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五個徵兆看出你 “以自我為中心”

5-Signs-that-We-are-Preoccupied-with-Ourselves-1024x613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翻譯:張詠惠,台灣

老實講,如果我們夠誠實的話,人人都多少有些自戀傾向,無一例外。話雖如此,我以下的言論卻並非有意冒犯任何人。我希望提出這些指向標,能幫助我們辨識“自戀”傾向,並及早處理,防患於未然。

徵兆一:你點開了這篇文章

沒錯。既然你點開了這篇文章,就說明你多少有點沉浸在自我之中。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太過於專註自己。雖然如此,這並不完全是件壞事。真正的問題出現在當我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他人利益的時候。

心理學家認為,相對於專註自我來說,自我認知對我們更有益處。自我認知讓我們洞悉指導我們行為的內在動機與渴望。自我專註會讓人不滿足,而自我認知卻能夠激發人進行內省。自我認知激發我們思索如何改變負面心態,活出更豐富、更滿足的人生,不僅有益自己,更同時造福他人。

徵兆二:你發現自己經常批評他人

鼓勵和激勵他人,特別是親朋密友向前走是合乎聖經教導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告訴我們:“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

可是,你有沒有感到過自己有強烈的需要去更正別人?這種需要如此強烈,以至於如果碰到以下兩種情況,你就會沮喪抓狂:1)感到自己無法與對方溝通;2)對方不接受你的建議或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曾因其中任何一種情況而沮喪,那很可能是你對自己以及別人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你常常對人感到灰心失望,或發現朋友們越來越不想和你一起,這就是警訊了。

有一段時期,我對身邊所有認識的人都失望透頂。無論朋友們花多少時間跟我在一起,有多關心、在意我,我總能換着法兒對他們挑三揀四,讓他們覺得自己好自私,沒把我當回事。

這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記住,我們都仍然處在一個“成聖”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漸變得更好。耶穌曾親自向那些被社會唾棄的人展現無比的耐心與慈愛,包括稅吏與妓女。耶穌雖未包庇他們的罪行,卻以溫柔更正他們,並給他們時間與空間做出改變。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效法耶穌的忍耐,不僅原諒朋友有時做得不好,也要在我們自己由內向外被更新的時候原諒自己的不足。聖經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書4章16節)。

徵兆三:你總在擔心怎樣才能提升自己

你身上有哪些特質,是讓你着實受不了的嗎?即便你卯足全力改變自己,還是不可避免地回到原地?例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缺乏自律的問題,卻還是免不了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我們可能會立志改變自己,並在短時間裡看到起色。但是不到幾個禮拜或幾個月,我們發現那些陋習又回來了,叫我們對自己又失望又憤怒、心煩意亂。

我能不能說,這是因為我們太專註於自己,想靠自己解決所有問題呢。我們常常坐立不安,是因為我們不肯放手。因為其實我們沒有真正相信,上帝大到能解決我們的一切問題,也不真的確信祂會幫我們解決。

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來改變自己——難怪會不停失敗!讓我們信靠上帝吧,讓上帝接手。

徵兆四:你感覺講話的總是你

你有沒有曾經話講到一半,突然發現講話的怎麼凈是你自己?也難怪呀,因為你一直講個不停嘛!人際關係卻要求雙向溝通。

如果我們刻意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努力去傾聽別人,我們就會學會如何關心別人。我們會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避免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土耳其有句諺語大有智慧:“說話是銀,聆聽是金。” 有沒有可能,即使和周遭朋友相識多年,你其實一點都不了解他們的個性,甚至連他們的喜好也搞不清楚呢?

有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如此。我們把時間都用來禱告,告訴上帝我們需要什麼、掛慮什麼。可是我們有沒有暫停片刻,想想祂要對我們說什麼呢?

徵兆五:你不敢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

多年來,我都很難做到真心誠意地關懷他人。當我與身邊的人互動,即便是與我所愛的人互動時,我都總是在盤算怎樣才能確保他們也以同樣的關心與愛回報我。我要怎樣對他好才能讓他對我死心塌地呢?我要送她什麼禮物,才能讓她更愛我呢?甚至還有:我能為上帝做什麼,好讓祂永遠不離棄我、拋棄我呢?

最後,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應我時,當他們沒能滿足我不切實際、自私自利的期待時,我就大失所望。長期以來,我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我認識到,我必須先了解與人建立關係究竟意味着什麼。而我對這一人生功課的學習正來自於我人生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關係:我與上帝的關係。

我學到的第一點是祂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早在創世以前,上帝就愛我們。即使我們背叛祂、遠離祂,反抗祂,上帝從未停止按着我們的本相愛我們。一旦我了解到這一點,我就開始學會如何愛別人——按着他們的本相愛他們。不在於他們能為我做什麼,甚至不在於他們如果離開我會對我造成怎樣的傷害,我愛他們,單單因為上帝想讓我去愛他們,這些祂無條件、無私地愛着的人。關係,從來都不是等價交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我是誰)

我要賺錢!

office-791733_640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隨着網絡科技的發達、快捷的資訊傳送和社群網站的崛起,整個地球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以前登錄臉書或微信時,主要目的無非就是閱讀新聞、遊覽有趣視頻,或者單純地和朋友聊聊天。但如今不知是否自己已經到了工作年齡,還是當前社會正處於電子商務全面爆發的時期,只要一打開社交網站,映入眼帘的都是商品介紹、直銷推薦、招攬創業夥伴和加入生意平台的廣告等等。而“及早創業,及早從商,及早致富”則成了一種口號。

看着網站上包羅萬象的商機廣告,再看看仍在求學的自己,我頓時感到十分着急。尤其是當我身邊的朋友們都已經開始工作賺錢時,我更感到自己很失敗。雖然父母支付我的學費並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可是我還是會忍不住想:“我都23歲了,不但沒賺錢,反而還花父母的錢念書,而且花這麼多錢念碩士學位,以後真的能賺得比別人多嗎?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種想法無形中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時時刻刻催逼我去研究各個商機的可行性,好讓我能早點成功賺錢。然而“我要賺錢!”的想法使我變得一心只想跟上這股潮流,更使我漸漸地迷失在金錢的謊言當中,讓錢主導了我的生活,以致於我忘記了自己原本讀研究所的真正目的,更忘了要尋求上帝的心意。

直至有一天,憐憫人的上帝對我這隻迷失的羊說話了。以前曾背誦過的經文忽然浮現在我腦海里,即“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這句經文深深地敲醒了我,難道上帝不知道我的需要、不擔當我的憂慮嗎?當然不是!我們所需的一切祂都曉得,正如路加福音12章29-30節所說:“你們不要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只要我們願意選擇放下自己,以上帝的心意為優先,將憂慮都交託在祂聖手當中,上帝必定會大大地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另外,上帝也提醒了我起初選擇念研究所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多加裝備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日後能更加有效地應用在工作和學術上,為的是能榮耀祂。我絕對不是批評創業或從商不好,重要的是在任何事情的前提下,尋求上帝的心意,成為蒙主喜悅的人,比追求財富來得更重要。

所以親愛的朋友,無論你是正在讀書,還是準備就業,記得要先尋求上帝的旨意,專心侍奉祂,做好自己的本分,相信祂必帶領你前方當行的道路、供應你的一切所需,因為傳道書5章19節說:“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不變的愛

heart-583895_640作者:Extol, 中國

每清晨
靜坐窗邊
凝視着漸漸發亮的天空
東方染紅的朝霞
迎接着
正要
冉冉升起的太陽

日出總是那麼地迷人
我陶醉於那美妙的瞬間
於是
期盼
漸漸成為了一種
守候

我知道太陽一定會從這升起
哪怕天空被陰霾蒙蔽
哪怕雨水浸透整座城市
太陽的步履
從來沒有停止

也是這樣
從來沒有停止眷顧我
哪怕天旋地轉
哪怕海枯石爛

對我的愛
那般熾熱
依然不變

*此詩歌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學會說「不」

notes-514998_640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一位牧師曾經說過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話:「人若不懼怕上帝,就會懼怕許多人;人若不討上帝的喜悅,就得討好很多人(英文原文:If you don’t fear God, you have to fear a lot; if you don’t please God, you have to please a lot.)。」這句話深深地擊中了我的心,並帶給我極大的提醒:「很多時候,我們討好的對象往往就是我們懼怕的對象。」

我從小就是個乖乖牌,大人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因此我是長輩眼中的好孩子,幾乎人見人愛。但長大以後,這樣的個性卻帶給我許多人際關係上的迷思。我以為自己必須不斷地滿足所有人對我的期待、討每個人開心,這樣我才能被認同、被所有人喜歡。

但到了台灣念大學之後,我的個性使得我在面對學長姐的活動邀約時,不曉得該如何做取捨。即使不想參與也無法說出「不」這個字,因此我常感到壓力很大。我擔心當我拒絕別人的要求時他們會失望、會對我擺臭臉,這會讓我感到很難受,想要彌補對方。因為我覺得別人有恩於我,對我那麼好,而我竟然拒絕人家,這實在是不應該。所以我就這樣一邊不斷地對他人妥協,一邊自我控告,漸漸失去了自我。我每天為了討好別人、滿足他人的期望而忙得團團轉,內心越來越疲憊、空虛,更失去了真正的喜樂。

後來我才發現,每個人心中的標準都不同,我終究無法同時討好每個人以及滿足所有人對我的期待。聖經教導我們,我們的焦點應該要放在上帝的身上,在意上帝如何看我們,而不是在意人怎麼看我們;按上帝的心意而活,而不是按人的心意而活(加拉太書 1章10節)。待人處事八面玲瓏、輕易妥協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也許沒什麼壓力,但事實上,他們每天活在別人的眼光中,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這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

箴言29章25節也告訴我們:「懼怕人的陷入網羅,唯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當我們懼怕人的時候,我們就會按別人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有時甚至會失去坐標,釀成悔恨或給自己造成極大的損失。例如,亞伯拉罕因為懼怕法老,差點將自己的妻子讓與他人。但當我們不懼怕人,而是敬畏上帝時,我們便得着能力,可以抵抗誘惑或威脅。即便暫時遭害或受到不好的對待,我相信,敬畏耶和華的人,最終都能收穫平安與豐盛的人生。約瑟抵抗主人之妻的誘惑,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因此,人對我們的要求與看法,我們不一定都要接受或認同。我們應該回到聖經當中,以聖經所教導的標準來做抉擇。必要的時候,我們要勇敢說「不」;面對不符合聖經真理的事情時,我們更加需要說「不」!因為「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言14章26-27節)

祝願你我在新的一年,勇敢說「不」!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當性格測試做不到的時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1024x613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譯者:詹啟聖,台灣

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害羞、不喜歡與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則說話相對大聲、喜歡引人注意、熱愛與人交往。

關於這些對不同性格類別的描述,你可能已經聽過,也可能用類似的話語去描述過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難看出,性格測試在當下非常流行,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願意花錢讓員工去做性格評估。近年來,市面上出現的性格測試題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各級學校也開始一早就採用這些性格分析工具來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認知到,性格會對我們的行為、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我們應對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響吧。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性格分析工具時,出來的結果讓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為大家對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現外向的形象。當發現自己其實更傾向於內向時,我真是五味雜陳。

我長這麼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麼可能是個內向的人呢?

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性格類別,有那麼多的自我掙扎。多年累積的社會壓力及同輩朋友的行為,讓我確信外向活潑是比較好的性格特徵。因此,我一直努力做個外向的人,但還是會有人說我“反社會”、“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這個性格分析工具還分析了我的決策模式。結果顯示我偏愛理性思考(比較有邏輯、愛分析、講道理)勝過感性判斷(強調關係、能體諒人、有同情心)。難怪大家總是說我“冷淡”,或批評我在該表達同理心的時候老說話客觀、強調理性分析。大家經常說很驚訝我怎麼那麼缺乏“適當的情緒表達”。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認同而不被拒絕。儘管實際上,我覺得自己裡邊真實存在的是一種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卻會假裝得很友善、很熱誠。這讓我既有罪惡感,又覺得氣憤——有罪惡感是因為自己“虛偽”,憤怒則是因為我怨恨大家不給我的“真我”任何機會。經受多年的負面評價之後,我甚至開始完全相信,自己是無法給出真正的愛與關懷的。這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缺陷的人,並且沒人會愛我。

更諷刺的是,我一直從事的還是組織發展顧問的工作。對於各種性格指數所顯示的結果,其理論、設計、行政運作與解析我都相當清楚。然而,我卻無法用腦中的知識去解釋內心對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後有一天,上帝透過一篇主日講道向我說話了。牧師引用了耶利米書1章5節的經文:“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講道信息的重點是鼓勵大家擁抱上帝想要與我們建立的這份親密關係,因為祂創造了我們,也最了解我們——祂自己的傑作。我們所有的特性、缺失、長處、短處祂通通都知道。並且祂刻意將我們放置在我們各自的家庭、國家和所處的社區環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聽到上帝對我說: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裡,你是如此的寶貝與可愛,其他人也很快會意識到這一點的。你不需要隱藏或害怕什麼,因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為你應該有的樣子。

我頓時坐正。這個信息讓我無處可逃。我發覺自己暗暗問說:“天父,是禰嗎?”我從未如此直接、清楚地聽到上帝對我說話。我覺得自己被發現了,無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無處可躲。

當我向上帝禱告,將我多年來的罪惡感及自我否定交託給祂,並向祂哭訴、懇求祂醫治我情感上的創傷時,我被一種強烈的釋放感包圍。等我意識過來,我已經陶醉在耶穌無條件愛我這個永不改變的事實里。我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這份愛。生平第一次,我嘗到生活在上帝話語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學家Carl Jung說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為這是上帝所賜的。我們的創造主充滿慈愛地親手塑造了我們每一個獨特的個體。雖然我們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穌基督,但我相信我們受造各不相同,好讓我們可以藉由各人獨特的互動方式,去有創意地與這個世界接觸。

當我對於上帝的愛的經歷被更新后,我覺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變自身性格中與我在這個世界的目的產生錯位的那些部分。舉例來說,與其用我的“理性”偏好來對待人、事、物,現在我會試着先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有些品質是可以後天學習的,並且越操練越得心應手。

不論我們是外向還是內向,是偏理性還是偏感性,我們都能主動去接觸別人並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沒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裡面的獨特設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夢見爸爸的那個晚上,我哭了

Why-I-Cried-Over-A-Dream-1024x613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苗苗,中國

早上醒來的時候,晚上的夢依舊清晰。這個夢既不壞,也沒有讓我很悲傷。實際上,這是我這段時間裡做的最甜的夢了。

夢中我和爸爸在一起吃巧克力冰淇淋甜筒(注意,不是因為夢裡有冰淇淋我才說這個夢甜的)。不知為什麼,我記得很清楚冰淇淋花了50新幣。夢醒后,我就只記得這些了,卻足以讓我潸然淚下。

刷牙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流淚。因為夢醒的那一刻,我已經知道,夢中一起吃冰淇淋的快樂時光再也不會在現實中發生了。

爸爸去世兩年半,我以為終於習慣了他的離開,但那天早晨的經歷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夢見爸爸,但夢中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思念他,也意識到我並沒有從悲痛中完全走出來。

記得爸爸剛去世的那幾周,整個世界都讓人有一種離奇感。那時,我覺得自己喪失了所有的感知能力。沒有什麼能吸引我,讓我高興,也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沮喪。除了淚迸腸絕的喪親之痛外,我的感覺徹底麻木了。失去了爸爸,生活就突然變得沒有意義,未來也彷彿一個有大又黑的空洞。有時,我甚至希望耶穌快點再來,或是母親、哥哥和我一起突然死掉,這樣我們一家就可以在天上團聚,而不用在地上過沒有爸爸的日子了。

但上帝用時間和日常瑣事來幫我們度過每一天。漸漸地,我開始恢復正常的情緒:快樂、憤怒、沮喪、嫉妒、恐懼,等等。每當取得成功時,我會很開心;別人工作不用心害我多做事時,我也會生氣;坐錯公交車浪費時間時,我更會感到沮喪……

生活恢復了常態,我彷彿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接受了爸爸去世的事實。對我來說,談論起以往共度的快樂時光已經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翻看他以往的照片也不再讓我忍不住掉眼淚;即使是紀念他的逝世周年和誕辰(幾周前),也變得更加容易了。

但是,那天早上的小插曲卻讓我發現,原以為早已消失的悲傷竟然從未離開過。過去的這些日子裡,它只不過是休眠了,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出來。

一方面,我很驚訝為何這麼長時間了,這種喪親之痛依然如此強烈。在父親的葬禮上,朋友送我一個掛件,上面刻了一句話:“這一切也都會過去”。我本來以為“這”應該是指悲傷,現在我有點懷疑。

另一方面,這種疼痛感的繼續,在某些方面倒讓我鬆了一口氣。這種感覺一回來,就讓我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優先次序、擔心及顧慮。之前我會因為朋友說過的某些話而惱怒,為別人取得了我沒有取得的成就而心生嫉妒,現在看來,這些都無足輕重了,全都是自尋煩惱。悲傷真實地提醒我們,最終,在我們生活在地上的日子裡,沒有什麼比與天父以及他人的關係更重要了。劇烈的悲痛提醒我,失去是我們每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轉折。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失去。同時,失去也深刻地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並非正常。死亡和失去家人或朋友不應該是“正常”事件;它們是這個偏離上帝心意的世界里罪的結果。

同時,這也嚴肅地提醒我,生命何等短暫。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會產生永恆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專註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也激勵我去活出信仰,在我活着的日子裡同我所愛的人們分享耶穌,免得以後來不及。

這些日子以來,我學着接受悲傷作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當它發作時(我確信它會再來),我要充分認識到,因着耶穌所做的一切,這份疼痛變得只是暫時的。我會在榮耀中再次與爸爸團聚,在那之前,我要好好地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我在學校該如何榮耀上帝?

SC-How-do-I-glorify-God-in-school-1024x613作者:潘文晴 , 台灣台北

“我在學校該如何榮耀上帝?”這對於很多虔誠愛主的年輕基督徒來說,是個應該常常放在心上思想的問題,對我來說當然也不例外。

我在高三時信主,上大學后才真正進入教會認識上帝、學習真理。我的教會在我就讀的大學里成立了一個服務性社團,透過社團做校園的福音工作。剛開始投入校園服事時,我常感到有些害怕,總覺得自己對聖經真理的理解還不夠熟悉、不夠認識上帝,在團契小組中年紀又最小,也沒有屬靈的自信,覺得自己無法把服事做好。除此之外,我也非常膽怯於向同學傳福音,因為我怕同學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然而用異樣眼光看我的,其實是我自己,我不怕他們拒絕福音,而是怕他們拒絕我這個人,不願意和我做朋友……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對於榮耀上帝這件事,真的有許多誤解:

1. 可以榮耀上帝的人需具備許多屬靈上的知識和恩賜能力?
一個可以榮耀上帝的人,不在於他的屬靈知識或恩賜能力有多豐富,更不在於他的職業、地位或權柄的高低。上帝使用的人往往不是最厲害的人。詩篇147篇10-11節寫道“祂不喜悅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上帝使用的是那知道自己的不足、願意謙卑倚靠祂的人,因為當這些人因着上帝的恩典得着榮耀后,會將榮耀歸於祂。如同上帝要撒母耳去膏以色列的新王一樣,耶和華在耶西的眾子中預定了一個作王的,但撒母耳並不知道是哪一個。當撒母耳以為是以利押時,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2. 用自己和世人的標準評斷,且唯有達到那“標準”才能榮耀上帝?
從某些層面來說,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在靈命狀態上,我常常為自己設下一個標準,若未達標就會控告自己,在服事上也是如此,未達預期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這其實很危險,因為這會使我們容易落入“服事人”的試探中,成了用自己的才華來服事人,而不是服事上帝!哥林多前書4章2-4節說道“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為自己設下標準並非不好,只是那標準出自於誰很重要。雖然以上帝的標準來說,這地上一個義人也沒有,但“忠心”是祂最低的要求,所以當我能忠心地將自己擺上並倚靠祂時,那就是榮耀上帝了。

3. 唯有向同學介紹耶穌、介紹信仰才叫作傳福音?
馬太福音5章16節“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這節經文常常提醒着我,“榮耀上帝”是果,我們有“好行為”才是因。雖然向同學介紹耶穌和信仰是最直接的傳福音方式,但是當我們擁有好品格、好行為時,例如盡到做學生的責任、認真聽課做報告、上課不遲到、考試不作弊、同學有課業問題時協助解決、真誠待人等,人們便會從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榮耀,那無疑是一種間接傳福音的方式。因此,對於未信主的人來說,我們很可能就是他們所讀的第一本聖經。

其實“榮耀上帝”並沒有想像中這麼難,身為學生的每一個基督徒,就好似校園中一個又一個的宣教士。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我們是屬上帝的子民!唯有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感到驕傲,我們才能活出屬上帝的生命,如提摩太前書4章12節:“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當我們忠心盡己地在上帝所賜的禾場擺上,就是榮耀上帝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beta”

內翻足的故事

a-clubfoots-journey2-1024x613作者:Angelyn A. Padernos,菲律賓;翻譯:吳淑慧,台灣

那年我16歲,當別人拿我的腳開玩笑時,我內心會充滿羞恥感。我也特別想找到從小就一直找尋的答案:“為什麼我生下來是這樣?”

一些不了解我處境的人會妄加評論,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發生。他們嘲笑我,用家鄉話叫我瘸子。有一次,因為一名小學同學這樣叫我,我跟人家打了一架。大學時,一位教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的腳怎麼回事,這也讓我深感羞辱。別人對我的腳的評論,每一句都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板上、腦海里。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淚流不止,沉溺在自怨自艾中無法自拔。每次,我都會跑回家痛哭一場,而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當時是那樣的無助,因為沒有人保護我,讓我可以免受這些負面話語的傷害。我想,沒人會在乎我的遭遇。但是,有一次,我在一本上書讀到一段話,才發現,上帝在乎,祂一直都陪在我身邊。那段話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戰士:

我知道你很疲憊。我想跟你說的是,現在就放下劍和盾牌。不要再為征戰擔憂。難道你不知道,這場戰役是我的,而不是你的嗎?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堅守陣地,與那些想要摧毀你的千軍萬馬對陣。我必與你在同在、搭救你。你只要儘力而為,把其他的都交給我。

你的指揮官:耶穌基督

起初,我以為我可以用哭泣、逃跑來孤身奮戰。但上帝知道,我已經防衛得有些疲倦,不久就會敗下陣來。知道這場戰役有祂撐腰,並且祂必與我同在,這給我極大的安慰。

隨著年歲漸長,上帝也一步步帶領我處理我的狀況,並為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其中一個答案出現在一篇報紙的報導里。那篇報導名為《聖路加幫助男孩矯正腳形》。整個報道穿插了許多那個男孩的照片,而他的腳剛好和我的一模一樣!好奇心驅使下,我迅速地讀完了這篇報導。原來這個男孩(Juan Martin Paz)患的是內翻足(clubfoot)——一種先天性畸形病症,有的患病者是一隻腳畸形,有的卻是兩隻腳。

這篇文章終於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擾。我終於明白自己的腳為什麼會不同!至少,我從此知道我的腳不是因為媽媽懷我時吃了毛鴨蛋(鴨蛋里有正在發育的小鴨子胚胎),也不是受到了菲律賓神話人物Engkanto的詛咒。

明白我的腳為何會這樣后,我決定繼續自信地生活下去,儘管我知道這很難,並且周遭的人還是會因為不了解我的情況而說些不顧及我感受的話。但是,我深知上帝與我同在。因此,我只要深吸一口氣,做個簡短的禱告,再綻放一個微笑,大膽地擁抱這一切就好。我會繼續竭盡全力,跨出最美的步伐。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詩篇139篇13-1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原文與譯文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我是耶穌的一朵小花

flower-180035_640作者:姬磊,中國

上個主日,我們教會的青年讚美隊負責帶領敬拜讚美。其實我也很想站在台上帶敬拜,可我唱歌總跑調,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機會。我們教會甚至有位弟兄曾對我說:“姬磊弟兄,調在找你呢。”可見我唱歌跑調的功力真的不一般。除此以外,我也曾想過參與教會衛生班的服侍,但是衛生班的負責人卻沒有給我這個機會。因此,在我們教會,你看不到我服侍的身影。

三年前,我曾參與協助一位弟兄籌備婚禮。當時我和幾個弟兄負責吹氣球。但由於我肺活量很小,氣球總是吹不起來,結果成了大家的累贅。既然我對台前的服侍不在行,我想那我就為大家禱告,以此來服侍大家。但是我好像也沒有禱告上的恩賜——我總是禱告沒幾句就不知該如何禱告了。

如此看來,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我好像都不是一個能夠很好服侍大家的人。因此,我偶爾會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既然不能服侍大家,上帝為什麼要揀選我成為祂的孩子呢?”

答案是,雖然我好像什麼都做不好,但這並不代表我沒有價值。在上帝的花園裡,或許有許多火紅的玫瑰、潔白的百合和可愛的蝴蝶蘭,而我只是角落裡的小花一朵。但這無法改變我跟上帝的關係,因為祂創造我(詩篇139篇14節),又在基督里讓我成為祂的孩子(以弗所書 1章3-9節)。我需要做的就是與其他弟兄姐妹一起,因着祂的恩典讚美祂。即便只是小花一朵,我想我也能如保羅所說:“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羅馬書12章1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是否也在苦惱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好?我只想告訴你,上帝看你為寶貴;也不要放棄,將自己交給主,做一朵享受祂的愛,也全心全意愛祂的小花。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 詩篇139篇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世界冷清的時候,找間教會去坐坐

church-1010300_640作者:Iris Ding,中國

那一年的聖誕節,從12月起初,就滿大街已經彩燈閃爍,聖誕樹林立。到12月中旬時,假扮的聖誕老人們也開始臨街表演或分發禮物了。整座城市那麼熱鬧,如此浪漫,充滿童話色彩……一個人走着,都感覺怪怪的。

朋友拿着火車票,前往另一座城市。她要去見心愛的他。路邊的張燈結綵在車窗里飛馳而過時,好像是甜蜜的光芒,照亮了前方。

她的旅程,其實一個月前早已籌劃好,卻沒有告訴他,連通電話的時候都裝做很忙,為的是要給他一個驚喜。的確,他們的關係不是那麼順利。三個月前他母親冷漠的表情和話語現在都還歷歷在目。那時,他臉色很難看,與母親爭吵,又牽着她離開。不過,他叫她不要擔心,他說他會處理好這些,他說他們一定會在一起。於是,她感動他的堅定,相信他們會有未來。

坐上火車后,她開始給他發信息。一小時過去,卻沒有回復。這讓她擔心。打電話過去,竟然是關機。她開始不安,開始打電話給他的朋友,卻都說不知道他在哪裡。慌亂中,她只好不停地安慰自己——或許只是在忙,忘記手機沒電而已。

終於到達他的城市。大雪紛飛的地方,出租車塞在路上無法動彈。電台里播放着歡快的聖誕樂曲。朋友不停拿出手機查看,每一次按亮屏幕卻只有空蕩蕩的桌面,什麼消息都沒有。

忽然手機響起,熟悉的號碼,熟悉的問候。原來世界還安好。

“你在做什麼?”那邊的聲音響起。

“我。。。打車在路上。”她想還是不要告訴他,一會可以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可是電話那頭卻開始沉默。

忽然,電話斷掉了,進來一條信息:“對不起,我實在說不出口,希望你幸福。”

那一刻,她彷彿聽到琴弦斷掉,耳邊突然安靜地好像都能聽到窗外雪花落在地上的聲音。很久很久,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滿臉淚水。她對司機師傅說就到這裡吧,然後默默下車。手裡的行李突然變得好重,好重,現在,讓她去哪裡才好呢?

身後忽然涌過來一群年輕人,走進路邊的一個小樓,嘰嘰喳喳說著熱鬧的話語。他們在說馬廄的嬰兒,聖誕的故事。小樓門口有一個男孩在發傳單。他滿臉笑容地對她說:“耶穌愛你。”她突然不知道哪來的力氣,生氣地回答說:“沒有人愛我!所有的愛都是騙人的!那些打着愛的名義的懦弱和傷害。你們這些懦弱的、永遠長不大的男孩怎麼懂得什麼是愛!”

男孩愣住了。她也愣住了,羞得無地自容。

男孩忽然笑了,塞給她一張傳單,把她介紹給旁邊與他一起負責迎接大家的女孩,並回復她說:“只要相信,有一份愛會一直與你同在,進來看看吧!”。迎接她的女孩也開始給她講他們的教會,他們的活動,他們的種種種種。

突然,她被一種熱情傳染了。在人群里,那種被遺棄的孤獨感好像暫時遠離,她跟着他們一同走了進去。是啊,反正已經無處可去了。

外面依然大雪紛飛。屋子裡,他們卻說:“馬廄里的嬰孩已經出生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