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學會真正的休息,找回精力充沛的自己(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Christine E,美國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上帝創造了工作,所以它本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我們經常埋頭於眼下的工作,忙着趕一件又一件的任務,忘記了上帝同時也要我們休息(創世記2章2-3節)。

當我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時,我也沒有辦法在工作上有正常的表現。大學時,我常常連續幾天或幾周忙着趕功課(更別提還有宿舍裡面的那些瑣事了!),結果搞得我十分消瘦,身心俱疲。但在生活中永遠都有那麼多鎖事要處理,我們如何才能得到休息呢?以下是我從個人生活經驗中總結的一些小秘訣:注意你的身體需求你吃得好嗎?有在運動嗎?有足夠的睡眠嗎?我不了解你的情況,但對我自己而言,一旦忙起來,我經常會每天只睡五個小時然後整天只靠吃果醬三明治度日。當然,這麼吃只會讓我更加無法專註於工作,進而變得越來越情緒化,最後我的情緒崩潰了,我就必須暫停工作。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19節中告誡我們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所以保證充足的休息是我們照顧好身體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在生命中榮耀上帝的方式。

凡事要看大局

退後一步看,評估一下你現在正在做的事的價值。你為什麼做這件事呢?更大的圖景是什麼?你是否忙着處理瑣事而忽略了大方向?在上大學時,我經常因為一個小考或某次作業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到後來才發覺這個小考或作業的分數只佔學期成績的百分之三而已。

仔細一想是不是不太值得為它熬夜傷神了?在我大一時有一位教授曾告訴我們,等你畢業以後,沒有人會記得你在課堂上得過幾個B或幾個C。當然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需要認真努力追求好成績,而是說我們要在追求成績的同時,不讓自己陷在枝微末節之中。很多我們現在可能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到了將來我們可能一點也記不起來了。

休息一下

暫停你手邊的工作,休息一下,讓自己回來時可以重新得力。你要有智慧地選擇休息的方式,有時候,你需要的不是睡覺,更不是整個下午滑手機刷朋友圈。相反的,你需要的可能是一頓美美的晚餐,出去跑跑步,或者花一個下午看一本好書。做一些可以讓你恢復精力,讓你重新得力的事。甚至是停下工作花幾分鐘時間為自己泡一杯好茶,都可能很有幫助。

讓自己所做的事更有趣

髒亂的房間會讓我很煩躁,但我卻很討厭打掃衛生。然而打掃房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跟室友在打掃時會將音樂開得很大聲。在努力做完清潔之後我的身體雖然很疲憊,但心情卻很愉悅,因為不僅我的房間變乾淨了,同時我跟好朋友一起聽着音樂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要記得,最終,上帝更在意的是我們在工作時的態度而不是工作的結果本身。因此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有樂趣。

降服在上帝面前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這個世界上的工作永遠都做不完,如果我們想要完成所有的工作后再來休息,那我們永遠也得不着安息。然而上帝知道我們的憂慮和恐懼,祂已經在祂的計劃中考量到這些。所以如果你感受到有壓力,那就禱告、禱告、再禱告。

在大學功課最忙碌的一個學期里,我經常每天早上五點或六點就起床,閱讀聖經,禱告,寫靈修日記。並不是因為我特別得到了屬靈感召,而是只有這樣做,我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度過這一天。除了仰賴上帝,我沒有其他的選擇。這位上帝應允我會讓我躺在青草地上,領我到溪水邊,讓我的靈魂安歇(詩篇23篇1-2節)。而這就是我的盼望。

上帝很關心你,祂關心你這個人,遠超過祂關心你的公寓干不幹凈,你在學校的成績怎樣,或者你某個作業寫得好不好。當這個世界的壓力壓得你喘不過氣時,請提醒自己是上帝在掌管這個世界,而且祂是那麼疼愛你。願我們在主里得到安息。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下) | 生命探索(連載)

pexels-photo-220444-1

(接上篇,文後有上文鏈接)

你也許會問,這位上帝會如何幫助我們?這位宇宙的創造主怎麼能了解人類的感受?

其實,上帝清楚明白我們等待明天到來的心情,因為祂親身體驗過我們的經歷。這位上帝從天上降生在我們的世界里,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人類的生活,祂的名為耶穌。

耶穌在世上時,也曾面對艱難的時刻,祂知道自己將被仇敵百般羞辱並且殘酷地處死。在等待這個痛苦的明天到來之前,祂心裡憂愁難過,於是祂要門徒陪在一旁,並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 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馬太福音26章38節)

上帝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了我們的生活和感受,足見祂愛我們,希望成為我們的朋友。祂明白我們面對明天的心情;知道我們在困境時,多麼迫切需要忠實的朋友。現在,上帝願意成為這樣的朋友,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祂邀請我們到祂面前,尋求祂的安慰和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向門徒保證:「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 (約翰福音14章1節)

上帝應許與我們同在

明天的太陽升起后,所有該解決的問題、沒把握的挑戰,終究要逐一面對,那麼信靠耶穌就能有所改變嗎?

如果你所信靠的對象,只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能帶來的改變就相當有限。然而,耶穌絕非如此,祂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是全知全能、滿有智慧的上帝,是能體貼人的軟弱、大有能力的主。而且,祂在世上時也和我們一樣經歷苦難且一一攻克。祂遭仇敵陷害被捕,遭受侮辱和鞭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卻從墳墓里復活,證明祂能戰勝死亡、勝過一切。 因此,祂能夠解決的不單是我們的難題,也絕對能帶來改變。不僅如此,祂應許所有信祂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約翰福音11章25節)。

這樣的保證能給我們面對明天的勇氣,不管明天有苦難、憂慮或煩悶,我們都知道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像一位摯友允諾會陪伴我們的左右,在人生漫長坎坷的道路上給予我們安慰,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祂必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

耶穌的這個保證也成為支撐靜雅的動力,讓她能繼續面對充滿艱辛的明天。靜雅是一名年輕的教師,醫院的檢查報告顯示,她的胸腔長了惡性腫瘤,必須進行手術切除。手術過後,最令她擔憂的事發生了,醫生診斷出是淋巴癌。她開始接受化療,卻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她想放棄治療,但是醫生們都堅持要她繼續療程。

接下來的日子是痛苦難熬的。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除了嘔吐、疼痛,沒有食慾與失眠之外,更是讓她抑鬱寡歡、消沉沮喪。病痛的折磨讓她一度想了結生命,但 卻割捨不下丈夫與年僅三歲及九歲的兒子。靜雅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對明天,因為明天意味着有更多的不適、痛苦和煎熬。

在靜雅的生命陷入低谷時,她對上帝的信靠成為唯一支撐她的力量。上帝的安慰與同在,給了她勇氣和決心來面對這難熬的境況。儘管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的痛苦和不適,但她信靠上帝,使她得到了力量,繼續接受治療對抗病魔。因為全心仰望耶穌,讓靜雅重拾生命力,她知道上帝必不撇下她和她的家人。不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靜雅堅信上帝掌管一切。

的確,耶穌不但掌管我們的時日,也將我們放在祂心上。你只要轉向耶穌,就能得着祂的平安與同在、經歷祂的大能大力,你不必再為明天孤軍作戰。

今天,如果你正走在荊棘滿布的崎嶇路,何不向這位充滿憐憫的全能上帝求助呢?祂必能幫助你面對明天。

你願意向耶穌求助嗎?

如果你想更進一步認識耶穌,你可以與當地的教會或基督徒聯絡,相信他們都會很樂意協助你;另一個方法是翻閱聖經,從中認識上帝,並且了解祂如何能賜給你所需的安慰與平安。

我們雅米事工也樂意提供協助, 幫助你在尋求上帝的過程中得着力量來面對明天。你可以在文後給我們留言,或者在後台給我們發消息。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上) | 生命探索(連載)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關掉網絡,打開聖經(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試着把手機和電腦的無線網路(Wi-Fi)關掉,挑戰自己過沒有網路的一天。平時的我習慣手機不離身,只要握着手機就會不自覺上網點開臉書等社交軟件,查看朋友圈。然而關掉網路的那一天,生活變得很不一樣。我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特別難熬。我無法使用社交軟件,不能玩線上遊戲,不能和朋友聊天,甚至要上網找資料都不能。後來我就想,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我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嘗試找了一些不需要上網就能做的事情來打發時間。我坐下來閱讀書柜上擺放已久的書,再出去逛逛街,買買東西。雖然時間感覺有過得比較快,但在空檔的時間,手還是會不經意地想要去打開手機使用網路。我會擔心有沒有重要的訊息需要回復,會想上臉書看朋友們的動態,會想要上網看戲和遊戲等等。我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中毒不淺”。
網絡的確給人帶來很多方便,同時卻也佔據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成為了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在不知不覺中,網絡可能已經代替了我們原有的生命主宰——上帝。

試想想,我們一天平均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我承認自己除了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會把無線網路打開,一旦空閑就上網。但透過這次體驗,羅馬書12章2節提醒了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很多時候我們跟着時代的腳步,不停地跟隨潮流,進而導致現代的科技、網絡、時尚潮流的事物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以至於我們每天都得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事物上。然而我們每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都是上帝賜予給我們的,我們卻用了多少時間來回應祂,跟祂獨處呢?

我發現身邊有些基督徒可以花很多時間在網絡上,看屬靈文章,轉發見證等等,但生活中卻很少,甚至沒有閱讀聖經或親近主的習慣。比起聖經,他們更喜歡透過網絡去認識上帝。隨着科技的發展,網路上的資訊越來越方便,如今我們的確可以透過網絡讀到很好的屬靈文章、經句、聖經資料和見證等,從中了解上帝的屬性,及祂所行之事,也可以獲得一些聖經上的知識。甚至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傳福音。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給上帝,單單親近祂,那麼我們是不是很難真正去和祂建立關係,真正地經歷祂?這就好比一對情侶知道對方的樣子和資料,但卻沒有花時間去跟對方相處,去真正認識對方,那他們其實並不能真正變親密。

上帝的話語是來自聖經,不是來自網絡。很多時候上帝期待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我們卻沒有時間給祂。如今網絡上有很多教你如何解決生活難題的文章,或心靈雞湯文。這些固然也很好,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把時間拿來讀聖經,從中讓上帝透過聖經親自對我們說話以及教導,使我們能有智慧和能力去面對生活上的難題。因為聖經箴言30章5節早就告訴我們,“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凈的,投靠祂的,祂便做他們的盾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不要使用網路,網路也有很多它的好處,而是若我們的生活只局限在網絡上,那我們的信仰就只和網絡有關了。基督教不單隻是信仰,更是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傳揚主的福音也不只在網路上行,而是要在生活中行出來。所以作為基督徒,即便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跟上帝親近的時間是必須要有的。因此,祈求上帝賜我們力量和渴慕的心去遵行祂的話語,重新將生活的中心轉向祂!

目前,我給自己的挑戰是下班后我就把電腦留在公司。至少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回家后減少上網的時間,進而把這些時間留給上帝,與祂親近。雖然沒有每一天都做到,但當我把更多的時間拿來讀經和親近上帝而不是沉迷在上網時,那滿足感比上網一口氣看了一部連續劇來得更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上) | 生命探索(連載)

pexels-photo-220444-1

明天的到來

你是否為明天的事而感到憂心忡忡?

也許你將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卻還沒做好準備;可能你需要動一個手術,因為風險極高而恐懼擔憂;或者你和上司將有個重要的會議,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或許你正飽受疾病折磨,明天則意味將承受更多的病痛之苦;也許你剛結束一段感情或痛失摯愛,無法繼續面對毫無止境的孤寂或傷痛。

或者,你對明天毫無把握,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對於未來充滿不安。你可能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養家活口,或讓孩子完成教育;擔憂自己沒有足夠的積蓄養老;擔心在經濟不景氣時失業,或者投資連連虧損怎麼辦。

或者,你害怕面對明天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你厭倦了周而復始的單調生活, 每天為了例行事務而忙碌:起早摸黑、準備早餐、接送孩子上學、趕着上班、下班回家、做家務、看電視。昨天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明天還是這樣,日復一日的乏味生活實在讓你無法忍受。

你不是唯一害怕面對明天的人,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對於難以預料的明天感到擔憂。的確,人生免不了痛苦與焦慮,我們都屢遭挫折,失意與苦楚。有時,你是不是也希望能擺脫這一切,不必面對明天的到來呢?

面對明天

我們會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應付對明天的恐懼。有些人用忙碌來分散注意力, 逃避明天將面對的問題;有些人竭盡全力為將來作預備:儘可能多買一些保險、加班超時工作好賺更多的錢來儲蓄,或者為了前途而不斷進修。

相反地,我們有些人也可能抱持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態度,所謂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有限,何不趁現在盡情享受人生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方法也許暫時見效,但卻治標不治本。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明天都會到來。我們也許可以忽視或假裝問題不存在,但明天太陽升起時,我們還是要面對這些問題。更何況,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做準備,都永遠不夠。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面對明天? 我們要如何面對萬事難料、變幻莫測的未來呢?

我們可以尋求幫助,向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求助,因為祂掌管明天。

上帝深知我們的恐懼

這位創造主是誰呢?祂是創造宇宙和萬物的神,我們稱祂為上帝。祂創造了地球、日月星辰,以及我們人類。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祂知道明日的一切,也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又將會如何,沒有任何事在祂的意料之外。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完完全全在祂的掌握之中。先知耶利米在數千年前就寫下:「[上帝]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耶利米書10章12節)

正因上帝造了我們每一個人,祂明了我們的心思意念,知道我們的恐懼不安。

不僅如此,上帝深愛我們並願意幫助我們。祂知道我們需要安慰、保障以及力量來面對明天,所以,祂應許只要我們信靠祂,祂就賜下這些成為我們的幫助。祂像一位慈父,也像一名摯友,祂張開雙手隨時歡迎我們親近祂,祂要給我們安慰。

(未完待續,本周三更新)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當看起來沒有盼望時,我們該怎麼做?(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4124521

作者:Tay Boon Jin,新加坡
翻譯:JC,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小盒,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當我們在電影中看到大災難來臨或無辜的百姓身處險境時,我們都會屏住呼吸期待着電影的轉折點出現——救援人員及時趕到或者某個超級英雄前來營救 。這就像是黑暗中的燈塔一般給人盼望。然而當這樣的盼望停留片刻卻又消失時,留給人們的絕望也會更深刻。

最近的新聞讓我們看到以上情形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並不遙遠。我們幾乎每一天都會聽說某些人正處於生命危險的處境中:一些人遭受到自然或人為災害的侵襲;另一些被恐怖分子劫持當作人質(他們只不過是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還有些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國籍、信仰甚至生活方式)。這些時候我們會有跟在看電影時相似的反應,在看着新聞報道關於受害者的最新情況時,我們提心弔膽地祈禱事情會朝好的方向發展。若救援取得成功,我們會高興地歡呼。而當慘劇發生時,我們搖搖頭,痛苦地哭泣。再也沒有盼望了。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這種無法確定事情是否會得好轉的情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也許你被某種疾病拖累了很久,所以你特別想知道是否有最新的藥物根治你的疾病。或者你有一個破碎和關係複雜的原生家庭,因此你迫不及待地想要結婚,盼望你的另一半能帶你脫離這一切,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無論我們的遭遇多麼的不同,盼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只是有些時候,它似乎難以捉摸。有什麼盼望是我們可以緊緊抓住的嗎? ——某個不會消失的盼望?

大約在兩千年前,這個盼望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了耶路撒冷城裡(而不是在電影中)。

對門徒來說:耶穌的死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盼望

祂並沒有犯罪,卻被釘在十字架上,而當時他的門徒們都離他而去。他們不光是從耶穌死亡的現場逃離,而是離棄了和他們朝夕相處了3年的老師。他們最初追隨耶穌的動機很簡單 ——因為祂能夠行神跡。他們盼望耶穌是上帝派來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統治者的。他們跟隨祂,看祂行神跡,聽祂講上帝國度的道。他們對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感到驚奇不已。耶穌的確有能力使以色列復國。他們就盼望耶穌成為那個新的國王。他們甚至為將來誰做最大的官兒而爭論。對門徒們和整個以色列來說未來指日可待!

但上帝的計劃和人的計劃截然不同。祂的國不是通過戰爭而是通過耶穌基督流血犧牲而建立的。

當士兵們把耶穌帶走的時候,門徒們嚇壞了。耶穌被審問,鞭打,並背着十字架穿過城鎮,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像一個罪犯一樣被處死,怎麼可能是君王或者救主呢?如果耶穌是上帝派來的新王,他是不會被打敗的!在門徒的眼裡,耶穌失敗了。他們原本的盼望忽然消失殆盡了。

仔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將盼望寄托在某個東西或某個人身上,因此我們才能夠有信心地活在當下。也許是某個我們認為會永遠愛和照顧我們的人;也許是某個我們一直想要得到的物件;也許是某個可以使我們免於疾病和死亡,甚至失去親人痛苦的藥物。然而,當我們發現沒有人愛我們,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最後仍然在病痛中掙扎時,我們就開始懷疑我們寄予盼望的對象是否可靠了。當我們意識到這些都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痛苦時,我們就不再相信它們了。我們要麼沮喪,要麼抑鬱,要麼絕望。我們認為要擺脫這一切的方式只有一死了之。

對上帝來說:耶穌的死帶來了永恆的盼望

但是真正有大能的盼望並非如此。正當門徒們感到沮喪時,耶穌基督就出現在了他們面前。死了的人已經從死里復活了,這是意義非凡的——它證明耶穌真的是上帝之子。這絕對是門徒看到過最大的神跡。耶穌已經戰勝了死亡!這意味着這個盼望不僅是在今生,而且是永恆的。

耶穌的復活和重現刷新了門徒們的認知。一直以來,他們都聚焦在了錯誤的問題上,把精力花在了錯誤的方向。 他們原以為,讓以色列復國才是最重要的。 但人們面臨的真正問題是罪。耶穌為靈魂得救開闢了道路,祂才是我們真正的盼望。 耶穌來了,為我們的罪付上了死的代價,祂又復活了,給了我們新的生命和在上帝面前新的地位。

當我們身處絕境,感覺到實在太沮喪和絕望時,想一想耶穌為什麼死亡和復活吧! 上帝如此愛我們,甚至舍了祂唯一的兒子,祂難道不會伴我們走過人生的起伏帶領我們平安回家嗎?因着耶穌的死亡和復活,這至暫至輕的苦楚必不會把我們壓倒使我們絕望,而是會使我們滿懷期待地盼望耶穌的再來好使一切更新和完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小心,別上魔鬼的當(下) | 生命探索(連載)

Untitled

作者:高皓正

*承上篇(文後有上文鏈接)

其實這些做法就是聖經所講的「交鬼」,根據聖經,這一個「親人」根本就是魔鬼假扮的! 魔鬼這樣做是因為牠們很希望你接觸牠們,而不去接觸上帝,這是上帝非常不喜悅的。上帝絕對不希望你接觸魔鬼,因為魔鬼只 會偷竊、殺害、毀壞,祂希望你親 近祂這位創造你、愛護你的上帝 (參利未記19章31節)。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有這樣的情況,鼓勵你或他們決志相信耶穌, 耶穌的寶血可以將這些關係斬斷,讓人脫離魔鬼的轄制和影響。

既然魔鬼原是上帝創造的美麗「天使」,為何我們聽見的鬼故事中,魔鬼的「形象」經常那麼恐怖? 又或者看過的靈異影片中,牠們的出現總是那麼的「戲劇性」?原因很簡單,魔鬼正在「演戲」!狡猾的魔鬼要用恐怖的形象來嚇唬我們,背後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怕牠!

其實你根本完全不需要懼怕魔鬼!

試想想「天使」居然要假扮作「長發女鬼」飄過,或者突然推倒客廳的東西,又或者三更半夜用「鬼 聲鬼氣」擾人清夢,你說不是很可笑嗎?為什麼牠們要這樣做呢?又試問,若是牠們能夠超自然地移動物質界的物件,為什麼牠們不幹脆拿起刀來,直接把我們殺掉?魔鬼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讓你「以為」牠很可怕!因為當你害怕牠們,便不會對付牠們,牠們便可以繼續欺負你了!

什麼?我們可以對付魔鬼?我們憑什麼?

我們憑着耶穌基督的名字就可以叫魔鬼逃跑了(參馬可福音16章17節)!

筆者聽過一位中學女生遇過的靈異事件,她與同學去長洲宿營,晚上睡覺時在睡房中聽見外面客廳有很多人說話的聲音。當時其他人都睡著了,她便自己開門看看,外面卻一個人都沒有,當時她心裡很害怕,但記得在教會學過可以「奉耶穌的名」趕走魔鬼,她便開口說:「奉耶穌的名叫魔鬼走!」然後她就很清楚地聽到一個聲音說:「她認識耶穌!走吧!」之後便再沒有聽到不知名的聲音了。 難怪聖經里說:「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各書4章7節)

所以,不要怕魔鬼!只要敬畏上帝!主耶穌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我已經給你們 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 (路加福音10章18-20節 )

祈盼大家不再怕鬼,也不接觸魔鬼,只親近創天造地的上帝,因我們的名字被記在天上而歡喜快樂!

若你懷疑自己經歷過靈界的事物,建議你儘快聯絡有經驗的牧者,以分辨清楚此情況是否確實為靈界問題,還是有其他狀況:例如精神方面的問題或者藥物影響等等,以便轉介相關單位尋求幫助。

小心,別上魔鬼的當(上) | 生命探索(連載)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作者簡介

高皓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祟基學院哲學系,副修性別研究。近年參與福音電影《天地孩兒》、《真的戀 愛了?》等等。
音樂方面,高皓正是歌手,填詞人,作曲及填詞作品 超過一百首。他是渴文化Hot Culture青少年文化慈善團 體創辦人之一,亦是Acts Church召集人。

於2010年與陸凱兒醫生結婚,育有一子一女,更着力下一代和青少年教育,經常受邀到各大公司、機構和 學校等分享正面訊息。

從聖經中的5對夫婦看上帝的感情觀(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0172741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以為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開始一段戀情,卻不知要好好靜下心向主來禱告;我曾經以為當感情變淡了就要放手,卻不知感情是需要好好經營的;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很理智地看待愛情,但當對方決定離開時,卻不知要去祝福對方,而不是懷恨在心。

從初中的早戀到大學的交往以及畢業后的單身,一路走來,當中的甜蜜、苦澀、迷茫、無奈等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一度覺得上帝並不愛我。為什麼別人只要開始一段感情就能開花結果,而我卻要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也是「以結婚為前提」去交往啊,為什麼最終不僅自己受了傷,也傷害了別人的心。“真愛需要等待”的功課,我要怎樣才能做好?後來我注意到我總是用「我以為」來看待感情,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我感覺良好時,在沒有好好去禱告的情況下,我便以為這是「聖靈”的引導,輕易地就開始一段感情。同樣的,當我被糟糕的情況弄至身心靈疲憊時,在沒有好好分辨這是不是出於上帝的旨意,便以為這是一個“分手”的訊號,輕易地便選擇了放手。

然而有一天我在默想時,有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何不從聖經中所描述的婚姻去理清何謂屬上帝的愛情觀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電影、偶像劇、線上戀愛遊戲等,都灌輸了我們這般的概念——「感覺至上」。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應該去追求爛漫、歡愉、轟轟烈烈的愛情。當感覺沒了,戀愛和婚姻是可以分開的。這是正確的嗎?聖經中所提倡的愛情觀又是怎樣的呢?

那麼,以下就來分享5對聖經中的夫婦所教會我的屬上帝的、真正的愛情觀吧!

1.以撒和利百加——為婚姻禱告;愛不僅僅是感覺,更是一個需要委身的重要決定。

利百加是亞伯拉罕的本族人,是他所信任的老僕人在求告上帝的心意后所選擇的人選。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在感情當中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擇偶時一定要從上帝的子民中選擇。這選擇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憑感覺,乃是恆久禱告的結果。而我們不與未信者有委身關係是預防我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進而受傷害,亦或者從了他們的宗教習俗,而背棄了上帝的教導。

除此之外,以撒和利百加不曾見過對方,可是決定結婚後卻也能相愛到老。從他們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愛是一個決定。在那個時代,男人娶多個妻子並不罕見。但是,以撒只全心全意地愛着利百加,一生只有她一個妻子。雖然日後他們對孩子的偏心,而造成家庭分裂。可他們也讓我看見,當你決定愛一個人時,縱使婚姻中會有不如意的事,既然共同立了這份神聖的約,就要靠着上帝走下去,相愛到底。

2.波阿斯與路得——聽從屬靈長輩的意見;無論你的過去如何,相信上帝都會接納你。

路得是個外邦女子,更是一名寡婦。但是她真心愛着她的婆婆拿俄米。後來她聽從婆婆的建議而採取一些行動「暗示」波阿斯,以致波阿斯、路得與拿俄米最終都得到幸福。這讓我看到,無論你的背景如何,上帝總不輕看任何人,祂看重的是你的心。路得選擇相信上帝——她婆婆所信仰的上帝,同時,她也常順服這位她所愛的長輩,所以最後她能蒙福,得以在耶穌的家譜上留名。

從前,我錯以為只有那些談一次戀愛就走入婚姻的感情才是上帝所祝福的愛情。其實不然,無論我們的過去如何,只要最後當我們踏入婚姻時是合祂心意的,上帝仍然會祝福我們。有趣的是,從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中也讓我看見,在感情上,女子不一定非得是被動的一方。有的時候,女子也可以適時並適當地「暗示」比較「不醒目」的男子。當然,前提是在符合上帝的心意之下採取行動。而男子則要避免過於魯莽,總要詢問過長輩的意見並且思考後才去採取行動。

3.約瑟與馬利亞——愛是需要行動的;一同敬畏與順服耶和華能為祂成就更大的事。

馬利亞因聖靈感孕,懷上耶穌時,約瑟不想明明地休了她,只為了能保護她的名譽與性命。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中,這樣的情況,作未婚夫的是有權利可以公開休了未婚妻,而該女子則會被石頭打死,因為這是犯了姦淫罪。可約瑟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愛她。馬利亞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女子,所以她甘心承擔懷孕的風險,而約瑟也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男子,他聽從上帝的話,不拋棄馬利亞。愛一個人,就要以行動來證明,所以約瑟還是娶了馬利亞為妻,尊重並且愛護着她。後來為了逃避追殺耶穌的人,他們也不畏艱辛地遷居,一路上彼此扶持。這也讓我看到了:敬畏耶和華的夫婦是可以為了上帝的緣故在生活上中同甘共苦。能得着一位擁有同一個信仰,願意委身於基督和彼此的伴侶,是何等美好的事。

4.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一同在基督里委身,共同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為上帝的國度盡心儘力。

雖然這對夫婦不如其他幾對夫婦來得 「著名」,可他們在新約中對主委身的表現讓我很是欣賞。他們雖然工作忙碌,可依然殷勤地接待主的僕人——保羅和亞波羅(使徒行傳18章)、開放自己的家成為聚會所(哥林多前書16章)等,絲毫不怠慢能擴張上帝國度的機會。

上帝的心意不單隻是以「家」為得救的單位,更要信徒以「家”為事奉的單位。開放自己的家不只需要額外的花費,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想必也不少。然而他們能不在意地把家打開,背負這沉重擔子,讓我看見了帶職事奉的榜樣:「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以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5節)。

另外,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能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時,還能為彼此代禱、一起事奉上帝和服事人,這畫面對我來說,真的好美。想到身邊有些家庭因為夫婦其中一人很熱心事奉而導致另一半有不滿等情況出現,便讓我更加確定為未來伴侶的禱告與選擇的重要性。因為唯有信仰程度相似,且共同願意對主的委身,才能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

5.撒迦利亞與伊麗莎白——恆常禱告且要耐心等候上帝;對上帝的心意要謙卑順服。

根據路加福音第1章的記載,撒迦利亞和伊麗莎白雖都已經年紀老邁,可是他們仍然敬虔地事奉耶和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撒迦利亞供祭司的職分時,上帝讓祂的使者顯現告訴撒迦利亞,他的禱告已被應允,上帝會賜他一子。這提醒了我,上帝一直都在聆聽我們的禱告,至於禱告會否被應允則上帝自有祂的旨意。

雖然撒迦利亞夫婦倆在這件事上顯出了他們的軟弱——撒迦利亞因着不信短暫地成了啞巴,而伊麗莎白不敢將懷孕的事立即告訴人,可是,這並不阻礙上帝要使用他們來完成自己的計劃。當孩子出生后,他們也按着上帝的指示為孩子取名叫約翰。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何謂「完全順服」,就如同約瑟與馬利亞一樣。他們經過那麼多年的禱告與等候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仍能甘心獻上為主使用,且也願意聽從上帝為孩子取名字,這般的完全交託是我應該學習的。

縱觀這五對夫婦,他們雖有各自的弱點,卻同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婚姻中的伴侶都是十分敬畏與順服上帝之人。尤其亞居拉與撒迦利亞的例子更是提醒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事奉上帝,雖然會比世人多一份責任與辛苦,但是這是一條祝福人的道路。

其實,聖經中還有許多的例子可以作為我們感情生活上的榜樣。以上所提及的5對夫婦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但卻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幫助我能夠面對因過去的感情所造成的自卑感,建立正確的、屬上帝的戀愛價值觀,以及重新將目光定睛在上帝身上。但願我所學到的感情觀也能幫助在感情路上迷失的你得着一些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小心,別上魔鬼的當(上) | 生命探索(連載)

Untitled

作者:高皓正

很多人很怕「鬼」,有部分人更有一些靈異經歷。

一般民間信仰,都會認為魔鬼是人死後所變成的,魔鬼就是所謂「陰魂不散」,留在陽間的靈體。但根據聖經,人死後不會變成「鬼」,人死後的靈魂會在一個被稱為「陰間」1的地方等候上帝最終的審判(參啟示錄20章13節);又或者會在一個被稱為「樂園」的地方等候復活,之後在新天新地永遠和上帝在一起(參路加福音23章43節)。根據聖經,人死後 的靈魂並不會返回人間和活着的人溝通!換言之,「鬼」並不是人類的靈 魂!魔鬼本身原是上帝創造的美麗 「天使」,名字叫路西弗(Lucifer)2,牠是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更是在神聖山上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天使3。只是牠希望自己成為上帝,結果離開上帝墮落了,之後再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背叛上帝,墮落成為邪靈 (參以西結書28章12-19節;啟示錄12 章4節)。魔鬼也希望人類離開上帝!

魔鬼很想接觸你,然後開始騷擾你,影響你的生活,並破壞你的生命。然而魔鬼並沒有權柄隨時去騷擾人類,儘管如此,牠卻可以欺騙你, 誘使你自願去接觸牠! 魔鬼不會告訴你:「我是魔鬼,你來接觸我吧!」 牠會化身成為你死去的親人,讓你透過問卜、問米、通靈等儀式接觸牠; 又或者牠會化身成為「仙」,透過玩 碟仙、筆仙等「玩意」來和你連繫; 也會透過長輩,將你從小就「上契」 給偶像(意思是從小就給某個神明當乾兒子),使你和牠建立「有名有分」的關係,以致牠能夠在你生命各方面影響你,有個別例子甚至會讓當事人有所謂的「陰陽眼」,終日看見一些不想看見的東西!

筆者的一位朋友以往曾跟家人去找一位素未謀面的靈媒「問米」,當那位俗稱「問米婆」的靈媒請了「親人」上身,這位自稱是親人的靈體便透過問米婆的口,叫我朋友和其家人燒一些特定的東西下去「陰間」給「他」。奇怪的是,那些東西的確是他親人在世時所喜歡的,甚至這個靈體會告訴他們這些東西在「他」以前房間的某個地方,而他們果然能夠找 到這些東西,這導致他們深信這個靈體就是他們的親人。

然而這個情況,有很多不能解釋的地方,如果這「靈體」真的是他們的親人,而「他」講的是真話的話, 那麼為何用火燒的方式能夠將一些物件送去陰間,又能準確送到對方的手中?為何火燒的東西大部分又只是用紙紮的而不是實物?難道這些用紙做的東西,例如「冥通銀行」紙幣、紙紮工人、紙紮房車和紙紮智能電話,經過火燒之後下到陰間又真的能派上用場?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我們可以溝通的陰間,為何絕大部分其他國家的人卻沒有「燒東西下陰間」的這一個概念?難道在陰間只有華人有錢用、有車開、有手機可以聯絡?這些都是難以解釋的問題。

但若是他們所燒的物件並不能 夠送到陰間,這個「親人」豈不是在撒謊?「他」為什麼要撒謊呢?難道「他」並非他們以前所認識的那一位親人?那麼這個靈體到底又是誰?是否由其他勢力所假扮?如果真有一個靈體冒充他們的親人,這個迷惑就真的很可怕,背後一定有一個邪惡的陰謀!

未完待續…..


 

附註:

1.那個暫時拘留人靈魂之地,罪人到的那處被稱為 「陰間」(參路加福音16章19-31節),屬主的人到 的那處被稱為「樂園」(參路加福音23章43節)。 陰間和樂園是有深淵限定,兩處之間不能相通,靈 魂也無自由回到人間(參路加福音16章26節)。

2.以賽亞書14章12節說道,撒但原是「明亮之星,早 晨之子。」明亮之星,按拉丁文的譯音是「路西弗」 (Lucifer),又稱啟明星。因着啟明星是眾星之首,撒 但也必是眾天使之首。早晨之子的名稱,表明牠老早 就有了,在宇宙之晨就有了牠。因此撒但在宇宙的最 初期,就被立為眾天使之首,像啟明星一般明亮。

3.以西結書28章14節說:「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 基路伯。」這也許是指他在諸天界遮掩上帝的約 櫃;另外聖經也提到,「我將你(指基路伯)安置 在上帝的聖山上。」(參出埃及記25章20節及啟示 錄11章19節)可見他的地位是上帝所安置的。上帝 膏了這天使長,並且指派他來遮掩祂的約櫃。以西 結告訴我們:上帝的榮耀是寄托在基路伯之上, 並且他們非常接近上帝的寶座(參以西結書9章3 節,10章1、18節,1章26節)。撒但在牠背叛以 前,當牠還是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時,必定是非 常接近上帝的,牠背負著上帝的榮耀。


作者簡介

高皓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祟基學院哲學系,副修性別研究。近年參與福音電影《天地孩兒》、《真的戀 愛了?》等等。音樂方面,高皓正是歌手,填詞人,作曲及填詞作品 超過一百首。他是渴文化Hot Culture青少年文化慈善團 體創辦人之一,亦是Acts Church召集人。

於2010年與陸凱兒醫生結婚,育有一子一女,更着力下一代和青少年教育,經常受邀到各大公司、機構和 學校等分享正面訊息。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糟糕的情緒有時就像暴風雨一樣忽然襲來,讓我感覺無力抵抗(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07080608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安安,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作為一個極其情緒化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就來給你說說我的日常。

我常常早上起來還覺得陽光明媚,生活好美,想要買一束花布置一下卧室。到了下午可能就感到生無可戀,活着好累。至於原因,有的時候是由某些很小的事情引發,還有些時候真的是毫無來由的就感覺心情很糟。而這種情形對我來說是常態。糟糕的情緒就像是暴風雨一樣忽然襲來,讓我感到實在無力抵抗。此時最好能早早地睡覺,不然就是覺得必須要找個朋友聊聊…相信我,你不想成為那個時候跟我聊天的人。因為聊完之後你多半也會變抑鬱。更糟糕的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在這種時候我會完全無法靜心讀經禱告,有時乾脆完全放棄,只是告訴幾個要好的朋友為我代禱。而放棄讀經禱告並沒有讓我感到絲毫輕鬆,反而會令我非常自責。“主不是讓你喜樂么?你怎麼還是那麼情緒化呢?”“看吧,就是因為你不靈修才會這麼糟!你的靈命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基督徒怎麼還這麼自怨自艾的!你看看你都成什麼樣了?”這樣的聲音簡直能把我活活吞掉,讓我本來就低落的情緒更加惡化,最後乾脆自暴自棄。我知道這是魔鬼的攻擊,牠實在知道我的弱點,但對此我似乎無能為力。我的日常就是如此悲劇地循環着。我就像是一隻手無寸鐵的小羊等待着情緒猛獸不定時的爆發然後任其宰割。

在上面的情形無數次重演后我終於決定不幹了!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你要靠着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做剛強的人。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以弗所書6章10節)。

所以我決定不再做一個自憐自艾的受害者。而是要拿起聖靈的寶劍(以弗所書6章17節)起來征戰!以下是我近些天來親測有效的方法。

照顧自己的心,靠着禱告得勝

“應該一無掛慮,只要凡事籍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祂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7節)。

我決定不再逃避禱告。情緒襲來的時候我也不躲避,不否認我的情緒,而是承認我現在正受到情緒的影響而不想禱告,然後求聖靈來平復我的心。當有自責或自憐的聲音來侵擾我時,我就奉主的名斥責它們離開,確保我在聖靈的保守裡面。

我發現這樣的禱告對我非常有幫助。聖靈會親自來安慰我的心,給我平安。很多時候我們在情緒裡面很難禱告是因為我們會覺得這種狀態無法來見上帝,為了不否認此刻的情緒我們就拒絕禱告。所以,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承認此時糟糕的情緒,然後求上帝來做工改變我們的心。

默想上帝的話語

聖靈平復了我的內心之後,我需要用上帝的話來充滿它。因此,我會拿起聖經反覆地閱讀一些段落,抓住上帝的應許,並不斷的默想,讓上帝的話語完全印在我的心裡。

比如腓立比書4章11-13節,保羅講到他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喜樂。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章13節)。還有啟示錄21章3-7節描述新天新地的景象。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祂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這些經文都給我極大的安慰。通過默想,我更加清楚上帝的話語,並得以在真理里更加堅固。

每天定時地靈修

上面兩點是特別針對深陷在情緒當下的解決方法。但平時的靈修也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忽視。為自己找到一個每天固定的時間來讀經禱告很重要。我不是一個喜歡早起的人,所以我會用晚上來做靈修。最近我正在禱告方面操練自己,下決心做一個禱告的勇士,所有想起來的人和事我都會記在小本子上,在晚上一一為他們禱告。

每天有規律地靈修有助於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只有當我們有堅固的屬靈生命時才能夠更好地抵禦情緒化的陷阱。

如果你也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我想要對你說,不要怕!上帝已經勝過了這一切。勿讓魔鬼的詭計得逞,起來征戰吧!靠着主做剛強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我到底要不要去短宣?(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Adriel Yeo,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
國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封面圖片創作:Marie Toh, 新加坡

你是否有短宣的經驗呢?如果你不曾短宣過,那請你想象以下三種情形:

1)你和教會的弟兄姐妹計劃一起到海外體驗一次跨文化的短宣。對此你真的很期待。而且,你們已經聯繫好了當地的一間教會,並了解了他們的需要,也預備好要到那裡去開始一項新的事工。

2)你聽說過那個地方的一些情況。那裡的房屋非常破舊,當地連一所學校都沒有。因此你和朋友們討論決定要捐款來幫助他們的事工。

3)身為青年事工的領袖,你想帶領團契里的青年弟兄姐妹到海外去體驗一次跨文化短宣,藉機讓他們了解宣教禾場的實況。

你是否參加過這樣的短宣,還是知道身邊的人有去過類似的短期宣教?反正我是有。

我並不否認這些短宣旅程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我發現它們並不能總像想象中那麼的有效和有益處。從上面的三種情況來看,一些短期宣教所帶來的傷害可能會比好處更大。

1)新發起的事工可能會難以持續

在短宣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無意中開始一些難以維持的事工。比如上面說的第一種情況。新的事工不只需要金錢投入,也非常需要人力。我們兩個星期左右的短宣結束之後,當地的教會需要靠自己繼續維持那些事工。而大多數情況是,那些教會的牧者本身已經很忙碌了。那麼,要誰去繼續這些新事工呢? 在沒有給予他們所需的人力之下,我們是否加重了當地教會的負擔呢?

我們也可能會忽略當地教會的情況和需要。我們常以自己教會、國家以及文化的情況,來為海外的教會‘打造’一些事工或者活動。但是,能在自己教會進行的事工,不代表也適合別的教會。畢竟,每一個地方的文化不同,面對的人也不同。

說個例子吧。有一位在泰國南部村子服侍的教會同工(她之前在曼谷的教會工作)曾經告訴我,在村子里辦的佈道會拿到城市辦可能達不到同等果效。她解釋道,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無神論者,他們很理性也很多疑。比如他們會質疑上帝的存在。而住在村子里的人一般都相信這世上是有神靈的,有一些人本來就在拜他們所謂的神明,所以他們基本上不會質疑上帝的存在。

同樣的,當我們在為海外教會策劃活動或事工時,若是忽略了文化上的差異,我們所做的事工很可能會功虧一簣。

2) 我們可能會讓當地教會/居民過於依賴我們

除此之外,當我們長期用金錢來支持當地教會的事工時,很可能會讓他們過份依賴我們。

記得有一次,我所在的教會出錢支助一個村子建教堂。我們認為這只是一次性出資幫助他們。然而此後,他們又開始請求我們幫助他們添置更好的吉他以及音響設備。村民們似乎已經習慣性地依賴我們的幫助,而根本沒考慮自己去籌款。

羅馬天主教神父Vincent J. Donovan曾經在東非宣教,他也講到類似的情況。他說,在宣教士們進入東非100多年以後的今天,在那裡卻沒有一個教區能夠自立更生。當東非人民看到海外教會能夠不斷地支助他們(原本的好意只是要幫助東非建立教會),他們便開始過於依賴海外教會,而不再想辦法自己去籌款。

在我繼續之前,我要先聲明,我這麼說並不是在建議我們不要出資幫助他們建教會、學校以及支持當地教會的事工工作。而是我們需要想一想,我們這麼做是否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幫助他們。比如,相比給他們提供建堂所需的全部費用,我們可以根據當地教會的籌款情況來給他們資助。當我們採用適當的方法時,對當地教會是有長遠益處的,他們既得到了幫助,也有機會學習成長。我們所用的方法和我們的良苦用心同樣重要。

3)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小算盤誤認為是上帝給我們的使命

很多時候,我們安排短宣的目的是希望年輕人體驗宣教生活和生命得到成長。確實,參加短宣是會讓我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我認識的很多弟兄姐妹都在參加了短宣后對上帝更加信靠了。

但是,如果我們把「體驗宣教生活」以及「門徒栽培」當成短宣的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應該認清楚短宣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要我們參與擴展上帝國度的使命——而不是完成我們自己的計劃。

短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直接傳福音、醫療短宣、領袖栽培或者舉辦營會。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它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且幫助那些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的信徒在靈命上不斷成長,也栽培他們事奉上帝。聖經教導我們說,基督徒都是從一位聖靈施洗,成了基督的身子,應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並互相建立(哥林多前書12章13節,27節;提摩太前書4章13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因此,短宣隊應該從這幾個方面着手,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們宣教的對象。

然而,我們有時把次序顛倒了。我常常聽到青年們分享他們參加短宣的見證,說他們在其中學到了多少或如何看到上帝的祝福。相較之下,我很少聽到當地教會或基督教組織反饋從我們派去的短宣隊得到了什麼幫助或益處。我很清楚這一點,因為我曾經也是只專註在「我可以學到和體驗到什麼」 而完全忽視了當地教會真正需要什麼。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做好短宣,就需要把上帝給我們的使命放在首位,而不是滿足自己的需要。

那,短期宣教真的好嗎?

是的!我深信,只要以正確的心態與方式去短宣,短宣可以是很有意義的。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先把開始一個新事工的想法擱在一旁,而專註在如何幫助當地牧師更有效地來完成他們的事工。我們可以和一些當地教會建立長期關係,定期與當地的牧師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之後定期到那裡探訪已經聽到福音的弟兄姐妹。這樣我們的服侍就不會為當地同工增加負擔,反而能夠與他們配搭一起開展長久的事工。

在我前幾年的一次短宣中,有一位當地的土著姐妹接受了耶穌基督為她個人的救主。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和一間當地教會合作服侍。那位姐妹信主之後,我就聯繫了牧師邀請她到那裡聚會。後來,當我們再次去探訪那個村子時,我們欣喜地發現那位姐妹已經在固定參加主日崇拜了。

短宣也可以成為鼓勵以及支持當地牧師的好機會。短宣隊可以幫助這些牧師們與一些更大的海外教會聯繫。也可以做主日學事工,甚至也可以講道,來減輕當地牧師的負擔。這麼一來,牧者們可以有一些時間做其他的事工,或許也可以有一些休息的時間。另外一些有專業技能的宣教隊(如醫療短宣隊)則可以幫助教會來服侍當地有需要的民眾。

聖經里有一個例子是我們可以效仿的。保羅打發以巴弗提到腓立比教會去。以巴弗提曾提供保羅需用的(腓立比書2章:25節)。在這裡,以巴弗提並不是一位宣教士,而是為長期宣教士提供支持與幫助的那個人。然而以巴弗提對保羅的幫助很大,保羅形容以巴弗提為他的「同工」。

相同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看成是當地教會的同工。說白了,我們應該把當地教會和宣教士們的需要放在首位,並竭力幫他們維持現有的事工。在宣教的禾場上,我們要能夠以當地教會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計劃。

我們或許不能在宣教禾場上久留,但是我們卻可以多次去到一個地方短宣,不斷地和當地教會建立關係並支持他們的事工。雖然每一次停留的時間很有限,但是我們若好好的完成事工,它的果效卻可以是長久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