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從知識到信仰

How-My-Quest-For-Knowledge-Led-to-Faith

作者:謝葆芳,新加坡

我從小就對人生的方方面面充滿好奇。小時候,我和姐姐常常抱著又厚又大的字典在家裡走來走去,假裝自己是有學之士。

可是我為何對知識情有獨鍾呢?

這是因為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是可以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那就是財富、美貌和知識。我既沒有商業頭腦,又不想做整容手術,而知識對我來說是最容易獲得的,於是對知識的獲取就成為讓我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式。

我喜歡知識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知識看上去可以讓我掌控人生。當我的人際關係遇到挑戰時,我可以通過閱讀人際關係管理類書籍來尋找解決方案;當我想理解生命的複雜性時,我也可以在各種相關理論中找到答案。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勵誌自助類書籍在市場上會如此受歡迎吧。我們覺得,只要擁有更多的知識,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生。

最後,我熱愛知識是因為它能讓我有價值感與安全感。想擁有價值感是因為我渴望被愛、被珍視;而尋求安全感則是因為我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

也正是因著這種對知識的渴求,我成為了一名基督徒。我大概10歲時,在圖書館裡讀到了一本圖繪《聖經》,就想閱讀真正的原版《聖經》。由於我對《聖經》的印像是厚厚的、裡面密密麻麻全是字,最後找到的,竟是《大百科全書》,因為它也是厚厚的、裡面密密麻麻全是字。但正是因為閱讀了《大百科全書》,我才認識到這個世界是有嚴謹的秩序並呈現出設計感的,這讓我確信這個世界有一位創造者。

身為一名作家,我知道沒有哪本暢銷書是出於偶然。假如讓一隻猴子來敲鍵盤,我們或許可以在其胡亂打出的字母中發現一兩個單詞。或者,雖然可能性很小,我們還能發現一個完整的句子。但如果我們想從中找出故事情節,那就完全沒有可能了。因為隨機是無法創造出前後連貫的故事情節的。

然而,當我們觀看周圍的世界時,我們會發現很多事物都是有連貫性的。例如水循環,例如四季交替,再例如人體的消化系統。從地理學到生物學、從微觀科學到天文學,我們都可以從中發現秩序、設計、和思想。這些都證明了這個世界有一位創造者。

當然,當我們觀看這個世界時,也會發現其中存在許多的混亂。比如說癌症——它是由於我們體內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而導致的,另外還有全球變暖。為什麼會有這些混亂的存在? 《聖經》羅馬書6章23節為此提供了答案: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聖經和合本)。

Sin(罪)這個字的本質可以用其英文單詞正中間的I字母,也就是“我”來概括。當我們本能地取代造物主上帝,將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時,問題就產生了。

讓我們來想一下都是哪些原因破壞了家庭和睦吧。我想其中最糟糕的莫過於自私?沒有什麼比一個自私的小孩或大人更能使家庭關係不穩定了。因為自私的家庭成員太過以自我為中心,就導致了其他家庭成員的需求被忽視或沒有得到滿足。有什麼比只顧自己喜好的家庭成員更能引起家庭紛爭呢?

作為一個渴求知識的人,我讀過有關各類宗教的書籍。因為我想知道其他宗教是否給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態作出了合理的解釋。我發現只有基督教對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全面的解答。它回答了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例如“我是誰?”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麼?這個世界為何如此混亂?是否有解決之道?我死後會去哪?

正好那段時間我也經歷到知識的局限性。在認知和邏輯上,我相信有一位上帝,並且認為基督教是個非常合理的信仰。但情感上,我卻很難說出“是的,我相信,而且我願意接受耶穌進入我的生命。”

問題在於我的生活一直都很順利。我的家庭環境很好,個人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因此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上帝。而且,我發現周圍的基督徒好像生活得還沒有我好。於是,有一天我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如果祢是真實的,可以請祢證明給我看嗎?”

而上帝真的回應了我。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有人又向我分享福音。在此之前我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這次卻不一樣,真理從我的大腦進入到我的內心。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罪是何等地糟糕,也明白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祂不僅僅是為了眾人死,更是為了我的罪而死。祂是如此愛我。

那天,我接受了耶穌基督作為我生命的救主。

唯有耶穌基督才能真正地滿足我們靈裡對於價值感和安全感的渴慕。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網站

從泰勒絲的歌得到的啟示

作者:Tabita Davinia,印尼

i-found-jesus-through-computer-games-2

最近,我特別喜歡聽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歌,因為那些歌的曲調朗朗上口,歌詞也通俗易懂。

她的歌曲《都變了》(Everything has Changed)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故事。這個女孩與老朋友重逢,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他。在這次相遇之後,她的人生完全改變了,她想了解關於這個朋友的一切。

這首歌讓我想起自己與耶穌的相遇。我不太記得我承認祂是我的主和生命救主的確切時刻,但我清楚記得那天我強烈地感受到被愛的感覺。上帝的愛充滿了我的心,而我也非常感激祂拯救了像我這樣的罪人。我能感受到從祂而來的平安,並且自從那次邂逅之後,我也渴望能夠更認識上帝,知道祂的所思所想。

然而,那次邂逅並沒有立即將我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我仍然是個普通人,很容易受罪的影響,向上帝抱怨,並且會因為不知道上帝到底對我有什麼旨意而感到困惑。有時我忙於追逐自己的慾望,有時則做一些不討上帝喜悅的事情。這時,我就會想象著上帝邊觀察我的生活邊搖頭,說:「我的孩子,為什麼你不像想要認識你的男朋友一樣希望認識我?」

因此,我很感謝上帝對我如此有耐心,每當我偏離祂的軌道時,祂都會用很多方法把我重新帶回正軌。高中的時候,我的一些年長的朋友就給過我這樣的建議:「要學習明白上帝的心意,也要常常對上帝的旨意保持敏感。」

在靈修和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我也漸漸地更了解上帝。事實上,我越了解上帝,就越想知道祂的心意。

我的經歷使我陷入思考。在我們的信仰旅途中,我們會捫心自問:我們剛接受基督作為我們的主和救主的時候,我們是怎樣的人?自那以後,我們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還是跟最初沒什麼兩樣?我們是否依然常常感到憂慮,仍舊在社交媒體上抱怨,或者不再在乎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我們是否從來都沒有真正愛過上帝?我們是否只是知道祂,卻不想更多地了解祂?我們在乎祂喜悅什麼事,不喜悅什麼事嗎?

也許我們覺得了解上帝很困難。但是,其實祂已經在聖經中向我們顯明祂自己。

聖經記載了很多信心偉人的奇妙故事。例如,摩西起初不願做以色列人的領袖,最終卻帶領他們走出埃及;大衛曾經由於太年輕而不被人理會,後來卻擊敗了巨人歌利亞;保羅原本是個迫害基督徒的人,卻被上帝以奇妙的方式使用,向許多人傳福音。這些故事值得一提的地方,並不是他們的偉大事迹,而是他們如何與上帝親密同行。摩西祈求自己能繼續在上帝眼前蒙恩(出埃及記33章13節);大衛如鹿渴慕溪水一般切慕上帝(詩篇42篇);保羅希望認識基督並且越來越像祂(腓立比書3章10節)。他們知道,是上帝使他們可以面對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挑戰。他們渴望活在上帝的旨意中,最終他們也成了別人的祝福。

如果我們對上帝只有粗淺的認識,也許,是時候祈求聖靈開啟我們的雙眼,去看看上帝是多麼的奇妙。那時,我們就會發自內心地渴望更認識祂。

真正的朋友

作者:李思億,馬來西亞

18knsY9DFAJVn8n3W-rysgA

對你而言,朋友是什麼?是一個可以一起吃飯看電影的人,還是一個可以聊天聊地聊八卦的對象?到底怎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朋友呢?

我們常說,朋友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人。他們重視你,不會傷害或背叛你。我們也期待朋友之間的感情永遠都不改變。但事實上,你很難保證你跟朋友之間的感情能夠永遠不變,你也很難保證對方真的會在你有困難的時候與你『有難同當』……

還記得初到台灣念大學時,我因為害怕孤單而交了各式各樣的朋友,有不愛上課的,有愛玩愛鬧的……他們都對我很好,而我也很喜歡與他們待在一起。我們會一起慶祝生日,一起出遊等等,那時我真的覺得有他們就夠了。

但漸漸地,事情有了轉變。由於我和他們的感情很要好,所以我們連做報告也在一個小組裡。然而在預備報告的過程中,我們的意見開始有分歧,有些人甚至因為不愛做報告,常常找藉口不參加討論。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彼此間的成見越來越深,吵的吵﹑散的散,原本很要好的朋友,感情卻說變就變。

但這件事情並沒有改變我對朋友的想法,我仍然渴望友情。後來,我結交了另一群朋友。我們一起玩,一起去夜店喝酒﹑唱歌。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的身心靈都十分疲憊,內心也很空虛。我發現這些仍然不能滿足我對友情的渴望。所以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些人是我的朋友嗎?這世上還會有真正的朋友嗎?我不知道。

當我重新回到教會之後,這一切都有了答案。我原本是個掛名的『二代基督徒』,很不喜歡、也很久沒去教會了。但後來教會的一個姐妹邀請我回教會,我與那裡的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發覺他們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他們不聊八卦,卻無話不談;他們不一起夜遊夜唱,但在一起時卻歡笑不斷;他們不鄙視他人,不相互責備,而是互相鼓勵,彼此幫助,相互了解。這才讓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用心交朋友。

我很好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為什麼可以如此關心彼此?他們為什麼可以這麼喜樂?答案原來是『愛』——他們以耶穌的愛來愛彼此,以耶穌的眼光來看彼此。

朋友之間,要說『喜歡』是很容易的,就像我喜歡跟他一起玩﹑我喜歡跟他一起看電影,我好喜歡這位朋友;但說到『愛』,就很困難了,你是否可以毫無保留地愛你的朋友呢?然而因著耶穌的愛,我們可以做到。就如同約翰一書4章19節所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真正的朋友真心愛你,會扶持你成長,而不是讓你向下沉淪。因此,我們交朋友時要交真正的朋友。正如哥林多前書15章33節提醒我們說:「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

在這個世界上,主耶穌基督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只有祂才永遠不變。我們開心時可以與祂分享,難過時可以向祂訴說,有困難時可以向祂求助;而當我們軟弱﹑力量不足時,別擔心,祂會扶持、陪伴我們走過每一段歷程。我們可以全然依靠祂,無論甜酸苦辣,祂都會與我們同行。

只要你願意讓耶穌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你就能感受到祂的愛,進而能愛別人,然後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請將手機調成『朋友模式』

作者:陳明惠,新加坡

18knsY9DFAJVn8n3W-rysgA

2月22號是新加坡的『朋友模式日』。這項運動的倡導者是一群學生。他們意識到,當我們和朋友在一起時,應該把手機放下,最大程度地專注於朋友。

這群學生解釋道:「我們的智能手機有很多模式,比如『飛行模式』和『靜音模式』。我們現在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新模式。無論什麼牌子、什麼型號的手機,都有這個模式。我們稱它為『朋友模式』。將手機調成『朋友模式』是呼籲每個人付出實際行動,在和朋友或親人相聚時​​放下手機。」

這些學生們發起這項運動,是因為他們觀察到,很多人終日黏著手機,沉迷於手機遊戲或社交網絡,以致於大大減少了與人面對面的交流。

你是這其中的一員嗎?你是否對手機有難以割捨的感覺?你會不會時時查看有沒有新信息,或有沒有人讚你的照片?如果哪一天你因手機沒電或不小心掉進廁所而出現戒斷症狀的話,那就表明你真的對手機上癮了。

這不免引發我的思考。如果我們對餐桌旁的朋友或家人都關注甚少,那麼我們給上帝的時間又會有多少呢?我們玩手機的時間本可以更好地用來與上帝親密交流,或好好地研讀祂的話語啊。

也許我們已深陷社交網絡,忘記了上帝正是坐在我們對面的那個朋友。祂正等著我們抬起頭來關注祂。我們不需要給祂發信息,再等單勾變雙勾(Whatsapp的用戶們,你們懂的)。我們隨時隨刻都能聯繫上這位朋友。

「經上記著:『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更要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新譯本)在現今的大背景下,我們或許可以將其改編為「人不應單單活在社交網絡中,還要活在每一個得以親近上帝的時刻」。

上帝在以賽亞書55章3節中說:「你們要側耳而聽,要到我這裡來。」(新譯本)祂希望我們密切關注祂。祂希望我們關注祂的『推特』(Tweets)消息並轉發——這些都記錄在祂的話語裡。祂希望我們緊跟祂的instagram,就是祂美麗的創造(#無需濾鏡哦)。祂希望我們隨時都與祂在同一個頻道。

人類真的才剛開始讓交流變得更加便利,上帝在兩千多年前卻早已使之成為可能。問題是:我們願意關注上帝嗎?

(此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因為上帝,我不再被罪捆綁

作者:Andrianus Fredy Wijaya,印尼

Unshackled-From-My-Sin-for-Good-

『罪』這個字曾佔據我的生命。雖然我自稱基督徒,但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罪:看色情電影、抽煙和酗酒。每當我這樣做時,我都會感到非常內疚,然後向上帝認罪。儘管我知道上帝不喜悅這些罪惡的習慣,我卻無法擺脫它們。它們就像是我生命中的枷鎖,使我感到很挫敗。我常想:「我的罪有可能被赦免嗎?」

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希望擺脫這些壞習慣。我接受過戒菸治療,但我不但沒有成功戒菸,反而認識了一些同流合污的新朋友,結果,我抽煙的習慣變得更嚴重了。不只如此,觀看色情電影也是我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問題。事實上,初中的時候我還賣過色情片。你能想像嗎?一個基督徒居然是個色情片小販!我請求過很多位牧師為我禱告,但我的生命卻沒有任何改變,反而更糟糕了。我感到非常無力,對自己的生命感到羞恥,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當上帝的兒子。因而,我確信自己是個還沒得救的人。

但是,因著上帝奇妙的恩典,我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很愛主的朋友。他讓我回想起我在高中接受洗禮的情景,以及我向上帝認罪悔改,接受基督為我的主、救主的那個瞬間。他用約翰福音1章12節提醒我:「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如同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被一個富有的家庭收養一樣,我這個罪人也被上帝揀選成為祂的兒子。當然,那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不會馬上就變得跟新家庭的其他成員一樣體面,但他現在有機會改變,並且父母也會教導他。同樣地,我獲得赦免,在基督裡有了全新的地位,雖然這個事實不會使我自動變成一個完美的人,但如今我有了拒絕罪的力量,因為我的天父給我機會和力量去活出新的生命。我不再是一個無可救藥地被罪捆綁、無能為力的人了。

「但我已經犯了很多罪,我該怎麼辦呢?」我充滿疑慮地問我的朋友。

「上帝是信實而公義的,」他微笑著回答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這是上帝親自給我們的保證,多麼美好、令人欣慰啊!上帝不會拒絕祂犯了罪的孩子。當我們跌倒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趕快爬起來,迴轉歸向祂,向祂認罪悔改,遠離罪惡,讓祂來更新我們的生命。

當我聽到那些話時,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上帝給了我為祂而活的自由,而不是犯罪的自由。因此,我找到了不再犯罪的理由。

現在的我每天都被主更新。我不再為過去感到內疚,也不再因壞習慣而感到無力。我相信上帝必親自保守我,並且賜我力量去做祂所喜悅的事。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

初戀

作者:Sheryl Tay

First-Love

依然記得我第一次對異性怦然心動時的情景——心跳加速、脈搏加快、一看見對方的身影就心神不寧。之後,我再迷戀上其他異性時,感覺也是如此,並無異同。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但願也更成熟了),我開始更嚴肅地看待『男女關係』這個問題。畢竟,『男女關係』不應該只是內心強烈的悸動那麼簡單。

二十出頭的我從未談過戀愛。看見周圍的朋友出雙入對,我也更加渴望遇見自己的真愛,能像童話故事那樣,與他『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當然,現實不是童話,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完美關係』。當兩個不完美的人生活在一起時,事情就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談到『關係』,我想起我的『初戀』。那開始於跟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這段關係既不會讓我心跳加速,也不會讓我脈搏加快。每天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我也不會心神不寧。然而,這真的是一個生命改變的過程。與耶穌的『戀愛』有別於一般的愛情故事。當我意識到耶穌親自為我所犯下的每一個錯誤——每一次對試探的屈服、每一個謊言、給他人帶來的每一次傷害——付上了代價時,我的心都碎了。然而,耶穌不僅為我的罪付上了代價,還醫治了我破碎的心,恢復了我與上帝的關係(彼得前書3章18節)。兩千多年前,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並從死裡復活時,這一切就都成就了。

所以,耶穌就是那個完美的『白馬王子』嗎?是的,就是祂!實際上,祂比『白馬王子』更棒!因為祂活著,祂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祂是我的山寨,我困境中的避難所,伴我同行的知己,是引導我面對人生困惑的謀士……

這不是說我就不再渴望生活中的伴侶。我依然渴望,並且看重這種感情。儘管這當中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也會有掙扎,但是當兩個來自完全不同背景的人決定一起生活、互相激勵來更靠近耶穌時,是一件很美的事。不過,我們同時要警惕,不可讓兩個人的關係吞噬了我們的全部,甚至取代耶穌在我們心中的地位。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就得來到上帝恩典的寶座前,尋求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

我們永恆的初戀——耶穌——就是那『唯一』。只有我們和耶穌的關係才會真的幸福快樂到永遠……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4個維繫友誼的秘訣

作者:Michelle Chun,馬來西亞

4-Facts-About-Making-A-Friendship-Work

自從10歲起,我就和安娜(化名)成為好朋友。要是你認識我倆,你大概會奇怪這兩個人為什麼會走到一起呢。其實有時候我也挺納悶的。沒錯,我們在一起度過了非常快樂的童年,可要知道,現在的我們已不再是當年的小女孩了。我們沒有共同的愛好,也沒有相同的朋友圈。確切來說我們並不『投緣』,有時連找些什麼來聊都感到費力,更多時候,我倆只是安靜地呆在一塊兒。

可是,她卻是我生命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人。

現在的友誼來得快,去得也快。多媒體數字時代的到來,讓交友異常便捷。我們扎進許多不同的社交圈子(工作、學校、教會、運動等等),隨時有事可做、有地方可去。一路上,我們不斷結交新朋友,也失去朋友。

一過二十歲,我們會漸漸發覺,雖然通訊錄裡有那麼多個人名,但當我們失眠或者需要代禱、建議或及時的讚賞時,能撥出的號碼卻屈指可數。我們也知道,當這幾個最鐵的朋友也需要無聲的陪伴,或只是想听個冷笑話時,他們也同樣會打給我們。

安娜就是這樣的朋友。其實淡忘這段友情簡直易如反掌,因為在過去的六年裡,她的家都遠在世界的另一端。然而我決定維繫這段友誼,這也是我這輩子最棒的決定之一。在與安娜的友誼中,我學習了許多。

1. 友誼需要努力經營。不論社交軟件吹得多天花亂墜,千萬別被忽悠了。友誼可不只是『接受好友邀請』和『關注好友』那麼簡單,它要求我們承擔責任,有耐心,甘願犧牲。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得放棄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忍受堵車的煎熬,只為了趕到某個地方與朋友匆匆相見半小時。當朋友不聽我們的勸告而做了某個決定又感到後悔時,我們可能要強忍內心的衝動,嚥下那句「我早就告訴你了!」。為了與地球另一端的朋友找到共同的時間視頻通話,我們可能得起早貪黑。是的,友誼需要努力經營。

2. 友誼在於共同成長。有名的箴言17章17節很好地詮釋了友誼的價值:「朋友乃時常親愛, 弟兄為患難而生。」聖經真是充滿智慧呀!對聖經我一直心懷敬畏,因為上帝的話語超越時間的限制,在不同年代或文化中都能適用。友誼在於共同成長,在於選擇去愛(以及被愛)到底;我們不能像搞項目那樣對待朋友。友誼在於向彼此傳達上帝的愛,相互激勵,在基督的恩典與智慧中不斷成長。鐵磨鐵,磨出刃!

3. 友誼不在於成為所有人的朋友。成為別人的好友不代表要取悅對方。這些年我遇見了許多人,他們為了裝『酷』或融入朋友圈,只好不斷妥協、放棄自己的立場,但一朝醒來,他們突然發覺自己已徹底地迷失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和我們做朋友,我們也不想跟所有人成為朋友。這完全沒問題。耶穌向我們完美地示範了何為真正的朋友,讓我們跟隨祂的腳踪,讓祂光照我們!祂會賜我們力量,幫助我們成為身邊人最棒的朋友!

4. 友誼是無價的。金錢買不到真正的朋友。在我們身處的文化中,友誼的定義很寬泛,責任和忠誠也常常不被珍視,想要找到一個真心愛我們,一心為我們好,願意與我們一路相伴成長的朋友,真的太難了。不過,這樣的朋友還是有的!一旦找到了,我們便要將他們放在心上。對我來說,安娜就是這樣的無價之寶。

當然,我們也要記得,想要擁有好朋友,我們自己便首先要成為別人願意交往的人。耶穌就是我們的好榜樣!祂按我們的本相愛我們,指引、帶領我們走人生路,好讓我們活在天父對我們的美好旨意中。

只要心懷耶穌基督,我們便能成為他人超棒的朋友!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不要單以基督徒為友

作者:戴菱一,上海

Don't-Just-Have-Godly-Friends (1)

在我學生生涯的每一個階段,我都有很多朋友。他們一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可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是基督徒。在我進入大學接觸信仰並信主以後,我開始認識主內的弟兄姐妹並和他們成為朋友。這個時候,我發現上帝的價值觀和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有著很大的差異。從前心有靈犀、充滿默契的朋友,因為信仰的差異而開始出現分歧。

起初我也很困惑,不知道該如何維繫曾經的友情。後來,我查考聖經,看到馬太福音第5章,明白上帝希望我們做這個世界的『鹽和光』: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檯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3-16節)

我想,上帝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中,一定不是要我們跟這個世界隔絕;相反地,我們只有走入這個世界,很好地與這個世界上的人相處,才能夠彰顯上帝的榮耀。

於是,我開始嘗試跟我的非基督徒朋友分享我的信仰,學習為他們禱告,並適時地邀請他們去參加教會的日常聚會和聖誕節的活動。漸漸地,我的朋友們也更多地了解基督教信仰。雖然我們還是可能會對某些問題持不同的看法,但我們也都學會了尊重彼此的想法、共同成長。同時,在相處的過程中,非基督徒朋友給予了我很多關愛和溫暖,也讓我對很多問題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他們讓我知道,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我們願意謙卑地向別人學習,或許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收穫。

最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告訴我,她也信主了,並打算今年受洗。我非常為她開心。現在我們也開始用上帝的話語相互鼓勵。我深深感到上帝是如此的美好和奇妙。願上帝帶領我們,做祂在這個世界上的使者,吸引更多的人來歸向祂!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章19-23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網站)

 

朋友——上帝賜給我的禮物

作者:Melisa Manapiring,印度尼西亞

The-Gift-of-Friendship

我以前是個書呆子,整天除了寫功課、上學就是去教會禮拜,再無其他。我滿腦子想的也都是怎樣取得好的成績。外加我又很安靜,因此同學們都覺得我有點奇怪。當時我覺得與人交往會影響我的學習成績。直到初中二年級遇到一位學長時,我的這個看法才發生改變。這位學長就是我的表哥。

我的表哥經常花時間去幫助別人補習功課。他總是優先考慮其他人,然後才考慮自己。儘管如此,他還是能在許多全國和國際數學、物理競賽中勝出。放鬆的時候,他也會讀漫畫,玩遊戲,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從他身上,我看到原來努力用功的人也可以玩得盡性。

受到表哥的影響後,我決定多參與教會生活。我答應教會的青少年小組出任兩年的出納員。我也學會了向友誼打開心門。但我的初中生活還是平淡無奇。因為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精英私立學校,大多數學生都來自富裕的家庭,他們只願意與財富、地位相等的人交朋友。

但是,高中就不同了。所有的學生都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社會階層,屬於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我很幸運地交到了三位新朋友。雖然我們彼此大不相同,但我們至今仍然是親密的朋友。他們在友誼與人生的真諦這些方面教會了我非常寶貴的功課,例如:

  1. 要看重人過於物質;
  2. 要關愛別人,不可自負;
  3. 要願意花時間來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感謝上帝安排這些朋友和我的表哥進入我的生命。他們是上帝用來塑造我的器皿,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

「鐵磨鐵,磨得鋒利;朋友互相磋,才智(「才智」原文作「面」)也變得敏銳。」——箴言27章17節(新譯本)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我透過電腦遊戲找到了耶穌

作者:柯雄伟,新加坡

i-found-jesus-through-computer-games-2

我曾就職IT行業,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吃飯、睡覺,偶爾跟老媽或好友出去走走, 剩下的時間就用來玩遊戲。

成天過著這樣固化的生活,加之又看不到工作的前途,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當時,透過網絡遊戲,我結識了一位年輕女孩。幾個月後,我便向她坦言,覺得人生沒有任何意義。

她傾聽了我的心聲——一個瘋狂成年人的嘮叨。沒過多久,她便邀請我去教會觀看她復活節的演唱。她告訴我自己如何在教會中找到生活動力,這讓我覺得很受鼓勵。那位女孩身上所充滿的平靜與自信感染了我,讓我也想開始探尋自己生命的意義。

我一踏入教會就受到接待人員與其他朋友的熱情歡迎。實際上,那天的禮拜我也相當喜歡,所以決定第二周也繼續參加。

但我最後還是在一次與牧師的約談中得知,只有找到主耶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我永遠都忘不了那次談話。我思量許久牧師所說的話之後,終於開始全心投入,與上帝建立個人關係。同時,我把當時的工作也辭掉了。

一轉眼,三年過去了。我永遠都不想再回到從前的生活。我來的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現在卻尋得一個我從未期待的大家庭,和一份出乎意外的新生命。我想對當時帶我去教會的女孩子說,雖然你可能覺得自己沒做什麼,但我對你永遠心懷感激!

如今,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和教會的牧師一起服侍教會中的年輕人。我立志忠心完成上帝所託付我的,因為我現在知道上帝對我的人生有計劃。

我深深贊同詩人在詩篇中所寫的:「 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祢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祢的眼早已看見了。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寫在祢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4-16節)。

曾身居黑暗
世界的誘惑讓我看不見前方
但當我的心在信仰中不斷成長
有一道亮光卻越發閃亮
我要緊抓這盼望,不再孤單徬徨

如今,救主伴我同行
遠方,乃是我將要到達的永恆家鄉

(此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