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學會真正的休息,找回精力充沛的自己(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Christine E,美國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上帝創造了工作,所以它本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我們經常埋頭於眼下的工作,忙着趕一件又一件的任務,忘記了上帝同時也要我們休息(創世記2章2-3節)。

當我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時,我也沒有辦法在工作上有正常的表現。大學時,我常常連續幾天或幾周忙着趕功課(更別提還有宿舍裡面的那些瑣事了!),結果搞得我十分消瘦,身心俱疲。但在生活中永遠都有那麼多鎖事要處理,我們如何才能得到休息呢?以下是我從個人生活經驗中總結的一些小秘訣:注意你的身體需求你吃得好嗎?有在運動嗎?有足夠的睡眠嗎?我不了解你的情況,但對我自己而言,一旦忙起來,我經常會每天只睡五個小時然後整天只靠吃果醬三明治度日。當然,這麼吃只會讓我更加無法專註於工作,進而變得越來越情緒化,最後我的情緒崩潰了,我就必須暫停工作。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19節中告誡我們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所以保證充足的休息是我們照顧好身體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在生命中榮耀上帝的方式。

凡事要看大局

退後一步看,評估一下你現在正在做的事的價值。你為什麼做這件事呢?更大的圖景是什麼?你是否忙着處理瑣事而忽略了大方向?在上大學時,我經常因為一個小考或某次作業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到後來才發覺這個小考或作業的分數只佔學期成績的百分之三而已。

仔細一想是不是不太值得為它熬夜傷神了?在我大一時有一位教授曾告訴我們,等你畢業以後,沒有人會記得你在課堂上得過幾個B或幾個C。當然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需要認真努力追求好成績,而是說我們要在追求成績的同時,不讓自己陷在枝微末節之中。很多我們現在可能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到了將來我們可能一點也記不起來了。

休息一下

暫停你手邊的工作,休息一下,讓自己回來時可以重新得力。你要有智慧地選擇休息的方式,有時候,你需要的不是睡覺,更不是整個下午滑手機刷朋友圈。相反的,你需要的可能是一頓美美的晚餐,出去跑跑步,或者花一個下午看一本好書。做一些可以讓你恢復精力,讓你重新得力的事。甚至是停下工作花幾分鐘時間為自己泡一杯好茶,都可能很有幫助。

讓自己所做的事更有趣

髒亂的房間會讓我很煩躁,但我卻很討厭打掃衛生。然而打掃房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跟室友在打掃時會將音樂開得很大聲。在努力做完清潔之後我的身體雖然很疲憊,但心情卻很愉悅,因為不僅我的房間變乾淨了,同時我跟好朋友一起聽着音樂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要記得,最終,上帝更在意的是我們在工作時的態度而不是工作的結果本身。因此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有樂趣。

降服在上帝面前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這個世界上的工作永遠都做不完,如果我們想要完成所有的工作后再來休息,那我們永遠也得不着安息。然而上帝知道我們的憂慮和恐懼,祂已經在祂的計劃中考量到這些。所以如果你感受到有壓力,那就禱告、禱告、再禱告。

在大學功課最忙碌的一個學期里,我經常每天早上五點或六點就起床,閱讀聖經,禱告,寫靈修日記。並不是因為我特別得到了屬靈感召,而是只有這樣做,我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度過這一天。除了仰賴上帝,我沒有其他的選擇。這位上帝應允我會讓我躺在青草地上,領我到溪水邊,讓我的靈魂安歇(詩篇23篇1-2節)。而這就是我的盼望。

上帝很關心你,祂關心你這個人,遠超過祂關心你的公寓干不幹凈,你在學校的成績怎樣,或者你某個作業寫得好不好。當這個世界的壓力壓得你喘不過氣時,請提醒自己是上帝在掌管這個世界,而且祂是那麼疼愛你。願我們在主里得到安息。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關掉網絡,打開聖經(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試着把手機和電腦的無線網路(Wi-Fi)關掉,挑戰自己過沒有網路的一天。平時的我習慣手機不離身,只要握着手機就會不自覺上網點開臉書等社交軟件,查看朋友圈。然而關掉網路的那一天,生活變得很不一樣。我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特別難熬。我無法使用社交軟件,不能玩線上遊戲,不能和朋友聊天,甚至要上網找資料都不能。後來我就想,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我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嘗試找了一些不需要上網就能做的事情來打發時間。我坐下來閱讀書柜上擺放已久的書,再出去逛逛街,買買東西。雖然時間感覺有過得比較快,但在空檔的時間,手還是會不經意地想要去打開手機使用網路。我會擔心有沒有重要的訊息需要回復,會想上臉書看朋友們的動態,會想要上網看戲和遊戲等等。我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中毒不淺”。
網絡的確給人帶來很多方便,同時卻也佔據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成為了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在不知不覺中,網絡可能已經代替了我們原有的生命主宰——上帝。

試想想,我們一天平均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我承認自己除了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會把無線網路打開,一旦空閑就上網。但透過這次體驗,羅馬書12章2節提醒了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很多時候我們跟着時代的腳步,不停地跟隨潮流,進而導致現代的科技、網絡、時尚潮流的事物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以至於我們每天都得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事物上。然而我們每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都是上帝賜予給我們的,我們卻用了多少時間來回應祂,跟祂獨處呢?

我發現身邊有些基督徒可以花很多時間在網絡上,看屬靈文章,轉發見證等等,但生活中卻很少,甚至沒有閱讀聖經或親近主的習慣。比起聖經,他們更喜歡透過網絡去認識上帝。隨着科技的發展,網路上的資訊越來越方便,如今我們的確可以透過網絡讀到很好的屬靈文章、經句、聖經資料和見證等,從中了解上帝的屬性,及祂所行之事,也可以獲得一些聖經上的知識。甚至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傳福音。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給上帝,單單親近祂,那麼我們是不是很難真正去和祂建立關係,真正地經歷祂?這就好比一對情侶知道對方的樣子和資料,但卻沒有花時間去跟對方相處,去真正認識對方,那他們其實並不能真正變親密。

上帝的話語是來自聖經,不是來自網絡。很多時候上帝期待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我們卻沒有時間給祂。如今網絡上有很多教你如何解決生活難題的文章,或心靈雞湯文。這些固然也很好,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把時間拿來讀聖經,從中讓上帝透過聖經親自對我們說話以及教導,使我們能有智慧和能力去面對生活上的難題。因為聖經箴言30章5節早就告訴我們,“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凈的,投靠祂的,祂便做他們的盾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不要使用網路,網路也有很多它的好處,而是若我們的生活只局限在網絡上,那我們的信仰就只和網絡有關了。基督教不單隻是信仰,更是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傳揚主的福音也不只在網路上行,而是要在生活中行出來。所以作為基督徒,即便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跟上帝親近的時間是必須要有的。因此,祈求上帝賜我們力量和渴慕的心去遵行祂的話語,重新將生活的中心轉向祂!

目前,我給自己的挑戰是下班后我就把電腦留在公司。至少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回家后減少上網的時間,進而把這些時間留給上帝,與祂親近。雖然沒有每一天都做到,但當我把更多的時間拿來讀經和親近上帝而不是沉迷在上網時,那滿足感比上網一口氣看了一部連續劇來得更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小心,別上魔鬼的當(下) | 生命探索(連載)

Untitled

作者:高皓正

*承上篇(文後有上文鏈接)

其實這些做法就是聖經所講的「交鬼」,根據聖經,這一個「親人」根本就是魔鬼假扮的! 魔鬼這樣做是因為牠們很希望你接觸牠們,而不去接觸上帝,這是上帝非常不喜悅的。上帝絕對不希望你接觸魔鬼,因為魔鬼只 會偷竊、殺害、毀壞,祂希望你親 近祂這位創造你、愛護你的上帝 (參利未記19章31節)。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有這樣的情況,鼓勵你或他們決志相信耶穌, 耶穌的寶血可以將這些關係斬斷,讓人脫離魔鬼的轄制和影響。

既然魔鬼原是上帝創造的美麗「天使」,為何我們聽見的鬼故事中,魔鬼的「形象」經常那麼恐怖? 又或者看過的靈異影片中,牠們的出現總是那麼的「戲劇性」?原因很簡單,魔鬼正在「演戲」!狡猾的魔鬼要用恐怖的形象來嚇唬我們,背後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怕牠!

其實你根本完全不需要懼怕魔鬼!

試想想「天使」居然要假扮作「長發女鬼」飄過,或者突然推倒客廳的東西,又或者三更半夜用「鬼 聲鬼氣」擾人清夢,你說不是很可笑嗎?為什麼牠們要這樣做呢?又試問,若是牠們能夠超自然地移動物質界的物件,為什麼牠們不幹脆拿起刀來,直接把我們殺掉?魔鬼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讓你「以為」牠很可怕!因為當你害怕牠們,便不會對付牠們,牠們便可以繼續欺負你了!

什麼?我們可以對付魔鬼?我們憑什麼?

我們憑着耶穌基督的名字就可以叫魔鬼逃跑了(參馬可福音16章17節)!

筆者聽過一位中學女生遇過的靈異事件,她與同學去長洲宿營,晚上睡覺時在睡房中聽見外面客廳有很多人說話的聲音。當時其他人都睡著了,她便自己開門看看,外面卻一個人都沒有,當時她心裡很害怕,但記得在教會學過可以「奉耶穌的名」趕走魔鬼,她便開口說:「奉耶穌的名叫魔鬼走!」然後她就很清楚地聽到一個聲音說:「她認識耶穌!走吧!」之後便再沒有聽到不知名的聲音了。 難怪聖經里說:「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各書4章7節)

所以,不要怕魔鬼!只要敬畏上帝!主耶穌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我已經給你們 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 (路加福音10章18-20節 )

祈盼大家不再怕鬼,也不接觸魔鬼,只親近創天造地的上帝,因我們的名字被記在天上而歡喜快樂!

若你懷疑自己經歷過靈界的事物,建議你儘快聯絡有經驗的牧者,以分辨清楚此情況是否確實為靈界問題,還是有其他狀況:例如精神方面的問題或者藥物影響等等,以便轉介相關單位尋求幫助。

小心,別上魔鬼的當(上) | 生命探索(連載)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作者簡介

高皓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祟基學院哲學系,副修性別研究。近年參與福音電影《天地孩兒》、《真的戀 愛了?》等等。
音樂方面,高皓正是歌手,填詞人,作曲及填詞作品 超過一百首。他是渴文化Hot Culture青少年文化慈善團 體創辦人之一,亦是Acts Church召集人。

於2010年與陸凱兒醫生結婚,育有一子一女,更着力下一代和青少年教育,經常受邀到各大公司、機構和 學校等分享正面訊息。

小心,別上魔鬼的當(上) | 生命探索(連載)

Untitled

作者:高皓正

很多人很怕「鬼」,有部分人更有一些靈異經歷。

一般民間信仰,都會認為魔鬼是人死後所變成的,魔鬼就是所謂「陰魂不散」,留在陽間的靈體。但根據聖經,人死後不會變成「鬼」,人死後的靈魂會在一個被稱為「陰間」1的地方等候上帝最終的審判(參啟示錄20章13節);又或者會在一個被稱為「樂園」的地方等候復活,之後在新天新地永遠和上帝在一起(參路加福音23章43節)。根據聖經,人死後 的靈魂並不會返回人間和活着的人溝通!換言之,「鬼」並不是人類的靈 魂!魔鬼本身原是上帝創造的美麗 「天使」,名字叫路西弗(Lucifer)2,牠是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更是在神聖山上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天使3。只是牠希望自己成為上帝,結果離開上帝墮落了,之後再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背叛上帝,墮落成為邪靈 (參以西結書28章12-19節;啟示錄12 章4節)。魔鬼也希望人類離開上帝!

魔鬼很想接觸你,然後開始騷擾你,影響你的生活,並破壞你的生命。然而魔鬼並沒有權柄隨時去騷擾人類,儘管如此,牠卻可以欺騙你, 誘使你自願去接觸牠! 魔鬼不會告訴你:「我是魔鬼,你來接觸我吧!」 牠會化身成為你死去的親人,讓你透過問卜、問米、通靈等儀式接觸牠; 又或者牠會化身成為「仙」,透過玩 碟仙、筆仙等「玩意」來和你連繫; 也會透過長輩,將你從小就「上契」 給偶像(意思是從小就給某個神明當乾兒子),使你和牠建立「有名有分」的關係,以致牠能夠在你生命各方面影響你,有個別例子甚至會讓當事人有所謂的「陰陽眼」,終日看見一些不想看見的東西!

筆者的一位朋友以往曾跟家人去找一位素未謀面的靈媒「問米」,當那位俗稱「問米婆」的靈媒請了「親人」上身,這位自稱是親人的靈體便透過問米婆的口,叫我朋友和其家人燒一些特定的東西下去「陰間」給「他」。奇怪的是,那些東西的確是他親人在世時所喜歡的,甚至這個靈體會告訴他們這些東西在「他」以前房間的某個地方,而他們果然能夠找 到這些東西,這導致他們深信這個靈體就是他們的親人。

然而這個情況,有很多不能解釋的地方,如果這「靈體」真的是他們的親人,而「他」講的是真話的話, 那麼為何用火燒的方式能夠將一些物件送去陰間,又能準確送到對方的手中?為何火燒的東西大部分又只是用紙紮的而不是實物?難道這些用紙做的東西,例如「冥通銀行」紙幣、紙紮工人、紙紮房車和紙紮智能電話,經過火燒之後下到陰間又真的能派上用場?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我們可以溝通的陰間,為何絕大部分其他國家的人卻沒有「燒東西下陰間」的這一個概念?難道在陰間只有華人有錢用、有車開、有手機可以聯絡?這些都是難以解釋的問題。

但若是他們所燒的物件並不能 夠送到陰間,這個「親人」豈不是在撒謊?「他」為什麼要撒謊呢?難道「他」並非他們以前所認識的那一位親人?那麼這個靈體到底又是誰?是否由其他勢力所假扮?如果真有一個靈體冒充他們的親人,這個迷惑就真的很可怕,背後一定有一個邪惡的陰謀!

未完待續…..


 

附註:

1.那個暫時拘留人靈魂之地,罪人到的那處被稱為 「陰間」(參路加福音16章19-31節),屬主的人到 的那處被稱為「樂園」(參路加福音23章43節)。 陰間和樂園是有深淵限定,兩處之間不能相通,靈 魂也無自由回到人間(參路加福音16章26節)。

2.以賽亞書14章12節說道,撒但原是「明亮之星,早 晨之子。」明亮之星,按拉丁文的譯音是「路西弗」 (Lucifer),又稱啟明星。因着啟明星是眾星之首,撒 但也必是眾天使之首。早晨之子的名稱,表明牠老早 就有了,在宇宙之晨就有了牠。因此撒但在宇宙的最 初期,就被立為眾天使之首,像啟明星一般明亮。

3.以西結書28章14節說:「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 基路伯。」這也許是指他在諸天界遮掩上帝的約 櫃;另外聖經也提到,「我將你(指基路伯)安置 在上帝的聖山上。」(參出埃及記25章20節及啟示 錄11章19節)可見他的地位是上帝所安置的。上帝 膏了這天使長,並且指派他來遮掩祂的約櫃。以西 結告訴我們:上帝的榮耀是寄托在基路伯之上, 並且他們非常接近上帝的寶座(參以西結書9章3 節,10章1、18節,1章26節)。撒但在牠背叛以 前,當牠還是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時,必定是非 常接近上帝的,牠背負著上帝的榮耀。


作者簡介

高皓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祟基學院哲學系,副修性別研究。近年參與福音電影《天地孩兒》、《真的戀 愛了?》等等。音樂方面,高皓正是歌手,填詞人,作曲及填詞作品 超過一百首。他是渴文化Hot Culture青少年文化慈善團 體創辦人之一,亦是Acts Church召集人。

於2010年與陸凱兒醫生結婚,育有一子一女,更着力下一代和青少年教育,經常受邀到各大公司、機構和 學校等分享正面訊息。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糟糕的情緒有時就像暴風雨一樣忽然襲來,讓我感覺無力抵抗(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07080608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安安,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作為一個極其情緒化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就來給你說說我的日常。

我常常早上起來還覺得陽光明媚,生活好美,想要買一束花布置一下卧室。到了下午可能就感到生無可戀,活着好累。至於原因,有的時候是由某些很小的事情引發,還有些時候真的是毫無來由的就感覺心情很糟。而這種情形對我來說是常態。糟糕的情緒就像是暴風雨一樣忽然襲來,讓我感到實在無力抵抗。此時最好能早早地睡覺,不然就是覺得必須要找個朋友聊聊…相信我,你不想成為那個時候跟我聊天的人。因為聊完之後你多半也會變抑鬱。更糟糕的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在這種時候我會完全無法靜心讀經禱告,有時乾脆完全放棄,只是告訴幾個要好的朋友為我代禱。而放棄讀經禱告並沒有讓我感到絲毫輕鬆,反而會令我非常自責。“主不是讓你喜樂么?你怎麼還是那麼情緒化呢?”“看吧,就是因為你不靈修才會這麼糟!你的靈命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基督徒怎麼還這麼自怨自艾的!你看看你都成什麼樣了?”這樣的聲音簡直能把我活活吞掉,讓我本來就低落的情緒更加惡化,最後乾脆自暴自棄。我知道這是魔鬼的攻擊,牠實在知道我的弱點,但對此我似乎無能為力。我的日常就是如此悲劇地循環着。我就像是一隻手無寸鐵的小羊等待着情緒猛獸不定時的爆發然後任其宰割。

在上面的情形無數次重演后我終於決定不幹了!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你要靠着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做剛強的人。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以弗所書6章10節)。

所以我決定不再做一個自憐自艾的受害者。而是要拿起聖靈的寶劍(以弗所書6章17節)起來征戰!以下是我近些天來親測有效的方法。

照顧自己的心,靠着禱告得勝

“應該一無掛慮,只要凡事籍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祂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7節)。

我決定不再逃避禱告。情緒襲來的時候我也不躲避,不否認我的情緒,而是承認我現在正受到情緒的影響而不想禱告,然後求聖靈來平復我的心。當有自責或自憐的聲音來侵擾我時,我就奉主的名斥責它們離開,確保我在聖靈的保守裡面。

我發現這樣的禱告對我非常有幫助。聖靈會親自來安慰我的心,給我平安。很多時候我們在情緒裡面很難禱告是因為我們會覺得這種狀態無法來見上帝,為了不否認此刻的情緒我們就拒絕禱告。所以,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承認此時糟糕的情緒,然後求上帝來做工改變我們的心。

默想上帝的話語

聖靈平復了我的內心之後,我需要用上帝的話來充滿它。因此,我會拿起聖經反覆地閱讀一些段落,抓住上帝的應許,並不斷的默想,讓上帝的話語完全印在我的心裡。

比如腓立比書4章11-13節,保羅講到他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喜樂。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章13節)。還有啟示錄21章3-7節描述新天新地的景象。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祂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這些經文都給我極大的安慰。通過默想,我更加清楚上帝的話語,並得以在真理里更加堅固。

每天定時地靈修

上面兩點是特別針對深陷在情緒當下的解決方法。但平時的靈修也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忽視。為自己找到一個每天固定的時間來讀經禱告很重要。我不是一個喜歡早起的人,所以我會用晚上來做靈修。最近我正在禱告方面操練自己,下決心做一個禱告的勇士,所有想起來的人和事我都會記在小本子上,在晚上一一為他們禱告。

每天有規律地靈修有助於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只有當我們有堅固的屬靈生命時才能夠更好地抵禦情緒化的陷阱。

如果你也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我想要對你說,不要怕!上帝已經勝過了這一切。勿讓魔鬼的詭計得逞,起來征戰吧!靠着主做剛強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我到底要不要去短宣?(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Adriel Yeo,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
國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封面圖片創作:Marie Toh, 新加坡

你是否有短宣的經驗呢?如果你不曾短宣過,那請你想象以下三種情形:

1)你和教會的弟兄姐妹計劃一起到海外體驗一次跨文化的短宣。對此你真的很期待。而且,你們已經聯繫好了當地的一間教會,並了解了他們的需要,也預備好要到那裡去開始一項新的事工。

2)你聽說過那個地方的一些情況。那裡的房屋非常破舊,當地連一所學校都沒有。因此你和朋友們討論決定要捐款來幫助他們的事工。

3)身為青年事工的領袖,你想帶領團契里的青年弟兄姐妹到海外去體驗一次跨文化短宣,藉機讓他們了解宣教禾場的實況。

你是否參加過這樣的短宣,還是知道身邊的人有去過類似的短期宣教?反正我是有。

我並不否認這些短宣旅程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我發現它們並不能總像想象中那麼的有效和有益處。從上面的三種情況來看,一些短期宣教所帶來的傷害可能會比好處更大。

1)新發起的事工可能會難以持續

在短宣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無意中開始一些難以維持的事工。比如上面說的第一種情況。新的事工不只需要金錢投入,也非常需要人力。我們兩個星期左右的短宣結束之後,當地的教會需要靠自己繼續維持那些事工。而大多數情況是,那些教會的牧者本身已經很忙碌了。那麼,要誰去繼續這些新事工呢? 在沒有給予他們所需的人力之下,我們是否加重了當地教會的負擔呢?

我們也可能會忽略當地教會的情況和需要。我們常以自己教會、國家以及文化的情況,來為海外的教會‘打造’一些事工或者活動。但是,能在自己教會進行的事工,不代表也適合別的教會。畢竟,每一個地方的文化不同,面對的人也不同。

說個例子吧。有一位在泰國南部村子服侍的教會同工(她之前在曼谷的教會工作)曾經告訴我,在村子里辦的佈道會拿到城市辦可能達不到同等果效。她解釋道,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無神論者,他們很理性也很多疑。比如他們會質疑上帝的存在。而住在村子里的人一般都相信這世上是有神靈的,有一些人本來就在拜他們所謂的神明,所以他們基本上不會質疑上帝的存在。

同樣的,當我們在為海外教會策劃活動或事工時,若是忽略了文化上的差異,我們所做的事工很可能會功虧一簣。

2) 我們可能會讓當地教會/居民過於依賴我們

除此之外,當我們長期用金錢來支持當地教會的事工時,很可能會讓他們過份依賴我們。

記得有一次,我所在的教會出錢支助一個村子建教堂。我們認為這只是一次性出資幫助他們。然而此後,他們又開始請求我們幫助他們添置更好的吉他以及音響設備。村民們似乎已經習慣性地依賴我們的幫助,而根本沒考慮自己去籌款。

羅馬天主教神父Vincent J. Donovan曾經在東非宣教,他也講到類似的情況。他說,在宣教士們進入東非100多年以後的今天,在那裡卻沒有一個教區能夠自立更生。當東非人民看到海外教會能夠不斷地支助他們(原本的好意只是要幫助東非建立教會),他們便開始過於依賴海外教會,而不再想辦法自己去籌款。

在我繼續之前,我要先聲明,我這麼說並不是在建議我們不要出資幫助他們建教會、學校以及支持當地教會的事工工作。而是我們需要想一想,我們這麼做是否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幫助他們。比如,相比給他們提供建堂所需的全部費用,我們可以根據當地教會的籌款情況來給他們資助。當我們採用適當的方法時,對當地教會是有長遠益處的,他們既得到了幫助,也有機會學習成長。我們所用的方法和我們的良苦用心同樣重要。

3)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小算盤誤認為是上帝給我們的使命

很多時候,我們安排短宣的目的是希望年輕人體驗宣教生活和生命得到成長。確實,參加短宣是會讓我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我認識的很多弟兄姐妹都在參加了短宣后對上帝更加信靠了。

但是,如果我們把「體驗宣教生活」以及「門徒栽培」當成短宣的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應該認清楚短宣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要我們參與擴展上帝國度的使命——而不是完成我們自己的計劃。

短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直接傳福音、醫療短宣、領袖栽培或者舉辦營會。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它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且幫助那些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的信徒在靈命上不斷成長,也栽培他們事奉上帝。聖經教導我們說,基督徒都是從一位聖靈施洗,成了基督的身子,應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並互相建立(哥林多前書12章13節,27節;提摩太前書4章13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因此,短宣隊應該從這幾個方面着手,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們宣教的對象。

然而,我們有時把次序顛倒了。我常常聽到青年們分享他們參加短宣的見證,說他們在其中學到了多少或如何看到上帝的祝福。相較之下,我很少聽到當地教會或基督教組織反饋從我們派去的短宣隊得到了什麼幫助或益處。我很清楚這一點,因為我曾經也是只專註在「我可以學到和體驗到什麼」 而完全忽視了當地教會真正需要什麼。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做好短宣,就需要把上帝給我們的使命放在首位,而不是滿足自己的需要。

那,短期宣教真的好嗎?

是的!我深信,只要以正確的心態與方式去短宣,短宣可以是很有意義的。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先把開始一個新事工的想法擱在一旁,而專註在如何幫助當地牧師更有效地來完成他們的事工。我們可以和一些當地教會建立長期關係,定期與當地的牧師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之後定期到那裡探訪已經聽到福音的弟兄姐妹。這樣我們的服侍就不會為當地同工增加負擔,反而能夠與他們配搭一起開展長久的事工。

在我前幾年的一次短宣中,有一位當地的土著姐妹接受了耶穌基督為她個人的救主。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和一間當地教會合作服侍。那位姐妹信主之後,我就聯繫了牧師邀請她到那裡聚會。後來,當我們再次去探訪那個村子時,我們欣喜地發現那位姐妹已經在固定參加主日崇拜了。

短宣也可以成為鼓勵以及支持當地牧師的好機會。短宣隊可以幫助這些牧師們與一些更大的海外教會聯繫。也可以做主日學事工,甚至也可以講道,來減輕當地牧師的負擔。這麼一來,牧者們可以有一些時間做其他的事工,或許也可以有一些休息的時間。另外一些有專業技能的宣教隊(如醫療短宣隊)則可以幫助教會來服侍當地有需要的民眾。

聖經里有一個例子是我們可以效仿的。保羅打發以巴弗提到腓立比教會去。以巴弗提曾提供保羅需用的(腓立比書2章:25節)。在這裡,以巴弗提並不是一位宣教士,而是為長期宣教士提供支持與幫助的那個人。然而以巴弗提對保羅的幫助很大,保羅形容以巴弗提為他的「同工」。

相同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看成是當地教會的同工。說白了,我們應該把當地教會和宣教士們的需要放在首位,並竭力幫他們維持現有的事工。在宣教的禾場上,我們要能夠以當地教會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計劃。

我們或許不能在宣教禾場上久留,但是我們卻可以多次去到一個地方短宣,不斷地和當地教會建立關係並支持他們的事工。雖然每一次停留的時間很有限,但是我們若好好的完成事工,它的果效卻可以是長久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靈修 | 我的花園

Untitled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每逢假期,我常常早起,跑去離家不遠的小樹林。慢慢走在那片再普通不過的白樺林間的小道上,周圍沒什麼行人,五感變得非常敏銳。腳下的樹葉、飛過的鳥兒、灌木里的蟲子、甚至穿過樹枝的陽光的聲音都這麼悅耳。 清風拂面,清新的空氣里夾雜者草、樹木、露水的味道。我時而奔跑,時而踱步,或蹲下來看地上的螞蟻。心是放空的,但又是裝滿的,滿有着對上帝所造之物的驚奇、讚歎;心是平靜的,但也是雀躍的,喜樂和希望像是一幅翅膀,讓我能飛起來。那時的我和上帝的關係只是「風聞祂的名字」,但我心裡很清楚,在那清晨的小路上,上帝就在我身邊。

大學畢業后,我移居到墨爾本,一個幾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花園城市。而我在學業、家庭、孩子、工作、生意中忙碌着,像是一匹被生活和計劃策鞭的馬,一直往前沖…..十多年從來沒有真正去欣賞這座城市。今晨,鳥的啼聲將我從夢中叫醒, 天才蒙蒙亮。我走進花園,拿起噴壺,慢慢地澆花。清晨的風帶着些許涼意,輕輕吹過,帶來少年時白樺林間漫步的回憶。回想過去的十多年來忙碌的生活中,雖有禱告、查經、敬拜,但缺少了少年時與上帝的同在的安靜和愜意。詩篇46篇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其實上帝一直都在,但我的心感受不到。聖經多次提到上帝向我們說話的方式是用那細小的聲音(列王紀上19章12节)。是啊,其實上帝那麼近,就在我的身旁,輕聲耳語,只有安靜的心才能聽到。

大衛詩篇27篇4节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里求問」。一個被世俗牽絆的心是無法寫出這樣的詩句的。而大衛王,一個歷經磨難,出生入死的勇士,一個集財富、榮耀與權柄的君王,一個日理萬機的統治者,所寫下的詩篇里,字裡行間流露的都是對上帝的渴慕,依靠和讚美,讓人感受到他和上帝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難怪上帝稱大衛為「合我心意」的人。

如大衛王所讚歎的,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留意上帝創造的天地萬物,無一不讓我們會不由地震撼、讚歎。一切都那麼精準、細緻,奇妙而神秘,是我們無法想象和測透的。詩詞、書畫、文字、音樂都是我們內心對這一切讚賞、感嘆的自然流露。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花園」,停留片刻,卸下包袱,拋開思緒,安靜在上帝面前,瞻仰祂的榮美、奇妙,知道祂是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我的恩賜是什麼?(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623135923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沒有毫無恩賜的基督徒

什麼是恩賜?恩賜是上帝賜於我們在某方面的潛能或能力。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恩賜,或認為自己沒有恩賜而感到沮喪。但彼得前書4章10節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做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這裡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恩賜,沒有毫無恩賜的基督徒。只是每個人的恩賜可能不盡相同,因為會有各式各樣百般的恩賜。有的時候,上帝會透過不同的人事物來讓我們找到自己的恩賜。只要我們有顆謙卑的心,願意尋求並善用上帝賜的恩賜,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恩賜。

我的一個朋友便是如此。他一直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才能,也不知道自己的恩賜是什麼。但不同的是,他沒有因此而沮喪,而是更積極地參與教會裡各種不同的事奉,例如教導、關懷、佈道等各種事奉。當他參與得越多,他就越清楚自身的長處,且知道上帝要在哪方面來使用他。後來他也很清楚明白自己比較適合教導方面的事奉。雖然我朋友花了不少時間在認識和尋找自己的恩賜,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這過程當中,他可以學習到待人處事和領導的技巧。不止如此,這還使得他在靈命上更加地成熟。

讓上帝來使用我們

英文將「恩賜」翻譯成GIFT,是禮物的意思。這是上帝給我們每一位基督徒的禮物。想象一下,一個孩子收到禮物,他是多麼開心地想要把禮物拆開,拿出來使用它,且告訴全世界自己收到了一個美好的禮物。所以當上帝把恩賜給我們時,我們也要去發掘它、使用它來榮耀上帝。有些人或許本來就知道自己具備一些才幹或能力。但如果我們沒有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上帝,那我們就只是擁有普通的才能而已。相反的,如果我們願意奉獻自己給上帝使用,那麼相信上帝便會使你的才能發揮得更有意義。

另外,當上帝要使用你時,不要擔心自己是否合適,或者是否有能力勝任。聖經里就記載了摩西被上帝使用的經歷。 「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 (出埃及記4章10-12節) 若上帝要使用你,只要你願意謙卑順服祂,祂必定會供應你一切所需。就如同上帝賜給摩西他原本沒有的能力,使他的拙口笨舌變成了滔滔不絕的口才。

記得我被選為小組組長時,內心是百般地不願意。因為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也擔心會帶不好小組。可當我選擇順服,讓上帝使用我時,才知道上帝會為我預備好一切所需要的條件。每當我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時,上帝會透過身邊的人事物給我勇氣和信心;當我覺得自己沒有口才時,上帝給我智慧去訴說和解釋祂的話語。感謝主,祂讓我在這個崗位上學習到要依靠祂來謙卑服事之外,也讓我明白了恩賜是上帝給予我們的,並不是因為我們配得,或能靠己力來獲得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恩賜,儘管不盡相同,但就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告訴我們,恩賜沒有高低之分,每個人都很重要。所以我們不需要去和別人比較,乃是要用合一的心來發揮各人的恩賜,一同完成主的事工,為主做光做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踪)

上帝用兩個土豆回應了我的禱告(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Diana Yemima,印度尼西亞
翻譯:Tutu,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上帝會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回應我們的禱告。在我接下來要分享的這個親身經歷里,祂選擇了用兩個珍貴的土豆來回應我的禱告。

我來自一個相對貧苦的家庭。作為一名行政人員,父親的微薄工資在支付完水電和其他雜費以後就只能夠家人勉強果腹了。為了緩解家裡拮据的經濟狀況,母親在家附近賣起了用土豆做的白砂糖「甜甜圈」。

由於母親體質虛弱,她無法持續每天工作,所以每周只有三天她會在路邊賣甜甜圈,而其他日子,她就在家做家務,或者去市場買做甜甜圈的土豆和其他原料。母親說,每周只出三天攤是她吸引顧客和保證銷售量的「策略」。

上帝很祝福母親的生意,她的顧客都會一次性買好幾個甜甜圈——有人甚至會買超過5個。每天收攤時甜甜圈都會賣光,而這些錢剛好足夠給家裡人買食物。

然而,有一次因為父親用了他的一部分工資來償還債務,我們就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電費了。父親很絕望,想借一筆錢,但卻沒有成功。為了度過這個難關,我決定把我所有的積蓄都取出來。我想起了路加福音3章14節 ,約翰指示士兵們要滿足於他們所得到的報酬。這句話再次讓我確信上帝會供應我們所有的需求。

我記得我手裡攥着錢開始祈禱:「哦,親愛的阿爸天父,你知道這是我僅剩的錢,而這筆錢得用來支付電費。 我把這筆錢放在你大能的手中。有了這筆錢,我們就能負擔得起直到月底的所有開銷了。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我的積蓄加上母親用來買甜甜圈原料的錢,我們才正好湊夠錢來支付電費。

到了星期一,母親需要製作第二天要賣的甜甜圈了。然而我們已經花了所有的積蓄來支付電費,於是我問我媽:「廚房還有剩餘的原料嗎?」「還有兩個土豆」她回答。但是她還需要再多兩個土豆才能做甜甜圈。我不敢相信她說的話,就衝到燈光昏暗的廚房去檢查。果然,真的只剩下兩個土豆了。

我知道,如果我的母親第二天不去賣甜甜圈,我們就沒有足夠的錢買食物了。於是我來到我的房間,禱告說:「親愛的上帝,感謝你讓我們能在不借錢的情況下支付電費。但是,上帝啊,我媽媽沒有足夠的土豆來做甜甜圈了,而我們卻需要賣甜甜圈的錢來買明天的食物。天父啊,我相信你永遠不會忽視你的孩子,也不會讓他們挨餓。你一定有辦法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把一切都交託在你大能的手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禱告后,我離開房間並看到滿臉笑容的母親向我走來。原來我父親又發現了兩個藏在樓梯下面的土豆!剛開始,媽媽還擔心這兩個已經被落在那裡一周了的土豆會不會已經壞掉,但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竟然完好無損。

當看到了上帝的供應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知道這兩個土豆是上帝給的!上帝用這兩個土豆回應了我的禱告。我意識到上帝的幫助從來都不會太早也不會太遲,它永遠都是準時的。

當我們面臨困境,感到似乎沒有出路的時候,上帝會為我們提供最好的解決辦法。我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證明了上帝永遠都會幫助祂的孩子。

從那以後,上帝在路加福音12章22-24節的話,讓我更加深信,祂承諾關心祂的孩子,並供給我們所需。主耶穌告訴我們,即使烏鴉不播種,也不收割,上帝也會關心它們。如果上帝連烏鴉都會關心,更何況是作為祂孩子的我們呢?

上帝永遠不會違背祂的諾言,但我們也要盡我們的本分。「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無論我們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主耶穌總是與我們同行,當我們軟弱的時候,祂甚至會把我們托起來。但只有當我們在祂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和謙卑自己的時候,我們才會感受到祂與我們同在。

無論我們的問題看起來多麼地棘手和沒有希望,我們都不要屈服於這種處境,把它交給上帝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蹤)

從香港到廣州,從現在到未來,上帝讓我生命變成熟(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Paul Mok,香港
語音播讀:傑西,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出發

「下一站是廣州東站。」火車廣播在車廂內徐徐響起。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廣州的地界。2014年,我背着背包,手拿一個行李箱獨自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雖然知道前方的路有很多的可能與困難,但我還是憑信心向前走。

還記得中三那年,我天真地向整個教會說我想當一名醫生,也曾為此向上帝禱告。但隨時間的流逝,我慢慢把這顆種子遺忘在了內心深處。然而,當中學文憑考試的成績公布后,我在機緣巧合之下報讀了廣州暨南大學的臨床醫學系。很快我就收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心中其實挺矛盾的。因為我知道那將會是一條孤單、陌生、耕苦的路。但是一個朋友卻提醒我:“很多人連這個機會都沒有。雖然困難,但不嘗試的話怎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呢?”身為基督徒的我,也不其然想起了這是主回應了我的禱告。那麼我該怎樣去回應祂的恩典呢?

在掙扎期間,我正在一個研經大會上擔任IT工作人員。研經會中,講員正好講到了如何回應上帝。我記得講員提到了他的一位醫生朋友。他說,那位醫生一開始非常掙扎,因為上帝指示他要到非洲去為主作工。但現在的他在非洲開心得不想回來了!那位講員還說了許多鼓勵的話語。所以最後,我決定鼓起勇氣,一個人前往那個陌生的廣州。

廣場上的故事

「下一站是北京路,請乘客從左邊車門下車……」不知不覺,我已經在廣州兩年了。自己的步伐也跟車廂中的人漸漸變得一致。我在廣州找到自己的教會,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目標。我愈來愈清楚,來到這個地方並不是一個意外。我可以感受到,在這裡,我能有更多機會去服侍上帝,更多機會去嘗試和體驗不同的事物。

在每個周末的早上,我都會去體育中心的廣場,送早餐給那裡的流浪漢。我和教會的會友們會先在地鐵站集合,一同祈禱過後再去買早餐。然後我們會走到浪流漢的「聚居地」向他們派送早餐和水。每一次當我們去到他們的「居所」時,他們都會非常興奮。聊天的,會馬上停下來;睡着的,會馬上爬起來;坐着的,會馬上跑過來。他們從我們手中接過食物,臉上便會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這每一個笑容都觸發我的思潮:如果他們得到的不只是會腐壞的食物,而是永恆的救恩的話,我相信那份興奮,那份喜悅,那份感激會是千倍萬倍的。不只是地上的人們,天上的父和天使也必定歡呼高歌。

派完食物之後,我們會跟他們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常常會有不同的體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大叔。他因為看病,用盡了家中的財產,最後不得不淪落到街上流浪。他是一位很有趣的人。平時他會去看書學寫文章,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他更悄悄地跟我說,有時候在晚上寫小說時會偷偷地哭。他也是一位基督徒,一直有腰痛的問題,禱告很久了卻沒有明顯的改善。然而他卻很激動地對我說他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信仰。一個沒有神學基礎的人,竟然能有如此的信心,這實在是大大地激勵到我。

不一樣的成長

作為基督徒,我雖沒有因為自己的求學經歷,也沒有因為所參與的事工而成為「完美先生」、「完美先生」或「人生贏家」,但我的主卻在我的生命中一步步引導我去尋找祂,在祂裡面得到安慰並成長。

我非常喜歡參加我們每周禮拜二的英文團契。然而曾經的我在參加這個團契期間是一個「受了重傷」的人。我的女朋友在那時無故離開了我;我曾經最好的朋友背叛了我;我教會的朋友跟我說他再也不想去教會了。那段期間,我彷佛覺得整個世界都離棄了我。我感到痛苦、憤怒,且因此落淚。那種感覺是真真實實的。就像《天路歷程》中的主角Christian一樣,單身隻影地尋找上帝的國度。我不斷祈禱,我女朋友最後還是沒有回來;我最好的朋友也沒有回來;我教會的弟兄姊妹也沒有回來。然而這些經歷卻讓我更用力地抓住了上帝。這所有的事情都讓我明白人是軟弱的,唯有上帝是信實不變的!

mmexport1493940032670

*照片由作者提供

雖然我的團契一開始只有五位男士,且年齡、生活背景相差非常大。我們敬拜時都只是清唱,大家都用不同的曲調唱,有時更會走音等各種不足。但我可以大膽地說,那種單純來到主的面前,是我最想追求的東西。而我也因着這樣漸漸在那裡得到醫治,安慰和鼓勵,最終得以勇敢地走出傷害,並突破自己的局限。

所有的事看似黑暗得勝了。但猶如電影《沉默》中,雖然那位神父最後沒能拯救他的老師,沒有改變日本,耶穌還是回應了他的禱告:「我沒有沉默,我和你一起受苦。我在世上就是要給世人踐踏。」而上帝也透過英文詩歌《Blessings》(詩歌中譯由雅米提供)讓我更清楚明白到這一事實:

「Cause what if your blessings come through rain drops

若是祝福是透過雨滴而來

What if Your healing comes through tears

而你的醫治藏在淚珠之間呢?

What if a thousand sleepless nights are what it takes to know You’re near

若是經歷一千個無眠的夜才能明白你就在身邊

What if trials of this life are Your mercies in disguise,

而此生的患難都是你化妝的慈愛呢?」

這就是我的主我的上帝。祂讓我生命變得成熟並成為別人的祝福。

回家

「下一站是元朗……」港鐵慢慢駛到月台。沒錯,這是我的家——香港。熟悉的車廂,熟悉的廣播,熟悉的生活速度。透過到廣州求學,上帝讓我走出舒適圈,看到更多的人事物,不單是五光十色的高樓大廈,而是人世間那種人情冷暖,那種刻骨銘心的觸碰。也因此更加看見了上帝的作為和祂的心意。讓我也體會到,儘管前方的路看似艱難,想放棄的時候,抬頭注目上帝,上帝必定會帶領前方的路。

我們要堅信祂必會看守腳步,有信心不退卻,終點最後一定會達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