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那天,我深深傷害了我丈夫……

the-time-i-hurt-my-husband-deeply

作者:Clare H,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 ,中國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和丈夫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在爭吵的過程當中,我很驕傲地不願意承認自己也有錯。因此,他深深地被我傷害了,淋浴完后直接就上床睡覺。這是我們在一起六年以來他第一次這麼做——沒有先把矛盾解決就去睡了。

說實話,我那天晚上淋浴時,有很多不好的想法浮現在腦海中。那些想法讓我相信自己是對的,並沒有任何錯。事實上,這種自義的想法甚至還讓我確信丈夫是錯的,並且認為當他向我道歉時,我理應原諒他——因為基督徒就應該這麼做。

但是當我淋浴完,看到他已經睡了,我最初想要原諒他的想法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內心充滿了憤怒。「他怎麼能沒有跟我講話就去睡了呢?」我心裡想。「他不再在乎我們之間的關係了嗎?」當我在做着睡前例行要做的事——吹乾頭髮、關上窗戶時,我腦子裡仍充滿了他所犯的所有過錯。

我關上燈,坐在床上,轉向丈夫並看着他。突然,一陣憂傷襲來。第一次,我意識到我傷害了他。我到底向這個上帝為我選擇並透過他來祝福我的人做了些什麼?那個被上帝呼召要成為敬虔的妻子的我去哪裡了?

於是我開始禱告,祈求上帝除去我的驕傲和自義,並看清自己的過犯。而且我也讓祂來指引我遠離所有罪惡的思想和意念,好讓我能更多活出基督的樣式。

當我第二天醒來時,我的丈夫仍不願跟我說話。這也是我們相處這麼久以來第一次發生的事。我很努力地想要化解我們之間的矛盾。然而當我成功讓他願意開口對我說話時,我意識到了他被我傷得有多重。為此我再沒有任何理由認為自己是對的。

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而且感到很絕望。於是就做了唯一能想到的事,就是問他能否和我一起禱告。他的禱告很短,看得出來他因為爭吵而感到筋疲力盡。輪到我禱告時,我在上帝面前承認我的過失,並求祂改變我,讓我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感謝上帝,因為祂是信實的,是仁慈的。在我禱告之後,祂立即使我丈夫對我的態度有了緩和,在他去上班之前我們還深深地擁抱了彼此。再一次看到他那可愛的笑容和充滿愛意的眼神,讓我感到無比寬慰。

他上班后,我開始反思這發生的一切。我意識到,在這樣的情況下,禱告是正確且有效的方式。然而有效的禱告並不是指我們讓上帝改變狀況或改變對方,而是願意來到上帝的面前,承認自己的過犯。

不止如此,我們也需要為彼此代禱,彼此認罪,使我們得醫治。(雅各書5章16節)

我知道我有時仍會犯錯。但我也明白了,當我犯罪時,我的第一反應應當是來到上帝或他人面前承認自己的過犯。因為約翰一書1章9-10節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上帝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

這是我寫過最難寫的一篇文章。畢竟,要將自己的罪白紙黑字地保存下來告訴別人是不光彩的。但更不光彩的是,我們不把唯有上帝配得的榮耀歸給祂。既然上帝讓我有機會分享我的經歷,那麼希望這文章能在你處理各種關係時——無論是跟父母、孩子、朋友還是同事的相處中,都能給你帶去鼓勵。願一切的榮耀都歸給上帝。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下之憂)

當我認定的我,遇上祂預定的我

camera-1447349_640

作者:何怡君, 台灣

我們這輩的教育裡,相較於前幾輩,越發重視個人的興趣、專長,強調要建立自我品牌,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於是,各類社群網站——像是臉書(Facebook),就成了每個人最好的一本自我「推薦書」。我身邊有不少認識的朋友都在臉書上辦了兩個帳號,一個帳號專門經營給外人看,另一個只給知心好友看。此外,為了滿足想讓自己「看起來」很獨特的渴望,市面上各類「有特色」的文創產品熱賣,無論是什麼樣的商品只要沾點文創氣息,就能哄抬身價。

而我身為這世代的一份子,自然也逃離不了那想建立獨特自我的期待。一旦得到一個夢想、一種形象,就形影不離,緊抓不放,我即是它,它即是我。

我認定的我

大學時期的我念的是外交系。大三時,由於身边的朋友認為以我那活潑的個性,可以試試當時正在招募新人的校園記者工作。於是我就去面試,之後也順利的被選上了。

我一接觸記者這份工作就一拍即合,自此開啟一條嶄新的路。採訪和寫稿時總是有難以言喻的喜樂,是過去做任何事都沒經歷過的感受。而我也發覺自己許多的恩賜都能透過記者這份工作而有所發揮,像是從小就愛寫作、愛聊天、喜歡多變的生活、能夠展現在行文間的創意發想都是當記者能發揮之處,並且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的肯定。因此,我便認定了這就是我,這就是上帝要我所做的。

後來經過禱告,我也順利考上了一間理想中的新聞研究所。因著耶利米書15篇19節是我的呼召經文:「耶和華如此說:“你若歸回,我就將你再帶來,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你就可以當做我的口。他們必歸向你,你卻不可歸向他們。」所以我很期待畢業後,能運用所學所長,與主同心,一同關懷社會、愛世人。而我理想中的記者工作,就是要能關懷社會、能採訪、能寫稿。

然而畢業後,擺在眼前的工作選項不是不符合這三樣條件,就是自己的能力還難以勝任,以至於一直無法找到理想中的記者工作。失去實踐夢想的機會,我頓時陷入困境,感到自己失去了五年以來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以及失去自認為如此獨特的自己。我擔心身旁志同道合的朋友會如何看待我,更擔心自己原本規畫好的方向該何去何從。

找工作期間,我雖持續的禱告尋求,但有時仍會懷疑及埋怨上帝,難道信靠祂,就是要放棄夢想,放棄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我特色嗎?難道過去我以為的祂的帶領,都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祂預定的我

然而面對我一切的躁動、不安,上帝用一句經文回應我,即詩篇16篇5節:「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這讓我漸漸明白,原來不是要先當上記者,我才能為主所用。因為不論我往何處去,我的產業是耶和華,若是每個腳步跟隨著祂,我一切所得的,祂都會為我持守。

我雖仍不清楚該往何處去,也很軟弱,但我仍願深信只要是祂帶領的,就是最好、最適合我的。於是我慢慢學著放下「己」,放下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不再執著於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再次由祂掌舵,轉換航道,祂就引領我走向祂早已為我預備好的道路。

找工作的一個月中,我挑出幾個想從事的媒體行業,並面試了兩份工作。第一個面試時被詢問若是採訪議題與信仰衝突時,我會如何撰稿?當時的我回答會謹守信仰,然後就被謝絕了。第二個則是因著隔週日需值班不能守主日,以及我的交通能力不符合條件的原因之下,也被回絕。當時的我雖沮喪,但也很快明白主在透過這直接了當的方式,來保守我不走偏了路。

後來我再次思想當初的呼召經文,決定先退一步,暫時把原本設立的三個條件中的「能採訪」放下,開始尋找社福單位的文字工作,鎖定與我過去曾關懷的原住民族群或是身心障礙者議題相關的單位。

作出這決定後,我就向心路基金會投出履歷。這個基金會是個關懷心智障礙者的社福單位,它在我投出履歷後半小時內就通知我面試時間。面試後,我很快便被通知錄取,然後在一週後開始上班。

如今,我在這間基金會工作近半年,擔任行銷企劃專員,除了能發揮我原本所長——能夠寫各式各樣的文案、出門採訪、創意發想如何經營品牌形象之外,還有機會接觸行銷企劃,學習新事物。這讓我親眼見證了上帝過去的帶領並沒有失誤,一切的豐盛美好超乎所求所想。

經歷過這一遭,我學會了當留心數算主的恩典與引領,別急著自己先下定語,自己認定了自己。在還沒走到終點前,我要做的就是一路跟隨、一路委身,期待在每個階段,都遇上祂所預定的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下之憂)

面對疾病時,我們該怎麼辦?

how-should-we-respond-to-illness

作者:Julia Lee,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作為一名醫療社工,我的工作是幫助那些飽受生理和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因着工作,我也見過許多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因為疾病而陷入困境。以下是一些案例:

有個年輕人因為神經嚴重受損而無法工作,並接受了多年的治療也不見好轉。由於他的陣發性疼痛幾乎每天都會發作好幾次,因此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要待在家裡。他的家人,不僅要為他的醫療費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還要照顧他的身體和情緒,以及想辦法處理他的抑鬱症。

一個患有精神障礙的中年婦女經常向她的孩子大發脾氣,在家中情緒非常不穩定,甚至還妄想出她的丈夫是個有暴力行為的人。一開始她非常配合治療,但卻一直無法接受自己是一個精神異常患者。所以她拒絕服用醫生開的葯,這也成了她們一家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並且使得她和家人的關係持續緊繃。

隨着病情進一步的惡化,一個患有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男人,他的認知能力開始減退。由於他的家人無法在家照顧他,所以他大部分側時間都住在療養院里。近些年,他的家人不再來探訪他,甚至現在已經音訊全無。然而,他在療養院里始終保持着樂觀的心態並且非常樂於助人。

一個上了年紀的婦人需要依靠輪椅活動。在摔倒好幾次並且摔斷了幾處骨頭后,她開始害怕出門。她平時只有家政傭工跟她一起住。雖然她有孩子、孫子,甚至曾孫,但他們幾乎從不過問她的生活。因此她只能打電話給朋友和志願者們聊天,或者看電視來聊以慰藉。

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不由得想,聖經時代的人們是如何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其中,約伯就是一位經歷過諸多病痛,飽受折磨的聖經人物。當他在痛苦中呼求時,他的朋友們給了他一些糟糕的建議,結果導致約伯差點因為他的苦難而埋怨上帝。然而,最終他意識到上帝才是給了他生命中一切的那一位。因此他選擇繼續敬拜讚美祂。最後,上帝也祝福了他,給了他更多的家人和財富,比之前有的還要多。

在聖經新約當中,我們也讀到有人患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比如瞎眼的,瘸腿的,以及大麻風病人。這些人都飽受社會的歧視。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為何以及如何患病從來都不是重點——上帝的榮耀和最高主權才是。在那個出生就瞎眼的人的事上,主耶穌說,他生來這樣是為了「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章3節)

如今,我們有幸能夠聽見和明白上帝的教導,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受疾病折磨以及他們的痛苦會怎麼告終。然而,當我們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身患疾病時,卻很難去接受和理解這一點。而許多人也總是很努力地想要去弄明白自己所患上的疾病,並且為自己要在病痛中忍受多久以及今後的生活會怎樣而憂心忡忡。

與我的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一同經歷困境使我認識到最重要的是: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應對疾病並努力使疾病變得有意義。而病人對於疾病的反應能夠決定情況是否會好轉。

作為基督徒,面對疾病時我們的回應是轉向上帝,把我們的希望完全放在祂身上。也許我們並不會立即得到醫治,甚至很有可能根本得不到醫治,但是正如約伯一樣,我們要始終信靠祂。因為祂是愛我們的上帝,所以祂必會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得以走過苦難!而且在這條路上的每一步祂都會與我們同行。

在約伯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他最終得到了醫治和恢復,而是無論他遭遇了多大的痛苦,他仍然能夠不住的讚美上帝。他在苦難和悲痛中仍能夠保持對上帝的信心,才是他最大的見證。因為當我們保持對上帝的信心時,就是在榮耀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下之憂)

當我失業時上帝在哪裡?

where-is-god-when-we-lose-our-jobs

作者:Gerald Tan,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我的工作是幫助他人仲介工作。藉由這份工作,我發現到許多人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都會面對到各種不同的挑戰。最常見的挑戰包括:雇主持續的回絕,工作技能的錯置,以及缺乏團隊合作技巧。

今年,我的國家面臨着經濟成長遲緩的情况,許多企業也因為獲利遽降或債務累累而倒閉。當然這也就造成許多人失去工作,以至於我經歷到前所未有的大量被裁員個案到我們公司來尋求求職的幫助。

我發覺當人失去他們的工作時,影響他們的不僅僅是經濟層面,而是經常連帶會讓他們感覺失去生命的目標、個人的身份、乃至於社會地位。

就以我的一位客戶彼得(化名)為例好了。數十年來,彼得一直都在跨國企業的區域供應鏈工作。每個月五位數的收入讓他可以撫養兩個青少年兒子、他的家庭主婦妻子、以及高齡的母親。另外,彼得還是一位基督徒,並且都會固定與家人去教會。但不幸的是,在他原本服務的公司2016年被另一家公司併購後不久,他被裁員了。突然之間,他穩定的收入來源中斷了。儘管他後來一直都有努力求職,但仍然沒有找到。

因此,一向開朗的彼得慢慢變成一個憂鬱、深居簡出的人。他經常抱怨他的前雇主,並且總是責怪政府沒能讓他有工作機會。他甚至抱怨那些想幫助他的朋友,與家人的關係也迅速惡化。最後,他患上了憂鬱症——失去工作完全摧毀了這個人。

彼得的遭遇提醒了我當年以色列人的處境。在耶利米書中,我們讀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及他的大軍侵襲以色列。這是上帝對悖逆的以色列人的嚴厲懲罰。因此,以色列人失去一切,也失去上帝原本祝福賜給他們的土地。他們被巴比倫人遷移到異地之後,只能終日悲嘆,希望能夠重回故土。

然而上帝聽見了以色列人的禱告,並對他們顯現慈愛。透過先知耶利米,上帝承諾將會解救他們,只是要先等待70年。同時,祂也教導以色列人要重新信靠祂,禱告並且在他們寄居為奴之地生養昌盛(耶利米書29章)。

雖然以色列人遭受到的困苦與我們現今不同,但對於我們面對生命中無預期的低潮卻是一個很好的提醒——遇到困難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抱怨上帝,就如同以色列人一樣嗎?

當面對困難時,我們很容易就會失去盼望,責怪上帝,抱怨所有人、事、物。當我們專注在我們自己的問題時,我們就很容易削弱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主權。在面臨試煉的時候我們會將問題給無限放大,而且還容許這些試煉將我們的生命搞得天翻地覆。但上帝其實早已一次又一次顯示,祂對祂的子民永遠信實。所以與其專注於我們生命中的難處及掙扎,我們更應該定睛於上帝,相信祂那至高的權能及計畫。

另一位基督徒客戶約翰(化名),也遭遇到和彼得類似的景況。在從事物流業超過30年之後,2015年他被裁員了。如同彼得一樣,他也有未成年子女、太太也是家庭主婦。但約翰與彼得不同的是他在面對這個情況時的反應。在辛苦的求職過程中,約翰始終相信上帝。即使一次次被拒絕,他仍然對上帝保持信心保持盼望,並且更努力的祈禱。他也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在失業的十個月期間一直保持信心以及正面的態度。最終,工作機會出現了。約翰現在成了多家私人訓練學校的訓練員。

所以,對於失去工作,財務上出現困難的朋友,讓我們繼續堅信和尋求上帝,相信不論要花費多久的時間,祂總是會支持我們,帶領及幫助我們重新開始回到正常。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下之憂)

我們是時候告別“完美”了

Its-Time-We-Stop-Being-Perfect

作者:Michelle Teo,新加坡
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完美」,等於是定格般的笑容、被風輕撫的頭髮,是柔軟的棕色頭髮或纖細健美的腿。當一個人擁有這些條件時,我們就會認為對方很「完美」。但這也代表我們看得還不夠仔細。

我曾經非常羨慕其他女生的美貌和名氣。我嫉妒她們有多「完美」,因為我認定她們都這麼完美了,生活肯定也是同樣完美,並且毫無煩惱。她們就算有什麼問題,相信它也是很微不足道的。例如,可能她某一天的髮型不好看;也許她在測驗中只得到98分而不是滿分;也許全校最有魅力的男生沒愛上她,因此她只好將就選擇其他99個試圖奪得她注意力的平凡男生中的其中一位。這些完美的人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它肯定沒比我們其他人所要面對的還要嚴重。

但有時候,這種追求「完美」的慾望會影響到我們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在我們還沒察覺到以前,我們會想要其他人也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並認為我們的生活是「完美」的。所以,我們只會把生活中好的一面展示給他人,彷彿它們就是事實,而且還面帶微笑地保證,一切都很好。

當我們看到別人因為我們那一塌糊塗、混亂和流淌着血的內心而露出批判性的表情時,我們就會有想製造出我們其實是很完美的想法。因此我們會開始談論基督徒要怎麼過得更聖潔,罪人不可能榮耀基督,並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而把同樣的期望放在信徒和非信徒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所受的傷和恥辱。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想要證明我們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接受和被愛的。以至於當它也成為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時,我們就會更加努力去建立它、鞏固它。

但是三年的大學生活讓我終於意識到,我所痴迷的「完美」根本就不存在。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一面無人能永遠撐起的面具。我看到「完美」的人會墮落;我看到他們也會在觀眾面前出醜;我看見他們喝醉然後在早晨來臨時嚎啕大哭;我更看到「完美」的學生找不到活着的意義,以及「完美」的情侶因吵架而欲分手。

然而基督徒也可能會面對相同的問題。就像有的時候,我們戴在脖子上的十字架並不能阻止我們說尖酸刻薄的話,更無法阻止自己做錯事。

其實,「不完美」是無處不在的。我們無需要求他人完美,更沒有必要這麼要求自己。

因為這該多麼累人、痛苦和令人失望。當我們接受我們其實是會犯錯,以及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事實時,我們就可以真正地面對現實。反之,若我們一直追求「完美」,我們就無法真正地體驗到人生。因為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當然,我們和這個世界原本是完美的。可當上帝創造人類並給予我們自由選擇的權利時,祂就知道我們可能會遠離祂所創造的完美的一切。夏娃做出了吃掉知善惡的果實,而亞當做出了隨夏娃跳入罪的深坑的選擇。當亞當和夏娃都選擇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時,我們就遠離了上帝所造的完美。

若沒有耶穌基督,就不可能恢復這種完美。所以我們就不要再自己創造所謂的「完美」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當全職媽媽就是沒有理想嗎?

The-Most-Ideal-Job-Stay-At-Home-Mom

作者:Christine,美國

在中學時,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了各自的夢想。忘了當時的我是想當維權律師還是宣教士。反正後來在團契的小組討論中,導師叫我們寫下自己理想中最完美的工作時,我心想,世上哪有完美的工作呢?於是便寫下了「全職媽媽」。

先前與我聊天的朋友驚訝地看着我說,「全職媽媽?你之前不是很有理想的嗎?為什麼突然想當全職媽媽?」

這讓我不禁想到,當全職媽媽就是沒有理想嗎?

在那之後,過了好幾年,我在懷第一胎時看了一本我媽媽送我的書,書中提到一位名叫撒拉·愛德華的女士養育了11個兒女的故事。

撒拉·愛德華(Sarah Edwards)出生於十八世紀,是約拿單·愛德華牧師(Jonathan Edwards)的妻子。由於愛德華牧師平常十分忙碌,所以養育孩子的責任大部分都落在撒拉身上。撒拉在管理家事方面很有能力,而且也以公平仁愛的方式教養兒女。她要求孩子不但要順服父母,更重要的是還要順服上帝。而且在每個孩子還未出生以前,她就已經開始在為他們禱告,並讓他們從小也跟着一起禱告。這是因為撒拉很清楚,要養育出一個不朽的靈魂的責任是何等地重大,以至於她常常會邊做家務邊為此禱告。

然而最小的孩子未滿一歲時,愛德華牧師忽然被教會解僱了。家庭突然失去了經濟支柱,導致撒拉不得不外出工作。但沒多久,愛德華牧師便帶着全家一起到印第安的一個村莊當宣教士。孩子們因此失去了很多在原本國家中生活的優勢,一家人也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在印第安服侍了8年後,撒拉與丈夫卻忽然相繼去世,留下孩子們,其中最小的才8歲。

如此一生,談何功成名就呢?

或許在我們世人眼中,這位“全職媽媽”的一生並沒有所謂的大成就。然而,撒拉·愛德華的後代當中,卻孕育出了13位大學校長、65位教授、100位律師、1位法學院院長、30位法官、66位醫生、1位醫學院院長、3位美國參議員、3位市長、3位州總督、1位財政部長、1位副總統,以及過百位的牧師和宣教士等。撒拉·愛德華忠心地養育了上帝所賜給她的孩子,而她對這世界的貢獻,竟遠遠超過任何人在工作上的成就。

當我們去衡量其他人是否有所成就時,常常看的是他們有沒有豪宅、名車,做什麼工作,或賺多少錢等。甚至有時侯我們可能也會問他在社會上有什麼貢獻,似乎只有身家過百萬、或拿了某某傑出獎項的人才能稱之為成功。

當然,有所成就或擁有財富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我們將我們的心思意念放在哪裡?是放在屬世的事物上還是在那永恆的天國里?聖經告訴我們,「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20-21節)我們應當尋求的不是在地上有安穩的生活、有很好的成就與財富,更不是尋找世人的認同。我們應當尋求的是那天上永恆不變的財寶。

那麼對於我們,上帝看重的是什麼呢?祂看重的是我們對祂的忠心。如同上帝使用撒拉•愛德華的忠心來成就了她從未想象過的大事一樣,只要我們忠心尋求祂,以及在祂所賜予我們的一些事上忠誠與祂,祂也必使用我們成就祂的計劃,這樣我們就是為自己集財寶於天上。

現在的我在家當全職媽媽,每天有許多機會給我兒子述說上帝的偉大。因此我時常向上帝禱告,祈求祂賜給我如撒拉那般的辛勤與忠心,並希望祂也能使用我,好讓我每天與丈夫兒子相處的時間得以見證上帝的恩典。

最後,願我們能如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14節所說,「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功成名就)

那一年,我們戀愛了|第四章:最美的祝福

wedding-322034_640

作者:Sandy Zhuang, 中國

9月的一天,汪洋終於向虹求婚了。從外地服侍剛回來,汪洋就直奔虹和其他幾位姐妹合租的住處。虹看到他手裡的鮮花並沒有意外,畢竟小別重逢,汪洋一定會給她準備禮物的。碰巧虹的同屋都不在,兩個孩子氣的年輕人就沖了兩碗泡麵當午餐。喝着汪洋特意加了行李超重費才帶上飛機的豆漿,兩人臉上洋溢的全是幸福。飯後,虹去廚房丟垃圾,轉身回到客廳時——汪洋已經手捧鮮花單膝跪下了。

「親愛的虹,我,我在飛機上想了一路,現在,我想對你說……我想說的我都想不起來了……」一鼓作氣不成,單膝跪地的瀟洒姿態瞬間化作屈膝大禮。虹還是很驚喜,連忙趕過去跪在汪洋旁邊,雖然還沒有聽到最重要的話,但激動的淚水已經奪眶而出。「親愛的, 謝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接納……我,我本來想準備戒指,但又不知道你喜歡什麼樣子的……」這個在服侍中、在舞台上久經考驗的汪洋,面對自己心愛的人,居然腦海一片空白。如此斷斷續續表白了幾句不大完整的話之後,汪洋終於又一次鼓起勇氣說:「你願意嫁給我嗎?」虹用力抱住自己愛的人,幸福地說:「我願意。」

準備婚禮的過程中,雖然又遇到了許多其他挑戰,比如:找房子屢屢不合意,甚至因為房東自己的錯誤而強吞了房租訂金;確定房子之後,一切收拾整理工作沖在前面的汪洋無法適應虹對家務一竅不通卻又堅持慢條斯理精工細作;婚禮各種複雜籌備需要汪洋一手操辦,虹也必須利用僅有的周末頂着六七級狂風去挑選婚紗,等等……但這份真摯的感情經住了考驗。

最後,對於婚禮,虹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要求,只是希望可以獻唱《最美的祝福》。

「《最美的祝福》?這首歌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這首歌是我在一次營會上聽到的。我曾經對暗戀的人朝思暮想,但對上帝卻從來沒有那麼深深地依戀過。我覺得這首歌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提醒。而且我相信我們的婚姻也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祝福。」

「好,那我來安排。」汪洋爽快地答應了。

終於,大喜的日子到了。誓言之後,交換戒指,然後音樂響起,對上帝的讚美在婚禮現場飄揚——

「在無數的黑夜裡/我用星星畫出你/你的恩典如晨星讓我真實地見到你/
在我的歌聲里/我用音符讚美你/你的美好是我今生頌揚的/
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能認識主耶穌/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能信靠主耶穌/
走在高山深谷/祂會伴我同行/我知道這是最美的祝福」

就這樣,那一年,我們戀愛了,又一年,我們結婚了,因為有那最美的祝福。

上一章:家人反對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對我最要好的朋友心生嫉妒……

I-Was-Jealous-of-My-Best-Friend

作者:Natalie Hanna Tan,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坦白說,我曾經嫉妒過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其實並不想這樣,而且也不清楚這嫉妒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無論是歡笑、淚水、秘密,還是夢想,我們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跟對方分享。另外,我們在興趣、個性和熱衷的事情上都很相似,甚至會讓陌生人誤以為我們倆是親姐妹(而且我們也總是形影不離)。

直到2013年,我們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有一點不爽:「為什麼她可以加入籌備委員會(教會的某一個活動),而我卻沒有?」然而幾個月後,這種想法越演越烈。

當我越極力隱藏內心的想法並希望它神奇般地消失時,撒旦就越是干擾着我的思想和情緒。當我的好朋友在教會裡越來越突出時,她便逐漸佔據了我負面情緒的中心,讓我變得對她更加嫉妒和敵視。因為她很漂亮、招人喜歡,以及才華橫溢……她是那麼地完美,她就是我想成為的那一類人,而且她也擁有我想擁有的一切。

於是我開始對上帝感到失望,我不斷地問祂,為什麼祂對我朋友那麼好,卻忽略了我。為什麼她有那麼多服侍的機會?為什麼我在服侍中的表現是那麼地平凡而她卻有那麼多的恩賜?為什麼大家都比較喜歡她?我不斷試圖向別人證明我自己,力爭出類拔萃,好讓自己能超越她。然而我沒意識到我內心已經被嫉妒和自私的野心給佔據了,並且敗給了肉體的慾望。

因為,我忽略了成功的真正含義,以為在教會裡熱心積极參与服侍就是成功。我以為我應該要參與到各種的服侍中、策劃各種年輕人的營會、去輔導年輕的女孩們、在青年聚會中慷慨激昂地演講,並藉此觸動許多人的生命。但上帝卻讓我看見,外在轟轟烈烈的表現並不重要,反而教導我身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應當怎麼做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加拉太書5章19-21節中,使徒保羅列出了肉體的情慾有哪些,並告誡我們這些會阻礙我們承受上帝的國。重點是,若我們沉溺於這些過犯中,其實就意味着我們並沒有真正地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和聖靈的更新。

不活在肉身的情慾中就是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2-26節),也就是讓生命結出聖靈的果子而不是罪惡,這個罪當然包括了嫉妒。當上帝在我們生命中動工來更新和塑造我們時,我們會越來越渴慕討祂的喜悅,並在生活中活出祂的心意和樣式。

所以,在我容許自己陷入嫉妒的情緒中時,我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交給了世界,而沒有讓上帝在我身上動工,更沒有靠着聖靈行事。

那段時間裡,好友也察覺到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出了問題。我們不再見面,因為雖然彼此都知道出了問題,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後來,我向教會的一個導師訴說了我的挫敗感。若不是導師把我們叫到一起暢談,我們也許已經完全放棄了這段友誼。

經過了很多次的禱告與交心的深談,我們的關係總算有了轉機。我們並非像慣常「讓我們坐下來聊聊人生」式地交流,而是真實地敞開心扉分享了彼此自己的心結和傷害。

就我而言,我終於能夠改變了自己對這段友誼以及對朋友的錯誤期待。我明白雖然兩個人看起來是如此地相似,上帝卻依然對我們有不同的計劃。我們的優點各不相同,我不能總拿自己和她去比較,而是應該去支持她——不僅在她的服侍中,也要在她所參與的一切事工中支持她。

老實說,改變並不容易。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我也學會了將每一個負面的想法降服在上帝的面前。在經歷了很多個痛苦的不眠之夜后,我才能從所有的情緒中得以釋放,開始重建我們的友誼。

現在的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件事已經過去三年了,然而靠着上帝的恩典,我可以很高興地說,不僅我們的友誼變得更加成熟,我們自己也一直在生命的道路上成長,並一天比一天強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當我升職的時候,我辭職了……

After-Being-Told-I-was-promoted-I-quit

作者:Amy Ji,新加坡
翻譯:Wendy,中國

假如面試官知道我在學校里是個怎樣的學生,估計馬上就會回絕我的申請吧。學生時期的我非常好動,一刻無休,並且「過度地戲劇化」——這是當時的一位老師在我的成績單上留下的評語。顯然,當我在上節課說太多話時,下一節課就會累得睡着,並且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簡單來說,我就是那種和模範生天差地別的學生。

然而這樣的我卻被錄用當了老師。在我收到這第一份工作的錄取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來,寫辭職信,簽名,然後蓋章。(後面再解釋原因)

長話短說,讓我從多動症青少年成為現在一個領導培訓公司經理的原因是——我成為了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而我轉變的關鍵,是在我第一份實習的那段時期。

在大學期間,我進入一家小公司當實習生。那間公司開辦不到一年,所以非常歡迎像我這樣精力充沛的年輕本科生來當實習生。因為我們可以幫忙做文件歸檔、包裝和其他辦公室里的體力活。起初,我覺得公司里的人都有點過於樂觀,並且太常鼓勵人了。直到我發現他們都是基督徒后,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的異象是針對國家的年輕人,將聖經的原則和比喻穿插到各種特製的課程中,然後帶進學校的領導力、生活技能或品格拓展的課程里。

跟着他們一起進行訓練和做策劃的過程讓我大受啟發——我看到了日常事務可以如何與福音結合起來。無論是在對學員的教導或福利上,還是在聖經真理的傳遞上,每一位培訓師都充滿了熱情。然而真正打動我的是,培訓師們會花很長的時間在會議室里讀經或腦力激蕩,為的就是改善培訓課程的內容,以便更好地吸引不同年齡層、不同學習技能和家庭背景的學生。

所以,臨近大學畢業時,我便決定申請這間公司的全職職位。但公司負責人卻斷然拒絕了我。他們對我說,由於公司還很新,很多事情還不穩定,而他們也不知道公司將來的發展會如何,所以不希望我冒然加入他們,並建議我考慮從事教學的工作。

他們花了一些時間來說服我,因為我無法想象像我這樣的「壞」學生怎麼能當老師。但後來,因着其中一個負責人所說的話,我才下決心要做老師。他說:「一個問題學生可以真正了解一個班級里不愛學習的學生,所以去按照你喜歡被教導的方式來教導他們吧!」

後來我以優越的成績從教育課程畢業。在任教的第二年就已當上教學和科目的負責人。我所在科系也贏得了全國比賽的勝利,並且在國際上獲得第三名;第三年,我被邀請加入課程研發團隊;接下來的一年,我還加入學校的策略計劃團隊(這個團隊包含了學校領導層和預備領導層)。

我想你們可能會說我在工作上表現很好,是個備受讚譽的教育者。的確,從個人層面來說,我對教學富有熱情,它能給我帶來快樂,而且學生也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後來,我當老師的第四年末,校長還給我加薪並且讓我升職。

然而就在這時,我遞上了我的辭職信,就是我上班第一天就寫好的那一封。

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我選擇辭職這件事讓我顯得很無知。但我很清楚這是我必須得做的。從一開始我就已經決定要為我曾經實習過的那家公司工作。而我教書的這些年,其實是我的訓練場和為主工作的預備期。

我辭職的時候,那個公司的規模還是很小,只有六個全職職工和大約40個固定客戶。所以加入他們意味着不單失去學校里升職、加薪的機會,而且只能拿到原來薪水的一半。我的朋友和家人都試着阻止我辭職,說這樣做很愚蠢,因為我的教學生涯前途一片光明。我的一個同事甚至說我「扼殺了自己的職業」。更糟糕的是,我還得面對當學生們聽到我要離開時,對我的依依不捨。

然而,因着對培訓公司的情感——向學生分享福音和聖經真理的願望,讓我堅持了我的決定。沒有其他的工作可以讓我從這夢想工作中轉移視線。我要為此工作,並且成為這工作的一份子。

如今,我加入培訓公司已有五年了,我從未對當年的辭職感到後悔。現在的我天天翻閱聖經,希望能從中得到課程的新思路 ,教導學生聖經原則的重要性,及操練上帝給他們的恩賜。 事實證明,這個工作的回報遠超過加薪、升職、或者家人朋友們的肯定。

感謝主,在我以前的學生來公司當實習生或兼職人員時,讓我有機會去教導他們;我以前的同事現在成為了我的客戶;在公司也交到了好朋友。

最後,雖然這個公司現在還不夠「成功」,(因為福音還沒有進入到每個學校和學生那裡),但這反而鼓舞了我要繼續更積極努力地為主做工。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5種方法讓你向拖延症說再見!

5-Ways-to-Fight-Procrastination

作者:Jolene C,新加坡
翻譯:Iris Ding,中國

拖延症 :就是對於需要完成的某項任務,基於懶惰或者其他諸類理由,不斷拖延或進展緩慢。(來自Merriam-Webster字典)

我是一名拖延症患者。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在與拖延作鬥爭。我甚至以胎位不正的方式來延後了自己的出生時間。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待在媽媽的肚子里太舒服了,結果媽媽只好剖腹產了。

我也常常通過各種「借口」來延遲做作業的時間,並且告訴自己那只是為了在開始進行作業之前確保一切就緒。或者我也告訴自己,「生活不是只有工作而已」,然後就扔下工作去見朋友、聽個播客、用烏克麗麗學個新曲、健個身或者見見親朋戚友……我就這樣一直拖,直到截止時間就在眼前為止。

毫無意外的,在每一次瘋狂地趕完任務以後(當然,趕出來的結果也不會太好),我總會對自己說:「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或「我保證以後不再這麼做了。」然而,我依然如故。這個壞慣甚至演變成一種自我實現預言,即我已經開始從潛意識裡相信我的每一個任務都會失敗,從而導致我更不願意去做。

我的內心深處當然希望自己是個有效率的人。我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夠有價值且有意義。我相信每一個拖延症患者都是這麼想的。雖然聽起來很諷刺,但我確實越來越討厭這拖延症。

我強烈覺得我需要改掉這壞習慣,因為我想起耶穌基督已經救我們脫離了罪惡。祂拯救了我們的生命,甚至是我們的時間。因此,無論是我們的生命還是時間都是屬於上帝。而且我們的創造者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一定有祂最好的旨意。

為此,我正在使用以下五種方式來治療我的拖延症,並且希望它們也可以幫助到你。

1、拖延你的拖延症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低估了自己能夠改變的能力。當我們哭喊着「我根本止不住一直在拖延」時,試想想,如果工作可以被拖延,拖延症就不能嗎?

我認為是可以的。首先,關掉你瀏覽器上那十個有關於「變態心理學」的網頁來延緩拖延吧。是的,雖然它們讀起來很有趣,可是別在工作的時候讀了!

相反的,你可以出去散步十分鐘,與耶穌交流,理清我們腦中的思路或者告訴自己「耶穌基督拯救我並不是讓我攤在床上來逃避我延期了兩周的作業……」

不要逃避或者忽視「拖延」這壞習慣,它會一直在誘惑你這麼做。所以我們需要正視它,但是別被它支配了。

2、常告誡自己

我常常花很多時間去思考自己要做什麼,然而卻沒有採取行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必須開口告誡自己。例如當我想要賴床時,我就告訴自己:

「拜託,你只需要起個床,穿上襪子和鞋子,走出房間,就這麼簡單。你可以的,走吧,就是現在!。」

當你把這些想法說出口時,可以幫助我們不會去想太多,而且還能使我們做事情變得更有效率。這個方法對於不太需要耗費腦力的事情還是很有效果的,比如疊被子、洗衣服、洗澡、健身等等。 如果是比較重要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嘗試將其分切成更簡單更容易完成的小部分來逐個解決。

這其實也是幫助我們擺脫不幹活的好方法。

3、說到做到

我這「拖延」的壞習慣其實對我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直到我發現它反而會影響到我的朋友們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拖延症給他們造成了很多麻煩、精神壓力,甚至導致他們需要加班。因為我的拖延症,我辜負了別人對我的信任。這時我才明白,我必須要坦誠面對我這壞習慣,並且改變它。

上帝知道我們特別擅長逃避責任、或玩捉迷藏。所以祂讓我們有同伴可以相互扶持並肩行走,而不是單打獨鬥。你可以讓你的朋友們督促你去完成你的該完成的部分,讓你能夠說到做到。因為你的延遲對他們來說是種傷害。

「相信我,就像我相信你一樣。」我的朋友曾經對我這樣說過。或許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但那些真正在乎我們的人會一直在我們的身邊支持我們,因為他們相信我們是可以改變的。同樣的,我們也應該這樣對待我們的朋友。

4、別什麼都想做

我意識到原來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意味着我可能會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因此,當我要做的事情太多時,我會感到崩潰,然後什麼都不想做。很自然地,最後肯定就是要瘋狂趕完。所以這提醒了我得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什麼事情都想做。畢竟我的身體和時間都是有限的。於是我開始懂得先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後再去看看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對於很重要的事情要全神貫注去做,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減少自己的待完成事項。

5、離開你的手機(或者其他會影響你的東西)

工作的時候,最好能關機或者開啟「飛行」。事實上,即或我們不接電話,這世界也不會崩塌;想找我們聊天的朋友還是會找到其他有空的人來陪他聊天。這樣,我們就可以專心好好地工作了。

當然,我們可以先跟周圍的人解釋我們為什麼要關機。說到底,科技產品應該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支配我們生活的東西。

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阻止我們的拖延症。即便是「SelfControl」這個應用程序也不行。(這個程序能夠設定在特定的時期內不允許你訪問某網站,同時也可以被設定阻擋家人朋友的打擾。)

我們或許無法很完美地管理我們的時間,但是讓我們堅持與拖延症鬥爭到底吧!讓我們在這世上做個虔誠的基督徒,用上帝所賦予的恩賜成為祂的好僕人。

我希望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過得很值得。所以,讓我們一起學習把握好時間,並且彼此相互提醒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