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當壓力和瓶頸使我無法呼吸……(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Carol,中國

 

最近,生活上許多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我在學校里遇見了無法溝通的朋友,在教會又遇到不會帶領團隊的難題,連課堂上也發現自己比別人理解得更慢。這些疊加在一起,讓我感到莫名的緊張與害怕。恐懼常常佔據我的第一反應,而緊隨其後的則是逃避——逃離責任,逃離問題,到一個沒人能夠侵蝕我情緒的地方。

壓力與重擔在我肩上停靠時,我無法理解做事情的意義,嚴重到對於生命沒有一點憧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反覆思考和尋找生命的意義。終於,上帝讓我在祂的話語中找到了答案。

 

1.我的一生為要敬畏耶和華

傳道書一開篇說: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傳道書1章2節)。人在世界上的勞碌,追求的智慧、娛樂和財富只不過是捕風而已。我們在世上的日子那麼有限,而很多事情也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傳道書最後一篇總結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 12章13-14節)。原來,如果我活著是為了自己,那真的就是個虛空的生命了。但當我知道我一生的目的是敬畏上帝時,我的眼光就從我眼前糾結的這些事情上離開,知道我做一切的目的是為要敬畏祂,而我所需要採取的行動也只是遵循祂的話語去破解我每一個難題了。我不需要為結果怎樣而傷神,因為我的目的不是解決所有的問題,我的目的是在我遇到問題的每一個過程中去榮耀上帝,去敬畏祂,謹守祂的誡命,盡我應盡的本分。

 

2.耶穌是我的牧人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篇1、4節)讀到這兩節經文的時候,我的心真的很受安慰。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不需要逃離,也不需要害怕糟害,因為祂與我同行,祂的杖與祂的竿也會安慰我、帶領我,找到方向。並且,我所經歷的祂都明白,正如希伯來書4章15-16節所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做隨時的幫助。」耶穌也曾經歷過猶大的背叛,被釘十字架的重擔,可是祂卻戰勝了這一切。我完全可以把我所經歷的向祂傾訴,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尋求憐憫與恩惠。

 

3.耶穌是我的避難所

耶穌在我彷徨時也提醒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 11章28-29節)。當重擔像個大石頭壓在我的肩上,而我卻不願意停留在上帝的話語里時,依靠祂時,我當然無法承受。當我願意來到耶穌面前,學習祂柔和謙卑的樣式時,我也經歷了祂所賜的安息。儘管服事遇到瓶頸,生活遇到問題,我仍然可以面對,因為我的力量不是從我而來,乃是從祂而來。

我的牧人呼喚我回到祂的身邊,依靠祂。壓力和瓶頸使我無法呼吸但是我牧人的聲音讓我重拾信心,踏上回家的路。遇到問題時,不要再逃避,而是選擇交託給上帝,面對它吧。因此,現在的我開始學習與我的工作夥伴溝通和相處,也在學習如何面對我的壓力。雖然,我所面對的問題依舊沒改變,我也還在學習適應我的挑戰,但是,我知道前方的路有耶穌與我同在,我不必害怕,而是要記住祂所提醒我的這一切,依靠祂前行。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70歲,我仍在學習 「服侍」(有聲中文)

作者:Mart DeHaan,美國

翻譯:漱翎,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Mart DeHaan 是「靈命日糧」事工的上一任總裁。他在這個事工服侍了45年。Mart 是廣播節目「聖經探索」的常駐嘉賓,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他對於上帝話語的得著。他同時也為「探索叢書」寫作,並在每月「個人隨想」專欄中執筆,探討一些熱門話題。他和妻子Diane有兩個孩子。Mart 喜愛戶外活動,尤其喜歡釣魚。

 

親愛的朋友,

我不知道該從何談起這個話題。或許這是因為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才能在某件事上給別人建議,更別說是在「服侍」這麼重要的事情上了。讓我先來講一個故事吧。

我看過很多搞笑的卡通,其中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講的是一個男士想要在一次晚餐約會中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晚餐結束時,他拿出信用卡打算買單。他覺得這次約會美妙極了,隨即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哈,我說了這麼多了。現在來說說你吧。你覺得我怎麼樣啊?」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個笑點呢?可能是因為我也曾經多次對別人傳遞過那個 笑容。也許是因為我仍然在努力戰勝自己過度關注自我利益而忽略他人感受的傾向。

我已經不再是個年輕人。70多歲的我,跟很多人吃過飯,交談過。到如今我仍然覺得,我們太容易忘記自己活著的目的和怎樣活才不枉此生。

因此,我感謝卡通畫的畫師、作者們,以及一直伴隨我的教會領袖們,我的家人,朋友,老師們。是他們幫助我認識到,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要彼此相愛的。我有幸見到很多簡單善意的舉動——哪怕是對一株將死的植物,一隻受驚的小動物,或者一個最不可能的陌生人——所帶來的奇妙。

最重要的是,我有機會聽到了耶穌的事迹。耶穌一直在包容和忍耐我們之中那些常常軟弱跌倒的人。在一次次的經歷中,耶穌讓我們看到,當祂要我們跟從祂的時候,甚至當祂問我們「覺得祂是誰」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尋求我們的好處,而非祂自己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停止向耶穌學習,也偶爾可以從我這樣曾經犯過錯誤的老頭子身上學習些教訓。

 

服侍人的領袖

在耶穌被賣受難的當晚,祂的門徒們圍坐在一起彼此爭論(路加福音 22章24節)。他們以為他們等候已久的彌賽亞終於要統治世界了,而他們當中有些人要比其餘的更配得做他的左膀右臂,與祂一同把凱撒趕下王位並一同掌管新政權。他們並沒準備好聽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侍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侍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侍人的。」(路加福音 22章25-27 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是那時候的使徒,當時就坐在耶穌身旁,會是怎樣的感受?那天早些時候,我們會看見耶穌像僕人一樣,雙膝著地給我們洗腳(約翰福音 13章 1-17節)。我們會聽到耶穌向對朋友一樣對我們說,有一件事情最為重要,就是要如同祂愛我們一樣地彼此相愛。(15章12-15節)。

雖然不能說我全部理解,但我多少有點了解為什麼那時候的使徒,也就是未來教會的建立者們,會如此困惑。他們的家族和國家在歷史上都滿有強勢的領袖。有殘暴的,也有仁愛的。但是這些領袖都無一例外地是從前方,從高處和上層,通過施加掌控和下命令來領導眾人。難怪他們會不明白耶穌的領導方式。因為耶穌是從下至上,從裡到外完全不一樣的領袖。

 

鼓勵我們,給我們力量的領袖

耶穌成就了祂聖潔尊貴的名,因為祂總是把我們的需要放在他自己的需要之上。不僅如此,祂還要祂的跟隨者們負祂的軛,跟祂一起以世人無法想像的方式和程度捨棄自己,向世界顯明通向真理的道路——就是那為我們道成肉身的上帝。

只有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才會發現,在那個逾越節發生的一切和五周之後的五旬節上所發生的神跡,都是為了引領我們踐行犧牲和愛。耶穌為我們做了榜樣,祂為了我們死在十架上,向我們顯明了祂的愛。祂賜下聖靈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帶著仁愛,喜樂,平安,耐心,慈愛,忠實,溫柔和節制(加拉太書 5章22-25節)跟從祂。這應該就是耶穌在祂的天國宣言里所願景的那種更慈愛,更溫柔的變革(馬太福音 5章1-12節)。

多年以來,我一直深受那些不懼風險而效法基督領袖方式的人們所激勵。他們從不用威脅和強迫的方式,而是以僕人的心腸關懷,服侍和帶領人。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想起下面這些人的時候心中會湧起一股暖流:曾經那個願意抽出時間來詢問我小時候成長經歷的老師;在我行走在低谷時還非常耐心傾聽我的牧師;還有那位年長的教會領袖,在午餐時願意向我袒露他自己的軟弱,跟我分享說他也曾疑惑該如何解讀那些似乎不能體現天父慈愛的經文。

這些舍己關懷他人的行為讓我體會到了一些跟隨耶穌的早期使徒們與耶穌相處時的感覺。我想,當你們被耶穌的慈愛和耐心所激勵,效法祂以僕人的心腸服侍和關懷他人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被你影響而因此轉向耶穌。

 

活在聖靈中

是的,我確實覺得這才是你應該傳遞的笑容。但請不要誤解,我並不是說你「既然明白了就去做吧」。我經歷了很多失敗才學到的功課就是,倚靠自己的決心捨己為人是走不了太遠的。

到現在我也仍然在學習,耶穌所教導的僕人式領袖絕不是要我們立定心志投入到大無畏的自我犧牲中。也不僅僅是要我們學習去選擇做對的事情。效法耶穌的服侍需要有一個更深的屬靈起點。正如耶穌始終相信祂的天父愛祂和引領祂一樣,我們也需要相信祂對我們永不改變的愛,並相信祂的靈會帶領我們去關懷和服侍他人。

我們天生的罪性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會自然地認為我們想做什麼都可以做成。但是耶穌給門徒和給我們的教導卻是,除非我們認識到靠自己什麼也做和改變不了,否則我們就無法跟隨祂,也無法產生像祂那樣的影響力。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耶穌被捕的時候,祂讓彼得和其他門徒們離開了祂。也許這也是為什麼耶穌在復活之後告誡那些未來教會的領袖們,務必耐心等候聖靈降下,然後再去傳福音(使徒行傳 1章1-9節)。

當我緊握耶穌的應許——「我們的天父不會不把聖靈賜給來尋求祂的人」時,所經歷的奇妙帶領仍讓我驚嘆。耶穌的作為總是讓我驚喜不已,祂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認識到我這美妙的一生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而活。

在文章開頭的卡通里我們提到了一個令人發笑、極其自我中心的人。我們誰也不想成為那樣的人。那麼在文章的結尾,讓我們換一種笑容。我們要如何才能體驗到捨棄自己本應得的「權利」,成為影響他人生命的基督徒而帶來的喜悅?讓我們一起行動,跟隨祂,服侍他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因為祂的愛,我學會原諒(有聲中文)

作者:Deborah Lee,新加坡

翻譯:漱翎,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我結婚之後就搬去跟我丈夫的家人一起住。家裡經常起衝突。那時候我不成熟,脾氣急躁,經常跟婆家人在言語上互相傷害。甚至有時候吵完架好幾天之後,我還會惹他們生氣。最後我的婆婆說我是「沒人要的孩子」,表明我是個多麼不受歡迎,不惹人疼愛的討厭鬼。

我的丈夫經常站在他父母那一邊,並不幫我。一年之後,我們鬧得很不愉快,我自己搬出去住了。雖然離開之後我不用再忍受婆家人言語上的羞辱和傷害,但是過去的傷害在我內心留下了許多憤怒。這些傷害和憤怒從我離開父母的家搬去跟婆家人一起住開始,一直累積到我的婆婆說我是「沒人要的孩子」那天為止。這些言語深深傷了我的心。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我甚至希望厄運和不幸降臨到我丈夫的家人身上。

搬出去的這段時間,我跟教會的一個朋友住在一起。我的牧者和老師一直跟進我在這方面的掙扎和痛苦,並且要我把這些傷痛都帶到上帝面前來。在安靜的環境中,我開始研讀上帝的話語。讀的過程中,我越來越被上帝給痛苦中之人的應許所吸引。祂一直提醒我,告訴我祂會將我的眼淚收在皮袋裡(詩篇56章8節),並且祂對我有美好的計劃。在我最絕望,最沮喪,最脆弱的時候,上帝對我未來的保證讓我貼近祂的心。透過祂的話語,上帝一次次帶領我來到祂面前悔改,降服於祂。

那時候我的內心仍然掙扎著。雖然我已經不再跟丈夫的家人住在一起了,但每每跟丈夫打電話的時候,過去的記憶、傷害和憤怒還是會回來。我丈夫仍然站在他的父母那一邊,並且堅持認為我應該給他們道歉。這讓我覺得所有人都在指責我,所有的錯都是我一個人的。

 

上帝是我的護衛者

這過程中,我一直跟上帝較勁。我跟上帝說:「這不公平。為什麼我必須要經歷這些?我結婚不是為了受人欺負。其他人都有人維護他們,就我沒有。誰為我說過一句話?為什麼我不能逃離這一切?」我希望自己面對的不是永生的上帝,是其它的什麼我可以掌控或逃避的東西。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上帝要我們在生活中必須面對的戰場。

跟上帝較勁的時候,我想起羅馬書8章31-32節。如果上帝與我們同在,誰能抵擋我們?上帝不吝惜自己的獨生愛子,替我舍了。那祂豈會吝惜其它一切美善的東西不賜給我嗎?當我讀到這些話語的時候,我感受到上帝對我說話,告訴我祂與我同在,必然加添我需要的力量去面對和處理眼前的一切狀況。當我繼續往下讀的時候,我想到在耶穌基督里的人不被定罪,斷沒有什麼能讓我與上帝的愛隔絕。

我開始明白上帝並沒有不公平。我也開始感知到,上帝確實與我同在。即便全世界的人都指責我,定我的罪,但因著耶穌基督的犧牲,上帝已經不定我的罪了。沒有什麼能夠讓我與上帝的愛隔絕。當我仔細默想羅馬書第8章的時候,我開始用一種不同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處境。我開始看到在我所受到的傷害中上帝的旨意。通過這些傷害,我經歷了上帝信實的保證和安慰。雖然我被周圍的人指責控告,但是在上帝那裡,我找到了盼望。

上帝允許我經歷這些是為了讓我憑著信心看到祂對我的愛。如果我沒有對人失望,我就不會轉向上帝。上帝一直信實地使用這一切事情來帶領我歸向祂,好向我傾倒下祂的祝福。在這一切的事情上,我看到上帝主權的恩手扶持著我。

 

饒恕的掙扎

羅馬書8章深深安慰了我。馬太福音7章3-5節卻讓我知罪。在這一段話中,耶穌要我們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除去別人眼中的刺。這句經文刺中了我的心。如果我堅持說自己一點錯都沒有的話,那我就是對自己的心撒謊。我朝丈夫的父母大吼大叫,言語粗魯,並沒有尊重他們,這不討上帝喜悅。這些經文提醒我,我一直以來就只看著別人眼中的刺,而沒有去處理自己眼中的梁木。我確實應該給丈夫的家人道歉。

我知道我應該悔改。但是老實說,這實在是太難了。尤其是我丈夫和他的父母都沒有為他們傷害我的行為有絲毫的悔改之意。他們一直堅稱自己沒錯。我也確實無法假裝什麼都沒發生,繼續讓他們通過言語來傷害我。

 

因上帝的愛而饒恕

上帝一直以來都鼓勵我,更新我的心思意念。我繼續讀聖經的時候,我越來越意識到我是上帝心愛的孩子,不是一個沒人維護的,沒人要的孩子。在我破碎的時候,我學會了讓自己的心穩固紮根在上帝那裡。我不再受憤怒,絕望,不公平感的轄制了。而是能夠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經歷——充滿盼望和對生命美好的旨意。我決定不再陷入過去的「老我」之中,不再被自憐和絕望轄制。

當我第一次試著跟丈夫的家人道歉的時候,他們表現得很冷漠,還繼續指責和傷害我。但是我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堅持做了對的事情。經過很長時間的忍耐之後,我丈夫和他的家人的心終於軟化了,重新接納了我作為他們的家人。

這個過程里有很多自我否定,傷心和痛苦,但是上帝告訴我,我們應該以善勝惡(羅馬書 12章21節)。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在我腦中迴響:「黑暗不能驅散黑暗,只有光可以。憎恨不能驅走憎恨,只有愛可以。」唯一能夠體會饒恕並真正饒恕對方的方法就是先來接受上帝對我們的饒恕和愛,然後用上帝的愛去愛他人。

我們的和解最終讓我丈夫也願意跟我一起購買一套新的房子,做我們的新家。我們也得到了丈夫家人的祝福,作為夫婦住進了新家裡。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認識了上帝。有上帝在我的生命里是最美好的事,尤其是面對衝突,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所有這一切,若不是因著上帝對我的愛,都不可能翻轉。上帝的愛激勵著我活出榮耀祂的生命,把祂的愛帶給其他更多的人。沒有什麼比認識上帝更美好,更值得追求的了。當我經歷上帝的良善在我生命中動工並救贖我脫離黑暗的時候,饒恕他人也就變得容易多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復活節特輯| 在多變的生活里,祂仍不改變(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短暫的假期臨到,我回到熟悉的家鄉,猛然聽聞屋子後方的一條老街將要拆遷。昔日開滿小店,熱鬧喧囂的老街終究抵擋不歲月的洪流,將被時尚摩登的大酒店所取代。我們常被教導要勇於接受改變,要適應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可當改變突襲日常的生活,心裡總會有無限感觸。

萬里無雲的的天空忽然下起微微細雨。我想,天氣會變,景色會變,身邊最熟悉的人會隨著時間被帶離自己身邊,甚至我自己也是個多變的人。那又有什麼東西我可以捉得住的呢?

其實人生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真正握在手裡。如果我們將快樂單單寄托在世界上的人事物上,我們註定失望。因為我們永遠不知明天會如何,人心又是否如初。

回想自己還沒認識主前的二十年,我總愛把自己快樂的決定權放在他人和環境身上。後來一連好幾個巨大的變遷,我突然明白在環境的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有一段時間,在我感受到幸福的當兒,卻總會悲傷地想著這種好日子會幾時到盡頭。因此,就算我身處的環境已經改善了,我還是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平安。因為,內心深處,我清楚明白人從來不會帶給我永遠的快樂。家人終有一天會老去,朋友會因為各自的忙碌而疏離。當我只能依靠我自己的聰明和才華賺取金錢和名譽時,那我就只好不斷努力,終日惶恐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是變,那又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呢?其實聖經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亘古到永遠,你是上帝」(詩90篇2節)。聖經中,耶和華稱自己為「自有的」 和「自有永有的」 (出埃及記3章14節),這也說明上帝永恆的存在。而耶穌的名字就是「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不只是永恆,更是時刻與我們同在的。

不管你本身是美好還是糟糕,都會有一位上帝以永恆的愛來愛你。

聖經舊約里,以色列人的悖逆讓他們遠離上帝,可上帝仍然看顧他們。在困境中,只要他們呼求上帝,上帝必定搭救他們。在新約里,人的罪惡龐大,上帝依舊不改對人的愛,送上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走上十字架的路,讓耶穌的血贖下全人類的罪惡,好使人重新親近上帝。細細翻閱聖經,你會發現聖經儼然是一封封上帝給人的情書,字裡行間全是上帝對人綿綿不絕的愛。

深知這點,我們就更有盼望面對艱難多變的環境了。猶如保羅,他宣揚福音的道路困難重重,每天都可能遇上措手不及的挑戰。可他卻知道怎樣處在各式各樣的環境當中。或卑賤,或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他知足,他懷著不變的初心,完成上帝託付他的使命。因他知道,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主,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1-12節)。

在充滿變數的環境里,我們需要一張會禱告的口和一顆時刻感恩的心。天色不會常藍,花香不能長漫,可上帝樂意與我們同行。遇到生命巨大的變動,我們可以靠著禱告來到耶穌的施恩寶座前,因祂不只能體諒我們的無能為力,並且祂大有能力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環境改善了,我們也可以以懷著感恩的心讚美上帝。時間久了,我們就會發現不管身處的環境起了多大的風暴,上帝仍然坐著為王,並且看顧你我的需要,因祂本為善。

與其求上帝給與我們無風無浪的一生,倒不如向祂求真正的平安和力量去戰勝風浪。

幾千年年前,耶穌的門徒也遇上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愛的耶穌即將離開他們,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想必他們的心情就如同沒有牧羊人的羊群般無助害怕。耶穌明白他們的心情,並叫他們不要膽怯憂愁,因為聖靈保惠師將永遠與門徒同在。不但如此,祂也留下真正的平安給他們。我想,耶穌的一番保證帶給門徒多大的安慰呀!

如今復活後的耶穌,正坐在寶座上以祂永恆不變的愛待我們,使我們更有盼望和能力面對因著生命的變動所帶來的恐慌絕望。也唯有祂是真正的活水,可以解我們一切生命里的渴。

當我們身處於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時,我們能否帶著不變的愛去面對上帝和人群呢?猶如耶穌,就算受到多大的苦難,也從不改變對人的愛,堅定地完成天父要祂去做的事。耶穌對這個黑暗的世界從不妥協,並能在忙碌的事奉中停下腳步,關心每個人的需要。願我們可以學習耶穌,深知阿爸天父對我們的期待,活出祂喜悅的樣式,過上一個天父眼裡有價值的人生。

雨後總有彩虹,雲上總有太陽。猶如祂對我們許下的約定,在多變的生活里,祂仍不改變。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學會在悲傷中繼續愛上帝(有聲中文)

作者:Deborah Fox,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整個教堂擠滿了人、食物、色彩和嘈雜聲,我卻總覺得哪裡空空的。在外人看來,這可能像是一場派對……但是我們要紀念的那個人卻不能和我們一起慶祝了。

當我起身唱讚美時,眼淚刷地流了下來。看到屋子中間的棺材,我突然意識到:我再也見不到朋友那美麗的笑容了。

上周,Suz因突發中風去世。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能想到的只有:「為什麼,上帝?」這位29歲的年輕女子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她擁有驚人的智慧和改變世界的夢想,她還有很多未盡的事,為什麼這麼年輕就去世了?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這個年紀失去任何朋友或同齡人。但過去三年中,這已經是我第三個40歲以下的朋友去世了。我剛剛才消化了好朋友Amy的突然離世,沒想到又有一個朋友這麼快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已經為失去我的四位祖父母而悲痛,也經歷了不得不告別教會領袖、家庭朋友和老師的苦楚,然而,當一個年輕人去世時,有一種不同以往的悲傷打開了我疑問的潘多拉盒子。為什麼一個善良的上帝會允許這樣的痛苦發生呢?一個健康的年輕人怎麼會這麼快就離開我們?

那些他們從未經歷過的生活要怎麼辦?老實說,這類事情也讓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死亡。如果上帝讓我也回天家,我會錯過什麼呢?

如果我們所愛的人遭遇了意外事故或是襲擊,我們可能還會更容易消化。儘管這些情況令我們悲傷和心碎,但往往會有某個人或某種環境可以讓我們去發泄內心的憤怒、恐懼和絕望。然而,當一個健康的年輕人就這麼突然死去,唯一能讓我們揮拳相向的,就是那個給予他們生命卻又這麼快將其奪去的造物主。

驅使我們常常這樣想的也許並不是上帝是否仁慈這個問題,而是我們對苦難的恐懼。我們很難面對死亡和痛苦,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習慣於專註快樂。我們生活在一個「死亡、疾病和痛苦」是禁忌的時代。我們喜歡掩蓋這些概念。那麼我們要如何處理這類悲傷呢?

我意識到,並沒有某個神奇的公式可以解決人們的悲痛。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當前的情形塑造我們的信心,並去關心那些處在悲痛中的人。以下是我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發現:

1.我們可以和悲傷的人一起悲傷

不要迴避談論逝者,而是可以一起回顧他們留下來的美好回憶。當我們在乎的人沮喪難過時,我們很容易就會忽視問題本身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但這樣做只不過是將痛苦最小化,而且還會加固「死亡和苦難是不容談論的禁忌話題」的想法。

雖然直面痛苦不好受,但也不要在其面前躡手躡腳。走進那悲傷的洞穴,和他們一起悲傷吧。羅馬書12章15節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我們被創造為一個團體是有原因的。

 

2.不要活在恐懼中,要期待復活的盼望

Suz的父親在她的追思儀式上讀了她日記的節選。在日記中,她分享了她在世上的掙扎,以及她是多麼熱切地盼望與基督重聚。她全心全意地為復活禱告,好讓舉國上下更多的人像她一樣能夠認耶穌是他們的主和救贖者。用牧師的話來說,她「相信、活出並分享了復活的盼望」,她知道死亡不僅僅是離開一個轉瞬即逝的世界,而是永生的開始。

我們可以被未知的恐懼吞噬。我們可以擔心別人怎麼想。我們也可能在日復一日地追求屬世的成功。但,或許我們可以活出在基督里的盼望,知道有一天我們會與我們所愛的人重聚(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3.把狹隘的目光從這個世界的煩惱轉向永恆的大願景

每當我的一個朋友去世或自殺時,都在給我敲響警鐘,讓我審視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是在積極地踐行自己的信仰,還是在忙於日常瑣事。

當天地合為一體時,我能不能找到一個丈夫真的那麼重要嗎?我沒有自己的房子有關係嗎?我的經濟穩不穩定有那麼重要嗎?我是否還會因沒有買那條可愛的裙子,或者沒有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後悔不已?

當我與耶穌面對面時,我想我唯一的遺憾應該是沒有和別人分享祂的愛。正如哥林多後書4章18節所鼓勵我們的:「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上帝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把我的朋友們叫回祂身邊。對於這背後的意義,我沒有任何答案可以告訴他們的家人。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這背後更大的原因。但我正在學習在我的這些問題中更靠近上帝。

在處理心痛和悲傷的歷程中,我已經更深地體驗到了天父的愛。世界上有太多的罪、痛苦和破碎,但我們活著有榮耀的盼望——有一天死亡會被勝利吞滅:

「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哥林多前15章54-55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一起「復活節」的5種方式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你會跟我一起「復活節」嗎?

那天,我女兒一直待在我母親那裡,我聽說她們已經開始準備復活節裝飾了。當我去接她時,她抱著滿籃子的雞蛋,可愛又期盼地看著我:「媽媽,你會和我一起複活節嗎?」

一開始,孩子的語法錯誤把我逗笑了。但過了一會兒,我意識到她的話有深刻的意義。

復活節是一個動詞。至少它應該是。復活節,是每年我們特地用來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但我們要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來「(過)復活節」呢?

 

歡迎祂

當耶穌在祂被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周日到達耶路撒冷時,人們多麼歡迎祂,紛紛將自己的外套和棕櫚枝鋪在地上。他們知道這個進城來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們大聲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太福音21章8-9節)。

我們稱這一天為棕櫚主日。在教會,我們常常會以喜悅歡欣的敬拜讚美來慶祝這個日子。這一天,我們不僅記念耶穌榮入耶路撒冷,也尋求祂對我們生命的指引和帶領。這一天,我們歡迎耶穌,調整自己的心,與祂一致。

我最近就把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角色、重要的人際關係和我經常參與的事項一一列出來。我一項一項地查看,禱告歡迎耶穌來到我的這些角色、關係和事項中。雖然,我知道祂已經存在於這些地方,畢竟祂是無處不在的上帝,但這個過程是為了讓我主動地邀請和歡迎祂,並再次宣告,在這些領域祂才是真正掌權的那個。

這是我對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的方式。

這麼做並非易事。當我歡迎耶穌進入我的家庭、婚姻、作為母親的角色、我的教室、友誼、生命中的偶像和堅固營壘時,我意識到祂的到來必定需要我在這些領域做出改變。主不可能與謊言、焦慮和堅固營壘同在。歡迎主的過程需要我們堅信祂比一切都更寶貴。在今年的復活節,無論付上什麼代價,讓我們都歡迎基督來做王掌權吧。

 

記念祂

在耶穌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晚上,祂與門徒們一起慶祝了逾越節——記念上帝如何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的節日。在那頓晚餐中,耶穌設立了我們熟知的主的晚餐(聖餐)。當祂和門徒們一起坐在桌子旁時,祂掰開了一塊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祂又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19-20節)。

在我看來,耶穌所說的「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行字巨大而醒目。祂要我們通過吃餅和喝杯來記念祂的犧牲。這要成為今年我們「復活節」的一部分。當我們吃了餅喝了杯之後,我們就把自己交給了祂。我們就是在說:「我們想要把自己交給你。我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將會與祂一起受苦,但這也同樣意味著作為祂的孩子,我們的未來是確定的——我們將會與祂一同復活。

在今年的受難周,當你領受主的晚餐時,請以此來記念耶穌做出的犧牲。

 

為祂哀痛

在逾越節那周的周五,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經過幾個小時的掙扎後,祂喊道:「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23章46節),然後祂的氣就斷了。馬太告訴我們耶穌死的時候發生了地震(馬太福音27章51節),我們也在經文中讀到當天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天都是黑的(路加福音23章44-45節)。

你能想像當時站在十字架下會感到多麼壓抑嗎?在一片黑暗中經歷地震是怎樣的感受?親眼見證罪和羞恥對世界造成的巨大破壞是怎樣的感覺?所有這些都說明了那一天發生的事是多麼沉重。上帝的獨生愛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天父上帝離棄了祂的兒子。這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我們要如何進入這種哀痛?我們怎樣才能體會到那天的事件所帶來的沉重?我認為很明顯,答案並非是我們喜歡的——我們需要沉浸在其中。不要急於讓這一天過去,更不要直接跳到星期天。我們需要安靜地沉浸在受難日一會兒,我們不僅要為耶穌的死哀痛,還要為把祂釘上十架的我們的罪哀傷。

我們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儘可能的去理解祂為我們所做的犧牲有多大,失去愛子有多沉重以及這個世界在星期五的恥辱有多大。所以我們要哀痛。為整個世界的恥辱和罪而哀痛,也為我們與上帝的隔絕而哀痛。但請放心,這個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畫上句號…..

 

等候祂

你能想像耶穌毫無聲息地躺在墳墓里的那個周六是怎樣的嗎?門徒們是否絕望地認為他們一直都跟錯了人呢?會不會有幾個因著聖靈的帶領,開始把耶穌所有的教導串連起來,並滿懷希望地等候祂的復活?

介於受難周五和復活主日之間的尷尬周六不應該被我們一掠而過。耶穌死了之後,祂的一些門徒感到無比絕望。然而我們知道周日即將來臨,耶穌會復活。過渡時期並不容易。但願意在這緊張的情形中等候,表明了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掌權者。

就像上面的哀痛階段一樣,讓我們不要急於度過這一天。如果沒有周六的不安,也就不會有周日的喜悅。

今天,我們要如何等待基督呢?我們當然是要在復活節這一周等候祂,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需要。也許我們現在正處於所遇之事的中間狀態。我們需要在什麼事情上學習等候?需要用哪種方式面對這種不確定的狀態呢?在等候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依靠基督呢?我們在等候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基督徒,最終我們等待的是上帝國度的完全來臨。我們等待耶穌再來並將一切都更新,罪惡不再在世界掌權。所以,在等待中,我們將目光鎖定周日……

 

因祂歡喜

周日早上,復活的耶穌出現在祂的朋友、家人和門徒面前。墳墓不能禁錮祂。祂直面死亡並戰勝了它。祂承受了上帝因我們的罪和恥辱而產生的憤怒,並完全為我們贖了罪。

你能想像嗎?這一天,所有的悲傷和絕望都不再有了,我們最可怕的噩夢證實並不是真的。門徒那麼懷念耶穌並渴望得見祂,而現在祂就以肉身出現在他們面前。祂確實是祂自己所說的那個人。祂是那個大家一直都在等候的救贖主,為了祂的榮耀來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我們無法付的債,祂已經全部付清!祂讓我們能夠認識祂並永遠與祂同住!罪不能再將我們與我們的君王分開,因此復活節周日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天!

今年的復活節,讓我們深深地享受在因基督的復活而帶來的滿溢喜樂中吧。讓我們大聲而驕傲地來歌頌祂。讓我們張開雙臂,接受祂的寬恕、恩典和良善。讓我們在基督里擁抱我們的弟兄姐妹,並與全世界的教會一同宣告祂已經復活了!祂確實復活了!奧古斯丁在他對《詩篇》的解讀中說得最好:「我們是復活節族人,而哈利路亞就是我們的族歌!」

我的朋友,今年你要一起「復活節」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上帝能使用我的痛苦經歷祝福他人(有聲中文)

作者:Jefferson,新加坡

翻譯:Helle Cheng,香港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幾周前,我在教會的查經小組與弟兄姊妹們一起閱讀華理克的著作《標竿人生》。書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你人生的各種經歷中,痛苦的經歷往往是上帝在你未來的事工中使用最多的。你的每一個傷痛都不是白費的!事實上,你最有影響力的事工極有可能源自你最深的痛苦。(此處是華理克的原話。)

這段文字直擊我心。我回想起上帝如何使用我剛度過的一段痛苦經歷與我一位未信主的同事打開了話題。

就在那之前的幾天,我教會的一個好朋友指出了我對他人的漠視。他指出,我時常只看重自己的需要高過他的,這讓他感到很受傷,而我一些其他朋友也有同感。例如,即使知道朋友已經非常疲憊需要休息,我卻仍然堅持拉著他們陪我吃飯。

朋友指出我的不是後,我很快向他道了歉,但心底里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

「他說的是真的嗎?我真的如他描述那樣自私嗎?」

這些問題困擾我多日,因為他口中的我,與我自認為的我差距甚遠。

我繼續閱讀《標竿人生》,書中關於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章8-11節中的經歷記述大大安慰了我。保羅記述了他在小亞細亞事奉時遇上的種種困難,而這樣的經歷提醒他要全心全意地信靠上帝。

華理克用下面這段話回應了這段經文:「你必須願意敞開心房與人分享你的痛苦經歷,上帝才可能使用它來祝福別人。你必須不再遮掩,而是坦承自己的錯誤、失敗和恐懼……保羅深明這點,所以他坦然面對自己灰心失意的日子。」

這番話責備了我的心。受批評向來不是件令人舒服的事兒。雖然批評時常是出自善意,讓我們能看到自己的過失並加以改正,但卻無可避免地會傷害到我們的感受。不過,我決定不去盯著傷害看,而是以開放的心接納朋友的批評。同時,我決定以後更加註意朋友的需要。

痛苦的經歷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上帝透過朋友對我的批評,使我看見自己從前忽視的罪。在我思想這件事時,詩篇139篇23-24節在我腦海浮現: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意識到我一直都很自私,不太顧及身邊人的感受。雖然被批評不好受,但我為此心存感恩,因為它不光再次提醒我自己是個罪人,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上帝的救恩是多美好,因此我才能夠過順服的生活。

 

上帝如何使用我的經歷祝福他人

事發後幾個星期,上帝給我機會與一位未信主的同事分享這次經歷。

在吃過午飯後,我們走在回辦公室的路上,這位同事問起我對他的看法。回答前,我決定探究一下為何他會突然問我這個問題。

顯易而見,他被一個朋友狠狠地批評了。聽過他的分享後,我決定向他講述自己被批評的經歷——朋友的指摘如何幫我更了解自己,而上帝又怎樣助我與朋友冰釋前嫌。

那位同事一直全神貫注地聽著,直至我談到如何與朋友重修舊好時,他打斷我說他並不信主,也不信我能與朋友和好是靠上帝的幫助。

縱使他很快轉到新的話題,但我確定我的分享對他有所影響。雖然他還未願意敞開心房談及上帝,但我相信上帝已透過我,向他展現祂的慈愛。

華理克在《標竿人生》中寫道:「有誰比一個戰勝了(嗜酒的)惡魔而重獲自由的人更適合幫助嗜酒者呢?」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僕人,去幫助那些與我們面對同樣爭扎的人。

我明白了我們經受的所有苦難都有意義。雖然我們感到上帝似乎是在責打我們,但祂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意念。祂會成為我們痛苦中的安慰。

當我們認罪悔改時,上帝會原諒我們並借著我們完成祂的工作。

當我們看到一些人正面臨著和自己的痛苦經歷類似的情況,就去找機會與他們分享上帝的愛吧。透過我們真實的分享上帝如何帶我們走出軟弱,他們將會認識我們的上帝。

假如你正經歷痛苦,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夠鼓勵你。上帝從未應許我們在今生不會受苦流淚,但祂應許了使用仍會犯罪的我們,並應許醫治和安慰我們。祂也會透過這些痛苦經歷,彰顯祂的聖名,祝福我們身邊的人。

「你們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申命記 32章39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在令人絕望的生產中經歷平安與盼望(有聲中文)

陳述:Grace Loh,新加坡

作者:Sophia Ng,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和丈夫Bryan一直盼望著上帝賜給我們第二個孩子。當我們終於看到驗孕棒呈陽性時,真是欣喜若狂。

前12周,一切都很正常。然而在進行第13周掃描時,超聲波醫師卻發現了一些問題。她立刻拿起電話,詢問資深醫師。我當時就知道出事了。但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不想在公共場合崩潰。

之後他們帶我去做檢查。在挨過了將近4個小時的不停檢查後,會診醫師讓我坐下來,告訴了我壞消息。他建議我終止妊娠,並給我定了個日期,就結束了。

之後我和丈夫打電話給牧師,告知他這件事。牧師的話讓我認識到終止妊娠就是墮胎,他說:「你需要根據上帝的話來重新考慮這件事。」

然而,我的內心很掙扎。我心裡是很想終止妊娠的,但卻沒有平安。我在自己的意志和上帝的意志間被拉扯著。明明知道不可能把孩子帶回家,所以我不想忍受懷孕頭三個月的噁心、嘔吐和經歷分娩的痛苦。在萬分困惑的時候,我告訴上帝,「我想要按照我的方式來。」但我感覺到祂在說,「孩子,那不是我的方式」。

第二天,我坐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所有的想法又交織在我的腦海中,最終我放手了。我告訴上帝: 「不管未來怎樣,我都選擇你的方式。」

那一刻,上帝所賜出人意料的平安充滿了我,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保守著我們的心靈和意念。

 

漫長的九個月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難過了。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抑鬱過。我們的孩子,我們知道是上帝所賜的,卻活不了。我終於了解了什麼是抑鬱——就像是你被困在一個無法逃脫的黑洞里。你失去了對生活的所有熱情,什麼也不想干,只想躺在床上。你甚至不能禱告,因為你只想死。我記得有好幾天我都陷在這種感覺里。

有次,Bryan在失去理智的時候也陷入了抑鬱。然而在目睹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後,我們的長女——當時一歲半的Charity,第一次表現出了同理心。她走到爸爸旁邊,擦了擦他的眼淚說:「爸爸,別哭。」。

朋友和家人對此事的反應各不相同。滿懷善意的人卻可能說出各種傷人的話。許多人告訴我們,「Grace,你需要相信上帝會醫治他」,「你禱告得還不夠」或「你的信心不夠大」。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這些人很愛我,他們並不是有意要傷害我。

在內心深處,我知道上帝不會醫治我的孩子,我註定要經歷這種傷痛。我認為相比面對正面的環境,面對負面的情況時,選擇信任上帝並堅持到底所需要的信心要大得多。

經歷火一般的試煉,讓我學習仰望上帝,而非期待環境有所改變。

上帝在祂的話語中並沒有說祂一定會醫治我們;給我們好的工作;或事情一定有好的結果。祂從來沒有應許我們這些事。他說祂將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但我們知道這豐盛的生命並非免於試煉或患難,而是在最艱難的時候依然有希望、喜樂、平安和愛。

是的,我希望上帝醫治我們的孩子,但是如果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這對我或對世界並不是最好的呢?

陪伴我們經歷這一切的屬靈長輩建議我們給孩子取個名字。我們一直想給我們第一個兒子取名為Matthias,意思是「上帝的禮物」。雖然知道這份「禮物」將不久於世,我們還是靠著信心給他起名叫Matthias,因為不管怎樣,我們都看他為一份禮物。

 

出生

在懷孕第38周左右,我因為巨痛入院。醫生給我注射催產素來引產。有一陣,我感到Matthias在我體內翻滾、掙扎,但最終他安靜了下來,我也睡著了。

幾個小時後,醫生來檢查我,發現我的子宮撕裂了,而且還在流血。他們說我需要做緊急剖腹產。醫生們讓我簽了一堆我幾乎看不懂的文件,授權醫生進行任何必要的手術,然後就被推進了手術室。

當我從手術中醒來,可以抱抱Matthias時,他已經變冷了,身體僵硬,臉色發青,皮膚又軟又粘。

我問Bryan的第一個問題是:「我的子宮還在嗎?」我的子宮破裂了,差點觸及大動脈。如果裂痕再大一點,我就會失去子宮。

 

出人意料的平安

因著無法預知生產後各自的心理狀況,所以我們做了準備以應付各種狀況。但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當時所經歷的內心深處的平安,感覺就像被上帝出人意料的平安完全包裹了起來。

我曾經害怕痛苦、傷心、和為自己的決定而付出代價,但這一路下來我學到的是,上帝的恩典永遠是足夠的。

不管這個選擇看起來多麼艱難,一旦你對上帝說「是」,祂就會陪伴你走每一步。祂的平安會護衛你,祂的恩典會給你力量。

通過這次試煉,上帝的道向我活了起來,我也因此獲得許多財富,如耐心、寬恕、理解了上帝的平安與恩典,以及學會了靠信心而不是靠眼見生活。箴言3章5-6教導我即使我不明白祂在做什麼和為什麼做,我仍要相信祂,因為祂的意念和道路高過我的意念和道路(以賽亞書55章8-9節)。這些經文幫助我將自己的處境交託給主並像馬利亞一樣回應主:「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加福音1章38節)。

如Hillsong United在《沙漠之歌(Desert Song)》中所寫的那樣:「有一種信心比金子更寶貴,主啊,求你用火焰煉就我。」在整個試煉過程中,Charity就是我們的彩虹,我們的陽光,是她的歡聲笑語將我們從沮喪的深淵中拉出來。她真是我們的珍寶。她現在也明白了生與死。她說:「我等不及去見耶穌的時候見到弟弟了!我會超級開心的。」

許多理解了死亡的孩子都會害怕死亡,但她卻知道死後還有生命。這是之前我們無論怎麼也不可能教會她的。

 

再一次經歷試煉

悲傷偶爾仍會突然襲來。在Matthias離開我們近一年之後,我得知一個好朋友懷孕的消息。這對我打擊很大,讓我心生嫉妒。為什麼她能有個健康的寶寶?

不久之後,我意識到自己的胃口發生了改變並且有點疲憊感。在家中的妊娠測試證實我第三次懷孕了。

驚喜之後接踵而來的並非都是美好。我很早就開始出血,婦科醫生在我體內發現了血塊,並且告知我還有流產的危險。更嚴重的是,醫生認為我的子宮再次破裂的可能性是20%到30%。如果破裂發生在醫院以外,我甚至可能沒命。

如果在過去,面對這種情況,和一次次的檢查結果,我會驚慌失措。而現在,我能泰然處之,如果孩子還活著,就順其自然吧。

我的指望建立在上帝的屬性上。無論結果如何,祂向我所懷的意念是最好的,並有更深遠的意義。祂才是我們靈魂的錨。

悲傷不會消失,傷痕也仍舊會在那裡。但我們不會因悲傷而絕望,因為我們心中有平安和盼望,知道有一天我們會團聚在天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SSA特輯| 破碎的得修復(有聲中文)

作者:Hon Chin Foang,新加坡Good News Baptist Church主任牧師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我在25年前認識主。在跟隨主的25年里,祂帶領我認識了幾位深受同性吸引(SSA)問題困擾的弟兄。主借著我與他們的友誼,教會了我許多寶貴的功課,也改變了我的生命和服侍方向。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學到的以及至今仍在學習的關鍵點。

多年以來我一直在一所地方教會聚會。在我剛加入那會兒,一個40歲出頭的弟兄成為了我的朋友,並常常鼓勵我這個新信徒。他熱情友好的性格讓教會的許多人受到鼓舞。但隨著我對他了解的深入,我發現在他善於交際應酬的外表下卻藏著一個飽受挫折的靈魂,導致他長期以來思想悲觀,內心痛苦。在經歷了兩次腦部大手術後,他一直生活在反反覆復的抑鬱狀態中,常常哀嘆生活給了他一副爛牌。因著上帝的恩典,隨著我們更多的相處,我們的友誼也與日俱增。我們常常每周見一次,他甚至會邀請我在他家過夜。不久後,每次在他家過夜時,他都會希望我睡在他身邊,並在睡覺時牽著我的手。雖然一開始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我和弟兄從來沒有這麼近的身體接觸),但我並沒有多想。直到有一天,他向我透露,他從小就受同性吸引問題的困擾。這一發現讓我理解了他對弟兄的情感依賴、對我用以表達好感的肢體接觸以及他對男性友誼的渴求。

上帝藉此讓我開始明白,他受同性吸引的問題僅僅是他內心深處對他所缺乏的男性關係、兄弟之愛和健康男性友誼需要的表現。因著恩典,主使我能繼續作為主內弟兄對他給予關懷和幫助。不幸的是,自從他向我透露了他內心深處的秘密後,就開始擔心我會背叛他的信任,泄露他的秘密。他時刻活在這樣的恐懼中,身心備受折磨。幾年後,我得知他自殺的消息,感到非常震驚。多年來,恥辱、恐懼和與SSA鬥爭的痛苦讓他疲憊不堪,最終走向死亡。在我與他八年的友誼中,主讓我明白那些在SSA問題中掙扎的人,最需要的是能讓他們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安全關係。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與同性建立健康的友誼,且越來越有主的榮光。

在同一時期,主帶領我認識了另外兩個受同性吸引問題困擾的弟兄。一個是我當時在大學生團契所牧養的弟兄JT。在過去的23年里,我們從導師和門徒的關係,成為了彼此扶持的弟兄,然後成為一起幫助深受SSA困擾弟兄的同工。在我們起初建立門徒關係的那幾年,JT坦誠地告訴我他與SSA鬥爭的痛苦,也分享了他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缺乏父親的陪伴和肯定而造成的身心上的破碎。他曾被同學們欺負,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還曾被部隊的教官性侵。

上帝讓我明白,SSA和我們遭遇的其它問題和痛苦一樣,是這個墮落世界中的罪帶來的後果。以JT的例子來看,罪表現在他父親的不盡責,他的同學們對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創造出的人類尊嚴的恣意踐踏,還有教官對他的性侵。因此,主開始教導我如何成為JT的屬靈父親,以天父的慈愛關心他,而不是以自己屬血氣的和律法的眼光來看待他。我學習像對待其他的兄弟一樣來對待他,看他為一個身份和尊嚴建立在耶穌基督里和被上帝所愛的人。我也和JT一起成長,彼此鼓勵過性純潔的生活。我個人也常面對性方面的掙扎,也經歷過失敗和捆綁。在這一段同在基督里成長的天路歷程中,主正帶領我們成為彼此的同工一起去幫助更多掙扎在性破碎中的弟兄們。

很奇妙的是,主通過我的一個私交教會了我許多關於如何關懷有SSA問題朋友的寶貴功課。他在我信主早期成為我的屬靈導師。我們在大學裡認識,他的敬虔、僕人式的領袖風格和培訓門徒的熱情都成為眾人的榜樣。我從他與主同行、與人交通,對我和其他弟兄的慈愛和耐心,以及對上帝的服侍上,看到了基督的樣式。即使面臨挑戰,他依然身體力行。上帝保守這段友誼,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至今為止,他一直是我敬仰的屬靈導師,也是對我的基督信仰影響最大的人。直到我們成為朋友很久以後,他才和我分享了他關於同性吸引的掙扎,但這沒有影響我們的友誼和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我永遠感激他的事奉為我生命帶來的祝福。

因著他,我明白了主豐盛的恩典——祂救贖了我們,並賜予我們新生命為榮耀祂而活。主能奇妙地使用我們的掙扎和痛苦,使這些成為他人的祝福。我們也因此明白一切都源於基督,一切都因著主耶穌基督豐盛的慈愛和恩典而不再一樣。藉著聖靈的能力,祂在我們裡面做工,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生來榮耀天父。以上就是我的故事,我想要藉此向上帝獻上感恩,並致敬那些祂派來祝福我生命的親愛弟兄們。

最後,一路走來,我也明白了上帝呼召我帶領教會的弟兄姊妹去幫助那些受性問題困擾的人,並去牧養他們。因著祂的恩典,從去年開始,我們教會成立了一個支持小組,專門幫助那些受同性吸引和相關問題困擾的男性。在上帝裝備祂的兒女去幫助在性方面破碎之人一事上,我慢慢意識到以下幾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和做法:

1.主任牧師必須樹立榜樣。面對教會,他必須願意呈現真實的自己,甚至破碎的一面。他應幫助教會建立一個安全的氛圍,讓人們能夠在此建立安全的關係,能夠敞開心扉、認罪悔改,並彼此坦誠自己最深的黑暗和掙扎。在這樣的集體中,他們共同尋求主,一同接受上帝的恩典、愛、鼓勵,甚至是管教。為了建立這樣一個安全的環境,主帶領我公開地與教會領袖和會眾分享自己的掙扎、捆綁、擺脫色情成癮的經歷和其他生活上的挑戰。

2.要幫助和牧養在性問題方面有掙扎的男女,教會需要接受裝備。為此,我們要信靠上帝,讓祂帶領我們在教會中建立針對男性和女性的事工。以我的教會為例,我們是借著禱告選出了一些在這方面有負擔的弟兄姐妹並訓練他們來領導此項事工。

3.此外,這些領袖們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幫助性破碎的男女轉變成為追隨耶穌基督的門徒。要使他們的工作更有成效,教會領袖們應以身作則,讓他們看到如何以上帝無條件的接納去愛他人,如何主動建立友情,並身體力行地活出基督的生命,幫助他人看到如何靠聖靈引導來確定自己在基督里真正的身份。他們需要知道人生真正的滿足來自生命活水的泉源——基督,然後去幫助別人也明白這個真理。

 

原文出自出版書籍《Good News for Bruised Reeds – Walking with Same-Sex Attracted Friends》

*本文經同意後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關於財富的掙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身為基督徒的我,會對自己「想要變有錢」的想法感到不安,甚至有罪惡感。

聖經上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19-21節)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所以,基督徒怎麼可以一直想著錢呢?

可是,不變得有錢一點,我的父母就要一直工作到退休。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所欠下的讀書貸款何時才能還完?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該如何在宣教和神學的事工上奉獻多一點?

然而這所謂的「一點」是多少?我心中也沒有一個答案。

提摩太前書6章8-11節如此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我是不知足嗎?我是貪戀錢財了嗎?為了避免自己的想法陷入死胡同,我常常禱告,求主告訴我想要變富有的想法是不是錯的。我一直在花費時間,甚至不惜花錢去學習理財,是不是不討祂的喜悅?

就在這個時候,我不確定是不是出於主的亮光,我開始想到從聖經中有錢的人物去認識財富觀,並且寫下我的心得。但願我的心得,也能夠幫助同樣有此困惑的你們。

 

聖經中著名的有錢人——亞伯拉罕

我想到的第一個有錢人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被稱為上帝的朋友。因為他對上帝的信心,人們甚至給了他「信心之父」的稱號。據創世記11章31節記載,亞伯拉罕和家人住在幼發拉底河東岸一座繁榮的城,叫做「迦勒底的吾珥」。

吾珥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據考古資料記載,吾珥出產許多黃金和珠寶,其雕刻藝術、人造運河、建築等,都曾經聞名於世。但是,此地卻充斥著偶像的膜拜與迷信。吾珥最醒目的建築物是一座高聳的金字塔,供奉著月神南那。而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也是侍奉別神的(約書亞記 24章2節)。雖然如此,當上帝向亞伯蘭顯現,要他離開家鄉、親屬、父家,往上帝指定的地方去時,他立即選擇聽從(創世記12章1-3節)。後來他拉帶著亞伯蘭、撒萊和羅得來到了哈蘭。

 

看重上帝的話勝於財富

我猜想亞伯拉罕的家庭背景應該很不錯,並且在哈蘭的時候小有積蓄(創世記12章5節)。啟程之前,他需要變賣產業,而在匆忙之下變賣,他可能會損失不小一筆金錢,但他還是樂於順從耶和華。這讓我看到他真的是看重上帝的話勝於金錢的。

其實,當你有錢了,你不一定會甘心樂意地奉獻。拿曾經的我自己為例,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得到了額外的獎學金。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巨款。當初還沒拿到錢的時候,我向上帝禱告說:「若是你給了我這筆錢,我會把十分之一奉獻給你。」可拿到了錢後,我卻拖了幾個月都不願奉獻。很誠實地說,我不捨得了。拿到錢後我就很自然地以為這是我自己的財產,因此奉獻變得很掙扎。很感恩祂的耐心提醒,也求祂饒恕我這個貪財的僕人。現在,我已經在分批將這筆錢奉獻。我還在禱告,希望能把剩下的一半奉獻在有需要的地方。

 

順服上帝而蒙福

亞伯拉罕對上帝的完全順服,也可以在創世記14章中看出。那時,他為了救侄子羅得與四王征戰,凱旋而歸。所多瑪王為了感謝他的幫助,想要把財富賞給他,可是他拒絕了,還如此說道:「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世記14章22-23節)想想看,能得到一國之君的賞賜,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亞伯拉罕卻毫不動心,因為他只在乎上帝如何看待他。這絕對是一場信心的考驗,而人的信心是在操練中不斷成長的。我們可以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到,與他的財富相比,更突出的是他對上帝的順服。

依據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從來沒有向上帝求過財富和孩子。他只是兢兢業業地做著上帝要他做的工。在我們為著如何才能達到財富自由操心時,不妨學習亞伯拉罕,常常聆聽上帝的聲音,並以順服來回應,一步一步,在祂的國度里得到真正的自由——不再為任何事憂慮。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