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修路的真諦

 

Juizhaigou, China 2009

作者:CC,香港

感恩,在2013年聖誕假期我有機會再次到國內一個落後的地方服事一羣高中生。服事的內容包括頒發助學金、到山區進行家訪、和高中生舉辦營會。

根據中國的法例,任何人均不得向未成年的人傳講西方宗教。因此,這次的服事不能向學生談及福音,否則會影響未來的事工。我曾反覆問自己,我既不能向學生傳福音,那麼我所做的跟非基督徒所做的慈善工作有何分別?上帝藉一句經文回應我:「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馬可福音1章3節)。我明白所做的是福音的預工。

經過這次旅程,我對「修路」可謂有雙重體會。在 2012年的聖誕假期,我也曾到該地的山區探訪。那時,山路非常崎嶇不平,所以在絕大部分的路程,車子極之顛簸。但在一年間,政府修了很多路,今次再去山區探訪,很多路都變得平坦了,要去學生的家沒以前那麼困難了。

體會「修路」的深層意思是在和當地的高中生一起活動:吃喝、聊天、唱歌、看短片、玩集體遊戲。雖然未能將福音傳給他們,但我能向他們分享合乎真理的價值觀;雖然不能帶他們認識神的愛,但我能讓他們感受到從上帝而來的愛。

從農村出來的學生,不但在物質上有許多缺乏,在他們心靈深處更見乾涸。因此,他們渴望有錢,改善家裏的狀況;他們渴望有愛,填補心靈的空虛。在吃飯時,我組裏的學生問我有否談戀愛,更鼓勵我談戀愛。他們認為,要有經歷、有經驗、才能學懂照顧終身伴侶。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我反問他們,在同輩之中有多次戀愛經驗的人是否學會了如何照顧另一半。他們回答「不是」,並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眼神。似乎他們已重新思考從世界而來的愛情觀。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辛酸故事。很多從小就缺乏關愛,因為父母都去城市打工。因此,有很多我認為微不足道的事竟能令他們覺得溫暖!我和他們相處不足兩天,有學生在送給我的感謝紙上寫道,覺得我像他們的哥哥,很親切。原來即便是一聲問候,一句鼓勵,他們都覺得溫暖,感到被愛被關心。

雖然這次旅程沒向高中生說過一句關於福音的話,但我相信上帝用得着所傳遞的愛心,預備他們的心接受救恩!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認識,並相信、接受主基督!

禱告、感恩

陳小芬,18歲,汶萊

thanks2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
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18節

我想,如果我出生在耶穌那個時代,坦白說我可能也會像法利賽人那樣有虔誠的外表,心卻離上帝萬里之外。你呢?若你生在那個時代,看見耶穌,你會有何反應?跪地敬拜,全然相信祂嗎?還是半信半疑?不管是什麼反應,上帝都有最好的安排。祂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的任何角落生活,都有祂的美意。當我們還沒在母腹中,祂已經知道並且認識我們,為我們人生寫下美好的故事。

人們常說“上帝啊,祢睡著了嗎?”,“上帝啊,祢真的在乎我的生活嗎?”

其實,在上帝的眼中,你很重要。你生活中面對的問題,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祂都關切。聖經上也說,主耶穌在天父上帝旁邊為我們代求,為我們的堅忍禱告,為我們的一切禱告。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不應為了日常生活瑣事麻煩上帝,或者,甚至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因為這位偉大的上帝早已把今生和永恆都計畫妥善了。不過,你要知道,上帝卻是關心我們生活每一個細節的。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10章29-31節)。

祂喜愛我們與祂建立甜蜜的關係,多多與祂說話。

我想起了在兒童主日學常哼哼唱唱的一首詩歌。

“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不禱告,沒有能力;我們要常常禱告。”

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和獨特的。祂創造了我們,愛了我們這些卑微的受造物,願意為我們這些祂自己親手造的人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盡了我們無法想像的苦楚,只為了讓我們脫離黑暗,得著自由。即將進入新的一年,在這個新的開始,讓我們來學習向祂常常傾心吐意吧 !

踏入全新的一年,為主而活!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被遺忘的上帝

作者:Priskila Dewi Setyawan, 印尼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常常將上帝遺忘。
不倚靠上帝和祂的權能,
卻喜愛緊緊抓住個人的欲望,
和那些自以為會帶我們到達完美彼岸的幻想。

因此,我們歷經千滋百味,世態炎涼:
窮途窘境、焦慮憂傷、挫敗與絕望。
因此,當生活的風暴來襲,
才知所有付出成空一場;
當在患難中獨自掙扎,
才發現沒有造物主,我們不過是浮塵飛揚

祂是我們的天父上帝,
可以解決祂孩子一切的問題。
祂能撫平傷痕、憂傷,
陪伴引導,人生每一步方向。
祂使我們剛強,用愛與喜樂填滿我們的心房。
祂也能幫我們發掘潛力,
賜下豐盛,超乎想像。

當我們盼望、相信、誠心祈禱,
我們與祂的關係就更加堅強。
我們也學會與祂同行,
為祂所賜的豐盛恩典、無比智慧、尊榮與奇妙,
獻上全心全意,忠實合一的禱告。
憂患中我們彼此扶持,
在這黑暗世界中,我們就是上帝的“鹽”和“光”。
願上帝的祝福長存。
有耶穌基督做我們的力量,一切困難必能踩在腳下!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箴言3章5-6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聖誕節後的生活


我從小就喜歡聖誕節,以及這節期所代表的一切。但每次在聖誕節過後的那個星期,我總是有一種因懷念聖誕節而帶來的失落感。部分原因是我那多愁善感的個性,再者就是因為我不能忘懷節期間的歡樂、溫馨與期待。每一年的這個特別時刻,世界似乎會變得更好,我也好像變得更好。每年在過完感恩節之後,家中的孩子就會吵著要開始佈置聖誕節的裝飾,裝上聖誕燈。終於,有一天,我們依照傳統,一邊聽著聖誕詩歌,一邊打開聖誕裝飾品的箱子,隨著把熟悉的聖誕裝飾拿出來的同時,我們會回想起過去的聖誕節。每個裝飾品都有其來歷及故事,孩子們高興地將裝飾品放在聖誕樹上,以及裝飾在屋子內外。

但當聖誕節過後,必須把聖誕裝飾卸下並放回儲藏盒裏時,孩子們就沒那麼興奮了。預備過節,是件令人興奮的事,但是節期一過就像要與親愛的家人、朋友道別一樣感到難過。我們曾身歷其境地在歡樂中,不希望節期就這樣結束。過了聖誕節,人們的興奮感也逐漸消失。當我們看著這空無聖誕裝飾的房屋時,不禁會想:如果聖誕節可以長久,那該有多好呀!

然而聖誕節不單只有聖誕裝飾,或和親友溫馨相聚而已。聖誕節讓我們淺嚐永生的滋味,激發我們的心靈更渴慕永生。在聖誕節期間,人們樂於撇下歧見,故而消除了許多緊張關係;家中的三個孩子,也會突然停止所有的爭吵與抱怨,彼此開始探詢對方想要什麼禮物。此時此刻,施予顯然勝過了領受。我們薛華家族,更感受到在其他時間無法經歷的聖潔、平安、喜樂、慷慨和仁愛,因此期待這同樣的經歷能夠持續。

但是隨著節期的結束,那些在節期之間刻意放下的不滿及怨恨,在新年過後又再度爆發出來。節期裏,我們會刻意不去在意別人的缺點。此時卻是無法容忍;我們在節期中的忍耐、力量和鼓舞,很快就消失了。上帝的平安對信靠祂的人是真實存在的,但彼此之間的和睦,還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雖然許多聖經的應許都已應驗:彌賽亞已經降臨、救恩已經成就,但是就如漂亮的聖誕樹在節期過後會枯死,針葉一觸即會掉落一樣,聖誕節期間被拋到腦後的痛苦、失望、憂傷和試煉,很快地又會再度出現,地球上的日子依舊。在觀察到我們對聖誕節後所感受到的失望時,就不禁讓我聯想到馬利亞、約瑟及那些聖誕故事中的人物。他們在一年後會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呢?牧人回到野地繼續牧羊,他們的生命被改變了嗎?這應該是肯定的。但是,他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轉變嗎?或許沒有。他們會很懷念天使造訪時所帶來的驚奇、喜樂、聖潔,以及在馬槽旁的聖潔時刻嗎?他們會期待這蒙福的時刻可以長久一點嗎?

我常想這些牧羊人,會不會彼此就懷抱著期望,常去仰望天空:天使會再度出現嗎?會再帶來另一個榮耀的信息嗎?牧羊人的夢裏會充滿了天使的造訪嗎?東方博士回到家鄉,恢復原本的生活;雖然親自見證了偉大的神蹟,但還是必須面對每天的生活。引導他們的星星已經消失。雖然他們的個人生命已全然改變,但世上的生活還是一成不變。他們會像牧羊人一樣期待神蹟再現嗎?還是會有新的天象出現嗎?他們會竭盡餘生地去了解所見證的神蹟真義嗎?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逐漸轉移了他們對這個神蹟的關注呢?

殘酷的統治者希律王,為了鞏固王位,不斷濫用權力去滅絕所有的挑戰者。對於「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嬰孩,希律王是否能高枕無憂?或者他還是為此事煩惱呢?他會擔憂那位逃過死劫的嬰孩,總有一天會威脅到他的統治王權嗎?祭司長和文士向他分享的聖經話語,會讓他每天惡夢不斷嗎?當時馬利亞和約瑟為了躲避希律王對嬰孩的追殺,必須如難民般地逃往埃及避難。最後回到了家鄉拿撒勒。約瑟回歸木工本業,馬利亞成為家庭主婦及全職母親。雖然,他們的生命已因這個經歷而大不一樣了,但是每天的生活依然如昔,仍然面對艱難、困苦,及日常瑣事等,當然這其中也會伴隨喜樂和成功的歡笑。

因此,雖然一切似乎都回復到原本的生活狀況,但是,實際上,一切都已經不一樣了。

本文節錄《探索叢書:世界之光-經歷聖誕的光輝》,如需此書,請洽各地辦公室索取

看不見的改變

當耶穌來到我們當中,一切都改變了。祂打破罪的權勢,摧毀撒但的計畫。上帝的恩典已進入到我們的世界,救恩的偉大力量無法被壓制。世界屬靈層面的軸心已經劇烈轉變,其影響之大,就算地球軸心轉變,都無可比擬。

今天罪惡的權勢依然繼續囂張,情勢看來似乎與耶穌降臨前一樣。但是新的王國已被建立。我們只要憑著信心,就可以生活在等候應許成就的漫長過程中。在聖誕節期間,那個等待過程似乎被縮短,讓我們覺得好像比較靠近那一天。伴隨著慶祝、喜樂、興奮和聖潔,聖誕節也是提醒我們,雖然許多美好的應許已經在我們當中實現,我們仍要等候那最終的、永恆的聖誕早晨,就是那永遠的聖誕。

聖誕節給了所有的基督徒一面鏡子,上帝來和我們一起生活,現在我們等著與祂永遠同在。將來的生命會與現在的生命完全不同。上帝已經遵守承諾,進入我們的世界,並帶我們回轉歸向祂,所以總有一天祂必會帶我們與祂同在。我們渴望能活在祂完美的同在中,就像活在這個墮落、悲傷及垂死的世界那樣的自然。

蒙福的盼望和現實的痛苦,在聖誕節期裏,更突顯出巨大的差異,也常會在這神聖的節期中交錯呈現。兩者都那麼的真實,因此我們會陷入矛盾之中。聖誕節的慶祝活動,是永恆的一道可口屬靈前菜(開胃小菜),也提醒我們所嚮往的正餐尚未上桌,這正餐才是真正能永遠滿足我們的盛宴。

聖誕節的部分真諦就是盼望。這盼望鼓舞我們,有一天,耶穌會再來,不再是馬槽的嬰孩,而是全地的主。這是聖誕應許的最終成就。伯利恆的嬰孩,將再度造訪祂曾稱為家鄉的地球,但祂這次並不是以卑微的方式來到這世上,而是帶著權柄降臨。死亡將永遠被制伏,會被永生取而代之。舊事都將過去,看!一切都要變成新的了。

真理要取代虛假,並要廢除一切的不公。憂傷、痛苦、悔恨、失落、挫折和眼淚就像冰川時期永遠不再出現。每年憑著堅固信心來慶祝聖誕的人,到時候信心將成為現實,讓我們得以看到那永恆早晨的來臨。在那之前,每一次慶祝聖誕時,讓我們點亮燈光,期盼那永恆早晨的來臨。

本文節錄《探索叢書:世界之光-經歷聖誕的光輝》,如需此書,請洽各地辦公室索取

由長水泡的左手所學到的

作者:何楚芳,馬來西亞

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哥林多前書12章18節

我剛和家人從教會的營會回來。我們在山上的度假村度過了疲累但快樂的三天兩夜。營會的第二天,我們玩了自製版 “分秒必爭”奪寶遊戲。我玩得太投入了,竟然沒發現自己的左手食指上起了個大水泡。情況很糟糕,水泡破了,掉了皮。那天後來和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得用一隻手洗澡,用一隻手洗臉,用一隻手洗頭……一旦手指碰水,你知道的,就會讓人痛得嗷嗷大叫!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多麼需要我的左手。它對我太重要了。沒有它,我做事的效率大大降低。此時,我才知道左手的價值以及它在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會也是這樣。基督說,許多部分組成了整個身體。祂是頭,我們是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沒有人是不重要的。如果左手不能正常參與活動,那麼整個身體將不能像有左手參與時那樣有效運轉(哥林多前書12章15-19節)。我寫這些不僅僅是要強調教會每個成員的重要性,也想鼓勵那些覺得自己太渺小、太微不足道、因此不能參與教會服事的肢體。

這對我也是一個提醒,讓我意識到我們在上帝眼中是何等寶貴。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渺小、無用,但是上帝揀選軟弱的,為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章27節)。不是我們有能力,而是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們(哥林多後書12章9節)。這也提醒我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說“我不知道怎麼做”或者“我害怕去做……”。無論我覺得自己多麼渺小,教會也仍然需要我。

所以,讓我們鼓起勇氣去面對每一個交給我們的任務吧。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即便我們所做的事情在人看來微不足道,它們在上帝的眼中也是十分重要。

再多一點點

作者:陳昌蕾,福建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
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
路加福音2章6-7節

偌大一家客店,僅有馬槽這樣小而卑下的地方給上帝的兒子降生,祂卻仍舊按著時候來了,沒有拒絕,甚至沒有耽延。

一段時間以來,面對事奉中所受的委屈和失望,我深感孤單、疲憊,極想退去。感謝上帝!祂讓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我的主,去看自己的服事。

這個城市雖然只是讓出了這樣一點地方,只要肯給祂,這位尊貴的主仍然肯來住!因祂曉得上帝愛世人又肯體貼上帝的心!我是否肯效法主耶穌這樣的謙卑與順服,這樣地去愛而不計較其他,只因這託付是出於我所愛的天父呢?

我的心漸漸安靜下來,唱起《我想問一問祢》。再讀這段經文,更多看到那份不離不棄的愛:當我們軟弱犯罪漸漸遠離上帝,只要心裡還願意向著祂,哪怕只有一點點,祂仍必幫助我們;不信的人,只要願意尋求上帝,哪怕只是一點點,上帝也必讓他們尋見自己。我的上帝是多麼渴望讓人們多得祂的祝福,以致那麼留心在意每一個向祂敞開的管道。願我總不敢輕看、議論、厭棄軟弱的肢體,願我總不灰心,不放棄代禱,寧可讓自己在愛的服事中堅持到底。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藉著主耶穌將祢的愛、祢的心向我顯明,很希望自己能常做祢的知心朋友。求祢施恩,使我有力量再多讓出一些地方給祢。我知道祢愛我,一定肯來!求祢使我在祢的恩典中能謙卑、順服、忠心。我所付出的求祢悅納、紀念,並祝福我,使我更有權柄和智慧服事祢。阿們!

(此文章譯自於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愛的發明

作者:圓圓,北京

發明家很多是在絕境當中被激發出發明創造的靈感的。凡由愛而生的發明,也總是會有一種堅韌不摧的力量,帶來產生巨大影響力的改變。

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普通的夫妻,丈夫是軍官,妻子結婚時本期待跟隨軍官丈夫過安穩享福的日子。但不幸地,丈夫在一次演練中脊柱受傷,一癱就是四年。妻子靠著手工發豆芽賺些微薄的收入養家,生活很艱辛。手工發豆芽是很辛苦的工作,豆芽要在溫度和濕度控制極為嚴格的環境中才能生長好。妻子一人要每3小時在黑暗的小屋子裡扛著重重的水管灑水,常年下來,竟得了嚴重的肩周炎(即俗稱的五十肩)。丈夫很愛妻子。他看著妻子操勞,疼在心裡。他努力做康復練習的同時,也在琢磨發明一個自動發豆芽機,想把妻子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在四次改進實驗之後,他的豆芽機才成功。這當中,他也因為失敗和損失還有妻子的不理解遭遇挫折,生了一場大病。但他終究心疼妻子,愛使他和妻子想攜手共同完成這個發明。最後他們成功了。之後,這個可以由電腦控制澆水和溫度的發豆芽機從寒冷的東北賣到了濕熱的海南,還贈送給了部隊戰士,保障戰士們有新鮮的蔬菜。夫妻之間的愛傳遞到了社會,愛的影響力戰勝了使人抱怨萎靡的災難,也帶來了超乎想像的美好改變。

但最大的發明家其實是上帝。在聖經《創世記》中記述了上帝的創造。祂造了天地,和天地間的萬物,也造了人和美好的伊甸園。但人受了誘惑,就逃離背逆了上帝,之後就是一代比一代更加墮落的景象。現在我們生活在有很多痛苦愁悶,災難恐懼的世界中,看似也像在一場大病當中,沒有盡頭,沒有希望。但感謝上帝,祂在一切發明中,早有奇妙的預備,那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付上代價,從罪中將我們救贖;祂又從死裡復活,勝過死亡,給我們復活永生的盼望。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上帝在一切發明之外,另外預備了這個偉大的發明,會在創世以前就在基督裡為我們賜下了拯救的恩典(以弗所書1章4節)。但這真是愛的發明,最大最好的發明,是給世上每個人的。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章16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新的生命

Jason,台灣

前幾天的主日,我們教會舉行了聖餐儀式,在過程中,牧師引用了路加福音22章19-20節的經文。看見教會內的弟兄姊妹領受了象徵耶穌基督身體的餅,以及象徵耶穌基督寶血的葡萄汁,不經意想起了牧師說過的話:「如果用金錢可以換得金錢,那麼用生命就可以換得生命。」是啊!耶穌基督降生來到這地上,用盡祂的生命,在世間傳道、醫病、趕鬼,最後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只為了贖回罪人,讓尋求祂的人都得到新的生命。

因此,我漸漸地喜歡目前的生活:平日在學校當一位實習老師;空暇時間好好準備教師檢定;下班後和同事一起打場桌球;回到家後可以寫些文章、練習吉他;偶爾當一位家教老師;週日能夠到教會參與服事… 等等。

我感謝上帝的賜福,讓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盛與精彩。我想,假如上帝透過我的生命,使我周遭親友生命變得不一樣的話,豈不也是祂所彰顯的神蹟嗎?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4節

深刻

Jason,台灣

我從國中就很喜歡繪畫,但是機械類群的製圖與一般我喜歡的漫畫不太一樣,尤其我練習的題目是立體製圖,難度又更上一層樓。雖然完成題目的畫法有許多種,但如果不明白繪圖的先後次序、基本概念、關鍵尺寸…等等的相關知識,想要達到題目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練習製圖的歷程中,難免要經歷許多次錯誤的嘗試。在今天,我突然覺得在練習立體製圖的過程中,就好像是我的成長歷程,總是在跌跌撞撞中探索一個生命的出口,不過即使跌入了死胡同也沒關係。在上帝的慈愛及應許中,我們常常能夠重新再來過。(耶利米哀歌3章23節)

直到我們尋見了那生命的出口;畫出了正確的解答之後,我們才驚覺,原來上帝要我經歷這些挫敗,是為了要讓我對正確的道路更加深刻。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章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