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愛比較?五步幫你甩掉羨慕嫉妒恨!(有聲中文+有聲粵語)

5-Ways-to-Stop-Envy

作者:Edna Ho,馬來西亞
翻譯:Eileen Shang,中國
語音播讀:So Man,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普通話

粵語

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拿自己的生活跟別人的作比較。我自己也常常這樣做。作為教會詩班的一員,我經常跟其他詩班成員比較誰唱歌唱得更好聽,還會因為自己唱得比較好而覺得自己有價值。

和別人比較只會產生兩個結果:要麼看到自己不如別人(從而導致嫉妒)要麼感到高人一等(進而產生驕傲)。

對於這兩種情況聖經中都用了很嚴厲的言辭來描述:

“心裡平靜,可使身體健康;但嫉妒能使骨頭朽爛。”(箴言14章30節,新譯本)

“在滅亡以先,必有驕傲;在跌倒以前,心中高傲。”(箴言16章18節,新譯本)

就我個人而言,我深受嫉妒帶來的傷害。但在這些年中,我從上帝那裡學到了五種遠離嫉妒的小妙招。

1.記住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賜予的。

就在我跟別人比較誰唱歌唱得好時,我發現詩班裡的其他姐妹不僅會唱歌,還會彈奏樂器。我心想:“為什麼我就不會彈鋼琴或吉他呢?”

有一天,在我被這些感受弄得心神不定時,上帝提醒我,祂按照祂的主權賦予我們不同的恩賜,恩賜越大,責任也越大。

雅各書1章17節說:“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我們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上帝而來。“多給誰就向誰多取。”(路加福音12章48節)。我們的職責是做個好管家,管理上帝賦予我們的各種恩賜。不論上帝賦予我多少恩賜,我都很滿足,因為我相信祂給我的足以讓我實現我在世上的命定,這一點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2.接受這一事實:我們永遠無法跟別人一樣

意識到這一真理會大大地減輕我們的痛苦。上帝把我們每個人都造得獨一無二。我記得自己曾經嫉妒教會裡一個身材苗條的姐妹。雖然我知道她之所以這麼苗條,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基因,但我並不接受這個事實。我嘗試了各種辦法(包括減肥、節食),希望像她一樣苗條。

然而儘管我嘗盡了各種方法,卻仍然以失敗告終。即便我已經達到自己最瘦的狀態了,但還是不如她苗條。不過我從上帝那裡得到了安慰,因為祂提醒我,祂按照自己的方式創造了我,我的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篇14節)。如果我應該再瘦一點或者再高一點,上帝早就把我造成那樣了。漸漸地,我的視角開始發生改變。我過去覺得只有身材苗條的女孩才漂亮,現在我覺得漂亮跟身材無關。

如果你也正在類似的事情里掙扎,我特別希望你能思考這一事實:你永遠無法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真正得到滿足。外貌、物質和成就都會轉瞬即逝。正如約翰一書2章15-17節所說:“不要愛世界和世上的東西。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如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在人生將盡時,我們會發現沒有什麼能比認清我們在上帝那裡的價值並盡情活出祂賦予我們的一生更能帶來滿足感的了。

3.花時間思考上帝的良善

我習慣把別人給我的鼓勵和上帝對我說的話都記錄下來。每當我感到挫敗時,就會翻看自己所記的東西,從而重新得力。

如果我們肯花時間思考,就會發現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供應和祂對我們的禱告的回應。這一切都是因着上帝的恩典、良善和憐憫。讓我們為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獻上感恩吧!這會幫助我們停止嫉妒別人,因為我們的眼目將會從周圍的人身上轉向上帝。

4.有意識地向我們所嫉妒的人示好

這聽起來好像違背我們的天性,但是無論如何都試着去做吧。何不試試請我們所嫉妒的人吃飯、給他們發鼓勵的短信、打電話給他們或者為他們禱告?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彼此真誠地相愛,“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馬書12章9節)即便我們的直覺是相反的,但我們還是要儘力去善待對方。

當我這麼去做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對那個人的負面感受開始漸漸消失了。就像馬太福音5章43-48節所告訴我們的,要像我們的天父一樣,愛那些我們不太喜歡的人。

5.尋求靈里的成長

與其總是向上帝祈求各種東西,何不試着祈求上帝給我們智慧更多地認識祂呢?讓我們祈求上帝向我們彰顯祂的本性、榮耀和權能吧!

提摩太前書6章6-11節告訴我們,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只有當我們在上帝那裡找到了真正的滿足,才能不再渴望那些短暫的快樂。畢竟,沒有任何東西能與上帝祂自己相比。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蹤

在短宣中經歷上帝的同在與帶領

WeChat Image_20170522150442

作者:勇者,馬來西亞

雖然不同的人對短宣有不同的看法,但從聖經的教導我們可以看見,基督徒最主要的使命是傳揚福音,進而可以帶領人悔改信主,而短宣作為一種與人分享福音的形式,恰好可以成為我們實踐這使命的途徑之一。倘若你躊躇着自己應不應該去短宣,希望我在奧克蘭短宣的經歷能夠給你一些想法,亦或者能夠讓你看見上帝如何透過短宣來祝福未信者,並使參與者更親近祂。

出發前的準備

2016年9月,我剛好有機會聽到奧克蘭短宣隊負責人介紹前往奧克蘭短宣的機會。通過此次介紹,我才了解到,原來奧克蘭這個大城市竟也有地方沒有教會。而此次奧克蘭短宣的目標就是要和當地的一些基督徒機構合作,在奧克蘭的一個地方設立一間教會。出於對此目標的認同,我向大學的團契報名參與這次短宣。後來也因着上帝的恩典,我被負責人選中,順利加入這個共有24人的短宣隊。

短宣隊的負責人一開始就培訓我們要怎麼樣效仿耶穌(路加福音10章1-8節),並按着符合聖經的方式來向眾人為短宣籌款。起先,我以為倘若我是為上帝做工的話,祂自然就會供應我一切所需,不需要我費力氣。可籌款的過程並不如我想象的一帆風順。在籌款截止日期的前一個星期,我僅籌得所需款項的50%。短宣領隊和我團契的團長紛紛與我通話,對此表示關切。到那時候我才想起我尚未和我所屬的教會分享我這一方面的需要。因為雖然我知道我們在基督里都是同一個肢體,但那時的我並不認為我所屬的教會是一間熱衷於國內宣教的教會,所以也就沒有打算跟他們分享這件事。

可截止日期已近在咫尺,我惟有向教會的弟兄姐妹們分享這個短宣計劃,希望可以藉此籌足所需要的款項。令我驚訝的是,有些素未謀面的弟兄姐妹竟樂意捐獻給我。因着他們的慷慨,我在截止日期的前三天便籌足了所需款項以及前往奧克蘭的交通費。這讓我想起使徒保羅所說:「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章19節)上帝藉著籌款這件事讓我反省了自己的小信,也看到了祂實實在在的應許——透過聖徒們的慷慨解囊來供應祂的子民。

13天的短宣

在整個短宣過程中,我們白天要逐家佈道,向當地的居民宣傳教會將要舉辦的鄰里活動,而晚上則進行培訓。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得以逐家佈道至離教會方圓3公里的住宅區。而上帝也賜下晴朗的天氣讓我們能夠到附近的沙灘和公園進行街頭佈道。比較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儘管當地的居民大部分都不是基督徒,但他們卻也認為這裡有必要設立一間教會,並且對這事工和我們的接觸表示歡迎。

在整個短宣當中,上帝讓我認識到讀經、禱告是多麼的重要。馬可福音11章24節說,「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我們也相信,因着禱告,祂必指引我們前方的腳步。所以我們整個短宣是跟禱告形影不離的。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們就到宿舍的禱告室里向上帝禱告,把一整天的活動都交託給祂。有一次,一位姐妹在我們要進行戶外活動的前一天堅持要大家禱告,把當天的天氣狀況交託給上帝。果真,上帝在那天也賜給我們非常暖和的天氣。甚至我們每一天在逐家佈道結束之後,都會有一個簡短的檢討會,除了一起商討哪個環節可以做得更好之外,更為著一整天的活動向上帝獻上感恩。

這個短宣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上帝確實與祂的子民同在。靠着聖靈的大能,我們可以放膽傳揚主的福音。在參加短宣以前,要我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很件很困難的事。有時候因為這個原因,我並沒有很想要和陌生人傳福音。但我很感謝上帝在我參加短宣時,祂的聖靈非常積極地引導我們整個傳福音的過程。

在一個公園的時候,我和另外一位姐妹有機會與在那裡等待跨年煙花表演的一家人談話。其中一位女士不顧她丈夫對基督徒的鄙視,繼續和我們聊天。在聖靈的引導之下,我們向她傳福音。就在這個時刻,她不自覺地向我們坦誠她和她丈夫鄙視基督徒最根本的原因是她們一家人曾經因為誤信假福音而被傷害,進而對基督教產生懷疑。我們愣了一下,隨即安慰她,且向她解釋整個基督教的信仰該是建立在耶穌基督身上而不是在個別的人身上,因為我們都犯了罪,都需要上帝的赦罪之恩。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她聽了表示對此感到欣慰,也向我表達她會重新把自己的信仰建立在基督之上,並且希望能夠到即將建立的新教會參與崇拜。感謝上帝,儘管我不擅長與陌生人交談,但上帝知道,且賜予我們口才,說該說的話。

短宣一直持續到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團隊決定舉行燒烤派對來歡慶新一年的蒞臨,更以此作為向周圍人傳福音的契機。「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書2章9節),整個短宣旅程在祂的帶領下順利結束,且有人悔改歸向主。我們都為此感到很開心也很感恩。

上帝的救恩

曾經我教會的一位退休牧者跟我分享,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GPS,即上帝的救恩計劃(God’s Plan for Salvation),而這個計劃我們可以完整地從聖經里得知。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是不夠的,上帝也命令我們要去向別人述說祂使我們得救的計劃,因為我們是祂的工人,而這世上仍有許多祂的莊稼在等着被祂的工人收割。所以我很感恩,有這一次的機會可以參與短宣,未來也會積極去為主收取莊稼。

這就是我的短宣之旅,希望我的分享能夠讓你對短宣有更多的認識和想法。也祝福你若有機會參與短宣的話,能在當中經歷到上帝的同在,並向世人傳講祂的福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我的日常工作有何屬靈意義? (有聲中文

What-does-day-to-day-work-have-to-do-with-God

作者:Daniel Gordon Ang,印度尼西亞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一年半前,我滿懷期待地來到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研究生,剛開學那幾個月我每天都有一堆事情,忙得不可開交。

雖然我仍然像在本科時一樣需要上課,聽講座,做作業….但是我不再覺得只是在為將來做準備,而是覺得自己好像已經開始在工作了。

我做的都是些專業物理學家們做的事情:思想物理學原理,寫電腦程序代碼,自己組裝雷射器,在機械工廠加工金屬零件等等。這些任務使我學習到了許多新技能並跟一些有趣的新朋友共事。

雖然學習新的事物總是很有趣,但我 的熱情卻慢慢在減退,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我的日常工作是沒什麼意義的。我處理的大多數事物都是枯燥乏味的。而我的研究項目也經常會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技術故障、官僚主義、或是物流問題等而被長期耽擱。

我每天在這些瑣事中掙扎着前行,六年或七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學位才剛剛起步,我的生活就越來越不感覺是在向一個遠大目標穩定邁進,而是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

沒過多久我就開始納悶:我該如何用信仰解釋這樣的生活狀態呢?我面前有兩個主要的障礙。第一是如何讓上帝融入我的日常工作?焊接電路板或重新排列光學版上的鏡片跟上帝有何關係?更糟的是哈佛校園是一個非常屬世的地方,很少有人會公開他們的信仰,甚至連談論屬靈方面的事也不大可能。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看到其他研究生、學者、以及教授們都在努力鑽研試圖發現物理學里的新事物。為著一個屬世的目標他們滿懷壯志地激烈競爭着。但耶穌不是教導我們要儲存財寶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嗎(馬太福音6章20節)?莫非我這一切的努力也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與榮耀?

接下來的一年,上帝帶領我跨越了這兩個障礙。去年夏天,我加入了一個特別的基督徒團契,我們承諾每天都要寫下閱讀聖經的經歷與感想。我們每天讀一章聖經,接連讀完了羅馬書、加拉太書、約翰一書到三書,以及以弗所書。我嚴格地遵守讀經進度,強迫自己不論當天的經文如何淺白或者與我的生活多麼無關,都一定要寫一點東西下來。這個過程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在羅馬書中,我被上帝美好的救贖計劃大大地感動;在約翰一書,我學習到了彼此相愛的重要;以弗所書教會了我過基督徒生活的許多寶貴秘訣。

更重要的是我發覺這些使徒書信呈現出一個共同主題:告誡我們要遵循上帝的旨意,將我們的思想重心放在祂的身上。就如同保羅在羅馬書13章14節所說:「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這裡所說的「披戴」讓我有相當的共鳴。不論我們去哪裡,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必須將耶穌基督像一件衣服一樣穿戴在身上。透過這節經文,我終於清楚了要如何將信仰與工作結合。

那有沒有一本指南告訴我們做哪些事能夠使信仰與工作相得益彰?當然沒有。但我很快就意識到我問的問題本身就不對,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寫道:「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

我明白了自己根本不需要在日常的實驗室雜事、繁瑣的實驗、開不完的冗長會議中尋求屬靈層次的意義。而是只要我做好我的工作,我就是在榮耀上帝。我只需要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披戴主耶穌基督。這樣我的心態和靈命都會得到調整,到最後我就再也不需要沒完沒了地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尋找屬靈意義而可以自然地活出屬基督的生命了。

這個暑假我的一個經歷更加讓我確定這一結論。我的指導教授分配給我一項困難的工作,基於種種環境因素,我必須晚上獨自一人待在實驗室做實驗(因為這個時候設備沒有其他人佔用)。所有人都給我壓力,期待我能在一周之內讓系統上線。但我只是一個菜鳥研究生,承擔這樣的重任我緊張極了。

有一個晚上,我按照計劃進行工作,但卻諸事不順。就在我慌張絕望準備放棄時,一個微小的聲音提醒我,就這麼放棄是不對的,上帝不是已經帶領我度過無數次的人生困境了嗎?我順服於聖靈的提醒然後開始禱告,心中頓時感受到一股平安;隨後,我將一切憂慮交託給了上帝(彼得前書5章7節)。幾個小時過後,一切問題都得到解決了。

兩個禮拜之後,我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我也經受了聖靈之火的洗禮。對於實驗室的其他同學來說,這似乎只是一個課題研究的進展,但我知道我同時得到了靈命的長進。當我們「披戴」耶穌基督時,將一切憂慮交託給祂就會是我們的自然反應。

第一個障礙——「如何將信仰與每天的工作結合」順利解決。第二個障礙的解決方案也很快浮現。我開始將自己在哈佛所做的事看做是上帝給我的計劃——是祂讓我有天份及機會來到這裡並與這麼棒的同事們一起工作。

我認識到自己的工作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實現屬世的和人的目標;而是可以讓我們透過工作窺見上帝的計劃。

祂用這些原子、分子、以及物理定律創造出這個宇宙。如同祂給了亞當幫伊甸園中動物起名字的任務(創世記2章19—20節)一樣,祂也給我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研究祂的創造物來發掘更多美。

認識到這個不可思議的真相之後,我再也不覺得我的工作與上帝的呼召有任何衝突了。我個人在世的使命也變得清楚無比:如果我「披戴」着主耶穌基督努力地在實驗室工作,我所做的就是祂希望我做的。這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好所有事情——不單是光鮮亮麗和激動人心的事,也包括平凡的瑣事雜務。

或許我讀研究生的經歷比較特殊,但我堅信,在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上榮耀上帝這項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當我們將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我們就是在創造對這個世界有價值的事物。

所以當我們在忙着做「屬靈」的事情例如分享我們的信仰、牧養同事、遵循基督徒的原則時,也別忘了在工作中以上帝為中心併發揮我們的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到極致同樣重要。

此文章譯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我的受洗故事,我與上帝立約的故事(二)——人生中的第一束玫瑰(有聲中文+粵語)

WeChat Image_20170406145435

作者:上帝的小鳥,中國

語音播讀:So Man,香港

錄音後期制作:龐宏宇,中國

普通話

粵語

第一次聽說受洗,是被邀請去參加一位學姐的洗禮。學姐一路興奮地跟我解釋她是多麽期待這一天,因為上帝好愛她,並且她現在好喜歡聽贊美詩,受洗的時候我可以聽到。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學姐沒有中毒或受騙吧?怎麽感覺這種亢奮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啊。是的,決誌快兩年了,我對受洗這個概念還是那麽的無知,甚至於對基督徒這個身份,也是若即若離。起碼我不會拉著人一路聊上帝,說祂如何愛我,我又如何愛祂,居然還有專門的音樂,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實在是太詭異了!並且,學姐接受的是浸水禮,這更讓我覺得受洗好可怕。但其實我知道,我心中抗拒的,是我恐慌,這一受洗,我就正兒八經入夥基督教,再也沒有退路了。我都不能確定耶穌是不是真的復活了,我怎麽能受洗!

果不其然,到了聖誕節,學姐就邀請我去受洗。為了有一副渴慕的樣子(不管幹嘛,我都希望自己是表現最好的),我答應了。但聖誕節我卻沒有去。因為我覺得自己還不完美,明知道錯的事還是故意會去做,這樣的我,怎麽受洗?受洗了不就得一直乖,不能犯錯了嗎?所以,上帝第一次給我發的受洗邀請,被我拒絕了。轉展一年多,情感上尋尋覓覓感嘆找不到真愛,前途又突然受阻,夢想破碎,發現原來不是什麽都能按照我想象。就在我的世界以及我所追求的都好像被突然按了暫停鍵找不到出路時,我突然滿腦子只想搞清楚上帝是不是真的,我到底要不要當個徹底的基督徒。於是很奇怪,雖然我還是不是特別明白受洗是什麽意思,心裏一直有個念頭,我想受洗我想受洗。於是我主動找朋友和我一起學習聖經,預備我受洗,並且把從信主到那時四年間別人送的但自己從來未翻看過的基督教書籍讀了一遍。越是去了解,我越是明確我要受洗,我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終於,朋友幫我安排了洗禮。知道我暫時還不習慣人太多的場合,上帝讓朋友幫我把牧師請到了她家中,還特地準備了一些點心。整個受洗過程我都好激動,因為這是我盼望好久的,真的有一種終於和愛的人確定關系的感覺。並且在我受洗後,朋友居然送我7支玫瑰!那是我第一次收到鮮花,並且是真的很美很新鮮的玫瑰,而不是市場上經常用來冒充玫瑰的月季……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動到無話可說。我一直都很渴望愛情,而此時上帝無疑在通過這束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玫瑰說「我愛妳」。霸道總裁的意思是,戀愛固然好,但我希望妳的第一束花來自我,好叫妳明白真正的愛應該是什麽質量。所以,這就是我的受洗故事,一個甜美又充滿愛的故事。對了,現在我因為太喜歡贊美詩,幾乎不怎麽聽流行歌曲了,成為了比我學姐還「奇怪」的人,哈哈。*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我為什麼要參加團契? (有聲中文)

5-Reasons-to-Join-a-Christian-Fellowship

作者:Charmain S,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從小我就積极參加基督徒團契小組。對我而言,這些小組讓我有歸屬感,因為我們家總是在搬家。我爸爸是商船船長,因此我們家經常航海到世界各地。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就參加基督徒組織的營會和活動,比如馬來西亞基督青年會。大學期間,我參加了一個基督徒團契。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聽到一些同齡人的評論,他們質疑在大學參加基督徒團契的必要性。「我們已經參與了自己教會的活動。為什麼還要再參加一個基督徒團體呢?」

「我感覺很難融入團契,每個人都已經有自己的圈子了!」

「我們不應該只與基督徒交往。該是我們跟非基督徒建立關係的時候了!」

這些擔憂都有道理——畢竟,很多我都親身經歷過。有時,我們基督徒花太長時間呆在一起,結果忽視了小組之外的朋友。還有些時候,我們因為太安於現狀而無法彼此激勵、獲得成長。

但是這些憂慮不會改變一個事實,團契生活的確大有益處。我待在團契的成長經歷給了我最美好的回憶,幫助我在信仰的道路上成長。下面是我在大學團契學習到的五個屬靈功課。

1.團契提醒我們要堅持聚會。

聖經中描述的一世紀教會因信徒自然聚集在一塊兒互相交通、互相建造、共同敬拜而聞名。我在小組團契中看到了與之相似的特點。團契提醒我,基督徒的聚會是不應該被局限在某個特定的地點或時間裡的。

耶穌應許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祂總與我們同在。祂的話鼓勵我們不要停止聚會,而要彼此勸勉(希伯來書10章25節)

2. 團契讓我們學會在愛中彼此接納

我們團契大約有70人。也就是說有70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個體,有靈恩派、傳統主義者、二代基督徒和新信徒。大部分的時候,這種多樣性帶來了熱烈的討論。但也因此有過不愉快的爭辯,我是一個不願與人對立的人,所以會盡量去避免捲入其中。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上帝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分歧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我們都不是完全的。更重要的是,我懂得真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聚在一起。我們沒有一個人配來到祂面前。意識到這些,我們最終得以在愛中彼此接納、在衝突中克服不快,更加關注彼此間的聯結而非分歧。

3. 團契是一個共同成長和服侍的地方

如果不經常省察,團契很有可能變成一個排他性的組織。有時我和小組裡的朋友們太享受團契「好玩」的部分,結果忽視了其他人,也忘記了要去關心彼此的需要。我們忘了團契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要,而是要我們彼此提醒作為基督的跟隨者應有的責任。

很感恩的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總會回到正路上——我們的目的是彰顯上帝的愛。我們在努力一起完成這個使命。比如,每個學期快結束時,我們會搭起一個小攤位,給校園的學生們提供免費咖啡。雖然這只是我們走出自己圈子去接近他人的一個很小的舉動,但它重燃了我們對他人的熱心。這也提醒我們被呼召是來服侍和相愛的——並且我們可以共同服侍。

4. 團契提醒我們生活並非只有作業和成績

誰不知道趕作業和為考試挑燈夜戰的難熬呢?作為學生,學業的壓力總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但是我們會每周拿出一個晚上,把學習放在一邊,一起敬拜,一起學習聖經。周中的每天中午,我們會聚在一起為家人、為教會、為我們的國家禱告。我們共同走人生路,一起慶生,在親人離世時彼此給予支持和關懷。團契在許多方面提醒我們,雖然學習是第一要務,但卻遠非我們生命的最終目的和終極意義。

5. 團契會給你陪伴一生的友誼

我在大學團契時建立的友誼現在仍然堅固。當然得承認,因着各自忙碌,很難再相聚。但是,只要有機會聚集,就會發現親密的友情絲毫沒變。我發現在三、四年的團契生活中,幾乎每天都在一起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幫助我在畢業后度過很多人生的坎兒。在我準備結婚、結婚當天和婚後的日子裡,我總是能得到這些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他們不僅幫我籌備婚禮,還在我適應婚姻的過程中為我代禱。

像對教會的憂慮一樣,對基督徒團契的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建立真正的靈里友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當我不認同聖經時(超贊的中文朗讀哦)

When-I-Dont-Agree-with-the-Bible (1)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最近我的一個基督徒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生命中一段很痛苦的經歷。讓她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聖經中描述的這位充滿慈愛的上帝會讓她經歷這一切。更令她失望的是上帝並沒有在困苦中回應她的禱告。這跟她的期望完全不符。

我的另一個基督徒朋友告訴我他目前有一個交往對象;但他倆的關係卻是聖經明令禁止的。然而他們確實彼此相愛,而且這段感情對他意義重大。他覺得上帝在聖經中對我們的期待實在太苛刻,尤其是基督徒交友戀愛這方面。

這只是我知道的許多無法認同聖經教導的朋友中的兩個。對他倆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他們與聖經相左的不僅僅是想法;而是在期待、愛好和生活方式上。

那當我們不認同聖經的教導時該怎麼辦呢?就我自己而言,我學習到的處理方式是先檢討我對於自己及上帝的基本假設及信念。

假設一:我的想法和感受不可能是錯的。

人與人之間會發生任何形式的爭執,起因一定是雙方都確信自己是對的。我發覺自己很難接受與我從小接受的教導相左的事。特別是當我非常確信自己的觀點,同時又受情緒影響時。

自然地,如果發現聖經所說的與我的感受、想法和我所期待的不一致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聖經肯定出錯了。

但如果我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就不得不承認其實我無數次的經歷都證明了我所以為、所感受和採取回應的方式經常都是錯誤的。這是事實——儘管我很不願意承認。

我記得當我申請醫學院被拒時,我是多麼鬱悶。不像我有些朋友是基於某些個人因素想成為醫生,我可真的是想「拯救生命」!所以我心想上帝肯定搞錯了。那之後我歷經了一段讓我謙卑下來的歷程,後來當我回顧那段經歷時,才明白上帝有更好的計劃。現在我是一名老師,許多人都很認可我的工作。當我在教導上帝的話語,分享基督的福音時,我所做的正是“拯救”生命,並且是有永恆意義的。回想過去,我感謝上帝的引領。不論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否正確,上帝對我的了解從來都不會錯。

假設二:我足夠熟悉聖經

對於我們這些信教多年的基督徒,我們可能聽過許多講道,也讀了不少聖經和參加了很多聖經學習小組。這些知識使我們對於上帝和生活有了一套固定的理解方式。

當發現上帝和生活並不像我們理解的那樣時,我們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掙扎。然而,如果我們能更仔細的研讀聖經並帶入語境去理解,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對聖經的認知及對上帝品格的理解可能徹頭徹尾都是錯的。

我曾經以為只要我在禱告的結尾加上「奉主耶穌的名」,我的禱告就一定會蒙應允。但這並不是約翰福音16章24節所要表達的。大家可以想像有多少時候我會因為上帝不回應我的禱告而感到失望。但這其實是因為我誤解了上帝的話。現在我才意識到,其實是祂應該對我非常失望才對。

假設三:上帝一定要滿足我的期待

我們期待好朋友能夠了解並接納我們,也期待他們用特定的方式對待和回應我們。如果他們沒有,我們就會非常失望。因此當上帝沒有按照我們的期待而行時,我們就認為上帝一定搞錯了。

但我們不能用看待朋友的方式來看待上帝,因為祂絕不僅僅是一個迎合我們需求跟期待的人而已。祂是以絕對的權柄及智慧掌權的偉大上帝。在以賽亞書40章1-26節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是如何用一連串震懾人心的比喻來描述上帝無可比擬的大能的。所以我們若是能夠「看透上帝」並告訴祂該怎麼做,那祂就不是上帝了;因為真正的上帝是不可能受制於我們的。

因此對我而言,以下三點是我的信仰根基:

根基一:不是由我,而是由上帝定義一切

最關鍵的問題是我是否可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我怎麼想或感受如何,上帝都是具有完全的權柄、愛、和智慧的,唯有祂能定義對錯、善惡、及真假。

我可以因着自認為懂得更多(由於知識,見識和經歷)而選擇驕傲固執地做自己。但我也可以選擇謙卑地接受上帝是偉大的,祂的作為超乎我所知所想這樣一個事實。

在約伯受試探時,他的妻子和朋友為他所遭受的苦難找出了許多“合理”的解釋。但上帝既不會也不需要按照我們的思想來行動。在約伯記38章1節到40章2節,也是整本約伯記的高潮部分,上帝提醒了約伯祂是偉大的上帝;祂知道如何讓宇宙運作,祂創造了一切,祂的智慧遠遠超過人類的智慧。

對此我非常認同,我在很多時候也發現我的認知及判斷是局限和有偏差的。並且還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事實上,對於很多東西我都需要去學習,去忘記,甚至重新學習。在這方面我的孩子絕對是我的老師,他們總是天真無邪地發問:「這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或者「為什麼你說一套做一套?」這些問題經常讓我看到自己知道的其實沒有那麼多,我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慈愛、聰明和有耐心。自以為什麼都知道其實是很愚蠢的。

根基二:上帝是聖經中的上帝

有很多真理及觀點我必須要接受,就因為聖經中明明白白地這麼寫了。或許在一開始,我不能理解或同意某些真理和教導。但我的同意與否都不可能改變這個事實——上帝已經將這些話語寫在了聖經里!

我的回應不應該是改寫、去除、或者忽略這些經文;而是要花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理解它們。有些時候對於那些我並不能全然理解的部分我也只能選擇接受。或許我們不能完全理解三位一體或預定論的概念,或許我們無法回答為什麼良善的上帝會容許苦難發生;又或許我們無法理解上帝為什麼不回應我們的禱告….然而我們可以帶着這些問題來經歷上帝,等着祂在我們未來的生命中給我們答案。當先知哈巴谷覺得上帝的道路讓他感到困惑有時甚至感到神秘難解時,上帝給他的答案是:「唯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章4節)。所以,讓我們等待上帝的解救吧!

根基三:上帝是創造世界的上帝

相比總是揪着聖經的教導和我們的想法之間的差異不放,為什麼不去看聖經和這世界的共通點而從中得到安慰及鼓勵呢?這其實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給了我們聖經的上帝,也同樣是創造了這個世界的上帝。

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常常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和所經歷的事情里尋找上帝,並看到祂的品格和真理是如何又真又活地被展現出來的。例如愛、憐憫、及公義(甚至包括選擇及後果),這些並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們在生活和社會中看到的重要原則。這些品質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雖然並不完全)展現了上帝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但上帝的方式必然超越人的,因為不同於人,祂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是完美的。

所以當我不認同聖經所說的時,我該怎麼做呢?我想通過以上的思考,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當我不認同聖經時……

1.我會重新審視我的假設、想法、渴望和關注點,有可能我對世界、對生命、甚至對上帝的看法是錯誤的,而我自己的感受也不一定靠得住。

2.我會帶入上下文來重新閱讀聖經所記載的相關內容,因為我有可能看錯或誤解了聖經所說的。

3.當發覺是自己的錯誤時,我會重新調整自己,學習放下自己的驕傲及頑固。

4.如果我還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會再一次思考我對於上帝的信仰根基,並相信祂在將來會讓一切事情都清楚透徹。

這幾個步驟很簡單吧?然而當我們面對真正的問題時,情況會更加複雜,難以掌握,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的兩位朋友會如此掙扎。但我很高興地看到其中一個正在學習了解並接受上帝給她有更好的計劃這個真理,另外一個則還在那段上帝明令禁止的關係里痛苦地掙扎着。我為他禱告,期待他能夠重新調整自己,在上帝的時間裡重新回到祂的面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我是怎樣搞定比瘦身還難的靈修習慣的

4-Ways-to-Keep-a-Regular-Quiet-Time

作者: Noni Elina Kristiani, 印度尼西亞, 原文印尼語

翻譯: Christine Phui San,馬來西亞

還記得我第一次了解靈修是在一個基督徒退修會上。

有一位比較年長的基督徒,給了我一本靈修書籍,那本書教導我如何每天花時間跟上帝建立關係。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嘗試每天靈修。

可這條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說,在我為學校的雜誌寫作的那段日子,總是要加班加點,導致我睡眠不足。因此我沒辦法很早起床,也就把靈修拋在腦後了。雖然當時我會跟自己說要在晚上靈修,但是到了晚上我又很疲憊最後就直接睡著了,完全沒有看聖經。然而,上帝卻總是會提醒我記起我對祂的承諾。

但要持守承諾持續靈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我發現了幾樣對養成靈修習慣很有幫助的小秘訣。

1.提醒自己靈修的意義

靈修是一段讓我能更加認識上帝的時間。我透過讚美、禱告和讀祂的話語來敬拜祂。我可以把我所有的心事都告訴祂,像與好朋友訴說一樣。

在靈修的時間裡,上帝會用祂的話語讓我警醒並從新得力。祂也會加添給我今天所需要的智慧和力量。直到某天,我意識到我一天的景況如何完全取決於我早晨的靈修情況。

當我被試探時,聖靈會透過我讀過的經文提醒我。當我的負擔變得太重令我無法承受時,我會緊抓住上帝的應許,相信祂必使我得安息。經文總是不斷地提醒我,上帝常常與我同在。

2.把最好的時間留作靈修並設置提醒

我們當然可以隨時來到上帝的面前,可是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把最好的給上帝。我嘗試在早晨(還沒開始我的一天之前)花時間與上帝相處,而不是在白天的各種事務間隔中花短短几分鐘靈修。也許適合我的並非適合你,但重要的是找到你最好的時間並用它來與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

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鐘,好讓我能早起,在一天開始之前靈修。你也可以在你的牆壁上貼上一張小帖紙,問自己「今天靈修了沒?」或提醒自己,「讓我們與上帝一起開啟今天吧!」

3.找到能支持你的同伴

另一個幫助我們建立持續靈修習慣的方法是請身邊的人提醒我們和為我們禱告。在大學時代,我參加了一個基督徒團契,這確實使我在靈命方面得到了成長。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幫助我們在基督里成長的團體。我絕對鼓勵你參與到一個可以與大家一起成長的團契。這樣當其中一個肢體軟弱時,其他強壯的可以給予他幫助與鼓勵。

你有沒有參與任何基督徒團契呢?若還沒有,你可以嘗試在教會、校園團契或學院里尋找一個。

4.失敗的時候不要氣餒

你是否嘗試保持靈修習慣卻失敗了呢?當我沒有辦法持續靈修的時候,我覺得我讓上帝失望了,這個感覺讓我很失落。然而我很快想起了上帝對我們的愛:但是,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就替我們死了。(羅馬書5章8節)

上帝並沒有期望我們給祂完美的愛。祂會察看我們的心,若我們承認自己的罪,祂就會原諒我們。只要我們努力與祂建立關係,祂就會喜悅。

若你覺得你不配來到上帝的面前,其實這個時刻正是祂要醫治你的時候。大膽地來到祂面前,花時間與祂相處並把你心裡的一切都告訴祂吧!祂是多麼地渴望與你交談,祂會耐心地聆聽並按着祂的時間用奇妙的方式來回應你的禱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我不再害怕與人分享福音

Why-Am-I-Afraid-of-Sharing-My-Faith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亞,原文為印尼語

翻譯:Eunice雨思,中國

你是否為傳福音而感到害怕過呢?我有過。

我還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家是鄰里街坊中唯一的基督徒家庭。一天我騎車路過一個清真寺,一些同齡人向我走來擋住了我的去路,想強迫我下車。我不下來,他們就開始踢我的自行車,強迫我說古蘭經的經文。他們罵我是異教徒——因為我不僅是中國人,還是個基督徒。

我當時完全不知所措。感恩的是有個大人出現並趕走了那些孩子。

自那時起,我總是將我對傳福音的恐懼歸因於這件事。

但經過近來更多的思考,我發現阻礙我傳福音的其實是三個更深層的原因。

1.我擔心會冒犯到有不同信仰的人

在我住的地方,只有極少數的基督徒,所以傳福音是一件超級敏感的事。有一次,幾個朋友在我家聚會禱告。儘管我們沒放任何音樂,也沒發出大的聲音,一個鄰居還是舉報了我們,因為他害怕我們家會變成教會。隨後兩個警察來我家警告我們,「穆斯林街區禁止任何基督徒活動」。

這件事讓我覺得有點兒驚慌失措,但上帝很快又給我提供了其他傳福音的機會。某次我借宿在一位年長婦人家中。一天早上我正準備去教會,她問我:「這麼一大早你去哪兒?」我實話告訴她,我正打算去教會。讓我吃驚的是,她對教會和我的信仰感到很好奇。原來她以前從沒遇到過一個基督徒!於是那天我跟她分享了上帝是誰,以及去教會都做些什麼。

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周圍的人每天都在注意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恰恰能引起他們對我們的生活和對耶穌基督的興趣。正如上帝告訴我們的:「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6節)。

2.我擔心朋友們會輕看我

每個周日,當我準備去教會的時候,室友都會取笑我說「為什麼要一大早去教會呢,多睡一會兒多好……」他們認為,打發周日早晨最好的方式就是睡個懶覺,因為我們平時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要忙。

我承認有時來自同輩的壓力會打敗我。 一次一個朋友邀請我在周日早上跟他一起跑步,我就屈服了——下午我才去了教會。我想要被我的夥伴們接納,想要做一個忠誠的朋友。

我也糾結於我的朋友們怎麼看待基督教。他們有些認為基督教信仰很「複雜」,似乎要守很多規矩:十一奉獻、去教會聚會、讀聖經等等。為了避免朋友們這樣看待基督信仰,我也會盡量不跟他們提及我的信仰。

但上帝在一次靈修時提醒我,我應該專註於上帝怎麼看我,而不是朋友的看法。我在上帝的眼中為寶為尊,祂愛我(以賽亞書43章4節)。 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 因此,我當用一切——我的金錢、精力、想法來表達對拯救我生命的上帝的感恩之情。

所以現在當朋友們再問起這些,我就告訴他們我一點兒都不介意去教會敬拜、十一奉獻和服侍,因為這些是我對上帝感恩的表達。

3.我擔心我回答不上來關於基督教信仰的問題

有人跟我說基督教信仰講不通。比如他們問,上帝怎麼會有兒子呢?我發現我被這些問題難住了,有時還會想我回答不上來或許是因為我自己也有疑問。因此,我不讓朋友們知道我的信仰,這樣他們就不會發問了。

但一天在教會禮拜的時候,上帝通過牧師講道提醒我,我不應該總是擔憂是否能回答朋友的提問。我應當定期為他們禱告,禱告他們能夠經歷那超越人能理解的,上帝賜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7節)。

有時,當我們無法用語言清晰明確地傳福音的時候,可以通過行動。之前在大學,我的一個女同學沒有任何朋友。沒人願意和她一組,所以她總是很孤獨。 於是我決定邀請她加入我這組,一起完成一個學習任務。

她很驚訝地問我「你為什麼願意做我的朋友?」我說「上帝把我們每個人都造得很特別。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麼要因為一些瑣碎的原因而避開你呢?」

不知是我的做法還是我說的話打動了她,從那時起,她就加入了一個基督徒團契,信仰生命也一直在成長。

我們的信仰是獨特的。它並不僅僅是關於我們自己或是建造更多教會。基督教信仰,是一位聖潔慈愛的上帝,關愛着我們這些罪人。

成為基督徒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要為此感恩。 我現在明白我是耶穌的門徒,也不再擔心大家用「基督徒」來給我貼標籤。 我不再為傳福音而感到害怕。我想要把耶穌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不是默默保留。

儘管人們會在我們傳福音時嘲笑和逼迫我們,就如我在四年級經歷的那樣,但我禱告,上帝的話可以在我們遭遇患難之時堅固我們:「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馬太福音5章10-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基督徒為什麼要禱告?——由一次買包子引發的對禱告的走心思考

3-Reasons-Why-I-Pray

作者:Amy J ,新加坡

翻譯 :孔曉慧,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新加坡

我十一歲時曾和家人一起去北京遊玩;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國。一天早晨,我弟弟病了,需要呆在酒店休息。媽媽要留下來陪着他,所以讓我幫忙去酒店對面的小店買早餐。她向我保證會站在窗口看着我。

如果我是在自己國家,這會是很簡單的任務。但是因着對環境的不熟悉和年幼沒經驗,這次經歷極富挑戰,直到今日我還記憶猶新。

這家包子鋪人來人往。有些人在吃早飯,有些人在等着拿走外賣食物,其餘的人則在我身後大聲吆喝着要買的東西。我手足無措。更讓我困惑的是,居然沒有人排隊。

我很崩潰,幾乎要哭出來。突然,我想起媽媽的話。於是我走出小店,向上看。如她所說,她就站在第五層樓的窗戶旁,向我豎起大拇指。我立刻很受安慰。

儘管她不在我身旁,但知道她就在不遠處讓我有了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勇氣。

在我最近思考為什麼要禱告的時候,上面這一幕在我腦中重現。

我們為什麼要禱告呢?

1. 因為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

聽起來很老套?但這是事實。我經常又像當年的那個小女孩一樣——在充滿未知的環境中驚慌失措,忘記了上帝時刻都在看顧我。

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儘管我們看不到祂。在困境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向祂禱告。雖然他不會總是按我們的心愿來成就,比如讓我們考高分,醫治我們生病的親人,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祂的旨意之中發生的。

耶穌應許說祂總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正是這個應許激勵我天天不間斷地禱告——有時甚至是年復一年地為同一件事向祂祈求。我知道祂一直那兒聽我的禱告,而且祂顧念我。

2. 因為我在做祂的工作。

面對着20多種不同的餃子和包子做選擇,我很懵。關鍵是菜單是用漢語寫的,其中有一半的漢字我不認識。那一刻,我暈頭轉向,忘記了自己的任務。我媽媽很清楚地跟我講「買六個肉包」。但是在陌生與混亂中,媽媽的聲音被淹沒了,我完全不知所措。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聲音呼喚着我們,吸引我們的注意,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打扮,怎樣行事,以及如何生活。很多時候這些聲音太大了以至於創造主的聲音都被淹沒了,我們被迷惑地暈頭轉向。

但是上帝造我們有祂特定的目的。他委託我們來掌管和照看祂創造的世界,而且要去使萬民成為祂的門徒。這是祂給亞當的任務,也是給門徒和我們的。耶穌說祂的食物就是遵行差祂來的天父的旨意。以弗所書教導我說我是上帝的工作,在耶穌基督里造成的,為要叫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所以我要禱告,因為我所做的是祂的工作。

3. 因為我是天國的子民。

回憶那一幕,我意識到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走出舒適區。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點東西、也不知道該跟誰點。如果我是在自己國家那個我最喜歡的店鋪里買東西,櫃檯后的阿姨早就知道我要什麼了——兩個叉燒包、兩個大的雞肉包和兩個豆沙包。簡直不能再容易了。

然而即使我能看懂那家北京小店的菜單,並說出我要的食物,我的口音和穿着也會暴露我的身份。很明顯,在那群當地人面前,我是一個迷茫的外國人。

你有沒有感覺到作為一名基督徒有時會與周圍格格不入?這是難以避免的。不管我們怎樣努力融入這個世界,這裡都不是我們的家。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我們只不過是個過客。所以度過今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轉向耶穌——我們生命的主。我要禱告因為我需要祂的指引。

當我去了天堂,我會花時間在園中和上帝散步聊天。但是現在,當我還在地上做祂的工作時,我發現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我為什麼要禁食?——記我的禁甜食經歷

Why-Im-Fasting-for-the-First-Time

作者: Wendy W ,新加坡

翻譯:Abby,中國

「你愛上帝多過愛甜食嗎?」一個小聲音在我內心響起。我動搖了,我被自己那一刻的猶豫嚇住了。

對於壓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對機制。有的人是一罐啤酒或者在工作了一天後汗流浹背的鍛煉;有的人是一集接一集地看連續劇或者是漫無目地瀏覽網頁…..對我來說,一直都是——甜食。

大一是極其緊張的一年,也就是從那時起甜食成為我的萬能療法。我開始渴望所有含糖的食物,從果醬夾心餅乾到外裹巧克力的冰淇淋。一整天漫長的課程結束以後,我最想做的就是盡情地吃上一塊柔滑的酥皮點心或軟糖布朗尼,完全沉浸在幸福的甜食世界里。甜食帶來的舒適變成了一種分散我注意力和緩解壓力的方式,我也有理由把成堆的作業先放在一邊。而讀經和禱告成了我最不想做的事。

不知不覺中,甜食成了我的「上帝」。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我都會自動求助於它,並在它那裡找到了暫時的安慰。就這樣,甜食取代了我唯一真正的上帝。最近我發現我竟然無法回答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是更愛上帝還是更愛甜食?這時我意識到我必須要禁食。

就是從那一刻起我開始禁甜食,堅持了一個月。那段時間裡,我不吃任何甜食,尤其是特別能引發我想暴食的那些。這包括我最愛的華夫餅冰淇淋,蛋糕,餅乾,酥皮點心,巧克力. . .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學會了握緊基督的大能,我能夠禁甜食真的完全是倚靠祂的力量和恩典(腓立比書2章12-13節)。禁甜食意味着我要遠離自助餐的甜品櫃,禮貌的拒絕任何含糖的零食,晚餐的甜點時間一到,我就會找借口離開。

1、禁食提醒我懺悔多麼重要。

禁食指在一定時期內對食物的節制。在聖經時代,禁食常常伴隨着認罪悔改。聖經記錄了不同類型的禁食,舊約和新約中都有記錄禁食的人,包括摩西,大衛,保羅和耶穌(但不是因為祂要懺悔)。

我選擇禁食,因為我知道我需要為我錯誤地尊甜食為上帝而認罪悔改(腓立比書3章19節)。禁食是我內心懺悔的外在表現。這是一種通過把自己奉獻給上帝而謙卑自己的方式。它不僅僅是像我之前做的那樣承認我犯了罪,而是要通過禁食來活出懺悔的樣子。

2.禁食是一種拒絕讓世俗的自我享樂主意取代上帝在我生命中地位的方式。

起初,我開始禁食是為了證明給上帝和自己,比起用甜食解壓我真的更想要尋求祂。而現在,禁食教會了我如何在逆境中完全倚靠上帝。我不再自動轉向甜食,因為我知道那終究無法填滿我情緒和靈里的空虛。

不要誤會:吃東西本身不是罪。但當它讓我們分心、上癮甚至成為了我們的偶像時,它就是罪了。雖然上帝為了讓我們得營養賜給我們食物享用,但是當我們對食物的渴望多過我們渴望我們的造物主時,食物就取代了上帝的位置。

在過去的三周里,我發現禁甜食幫助我重新調整自己屬靈的關注點,從盲目的慾望轉迴向基督。

3. 禁食是一種“親自體驗,耶和華是美善的”的方式!(詩篇34篇8節)

美國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寫道,「禁食是基督信仰飢餓的僕人。禁食本身對不代替對基督的信仰。它是為信仰耶穌服務的。

禁食是用我們的胃和整個身體來表達我們是多麼的需要,渴望和信任耶穌。這是在說,我們不會被食物奴役和以它為滿足。我們要時不時禁食來表明耶穌遠勝於任何食物。」

對我來說,禁食使得我更加渴望飽嘗上帝的話語。轉離我對甜食過分的欲求,這讓我的靈得到了真正的滋養。這是在向上帝哭求「上帝我需要你!超過對擺在我眼前甜食的需要!超過對短暫滿足感的需要!亦超過對情感得到認同的需要!」

思考你的動機

如果你掙扎在一個習慣性的罪里,我鼓勵你考慮禁食禱告。但同時,要小心你禁食的動機。聖經告訴我們,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利米書17章9節),所以如果沒有查驗清楚,本來是屬靈操練的禁食很可能會變成一種屬肉體的驕傲行為。

禁食不是為了贏得上帝的喜悅和炫耀你的意志力,也不能因此為未來的罪開脫。同時,禁食也不是為了自我懲罰(這是我自己必須小心的)。相反的,帶着純凈和真誠的心禁食是認真和謙卑地表達悔改的方式,而且會極大地榮耀上帝。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