,那才是真正的相得益彰。

所以,每一天當我們起床以後,我們這一天有多少時間是用在增加自己的能力、品格和智慧上,創造真正的價值,亦或服事周圍的人呢?這些問題應當成為我們一天生活的重心。因為唯有這樣,面膜和服飾也才能有了可以裝飾的對象。

*此文章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權,經雅米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文中圖一,圖二出自原文
*原文出自簡書|【深度讀經01】金環戴在豬鼻上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從學生時代過渡到新工作,基督徒該有的三個態度(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815094916

作者:Julian Panga,印度

翻譯:Jaslyn,新加坡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這條路我走了好幾次了。念全日制研究生課程的時候我在學校兼職當講師;後來到銀行全職工作時又兼讀神學。再後來,我從全職工作轉到全時間學習神學,最後又回到全職工作。

每一次過渡,我都會有不同的經歷,並要面對新的挑戰。我在自己和周圍人的經歷中看到,當我們從學習過渡到工作時,我們也會把一些原有的態度、習慣和行為帶到工作場所中。然而我們很快就會失望地發現,它們並不適用那裡。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工作生涯有不一樣的挑戰。有些人應付得很好(我絕對服氣),其他一些人卻失望沮喪,常常放棄。還有些人走了另一個極端,變得雄心勃勃,過度努力拚搏。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如忽視家庭、健康出問題、壓力過度、養成不良嗜好和懼怕失敗。
那麼我們要如何處理從學習到工作的過渡呢?我們該如何培養應對這些新挑戰的品格,並繼續在職場和商界中跟隨耶穌呢?下面是我列出的三種必備態度。

1.要真實

箴言14章23節警告我們要避免空談:「一切勞苦都有益處,嘴上空談引致貧窮。」任何形式的偽裝最終都會被戳穿。亞伯拉罕·林肯曾說過:「你可以一時愚弄所有人,一直愚弄一些人,但你不能一直愚弄所有的人。」所以,不管你是通過背誦常規問題的答案在面試中表現優秀,還是在工作時偽裝自己,真實的你終將會顯露出來。做真實的自己很重要,它會使我們在生活中大受裨益。

什麼是真實呢?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偽裝成別人。相反,你要做到真實、誠實和直率。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對周遭的人漠不關心;而是要你在所行的事上皆有智慧——說到智慧,誰能比上帝祂自己教導的更好呢?

作為一個常常要處理售後問題的高級項目經理,我有時候會遇到棘手的問題。我清楚我的銷售同事賣給客戶的並不是適合他們的理想產品。所以我必須做一個選擇:我是應該只做我自己的工作,讓別人去處理產品後期的問題,還是要糾正這個錯誤並多做一些什麼(這常常會牽涉很多額外的工作),最終提供給顧客他們滿意的產品呢?

這個決定對我而言很容易也很自然,因為我想在上帝賜給我的工作中榮耀祂。我也知道,通過我的行動,我也是在維護我僱主的聲譽。無論這些高尚的行為是否讓你得到上司的青睞,要一直牢記,我們在服侍「那一位」,而你要做的是把祂放在第一位並討祂的喜悅。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3節中就是這麼鼓勵我們的:“無論你們作什麼,都要從心裡去作,像是為主作的,不是為人作的”。

2.要負責

身為一名學生,除了對你自己之外,你基本上不需要對誰負責。你可以熬夜、想幾點起就幾點起、想去上課時才去上課,還可以遲交作業。在學生生涯中,我們不斷面對的誘惑就是在責任感方面的一再鬆懈。

但在企業或商業界,負責任是至關重要的。員工要向管理層負責,管理層要向高級管理層負責,高級管理層則要向董事會負責,董事會要向投資者負責。即使是獨立交易者也需要向客戶、法律、政府等負責。

眾所周知,能夠負責任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常喜歡靠自己的方式辦事。事實上,我們可能不喜歡甚至會討厭那些監督我們的舉動或辦事方式的人。

試想一下:在創世之初,當亞當和夏娃悖逆上帝並犯罪時,他們就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錯誤的決定或行為會帶來負面的後果,但我們必須有勇氣承認和糾正錯誤。我們必須要努力使自己能夠做到為我們的行為舉止負責。而如果我們需要向某些人負責,那麼我們就應該尊重這些人和他們的權威。

我們周圍發生的大部分衝突都源於我們墮落的人性,以及我們對負責任頑固地拒絕。但要牢記,我們也要為我們的感受、想法和行為向上帝負責,因而我們在所行的事上都要榮耀祂。

3.要卓越

對於很多人來說每天去上班可能是個苦差事。 但我們仍然掙扎着去上班,因為需要付賬單、貸款、供養家庭、照顧年邁的父母和滿足許多其他的基本需求。但不管是什麼原因迫使我們工作,我們去工作時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我從個人經驗中發現,當我帶着不好的態度去工作時,它會對我和我周圍的每個人都產生負面的影響。我會在工作中表現得苛刻、疏忽、傲慢或三心二意。

但如果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竭盡所能為僱主和上帝的國度工作,它就會扭轉我的一天。我能夠以真摯的笑容對待每個人,用心與他們交談,關心他們的需要並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這樣做會給我帶來深深的喜樂,而這樣的喜樂能夠積極地影響我周圍的每一個人。

我個人的座右銘是,在工作中竭盡所能做到最好。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工作能使我得到報酬,而是因為這樣會讓我忠於上帝和僱主。如此的態度為我帶來了許多祝福,但更好的是讓我有機會在工作場所中彰顯上帝的本質。這樣我不用主動開口,就有很多機會以有意義又實用的方式與人分享耶穌的福音。

人們常說「有些人讀到的唯一一本聖經可能就是你的生命」。在許多的工作場所中,人們往往對信仰避忌不談或者認為談論信仰是很令人反感的,然而具有卓越的精神會令你的信仰不言而喻,你會得到同事和僱主的青睞。要成為卓越首先我們內心深處需要有這個意向和目標,然後我們的思想、舉止和行為就會把它實現出來。

上帝用提多書2章7-8節鼓勵我們:「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這樣做在工作場所難道不是強大而有影響力的見證嗎?

過渡階段雖然不容易,但是只要有上帝在你生命的中心,並且持有正確的態度,你就能很好地應對那些過渡,同時還可以幫助到別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求職180天,天天學會信靠主(有聲中文)

How-to-trust-God-in-the-season-of-job-hunting

作者:Michele O,新西蘭

翻譯:悅,中國

語音播讀:安安,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做過六個月的電視迷。

在新工作開始之前,我已經對哪些網絡頻道可以看到最新的電視劇了如指掌。同時我也成了附近游泳池和健身房的常客,並且對於我最喜歡的日本驚悚犯罪作家的作品,我的閱讀速度也遠遠超過了它們被翻譯成英文的速度。在剛開始的三個月,我非常享受這種生活狀態,那時候我剛從一份高壓工作中辭職(那份工作簡直粉碎了我的自信心)。然而悠閑的生活狀態無法持久, 很快我的積蓄就所剩無幾。我的銀行賬戶餘額不足,賬單堆成山,而我又剛剛在車上花費了近千澳元。

基於這種情況,我做了大多數人都會做的選擇:開始找工作。也因此開啟了一段漫長而痛苦,不得不倚靠上帝的時光。

要在這接下來半年的時間裡信靠上帝實非易事。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投遞簡歷,卻只收到了拒信,“我們很遺憾通知你……”還有幾次我都為面試做準備了,結果卻接到通知“我們已經決定錄取另外的候選人了……”

我感覺自己因為被拒流下來的眼淚都能與尼亞加拉大瀑布相比了。但是,在找工作的這六個月里,我發現自己對上帝的認識加深了。如果我找工作的禱告立馬得到回應,我對上帝的認識遠不會如現在這樣多。

當我辭去記者工作的時候,我也準備好放棄寫作了。我不想再做任何與寫作相關的工作,並且我非常想找一份 跟我的大學專業對口的會計工作。

然而,上帝對我的計劃並非如此。在一次我們教會的領導力周末培訓中,一位美國牧師John Bevere的講道,使我改變了原來的想法。 Bevere牧師講了馬太福音中關於恩賜的比喻(馬太福音第25章14-30節),就是關於一個主人要離開家,委託幾個僕人照看錢財的故事。有些僕人努力使銀兩增加了,但是有一個僕人將他的銀子藏了起來。當主人發現這件事的時候,就斥責這個僕人邪惡和懶惰,並把他的銀兩拿走了。

這個講道提醒我要正確地使用我的恩賜,並讓我覺得我要再次嘗試開始寫作。有時候,在我們請上帝彰顯給我們接下來的道路時,卻忽略了我們當下在小事上的順服。

你也正在找工作嗎?在上帝指示你下一步的道路之前有什麼是你可以做的嗎?也許你總是渴望去附近的動物收容所和賑濟處做志願者又或者是參與教會的服侍。那現在可能就是你採取行動的最佳時機了,尤其是你的初衷是通過自己的技能來傳遞上帝對世界的關愛的話。等你有了工作,可能就不會有時間去做這些事了,而這也可能是上帝幫助你提高職業技能和為下一份工作做準備的一種方式,亦或是幫助你在職場上成為上帝有力的見證。

對我而言,因着順服上帝,我重新開始了寫作。

我多希望我可以告訴你們,自從我開始向雅米投稿就有各種公司向我伸橄欖枝。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回絕的郵件仍舊不期而至。有些夜晚,我躺在床上無法入眠,擔心着自己的未來,也會把自己跟那些有光鮮工作職位的朋友比較。

然而上帝應許祂會看顧我們,我們的未來都在祂的手中。在這段痛苦的時光中路加福音12章第32節給了我極大的安慰:“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在這次找工作的過程中,我還明白了‘我是誰’並非是由冠冕堂皇的工作職位決定的。我的身份是在基督里的。雖然人們可能會論斷我的“無業”狀態,但是上帝還是會視我為祂的寶貝孩子,我在祂的眼中也不會有絲毫貶值。

我們很容易根據名片上的頭銜來斷定人的價值。但是我們在上帝那裡的身份是沒有人可以奪走的。公司可能會因為經濟低迷讓我們捲鋪蓋走人,但是若我們知道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就不會有任何事能摧毀我們的信心。

我都不知道等了多久才得到現在這份工作。但你猜怎麼樣?這份工作遠超出我所期望和禱告所求的。薪酬誘人,工作環境好,還不加班。

可能你也正處在類似的情況中。也許你已經申請了不計其數的工作崗位,並且在父母和同輩的壓力下近乎崩潰。但請記住“上帝能照着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以弗所書3章20節)。“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章10節)“軟弱的,祂加力量。”(以賽亞書40章29節)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你可能覺得希望渺茫。但是我相信上帝會在祂的時間回應你的禱告。Corrie Ten Boom曾說過:“永遠不要害怕把未知的未來交託給這位全知的上帝”。所以要信靠上帝和祂帶來的希望。祂會伴你走到底。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一個工作狂的反轉經歷(有聲中文)

How-to-Break-Up-Your-Marriage-To-Work

作者:Faith Yong,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語音播讀:Zel, 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Faith!今天主日後,和我們一起吃午飯吧!……不要告訴我你禮拜天又要工作……你總是在工作!”

不幸的是,這是事實。周復一周,一個又一個禮拜天,我都是在主日聚會後匆匆跟小組同伴聊幾句,迅速吃個午餐就早早趕回家忙工作了。雖然我坐在教會裡,但我的心思卻在其他地方。我不斷盯着我的手機,看我的工作WhatsApp群組聊天。如果我沒有看到任何與工作有關的信息或郵件,我就會感到焦躁不安。我也不斷地推遲與朋友的會面。因為我渴望得到老闆的認同和肯定,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很少在家裡。我迫切地想聽到我的老闆說:“幹得好!Faith,這個A就是你辛苦工作的獎賞……”

我已經嫁給工作了。

然而,儘管我如此努力,又投入了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但我卻從來都沒有得到我渴望的那個“A”。相反,我感到的只是憤怒,失望和不滿。

有一天,一位好友的一番話點醒了我,他說“如果你沒有了工作,你所效勞的公司也不在了,那麼你是誰?你又在為誰而活呢?”

我瞠目結舌。那天晚上,我清醒地躺在床上思考着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工作。我無法入睡,於是我去谷歌搜索關鍵詞“努力工作,聖經教導”,然後就出現了歌羅西書3章23-24節 ——很久以前我就在聖經中劃出了這兩節經文,但我卻沒有仔細去思考。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着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聖經並沒有不贊成我們努力工作 。事實上,歌羅西書的作者保羅在勸勉和鼓勵我們要努力工作。但是他強調,我們努力的目標不應該是贏得地上主人的青睞,也不是為了獲得至高的榮譽。相反,保羅強調了兩個關鍵點:我們內心的景況和我們對上帝的敬畏。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首先是基督的僕人,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得人的心,而是討上帝的喜歡(加拉太書1章10節)。

從我們工作的方式就能看出我們重視的是什麼,也反映出我們在基督里的身份是誰。我們是在期盼天國永恆的財富和獎賞,還是在關注地上短暫的回報呢?

當我最終明白做上帝的僕人意味着要在我所做的事情上追求卓越,並全然相信上帝的賞賜才是我的追求時,我了解了安息在基督里才是能讓我的心陳明在上帝面前,並能真實地尊榮祂的關鍵。在這個操練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以下三點:

1.暫時遠離喧囂

即使是耶穌自己也在他地上忙碌的事奉中離開人群,花時間休息,默想上帝的話語,並禁食禱告。擺脫分心的事和遠離喋喋不休的人群能夠讓我們的心得到安息和平靜。

2. 禱告,並將我們的時間獻給上帝

一旦找到了適宜的環境和時間,我們就需要禱告向上帝尋求引導和保守。因為我們的心思容易遊走,所以我們需要懇求上帝保守這樣的時間,並確保我們的心思意念是集中在祂身上的。

3. 守安息日

我們經常錯誤地認為在星期天去教堂才算守安息日。但安息日不僅僅是形式上空出一天去聚會而已。馬可福音2章27節提醒我們:“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上帝設立安息日是為了讓我們從勞動中解放出來,為讓我們在祂的裡面,身心靈得以恢復和更新,也讓我們能夠跟祂和別的信徒進行交通,並以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為樂。

在基督里尋求安息需要我們學習謙卑,承認我們需要祂的智慧和恩典來度過我們的一天和完成工作中的任務。

你有把工作當成偶像了嗎?你有沒有過量工作,而沒有把你最好的時間留給上帝和你最愛的人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代禱,真的有用嗎?(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 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會為你禱告!”,相信我們都對這句話很熟悉。這是我們常向他人訴說煩惱或心事後,弟兄姐妹們常會給予的回應。可曾經的我不時就會對代禱的力量產生質疑。如果代禱真的有幫助,為什麼我為未信主的親戚禱告那麼久,他們還是不想進一步認識上帝?如果代禱真的有效,為什麼我們常為病痛者禱告,他們仍然沒有康復?如果代禱真的有力量,我們在為世界各地被逼迫的基督徒禱告時,為什麼上帝仍看似不伸出援手呢?而且,上帝不是什麼都知道的神嗎?就算我們不為他人代求,祂應該也曉得他們的需要才對呀,不是嗎?

因此不久前,為了堅固我對代禱的信心,我特意翻開了聖經,渴望從中找到代禱的重要性,而以下五點是我透過聖經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找到的答案。這五點大大地激勵了我,也讓我重新反省了自己對代禱的小信。所以我將我的所得分享出來,但願這能幫助到同樣有所疑惑的你繼續做個代禱勇士!

1.代禱是上帝所喜悅的

那時,耶和華看見沒有公平,甚不喜悅。祂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扶持自己(以賽亞書59章16節)。這節經文讓我看見了那時候的以色列讓上帝十分地難過與失望,因為祂找不到一個願意幫助別人或為別人代求的人。這裡就教導了我,如想討上帝的喜悅,把冷漠變成愛,其中一件我們可以做的事就是互相代求,表示關心。譬如我們可以以基督的心為心,去參加每周的禱告會,為著教會所列的事項禱告等等。

其實,我對自己的國家政治、治安等感到很失望,對某些政策也感到很不滿。我不想再為自己的國家禱告。可是上帝藉著以上的經文提醒了我,“不要放棄。你不是要討我(上帝)喜悅嗎?那就繼續禱告!”

2.代禱是耶穌基督所立的榜樣之一

在這點上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時仍不忘為百姓禱告,祈求天父赦免他們(路加福音23章34節)。早在被釘十字架以前,耶穌基督就已經教導會眾“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馬太福音5章44節)。祂不只說,還行出來,只為了我們能效法祂。

耶穌基督本可以以神的姿態戰勝所經歷的痛苦,但祂卻願意選擇成為人來到世間,被“人”的有限所限制住,向我們展示出如果我們能夠向上帝交託,人是可以做出超乎常能的事的,如為仇敵禱告,饒恕他們。

除此之外,耶穌在祂短短三年的佈道中,應允了許多人的代求,比如百夫長為他生病的僕人禱告(馬太福音8章5-13節)、管會堂的為他的病重的女兒禱告(馬太福音9章18-26節)、父親為患癲癇的孩子禱告(馬可福音9章14-29節)等。由此可見,耶穌很在乎每一個會為身邊的人所做的祈求。所以,身為耶穌門徒的我們,可以為誰禱告呢?我自己就列了一個清單,把我能想到的名字寫上去,然後常常為他們禱告。這些名字包括了我未信主的家人、信心冷淡的朋友和我透過世界宣明會所領養的小孩等等。當我這麼做之後,讓我感到備受鼓舞的是,我一位原本很抑鬱到不願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朋友終於願意再次接觸人群,並且展露了久違的笑容。我相信,我的禱告被應允了!

3.代禱能讓我們更貼近上帝的心意

創世記18章是首次出現代禱場景的章節。當時亞伯拉罕替所多瑪向上帝求情,希望上帝不要毀滅這罪惡之城。從“如果有五十個義人就不滅城”到最後“十個人”,上帝並沒有因為亞伯拉罕討價還價式地求情感到不悅,反而是很有耐心地回應他。

上帝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有祂的旨意在。當時的所多瑪罪惡深重,連剛出生的嬰孩都可以殺來獻祭,所以上帝不得不滅城以除後患之憂。然而亞伯拉罕的請求顯示出他對生命之關愛,而這是上帝所喜悅的。我相信亞伯拉罕後來肯定是明白了上帝比他還愛人,只要那個城市有義人在,祂是不會做出這決策的,所以他的請求就停在“十個義人”了。最後,上帝在滅城以前差派使者去救羅得一家也顯示出上帝的慈愛。因此,當我們持續地為一件事禱告時,我們會逐漸明白上帝的心意是什麼。

4.代禱能連接代禱者和被代禱者之間的心

當我們真心地想幫助別人度過難關,卻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感到無奈時,不要忘記我們身為基督徒擁有一個很有力量的權柄,那就是代禱。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他們所經歷的,可透過代禱,我們能夠更多地感同身受,以致能更迫切地為他們禱告。當我在為著宣教士禱告時,我似乎能想象到他們離鄉背井的難處;當我在為受逼迫的弟兄姐妹禱告時,我似乎能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哀傷。不止如此,我曾經在某個網頁上閱讀到有些基督徒真的因為知道有人在為他們禱告感到無比欣慰與喜樂。這真的就如雅各書5章16節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5.透過代禱,我們能分擔彼此的重擔

我相信,當我們為著他人禱告時,即或問題不會立即消失,但因着聖靈,他們會得着力量與安慰。我曾經因為所參與的碩士課程太過緊湊,以及繁瑣的功課而感到無比壓力。我不想和家人說,怕他們會為此擔心當時身在國外的我。人生地不熟,我也沒有好朋友可以傾訴。心裡頭一直想就此放棄,回國算了。直到我走進教會的禱告會,請求姐妹們為我代禱。我猶然記得她們為我禱告的那瞬間,心頭莫名地熱了起來,我不禁淚流滿面,感到扛在肩上的重擔彷彿被拿走了一樣。雖然那時候的我功課還是一樣多,可“我真的不行了,我想回家,不要讀了!”的念頭卻就此打住。如今的我還繼續在攻讀博士呢!

我們的禱告不是一般的祈福、求榮華富貴等,更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單顧自己的事。相反的,我們是基於愛上帝、愛人的心而禱告。我們是否已經將“我會為你代禱”當成習慣性的回答,以致有時候甚至是在敷衍他人呢?是時候該認真地去看待代禱這件事了。因此,當我們要為某人代禱時,比起說“我會為你代禱”,不如說“我現在就為你禱告”,並且當下就為對方禱告吧!

或許你為某件事禱告已久卻仍未看見改變,但請不要灰心,代禱真的有用。而當我們願意花時間禱告時,這也絕不是徒然的。最後,願我們的禱告都像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22章42節的禱告一樣,只願天父的旨意成就,而非自己的意願。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自憐也會讓人遠離上帝?怎麼辦?(有聲中文)

3-Ways-to-Stop-Self-Pity

作者:Tracy P.,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新加坡

語音播讀:佳佩,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有一年,就在聖誕節的前幾天,我的父親突然中風進了醫院。正值歡樂時節,大家的心情肯定都是愉快的。為了不要讓親戚們掃興,我的家人決定等到聖誕節過後再把父親的事告訴他們。

沒過多久,我就開始自憐了。我想都沒想就把問題憤怒地拋給上帝:為什麼我的父親會中風?這樣的事為什麼非要發生在我的家人身上?為什麼在我已經把年假都安排妥當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事?看着我的朋友們在Instagram和臉書上發的狀態,我感到更加難過。大家都在幸福地慶祝聖誕節,只有我一個人要經歷這樣的事。然而,當我在病房裡看着爸爸以及其他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時,上帝突然提醒了我我這樣的想法多麼自私和不成熟。我羞愧地向上帝禱告,懇求祂引導我遠離那些吞食我的自憐情緒。
上帝就給了我下面這三個提醒。

1.重新定睛上帝

很多人都說:“當我們定睛在生活中的困難身上時,往往會跌倒和失敗。但是,當我們把眼目定睛在上帝身上時,那些難題就會被打倒。”當我專註地仰望上帝時,我心裡得到了安慰和平安,天父也給我智慧,引導我渡過這個難關。這也提醒我上帝的主權高過一切,我相信一切都會按照祂的時間安排發生。因此,我能夠藉著禱告把父親的病情仰望交託在上帝的手中,也祈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在父親身上。

2.關心其他人的需要

在自憐中,我忽略了父親和家人的感受。然而上帝讓我看到,父親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持。在父親的家人朋友知道他的病情后,很多人都馬上到醫院來探望他——即便當天是聖誕節。 我看得出父親真的被他們的關心感動了,他也很感恩今年的聖誕節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凄涼。進醫院的是父親,我卻只盯着我要面對的困難,這實在是太不成熟了。我忽然意識到我的那些自憐想法實在是又蠢又沒有意義。

3.向他人尋求幫助

在爸爸剛住院的那幾天,我一直悶悶不樂。當我再也無法忍受那些消極的念頭時,我終於放下了我的自憐,開始敞開自己,向身邊的人分享我的感受。事實證明,這樣做使我宣洩了內心情緒的同時也讓我學習謙卑。我很感恩一直有家人和朋友在我身旁並隨時願意聆聽和幫助我。

到現在爸爸中風已經三周了。回想起來,這期間我每天都在學習順服和憐憫的功課。我和家人也一起學習了如何信靠上帝的時間安排以及繼續等候祂。

爸爸恢復得很好。通過每天的理療,他慢慢地能夠再次行走,雙臂也漸漸地恢復了力量。現在爸爸在小事上都可以很喜樂。例如,當他可以自己用手機打一條短信和可以自己吃東西時,他都會非常開心。

這次經歷讓我學了一門寶貴的功課,那就是自憐和嫉妒以及淫慾一樣都是毀滅性的——它們都使我們遠離上帝。

所以,別再自怨自艾了!讓我們轉向上帝,感謝上帝無盡的恩典,豐富的供應以及慈愛的信實!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對抗FOMO,我們可以怎麼做?(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時代雜誌(TIME)曾提過這麼一個詞——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錯失恐懼症,並稱之為這個時代的流行病。FOMO一詞在2013年被錄入牛津詞典,它也被稱為“資訊癖”或“社交控”,意指每時每刻都在檢查郵件、信息,成為起床后,睡覺前必做的事情,且生活在一種被關注、被聽到、被陪伴的假象中。FOMO 也讓我們無形中將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裡他人展現的看似積極完美、光鮮亮麗的生活進行比較,以至於我們的慾望不斷膨脹,好似更多的財富、更美的容貌會帶來內心更大的滿足和幸福感。

其實FOMO 症候群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社交媒體的盛行讓其變得更普遍、更嚴重,以致我們常常處於跟他人“比較”的狀態中。為了我們也能擁有名房名車、美麗的外表、浪漫的假日、美食美酒,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生活也很多姿多彩,我們只能更努力、更拼搏,做更多運動,去更多地方,拍更美的大片,來獲得更多的點贊。不料,結果卻成了“車奴”、“房奴,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和精力,患上了FOMO,帶來了焦慮與失落。這些不但無法填補那份內心的空虛,反而讓我們成為慾望的奴隸和不斷尋求自我滿足的人。其實FOMO現象反映的是一種“缺乏”的心態,裡面隱藏着的是深深的焦慮與失落,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如別人有錢、有才、有時間、有機會、有情趣、有背景等……這群人的背後其實是渴慕能得到肯定、讚賞,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尋覓。然而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早就對我們的生命賜下多麼棒的應許,例如詩篇23篇5節的 “福杯滿溢”、約翰福音10章10節的“豐盛的生命”等。只是我們該怎麼樣得到這些應許呢?我們該怎麼擺脫FOMO症候群呢?
我發現,原來當FOMO讓這個時代更焦躁、更迷失的時候,“關愛他人”是對抗FOMO的最好利器之一。我非常享受獨處,所以基本上社交媒體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我何嘗不是在FOMO中掙扎,害怕錯失成為最好的自己,以致不斷為事業、家庭、生意計劃着、忙碌着。我的奉獻和關愛常常也是以物質的形式付出,因為我給不出時間,分不出精力。眼看着前方爬不完的山頭,內心常常感到心煩意亂,就像牧師Francis Chan說過,“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失敗,而是在錯誤的地方成功”。我爬的山正確嗎?於是我開始學習抽身出來,去傾聽、陪伴、鼓勵和幫助他人,卻發現關愛他人的同時,我可以得到心靈的安靜,煩惱的化解。這個過程不像解數學題那樣直接獲得人生的答案,而是我漸漸融入到了上帝的愛里,和祂寬闊、豐盛、永不幹涸的豐盛里。

或許,你可能還不是很明白。那麼,期待透過以下我所分享的三點來幫助你了解為什麼“關愛他人”會是對抗FOMO的利器之一。

走出焦慮,找到喜樂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吧;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可以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年,那就繼承一筆遺產;如果你想快樂一輩子,請幫助別人。”記得我曾經看過聯合健康保險(United Healthcare)和志工人力銀行(Volunteer Match)發出的報告,2010年對4500名美國成人的調查中發現,那些每年花一百個小時做義工的人當中,68%的人感到健康狀況改善,73%人說義工活動緩解了他們的焦慮感,89%的人認為當義工讓他們身心更健康。原來,一種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物質——催產素(Oxytocin)會在我們心懷感恩、愛護、幫助他人時在體內釋放,進而對身心靈的健康有益。原來上帝在創造我們的時候,就已將關愛他人的使命編織在我們的基因當中。這正像以弗所書2章10節所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擺脫迷失,獲得意義

社交媒體上有一句話流行語叫“刷個存在感”。人生如果只是單單“生存”會不會太乏味無聊、太漫無目標?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過“生存依賴於我們得到什麼,生活依賴於我們付出什麼”。我生活的這個國家——澳大利亞,福利高、環境優美,幾座城市屢屢登上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單。在這裡,人們生活安逸,但令人詫異的是,它卻也是年輕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原來優越的生活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以及人生的意義。但相反的,若我們願意去關愛他人,這會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而有意義的人生能激勵、帶動我們每天的生活。

突破缺乏、進入豐盛

當我們跟他人比較時,我們往往會感到自身的缺乏。因為總有人會比我們更聰明、更漂亮、條件更好、機會更多。可當我們關愛他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衝破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殼子。這是因為我們挑戰了自己的天性、掙脫了來自肉體的捆綁。也就是說我們選擇將眼光從自己身上挪開,投向上帝,遵行祂的話語——選擇服從,遵守“愛人如己”的誡命(加拉太書5章14節);選擇信靠,建立“發仁愛的信心”(加拉太書5章6節);選擇履行“用行動實現真愛” (約翰一書3章18節)。哥林多后書9章8節是這麼說的,“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這裡的“善事”也包含了“關愛他人”。相信當我們走出了有限的自我,將自己的生命和豐豐富富供應我們的上帝連在了一起時,祂會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我們,使我們凡事常常充足。

無論是否為了擺脫FOMO,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走在學習和實踐關愛他人的路上。因為這是上帝賜下給我們的大使命。再平凡的舉動,有愛就有上帝的榮耀!所以,與其從社交媒體或網路平台上尋找滿足感和生命的意義,不如讓關愛的清流涌動,去滋潤他人的同時也豐富自己的生命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