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我接受不了生命中的患難,怎麼辦?(有聲中文)

作者:Dorothy Norberg,美國
翻譯:孔曉慧,中國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多年來,我一直被各樣的疾病困擾,遭受着自身免疫低下、焦慮和強迫症的折磨。我不得不接受自己身體上的局限和面對因此而來的學業上的挑戰,但是我卻一直受不了精神方面的問題帶給我的折磨和痛苦。

我的大腦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一直被過度的焦慮、黑暗的思想和干擾我正常思維的聲音充滿。我的心一刻都不得安寧。雖然在人群面前我努力泰然自若,但內心卻有剋制不住的怒氣。

這種時時刻刻的精神壓力和負面思想使我難以應對生活中的其他挑戰,也影響到了我和家人的關係。雖然我也有正常的時候,但是大多數的時候,我要麼是坐在地上抽泣,要麼就是處在緊繃、易怒的狀態中快要爆發。

上帝啊,為什麼會這樣?

我能夠詳細地告訴你為什麼上帝會允許祂的孩子遭遇苦難。我知道邪惡因着罪進入這個世界,而上帝最終在十字架上戰勝了它,上帝允許生命中苦難的存在是為了使我們的生命得長進,最終來榮耀祂的名。我也相信有一天,上帝會迎接祂的兒女進入祂那沒有痛苦和眼淚的國度。

但是,當我每一天的生活都舉步維艱時,知道這些真理已經無法再讓我心緒平靜了。我被揮之不去的負面思想和自己易怒的行為囚禁着,內心的苦毒開始慢慢生根發芽。

因着我痛苦的經歷,上帝使我更加有同情心、更加謙卑,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更加信靠祂,我知道我應該為這些成長而歡喜。但是上帝就不能通過其他沒那麼痛苦,也更讓人接受的處境來讓我得到這些成長嗎?如果我的身體不適、大腦紊亂只是為了讓我看到離了基督我別無幫助,唯有敬拜祂的話,那上帝豈不是也太可怕了嗎?

然而我又不能憎恨上帝,所以我就恨我自己,並陷入深深的苦毒不能自拔。

為什麼我走不出來?

身體上的疾病並無對錯之分,但是我抑制不住的負面思想卻讓我覺得是罪,並為此深感愧疚。我的焦慮、對上帝的憤怒、對他人的苛刻、充滿憎恨的情緒和各種不應有的負面思想都讓我忍無可忍。可是無論我怎樣努力去抑制和摒棄它們,這些黑暗的思想和感覺仍然在發酵。

一段時間后,我開始意識到,我的這些掙扎和紊亂是源於神經上的問題。這給了我稍許的安慰,但是即使有這些負面情緒不是我的錯,我還是要去和它們做鬥爭啊。我開始了一場持久的拉鋸戰,在自我開脫和深感愧疚中交替掙扎着。我痛苦的根源是害怕我的每一個負面思想都被記錄在案,而我將在審判的日子面對這個案卷。當我在擔憂上帝會如何評判我因着身體緣故而陷入的處境時,我忘記了實際上我的罪案已經被釘在了十字架上(歌羅西書2章13-14節)。

在我每周聽牧師講道、學習聖經並參加團契的過程中,上帝用這些充滿恩典的簡單方式加深了我對救恩的信心和我對福音大能的理解。我明白了我的罪和破碎都不復存在了,我不需要再沉浸在罪疚感中了,因為我不再受罪的捆綁而已經在基督里活過來了。上帝明明已經救我脫離了罪惡,使我在基督里被稱為義人,我怎能還能責備祂允許苦難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呢?祂的兒子已經替我背負了罪和死的重擔,我怎能還對上帝充滿怒氣呢?

上帝的回應

一段時間之後,我的狀況有所改善。雖然我的身體狀況仍然不好,但是我可以不再受那種毫無緣由的負面思想的困擾了。我跟自己和解了也看到了自己在苦難中的成長。但是很長時間中,我仍然會覺得上帝很不公平。常常,我對生命長進的感恩還是會被內心的爭論所淹沒,我不斷地問,上帝讓我受這些苦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既不能明白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上帝讓我經歷這些,但是我知道上帝是良善和有大能的,而且祂是慈愛的。因着我所遭遇的,我知道我的信仰是真實的。上帝拿走了我最珍視的和內心最想依靠的——我一直努力維護的自義和自尊——讓我因此和祂更親近。

我沒有得到我理想的完美結局,我的痛苦並沒有完全得到醫治而我也並沒有得到一個解釋,但我卻因着學習放下對自己生命的掌控,轉而去愛我的救主而找到了出路。英國牧師司布真曾經說:「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風暴中親吻將我甩向岩石的波浪。」我用這句話來重塑我的視角,上帝呼召我讓我更加親近祂而非僅僅是活在我自認為好的生活里。我所誇耀的不是我做了什麼善事或者我成功地戰勝了什麼罪惡,而是只有基督。我也願意接受上帝為了引領我緊緊依靠祂所讓我經歷的一切。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感恩節特輯 |上帝,謝謝你,讓我有手指和腳趾!(有聲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國
翻譯:Joy Qi,新加坡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永遠不會忘記2003年夏天我從印度南部一個麻風病聚居地離開的那一幕。那年我13歲,剛剛協助家人為聚居地的幾十名基督徒舉辦了一場音樂敬拜。
當我們的車顛簸在一條狹窄的單行山路上時,我清楚地記得,我看着自己的手指,仔細研究了一會兒,然後又看了看我的腳,再看了看我的腳趾。那一刻, 我陷入了無邊的思緒。 我低聲地說:「上帝,謝謝你,讓我有手指和腳趾。」

從那天開始,我對感恩的看法徹底改變了。

感恩是一種生活方式

感謝上帝不應該只是飯前禱告一下, 而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我意識到,沒有什麼東西是理應歸我的——甚至包括我的四肢。 當我們走在印度的麻風病人中間時,13歲的我看到有人還活着就開始四肢腐爛。 當時,我狹隘的「認為生活虧欠了我」的西方化價值觀崩塌了,我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為那些每天觸手可得的小確幸感謝過上帝。

我們常常忽略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去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微風、樹木、美麗的陽光、走路的能力,甚至是看見的能力,而這樣一個屬靈的操守是可以讓我們保持生機的。美國著名牧師Chuck Swindoll表示,感恩是意志的決定,它需要我們付出努力。

上帝創造我們要過感恩的生活。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呼召信徒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感恩。 這可不是耶穌提出的的自助方案。 祂知道,感恩能夠對我們的靈魂有切實的幫助。 感恩會在精神和心靈上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焦慮和擔憂。

感恩能夠去除憂慮、恐懼和焦慮

我正在攻讀一個心理輔導專業的高級學位,我學習得越多,就越發覺到培養自己的感恩態度是在生活中消除憂慮,恐懼和焦慮的最好方法之一。而且這不僅僅是一個心理學工具。 這是腓立比書4章6節中所討論的屬靈真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這段經文並沒有在這裡結束。 它接著說,在我們將我們的請求、憂愁和焦慮交託給上帝之後(順便說一句,這體現了我們對上帝主權和祂給我們生命計劃的的信任),祂就會賜給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 這真的是一個美好,激動人心又有力的應許。

感恩會改變我們對挑戰的看法

德國牧師和神學家Dietrich Bonhoeffer因着反對希特勒而在納粹集中營遇害。他曾經說過:「只有因着感恩,生活才能變得更加豐富。」如果一個人曾在集中營里生活並且受到迫害的人都能說出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都應該記住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無論大小),並為這些感謝上帝呢?

牧師兼作家John MacArthur恰當地總結道:「一顆感恩的心……與驕傲,自私和憂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它也有助於加強信徒對主的信心和對祂供應的信靠。無論海浪如何波濤洶湧,信徒的內心都會因對主不斷的讚美和感恩而被鼓舞。」

這個月,你願意每天和我一起刻意練習為著不同的事情感謝上帝嗎?嘗試一下吧!我保證它會從此改變你看待事情的態度,讓你能夠看到苦難中的美好和祝福,並且讓你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曾經的我,也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掙扎徘徊(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再過兩天就是弟弟十三歲的生日了。我心裡好奇將踏入少年時期的他會希望得到怎麼樣的禮物,於是就用半開玩笑的口吻問他:“你在禱告里有向上帝討什麼禮物嗎?”本以為會得到孩子氣的答案,沒料到他想一想后,竟回答道:“我想得到上帝的祝福。因為這是無價的。”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就已經懂得上帝祝福的重要性,讓我很感動。是的,上帝的祝福是此生最美好的禮物,能夠認識愛我至深的耶穌基督更是無比的幸運。

如果兩年前我掉頭離開,不理會那位熱心向我傳福音的叔叔,也許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每天都充滿盼望的女孩了。還記得兩年前中六成績放榜,一直是優秀生的自己卻拿到有史以來最不理想的成績,讓我和夢寐以求的大學從此無緣。面對親人師長的安慰,我無所適從,因為他們不是我,不理解我的痛。他們眼底掩藏不住的失望也讓我深陷內疚和自卑的漩渦里。眼看身旁的好友都達到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學的入學條件,而我卻還在迷惘掙扎間徘徊,不知該何去何從。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兼職打工的地方也頻頻出狀況。那段時間,我憤然覺得這世界與我為敵,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了解我並幫助我。

但人的盡頭正是上帝的起頭。在我生命面臨最大的破口時,遇上了一位上帝派來的天使。我媽媽的好友在那段日子常常來我家坐客。他是位臉上常掛着笑容,充滿喜樂的基督徒。他的口頭禪是“感謝主”,談話中也總是離不開上帝,時常跟我們分享他的見證和聖經里的一些話語。我們家並不是基督徒家庭,因此偶爾還會對他的分享感到不耐煩。但我每次聽到他說起口頭禪時,卻會好奇他口中的“主”到底是何方神聖。

那時的我內心充滿嫉妒悲傷,因為我的心總圍繞着成績而打轉,認為好成績才等於好的人生。所以我嫉妒身邊成績比我好的朋友,更生氣自己辜負了家人和師長對我的期望。然而這位叔叔的見證與分享卻如種子般撒在我的心田。等時間一到,種子發芽,填補了生命的破口。

因着這位叔叔的分享,我發現聖經的價值觀以及上帝對事物的看法與我截然不同。於是那天我安靜聽完他的分享后,默默地問了一句:“你說上帝不喜歡人嫉妒。我們真的可以不用和其他人比較自己的所得嗎?”他直視我的眼睛,輕輕地說: “不需要。上帝量好給你的東西是你的手能握得住的。祂知道你能拿得住多少東西,所以給你的東西是剛剛好的。” 那一刻我的心莫名地被撞擊,重擔好似都被卸去,以前那好勝的性格也被粉碎了。最後我鼓起勇氣問道:“我不是基督徒,我也可以禱告嗎?” “當然可以。”他回答。 “只要呼求祂的名,祂必垂聽你。”

“主耶穌,我不認識禰。可是我想現在開始認識禰。我雖然不是基督徒,可是我知道禰會聽到我說的話。”這是我開口和阿爸父禱告所說的第一句話。從此我和這位愛我的上帝便建立起了美妙的關係。

後來,我靠着祂加給我的力量,走過了大學的面試,考上了我越讀越愛的科系。雖然很多事情和我原本計劃的不同,可一路走來才發現耶穌基督的安排都是量身為我定製的。最重要的是,祂讓我明白祂一直愛我和陪伴着我。

因此,你是否也和曾經的我一樣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掙扎徘徊嗎?你要不要試試尋找這位一直等着你的上帝?我和你一樣,迷惘過,也無能為力過。可耶穌基督說祂的恩典是夠用的。只要我們開口尋求祂,祂必把那超乎出人意外的平安加在我們心裡,因祂是信實的上帝。“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8節)。兩年前的我能從上帝那裡得到這份愛的禮物,兩年後我相信正讀着這篇文章的你也同樣可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哈維·溫斯坦、凱文·史派西、達斯汀·霍夫曼一一中招,好萊塢性侵事件怎麼看

作者:Joanna H,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試着在谷歌上搜索「哈維·溫斯坦」,你會立刻看到一大堆關於這位美國媒體大亨的負面新聞。這個之前演藝圈的名流,現在卻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溫斯坦的噩夢開始於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這篇報導揭露了多位女演員——包括艾許莉・賈德和蘿絲·麥高文對他的性騷擾指控。

報導曝光之後,陸續有超過90位女性站出來指控溫斯坦強姦、性騷擾和人身侵犯,時間可追溯到70年代。而且對他的指控目前還在持續增加。

這位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創始人出人意料的隕落,引發了一連串有關好萊塢選角制度對於女星的壓榨及弊端的探討。對於當事人溫斯坦的譴責更是排山倒海而來。

溫斯坦在事業上受到打擊——他被公司的董事會開除,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將他除名,美國製片人協會以及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等多個機構也紛紛開除他的會籍。不止如此,他的私人生活也受到了劇烈的衝擊,他的太太喬治娜‧查普曼已宣布要跟他離婚。她表示深深地為所有因他丈夫不可原諒的行為而承受巨大痛苦的女性感到心碎。

許多評論稱溫斯坦為「惡魔」或者「禽獸」,而他的那些不當行為如果查證屬實,隨之而來的勢必是更多的非難指責。而對於那些試圖對這樣的事情開玩笑的人——例如英國脫口秀主持人詹姆斯·柯登以及英國環境事務大臣麥可·戈夫,輿論則譴責他們麻木不仁和輕看此事件。

當然,如果事情都屬實的話,我們很難同情這樣一個濫用個人職權欺凌女性卻能始終逍遙法外的人。

但有一篇每日電訊報的文章,作者羅拉·貝茲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她寫道:「哈維·溫斯坦並不是一個『禽獸』或者『惡魔』,他的行為跟其他大權在握的男性沒有差別。不同只在於對於溫斯坦的指控在經過幾十年恥辱的沉默之後終於浮上檯面,呈現在公眾的眼前。但是仍然有許多男性持續在犯跟他一樣的罪行卻從未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是事實,難道不是嗎?溫斯坦應該不是唯一一個犯下這類過犯的人。最近幾周,對其他幾位好萊塢重量級人物——例如達斯汀·霍夫曼、凱文·史貝西、以及史蒂芬·席格的指控也陸續浮現。

如果我們可以從這些例子里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不論我們多麼的位高權重,我們都將要直面我們所犯下的罪。不是在今世就是在末日我們面對上帝時。

傳道書12章14節說:「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某個角度看來,這讓人安慰的同時又令人不安。讓人安慰是因為這說明就算有人嘗試掩蓋自己的罪行,最終他也必須要面對那最後的審判。但這也讓人不安,因為這表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上帝叫到台前細數我們的行為,沒有人能夠豁免。

所以,如果我們真有智慧的話,與其對他人犯下的罪行指指點點,痛斥那些罪人,還不如多用點心確保自己的生命都控制得當。畢竟,如果換成我們去面對溫斯頓現在的處境呢?如果有一天我們醒來后發現自己過往所有隱密的罪惡統統被曝光在眾人面前,會怎樣呢?這樣想會不會改變我們對於溫斯坦事件的回應呢?

我們可以從女演員艾許莉・賈德(最早出來指控溫斯坦的受害者之一)所寫的書中得到一些想法。當她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的專訪中被問到,她現在對仍然矢口否認一切的溫斯坦有什麼話想說時,她的回答滿有恩典:「我愛你,我了解你其實是病了,並且你也在苦苦掙扎。但即使這樣,也有人可以幫助你,只是尋求協助與否完全取決在你自己。」

你看,雖然我們犯罪的程度不同,但我們都同樣被罪捆綁,我們都需要幫助(羅馬書3章23-24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悅讀聖經3:請問約伯,親眼看見上帝才算數嗎?

作者:王林,中國

「求祢聽我,我要說話;我問祢,求祢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約伯記42章4–5節)

有些思想家不無諷刺地將現代社會以前的世界叫做「童真年代」(Innocent Age)。那是一個人們相信看不見的鬼怪精靈的時代。然而,經過啟蒙以後的人變得只相信親眼能見的現象。不僅如此,很多人還相信,凡是我們看不到的,都不應該相信。

因此,許多初到教會的朋友會常常說,「如果你讓我看見上帝,我就信!」而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會認為約伯記42章5節「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說得是這個道理。畢竟,親眼見到比風聞更加可靠。

其實,約伯記當中有很多線索都清楚地告訴我們,這節經文並不是談視覺和聽覺哪個更可靠的問題。

首先,約伯從來沒有看見上帝,他只看到了耶和華的旋風(約伯記38章1節;40章6節)。

第二,聖經描述耶和華最後和約伯的交流不是「顯現」,而是耶和華三次對約伯說話(約伯記38章1節;40章1,6節)。

第三,在42章4節當中,約伯懇求的是「求祢聽我,我要說話;我問祢,求祢指示我。」。由此得知,他和上帝之間是口頭的交流。

第四,這節經文所說的「親眼見祢」應該是呼應約伯在19章25–27節的禱告,「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我自己要見祂,親眼要看祂,並不像外人。我的心腸在我裡面消滅了!」。約伯禱告求親眼見上帝,但前提是在「皮肉滅絕之後,「在肉體以外得見祂。很明顯,他求的「親眼見上帝」並非指的是肉眼的看見。

我們不僅僅在約伯記里能找到這些線索。在整個聖經裡面,直到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以前,沒有人親眼見過上帝本身,而是只見過祂的榮耀。因為約伯和上帝主要是透過言語交流,所以這節經文並不是說視覺比聽覺更加可靠。這裡之所以比較「眼見」和「耳聞」,主要是借用視覺比聽覺更直接,來表達約伯獲得了更加明確、直接的確信。

約伯的看見是信心的看見。因着耶和華對他說話,約伯信心的眼睛變得更加明亮,看到上帝真實地臨到他的生活當中。所以,他在上帝的同在當中重新審視自己的遭遇和回應,進而再次悔改。

在這個意義上,約伯超越了他看到的生活中的苦楚與打擊,在信心當中與上帝相遇。這樣的相遇是如此地直接和真實,如同「親眼」見上帝一般。

然而現代人所面對的困境之一,就是我們的信心太狹隘。仔細想想,一些學者所鄙夷的「童真年代」並不一定是無知的;而只相信親眼所見現象的現代人,也並不見得是更有智慧。

從事攝影的人都知道,透過相機所「看」到的和肉眼「看」到的,可以是截然不同。比如說,我們肉眼自動會將環境中光的顏色減少,讓所有環境光都接近白色。但是如果你將照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功能關掉,你將很快看到各種光源的顏色變得非常不同。有冷冷的藍色、熱情的橘紅、暖暖的黃褐色,還有那神秘的紫色。同一個世界,但相機和肉眼看到的色彩卻大不同。

同樣,人的信念就如同相機里的白平衡設置一樣,決定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的顏色。如果我們把白平衡永遠調整到自動檔以後,我們就失去了一個觀察這多彩世界的能力。

「一切不能看到的、無法檢驗的都是不能相信的」這一信念讓我們重新定義和解釋了一切。在這樣的世界觀里,愛情不過是化學;社會關係不過是經濟交換和權力鬥爭;人性的扭曲不過是錯誤的基因、錯誤的家庭環境,以及錯誤的教育。我們以為獲得了對這個世界更深、更準確、更全面的認識,並且信心高漲的重新塑造周圍的一切。我們要在那白板上畫那最新最美的圖畫,在地上建立前所未有的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幸福的烏托邦。這樣的雄心壯志激勵了許多人前赴後繼、捨身忘死。然而近一百年的歷史教導我們,越是傾盡全力追求這些理想的社會,我們越是會看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災難。在這個世紀里,我們所經歷的最大苦痛,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獲得一些「童真」;或許,這個世界本有更多的色彩;或許,我們應該超越眼見和耳聞;也或許,人,真的不是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此文章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權,經雅米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原文出自簡書|【啟示與智慧03】神啊,我怎麼才能親眼見你?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當年在同性戀中掙扎的親愛自己,上帝如此愛你……(有聲中文)

作者:Raphael Z,新加坡
翻譯:覃函涵,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親愛的Raphael,

我是10年之後的你。首先我想讓你知道,上帝深深地愛着你,你是祂所寶貴的,是祂眼中的瞳人(詩篇 17篇8節)。

我知道,現在的你並不覺得上帝愛你,因為祂剛剛告訴你不要再追求同性戀情了。你感到你獲得幸福的唯一希望破滅了。你內心十分痛苦,忍不住呼求質問:「為什麼我自己感覺如此對的事情卻是錯的呢?」

我明白。對你來說,被同性吸引是如此自然。一直以來,你只對同性產生過情感和身體上的渴望。這是你唯一知道和經歷過的事,它似乎已經成為了你的一部分。你覺得跟隨這樣的感覺就會找到美好的戀情並得到最終的幸福。

當然,Raph, 那些事我都記得。我怎麼會忘記你上初中時的第一次心動?那個你看到第一眼就被他吸引的男生。每當他的眼睛朝你的方向看過來時你的心都會激動地跳個不停。你多麼渴望有一天他會牽起你的手。

我也記得在4年之後,你有了第一個男朋友。那時候你們在一起是多麼地快樂。

我知道現在的你多麼掙扎。你在問:「這些怎麼可能都是錯的?上帝為什麼不讓我追求幸福?祂為什麼如此殘忍?什麼樣的上帝會要我壓抑內心最自然的情感?」

也許對現在的你來說這聽起來難以置信,但是我要告訴你,正是因為上帝愛你,祂才會要你停止追尋同性戀情。你在天上的父親,絕對不是殘忍的,祂這麼做是出於對你的愛,恩典和憐憫。祂無法忍受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你的人生被罪和破碎毀掉。

請耐心聽我說完。我也是10年之後才終於了解上帝作為背後的真理。我想跟你分享我學到的—— 也是你自己最終會明白的。

同性戀並不是你的本來面目。當你成為基督徒的時候,你就成為了上帝的孩子。這才是你最真實的身份,也是你的天父看待你的身份。祂稱呼你為「兒子」。是的,你感受到同性的吸引,但那只是你擁有的感受,並不能決定你是誰:你渴望同性間的關係,但你不是同性戀。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身份是上帝所愛的兒子,並且永遠都是。

我知道這種被同性吸引的感覺是多麼自然。對現在的我來說也仍然如此。但是上帝讓我看到——祂最終也會讓你看到——這些感覺並不像你所感受到的那麼自然。記得嗎?曾經的你多麼希望有個哥哥能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引領你?小學的時候,你曾把班裡一個年紀稍大的男生當作可以仰望依賴的哥哥,希望能得到他的關注。還有,你記得自己多麼討厭上中學的那幾年嗎?因為你千方百計努力想融入班裡的其他男生群體,可怎麼都融入不進去。你可能沒有想過,這兩件事情是相互關聯的。但上帝讓我看到,這些都源於你渴望有個男性來教會你如何做一個男人。

就在你掙扎着想要融入其他男生卻事與願違的時候,你開始對他們中的一些人產生了不一樣的好感。這並不是一個巧合。在性意識覺醒的青春期,你想要成為他們一員的渴望變成了對他們的渴望。

近幾年,上帝幫助我認清了我真正渴慕的是「男性的自我認知」和「與男性的親密關係感」。這些本來應該是在我成長過程中從父親那裡得到的。其實在內心最深處你渴望的是父親的關注,肯定和愛。我知道父親不完美,但他已經儘力做到了他的最好。(關於如何經營跟父親的關係,我會在另一封信里告訴你)

正因為同性戀並不是你的本性,所以追求同性戀情並不能帶給你真正的幸福。事實上,這麼做只會讓你離你的真正需要越來越遠。你真正需要的是有安全感的男性自我認知,並通過健康的,沒有浪漫情感和性因素的方式來接受男性間的親密感,但這需要逐漸培養和學習。

也許現在的你覺得這些聽起來非常抽象和陌生。那我換個說法好了。我知道你一直在尋找那個「對」的人,但似乎從未找到,知道為什麼嗎?有時候你會覺得,眼前的這個男生一定就是「對」的那一個,但隨着你對他的逐漸了解,你又開始覺得他不是了。你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滅,你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傷,你似乎怎麼也找不到那個對的男生。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你總是找不到“對”的那個人會不會是因為一個男生壓根就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想想看,這場尋找已經讓你精疲力竭,你不記得自己多少次陷入沮喪和絕望了嗎?在你極度獨孤和渴望親密感情的時候,你常常靠着酒精和一夜情來麻醉自己。你清楚地知道這些只能給你轉瞬即逝的安撫和一點點親密感的影子,但絕望中的你只能抓住僅有的這些。事後你又被內疚和羞恥感吞沒。你來到上帝面前求祂原諒,保證你下次不會這樣了。但過不了多久,下一次就又來了。你一遍又一遍地在這樣的痛苦中受着折磨,每一次你都深深地感到痛悔,可每一次你又繞回原來的老路,總也走不出來。我知道,你真的累了,也厭倦了。

你還記得多少個夜晚,你都是以淚洗面,在眼淚中睡去的嗎?我記得有一次,你哭得不能自已,你太孤獨了,你看不到未來有任何幸福的希望。你還記得那晚上帝對你說的話嗎?祂說「相信我!」我知道在這之後的很多年,你仍然無法相信祂會給你你想要的幸福。但我現在要告訴你,上帝是信實的。祂一定會兌現祂的應許——只不過不是用你想的那種方式。因祂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祂當然會把更好的給你。

上帝會讓你看到,有很多基督徒都被同性吸引,但他們選擇了順服上帝,而不是順從自己的感覺。你可以選擇更好的道路。上帝會帶你認識一群基督徒朋友,他們會陪伴你走這條路。我向你保證,雖然有時候你還是會有掙扎,但因為過着順服上帝的生活,一路上你會更多地得到喜樂和平安。

你的內心渴望愛和親密的關係,你的心為此受傷,但上帝要醫治你所有的傷痛和破碎。同性的戀情並不會使你完全,只會加深你心裡的傷口。相信我,我經歷過這一切。現在的我認識到,上帝之所以要你不再追求同性戀情正是出於祂的憐憫和恩典。因為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只會不斷地傷害你自己。愛你的父親怎麼會眼睜睜看着你傷害自己而坐視不管呢?

上帝想要醫治你受傷的心,包紮你的傷口(詩篇 147篇:3節)。但要讓祂來施行醫治,首先你得停止傷害你自己,並安靜地待一陣子給祂足夠的時間,祂才能把你的傷口包紮起來。要安靜安息,因為上帝是原諒我們,醫治我們的神!(詩篇 46篇10節, 詩篇103篇3節)

我承認,我現在仍然會被同性吸引,但我已經決定不再順從自己的感受而生活了。而且我並不需要每次都在痛苦中向這樣的感覺妥協。你知道么?比起從前那個追尋同性戀情的我,現在的我更加開心和幸福,內心也更加平和。現在的你大概還不能理解這些,但請相信這是真的。至少請你相信我,因為我經歷過那麼多才走到今天。Raph, 上帝是真正值得信賴的。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 3章5-6節)

緊緊地抓住上帝,因為祂也緊緊地抓着你。未來的日子,你會覺得自己就像曾經的雅各一樣在跟上帝的使者摔跤(創世記 32章22-32節)。不要放開上帝。即使你在掙扎中感覺自己快要被吞沒的時候也不要放手。甚至在你最軟弱絕望,想要撒手放棄一切的時候,也不要放手!所有的掙扎都是值得的!就像對雅各一樣,在掙扎過後上帝會給你祝福。

當你抓緊上帝的時候,你就得以近距離地了解和認識祂,跟祂建立親密的關係。你會明白,上帝並不是漠不關心和不講情理的。相反,祂如此地愛你因此才會一直不放手地追尋你。祂關心你的幸福,想要給你最好的。因着愛你祂甚至願意讓你——他寶貴的孩子,在不明白祂心意的時候憎恨祂,誤解祂,只是為了能最終救你脫離痛苦和陰霾。

所以,請不要誤解上帝的心意。祂絕對不是殘忍的。因着祂的大能介入了你的生命,祂就讓你看到祂的愛,恩典和憐憫。祂要讓你脫離破碎,進入完全,脫離黑暗,進入祂完美的光中。(彼得前書 2章9節)

你願意相信祂嗎?你願意抓緊祂不放嗎?你願意讓你的天父祝福你嗎?

上帝忠實的僕人,
你未來的自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一起去宣教,父母卻離婚了,但上帝的愛卻從未離開(有聲中文)

作者:Isaac Benavides, 巴西
翻譯:秋晨,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是在智利長大的,當時的生活很美好。我的父親在一家大公司擔任要職,而我母親是一名軍隊的護士。我們住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生活無憂無慮。我們家所在的那片地方坐落在大自然之中,四周都是河流,所以人們十分形象地稱之為“河之珍珠”。當時的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那個地方。
但是,我們還是離開了。2007年10月,為了服侍一個拉丁語社區(某個巴西地方教會的事工對象),我們全家人以宣教士的身份搬到了巴西。就在我們到了巴西不久,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的家庭關係出現了問題。一開始,父母盡量表現出合一,想要守住對彼此的承諾,以及對這個拉丁語社區的承諾。然而,那些在我們搬家前就有的矛盾,加上異國生活帶來的挑戰,以及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還是壓垮了我們。在巴西生活了幾個月後,父母離婚了,這讓我們整個家庭陷入分裂。母親和妹妹回了智利,而我和父親留在了巴西。

自然地,我開始有很多疑問。我承認這些問題至今仍困擾着我: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為什麼這些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父母的離異與這半途而廢的事工深深地動搖了我的信心。最終,我離開了教會,遠離了上帝,走上一條自暴自棄的道路。

母親回到智利后,父親不得不離開教會,開始找尋新的生活。他嘗試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都事與願違。直到有一天,在沮喪與苦毒中,他選擇轉向上帝,尋求祂,並向祂禱告。

他一連幾周都在呼求上帝,我每天都能聽見他的哭泣。我相信,他真誠而又心碎的哭泣令上帝喜悅。某天清晨,父親領受到來自上帝的強烈呼召,要他取些麵包和咖啡,走去城市的街道中。他便這樣去做了。

走着走着,他遇到了一群無家可歸的人——有些人是被遺棄的,有些人沉迷於毒品,也有些人正忍飢挨餓。於是,父親用自己蹩腳的葡萄牙語把咖啡和麵包分給其中的五個人,向他們奉獻了自己的愛心。從此,他開始每天都這麼做,日復一日,他成了這個街道上家喻戶曉的人。

如今,大約有2000人居住在庫里奇巴市的街道上,其中有1%的人口沉迷於毒品和酒精。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我父親自然需要更多的人與他一起來服侍。他深信上帝呼召他來幫助這些社會中的“隱形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毒品上癮的人,和遭受暴力侵擾的人。父親的生活從此大不同。

五年過去了,現在他與來自各個基督教教派的100名志願者一起,在當地市中心的一個知名公園裡,侍奉200多名無家可歸的人。每個周末,他都會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舉行聚會,(用行動和上帝的話語來)餵養他們。他稱這個地方為“露天教會”。

如今,這個事工已經發展壯大,同時運營着一個NGO組織和一個戒毒所。這個事工完全是靠禱告托起來的,父親從沒有寫過任何具體的項目計劃。上帝總在合適的時候,奇迹般地供應他所需的一切。

在我們自己家裡,我們仍然在經歷修復、原諒和醫治。但是,上帝的真理讓我們明白,我們必須跳出自己的境遇,把耶穌的光亮帶給那些還不認識祂愛的人。總有人經歷着比我們更多的傷痛,而我們可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同。再也沒有比一顆願意被上帝引領並像耶穌一樣服侍人的心更珍貴的了。

有些人問我,怎樣才能找到上帝給我們人生所定的旨意,坦白說,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我能確定,那便是上帝的良善。無論我們的環境和能力如何,祂都會使用我們。

對我個人而言,上帝是藉著婚姻把我的生命翻轉過來的。祂讓我明白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我的責任就是在物質和屬靈上保護我的家庭。如今,我每天都尋求祂的帶領和幫助。

說實話,我至今仍然無法毫無障礙地幫助那些癮君子和無家可歸的人。但是,當我每天看着父親,我總是驚奇於他每天都能投入那麼多的時間,甚至冒着風險來做這項工作,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能有兩三個人願意放棄毒品和流落街頭的日子,開始重新生活。

記得我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爸,當你的努力只換來這麼一點點成果時,你難道不會感到沮喪嗎?人是不會改變的啊!”他說:“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去改變這些人,而是呼召我去愛他們,剩下的是上帝的工作。”那時,我才開始意識到,只有一個曾經破碎過的人,才能看到和理解另一個破碎的靈魂的需要。我們的使命是去愛別人——而愛會讓一切都不一樣。

此文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不被銀子、妻子、孩子、房子和車子限制的豐盛生命(有聲中文)

作者:家怡,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Lesley,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最近,我丈夫與他的老同學敘舊,在聊到彼此的生活近況時,那人對我先生說:「哇,你已經有老婆啦!你簡直就是勝利一族,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位同學的反應令我先生感到驚訝,而我則覺得那位同學很有趣,他與我先生的對話促使我思考一個問題——何謂勝利一族?何謂幸福美滿的人生?有些人認為,只要擁有「五子」,就是勝利一族,即銀子、妻子、孩子、房子和車子,但真的如此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人生嗎?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能擁有完美、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世界更是教導我們,只要朝着自己在世界的目標前進,就會得着滿足,如財富的累積、物質的豐盛、以及事業的成就等等。為此,許多人花時間為自己訂下得到「五子」的期限,然後想盡辦法追求和實現。後來卻赫然發現,我們越是追求物質或留不住的人事物時,我們就越是失望,感到無比空虛。一旦我們停止追求,靜下心時,這空虛與寂寞感便會逐漸浮現出來,令人失去方向。傳道書1章2至3節說道,“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其實,人可以追求心中所想,但卻要時時謹慎:究竟什麼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

最近,我周遭有人家裡被盜,損失慘重。那人花了很多的積蓄,買了許多他所心愛的寶貝,結果一夜之間,全都沒了。他失去了平安,開始哭泣並懷疑上帝。然而因着這樣的情況,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他開始反思人生的價值。最後他發現,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能赤裸裸地面對創造他的上帝,也重新發現自己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究竟是什麼。最終他決定以禱告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傾訴心中的不安感,再次把主權交給上帝,並祈求上帝賜他平安與喜樂。後來漸漸地,當他把人生的焦點重新聚集在上帝身上,去以上帝為樂,並依靠上帝而活時,他又重拾喜樂的心,與另一半攜手面對未知的將來。

單單追求「五子」會空虛,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也可能隨時落空,但依靠上帝的人生,「幸福」卻不建立在「五子」之上。

還記得年少時期的我,一直很渴望被愛。於是我在各方面都很努力表現得卓越,為的是得到他人的讚美與肯定。可我發現,即便我得到想要的東西,內心還是感覺缺了一角,更多的只有空虛與絕望。直到我聽見了有關耶穌基督的事情,認識祂,被祂的愛觸摸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生命價值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讚美與肯定上!原來有一位上帝無條件愛我!我頓時淚流滿面,於是我打從心裡接受祂成為了我生命的主,告訴祂我要降服於祂,我要與祂建立關係。從那天開始,我的人生大大地改變了。因着渴望被愛所帶來的絕望與罪惡感漸漸地從我肩上被挪去。他人的肯定與目光也不再成為我的枷鎖。我覺得整個人變得非常輕鬆,且常常感受到自己被上帝所愛,心中充滿喜樂。我也不會因為他人的眼光而限制上帝對我的愛,因為我知道上帝把耶穌基督賜給我,就是要以那永遠的愛來愛我,帶給我永恆的盼望。我的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因為我清楚知道我是為了上帝而活,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要榮耀上帝、祝福他人。我也因此找到了不會因任何其他事物而改變的豐盛人生。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深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找到這不被銀子、妻子、孩子、房子和車子限制的豐盛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雙11特輯| 明白這三點,再不怕單身!(有聲中文)

作者:Paul Mok, 香港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教會裡,我們很常會談到有關戀愛、婚姻、家庭和子女等議題。然而單身或獨身的議題卻很少被提到。可這卻是很多年輕人會感到困惑的問題之一。到底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怎樣以聖經或者上帝的角度去看待單身?

其實在聖經中,從來沒有對單身的問題保持沉默。因此在參考聖經以及各屬靈書籍后,對於單身我得出了三個結論。但願透過以下三點的分享讓我們能夠對獨身有更多的了解外,也可以引導我們如何跟教會中單身的弟兄姊妹相處。更重要的是把正確的觀念傳授給年輕一代的基督徒。

1.單身不是一種缺憾

在中華傳統觀念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單身是一個不完整的狀況。當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結婚,周圍的人,包括自己都會覺得有問題。每逢過年過節,家人和親戚都會特別關心我的感情狀況,「哎,都這個年紀了,怎麼還不找一個人在一起呢?」「你看你弟弟都有女朋友了,你還不趕快找一個!」

另外,我們也很常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份里程碑的清單:讀完中學,考上好的大學,選個好的專業。這樣以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當然,女朋友最好也在大學時期認識吧!這樣當事業穩定后就可以馬上結婚生子等等。我們都很想為自己的人生早早做好準備,「填」好這份人生清單,尤其是填上「伴侶」這個空格。因此只要時間久了,這個空格還是沒打上勾的話,我們就會開始着急。其實教會裡也有不少肢體對於自己單身的情況感到着急,卻又不敢在教會裡表現出來。這是因為傳統觀念導致至今仍有許多人都會認為自己還沒對象的話就是不完整,加上教會鮮少提供有關的信息,所以就會「不好意思」提出來。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聖經馬太福音19章4-5節寫到:「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其實這裡所表達的是兩個完整的人結合為一個完整人,而不是兩個缺了一半的人走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我們並不是一塊拼圖,必需要找到另一塊拼圖才可以成為一幅完整的畫,而是單身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美麗的圖畫,在上帝的帶領下,把兩幅完整的畫合而為一。

無論我們單身與否,都無需覺得自己是不完全的。試想想,假如今天我們找到伴侶了,可還是不滿足,那麼最關鍵的問題就不會是在於我們是否有另一伴了。因此每當我感到寂寞孤單時,我便會去參加教會的聚會,找熟悉的弟兄姊妹傾訴。因為我知道唯有耶穌基督才能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求,否則我們只會被慾望掏空我們的心靈。

我們的心不放在人身上,而是要讓耶穌基督使我們生命得豐盛、得完全。不是以婚姻為最終目標,反而是以追求主的國和義為人生目標。當我們願意這樣順服在祂的計劃中,祂就會把其他的東西都加給我們了(馬太福音13章12節)。

2.單身不單是關於我們自己

不久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節目說關於單身的好處,並宣揚單身的美好。若稍微觀察一下,也會發現近年來有不少的不婚主義當道的聲音出現。

但馬太福音19章11-12節記載: 「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唯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因為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經文中的閹人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我們知道的「太監」; 另一個意思就是獨身一人。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作為基督徒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要像保羅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舍己。」(加拉太書2章20節)保羅教導我們不是再為自己而活,所有事都是為基督而作,因此也包括單身。

所以如果今天我們還在單身中,我可以大膽地說: 這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更是主的計劃,計劃如何擴展祂的國。我曾經也經歷過一段痛苦的戀愛。對方是我的同學,也是一位基督徒。正當我以為這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另一半時,對方卻突然疏遠我,說她不再愛我了。雖然很痛苦,但上帝卻在我單身的這段時間讓我更多地明白祂的心意,學習將目光定晴在祂身上,以祂的國和義為首。

感謝主,如今我雖依然單身,但因着單身的原故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對單身的看法,鼓勵在同樣處境中的人;又因着不需要照顧另一半的原故,可以更多將時間放在參與教會的團契或事奉上等等。上帝就這樣讓我在單身時,靈命成長得更快,又因着單身,我可以更多地思想如何貼近祂的心思意念。可能今天有些弟兄姊姊還沒看見主的計劃,但仍要堅持住!降服在祂的跟前,相信祂就必造就你。

3.獨身是一種恩賜

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說:「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上帝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哥林多前書7章1節)裡面提到的恩賜,其中一個就是獨身。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有這種恩賜?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你現在是獨身一個人,那麼你就有獨身的恩賜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一生持守着獨身。所謂擁有獨身的恩賜,是指當你還沒找到另一半時,上帝就在這段時間把這獨身的恩賜給你。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好好專註於祂的愛與使命。

我們怎麼去看待主賜給我們的恩賜,就反映出我們如何去追求祂的國和義。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上帝愛我嗎?如果我們認為愛的話,我們自然而然會對祂給於的使命有完全不同境界的看法——因為祂愛我們,所以把最好的禮物和計劃賜給我們!相反的,只要我們有那麼一丁點的懷疑祂的愛,那麼祂的計劃和呼召都會變成「命運在玩弄我」的價值觀!

我們或許在感情的道路上有經歷過一些痛苦和失望。但相信主耶穌的愛是信實不變的。人是軟弱的,因此我們無法只依靠人來使自己完整。唯有耶穌基督才能。你可能會想說,「你們根本就不明白我的情況!」但你是否還記得聖經里以色列人入迦南地的故事?縱使以色列人抱怨,不聽從上帝的律法,跪拜偶像。但上帝卻仍堅守自己的約,因為祂愛每一個人。

主是我們的光,祂愛我們,且在祂裡面沒有難成的事,包括我們現在認為的問題。我們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要跨越曠野,但我們在途中卻可以看見嗎哪降下,看見城牆倒下。因此,讓我們以信心等待祂的回應吧!要相信祂是全能的主。

所以,獨身,亦或是單身都不是一種缺憾,而是祝福,是上帝要在我們身上成就祂的旨意的祝福。我們再也無需認為自己不完整,因為我們在基督里早已得着完全。

參考文獻:
Whitmore B. SINGLENESS. 2/19/2017. Beijing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Fellowship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怎麼感覺單身成了我無法逾越的界線(有聲中文)

作者:Wu Yan Ping,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 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界線是用來做什麼的?是用來把不同的事物劃分成不同類別的。依據我現在的處境,站在我界線另一邊的不是有對象的,就是已經結了婚的。而我,仍然站在原處,等待時機跨過那條線。

沒錯,我還單着。有人說,人過了一定的年齡,要找對象就難上加難了。不幸的是,我已經過了那個年齡。我身邊已經沒有合適的對象了,因為與我年齡相仿的男生不是有女朋友就是已經結婚了。

我從來沒談過戀愛,我也每天都在為這件事禱告,期盼着上帝為我安排一位弟兄,好讓我可以跨過單身的界線,最終和心儀的他步入婚姻。這個願望差點就實現了。當時我的教會正籌劃着與另一間教會合併,因此我有機會認識其他與我年齡相仿的弟兄姐妹。為了讓弟兄姐妹可以彼此認識,兩間教會在去年年尾辦了一次聯合聚會。

在那一次聚會中,我認識了Xavier。他是另外那個教會的會友。我們一開始就很投緣,而且我們都很喜歡哲學和歷史。我們一起參加青年小組聚會,也私下一起吃過晚餐。即便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Xavier 也會送禮物給我,在我需要時他也都會不辭辛苦地幫助。

在接下來的五個月里,我漸漸地對他產生了好感。我不再只是把他當做朋友而已了。我心想:我的機會來了,終於有可以考慮結婚的對象了。Xavier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弟兄!他時常鼓勵我,也總會在我難過的時候發信息為我加油打氣。並且他既聰明又有幽默感。和他在一起讓我覺得很舒服。

而且Xavier的很多行為也讓我覺得我們的關係不只是單純的友誼。於是我很想把心裡的話和感受,一一向他傾述。但是,當他開始告訴我有關他前女友的事時,我就打住了這個念頭。他的前女友嫁給了別人。他一臉惆悵地給我看他與前女友一起騎大象的合影,又跟我講述朋友是如何背叛了他,把前女友從他身邊搶走。

很明顯,Xavier還沒有放下他的前女友,並且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仍然耿耿於懷。同時,他還告訴我他對另一位女士有意思,並已經與她約過幾次會。聽Xavier講這些時,我儘力保持冷靜,而我的內心卻其實已經碎了一地。

最終,我們的教會沒有合併。我又回到了自己的教會。我覺得我的機會實在太渺茫了。我是教會唯一一個三十齣頭的單身女性,遇見其他單身男性的幾率也非常小。我真的覺得好孤單,而且看不到我的未來。

因為迫切地想要進入一段感情,我甚至想過換教會,去一間有更多與我年齡相仿的弟兄的教會。我也嘗試到交友網站去認識朋友,但由於看不到對方的面部表情,要與他人建立關係或看清他們交友的目的實在是很難。我甚至不切實際地想過直接向Xavier表白,那樣或許我還有機會擺脫單身。

在我努力忘記Xavier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向上帝呼求,請求上帝把我對Xavier的好感全部拿走。我想要放下這份感情好去再尋找新的對象。

然而上帝並沒有安排新的對象給我,也沒有挪去我對Xavier的好感。相反,上帝在我憂傷難過的時候讓我去經歷一些別的事情來分散我的注意力。

我發現我對音樂有天賦,於是開始在教會的詩班唱歌服侍。我也開始參與敬拜讚美投影片的製作。因為對印尼文有所了解,我又開始學習用印尼文以及Bada語(一種印度尼西亞的方言)唱讚美詩,為我志願參加的一個活動做準備。

職場上,我是一名學校的項目負責人。我開始把學過的急救技能學以致用,幫助受傷的學生包紮傷口。

上帝通過這些小事讓我看到,即使沒有伴侶,我還是可以喜樂地度過每一天。比如說,我仍然很享受和家人一起外出,並且最近和一位朋友參加了國慶慶典的預演,度過了很開心的一天。

至今,我仍然不明白我現在所經歷的究竟意義何在。縱然如此,我很清楚上帝給了我新的看見,那就是要我用祂所賜的恩賜才幹來擴展祂的國度。

確實,在這種讓人無奈的情形中,我很容易就會陷入苦毒和自憐。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第一反應是遠離上帝,不再思考祂和祂的話語。我會因為我的境遇和痛苦埋怨上帝,並遠離教會。

然而,我還是決定選擇敬拜上帝!雖然我還是很想擁有一段感情,越過單身的界線,步入婚姻,但是上帝卻把喜樂的歌放在我的心裡,彷彿在提醒着我無時無刻都要讚美祂。記得有一次我在早上五點半唱起詩歌,那些詩歌的歌詞是如此地激勵我,振奮我的心,引領我讚美上帝!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