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受洗那天,上帝改了我的口(有聲中文)

mmexport1492471964616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安安,香港

錄音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我是在1997年12月14日那天受洗的。受洗的日期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我的牧師在當天送了我一本教會的屬靈書籍,上面寫著受洗的日期和箴言22章4節的經文,「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但當時似懂非懂的我只是把那本書當成附身符帶著,只是偶爾翻閱一下而已。

我出生在一個基督化的家庭,從祖上開始算到我已經是第六代基督徒,算是台灣少數非常早期就信主的家庭。我爸媽是很虔誠的基督徒,雖然他們生活上也會遇到許多的壓力和困擾,但他們從來都不會因為這些而忘記上帝。從小,爸媽就很鼓勵我和弟弟讀聖經,背誦經文。記得我媽常常會在我們經過客廳時逮住我們,逼著我們從她那本看得快要爛的屬靈書籍裡挑選當日的經文來默背。連玩的時間都不夠,所以我們總是挑選最短的經文來應付媽媽。但卻沒想到後來這些短短卻很有力的經文,往往就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從腦海中冒出來,直接成為安慰扶持我的話語。為此,我很感謝媽媽。相信爸媽給我們的嚴格教育和背後流淚的禱告,是我和弟弟後來能好好地跟隨上帝的原因之一。 14歲那年,我常常會感到憤怒。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爸媽對我的學習成績要求很高,我很拼命地唸書,成績卻總是不盡理想。這種時候,我便會常常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跟上帝一邊禱告一邊大吼,「祢說祢是全能的上帝,為什麼不能幫我考好成績,我需要好成績才能上好的高中,之後才能考上好大學,到底幫不幫我啊?」然而就在那年,爸爸提出我差不多該受洗的要求。我考慮了好幾個月後才決定受洗。我去參加受洗班,把基督教的教義讀過一遍,之後通過牧師的面試,就預定了在聖誕節前的主日受洗。老實說那時候我一半是被爸爸要求,一半也覺得自己是第六代基督徒,怎能壞了家庭的傳統,反正日後也必定要受洗,那就受洗吧!

在決定要受洗之後,我爸告訴我可以向上帝求一樣我最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就反复思量我到底要求些什麼(大部分的基督徒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畢竟受洗歸入上帝的家已是此生最美好的事情,怎能還要和上帝求什麼)。

我接受的是點水禮。受洗那天,我特意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內心盤算著我想要祈求的東西。由於當天受洗的人數較多,我是跪在第四個軟墊上等候牧師的到來。我怕沒有即刻說出想祈求的事項便會求不到,所以從洗禮開始進行那刻起,我內心就不停地默念「我要長高、我要長高、我要長高」(沒錯,當時最困擾我的就是身高不高的問題)。然而奇妙的是,當牧師奉靠聖父、聖子、聖靈來為我施洗的時候,我的口竟自己說出,「願上帝的旨意成就在我身上」這句話。我突然就明白我所信的這一位上帝是真的!祂竟然改變我的口,讓我在受洗的當下求了比長高還要有意義的事。

轉眼間我受洗已過了二十年的時間,我也由少女變成三十多歲的已婚婦女,並且從醫學生變成神學生。回想那歷歷在目的受洗經歷,我現在才真正地明白了上帝在我受洗時讓我說出的「願上帝的旨意成就在我身上」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目前就讀美國的一所神學院。我知道上帝要辛辛苦苦地養大一個祂自己的僕人有多不容易,我不敢說我自己有多屬靈,也常常覺得自己就是給上帝打雜的,但是我很清楚知道上帝帶著我走的這三十幾年裡,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祂自己的旨意。就連後來沒有長高的個子,也成了我丈夫特別喜歡我的一部分(個子小小的很可愛)。

回想起受洗那一陣子的情景,真的有很多要感謝上帝的地方。雖然當時還有很多屬世的觀念,但信實慈愛的上帝並沒有撇棄我,反而使我慢慢領悟出很多明明知道,卻不能打從心裡真的明白的道理。一路走來,直到現在才真正體會到耶穌在為我們捨命時的那一份愛的偉大和美好。

感謝聖靈讓我的口比我的腦更知道我該禱告要些什麼。看著受洗時台灣教會牧師寫給我的箴言22章4節的經文也才明白敬畏耶和華能給我帶來的不是經文字面上看到的金錢和富足,也不是來自社會地位的尊榮,更不是之前當醫生能挽救生命的滿足,而是來自上帝的國,屬靈上真正的重生得救和來自天父上帝的賜福。願榮耀都歸給我們的上帝,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題文章 : 奇異恩典)

清明節與復活節的拔河(有聲中文)

WechatIMG17

作者:宁萧,新加坡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四月份是過清明節和復活節的月份。記得幾年前,這兩個日子還重疊了。

我的信仰之路可以說是這兩個所謂節日之間的拔河,亦是我跟父母之間的拔河。初信之時,最大的挑戰來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非基督徒,並且對基督教有不好的印象。這不好的印像源自於「基督徒不能拿香祭拜祖先」這件事情,而這種矛盾在清明時節變得更為突出、明顯。

最令人感到無所適從的是,在我的大家庭中,有些基督徒長輩認為拿香只是一種尊敬的表示,無傷大雅。然而我父親覺得這是祭拜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我的母親抓住這點,認為父親選擇不拿香祭拜是不孝的行為,同理,我跟父親也就被掛上了不孝基督徒的標籤。

曾經,母親常常會在過節、祭祖的時候讓我拿香,如果稍有拒絕的意思,她就會以嚴厲的眼神看著我,所以我也就只能乖乖接過香,心裡喊幾遍:「上帝,我不是這個意思,求祢原諒!」有一次,我態度堅定地拒絕,母親便在回家路上一直哭,且說自己「教育失敗」。這讓我覺得自己陷入了無解的困局當中,無法讓母親理解之餘,還一直在行動上得罪上帝,所以,我也哭了。

除了拿香,我母親對洗禮這件事情也非常在意。她說:「除非我死了,你不要在我有生之年去幹這件事情——如果你還當我是你母親的話。還有,你不要嘗試讓你的弟弟跟你一樣成為基督徒。」對於我向同學傳福音這件事,她也會說:「不要去破壞別人的家庭。」因為她認為一家人若有同樣的宗教信仰是最好的,如果一個同學因為我的說法而改變宗教信仰,那我就是造成了另一個家庭的不和睦。在她眼裡,以己度人,不拿香這個選擇已經上升到有機會破壞家庭的程度,而基督教是破壞家庭的罪魁禍首。

所以,我的母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當中,是我心裡最沉重的負擔,而她所說的話,也一直是我長久以來過不去的坎。

然而母親的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從永恆的角度來衡量,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因福音而「得罪人」、「破壞別人的家庭」,似乎都是小事。後來,待我在主裡有更多的成長時,更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可能選擇接受或拒絕福音,然而這樣的使人信主的「破壞」不是以人的能力或者口才能完成的。因此,我自己想來也覺得慚愧,有時候我對人的愛不足夠越過現世的度量,因怕得罪人而退縮,不敢把福音分享給身邊的人。

雖然我意識到母親的話不是上帝的真理,但因從小我比較乖巧聽話,所以對於洗禮這件事情我遲遲不敢去執行。尤其是在拒絕拿香,並看到母親情緒崩潰之後,我更不敢。

一直到我有機會到外留學,暫時離開了家裡。在不同的環境下,我的屬靈生命雖然有所成長,但當洗禮的機會來臨時,我還是很困惑。我很想受洗,卻仍記得母親的話,所以猶豫不決,心裡充滿擔憂。後來,一個牧者與我分享說,有些事情僅僅是我們與上帝之間的事,不是什麼人可以去阻擋的,而洗禮就是這麼一件事。我聽了以後,雖還會感到害怕,但卻也安心了許多。

從我信主開始,我一直都知道終有一天我是要進行水洗禮的。從信主到洗禮,我等了四年。終於,我等到了,我受洗了!我終於可以大聲宣告:我是新造的人!

然而,這件事情還是被母親知道了。她覺得我不在她身邊,開始變得自作主張起來。雖然情況仍然惡劣,但我發現,在我遵從上帝的話語去行後,洗禮過後的我增添了新的勇氣和希望。雖然母親的態度並沒有太大的改善,但我卻能奇蹟般地向她解釋洗禮的過程以及這個決定對我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心里相信、口裡並行為上承認的見證,是我心中堅定的信念。當然,這一切的解釋是哭著進行的,我們兩個人情緒都很激動,甚至結束了談話後,整個人覺得筋疲力盡。

從受洗這件事情當中,我看到了跟隨上帝所帶來的祝福。在這之前,我經常羨慕信仰不受家人反對的弟兄姐妹。甚至有時候,與父母聯合反對信仰的人,我也羨慕。因為至少他們不會因為信仰的原因而出現家人對立的情況。但洗禮給了我新生命,也釋放了我思想上的困惑和捆綁。我想,這就是上帝話語所說的,「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

當我認清了對的征戰方式,選擇順服上帝,而不是看外界的因素後,我就把血氣的征戰帶到了屬靈的層面,在這裡,我的上帝會為我而戰。受洗後的我發現,雖然現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我自己本身卻改變了。我開始有勇氣接受家庭裡的分裂和對立是我在信仰的路上逃不過的境遇,我只有與上帝一起面對。祝福不是指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順利,而是即或在逆境當中仍選擇順服,且擁有上帝應許的同在。

所以,我生命中清明節與復活節之間的勝負輸贏,不在於外在的環境,只在於順服上帝的真理和祂大大的恩典。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奇異恩典)

耶穌的複活對基督徒來說到底有何意義?

WechatIMG14

作者:潘錦霞,新加坡

翻譯:Filip,中國

一天晚上我正在和一位好友一起用餐,她突然問道:“耶穌受難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第一次有人問我這種問題,因此,我毫無準備。慶幸的是,我從措手不及中回過神來,向我這位跟我有不同信仰的朋友解釋了耶穌受難日對基督徒們的意義。

不過,這件事讓我開始思考耶穌受難、復活對於我日常生活的真正意義。思索之後,我得出了以下三個結論。

1、基督的複活讓我們得以確認祂是永活的真神。

這意味著祂已經把死亡廢去,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而我們也會因此有永生(提摩太后書1章10節)。當有家人生病需做活體組織檢查和手術時,我總會異常擔憂和難過。然而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永生中團聚,這樣我就感到備受安慰。當然,肉體上暫時的分別是令人悲痛的,但是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的,我滿有盼望,因為我們終究還能再相見。

2、因著基督的複活,我們得到了恩典

恩典的意思是接受我們所不配得到的。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即是恩典。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以弗所書2章8節)。我承認我是有罪的,我總是心懷憤怒和苦毒。可是我知道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已得救。每天我都會提醒自己,我之所以活著是因著主的恩典。我喜歡作家戴夫巴農在他的書《Stand Firm》中所說的:“恩典從上帝掌心落下,臨到我們身上,就如雨水從天而落一樣——無論我們是否配受得起。”真是千真萬確! 。

3、因著基督的複活,我們得到了憐憫

恩典是得到我們不配得到的,而憐憫則是未得到我們所應得的。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去,用祂的寶血贖下我們所有罪人,上帝就憐憫了我們。鑑於我的罪孽,我很可能會受到比釘十字架更可怕的懲罰。但是上帝並沒有將這樣的刑罰加給我。我真的是每時每刻都需要祂的憐憫,直到永遠。

今天早上,當我醒來、洗漱、吃完早餐去上班時,我將上帝的恩典和憐憫銘記在我的腦海中。無論我會遇到何種考驗,遭遇怎樣的困難,今天都是美好的一天,因著耶穌的死而復活,我能夠活著是多大的榮幸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奇異恩典)

我的受洗故事,我與上帝立約的故事(三)——我的糟糕受洗經歷(有聲中文)

WechatIMG7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安安,香港

錄音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我手上拿著一朵太陽花,站在教會講台下的一旁等候。今天是我團契小組的其中一個組員受洗的日子。當牧師宣布她受洗歸入主的名下,祝福並擁抱她時,這位組員臉上掛著大大的笑容,激動地哭了。全場的人起立鼓掌,我跟其他的組員湧上去,將手中的太陽花送給她。當我跟她擁抱時,不知怎麼地我也感動的哭了。

自從在大學迴轉歸向主後我就看過不少受洗的場面,每一個場面都十分令人動容,可以看得出這些受洗的人內心是何等的喜樂。有時候看著他們,我會覺得很羨慕,甚至會蠻好奇他們本人受洗當下是怎麼樣的一個感受?有時偶爾會想,如果我當初受洗的時候也是這麼喜樂,感動就好了。

我出生在一個基督化家庭,從小在一個非常傳統的教會長大。每次去教會我都當是去參加活動,跟朋友見面玩耍。聖經上的故事對我來說是神話故事,所以也沒認真聽,對聖經知識一知半解。我知道耶穌是誰但並不了解祂,也不想了解祂,認為跟我無關。我總覺得,一個人怎麼能夠去相信或依靠那從來看不見的「神」呢?漸漸長大,能不去教會就不去,偶爾為了避免我媽嘮叨才去。然而我們教會有個規定小孩子滿15歲就可以受洗。於是我媽和主日學老師就幫我報名了。但當時的我完全不理解受洗的意義,只是例行公事去上受洗前輔導課。

到了受洗當天,我並沒有太多特別的感受或喜悅,只想快點結束然後回家。怎知後來一個本該跟我同天受洗的弟兄卻在當下受到攻擊,而使得教堂裡一陣混亂,以至於我之後幾天都有點害怕去教會。受洗後我還是跟以前一樣,對信仰也沒沒什麼改變。

後來我出國到台灣留學,第一次離開家的我立刻就被外面的花花世界給吸引了。因為一個人在外地讀書,人生地不熟,沒有安全感,所以那時當我結交了一群愛玩的朋友後,我非常依賴他們,總是跟他們到處去玩。卡拉ok,酒吧,夜店更是我們常常會結伴一起去的地方。可時間久了,我感到越來越空虛,很沒安全感,晚上不想自己回宿舍。每次去那些吵雜的地方我都感到很不平安,玩樂結束後的空虛感是很難受的,我不想再去可我更但心朋友會離我而去。

那時在學校有個基督徒學姐總是很關心我,每週都會打給我叫我去教會,開始幾次我有去,但覺得太悶了,之后索性掛掉她電話。後來,我真的不想再那樣下去,我非常需要平靜下來,於是我想起教會,所以我找到學姐,跟她說我要去教會。可我去了教會之後,還是沒有太多改變,我還是帶有懷疑,並且不固定去教會。

後來,學姐讓我去看教會的一個舞台劇。這部舞台劇大致上是有一個女孩,原本跟上帝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後來卻被金錢,慾望,美貌等很多的東西給纏住,以至於離開上帝,看不見上帝一直在後面呼喚她。但上帝沒有放棄她,在女孩決定要掙脫那些纏住她的事物時,上帝拉住了她,最後迴轉歸向祂。我感動不已,覺得自己就跟那個女孩一樣,而上帝透過這次的舞台劇,重重地打入我的心裡,我眼淚嘩地流下來,停也停不了,那一刻我只覺得好難過好難過。在學姐陪同下回到宿舍我還在哭,那晚我第一次認真地做了一個很長的禱告,我祈求祂原諒我,幫助我可以脫離那些使我不平安的事,可以好好去認識祂,並且迴轉歸向祂。那次之後我覺得自己整個人像是清醒了般,我知道我要去教會,我要參加小組,我要重新認識主。很奇妙的,那次之後我內心很平安,甚至在這些朋友約我去那些地方玩時,我也能夠坦然拒絕。沒安全感、對外面的花花世界的迷戀一夕之間都消失了。之後我便開始固定去教會,參與服事。當我越認識主,我就越喜樂,內心也越平安,滿有安全感。

思緒回到現在,雖然受洗時的回憶並不太美好,也很可惜那時沒有早點認識主,但上帝的愛是真的,在外流浪多年,終於還是回到主懷裡。雖然之後其實也曾有過一些掙扎和挑戰,但過程中一直都在學習到要更加依靠上帝,而祂也總是用祂的方式一直帶領著我。我才明白依靠這位雖然肉眼看不見的上帝,比任何外在人事物,來得更加可靠,有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奇異恩典)

我的受洗故事,我與上帝立約的故事(二)——人生中的第一束玫瑰(有聲中文+粵語)

WeChat Image_20170406145435

作者:上帝的小鳥,中國

語音播讀:So Man,香港

錄音後期制作:龐宏宇,中國

普通話

粵語

第一次聽說受洗,是被邀請去參加一位學姐的洗禮。學姐一路興奮地跟我解釋她是多麽期待這一天,因為上帝好愛她,並且她現在好喜歡聽贊美詩,受洗的時候我可以聽到。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學姐沒有中毒或受騙吧?怎麽感覺這種亢奮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啊。是的,決誌快兩年了,我對受洗這個概念還是那麽的無知,甚至於對基督徒這個身份,也是若即若離。起碼我不會拉著人一路聊上帝,說祂如何愛我,我又如何愛祂,居然還有專門的音樂,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實在是太詭異了!並且,學姐接受的是浸水禮,這更讓我覺得受洗好可怕。但其實我知道,我心中抗拒的,是我恐慌,這一受洗,我就正兒八經入夥基督教,再也沒有退路了。我都不能確定耶穌是不是真的復活了,我怎麽能受洗!

果不其然,到了聖誕節,學姐就邀請我去受洗。為了有一副渴慕的樣子(不管幹嘛,我都希望自己是表現最好的),我答應了。但聖誕節我卻沒有去。因為我覺得自己還不完美,明知道錯的事還是故意會去做,這樣的我,怎麽受洗?受洗了不就得一直乖,不能犯錯了嗎?所以,上帝第一次給我發的受洗邀請,被我拒絕了。轉展一年多,情感上尋尋覓覓感嘆找不到真愛,前途又突然受阻,夢想破碎,發現原來不是什麽都能按照我想象。就在我的世界以及我所追求的都好像被突然按了暫停鍵找不到出路時,我突然滿腦子只想搞清楚上帝是不是真的,我到底要不要當個徹底的基督徒。於是很奇怪,雖然我還是不是特別明白受洗是什麽意思,心裏一直有個念頭,我想受洗我想受洗。於是我主動找朋友和我一起學習聖經,預備我受洗,並且把從信主到那時四年間別人送的但自己從來未翻看過的基督教書籍讀了一遍。越是去了解,我越是明確我要受洗,我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終於,朋友幫我安排了洗禮。知道我暫時還不習慣人太多的場合,上帝讓朋友幫我把牧師請到了她家中,還特地準備了一些點心。整個受洗過程我都好激動,因為這是我盼望好久的,真的有一種終於和愛的人確定關系的感覺。並且在我受洗後,朋友居然送我7支玫瑰!那是我第一次收到鮮花,並且是真的很美很新鮮的玫瑰,而不是市場上經常用來冒充玫瑰的月季……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動到無話可說。我一直都很渴望愛情,而此時上帝無疑在通過這束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玫瑰說「我愛妳」。霸道總裁的意思是,戀愛固然好,但我希望妳的第一束花來自我,好叫妳明白真正的愛應該是什麽質量。所以,這就是我的受洗故事,一個甜美又充滿愛的故事。對了,現在我因為太喜歡贊美詩,幾乎不怎麽聽流行歌曲了,成為了比我學姐還「奇怪」的人,哈哈。*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我為什麼要參加團契? (有聲中文)

5-Reasons-to-Join-a-Christian-Fellowship

作者:Charmain S,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從小我就積极參加基督徒團契小組。對我而言,這些小組讓我有歸屬感,因為我們家總是在搬家。我爸爸是商船船長,因此我們家經常航海到世界各地。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就參加基督徒組織的營會和活動,比如馬來西亞基督青年會。大學期間,我參加了一個基督徒團契。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聽到一些同齡人的評論,他們質疑在大學參加基督徒團契的必要性。「我們已經參與了自己教會的活動。為什麼還要再參加一個基督徒團體呢?」

「我感覺很難融入團契,每個人都已經有自己的圈子了!」

「我們不應該只與基督徒交往。該是我們跟非基督徒建立關係的時候了!」

這些擔憂都有道理——畢竟,很多我都親身經歷過。有時,我們基督徒花太長時間呆在一起,結果忽視了小組之外的朋友。還有些時候,我們因為太安於現狀而無法彼此激勵、獲得成長。

但是這些憂慮不會改變一個事實,團契生活的確大有益處。我待在團契的成長經歷給了我最美好的回憶,幫助我在信仰的道路上成長。下面是我在大學團契學習到的五個屬靈功課。

1.團契提醒我們要堅持聚會。

聖經中描述的一世紀教會因信徒自然聚集在一塊兒互相交通、互相建造、共同敬拜而聞名。我在小組團契中看到了與之相似的特點。團契提醒我,基督徒的聚會是不應該被局限在某個特定的地點或時間裡的。

耶穌應許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祂總與我們同在。祂的話鼓勵我們不要停止聚會,而要彼此勸勉(希伯來書10章25節)

2. 團契讓我們學會在愛中彼此接納

我們團契大約有70人。也就是說有70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個體,有靈恩派、傳統主義者、二代基督徒和新信徒。大部分的時候,這種多樣性帶來了熱烈的討論。但也因此有過不愉快的爭辯,我是一個不願與人對立的人,所以會盡量去避免捲入其中。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上帝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分歧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我們都不是完全的。更重要的是,我懂得真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聚在一起。我們沒有一個人配來到祂面前。意識到這些,我們最終得以在愛中彼此接納、在衝突中克服不快,更加關注彼此間的聯結而非分歧。

3. 團契是一個共同成長和服侍的地方

如果不經常省察,團契很有可能變成一個排他性的組織。有時我和小組裡的朋友們太享受團契「好玩」的部分,結果忽視了其他人,也忘記了要去關心彼此的需要。我們忘了團契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要,而是要我們彼此提醒作為基督的跟隨者應有的責任。

很感恩的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總會回到正路上——我們的目的是彰顯上帝的愛。我們在努力一起完成這個使命。比如,每個學期快結束時,我們會搭起一個小攤位,給校園的學生們提供免費咖啡。雖然這只是我們走出自己圈子去接近他人的一個很小的舉動,但它重燃了我們對他人的熱心。這也提醒我們被呼召是來服侍和相愛的——並且我們可以共同服侍。

4. 團契提醒我們生活並非只有作業和成績

誰不知道趕作業和為考試挑燈夜戰的難熬呢?作為學生,學業的壓力總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但是我們會每周拿出一個晚上,把學習放在一邊,一起敬拜,一起學習聖經。周中的每天中午,我們會聚在一起為家人、為教會、為我們的國家禱告。我們共同走人生路,一起慶生,在親人離世時彼此給予支持和關懷。團契在許多方面提醒我們,雖然學習是第一要務,但卻遠非我們生命的最終目的和終極意義。

5. 團契會給你陪伴一生的友誼

我在大學團契時建立的友誼現在仍然堅固。當然得承認,因着各自忙碌,很難再相聚。但是,只要有機會聚集,就會發現親密的友情絲毫沒變。我發現在三、四年的團契生活中,幾乎每天都在一起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幫助我在畢業后度過很多人生的坎兒。在我準備結婚、結婚當天和婚後的日子裡,我總是能得到這些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他們不僅幫我籌備婚禮,還在我適應婚姻的過程中為我代禱。

像對教會的憂慮一樣,對基督徒團契的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建立真正的靈里友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我的受洗故事,我與上帝立約的故事(一)——多麼不可思議的觸碰(有聲中文)

fb291dc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佳佩,中國
錄音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我是在2013年5月1日受洗歸入基督的。信主嘛,也是同一天。

在那之前,我沒有做過正式的決志禱告,於是就在同一天完成了同樣重要的兩件事。

我身邊很多朋友很不理解我為什麼會信主。可能我近幾年的改變對他們來說實在不太好理解。這真的無可厚非,五年前的我想必怎麼也不會料到自己會成為基督徒而且現在在做全職侍奉的工作。

其實我很多年前就聽說過耶穌。在大學期間也因着室友的邀請去參加了教會聚會。我絲毫不排斥這個信仰,只是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祂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真理,也沒有感到祂與我個人有多大的關係。

走不出的迷茫

對我來說2012年是異常迷茫的一年。剛剛辭了第一份工作的我想要通過遲到的間隔年旅行來找回自己。然而三個多月的漂泊過後,我並沒有找到我要找尋的東西,旅途中的見聞反而令我更加迷茫。我總是這樣,在當下的生活里時間久了就想要逃走,但逃走了卻又懷念熟悉的一切。這似乎是一個永遠走不出來的循環。

2013年初我回到家,開始投入準備一門外語考試。沒有工作的我看似是可以在家全然放鬆了,然而那一陣子我總是會在凌晨五點多從噩夢中驚醒。心裏面完全沒有平安。更令我難過的是,當我得知我的好朋友有着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且生活地很好時,不但沒有從心底里為她高興,反而感到一陣不爽。我深深地體會到我裡面的罪惡。我明明知道我應該高興,然而感到的卻是嫉妒。對此我完全無能為力,所以那個時候我就開始默默地向上帝認罪。

認識我的牧者

在2013年的3月,我在一次英語活動中認識了一個新朋友,M。我們特別聊得來,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她邀請我參加他們的小組活動,我才知道她是基督徒。由於我當時除了學習基本無事可做,就欣然接受邀請去參加了小組。大約3周過後,M邀請我去參加一個在外地的教會活動。我一開始是拒絕的。我當時對那個活動一無所知也沒什麼興趣,何況還得花錢(路費,住宿費之類),我當時又沒有工作。剛好我看了一下日程,我在準備的外語考試是在同一個周末,這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理由。於是我理直氣壯地拒絕了這個邀請。

然而有趣的是,在臨考試前兩周我上網確定一下時間,沒想到是由於我之前疏忽把時間記錯了。我以為是在四月最後一個周末的考試其實是在第三個周末。我一下子就懵了!少了一周的突擊時間,而這也意味着我可以在月底去參加教會的活動了,再也找不到不去的借口。M趕緊跟活動負責人確認,在當天下午為我報了名。

不可思議的觸碰

活動安排在一個城郊。上午大家就一起唱讚美歌,講見證,下午做遊戲,聽分享。除了人多一些,我覺得跟我以前參加的教會活動沒啥區別。當天晚上負責人鼓勵大家寫下自己的代禱事項,統一放在一個大盒子里。於是,我用英文寫下了我希望得着的:I just want to have inner peace and know my future direction(我希望找到我要尋求的內心的平安和我未來的方向。) 因為不希望別人知道是我,署名我也寫了英文。之後就去睡覺了,完全沒有意識到第二天要發生的事將會改變我的人生軌跡。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挺早,就下樓找吃的。跟幾個新認識的朋友寒暄了幾句吃了點小吃后,其中一個姑娘提議我們一起禱告。於是我們五個互不熟悉的人就拉着手,那個姑娘開始開口禱告。

然後我驚呆了……因為我非常確定這是上帝在藉著她的口向我講話,她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我需要聽到的,又帶着安慰的大能。那個聲音是那麼了解我,祂知道我所有的不安和迷茫,知道我心裡最深處的痛苦。祂說:你不要再在外面流浪和尋找了,回家吧,回到爸爸的避風港里來吧!那麼多年來,我頭一次感受到了安全感歸屬感。我覺得我終於可以安歇在這一刻,再也不要奔波了。那時我完全控制不住地哭啊哭啊停不下來。哭得特別釋放。我知道這是聖靈在工作。在那以後,我感到一切都不一樣了。那個上午的敬拜讚美,我也是從頭哭到尾的。似乎把我之前一年麻木的心完全醫治了,流完了之前一年沒有流的淚,但這淚水並不帶着悲傷,我也不感到難過,而是一種喜樂,一種完全的釋放。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情緒和體驗。彷彿我的眼睛終於張開了,我看到了之前沒有看到的一切。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觸摸。我深深地體會到那句歌詞所講的——I was blind but now I can see。(我曾瞎眼,今得看見)。

上帝的奇妙安排

就在當天下午,我決定要受洗(因為他們有安排在第三天給幾個人洗禮)。之前有6個人早早地就報名了,教會給每個受洗的人特別精心準備了受洗證書,寫上他們的名字,還用玻璃相框裝裱起來,非常精緻。自然是不會有我的。受洗結束后,負責人跟我說,因為我是臨時決定受洗,所以沒有給我準備證書,並說之後會補發給我。那個下午我們就各回各家了。就在回家的路上,我接到了那個負責人發來的短信,他說:“感謝上帝的安排! 我剛剛想起來,當時安排一個姐妹給這次受洗的人買6個裝裱的相框,不知是那個姐妹多買了還是賣家多發了,拿到手裡確實是7個。”當時我還覺得很生氣,怎麼多買了一個呢!現在我忽然明白了,原來上帝早已經知道今天會有7個人受洗!感謝讚美主!

這就是我的受洗故事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能夠感動到淚流滿面。上帝給每個人安排了不同的計劃,祂深知我需要的是聖靈的觸摸,就給我了一個如此奇妙的邂逅。

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們,你聽到上帝在藉著不同的人和你身邊的事物在向你講話么?你看到了祂美好的創造了么?(羅馬書1章20節——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然眼不能見,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祂一直都在你身變,等待你可以迴轉向祂,祂要給你這個世界無法供給的真正的平安和喜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那些失去至親的日子

How-I-Dealt-With-The-Loss-of-a-Loved-One

作者:PeerapatT,泰國

翻譯:鍾林君,中國

大家都是如何來追憶已逝親人的呢?有人可能會通過日常對話來回憶往昔美好時光,有些人則通過照片來懷念。

我選擇後者。我家有個傳統,就是在家裡掛滿家人的照片。家裡牆上有兩張我太爺爺、太奶奶的照片,我還沒出生就在那了。所以我雖然從未見過他們,卻倍感親切,他們也因此成為我兒時生活的一部分。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家中掛的照片自然也越來越多。有些照片卻是會勾起無比心痛的回憶。其中一張是我大哥的照片。那年,他被摩托車撞傷,傷勢十分嚴重。剛剛信主的我與教會的成員聚在一起為他禱告,可兩次腦部手術后,哥哥還是沒有好轉,不久就去逝了。

家裡另一張讓人傷心的照片是奶奶的照片,她患糖尿病身亡。最讓人心痛的則是我爸爸的照片了。有一天,爸爸心臟病突發,幾分鐘之內就身亡。他的突然病逝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痛與無法彌補的空洞。

回憶起這些至親的離世,讓我不禁思考:“人為什麼會死呢?”人會死是因為我們違背了上帝的旨意——“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有些人對於死亡,要麼完全不去思想,要麼活得好像永遠都不會死去。但這些方式卻無法讓我們逃脫這個不可避免,且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結局。即便是信主,也不會使我們倖免於肉身的死亡或失去至親的傷痛。

只是,對於基督徒來說,不同的一點在於,面對死亡時,我們心中仍有盼望。因為耶穌透過十架上的死賜予了我們寶貴的救恩(希伯來書9章27-28節)。我們可以得安慰,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們一同走過死陰的幽谷或失去親人的巨痛。

上帝的話語的確在我面對傷痛時深深地安慰了我。其中一句讓我在最痛苦的日子裡倍受安慰的經文是:“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嗎?”(詩篇56章8節)當我意識到上帝竟然完全了解我的感受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內心也受到深深的安慰。

其他基督徒的代禱也提醒我,上帝在我生命中的信實與慈愛——即使在我最難熬的日子裡,祂都從未忘記我。對於我還未信主的家人來說,有人為我們禱告也是很大的鼓舞與見證。上帝的愛真實地通過這些人,像光一樣閃爍出來,照亮了那些黑暗的日子,也醫治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傷心。

你最近是否也經歷了失去親人的傷痛?放心,上帝會一直與你同在,並且永遠都不會停止對你的愛。把盼望放在祂裡面,讓祂安慰你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泰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

我為何不再堅持同性戀(傾情朗讀)

Why-Im-Not-Pursuing-Gay-Relationships2

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譯:覃函涵,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事情要從一個午夜說起。那天我跟一個我喜歡一年多的男生在一起。我們剛從一個同性戀酒吧里出來,然後就無意中聊起了基督教和同性戀的話題。

我們倆都是基督徒,但是對於同性戀的看法卻截然不同。他認為縱容同性間的情慾是不符合基督教義的,而我堅信上帝同樣會祝福基督徒之間的同性戀情。

之前我們也聊過這個話題,每次一聊起來,就會引起激烈的爭論。我認為既然對同性的渴望是天生的,是我們自己無法選擇的,上帝怎麼會禁止我們依天性而行呢?而他則堅稱聖經上說得很清楚,同性戀行為違背上帝的意志,是有罪的。

就在我們爭論得異常激烈之時,上帝忽然給了我一個念頭:「你的看法其他人也有。你只不過是借鑒了他們的觀點而已。為什麼你不自己探究這個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呢?就算你錯了你又不會失去什麼,有什麼好怕呢?」

而在這之前,我對同性戀的支持一直都是毫無保留的。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同性的渴望是在13歲的時候。17歲那年,我去網絡上了解過基督教對於同性戀的立場和觀點。有一些觀點對聖經的解讀說基督教是允許同性之間在彼此相愛的前提下跟從自身的慾望的。我認同這種觀點並開始尋找我的戀情——同性之間彼此忠誠、相愛、一對一的專屬關係。

既然上帝想讓我自己去探究關於同性戀的真相,我決定做一個在思想意識上完全公平、忠實和毫無偏頗的調查。所以,從2008年開始,我讓自己去閱讀與自己看法相左的觀點內容。另外,我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戀愛,否則我的想法和結論可能會受影響。

接下來的7年裡,雖然我大量地研究傳統的聖經解讀是怎麼看待同性戀問題的,但這些觀點論據並沒有改變我,我自己仍然是支持同性戀的。而且與此同時,我也積極地為自己尋找戀情。儘管如此,上帝仍然在這段時間中帶領我,讓我看到了祂在這件事上的心意和祂對於我性別的設計之美。

發現漏洞

在我重新閱讀那些認為聖經允許同性戀的觀點時發現,它們不像我一開始看到的時候那麼可信了。這些言論有很多漏洞。它們往往基於一個假設的前提,而這個前提是有待檢驗的。要麼它們會有邏輯推斷上的跳躍,要麼是把聖經的某句經文單獨拎出來斷章取義。

我越讀越發現,這些觀點並不縝密。我開始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如果同性戀那麼好,為什麼上帝在聖經中,從舊約到新約一直貫穿始終地禁止同性戀行為?為什麼祂沒有像鼓勵異性間的婚姻一樣支持和鼓勵忠誠的同性關係?如果同性關係是符合上帝的意志的,祂為什麼沒有為同性戀人群創造出在形態上彼此契合補足的性器官?若不論是否是出於愛,同性戀行為都是錯誤的,我該怎麼辦?我要如何尋找愛?

其實,我掙扎的核心只有一個——我是否願意信任上帝,放下自己,完全降服?我緊緊抓着自己的觀點不放,是不是因為驕傲害怕?我是否真的願意去探求,並相信上帝對於同性戀的說法?如果上帝的意志與我自己的不一致,我是否願意相信祂會用祂的方式為我供應?

上帝設計的婚姻之美

當我逐漸拋開曾經支持的同性戀觀點時,上帝開始用各種事堅固了我心中的想法——同性戀是不符合祂的心意的。有一次,在我決斷未定的時候,祂讓我看到了祂所設計的異性婚姻的美妙之處。

這時,上帝已經讓我理解到為何男女之間重大的差異卻能讓兩性間形成和諧的互補關係。祂讓我看到,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婚姻關係完整鮮明地體現出耶穌基督與教會之間的婚姻關係。這種關係是如此的神聖,彼此互補相依,我忽然理解了這一切。

我了解到婚姻本應是一個持久、美妙聖潔的約定。在這個約定中,做丈夫的要能夠像基督為教會捨命那樣為自己的妻子捨命,而做妻子的應當像教會順服基督一樣完全順服丈夫。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以弗所書 5章22-33節)。

我注意到,在聖經里上帝一直把耶穌基督稱為新郎(馬可福音2章19-20節,約翰福音 3章29節),把教會稱為新娘(馬太福音 25章1-13節,啟示錄 21章2節;9-10節)。而歷史的圓滿結局也被形容為上帝羔羊的婚筵(啟示錄 19章9節)。這讓我更加確定,上帝把我們創造成男人和女人是有原因的(創世紀 5章2節)。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通過婚姻使男人和女人聯結,讓他們在生命中活出婚姻深刻的聖約,以此展現出耶穌基督是怎樣愛教會以及教會是如何愛基督的。

我記得當我明白這個真理的那一刻熱淚盈眶。首先,上帝對婚姻的設計如此之美,讓我感動。它完全地展現了耶穌基督與教會之間榮耀而神聖的愛之約。其次,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放縱自己的同性戀慾望是不榮耀上帝的,因此我需要重新調整我的人生方向。

意識到潛藏的問題

以上是上帝如何從神學和思想上說服我的。緊接着祂又讓我看到了我情感上埋藏的問題。

在我支持同性戀的那幾年,我一直堅信同性戀是天生的,是我自然的本性。但是上帝幫助我意識到了那些導致我被同性吸引的潛藏問題。

上帝讓我看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肯定疼愛。雖然我的父親盡他所能了,我也很感激他,但他給我的也只能是他曾經從他父親那裡得到的愛,而我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這種愛。

小學的時候,我一直渴望有人可以帶領我,教我如何做一個男孩子。在我整個中學時期,我都無法自然地融入到班級里其他的男生群里。我作為男生的自我認知讓我沒有安全感,我也不覺得跟男生在一起有歸屬感。

我現在才意識到,我在中學時開始被班裡的男同學吸引並不是一個巧合。對父親關愛的渴望,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其他男生那樣有男子氣概,都轉化成了另外一種渴望——渴望得到理想型男生的愛和關注。這便成了我最初經歷的同性間的吸引。

上帝讓這些潛藏的問題浮出水面,祂也讓我明白了被同性吸引並不是我本身自然的天性,而是我更深層問題的體現,而我真正需要解決的是那個本質問題

我也知道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再靠着尋求同性的戀愛關係了,而是應該用健康、正確的方式去面對。我需要為這些情感傷痛尋求醫治,好讓上帝補足我這些年一直匱乏的。

我也接觸到其他跟我一樣被同性吸引的人並了解了他們的故事。我發現他們潛藏的問題也都跟我的類似。我知道如果我選擇放縱自己的同性慾望跟另一個人在一起,我傷害的其實不僅僅是自己,也會讓對方的傷口更深。就像是兩個飢餓的人互相給對方喂沙子吃一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有營養的食物,吃沙子不僅不解餓,還會損害他們的身體,破壞腸胃,讓他們無法吃下真正有益的食物。

改變人生的經歷

毫無疑問地,那探索和尋找答案的7年時間改變了我的人生。雖然一開始我是支持同性戀的,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立場,但是聖靈在我心裡播下了真理的種子,並逐漸讓我堅信上帝對我的性別有着美好的設計。

雖然起初,我心裡不願意接受我所讀到看到的,但我發現自己逐漸在思想上認同了那些文字,並最終認識到這些話是真的,因為有住在我身體里的聖靈為我作見證。聖經說聖靈是「真理的靈(它)帶領(人們)進入和理解真理」(約翰福音 16章13節)。

記得在上帝挑戰我,要我自己去探究時所問的問題:「就算你錯了,你又不會失去什麼,有什麼好怕呢?」好吧,我還是有「損失」的。我失去了迎合自己的喜好,抓着自己的觀點不放的權力;也失去了讓自己過一種更舒服,更容易的人生的權力。但我也有所得。我得到了對上帝更深的信靠,因為我知道上帝如祂所說,是信實的。祂慈愛、公義的道比我自己的知識和理解要好太多。我也因此學會了讓老我死去,得以轉向上帝的真理、醫治和豐富的生命,由此得到了真實、長久的喜樂(約翰福音 12章24-26節)。

現如今,我雖仍然會被同性吸引,但我不再尋找同性戀情了,因為我想尋求的是與上帝之間充滿愛的關係。是上帝先來找到了我,並且祂如此愛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信心不能停)

辭職宣教一年半,我的尼泊爾之行

Quitting-my-Job-for-Nepal2

作者:S A, 新加坡

翻譯: Iris,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 新加坡

我至今仍能清晰地記得那個周日傳講者的呼召:用一年的時間去宣教吧!那時正值我們教會的「使命之月」。毫無疑問,上帝正在感召我做這個承諾,可是我卻沒有勇氣在教會眾人面前站出來。我流着淚降服在上帝面前,我在心裡默默告訴祂,「父啊,我想要用一年去宣教,我在這裡,請使用我!」 那是2010年9月19日。

時間很快到了2014年,我已經做了4年半的社會服務規劃師。我的事業非常順利並且剛剛獲得了升職。總之,我的生活非常舒適甚至於有時候我會覺得我根本不需要上帝。

這時我忽然想起我曾經的禱告。我知道如果我想「保留」我的信仰,我就要離棄我已有的一切——我的國家、我的房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於是我想着馬太福音16章25節,然後決定去完成我曾經對上帝的承諾,去重新經歷祂。

很快的,經過禱告、尋求教會意見和了解相關國家情況加上見了許多有經驗的宣教士,我決定去尼泊爾待一年。

去尼泊爾之前我參加了宣教會議,會議談到了地震的風險。於是我開始擔心,內心也有些不平安。但是上帝不斷鼓勵我。提摩太後書1章7-8節告訴我祂賜給我的不是膽怯的心,而是剛強的心。上帝不斷地肯定我的決定,我也確信祂會一直與我同在。

最終我在尼泊爾停留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那期間,我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看到生活在偏遠村落的人們用柴火做飯,自己種植農作物果腹。那段時間裡我也經歷了許多的第一次,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那次嚴重的地震以及之後不斷襲來的餘震。那次經歷堅定了我對上帝的信仰。我永遠不會忘記在尼泊爾教堂里看見當地信徒呼求上帝的場景,整個樓房都在搖動卻沒有一個人移動一步。

我還學會了說尼泊爾語,可以爬幾個小時山路給山上的村落發送基督教讀物,住在沒有電沒有煤氣的地方,還和老鼠睡在一處,甚至忍受被褥里數百隻床虱的叮咬。更痛苦的是,我還要處理和室友的緊張關係,而我的祖父又在這個期間離世。

老實說,如果我開始就知道我要經歷的是什麼,我是絕對不敢走出這一步的。實在是因着上帝的保守我才可能勝過這些挑戰。祂自始至終都與我同在並用祂的話語鼓勵我。

一年半后我回到家裡,這兩個世界的落差讓我很迷茫。尼泊爾當然不是我的家鄉,可是新加坡卻也感覺不一樣了。但也許這才是該有的狀態。作為這個世界的過客,我們本不該太滿足於自己的生存狀態。

這段經歷對我而言非常寶貴,因為它我學會了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同時也學會了完全地信靠上帝。

我們只有在一無所有之時,才會明白上帝就是一切。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