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雖然結了婚,但我仍然孤獨

作者:Jane Lim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洋瀾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讀到了這一、句經文。在我擦拭餐桌時,好幾天都吞沒著我的孤獨感再次浮現。

儘管我丈夫實際上就在離我幾英尺外的沙發上坐著(清楚地證明我並不孤單),但那一刻我確實感到孤獨。我渴望女性友誼帶來的那種滋養靈魂的親密關係——願意傾聽和詳細交談、溫柔的語氣、安慰的擁抱或拍著肩膀,最重要的是聽到她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或「對,我也是這樣!」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我覺得我已經竭盡全力在控制自己想要逃避結識新朋友的本能反應,這會使我焦慮。從一年前嫁到這個新的國家到現在,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報名參加了一些課程,並試圖通過一些尷尬的交流與新朋友建立聯繫(聊幾句之後就聊不下去了,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沉默…..)。

偶爾會有一些小有收穫的時刻,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坐在一群人中間,感覺要麼說不出什麼話,要麼自己與談話內容格格不入。我發現自己非常想念以前朋友,因為無法見到他們而感到沮喪,擔心當我們再次見面時會彼此疏遠。

所以,我無數次轉​​向上帝。

「上帝啊,我好孤單。我需要我的朋友們。我需要一個朋友。只要一個就好。一個我可以交談並敞開心扉的朋友。一個能夠理解我內心的朋友。」

「我是你的朋友。你可以和我談談。我了解你的內心。」

「但你不在這裡」,我內心的孩子抱怨道。「至少不是有形地在我身邊。我需要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是人,上帝。我需要一個真實的人。」

就在這時我停了一下。然後我想起了那節經文。

上帝啊,你叫孤獨的有家是什麼意思?我明明有家人,但是……我孤獨的解藥是家要怎麼理解?

我能感覺到我又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從過去的經驗我知道,越想越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停下來,繼續過我的一天。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尋找友誼

那天晚上,我被安排與我們教會音樂部的幾個人見面進行試音。在疫情封鎖期間決定唱歌聽起來並不是最明智的決定,我內心裏面焦慮的小人兒在最後一刻想要臨陣出逃,但由於我害怕成為一個不守承諾的人,加上我丈夫的鼓勵,我還是去了。

在他們讓我唱了幾首歌之後,我們坐下來聊了一下。我以為會是很表面很快速的聊天。後來,當他們開始詢問我所在的聖經學習小組、我的屬靈恩賜以及我可能探索的不同事工時,談話進入了深層次。我很驚訝也很欣慰這些女士們問了我這麼多關於我的問題,即使這些問題與音樂事工無關。

經過一個小時的交談和聆聽彼此的故事後,她們主動提出為我禱告。當中一位禱告了類似下面的話 「上帝,我們來到你面前,因為在你裡面沒有缺乏——我們什麼都不缺。你是我們的避難所和盼望……你知道我這個姐妹的內心……」

我不記得她用過的確切詞語,但信息非常清楚——在上帝裡面,我們一無所缺。祂知道並供給我們所需的一切。就在那一刻,我哭了。這是上帝派人說出了祂從一開始就想對我說,我需要聽到,但卻堅持要聽一個有形的人對我說的話。我感覺自己的需要被看見,也被聆聽了,心裡很得安慰,知道孤獨的終極答案不是出去和人見面,而是住在上帝的裡面,上帝是唯一一無所缺,完全可以滿足我的。

在上帝的家中找到我的位置

那天晚上,我在安慰和鼓勵下回家了。在我們最後一次在 WhatsApp 上的交流中,其中一位女士讓我跟她們保持聯繫,告訴她們我的查經學習情況和我的代禱需求,這讓我在信仰上有問責。

上帝讓我看到了我是如何成為祂家庭的一份子的。祂對孤獨的回應是將我們指向祂的身體——教會,並提醒我們通過接觸教會,我們可以彼此連接;因著看到可能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可以走出獨處並學會給予,在給予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

所有這一切都因著我們擁有同一位供應我們所有需要的上帝(腓立比書 4章19節)。我再次被提醒,這不是祂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回應我的禱告,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祂是看得見我們的需要也聽得見我們痛苦的上帝,所以我可以繼續懇切並為具體的事項禱告。

儘管我還沒有再次見到我的新朋友們,但那次與她們的會面鼓勵我與已經認識的人開始更多的對話和見面,無論是我的同事,還是我查經小組中的人,或者是很久沒見的老熟人。當我再次感到孤獨的時候,就是提醒我要給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繫的人發信息的時候,我會詢問她們的情況,以及我可以如何為她們代禱。

親愛的,如果你也處於孤獨的季節,求上帝將你安置在祂的家中——給你機會與其他信徒聯結,除去你心中對被拒絕或與大家隔絕的恐懼和焦慮,並相信祂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不要放棄在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和困難的時刻與上帝摔跤。祂可以的,也會照顧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三十多歲仍然單身的我,有祂安慰   

作者: Grace Lim

翻譯: 夏天

有聲播讀:小七

 

從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渴望找到另一半,建立一個我們可以一起敬拜上帝的家。

然而,我想要早婚的計劃並沒有實現。 相反,我在20-30歲經歷了好幾次並不開心的交往和拒絕。而現在我已經 30 多歲了——仍然單身——有時我真的感到非常孤獨。

經由朋友介紹或在教會裡認識異性的辦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我的大多數朋友不是在交往中就是已經結婚了,而我所在的教會,也主要是由青年人或年輕家庭組成的。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古怪的、被落下的那個。怎麼說呢?找那些已婚的朋友一起出去玩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經常挪不出時間,他們的優先事項和我的不同,而且由於我們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很少有共同話題,我也很難透過他們認識其他的人,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朋友都結婚了。

此前我習慣了只是坐著等待上帝賜給我對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發生了變化。我聽說過一些透過使用約會APP 而成功結婚的故事。這些例子讓我想到,我是誰,竟然框住上帝,限制祂所能做的?我相信上帝能夠使用任何媒體,包括線上約會APP,賜我一位敬虔的伴侶。

自從我註冊這些約會APP以來已經一年多了,我必須承認這一路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人這麼說:線上約會不適合膽小的人,使用者需要無數次滑動屏幕做選擇,重複的寒暄和提問,最後可能還是以失望告終。然而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斷地祈求自己的心能一直定睛上帝,祈求聖靈在我的尋覓過程中引導我,畢竟,我的初衷是建立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家庭。

在經歷了很多次的拒絕後,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建立連結的人。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包括我們的信仰。在見過幾次面後,我們發現真的很喜歡彼此的陪伴。我心裏面想著,也許他可能就是「那個人」。然而,我還是禱告上帝的旨意得以成就,並向我顯明那一位是否就是祂為我所預備的對象。

上帝這次倒是很快地回應了我的禱告。一天下午,我就接到那位男士的信息,說他對我不感興趣,他看不到我們在一起有未來。他的話使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我們前一天才見過面,度過了非常開心的時光,也交談甚歡。

失望和疑惑中,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約會時做錯了什麼。雖然我很希望依照上帝的旨意而行,但我還是忍不住為這件事情沒有如我所願而感到難過。我非常傷心,也感到困惑,為什麼上帝這麼突然地關上了這道門,因為我認為這個人具備我心中理想對象的特質。

然而,因著祂的恩典和溫柔的憐憫,上帝在我的破碎中與我相遇。我感覺到一個溫柔的聲音問我:「如果你完全相信上帝並願意讓祂的旨意成就在你的生命中,你為什麼會如此傷心和憤怒呢?」

上帝看見了我內心中的爭戰——想要遵行祂的旨意,卻在祂的旨意成就時感到沮喪。

這個問題促使我反思並求問上帝,祂想教導我什麼?雖然祂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答應我的禱告,但上帝讓我從這次段經歷中學到了兩個功課。

顯明我內心的真實景況

首先是我內心的真實狀態被顯明了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渴望滿足自己的慾望,到一個地步慾望就吞噬了我們。

伊麗莎白·艾略特 (Elisabeth Elliot) 曾說過:「幾乎沒有任何事能比孤獨感更能讓我們自憐自艾了。」 儘管我過去的人際關係和經歷告訴我,上帝是那位最關心我益處的,但當我感到非常孤獨時,我就無法看見這個真理。 正如耶利米書 17章9節 所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壞到極處, 誰能識透呢?」

然而,上帝知道我的心思意念,也知道我是否真的像我所禱告的那樣將自己的心交給上帝來掌管。 於是,問題來了:當事情沒有如願以償時,我還會繼續敬拜祂嗎?

我需要被提醒:順服上帝作我生命的主,並交託自己的每一個渴望,降服在上帝的手中。 我需要向自己重複這個真理,並對自己的心說話:耶穌用祂自己的生命買贖了我,我的生命不再是我自己的(加拉太書 2章20節,哥林多前書 6章19-20節)。 這些經文安慰了我,讓我看見,有人愛我甚至到了為我上十字架的地步。

學習忍耐的功課

其次,這次經歷也算是一堂耐心的功課。 全心相信我的未來在上帝的美好心意之中(羅馬書 8章28-30節;以賽亞書 55章8-9節),這樣的信心幫助我在等待的過程中有耐心。 我明白祂對於美好的定義可能與我所能理解的不同。 正如箴言 3章5節提醒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我明白了不需要單靠自己的努力去尋找某人或使某事發生(我的意思是,例如 ,每天三次檢查手機,或是為了脫單找對象,拚命嘗試聯繫不同的人)。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依然可以忠心地做上帝託付我的事,例如在教會和社區中服事、利用時間寫這樣的文章(寫作是一種讓我擺脫孤獨的有效方法), 積极參与生命小組,並關心周圍有需要的朋友。

與上帝親密同行的時光讓我明白祂是至高且良善的上帝,祂在我的生命中做美好的事。 這樣的經歷也提醒我,當事情沒有像我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時,要繼續依靠聖靈。

我可能不明白每件事發生的原因,但借著每天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上帝,幫助我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思意念與上帝的心意對齊。 作為回應,祂也用祂的力量和智慧充滿我。

我在過程中也養成了一些好習慣來度過那些艱難的日子,例如在禱告中跟上帝訴說我的孤獨,大聲宣吿上帝的美好應許,去散步或打電話給某個朋友。 做這些小事有助於讓我的思緒遠離那種會使我消極憂悶的自憐情緒。

我不知道上帝什麼時候會應允我為另一半的禱告,但我相信祂有祂的時間安排、我知道耶穌會在我的孤獨中與我同在。 事實上,我知道祂正在使用我的孤獨來拉近我與祂的距離,這是多麼美好而珍貴的關係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一個農村小夥子遇見愛的故事

作者&有聲播讀:佳音,中國

 

他是個初中沒畢業就輟學的農村小夥子。輟學之後,他讀了兩年電腦學校。讀著讀著,學校也關了,老師都自謀出路去了。於是他只能自己找工作。農村出來又沒見過世面的小夥子,心比天高,覺得自己應該月入過萬,不曾想,連份體面的工作都找不到。慢慢地,他開始抑鬱,不與人交流溝通、不出門,只把自己封閉起來。他也不吃飯,甚至想絕食來了結自己,當時他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

後來,父親的朋友送給父親幾本書,父親不看,隨手扔在了一邊。他在家也是無聊 ,就隨手拿起一本《遊子吟》讀了起來。從那時候起,他知道原來有一位上帝一直愛著他。於是他慢慢開始走出抑鬱。後來一位主內長輩告訴他,工作不分高低貴賤 ,耶穌就是一位木匠,工作也是敬拜上帝的一種方式 。那時候起,他便開始出門工作,乾的是裝修行業,說起來還是耶穌的同行呢。

19歲那年,家人開始給他介紹相親對象,催他結婚。在農村,開始工作掙錢的下一步就是結婚生子,傳宗接代。不過那時候,他還沒有結婚的心思,所以就一直拒絕家人的安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有了想結婚的念頭。這個時候的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上帝給的,因此自己的婚姻也要交在上帝的手裡。他立志要找一位主內的姊妹結婚,於是家人介紹的相親對象,他總是拒絕。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眼看著曾經的同學一個個都已經結婚生子,生二胎,同學的孩子陸陸續續都上小學了,他還是形單影隻。眼看都快三十了,婚姻大事卻還沒有著落。


由於他之前得過抑鬱症,再加上一直遲遲未婚,村裡的人,包括自己的親戚,就開始大肆散播閑言碎語,說他是個瘋子、廢物,都這個歲數了,還不結婚,說不定是個殘缺不全的人吧?除了身邊人的閑言碎語,父母更是極力反對他的信仰——聖經是扔了一本又一本,但他自己又買回一本又一本。因為父母反對,他很少能夠正大光明地去教會聚會,只能平時偷偷閱讀屬靈書籍來靈修,講道也在網上偷偷地聽。

除了無法有教會的正常聚會和團契,他的工作是裝修行業,平時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年輕女孩。就這樣,身邊出現主內姊妹的概率幾乎為零。但他跟上帝說:主啊,我的生命是禰給的,我把我的婚姻也交在禰的手裡,如果禰讓我結婚的話,請禰把姊妹帶到我的面前,因為禰是最了解我的。如果你的旨意是要我不結婚,像保羅一樣,那我也甘願順服。就這樣,他把這件事交在上帝的手裡,內心也就可以很平靜地看待婚姻了。

就在這禱告的三個月之後,他在一個QQ群里認識了一位主內的姊妹。當時群里有一位精神受到困擾的群友在群里求助。小夥子自己是蒙上帝的愛才走出抑鬱的,因此當他看到這位群友也在這種痛苦中掙扎,就特別想幫助她,也希望對方能靠著主愛剛強起來。於是,小夥子就開始在群里開導這位群友。與此同時,另有一位小姑娘也在開導這位群友。群友的精神狀態不太好,沒辦法與人有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小姑娘為了能更好地幫助這位群友,就主動加了這個小夥子的QQ,他們兩個人開始商量如何與這位群友溝通,以及如何幫助她。

就這樣,小夥子和小姑娘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小夥子覺得這個小姑娘的頭像特別可愛,也對小姑娘很有好感。平時有事沒事就想和她說幾句話。聊著聊著,小夥子發現雙方在信仰上很有共鳴,價值觀相同,年齡也相仿。這時候小姑娘對小夥子也有了好感,他們的聊天也就慢慢地多了起來。後來,小夥子知道小姑娘想換工作後,就熱心地給小姑娘介紹自己的朋友幫她找新工作,又在她手頭拮据的時候主動伸出援手,還假裝給朋友買禮物,其實是細心為她準備喜歡的零食。


在這一點一滴的相處中,更是透過禱告尋求上帝心意之後,小夥子確定了這小姑娘就是上帝帶到自己面前的那個姊妹。小姑娘也覺得跟小夥子在一起很安心。於是不久之後,小夥子就把小姑娘帶回家,向自己的父母介紹。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子終於談戀愛了,很開心,激動地一宿都沒睡著。雖然知道小姑娘也是基督徒,但兩老都熱情地邀請小姑娘每天來家裡吃飯。自從小夥子談了戀愛,父母對他的信仰也不再那麼激烈反對了。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小夥子的父母越來越喜歡小姑娘,後來家裡連聖經也不用藏著,兩老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歡歡喜喜地看著小夥子和小姑娘步入了婚姻。
結婚之後,小夥子和小姑娘立志組建一個以基督為中心,專心敬拜上帝的家庭。如今他們不但可以正大光明地到教會去聚會,更是委身在教會中服事。雖然這段婚戀也有許多的坎坷,但每當有人問小姑娘關於這農村小夥子的事,她總會和人說:「他的生命比我好。」
故事裡面的小姑娘就是我,這小夥子就是我現在的丈夫。在基督里,我們都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如何幫助他人或自己面對親人自殺

作者:陳曦

翻譯: Cindy Wang

 

三年前,我的哥哥自殺了,我一直很難面對這個悲劇——在最初的幾年裡,我常感到孤獨,因為在我們的文化里,大家會迴避談論這些事情,而教會在那時,也沒有意識到如何照顧那些心靈受傷的人。

那時候,我碰巧讀到了作家及牧師Rick Warren的故事,他分享了自己經歷傷痛的過程。之後他和他的妻子為那些遭遇孩子自殺的父母創建了一個支持小組,很多人都來了。

我認為悲傷輔導是一個被忽略的事工。即使聖經教導我們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章15節),但大多數人對於喪親和哀悼的話題還是會感到不自在。經歷喪親之痛的人常被許多問題和懷疑困擾,教會在這個時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他們持守信心。

教會在幫助那些因所愛的人自殺而陷入悲痛的人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實用的辦法

親人剛過世之時:

1、不要問「發生了什麼?」,而是問「你好嗎?」

我哥哥去世的時候,很多人問他的死因。雖然我相信人們的意圖是好的,我也不想對所發生的事情撒謊,但幾個月來每天都要回答幾次同樣的問題讓我很不舒服。

即使出於真誠的關心,我們應避免立刻問這個問題,最好等逝者的家屬在他們願意的時候,自己選擇性地告訴大家。對他們來說,一遍遍地重複講述自己的故事是非常疲憊和痛苦的。如果我們真的想問,我們可以這樣問, 「ta是怎樣一個人?」或「你最想念ta 的什麼?」

就自己的經歷來說,我很感激我的朋友們,他們放下事情的細節,真心關懷我的狀況和我應對的情況。

他們問我「吃飯了嗎,睡得怎麼樣?」,「 「你在想什麼?」,「我現在能為你做點什麼嗎,能為你禱告嗎?」。這樣的問題能夠安慰到身處悲痛中的人。

2、你不用說什麼,陪伴就好

如果亡者的家屬願意談事情的經過,聆聽就好。我們不需要說太多,陪伴就好。痛苦越深,需要的話語越少。

我記得我的大學朋友給我發簡訊說,參加完葬禮後,她回到家,抱著枕頭哭到第二天早上。她在簡訊里沒有引用經文,沒有寫鼓勵的話語,在我哭泣時,她也在哭泣。這當中,我能感覺到耶穌也在那一刻和我們同哭。

在葬禮期間或之後去探訪的話,選擇分享你對逝者的美好回憶吧。

我哥哥的朋友們在他們的社交媒體裡面分享了他們一起上大學的時光,和對哥哥往日的回憶。看到哥哥在大家的心中是那個曾經給他們的人生帶來過影響的具體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以自殺結束生命的人,讓我感到很欣慰。

3.盡量提供實際的支持

葬禮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且整個過程非常辛苦。一些家庭也許難以承擔這個財務壓力,或者無法應對整個過程中無數的細枝末節。這時候切實的幫助是非常需要的,比如送禮品卡和食物,接送他們去殯儀館,如果可能的話,甚至可以幫他們打掃房子和買雜貨。

當時,教會裡的朋友紛紛伸出援手,接送我的家人,帶我去吃午飯,問候我有沒有睡好。這些幫助減輕了我們的負擔,讓我們可以專註於哀悼哥哥。

葬禮後:

1、在特殊的日子裡,不要忘記ta。

心愛的人走後的第一個生日,第一個聖誕節,或假期是最難熬的。還記得那年的聖誕節聚會時,我一直止不住地流淚,想著前一年哥哥還和我們在一起,為聖誕禮拜安排讚美詩。現在他走了,好像沒有人記得他。

不要忘記給逝者的家人打個電話,發個簡訊,或親手寫張卡片,傳遞慰問:比如,「記得每次這家餐廳聚餐,我們總有說不完的笑話。我們都很想念ta,永遠不會忘記ta。」「我們會為你的家人禱告。」

2、悲傷的旅程很長,準備好與他們同行。

悲傷的情緒起起落落,但創傷卻久久不散。雖然我參加了心理諮詢,但有時還是想找人談談過去的事情,不過看到周圍的人似乎開心地過著他們的生活,我也不想掃他們的興。

走出親人自殺的創傷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即使家人恢復工作,繼續生活,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抒發心中的悲痛。所以,請與他們保持聯繫,定期問候他們,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表達我們的關愛,真誠地問候他們:「你最近還好嗎? 」

3、為遺屬禱告

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很感激那些為我和我的家人禱告的朋友。因著上帝的恩典和他們的幫助,我慢慢能夠走出悲傷的陰霾。

請通過禱告,求上帝為他們帶來安慰、平安和保證。他們可能依然在憤怒、沮喪和懷疑中掙扎,所以教會需要耐心地陪伴他們,慢慢走出來,不要急著讓他們恢復事工或分享他們的見證。

給逝者家人的幾句話:

即使在教會裡,自殺也是非常敏感的字眼,因此,遺屬得到的支持也很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得到幫助,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在網上尋找悲傷輔導和專業幫助。

在我的國家,大家忌諱談自殺這個話題,所以相關的幫助很少。但由於疫情,許多支持團體推出在線服務。我找到了一個叫「撒馬利亞人安全之家(Samaritan』s SafePlace)」的網路組織,並發現,其實有很多人有著同樣的經歷,這鼓舞我往前走。

我還參加了基督徒心理輔導,和一個支持小組,幫助我理清自己的情緒。這是我做過的最好的決定之一,因為我不僅要面對悲傷的情緒,內心的創傷也需要醫治。心理諮詢幫助我識別自己的情緒,了解什麼會引發哭泣,什麼可以緩解情緒。

如果你在睡眠和工作方面有困難,請尋求專業幫助。

2、寫日誌

不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所有的感受,可以把想法和情緒記錄在筆記本上。寫感恩日記是很好的方法,記錄下今天讓你感覺「不錯」的事情。

有些時候,悲傷突然籠罩我,我就會控制不住地哭。寫日記讓我慢慢疏理這些感情,也能逐漸了解自己情緒的起伏和思維模式。

除了寫作,你還可以嘗試製作歌曲播放列表、照片拼圖,或其它你喜歡的手工,這樣既可以調節當下的情緒,對長遠的身心健康也有益,是自我護理的好辦法。

我把這些日誌、關於苦難的詩篇、經文都收集在一個筆記本里。每當憂傷襲來時,我就打開筆記本,大聲朗讀這些詩句來抒發情緒。

3.讀經、禱告

頭兩年,我專註於《約伯記》、《耶利米哀歌》和《詩篇》。令我驚訝的是,聖經中有很多的篇幅是關於悲傷和哀痛的。我們的上帝也曾多受痛苦,常經憂患,所以理解我們的苦楚,這是何等令人安慰(以賽亞書53章3節,哥林多後書1章6節)。

別忘了禱告,告訴上帝你的感受。很多時候,我感到憤怒、困惑、悲傷,一團糟,有時甚至說不出一個字。然而,上帝都聽到了,而且祂明白。

用上帝的話語來禱告,上帝的話是真理,照進我的內心深處。閱讀《聖經》讓我抓住希望,讓我有力量來度過每一天。

 4、與幾個值得信賴的人保持密切聯繫

悲傷的旅程中,總想一個人獨自走下去,但與幾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保持聯繫是很明智的——他們會為我們禱告,並願意傾聽,在我們感到孤獨時陪伴我們。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親人離開後的悲傷讓我變得比以前更孤立,因為我認為沒有人會理解我正在經歷的一切。而那些了解我的人會經常為我禱告,聯絡我,帶我出去吃飯,每次見面時不忘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這是在疫情之前)。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的情緒穩定下來後,我要求自己再次融入社群,不再總是專註於自己,也學會看到別人的負擔。

悲傷之旅漫長而艱難,但我們不需要獨自走下去。時間會改變我們看待自己和我們過去經歷的眼光。隨著這種轉變,我們會逐漸發現自己在這個追隨主的過程中已經不斷被主塑造、改變,並更加地與主緊密相聯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大齡單身可以不將就!因為往後餘生都有主

作者:Wendy
有聲播讀:佳音,中國

 

最近,我的心情煩躁不安,特別抓狂。特別煩惱時想大聲吶喊,把內心的不愉快都釋放出來,可是沒有效果。只好乖乖地來到祂的面前,呼求祂賜我安靜的心,挪去心裡的煩躁和怒氣,讓我平靜下來。

心情煩躁起因則是大齡剩女的標籤,和隨之而來的煩惱。作為即將步入三十的單身女青年,家人雖然嘴上沒有特別念叨我的婚姻,可行動上卻表明他們其實很在意。那天,我隨著姐姐、姐夫一起去山上果園摘水果。才剛到,果園的女主人就開始問我:結婚了嗎?有男朋友嗎?當她得知我還單身時,就提出把她兒子介紹給我認識。我當下有些猶豫,要展開認識嗎?他不是基督徒,與我不同信仰啊。我沒回答,只是沉默。

回去路上,姐姐、姐夫一直說那位男生的好話,又分析那家家庭情況、物質條件如何,結論得出園主的兒子條件也不錯!總之,他們的意思是勸我去認識認識,說不定就合適了呢?一路上,我保持沉默。一方面是內心糾結要不要去試著了解對方;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跟家人發生衝突、關係鬧僵。

當下,我透過車窗看向外面的天空,想到自己雖然三十了,難道就要將就嗎?若是這時候我放棄自己的標準去和不信主的人戀愛結婚,那我這幾年以來的等待和堅持豈不是全部白費了?況且,他們看上我的那些好,都是被主改變的生命啊!如果從來不認識祂,我也是自私、蠻不講理、愛生氣、暴脾氣的人。如果我沒有因信主而改變,他們還會說我好嗎?又想,我生命已經被祂翻轉,那如果我現在又去找不信主的人進入婚戀,那過去那些改變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二天,家人一直催我給人家答覆。於是那天下午,我直接打給對方,想告訴他我不接受,可是這通電話沒有打成。後來因為姐姐的念叨和催逼,氣氛緊張起來,不好情緒開始出現,我和姐姐又吵了一架。當時我的內心很受傷,這明明不是我的錯,我主動打電話了,對方不接也要怪我嗎?姐姐不應該站我這邊嗎?怎麼倒說我故意拖著人家?爭吵後,我一邊哭一邊跟祂訴苦:「……我現在好難過,主,我現在該怎麼辦?我心裡好累,禰幫幫我吧!」

後來,透過禱告和姊妹們的勸勉,我嘗試和園主的兒子聊天相處,但不是當成相親對象,而只是一位非信徒普通朋友。有一次聊天,我明確地表明我的信仰,對方也表達了不相信任何宗教的態度。不久之後,對方就表示只做朋友。聽到這話,我心裡挺高興的!因為這免去了我的煩惱。

結婚不是兩個人,更是兩家人的事。當對方的父母仍舊不放棄時,我向天父禱告:天父爸爸,我將這事交託給禰。若真不合適,求禰從中攔阻,或讓男生不要聯繫我吧!因為我知道自己本相如何。只怕我和不信主的人結婚,以後無法帶他到禰面前,反而自己也漸漸離開禰了!

感恩的是,天父回應了我的禱告。之後幾天,那男生再也沒找我。當我家人問起,我表明對方沒找我,他們也無法說什麼,只能作罷了。

我很感恩天父賜我那麼關心我的家人,還有主里的弟兄姊妹。我知道他們愛我,對我包容、接納,讓我擁有家的溫暖。然而,我的主是我的唯一,在所有事上,我都願意尋求祂的心意,也願意為祂而活。所以大齡單身,可以不將就!因為往後餘生,都有主與我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的老公沒有李承炫(帥)寵妻,怎麼辦?

作者:可悅,中國

最近一不小心,看了一部比韓劇還甜,還上頭的現實愛情(撒糖)劇。戚薇與李承鉉的愛情,實在太「人間理想」了。

作為前韓劇迷,對李承鉉這樣美籍韓裔的身份本身就沒有抵抗力,知道他的寵妻行為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從前我覺得我的婚姻很幸福,現在卻覺得老公不夠愛我了;從前我覺得自己的老公很帥,玄彬歐巴都沒有撬動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現在這個位置好像有點鬆動了;從前我覺得自己很會帶孩子,現在發現李承鉉竟然比我還會帶孩子?!我一定要找出這對夫妻的破綻,人類的愛情怎麼可能這麼完美呢?

所以,我每天只要有時間就刷戚薇和李承鉉的採訪,小視頻,微博,八卦,綜藝剪輯,連我的瀏覽器和視頻網站都知道我多麼喜歡看他們了。為了多了解一下這位李承鉉哥哥,不得已把《披荊斬棘的哥哥》也刷了……時長那麼長的綜藝,我真的很儘力,很努力了。可是到目前為止,我竟然還沒找到任何破綻!

當然,我也不希望找到破綻,希望他們可以一直這樣互相扶持,互相理解,彼此相愛下去。但同時,我開始陷入一種恐慌與絕望。因為我自己的婚姻可能永遠都不會這麼完美。就算我的老公比李承鉉還帥,業務能力比他還強,可是他不會像李承鉉那樣花式哄我呀。更具硬傷的是,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像戚薇那樣美貌加有才華有成就。兩個人都那麼優秀、強大,「人生開掛」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如果我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男才女貌、彼此相愛的關係我可能就滿足於自己的愛情了。現在碰上這樣的「完美」,我生活中那些不「完美」的部分就凸顯了出來,我要怎樣去面對這些不完美呢?於是,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我真正渴望和羨慕的是這對完美夫妻身上的哪些特質?如果沒有這些,我該如何應對?

戚薇與李承鉉的愛情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1、他們讓我們看見,嚮往永恆的婚姻是可以比只要活在當下就好的戀愛更美好的

除了兩個人都相貌出眾,事業有成,又懂得去表達愛,我發現「七里香」組合身上最吸引我的,是他們彼此的信任、包容、支持,以及對婚姻的享受與珍視。李承鉉在一檔採訪中提及,如果有結婚的對象,他一定找「不會離」的那一位。

在如今離婚的速度趕上快餐速度的年代裡,還有帥氣有才華的男人珍視婚姻的永恆,實在讓人吃驚又欣喜。戚薇也在訪談中說覺得「結婚」比戀愛更好。

這樣的話從兩位娛樂明星口中聽到,實在難能可貴。看看我們的流行文化,哪家不是在鼓勵大家不喜歡就離婚,甚至不結婚?婚姻也被形容成愛情的墳墓,沒進去想進去,進去了又想出來的圍城。戚薇和李承鉉對婚姻的詮釋和形容,好像又給人以盼望。畢竟,驚喜滿分的求婚,大膽地在跳水節目中承認愛,追求愛,加上每天用心製造驚喜,哪怕用掉多少支口紅,都讓人覺得很可愛呀。

2、他們讓我們看見,夫妻是可以彼此體諒,彼此保護的

吃了很多瓜後 ,發現美好的愛情最終劇中的原因,無非是很多時候雙方都要爭一口氣,或忽略對方,而少了彼此的體諒。李承鉉目前最為人知的除了《天上飛》,就是「全職奶爸」這個頭銜了吧。

看了他的一個採訪後,更是被他背後的理由所打動:女性(明星)的事業黃金期很短,他就算再等等,還會有機會。太太已經把最黃金的時間用來生寶寶,希望她不用再錯過……

而戚薇被問到丈夫在家照顧孩子這件事情時,也智慧地說出:「如果不是家裡有人支撐,在外面的頂樑柱是頂不住的。」

與平時大家總要爭個分工明晰不同,戚薇與李承鉉選擇去考量對方的難處,珍視對方的犧牲,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對家庭最好的方式。做到犧牲不是特別難,去體諒對方就變得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保護彼此的軟弱,珍視對方的選擇與付出。他們這樣去愛對方的樣子,好漂亮!

3、他們讓我看見,互相鼓勵、溝通的婚姻超美好

戚薇和李承鉉的婚姻,很明顯的一個特質是兩人之間有很好的溝通,也不吝嗇對彼此的讚美。在綜藝節目中,總是會看到李承鉉很在乎戚薇的感受,說話的時候很小心。這看起來示弱的舉動,卻是他品格里最帥的地方。

節目中其他嘉賓說李承鉉怕太太,戚薇立馬回答:「不是怕」,「是愛」。因為愛,所以會關注對方的反應;因為愛,所以願意去誇讚對方,肯定對方,哪怕把很淡的湯誇成「秀外慧中」。這樣的溫柔和關愛實在太動人。而戚薇對李承鉉的欣賞與誇讚也是直接了當哦,如圖:

我不是戚薇,我該怎麼辦?

所以,李承鉉與戚薇的這份愛情,就是這麼地貨真價實,真誠美好。我找不任何弱點,讓人越看越喜歡。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像他們這樣的組合呢?這樣的概率完全是像他們歌里寫的那樣千萬分之一嘛。剛好王子遇到公主,兩個人還那麼懂得愛對方。我不是戚薇,我該怎麼辦????!!!!

1、學會去愛

雖然我不具備「七里香」組合的外在條件,但我想我可以去學習他們如何體諒對方,愛對方,為對方說話。老公情話不多,沒關係,我會說啊。遇不上李承鉉,為什麼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像李承鉉那樣懂得愛對方,尊重對方的人呢?戚薇也說過,真愛不是遇到的,而是養成的。

他們5周年紀念的合唱里也寫著:「永遠不是時間,是決定」。那就挑戰自己來養成自己的真愛吧。去了解老公的想法,也把自己的感受好好告訴他。用決定來愛。

2、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恐慌與絕望中,我問上帝,要是我一輩子都沒有這麼幸福的婚姻,我該怎麼辦呢?上帝直截了當地回答我說:「除了婚姻,人生還有很多可以忙的呢。」對呀,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有個好婚姻呀!婚姻有婚姻的美好,因為那反映了上帝盟約的美好,反映了耶穌愛教會的完全(以弗所書5章32節),也能反映出耶穌舍己甘願服事人的愛(約翰福音13章1-17節),但那卻不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在婚姻之外,還有很多。就算我的丈夫不愛我,也擋不住上帝寶貝我;就算我沒有美貌,才華,或開掛的人生,我在上帝的眼裡,仍然寶貝,因為我是祂創造的(創世記1章27節),並且祂願意讓祂的獨生子犧牲生命來贖回我(約翰福音3章16節)。就算我沒有完美的婚姻,我仍然可以用我的生命去服事,去做上帝讓我做的事情,而我們的婚姻家庭,不應該只是自己幸福,而是要可以去祝福他人,讓耶穌的愛流湧出去。

那麼,有婚姻,就學會去愛,去感恩。沒有,就抬頭看看天空,問問上帝祂對你生命的計劃是什麼吧。願你我,都被上帝滿滿的愛填滿,好讓我們有能力去愛人,也接納自己,更能做光做鹽(馬太福音5章13-1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除了鮮花、大牌和大餐,請接這10份婚姻保鮮劑

作者:Marissa Luk,墨西哥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當我們想到表達愛意時,首先想到的是華麗的晚餐約會、鮮花、昂貴的禮物,以及浪漫的假期旅行。雖然這些方式很棒也很有意義,但並非我們每天都能做到。除了這些隆重的方式,每天表達愛意對於服侍你的另一半同樣重要(或許更重要)。

在整個福音書中,我們看到耶穌不只是在宣講上帝對世界的愛,而是通過祂的服侍表明這一點(馬太福音14章14-20節、20章34節、路加福音18章16節、約翰福音 13章14-15節)。

同樣,有意識地一起過你們的日常生活並彼此服侍可以對你的婚姻產生巨大的影響。

隨著在日常生活中一起經歷起起落落,你也對你的另一半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你也看到了你的另一半是如何理解和接受愛的——可能與你接受愛的方式不同。

在我開始和我丈夫戀愛那會兒,我給他寫了長長短短各樣的小紙條——並尋找我認為他會喜歡的禮物(寶可夢或吉卜力收藏品)。我想讓他知道他對我很重要。我認為這樣做有助於表達我對他的愛,因為這就是我感受到別人愛我的方式。

我很快意識到,儘管我丈夫很為我的努力而感恩,但他並不喜歡閱讀也不喜歡收集小手辦。相反,每當我花時間和他呆在一起時,他更會感受到我愛他。在我們結婚並開始一起居住後,我注意到每當我打掃和整理了房間,讓家裡乾淨整潔時,他也會感到被愛。從那以後,我們就更加努力地以真正滿足對方需求的方式來表達愛意。

如果你正在尋找方法來讓你們的關係更親密,以下是每天表達你的愛的一些實用方法:

1. 互相問候時擁抱親吻
2. 經常說「我愛你」。不要假設對方本來就知道,所以沒有必要再說。說「我愛你」強調了你們對彼此的承諾並可以促進你們的親密關係。
3. 為對方寫一些小紙條(例如,鼓舞人心的詩句,你愛他們的理由)。告訴Ta你有多欣賞Ta的某個才能或技能, Ta把你照顧得如何好,以及你多麼感恩有Ta。
4.主動做家務。
5. 了解對方對個人空間的需求(例如,讓Ta不受干擾地看書或使用手機/電腦)。
6. 觀察對Ta來說重要的事情,並儘可能多地參與其中。例如,我注意到我丈夫喜歡玩桌游,所以我決定努力和他一起玩一些遊戲,這樣做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7. 做回彼此的朋友——花時間與對方談論你的日常生活。
8. 當對方與你交談或坦誠談論某事時,請安靜且專心地傾聽。
9. 為對方禱告,並與對方一起禱告——即使在忙碌的一天中只有五分鐘時間禱告。
10.支持對方的夢想——當對方和你分享Ta的計劃/想法/目標時鼓勵Ta,詢問你能提供什麼幫助,在Ta努力的過程中詢問情況,並在對方取得成功和到達了里程碑的時候與Ta一起慶祝。

如果你仍然不確定怎麼開始,你可以詢問你的另一半。溝通是一切的基礎,但我們往往就忽略了它。直接詢問對方怎樣才感覺被愛和被關心可以為你省去很多猜測的時間並讓你不用經歷那麼多挫敗。

保持暢通的溝通將大大有助於你在與對方的關係中找到平衡。

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你或你的另一半可能會感到重擔滿滿、疲憊不堪。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將這些想法付諸行動。我們都需要時不時地喘口氣,所以在你疲倦時,請記得在上帝那裡你可以找到安息並被更新,也別忘記祂那裡有極大的愛。

通過言語和有愛的小行動提醒你的另一半Ta對你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你的婚姻長久保鮮。很多時候,它甚至會讓你的配偶更懂得愛你!靠著上帝的恩典,你將會擁有一個更甜蜜、更牢固的婚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多發性硬化症也沒能阻止我們開放新家,接待他人

 

作者:NG Jing Yng

翻譯:Nancy,中國

 

還有兩周就是婚禮了,一切都如Jacob和Jaclyn期盼的一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他們的新家正在裝修。Jaclyn在泰國清邁宣教的姐姐也在趕回家的路上。

29歲的Jaclyn在樟宜機場的登機門外興奮地等待著姐姐,這時她的電話響了。是Jacob打來的。他因腿忽然不能動彈被送入急診室,顯然,他的多發性硬化症複發了。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腦幹和脊髓區域的神經受損。

「我當時就在急診室外面哭。」Jaclyn回憶起那次可怕的事故時說:「我的心碎了一地,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不能辦完婚禮怎麼辦?』」

34歲的Jacob因著事態的突然轉變而痛苦不已。儘管他從2013年就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但畢竟預後蠻好的。最近幾年,他甚至完成了全程的馬拉松比賽。

但現在,他的病情惡化了,他面臨著一系列的併發症可能,如麻木、抽筋和泌尿功能受損——包括腸道功能失調、核心力量和肌肉控制受損以及手部僵硬等。

所以他們必須決定是否繼續舉行婚禮。這對夫婦在禱告過後,決定遵照計劃,舉行婚禮。

Jaclyn知道她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未來。她回憶說,她父親出於擔心問她是否準備繼續舉行婚禮。

但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三的Jaclyn說:「即使面臨這樣的困境,我也從來沒有想過不嫁給他。」

經歷火煉

2016年,Jacob 和Jaclyn在清邁的一次短宣之旅中相遇。在那裡,他們因為對宣教的共同之愛而相熟相知。

Jacob在一個基督信仰家庭中長大,他在「沒有什麼期待」的情況下參加了這次短宣之旅。然而,Jaclyn一年前才開始信主,但她決定前往清邁旅行,因她想去找她在那裡做宣教士的姐姐,以尋找更多關於她新信仰的答案。

Jacob被Jaclyn孩子般單純的信仰所吸引,但是他像往常一樣,決定將一切潛在的浪漫關係交在上帝手中,而不是自己掌控。Jaclyn也很欣賞Jacob的坦率和真誠。因此,在禱告、認真考慮及聽取了他們教會領袖的建議後,他們決定開始交往。經過兩年的戀愛相處,結婚是在計劃中的事。

他們倆於2019年5月結婚,他們承認剛開始的婚姻生活滿是掙扎。除了要學會以新的身份與對方相處,他們的生活也隨著Jacob的病情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一個巨大的變化是他們通常的出門與朋友見面,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現在需要提前計劃——需要確保附近有衛生間,還有不要走太長的距離因,為他們很快就會精疲力竭。

在家裡,這對夫婦還必須學會願意敞開,坦誠地相互溝通。例如,Jaclyn並沒有所有事,像是給Jacob拿水,都替Jacob做,而是不得不忍住,看Jacob喜歡怎樣。Jacob在他的銷售崗位上被減薪的同時又被重新安排了工作,他也放棄了攝影等一些愛好。他不得不時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敞開和Jaclyn一起處理這些情緒。

Jacob說:「我開始對自己的身份提出了很多質疑……我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是用自己能做什麼來定義自己的身份的。」Jacob在與 Jaclyn戀愛前就告訴了她自己的病情和相關癥狀。但現在真正發生之後 ,想像中的恐懼變成現實的問題了。「 我擔心我們永遠無法像正常的夫妻那樣生活。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情,比如出去吃頓飯,在公園散個步,或者生養孩子。我還會擔心我現在的狀況,能否在經濟上供養我的妻子。」

Jaclyn補充道:「我看到我的朋友們過著他們正常的日常生活,我就問上帝:『為什麼我一結婚就要過這樣的日子?』」。

從灰燼中爬起來

儘管處在痛苦中,上帝卻並沒有忘記曾經給他們夫婦的夢想。天生外向的Jacob一直想創造一個「第三空間」——一個在家庭和辦公場所之外,讓人們可以簡單地聊天,屬靈生命得到滋養的地方。

另一方面,Jaclyn雖然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卻擁有室內設計的才能。因此,在他們開始戀愛的時候,這對夫婦就曾考慮過如何設計他們的新家,以便可以在其中進行團契和聚會。

Jacob補充道:「我們曾設想,從我們的新家中將會誕生一個教會或者促成某個事工。」他說,起居室和用餐區會特意設計成可供人們聚會和聊天的大空間。

然而,由於擔心錢不夠和太累而無法接待,這對夫婦很糾結不知道是否可以實現這一夢想。

但是上帝溫柔地一點點地掃除了他們的這些心理障礙,向他們展示了接待的真正含義。

上帝讓這對夫婦敞開心扉,接受他人的幫助,讓他們不再想要靠自己把每件事都做好。這意味著讓小組成員提前登門,為小組聚會準備場地和食物。這樣他們就不用那麼忙碌,生活也不會因為準備聚會而變得忙亂,這反過來又為夫妻倆和訪客之間有更多的對話提供了空間。

更重要的是,無意間,上帝利用他們的家,建立了一個信徒團契,成員每周都會忠實地聚集在一起禱告和敬拜——就像夫妻倆最初想像的那樣。

「我開始明白,上帝並沒有因為Jacob的病情就把這個夢拿走了。我們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期待,去接受上帝的期待」 Jaclyn說。

「上帝對我說,『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剩下的我會幫你的』。反過來,我們也學會了受人祝福和接受幫助」。

他們還引用Dustin Wills和Brandon Clements關於忠實地為服侍基督而開放家庭的看法:「世界需要更多的基督徒開放他們的家,因此其他人能夠看到擁有福音的生活是怎樣的。」

與上帝同行的每一步

夫婦倆現在已經找到了婚姻生活的節奏,彼此更加熟悉,也更加了解對方的需求。雖然他們過去認為外出是一件麻煩事,但現在他們更加熟悉Jacob的病情可能帶來的各樣情況了。

Jaclyn也分享她就Jacob的情況與上帝和解了。雖然她仍然希望上帝用自己奇妙的方式治癒Jacob,但她不再期盼Jacob第二天就完全康復了。

「相反,我確信上帝永遠與我同在,我在這場婚姻中看到了上帝的帶領。」

「無論Jacob和我要面對什麼,我相信都是上帝希望我們一起經歷的非常特別的事情。」她補充道。

Jacob承認,他仍在為自己的疾病與上帝理論,頻繁的劇烈疼痛和身體機能的減退使他每天仍然會問上帝很多「為什麼」,「怎麼辦」。

「黑暗的日子還沒有結束,但在這個時期里,他試著一天一天來,尋求上帝此刻對他的旨意」他補充道。哥林多後書4章16節是他為了抓住盼望而會不斷默想的經文「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儘管掙扎不斷,上帝仍繼續使用Jacob尋求上帝旨意愛人的心。隨著疫情的持續和旅行的減少,Jacob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居住在新加坡的堂兄弟們越來越多地來拜訪他們,與他們聊天。這為Jacob提供了一個接待並與他們一起敬拜的機會——即使在他感到無法勝任的日子裡。

「這很難,」Jacob說,「但上帝把Jaclyn賜給了我:她的耐心,她室內設計的能力。一起接待服侍,沒有比她更理想的人選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三十而已,單身不恨嫁

作者:Nelle Lim,新加坡

翻譯:夏天,中國台灣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三十多歲心態不佳的人真不適合線上約會:試想幾個月都在重複回答那幾個相同的問題,努力在一片尷尬中發展一段有趣的對話,在乏味的第一次約會時盡量不看手錶,這些都意味著特別需要忍耐力,而這些都是我事前沒預料到的。但是,年齡越來越大,我終於鼓起勇氣去尬聊,想要試試看是否會有什麼結果。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之後,我還真的跟某位迸出了火花。 這個人還挺有趣的。 他的內心世界似乎很豐富。 聊天時他的回答蠻有思想深度,提出的問題也很有意義,舉止得體。 儘管他很嚴肅,卻不失機智幽默感(和好看的微笑)。 我們喜歡同一部尖銳的英國喜劇、戶外活動和學習新事物。 在我們第一次約會的三個小時里,談話是如此輕鬆,以至於我根本沒想過要提前回家。

但是縱然他在約會軟體的自我介紹里標明自己是基督徒,我卻明顯發覺他並沒有建立起和上帝之間的個人關係。

對他而言,「上帝」的存在是一個更高級力量的模糊概念。他不確定十字架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聊得越多,就越顯露出他的生命里沒有上帝的蹤跡。儘管他很上進,並且顯然正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然而驅動他前進的卻是他的不安全感。 他向我坦誠他害怕自己不重要且被人忽視。為了克服這種焦慮,他牢牢掌控著自己的生命絕對不會放權給他人——連交給上帝也不行,並且毫不懈怠地鞭策自己成為最優秀的那一批人。


想要「安定下來」的誘惑

繼上次四年前分手後,我告訴自己下一個約會對象必須既愛上帝又敬畏上帝。 我其實可以預見要與一個倚靠自己度過一生的人在一起會帶來哪些問題。 活過了小半輩子的我已經充分領悟到耶利米所說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利米書17章9節),他說這個話可不是在開玩笑。

拿我自己來說吧,儘管我已經那麼努力將自己的心全然交給上帝了,結果這顆心還是給我帶來足夠多的麻煩。 試問,如果我的伴侶擺明了拒絕將他的心交給上帝,要我怎麼能夠做到相信他的任何決定或他所說的話呢? 我應該會總是懷疑他的意圖是不是出於自我中心或是自保的心思吧。更別期待他會成為我們家的屬靈領袖了。

我以為既然心裡有著明確的底線——我要的是以基督為中心、敬畏上帝的關係,並且是奔著結婚去的——現在遇到了這種不符的情況,自己應該可以想都不用想就果斷結束這段戀愛插曲。 但是當考慮這擺在我面前的選擇時,我卻猶豫了。

你已經不再年輕

你真的願意忍受下一次沉悶的初次約會嗎?

你還有多少機會能遇到這種投緣的感覺?

如果你繼續錯過這麼好的人,最終將會孤獨終老的。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他又不是無神論者。

催促我的時鐘在不停地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擺在眼前的現實是,放棄一個符合社會擇偶標準的人對於我所在的這個年齡段的人有著更大的打擊。 我能感覺到我的思緒在爭先恐後地尋找某種妥協。也許我可以振作起來,帶領他成為門徒。 也許希望我未來的丈夫能夠成為家庭的屬靈領袖是挺好的但卻不是必要的一件事? 畢竟,我也有一些基督徒朋友的婚姻,在妻子更加屬靈的情況下似乎也運作良好。也許我只是在擔心最壞的情況:這個人符合其他所有的條件,只不過他還不認識上帝而已,但他已經準備好要進入婚姻了。 這一點太重要了!

我的直覺(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聖靈)看著所有這些合理化的想法,不為所動地揚了揚眉毛。而我那被恐懼支配的頭腦還在不停地尋找更多的救命稻草。


我夢想中家的樣子

我理智上知道我必須要祈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即使我情感上還無法做到。有天晚上,在洗碗的時候,一個問題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你希望傳授給你的孩子們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

很小聲但一針見血,我覺得很像是來自聖靈的聲音。 「很簡單啊,」我想,「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可以與愛他們的上帝建立真實的關係。 他們的順服將是對聖潔上帝唯一合適的回應。 而且他們看每個人為「照著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因此每個人都值得他們尊重且尊榮地對待。」

對我來說,教給他們這些價值觀,就是我能為孩子們提供的最美好的生活。嘗過了生命中有上帝同在的豐富,自己從前那段不認識、抗拒上帝的歲月就像籠罩著悲慘的陰影。 上帝愛我、我愛上帝、也愛上帝所造的人,這給了我不一樣的人生——儘管我並不總能優雅地活出這樣的生命且沒有任何掙扎,但我真的相信這是通往豐盛和完整生命的唯一途徑。

第二個問題很快就來了,「但如果你的伴侶不相信這些,或者拒絕將這些擺在首位怎麼辦?」

忽然之間……我一整周都在對付的緊張和糾結都消失了。即便是我假想出來的孩子,我也無法想像讓他們過次好的生活。那我又怎麼可以,在知情的情況下,故意剝奪他們能夠在一個同心協力引導他們過最好生活的家庭中長大的機會呢?

也許上帝知道,這是與我溝通的最好方法。因為我更可能妥協自己的利益,但絕對不會輕易去犧牲我愛的人的利益。這個思考練習幫助我看到,我對未來配偶的選擇不僅會影響我,還會對其他人——那些我可能比愛自己都更愛的人——產生非常真實的影響。

我意識到,這一次,同樣是對我內心的考驗:我是否相信當上帝為婚姻設定某些界限時,祂也最清楚我們在婚姻中最需要的是什麼?

還是我傲慢到以為自己知道得更多? 也就是我認為自己「足夠強大」到能夠解決不順服祂的引導而導致的後果,我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美滿的婚姻?

在與嫁給非基督徒或靈命不成熟的弟兄的朋友交談後,我很快就消除了任何此類的幻想。 她們跟我說,無法與配偶分享她們內心最深處、與上帝同行的感受,是多麼孤獨;而獨自拉拽著家人們在屬靈的道路上前行,有多麼令人沮喪。 她們都說,儘管她們仍然要委身於現在的婚姻,但我還是有選擇權的,那就是:我絕對不應該就這樣安定下來。

相比之下,那些嫁給了敬虔弟兄的朋友們體驗了順服丈夫的意想不到的快樂,因為她們的丈夫盡最大努力愛她們,就像基督愛教會一樣(以弗所書5章25-29節),並且他們承擔了在屬靈上帶領家庭的責任。雖然這些朋友們也有她們的掙扎,但總體上來說她們的人生還是很幸福的,無論是作為女性還是作為基督徒。 她們不用明說,我自己也能看出來我為什麼不該就此安定下來。

經過幾周的思考,我告訴那位男士,我不會和他進一步發展這段關係。


直至今日的單身感言

我知道靈命的成熟意味著我的決定(包含關於婚姻的決定)都不是要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看這些決定是否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

但是,以作為「上帝本體的真象」 (希伯來書1章3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做選擇,有時確實會讓我覺得是個重擔。 在低谷的日子裡,榮耀和順服上帝感覺就像是在壓抑並忽視自己的需要。

但在我狀況好一點的日子裡,我會想起上帝的應許,祂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母耳記上2章30節)。 這句話提醒我,儘管祂不想讓我與一個不愛祂的人定下終生,但祂良善的本性也絕不會讓我孤單痛苦一輩子。

雖然祂可能不會按我所希望的方式滿足我的需要,但祂會讓我有豐盛的生命。畢竟,當我的生活既反映了上帝的聖潔,又顯示出祂是一位珍惜、愛和成全祂的孩子的父親時,這才是祂更真實的模樣。

在這單身的時節里,我看到祂賜給我深厚的屬靈友誼以減輕我的孤獨感,並讓我有機會為祂的國度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我正在學習相信祂的良善,——無論是什麼樣的形式和安排,都將會使我心滿意足。

老實說,如果上帝對我說,祂的旨意是讓我一輩子單身,我也還沒準備好。 我對上帝的信心還沒有到這個程度。 在這個階段,一天的「單身」一天當,對我來說來得更簡單一些。 只要我記得,我都會如此開啟我的晨禱:「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詩篇143篇8節)。 這是我信心的行動,因為今天,我會有足夠的恩典,即便單身也活得美麗。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戀愛這麼談,擺脫猜忌、不確定和「萬一」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在單身的時候就考慮過這些問題,之後便毫無預料地遇到了我的男朋友。必須承認,約會一開始對我來說相當可怕。

不過慢慢我發現約會並不一定這麼痛苦。它不應該充滿著那些猜忌、不確定和「萬一」,讓你在晚上睡不著覺。相反,我們在約會時應該保持頭腦清晰,弄清楚我們和約會伴侶是否準備好一起邁向婚姻。

因此,基於書籍、講道、牧者的智慧以及以往約會的經驗,我們總結出了七個方面幫助大家充分利用約會時間,並衡量雙方是否預備好進入婚姻:

1.溝通
在新冠疫情封城時前,我和男友見過數面。他當時就有說自己不習慣發簡訊,於是我們決定在晚上視頻通話,這確實對彼此都很適用(我日記中記錄了我們連續64個晚上都有視頻電話)。封鎖解除後,我們堅持每周見一次面,並進行兩次視頻通話。

這些約定好的通話和見面使我們習慣(也享受)經常見面並和對方在一起。

為了更好地了解對方,我們的談話重點往往圍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東西或討論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也從很早之前就習慣於分享彼此的人生目標,以及各自對這段關係的期待和希望。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兩個人要如何安排見面和交流?什麼方式能讓雙方都享受其中並更好地了解彼此?

[日常生活/生活經歷]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嗎(為什麼)?從這些事情中你學到了什麼?

[衝突]對話/互動中是否遇到了困難?你是怎麼處理的?

[閑暇時間]休息的時候你喜歡做什麼?你通常是如何放鬆並給自己充電的?

[人生目標]你認為上帝給你的使命是什麼?你的職業和其他活動如何幫助你實現這一目標?

[約會史]你願意和我分享之前的約會和戀愛經歷嗎?是怎麼結束的?這些人你還在聯繫嗎(如果是,到什麼程度)?


2.衝突
我早已預料到在關係中會有緊張時刻,所以當這些時刻來臨時,我已經有了(有一點)心理準備。我沒有以一種會引發防禦或挑起冷戰(即冷處理)的方式與他對抗,而是盡我所能通過以下方式來理清問題:

(1)詢問他行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即他的想法是什麼);
(2)與他分享我對他這種行為的反應;
(3)思考如果未來再出現類似情況,我們如何更好地處理。

當我發現男友和朋友談起自己的前女友讓我感到不舒服時,以上方法就尤為重要了。我不要深陷在情緒中無法自拔,也不要責備自己「不接納對方」以及「難以被取悅」,而是決定坦誠地表達我的感受。在此之前我也會先給他機會解釋為什麼會在那一刻提起自己的前女友。在分享了彼此的觀點之後,我們同意當著我和其他人的面他不會再談起前女友。

在解決衝突時,我們雙方通常都有「充足的」理由要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我們決定採納我父親的建議作為第一準則——「重要的不是我的想法或者你的想法,而是我們共同的願景是什麼。」這樣我們就能一致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我們還發現,要想以健康的方式解決衝突,就需要:
(1)如果另一半的某些事情真的困擾我們,不要忽視它們,因為它們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2)儘快在最恰當的時間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面對面交流對我們最有效),
(3)學會提出明確而非指責的問題(例如,「我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你說這些話的意圖呢?」而不是「你為什麼這麼說?」)並儘早道歉。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我們是否能夠談論在對方身上觀察到的、讓自己感到困擾的問題,儘管會有些尷尬或不舒服?(例如,守時、消費習慣、如何利用閑暇時間、工作態度、與家庭的關係、屬靈生命等)

談論這些話題時是否越來越自在?我們如何才能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我能謙虛地傾聽和接受反饋嗎?我能很好地道歉並改正嗎?
在處理衝突時,我們從上帝的話語中能學到什麼?


3. 期待
約會中最無法清晰回答的可能就是這兩個問題:「我們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接下來要如何發展?」

沒有公式能夠計算出應該何時提出這些問題(儘管通常不會在你們、第一次約會時提出)。但是,當雙方都認為是時候「確定關係」了,就應解決這兩個問題,以確保雙方想法一致。

如果其中一方(或雙方)對這段關係還不是那麼確定,並想「暫緩一下」,那麼一定要放慢腳步,不要在還沒有重新討論這兩個問題的情況下有進一步發展。

同樣,如果雙方都確定要邁向婚姻,並且已經準備好了(精神、經濟、情感上的準備等等),就可以開始為下一個里程碑設定時間,即訂婚,到最終結婚。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這段時期的約會是否讓你對婚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你希望達到哪些關係里程碑,例如,見對方的父母/大家庭/朋友;委身在一個教會裡,參加婚前輔導,訂婚,住房申請,結婚?

你對每個裡程碑都有時間安排嗎?

你想什麼時候談談下一步的計劃?這些我們應該多久談論一次?

4.界限
針對界限,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我會覺得有必要向我男朋友未來的配偶、他的父母和上帝道歉嗎?」

「我的約會經歷能否鼓勵到我未來的孩子或比我年紀小的基督徒?」

除非真的說了「我願意」,否則我們都不能確定自己會和對方結婚。所以,以上兩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正確看待彼此的關係。記住,一時的快樂可能會導致一生的遺憾。

即使我們一般鼓勵由弟兄帶領戀愛的節奏和期望,但姊妹也可以有自己的話語權。在我自己的戀愛關係中,就是我主動與男友探討的這個問題,這也讓我為彼此設立了身體上的界限。

這並不容易,但借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可以敞開心扉認罪悔改,主動在祂面前交託私慾,同時提醒自己上帝要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保持純潔。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關係里程碑,每個階段需要設立怎樣的身體界限才合適?

誰能監督我們,例如,某位信得過的牧師或長輩?我們多長時間向他們報告一次?

我們如何相互支持和鼓勵彼此保持思想和行為的純潔?


5.關心
在剛確定關係時,我和男朋友分享過彼此的愛的語言。其中有一點相同——精心時刻——因此,我們會計劃好何時見面,只要有時間,就一起散步,享受在一起的時光。

我們還設計了一些能幫助彼此成長的活動。例如,我們分享了想要在禱告和愛家人方面有所成長,便決定為自己的家人禱告。這對我們尤其重要,因為我們都與家人關係密切,並希望在上帝的幫助下更加愛他們。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你是否與伴侶溝通過自己喜歡以何種方式接收、表達關心,並表現愛呢?
是否可以讓對彼此的關心滿溢到其他人的生活中,讓他們也感受到你們的關心呢?


6.以基督為中心
在開始約會之前,我們雙方都確定一定要和一位認真愛耶穌和跟隨耶穌的基督徒約會。就我而言,我會確保他是否出席主日,是否有委身的小組,以及他日常的信仰狀態如何。我希望他與耶穌有個人關係,而不是為了我才信主。

除了個人靈修時間,我還發起了兩人一起定期禱告的習慣。漸漸地,我的男友也開始主動邀請我一起禱告,我們還經常用上帝的話互相鼓勵。

我們雙方都希望未來的婚姻生活能充滿禱告、敬拜以及關於信仰的討論,現在就開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在婚後也能繼續。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我們是否有意留出時間一起敬拜,讀上帝的話並一起禱告?

我們是否能夠帶著愛辨別出彼此之間任何罪惡的思想、習慣或模式?
我們是否互相激勵為建立上帝的國而行善呢?

7.團契
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團契都是基督徒重要的生命泉源。隨著關係進一步發展,我們所在的團契也不斷挑戰我們去檢視自己的敬虔程度。團契可以指出我們關係中的危險信號(例如,不好的習慣或上癮行為)以及不健康的(或缺乏)約會界限。

生命成熟的已婚夫婦提供的建議也很有幫助。他們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鼓勵、引導我們,並且用愛心勸告我們。

團契還能幫助我們發揮自己的屬靈恩賜。我和男友都對歌曲創作感興趣,因此我們開始與他人合作為我們所在的團契創作音樂敬拜上帝,並將他人引向上帝。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如果我們來自不同的教會,那我們希望未來所在的教會是怎樣的呢——是可以在上帝的話語中成長的?可以服事的?會有人監督我們的?我們準備好去了解對方的教會,甚至是接觸一間新教會以找到這樣的團契嗎?

如果雙方的服事不同,我們如何才能支持彼此的教會服事呢?
我們的關係怎樣成為他人的祝福呢?

如果你現在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我希望以上這七個方面能幫助你和你的另一半對這段關係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活出基督般的生命。但是除了在這七個方面有所成長之外,也不要忘記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誰——真正的成長來自上帝:

主耶穌,感謝你給我榜樣,你對你在地上的門徒以及我們清楚地講述了你的計劃與目的。我為所有正在約會的情侶禱告:願我們都跟隨你的帶領,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以上七個方面做起,好叫我們可以好好地彼此相愛。讓每對正在約會的情侶貼近你的心,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清晰明了,好叫他們各自知道如何更好地榮耀你。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