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人人期盼有個完美的家

what-my-ideal-family-looks-like作者:Michele O,新西蘭

翻譯:Fish Lin,香港

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個歐亞混血兒,那樣我就會有美麗深邃的大眼睛和淺棕色的頭髮。最好我還是家中老幺,上面有兩個哥哥。在一個亞洲國家就讀國際學校,爸爸是那個國家的外交官。我的英文名自帶光環,比如叫「Ella Rosewood」。而且每個暑假我都能去海外旅行,只有在學習期間才待在亞洲。我們全家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有鬱鬱蔥蔥的草坪,還有一個奧運比賽規格的游泳池,幫傭眾多,從司機到園丁都有。

然而事實上,我是一個典型的亞洲人。黑髮,以及不是那麼大的眼睛。我的中文姓氏譯成英文叫做「King」(英語“國王”的意思),但如果我將自己的名字改成Michele King的話就是對祖先的大不敬了。我還有一個妹妹,我倆簡直水火不容。在全家移民海外之前,我在馬來西亞度過了我的童年。另外,我們沒有幫傭,家務都是我自己在做。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理想中的家庭設想。 有的比較傳統,男人養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有的可能是丁克家庭(雙收入,零子女);還有些可能是生養教育很多子女…..

可惜的是,我們身處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跟理想家庭相距十萬八千里,我們發現自己掙扎在破碎的關係里。配偶的背叛,兄弟姐妹爭家產的風波,以及不孕不育的打擊都令我們心碎。

我們都渴望擁有一個家,被愛,被接納。這太正常了,因為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聯結。上帝創造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和祂聯結,這體現在我們渴求一個完美的伴侶,一個最好的朋友,或者一個可以歸屬的團體中。 我們渴望被完全地接納。

一個特別溫暖人心的事實是:上帝稱我們為祂的子女並一直在等我們回到祂的懷抱。

當我們接受上帝的邀請成為祂家庭的一份子時,我們就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羅馬書8章15節)。

你能想象將造物主稱為「父親」是多麼地美好嗎!你知道對於上帝而言,自己意味着什麼嗎?你是祂眼中的瞳仁(詩篇17篇8節)。

當我們和上帝建立關係時,我們就會清楚祂比我們在世上的父母更加地愛我們,祂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刻陪伴着我們。

天父在呼喚你!祂不在乎你的種族,信仰和社會背景。祂只想讓你成為祂的孩子。祂會永遠愛你,除了想與你共度一生之外再無他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

image作者:M.D. Valley, 非洲

翻譯:奇奇,中國

早些年,我常常在樂天派和悲觀派之間搖擺不定。當我特別渴望得到什麼時,我就用110%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去爭取,當然還會加上一點禱告。

但是當事情的結果並不能如我所願時,我會表現的跟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糖果一樣失望,有時甚至埋怨上帝。然後我會告訴自己,做個悲觀派比樂天派好多了!畢竟,樂觀也沒啥用!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對於所有事情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但仍然屢屢失敗。因此他說,對事情做最壞的打算可以保護我們不會因為期望太高卻結果很糟而受傷。

但是對我而言並非如此。當我遭遇失敗時,我總是會想如果我在開始時能夠更加樂觀一些是不是就不會失敗呢?畢竟,如果那個瞎眼的人沒有大聲呼求耶穌憐憫他,耶穌也許就走開了。如果他當時只是坐在一邊自怨自艾,不相信耶穌真的在乎他,那他就不會被醫治。(路加福音18章35-42節)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不論我們是樂觀還是悲觀都一樣。那就是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持守盼望!

捷克作家和哲學家Vaclav Havel曾經說過:「持守盼望和樂觀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持守盼望不是斷定一件事會有好的結果,而是相信無論事情的結果如何,它的發生都有意義。」

持守盼望和樂觀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對上帝深深的信靠。它是確信無論事情的結果怎樣,上帝的旨意終會成就。耶穌教導我們要禱告「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一句是在「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9-13節)之前的。而這個禱告也是耶穌用他的血作為代價去實踐的。

在客西馬尼園裡(馬太福音26章36-46節),耶穌面對自己即將被釘十字架的事實。雖然即將到來的事情讓耶穌極其痛苦,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但是祂仍然順服天父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的意思。

說實話,要至死都相信上帝並不容易。畢竟對於痛苦和犧牲,人類的第一反應是逃跑。我的一個朋友有段時間在做一份不榮耀上帝的工作,她感到很掙扎。但是如果她辭掉那份工作,她就沒有收入養活她的孩子和她自己。加上她是一個人移民在國外,身邊沒有家人能夠幫助她,而且想要再找一份工作基本上不可能。

然而最後她還是做出了選擇。她大膽地選擇了信仰,辭掉了工作。第一個月她沒有找到工作甚至連面試邀請都沒有。但她還是懷着信心期盼着。終於,三個月之後,她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公司不光幫她申請了工作簽證,還給她的孩子補助。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我也學着不再盲目的樂觀,而是凡事存着相信,忍耐和盼望的心。

就在幾年前,我在做一份我完全不喜歡的工作。當時我不理解上帝為何讓我在那裡工作。那份工作非常辛苦,老闆也超級難相處,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可以忍受他。然而兩年之後,上帝給我了一份我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有趣的是,他們之所以看上我正是因為我在之前那份工作中的經驗。我終於明白了山窮水盡亦是柳暗花明。這個道理給了我極大的平安。

我也意識到上帝回應我們禱告的方式–祂總是為了我們可以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雖然事情的結果可能跟我們希望的不同。因為祂給我們的是我們最需要的,卻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我很感恩,也很滿意!記我的非完美生產經歷

image1

作者:上帝的小鳥,中國

我一定會順產的!

當我懷着我的第一個寶寶時,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剖腹產。因為我還比較年輕,身體健康,並且懷着小寶寶的時候動不動能爬個10公里的山,每天堅持至少1萬步。對於剖腹產的相關知識,我也全都自動忽略,沒有準備任何剖腹產的用品。我的待產包,全都是順產需要用到的。當然,我還有一張王牌,就是我知道上帝特別愛我,祂一定會讓我順產的!

我也覺得我的寶寶一定會足月(37周為足月兒)出生,不會成為早產兒,畢竟一直以來,產科醫生給我和寶寶的評價是:「我很滿意!」

在寶寶36周第三天的時候,我從產科醫生那兒出來,心情愉悅。因為胎兒的體重在平均線偏上一點點,頭已經朝下擺好,沒有臍帶繞頸,一切看起來相當完美。老公陪我吃過午飯,又請我喝了一杯果汁,還神秘兮兮地囑咐我一會兒去買件漂亮的衣服,說第二天要帶我去一個特別的飯店慶祝最後的二人時光。因為老公晚上必須加班,我就自己愉快地買衣服去了。我想象着自己晚上在哪吃飯,怎樣度過一個人的夜晚。然而,我卻料想不到以後的生活,就在那一天發生了完全的改變。

image10

逛着逛着街,我提前破水了

挑好衣服后的我有點累,所以想去吃個韓國料理。沒想到最近的一家把我拒絕了,理由是我只有一個人用餐,而飯店太火,沒有一個人的位置。在我糾結是回家吃還是吃完再回家的途中,我又看到了一家韓國料理店。由於我真的很想吃韓國料理,於是立馬殺了過去。坐下來才發現,這是一家基督徒開的店,店裡掛着「主啊,我來到你面前」的英文橫幅,還播放着讚美詩。美中不足的是,料理味道很一般,沒有我期待中的驚艷。就在我用手機跟閨蜜們吐槽如果料理做的不好就不要大張旗鼓宣傳自己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喝下了飯後的第三大杯水。也就是這個時候,我突然連打三個噴嚏(從小到大沒打過那麼大的噴嚏),然後,肚子里就好像有什麼東西被擠出來了……我好像羊水破了……

image7

我設想過千百種發動的場景,萬萬沒想到竟是孤身一人在飯店裡。想着這一切的突然和無厘頭,我真是一動都不敢動。怎麼辦呢?醫院在電話里讓我去洗手間看到底是羊水破了,還是出血了,可是洗手間在哪我都不知道,並且我從沒見過羊水。後來醫院又讓我趕緊打車去醫院,可是我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商場三樓,想到要走到樓下才能打到車,我頭都暈了。

意外的預備

所以,即便料理做得不完美,但浮誇地表明基督徒身份還是有用的,起碼讓我能放心大膽地向店員求助——借毯子,借電話。我最後居然還厚着臉皮請其中一位女店員陪我去醫院。感恩的是,她們竟然都答應了,還派了兩位店員送我去打車,讓我的擔憂都隨了風。這個時候,很不完美,因為是一天中交通最繁忙,最容易堵車的時段,而我身處人人都想打車的地段。到了樓下我才想起來這個點估計打不到車。結果,就在我剛走到路邊的時候,陪我的其中一位店員居然手一揮就幫我攔下了一輛出租車。司機雖然從未去過我們訂的醫院,且當時稍有塞車,我們居然還是全程無錯無塞車地到達醫院,而就在我到達的后一秒,老公也從公司趕到。更為感恩的是,我的產科醫生剛好當天下午在醫院值班。

image9

怕痛的我死裡逃生

雖然對於突然破羊水我很緊張,但我還是很興奮地期待生產,期待大家所說的陣痛。可是,我竟然沒有任何宮縮……醫生檢查后也發現我的盆底緊縮,沒有任何要開指的意思。突然間我面臨兩個選擇,催生或剖腹產。剖腹產三個字對我來說太陌生了,所以我們毫不猶豫地選了催生。這個時候我們團契小組的組長也趕到了,在旁邊為我禱告、打氣。然而,不完美繼續加重,我居然好怕痛。麻醉師只是幫我上個靜脈注射,我就疼得鬼哭狼嚎了!後來他仔細地為我解釋催產會有多痛,上無痛是一個怎樣的過程。當我聽說上無痛的那一瞬間會比上靜脈還疼時,我心裡打退堂鼓了,我真的想想就發抖。最後在醫生和麻醉師的鼓勵下,我“勇敢”地選擇了接受自己的膽小和怕痛,來了一次真正的無痛分娩——全身麻醉剖腹產。手術非常成功,半小時不到寶寶就出來了。看到寶寶的那一刻,好感恩。後來醫生才跟我們講,即便我選擇催生,最後還是會緊急剖腹,因為短短一下午,寶寶居然臍帶繞頸了!並且,在上麻醉的過程中,出了一點狀況,差點讓我提前去上帝那兒報道。好在麻醉師在一次國際會議中了解過我這種狀況,並引進了應對設備。他后怕地說這是他當麻醉師30多年來遇到最棘手的案子。但感謝上帝,不完美中就是有那麼完美、無懈可擊的預備。因為醫院其實離我家很遠,按常理我們不應該選擇在這生產,沒想到剛好選對了。麻醉師說要是在另一家醫院,如果沒有事先準備好應對措施(不是每一個醫院都了解我這樣的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image4

所以,這就是我的非完美生產經歷。獨自一人在外突然破水,寶寶早產,沒能順產,連上麻醉都差點送命,但因為上帝的保守和恩典,很奇妙地卻變為最完美的生產經歷——獨自在外,卻偶遇願意陪我去醫院的基督徒,讓我全程無恐慌;沒能順產卻選擇了對寶寶和我來說都是最安全的生產方式;麻醉出狀況卻剛好醫院有應對措施,每一個細節都透露了上帝滿滿的愛。

image11

誰說只有一切都按我們想象的完美才證明上帝的愛?在我的不完美生產經歷中,我發現反倒是在這些不完美中,我清晰地經歷了上帝的愛和保守,也正是在這些不完美當中,我更加能依靠上帝,體會感恩。當然,似乎不完美多的時候,驚喜也多哦。比如,我居然還活着,比如我之前暗地裡幻想全程無痛的分娩也實現了,哈哈!

我很感恩,也很滿意!

對了,原來我老公之前說第二天要帶我去一家神秘餐廳是我們團契小組幫我安排了Baby Shower。據說邀請了好多我們要好的朋友,而這也是我一直期待的,結果因為寶寶提前出生,派對泡湯了,也浪費掉好多好吃的。可是,寶寶可以直接出生在Baby Shower那一天,不也是一個大大的驚喜,相當酷炫嗎?所以對於這次的生產經歷,我很感恩,也很滿意!

image8

「你們要嘗嘗 主恩的滋味 ,便知道祂是美善; 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祂, 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 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 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篇 34篇8-10節)

「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帖撒羅尼迦前書 5章16,18-19 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忘掉「真命天子」這回事兒吧!

how-i-found-freedom-from-the-illusion-of-the-right-one

作者:Kezia L.

翻譯:詹啟聖,台灣

謊言

在人世間有一位屬於我的真命天子。當我找到他,我的人生就會完整而且永遠幸福美滿。

我曾經相信這個謊言。

而且我想我不是唯一相信的人。越來越多家庭破碎婚姻失敗的例子證明,許多人都因為小說及電影的描述而陷入對「真命天子」的幻想中。

實際上我們都被騙了,徹徹底底的被欺騙卻不自知。

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並不存在,多數人連對自己的期待都無法達成,更別提要滿足別人的期望。另外,人類多半寡情善變,所以要保證我們的「完美」伴侶在幾年後還能始終如一是不可能的。當我們在婚姻之初就相信我們找到的是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的真命天子時,就已經註定了我們失敗的命運。

我的故事

幾年前,我面臨在投身宣教還是繼續教書中做選擇。雖然在任教的高中面對我的學生們時我感到怡然自得,但在內心深處,我卻迫切地渴望改變我的人生方向。於是我祈求上帝告訴我祂希望我怎麼做。

在一個寒冷的一月天,我在電腦上搜索「中國短宣」。五個月後,我與一群基督徒一起搭上前往中國的班機。飛機抵達北京,然後我第一次見到了我未來的老公。當時我還不知道他後來會成為我的先生,但我卻非常確定我到了應該去的地方。置身於擁擠的機場中,我感受到上帝的認同;幾天之後當我擁抱患上罕見疾病的孤兒玻璃娃娃Micah時,我感到上帝在對我微笑。

從那時起我就清楚地知道上帝呼召我參與宣教事工。這樣的認知讓我開始自我探索,並且開啟了我人生的新篇章。婚姻的重點變得不再在於我與什麼樣的人結婚,而在於上帝如何安排我的人生。

我沒有找到所謂的「真命天子」。相反的,我遇見了一個能夠跟我一同在上帝安排給我的領域服侍的男人。我遇見了一個我知道可以愛他並與他在基督里一同成長的男人。

深思

你的伴侶不只是不完美,他或她絕對無法取代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位置。

你的伴侶會讓你失望讓你生氣,也會傷害你。他/她會在軟弱及罪惡中掙扎,也會犯罪。你的伴侶無法實現你所有的要求,亦無法完全滿足你和使你完全。只有上帝能夠做到這一切。畢竟,你的伴侶是個跟你一樣的凡人。你應該做的是尋求上帝而不是寄希望於你的伴侶。不要將他/她擺在上帝的位置。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提供你的一切所需(甚至更多)。只有祂能讓你快樂並且完全,那就是耶穌。

在耶穌身上尋求你自己,圍繞祂建構你的生命,與祂一同豐盛吧!因你的生命全在乎耶穌。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明知世界會出錯,上帝為什麼還要創造世界?

why-did-god-create-a-world-that-he-knew-was-going-to-go-wrong-eventually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這個開頭我已經是第三次寫了。前兩次我都寫了好幾段,最後發現寫不下去,就都刪了。

儘管花了幾個小時才寫了前兩版,但我還是毫不心疼地按下了刪除鍵。反正都出錯了,幹嘛還要繼續寫?

這讓我想到,上帝為什麼不像我這樣對待祂的創造呢?當上帝創造天、地和其上的一切時,世界本來是完美的。創世記第一章七次提到「上帝看着是好的」。然後,整個世界都不好了(托亞當夏娃的福),結果就成今天我們這個樣子——生活在一個跟完美差十萬八千里,註定滅亡的世界里。

關鍵是,我們知道上帝無所不知。祂能夠看透一切,知曉一切,洞悉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切的事。也就是說祂早知道亞當和夏娃會在某一時刻決定背叛祂。祂也早知道亞當夏娃犯的罪不僅會使這兩個人受到判罰,也會使懲罰延續到人類的子孫後代和整個世界。

那上帝為什麼不「刪除」這個世界,重新來過呢?畢竟,再花個六天來創造也不會有多難,不是么?當然,你也可能會說,知道了人是個什麼樣子,世界2.0版本估計也是重蹈覆轍。那問題來了,上帝幹嘛費那麼大勁去造一個祂明知道最終會出錯的世界呢?

首先,我要寫一個免責聲明:

我不會裝作這麼深刻的問題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基督徒最常問的一個問題了。我也不想讓大家以為我為這個問題仔細研讀了聖經,從而得出了一個符合聖經,並且邏輯和神學上嚴謹的解釋。坦白講,我只是閱讀了一些有關這個問題的討論,然後重新整理了一下信息,好讓我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同時,我也不是在尋找一個無懈可擊,讓最堅定的無神論者或最固執的懷疑者都無法辯駁的答案(所以請隨意提出異議)。我只是在尋找一些可能的解釋,或是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畢竟,聖經沒有明確告訴我們為什麼上帝決定容忍出錯的人類,任由他們毀壞自己的創造,或者說,為什麼祂即使知道世界會出錯,卻依然堅持創造世界。

why-did-god-create-a-world-1

 

 

但是,在此之前,我認為有必要考慮(或排除)幾種可能,以縮小討論的範圍。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堅持上帝是完美和良善的這一基本前提。

那麼這所有的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上帝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但不管怎樣就是出錯了,於是祂不得不派祂的兒子來做一個快速的搶救工作。

這表面上看起來言之有理。創世記第一章並沒有告訴我們上帝預測出將來某天會出問題;你甚至可以想象祂在創世的這六天中,每天面對自己的創造之工滿意地點頭說:「這是好的」,然後又不得不在亞當、夏娃吃了那致命的禁果之後哀嘆。

不過,如果我們說上帝的創造沒有按祂的預期發展的那麼好,不就等於說上帝沒能管控好自己的創造嗎?基於上帝是至高的、全能和全知的這個前提,我不得不排除這種可能。假如上帝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創作……那麼就沒有什麼是靠譜的。所以,來看下一種解釋!

第二種可能: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就安排好了一切,好讓祂可以派遣自己的兒子到世上,以彰顯祂的榮耀。

這個觀點似乎與上帝創造世界的目的一致(「諸天訴說上帝的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篇19篇1節)。這種解釋讓上帝看起來像一個大片導演,親自導演了這一切——人類犯罪,然後上帝派遣自己的兒子來到世間施展救贖以展現祂的憐憫和愛。

只不過,這樣說來的話,不就是在說是上帝創造了罪嗎?祂先把一切都造得好好的,然後故意安排出差錯環節,好展現祂的憐憫和恩典。這使上帝看起來有點操控的感覺。而聖經卻明確說上帝本為善(詩篇107篇1節,提摩太前書4章4節,雅各書1章17節),所以我們也要排除這種可能。

第三種可能:上帝創造世界時明知道有一天世界會背叛祂——但是祂還是完成了創造。

第三種可能堅持了上帝良善且完美這一前提。這好比一對父母毫無差錯地養育了自己的孩子,到頭來孩子卻很叛逆。可是,這種可能又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既然上帝知道世界會背叛祂,為什麼還費事去造呢?

你可以就這個問題展開無限討論(和爭論),卻很難有一個讓大部分人接受的絕對結論。但稍微讀了一些資料后,我總結出了以下三點,讓我在邏輯上和理智上能夠接受。更重要的是,這三點與我所知道的上帝的性情一致。這三點不一定能回答我們的難題,但我更多地把它們看作能幫我思考這個問題的幾個視角。你自己來判斷一下嘍。

why-did-god-create-the-world-2

1. 因為這展現了上帝的榮耀、愛、憐憫和恩典

這聽起來像上面列出的第二種可能,但是有所不同:儘管上帝知道人類會墮落,但這不是祂安排的(因為那樣的話就是祂創造了罪)。但祂容許了這一切的發生,為的是要使我們能夠看到祂的榮耀,經歷祂的恩典和憐憫。《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終極目的是讓祂的兒子基督掌管一切,使父得榮耀,「這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都是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以弗所書1章8-10節)

我們很難精準定義何為上帝的榮耀,但其中肯定包含祂的偉大和祂的諸多屬性,比如聖潔、公義、愛、憐憫和恩典。這些屬性都透過上帝對世界的創造彰顯出來。透過這個世界的創造,我們看到上帝的偉大和力量。透過祂對罪的審判,我們看到上帝的公義和聖潔。透過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我們看到天父的愛、憐憫和恩典。

所以你可以說容許人類自己做出順服或是背叛祂的選擇成就了上帝的目的。當然,這可能會引出以下問題:如果上帝沒有允許世界背叛他,祂的榮耀難道就不能彰顯了嗎?祂可不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榮耀自己?換句話說,上帝非得讓世界墮落才能彰顯祂的榮耀嗎?

我認為這幾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假設,因此很難有滿意地答案。我們最後可能會落得憤慨地質問上帝為什麼不能以另外的方式來彰顯祂的榮耀。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上帝沒有使人類犯罪;是亞當和夏娃他們自己選擇了悖逆上帝。而從他們的背叛和之後上帝的救贖,我們看到和明白了上帝的聖潔和公義,並體驗到祂的愛和恩典。

why-did-god-create-a-world-3

2.因為上帝想要與我們建立關係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上帝真的不需要創造世界和你我。作為一個本身就完整和完全的上帝,祂不需要創造一個世界來支持他,也不需要任何人來讓祂施展權利。祂甚至不會感到孤單,因為祂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有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

然而上帝還是創造了人類。因為祂想要與我們建立關係。在創造了宇宙星辰,植物和動物之後,祂完全可以休息(這樣祂就能休個雙休周末了),然而祂卻繼續在第六天創造了人類。人類有什麼特別的?因為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創世記1章27節)。跟其他的受造之物不同,我們被賦予祂的屬性。這讓我們可以跟祂建立關係,這種關係是任何其他創造物都無法擁有的。上帝並不需要我們的陪伴,但是祂想要與我們共度時光。創世記1章31節中,在創造了人類之後,上帝說「甚好。」而在之前的幾天,祂僅僅是說了「好。」

為什麼上帝明知世界會出錯還是要創造呢?因為祂喜歡與人類建立愛的關係,並且已經準備好在人類悖逆時,以耐心、寬容和恩慈相待。這好比一對夫妻生養一個孩子。他們本可以相依一輩子,卻還是喜歡另一個人來加入他們的家庭。並且,儘管知道孩子會淘氣、出錯和悖逆,但想到孩子可能帶來的喜樂,他們還是覺得這樣的心碎和苦痛值得。

當然,在這裡我們可以問:為什麼上帝不造不犯罪的人類?為什麼祂要給人類選擇呢?

why-did-god-create-a-world-4

3. 因為有自由意志才有真的愛

一對夫妻為什麼選擇養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個機器人呢?很簡單——機器人不會愛。一段關係要有意義,不僅僅是雙向就夠了,還要雙方自願維持這段關係。愛是不能被強迫和被控制的,否則就與奴役和強權無異。

在那個眾所周知的浪子回頭的故事裡,老父親看見兒子回家為什麼會那麼欣喜呢?(路加福音15章11-24節)因為兒子自願選擇回心轉意,回到父親身邊。父親並沒有強迫或行賄讓兒子回來,兒子自發的悔改與愛對父親而言越發彌足珍貴。

這就是為什麼上帝稱呼我們為祂的兒女,而不是祂的僕人。如果祂造的人沒有選擇權只能順從祂,我們的「愛」和「忠誠」對祂來說就沒太大意義了。相反,祂想讓我們自己決定是否愛祂。所以祂給了我們自由意志,決定是否要服從祂的指示。

這或許也能解釋一開始上帝為什麼在伊甸園放置分辨善惡樹(創世記2章17節)。這是我經常問的問題——上帝為什麼要把這麼一棵樹放在那兒?祂豈不是在誘惑亞當和夏娃么?難道祂不知道他們會吃這棵樹上不該吃的果子?一些聖經教師指出這棵樹代表上帝給這對夫妻的選擇。好像在對他們說:「免得你們抱怨除了順服我別無選擇,我給你們一個選擇權。我已講明你們不能吃,但最終決定權在你們。」分別善惡樹由此成為了一次考驗。

(如果我們爭辯說上帝在園子里放這樣一個試探是不公平的,那麼園子里肯定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果樹供他們摘果子,他們為何偏要選擇那棵上帝禁止的樹?)

基督徒作家路卡杜(Max Lucado)在他的《耶穌給你的抒壓秘方》(In the Eye of the Storm,中文為校園書房譯名)一書中,用美麗的圖畫勾勒出上帝造人的那一天。他想象上帝是如何把選擇的種子放在那團將要被賦予生命的泥團里。這時旁觀的天使問祂這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上帝就讓他看了一眼未來人類將如何背叛和忘記他的創造者。

「不埋下這粒種子,不給他們這個選擇權,事情不是簡單很多嗎?」天使問道。「是的」,上帝回答,「但是去掉選擇權也就去掉了愛。」

why-did-god-create-a-world-5

 

歸根到底,問題的關鍵是信靠上帝的品格

如果你仍舊不完全信服,我不會責怪你。要理解一個有那麼多明顯的邏輯矛盾、又能引發無數假定的問題確實很難。每一個答案都可能另外引出十個問題。畢竟,我們在談論一個超出人理解力的問題。

有人可能會引用申命記29章29節——「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唯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來強調我們是不可能理解上帝的某些行為和決定的。但是我相信這三種視角的確能提供一些邏輯幫我們理解為什麼上帝明知道會出現問題還是堅持創造世界。它們可能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樣簡單明了,卻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上帝所做的與祂的目的和品格完全一致。

我覺得這就好像是試圖去理解一個好朋友所做的讓你無法理解的決定(比如,他找了一份非同尋常的工作)。你可能不是完全信服——至少現在不是——朋友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是你能做的就是努力從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如果你了解他,你會相信他所做的決定與他的品格一致,並信任他的判斷力。

在創造世界這件事上,最終重要的可能就是接受上帝的行為是出自祂良善、慈愛和完美的屬性。這些是我一開始提到的前提,也是我會繼續堅持相信的,哪怕在邏輯上看來祂的某些行為再怎麼不合理。

在Apologetics Press(暫譯:《護教報》)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基督教護教學者Kyle Butt很好地總結了關於上帝創造的辯論。他指出,我們有限的人腦不可能完全理解上帝為什麼創造人類。他總結道:「上帝無所不知,完全公義,充滿慈愛,這足以讓我們斷定祂必能決定怎樣的世界才是最好的。當我們正確地去理解《聖經》時,就會發現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前後一致的圖景——上帝在選擇創造人類這件事情上體現了祂道義上的完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自殺、吸毒、泡夜店,唯有耶穌給我真正的平安

woman-1245788_960_720作者:Jessica,中國

不安的心渴望一個溫暖的家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在村子里經營着一份看起來不錯的生意。靠父母沒日沒夜的辛苦掙錢,我在村子里讀書的時候家境比身邊的同學都要好。但我從小卻總是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雖然家庭算不上富裕,卻是一家人其樂融融。每逢去同學家看到他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飯時,我就很想跑回家跟媽媽說:「我們家可不可以也這樣?哪怕少掙點錢。」可一回到家,面對的是爸媽無休止的爭吵,有的時候爸爸甚至會大打出手。因為忙碌,他們似乎都來不及去體會對方的感受,每天只是在吵架與忙碌的兩個狀態中切換。

後來上了初中,我終於鼓起勇氣把心裡話告訴媽媽,可是沒想到卻把媽媽氣哭了。她說:「我們辛辛苦苦掙錢養家,供你吃供你穿,你居然還羨慕別人!你羨慕的某某能像你一樣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嗎?能有你這樣的生活條件嗎?」然而我心裡卻想着,這些寧可不要,只要有一個溫暖的家,和陪伴我的爸媽。晚上,我就悶在被子里哭着睡著了。

逃課,通宵玩遊戲,早戀,跟班主任吵架

從小爸媽對我們姐弟管教很嚴格。在家時我很聽話,成績也一直很好,但自從上了寄宿學校后,叛逆的心就開始在我裡面生根發芽。上初中時,我開始沉迷網絡遊戲,經常通宵去網吧,白天到了學校就睡覺,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曾經那個讓媽媽引以為傲的乖乖女不見了,反之是變本加厲的叛逆——逃課,通宵玩遊戲,早戀,跟班主任吵架,甚至幾次想要輟學。

上了高中,我的叛逆一點也沒有收斂,被學校三次開除。記得當時爸爸告訴我,媽媽接了老師電話后因為血壓高,癱坐在地上起不來了。第三次被學校開除后,回到家我跟父母吵架,甚至一氣之下把家裡能找到的葯都喝進肚子里,試圖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所幸後來沒事。靠着一些人脈,爸媽最終還是把我送回了學校,但是那顆叛逆的心還在。

夜店與毒品

後來2012年我上了大學后,開始經常會跟一些「朋友」去夜店,沉浸在喧鬧的環境里,試圖用這種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那一顆缺少安全感的心,就這樣一直到2013年年初。我記得當時我做了一個很真實的夢。夢裡的我做了很可怕的事情后,有一個人威脅我,說若我不怎樣,就去報復我的家人。我驚醒后安慰自己這只是個夢而已,於是就沒再把這個夢當回事,繼續過着頹廢的生活,直到我被騙吸毒了。

當我知道那是毒品的那一刻,心裡感到很害怕。於是第二天我就躲起來了,而騙我吸毒那個人因為找不到我,就開始恐嚇我說:「我知道你老家在哪裡,你如果不來找我,我就去你家找你」。那個人開始召集一幫小混混,說要去我家找我。我站在一個街角,無助地看着周圍,不知道該怎麼辦。環顧四周,突然覺得這情形很熟悉,我才想起來,這很像年初做的那個夢。我感到束手無策,望着天問我該怎麼辦?這時候,他的一個朋友聯繫上我。他問我發生了什麼事。起初,我以為他們是一夥的,但是他卻對我說,「別擔心,我會幫你勸他。」後來我才得知,這個人是基督徒。

然而第一次吸完毒的快感,以及沒能控制住的誘惑和心癮促使我再次跑回去吸了毒。這一次我很清楚那是毒品,隨之而來的是後悔不已。然而這個基督徒卻告訴我,向上帝禱告,他也會為我禱告。於是我就試着跟上帝說,如果這件事平安過去了,我就信袮。奇妙的是,從那以後,這個恐嚇我的人就真的再也沒有找過我。而我也因此開始願意踏入教會。

如果祂給我安排我不喜歡的事怎麼辦?

2013年5月5日,我人生第一次走進教會。在那裡,有人拉着我的手唱歡迎歌,而我也被那種真誠感動了。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太多。由於答應了上帝,我開始每周日去教會聚會,但每次都遲到。雖然如此,每當唱讚美詩時,我卻會一直莫名其妙地掉眼淚。同工鼓勵我參加小組,我卻一臉嫌棄,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當時的我,覺得基督徒神神叨叨的,也不願意說自己是基督徒。後來同工問我想不想參加受洗培訓班,我問對方,什麼是受洗?他們說,受洗就像一個婚禮,表明你願意將你的一生都交託給耶穌基督。我心裡想,那怎麼行?如果祂給我安排我不喜歡的事怎麼辦?我的人生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我就一直沒有參加受洗班。

2014年2月份,我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我開始很少去教會,後來就乾脆不去了。我當時仍然覺得信仰是一件小事情,我從來沒有告訴爸媽,也覺得沒有必要。直到2015年的一月份,我離棄上帝,陪同媽媽去算命的人那裡拿招財的物件,並且算命拜了偶像。當時我的理由是,我沒有受洗,我有我的自由,更不想因為一個小小的信仰拒絕媽媽,讓她不開心。但是拜完偶像后我就開始感到焦躁和不平安。當時認識的基督徒同工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一定要認真向上帝認罪悔改。內心的不平安讓我再次選擇回到了教會。這一次,我才做了真正的決志禱告,真正願意來認識這位上帝。

祂比我更清楚我需要什麼

2015年4月4日,我受洗的那一天,我很清楚自己的決定意味着什麼。我願意把生命交託給耶穌並跟隨祂,因為我知道祂愛我,為了我的罪祂死在了十字架上。我也願意完全信靠祂,因為祂是信實的上帝,祂比我更清楚我需要什麼。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晰記得受洗那天的心情,就是那種走在大街上都想唱歌跳舞的喜樂,就好像我已經在天國了。耶穌告訴我:「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后書5章17節)。我也向上帝悔改,並為自己的叛逆向祂認罪禱告。

祂擔當了我的重擔

我的生命漸漸被改變。雖然家裡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但我不再感到恐懼,因為上帝安慰我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詩篇55篇22節)。祂擔當了我的重擔,也把那份最真切的安全感放在了我裡面。每當我為家人獻上禱告時,心裡就有從祂而來的平安,而我也開始以上帝的愛去愛我的家人。

現在的我,再也不需要用放縱的方式來發泄情緒,再也不需要用叛逆壓抑那顆缺少安全感的心,因為我有一位永遠陪伴我、愛我的上帝。我相信詩篇23篇6節所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祂拯救了我的生命,賜給了我盼望,讓我得以喜樂、坦然無懼的去面對我的生活,而我也願意將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願更多的人來到祂的面前,領受這份恩典。

一生中最美的祝福就是認識了主耶穌,這是信主以來我最深切的體會。願耶穌基督也成為你一生中最美的祝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完美主義)

上帝的旨意,在書里找得到嗎?

gods-will-isnt-found-in-books

作者:Ana Chavarria,美國
翻譯:夏天,中國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同意要照着聖經的原則行事為人。然而有時候,基督徒這麼做,會給別人一種感覺,讓他們以為上帝手中有一張沒完沒了的待辦事項清單,時時拿在手裡檢查基督徒有沒有確實做到祂的吩咐。

事實恰恰相反,聖經並沒有給我們的生活設下具體的指示,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上帝賜下的是行為準則,並給我們自由去選擇怎樣生活。

舉個例子:聖經中沒有設定約會步驟,明確地規定人們該如何約會。因此,許多人轉向去閱讀諸如「如何聖潔地約會」一類的書籍,想要從中得到有關男女交往的指導。

十四歲的時候,有人送我一本關於約會的書,這本書後來被我奉為圭臬。我按照這本書的教導,希望做得盡善盡美。然而卻忘記了更重要的一件事——縱使這是一本根據聖經原則寫成的書,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但卻不是聖經。當時的我誤以為,作者從聖經中節錄下來寫在書本里的聖經經句,等同於上帝批准的約會守則。我記得書里再三強調,「追求」才是唯一開始一段敬虔關係的方式,「約會」則是無意義的,且會害人陷入罪中。作者還說,「追求」並非意味着男女兩人能單獨約見,而是必須要有輔導員陪同,以確保兩位當事人的身體接觸僅止於牽手。「約會」這件事對那位作者來說,已經超出了男女婚前應有的情誼的界線。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作者用他自身的經歷為例子,講得頭頭是道。他的說法在他自己身上的確是行得通的。

受了這本書的影響,我也覺得約會交往是不對的,向異性表達我對他的欣賞也是錯誤的行為。我因而將感覺壓抑在心裡,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直到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些非常敬虔的基督徒朋友,他們也都和上帝有健康親密關係。當時我開始質疑自己對約會的認知到底正不正確?進而發現到,支持我的約會理論的基礎其實是非常單薄的。我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堅信不疑了。而我身邊也有許多朋友,給我分享了上帝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帶領他們認識男女朋友的經歷。也是在那段時期,我體會到,原來上帝真的可以跟每個人建立起個人的關係。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了,發生在那位作者生命中的故事,在我身上或在別人身上,是不一定行的通的。

也許這也是我們在試圖照本宣科地遵守某一套所謂的敬虔生活手冊時,常感到灰心沮喪的原因吧!當我們照人的要求來做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容讓聖靈依照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來帶領我們了。

基督教叢書與聖經真理協談提供了對基督徒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解答。不過,這些輔助性質的教導也可能會使基督徒偏離最重要的核心——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只要我們和上帝建立起親密關係,天天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面,上帝會親自指引我們前面的道路。

這樣想吧:這麼多教導如何約會的書,其實都是每位作者在婚姻感情上的個人經歷。我們怎麼能確保某一位作者的教導是完全正確的呢?又怎麼決定該聽誰的呢?每位作者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生活背景與掙扎,才致使他們在當下做了那樣的選擇,從而成為他們的經驗,書寫成冊,教導其他基督徒並給予他們忠告。

現在的我,正在與一位在凡事上榮耀上帝的弟兄約會。和這位弟兄交往以來,他每天都激勵我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能有個人與我作伴一塊兒行走天路,實在是非常美好。

上帝為每一個人都精心設計了專屬於他的生命計劃。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在於互相比較誰做得更好?或者去模仿某個榜樣。而是在於放下自己,降服在上帝面前,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你會非常地驚訝,上帝真的能夠帶領我們走向那條祂單單為我們所預備的道路!

「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當朋友被懷疑姦殺……

when-a-friend-is-suspected-of-rape-and-murder-1030x687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湘穎,中國

2016年3月6日

將近凌晨11點,我準備去睡覺。我像往常一樣最後查閱了一下手機,卻發現好友Linda不久前給我發來一連串信息。

我讀到的內容讓人驚心又痛心。

信息寫道:「佩欣…暹粒(柬埔寨地名)發生了一件大事,而且從那個男人的照片上看,好像是Kosal…Kosal涉嫌了一起強姦案…」

Kosal?強姦?我完全無法把這兩個詞聯想在一起。我讀着Linda的消息,她說她是無意中看到我們之前在短宣中認識的幾個柬埔寨青年在臉書上發一個帖子,並附帶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位我們認識已經六個年頭的年輕人,今年才25歲。看到這些我的頭感到一陣眩暈。

Linda將帖子上的高棉語輸入谷歌翻譯,在得出的一堆英語單詞中,「強姦」、「兇手」、「11歲的女孩」和「Kosal」這些字眼尤為顯眼。她隨即去詢問了一個當地的教會領袖,結果證實了她的猜測:Kosal被指控強姦並且謀殺了一名11歲的女孩。

說真的,這比我收到朋友去世的消息還要糟。我消化着這些消息,感覺胃部隱隱作痛,心跳也開始加速。Kosal?不可能!Kosal微笑的臉龐閃過了我的腦海。

最後一次見到Kosal,是我們在柬埔寨暹粒最近的一次短宣中。這是我的第五次,也是Linda的第七次短宣。那時一切都很好。在四個月的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什麼驅使他做出如此可怕的事呢?他的家庭要如何處理這件事呢?一大堆問題充斥着我的腦海,但沒有答案。我想聯繫我在柬埔寨的朋友們,但現在實在太晚了。我感到整個人都無助極了,什麼事都做不了。

那天晚上,我在床上輾轉反側,始終無法入眠。我只是無法相信,像Kosal這樣溫和並有紳士風度的人,怎麼會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

第一次遇見Kosal是在六年前,也是我第一次去柬埔寨。在新加坡短宣團隊為暹粒Pouk村組織的青年基督徒聖經學習課上,Kosal作為一個當地領袖的親戚被介紹給我們認識。他當時是一個害羞、禮貌和謙遜的男孩兒。

那天晚上,18歲的他是極少數的非基督徒之一。通過翻譯,他全神貫注地聽着我一個隊友向他分享福音。那天晚上,他問了很多問題,我的朋友也耐心地回答了他。幾個月後,我們聽說他接受了主,並且經常來參加英語課程。

在那之後,我們每次回來看望青少年,並為他們組織課程時都能見到Kosal的身影。他在村裡的學校擔任英語教師,並且在教會積極而定期地服侍。由於他的英語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們能夠和他交流的東西更多了。他依然很害羞,但已經能學着講一兩個笑話,有時還會打趣我們試說的一些高棉語。

在我們最近的一次短宣中,我們又見到了他,簡直就像是看到老朋友一樣開心。看到他有着如此大的進步,我們都非常欣慰。他已經成為pouk村教會裡一個重要的青年領袖了,在社區里也廣受歡迎和讚譽。在課堂上,他的學生們會積极參与,下課後,他們會聚集在他周圍玩。他是那麼關心孩子們,孩子們也很喜歡他,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

正是這樣,這個消息才會令人如此震驚。為什麼Kosal會犯姦殺罪,受害者還是他的學生(我們後來了解到的)?Kosal一再堅持他是無辜的,但據當地的教會領袖,警察顯然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是兇手。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了解到Kosal之所以成為嫌疑犯是因為他是那個女孩的鄰居,並且當天出現在犯罪現場。那天,女孩的姑媽剛從市場回來,發現女孩被電纜線懸挂在窗戶上,看上去像是自殺。Kosal聽到女孩姑媽的呼救聲就跑過去幫忙剪斷纜線。不久警方到達現場。在檢查了她的屍體后,他們得出結論,受害者是被強姦並隨後被謀殺的。但沒有任何細節顯示警方是如何確定Kosal就是兇手的。

我們所知道的是,他被當場逮捕並需要進行DNA測試來判定他是否有罪。我們被告知,審判結果將會在10天之內定下來。如果他被判有罪,那麼面對他的極有可能是終身監禁。

所以我們等待着。但不只十天。將近十個星期後,我們才終於知道這件事的真相。

在這段時間,Kosal被關在監獄里,我們能做的只有禱告和詢問教會領袖們最新的情況。他們經常到監獄里去看望他,Kosal一直堅稱自己是無辜的。我想Kosal一定感到非常孤獨和害怕,而面對他們當中有人被指控姦殺,教會領袖們也一定心急如焚。知道除了言語上的安慰和保證會一直為Kosal禱告之外,我們提供不了任何實際的幫助,這令我們很痛苦。

2016年4月21日

就在一切看起來黯然無望時,一絲希望出現了。DNA的測試結果出來了,結果為陰性!Kosal是無辜的。他被牽連進案件中,只是因為他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方。

當地的一位教會領袖告訴我們結果時,我的心中踴躍着一股喜悅和解脫。同時,我也感到憤怒。一想到在過去的幾個月里,Kosal被如何對待,我就忍不住氣憤。我深深地同情他所經歷的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不過,讓我高興的是,Kosal的苦難就要結束了。

不幸的是,我們的喜悅是短暫的。

我們得知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Kosal不會從監獄釋放,因為法官拒絕了撤訴的請求。除非當地教會領袖願意賄賂他,否則Kosal會因為他根本沒有犯的罪而在監獄里待上至少一年。

這對於竭盡全力證明Kosal清白的當地教會領袖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他們對此深惡痛絕。用其中一個領袖的話,這簡直就是「一個合法的綁架和勒索」。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拒絕屈服於壓力而採取不擇手段的方法。他們決心要用正確的方式來為Kosal抗爭。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儘管被警告說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的,教會領袖們依然鍥而不捨地向上級提出上訴。當地的教會也聚在一起來為Kosal和他的家人禱告。上帝用一種最不可思議的方式回應了他們的禱告:在這場欲加之罪的悲劇中,Kosal的父母以及他的兩個妹妹,全部開始去教會了。

很顯然,上帝沒有忘記Kosal和他的家人。而一切才剛剛開始。

2016年9月2日

四個月之後,我們聽到了期盼已久的消息。在9月2日,Kosal終於出獄了。因他沒有犯下的罪行而被監禁了六個月之後,他終於自由了。

就在Kosal被釋放的那天晚上,我在Facebook上看到他和幾個當地教會的主要領袖共進晚餐的照片。他面帶微笑,看起來很好。這是一幅滿載着上帝的信實、治癒和愛的美麗畫面。

Kosal從監獄被釋放已經快兩個月了。他還沒有完全從他的痛苦經歷中恢復過來:他仍然會做惡夢,而且經常遭受失眠的折磨。但一線希望出現了。Kosal的家人已經接受耶穌進入他們的生活。幾個星期前,他們一家人在教會中為上帝的恩典和良善做了見證。

當我回想整個事件時,我的心充滿了喜悅和感激,因為我看到了上帝是如何回應他孩子們的呼求的。祂不僅在那段黑暗的時期保護了Kosal,以及他的家人和社區,而且做了美妙的工作把基督帶進了他的家。Kosal的故事真真實實地證明了上帝對他孩子的應許不會落空(羅馬書8章28節),這應許能夠讓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可以一直堅持下去。

我為Kosal禱告,希望他繼續見證上帝的良善。將榮耀歸給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關於抑鬱症,我想對你說……

i-have-depression-and-this-is-what-i-want-you-to-know

作者:Wendy W, 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得抑鬱症。對我而言,抑鬱症好像是只有陌生人才會得的。即便幾年前我的一個好朋友患了抑鬱症,我當時也無法感受她所經歷的痛苦。我覺得抑鬱症只不過是大家遇到了低谷時期,只要足夠努力,終究可以走出來。

抑鬱症對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在我感到特別傷心的時候,我也只是隨意地用「抑鬱」這個詞來表達。但直到我患上抑鬱症,我才明白抑鬱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2010年的調查,重度抑鬱症被列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新加坡,每17個人中會有一個人在某個時候經歷抑鬱症。

但是閱讀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統計資料和案例研討是一回事,親自經歷和體驗又是另一回事。

對我來說,抑鬱症就像是盤踞在我頭頂上空的烏雲,潛藏在我心底的冰塊和遮擋我視線的面紗。那些日子如此漫長,我過得渾渾噩噩,每夜以淚洗面、胡思亂想。我的情況對我的家人打擊很大,然而在學校、教會,或是外面我還要假裝跟正常人一樣。我會某個時間突然止不住地啜泣,而其他時候又表現得很正常。某些日子我會覺得自己好起來了,然而第二天又會完全崩潰。

三個月前,我了解到我的情況原來是有名字的。

我患上了抑鬱症,而關於抑鬱症我想跟你分享以下幾點:

抑鬱症不等於罪

當我患上抑鬱症時,我才感受到精神障礙會給人帶來多少羞恥感,我感到困惑和內疚。基督徒不是應該一直都很快樂的嗎?如果我有抑鬱症,是不是意味着我做錯了什麼?患有抑鬱症的一種罪嗎?

在我讀到《今日基督教》時,有一篇文章這樣寫:「然而精神問題被當作是由習慣性和未被供認的罪引起的,或者是缺乏信心,以及惡魔的攻擊(在極少的情況下)造成的。這些當然都可能引發抑鬱症,但是它們往往是抑鬱症的併發症,而不是患抑鬱症的成因。」

不要因為患有抑鬱症而自責,因為那不是你的錯。你所經歷的是一種精神疾病,它可能來源於無數個潛在的因素,例如遺傳變異、巨大的生活挫折、個人問題或是生理疾病。就像你不會因為發燒了或者摔斷了腿去責備自己的屬靈生活有問題。你也不應該這樣習慣性地斷定抑鬱症和別的精神疾病。

就我而言,我的抑鬱症是由我所經歷的一個特殊事件所引發的。

但是,如果你覺得你的抑鬱症可能是屬靈問題造成的,你可以去跟你的牧師或是基督徒輔導員談一談。

相信上帝一直幫助你且與你同在

有許多夜晚,我感到極度孤獨和難過。很多時候我感覺悲痛太沉重我無法承受,這時會有自殺的念頭掠過我的腦海。我感覺我日漸衰弱,就像我的生命已經完全黯淡無光,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依附。

幾個星期前,我教會的的牧師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講道,那句話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里,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的幫助!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現在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但是你要記住,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祂至高無上,無所不知,滿有能力,祂是充滿恩惠慈愛和良善的上帝。

抑鬱症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即使當你感到麻木的時候(羅馬書8章38-39節)。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祂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哥林多后書1章3節)。

上帝想要幫助你。祂在這場與病魔的戰鬥中和你站在同一陣線。祂會給你力量去面對。你所要做的就是呼喚祂的名字,緊緊地抓住祂。

要記住這些上帝寶貴真理的辦法就是每天提醒自己,尤其是當你在與抑鬱的思想做鬥爭時。

在禱告、敬拜和言語上尋求祂

當抑鬱症發作很嚴重的時候,讀經和禱告會感覺像個苦差事,這會讓你很難轉向上帝。我有過同樣的經歷所以我非常理解那種感覺,甚至現在有些時候我仍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的錯誤在於轉向去尋找其他方式安慰自己,那些往往只是讓我暫時地麻木自己,卻不能真正填補我內心痛苦的空洞。

然而當我們選擇向上帝求助的時候,祂就為我們創造奇迹。祂的話語極大地安慰了我,尤其是過去我覺得很無趣的詩篇。然而現在,我痛哭流涕,終於可以理解詩篇作者大衛在寫這卷書的時候,是處在一個怎樣的痛苦當中,他甚至是瀕臨死亡。有許多詩篇敘述了作者所遭受的痛苦和傷害,和他們怎樣定睛於上帝,思想祂的信實、永不改變的愛以及如何被上帝大能的手拯救(詩篇23篇,30篇,31篇,62篇,143篇)。

我把上帝對我說的,能夠給我出人意外的內心平安的經句寫下來。當我感覺快被沮喪所籠罩的時候,我就把它們拿出來,大聲地讀給自己聽。我也聽一些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讚美歌曲。我特別感謝美國基督徒音樂家Steffany Gretzinger,她的專輯《The Undoing》在很多方面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尋求上帝的道路確實需要努力。但是只有祂可以賜給我們一生中尋求的平安和安慰。

把你的情況告訴可以幫助你的人

起初,我不能清楚地跟別人講述我的感覺和經歷。我只知道,我會莫名其妙地大哭,有種深深的悲傷在我心裡揮之不去。一直以來我跟我的家人都很親近,尤其是我的父母。但我卻發現我不能也不知道怎樣告訴他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我去找我的閨蜜、教會的導師和我的姑姑聊,他們就同我一起禱告。有些時候我會把事情搞得很糟糕,上帝就透過這些姐妹與我分享聖經的經文,詩歌或是鼓勵的話,在那些時候我是何等需要聽到這些。

最後,我開始去見一個基督徒輔導員。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她一直幫助我,解決一些可能會引發抑鬱症的問題。

重要的是,你要去找那些在你有困難時可以信任的朋友和親人。如果有必要的話,像是你的抑鬱症一直沒有好轉,你也可以考慮去看基督徒輔導員或是醫生。我理解要你把經歷告訴愛你的人或是專業人士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很感恩我這樣做了。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知道我現在仍然會處在一個非常糟糕的境況中。

從那時起,因着上帝的良善和信實,祂一點一點地拿去了我的抑鬱症。在這段艱難又黑暗的時光里,祂是我路上的光,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祂把一些人放在我的生命里,透過他們的鼓勵、支持和禱告,向我展現了耶穌基督的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祂給了我一個更甜美、更深刻的認識,讓我知道祂是誰,祂溫柔地應允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為著這些,我感謝上帝。

我想讓你知道,你現在並不孤獨,也永遠不會孤獨。上帝愛你,你是祂的孩子。祂與你同在,從今時直到永遠。親愛的兄弟姐妹,你可以完全安息在祂的大愛里。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
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詩篇139篇7-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候补姐”,听上帝的应许还是撒旦的谎言?

truth-257160_960_720

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所以,對上帝的應許,我們要說什麼?」「Yes,阿們!」

「那如果下次撒旦跟你說『你不行』、『你很糟』、『你的禱告、你的努力沒有用的』……,你要說什麼?」「仇敵,退去!」

台灣是讚美之泉敬拜讚美亞洲巡迴的最後一站,游智婷牧師在與會眾互動中反覆問我們這兩個問題。散會後牧人跟我分享她聽到有個坐在附近的人在問題二時回答了問題一的答案,還得要身旁的人提醒了才意識到答錯了。她說也許是因為先前重複被問問題一好幾次,突然轉換問題二時腦筋轉不過來,沒聽清楚就回答。

雖然是當笑話一聽,但我心裡不禁感嘆:這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寫照呢?我們常常在混淆中做了錯誤的判斷,對仇敵撒旦的謊言說「是,我就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撒旦放下了什麼樣的謊言與控告呢?會不會有的謊言已經綁架我們的思考模式,成為思想的堅固營壘?

我從國中開始就在教會參與司琴的服事,從兒童主日學、少年團契,受洗后也加入主日崇拜的樂團。雖然很樂意學習與事奉,但其實在我心底,覺得自己就只是個候補。我總是想“教會有好多有音樂恩賜的哥哥姐姐,等缺人時再找我補上吧!”一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些想法對我的影響。

每當練琴時,我總需要花時間與自己的思緒拉扯。「別練了,你就只有這個程度!」「放棄吧,你根本不是司琴的料!」每當這些否定的聲音出現,我一遍遍地重複練習卻沒有實際的進度,覺得自己沒有太大的進步,很混、很虛,總是只會那幾種伴奏法,最後甚至沮喪到停下這個服事。

進入社會工作后回到台北的教會聚會,我又重新預備投入電子琴的服事。我常常在進團練室之前就已經覺得自己待會兒肯定沒辦法順利練習。「你一定寫不出好聽的編曲!」「一首歌就花那麼多時間,你要怎麼彈整個的敬拜讚美的詩歌?」心思的混亂,讓我無法長時間的專注,也就真的如我所相信的那樣,花很多時間還是寫不出來、練不完了。

直到某個主日中午,我為北上共進午餐的小羊禱告,看見她因害怕研究論文寫不完而擔憂,提醒了我這其實跟我的心態很類似,是一種未戰先敗的惡性循環。回到教會後,我就試着在練琴前靜下心來為自己禱告,請求上帝幫助我能選擇不聽那些負面的聲音,並且選擇相信這個職分是上帝所賜的,一切都有上帝的帶領。「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哥林多后書1章20節)。很奇妙的,那一次是我最有收穫、最喜樂的一次練習。我從來沒有如此毫無攔阻地專注練琴大半天,那些負面的聲音都被拋到腦後、漸漸消失了。在新的一個月,我也從預備期正式成為敬拜樂團的一員,被排入新一季的服事表。我也在敬拜樂團團長的教導與幫助下,完整地奏出敬拜讚美的所有詩歌。感謝上帝幫助我突破撒旦的謊言,這是我先前覺得不可能的事。當服事開始變多時,也有前輩給予我一些建議。這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可以知道前人的經驗,以及自己改進的方向。回想過去的我,常常會在被提醒或糾正事情時覺得丟臉。我會因為以為自己達不到別人的要求或標準,覺得一直被挑毛病而感到很挫敗,自我控告說自己總是沒辦法把事情做好因而想要放棄。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對方並沒有要否定我的意思,只是希望我在現有的基礎上可以更進步,看到自己還有成長的空間。但撒旦卻利用了我的自卑,讓我不斷地控告、否定自己。

感謝上帝賜我新的眼光,也不斷調整我服事的心態,讓我立志每一次唱或彈都是在歡歡喜喜地讚美上帝。雖然每一次遭遇挫折時還是會有控告出現,但我可以比過去更快地選擇不聽撒旦的話,進而轉向上帝,緊緊抓住祂的應許。「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侍主,要按着心靈的新樣,不按着儀文的舊樣。」(羅馬書7章6節)

我也感謝上帝幫助我突破長久以來的瓶頸,幫助我檢視生命中還有沒有其他需要被破除的謊言。撒旦把錯誤的思維丟給我們,也許是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也許是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糟,不配來事奉上帝。當它擄掠我們的思考邏輯,漸漸地奪取我們的喜樂,讓我們失去盼望時,我們千萬不要中撒旦的計,不能讓它得逞!願我們能透過聖經分辨,提醒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彼得前書2行9節),並且穿起屬靈的全副軍裝起來爭戰。我們也可以像前面提到笑話中的主角一樣,把想法告訴身邊的人,讓旁人來點醒自己的盲點。因為我們都需要屬靈遮蓋,需要肢體,需要分享來彼此分擔。

話語是帶有能力的,我們選擇聽、選擇相信的是上帝的話語、還是撒旦的聲音?讓我們用信心起來宣告我們的選擇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