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朝聖之旅的感想

作者:恩,馬來西亞霹靂州
Acknowleged
(照片:在加利利海邊,耶穌基督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以此挽回挫敗灰心的彼得。)

這次朝聖之旅,除了讓我彷佛置身在從未敢奢想過的夢中,也讓我對人性、對上帝的愛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

這是一場機遇,是上天在對的時間賜下了對的機會。這趟行程剛好排在假期的開端以及課程之前,這段時間也是聖地天氣最好的時刻(不太熱也不太冷),而我則把握了這次擺在面前的黃金機會,並且承蒙上帝的憐憫保守,終於得以順利完成這一趟美夢一般的旅程。

這次旅途,除了打開我對聖經地理環境的視野,也讓我感受良多,特別是關於人性與上帝的愛。一直以來我對人,特別是基督徒的為人都抱著單純的信任與信心。但是漸漸地,我發現人(包括我自己)的確都逃不了犯罪悖逆的天性,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弱點或缺點。無論自覺或不自覺,我們會無意中得罪一些人、招惹一些人的討厭。我有幸在旅途中聆聽一些生命故事,在細細聆聽、嘗試理解之後,漸漸就找到這個人相關表現的內在原因。有時,是因為人的罪性,但有時候則是因為曾受傷害、被背叛的經歷,而漸漸形成的自我保護方式。缺乏被關愛、被尊重的經歷,導致對他人的不信任,即使對方也是個基督徒。

其實,基督徒帶來的傷害往往比非信徒帶來的傷害更大,這就像是家人的背棄,比朋友的離棄更令人傷心。

旅途中,有一次領隊分享了一個感動人心的資訊。他提醒我們這一趟朝聖之旅,目的無非都是想更加認識耶穌基督以及上帝的愛。他勸勉我們都要學習『放下』,學習饒恕,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製造紛爭;要學習主動去改變、去愛,讓別人得以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的愛與寬容。放下和改變,不容易,卻是更美好生命的開始。

漸漸地,我發現團隊的氣氛有了改變。大家彼此寒暄、禮讓,嘗試包容甚至付出關愛,彼此關顧而不只是專顧自己。這種溫暖和諧的關係非常美好,讓我想起詩篇133篇1-2節的經文:「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聆聽別人分享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上帝在這個人身上的恩典與眷顧。雖然對方在某些人眼裡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但是我深深感受到上帝很愛這個人,正如愛其他人一樣。如經上所記:「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馬太福音18章10節)除了衣衫襤褸的弟兄,一些看起來不那麼『屬靈』的基督徒也不可輕看,因為我們往往不會知道對方與上帝的關係,也不曉得上帝在這個人身上奇妙的作為,或許對方實際上比我們更『屬靈』呢!

我們論斷批評別人,往往就是因為自覺是個『義人』,而其他人都是『罪人』。我們很少想到自己要聆聽、理解和體恤對方,為對方的軟弱禱告,包容和接納對方,就像耶穌基督聆聽、理解、體恤我們,為我們的軟弱禱告,包容和接納我們,甚至為我們犧牲生命。『饒恕』和『接納包容』是非常不容易的「愛的功課」,也因為很難,耶穌基督才親自來到世界體現這愛,讓我們先感受被主深愛的震撼,才能用上帝的愛去愛其他的人。正如經文所記載:「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

這次旅程,讓我看見當領隊的不易,因此也更佩服帶領數十萬常常抱怨的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我親自去過那除了沙和石頭就什麼都沒有的曠野,開始能體會以色列人的心情了。但是,我更因此看見了上帝的愛有多堅定。上帝的愛,並不會因著人的軟弱而有所改變或退縮,反之,是人自己選擇了悖逆而離棄恩典。

盼望在將來的人生路上,我們能一輩子緊緊跟隨主基督,走在祂恩典的光中,直到見祂面的日子。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耶穌如何把盼望帶給我絕望的家

作者:Vilcon Tauning, 馬來西亞
How-Jesus-brought-hope-to-my-hopeless-family
我出生於一個破碎的家庭。從小,我就生活在仇恨、嫉妒、憤怒等諸多使我們家庭狀況不斷惡化的不良情緒當中。我父母常常鬧離婚,但因為我們兄弟姐妹年紀還小,媽媽並沒有同意。

我十一歲時,哥哥和姐姐因為受不了家裡的問題就離家出走了。我們家沒什麼宗教信仰,所以那時我還是個非信徒。雖然我有很多基督徒朋友,但我對耶穌還是一無所知。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父母又想要離婚。不過真正讓我生氣的是我的弟弟和妹妹竟成為他們怒氣的受害者。有一次我妹妹在我阿姨家住了好幾個月,而我弟弟幾乎被一對夫妻領養(但我媽媽最終沒有把弟弟交給他們)。我叔叔親自負起責任照看我的弟弟,確保他在家不受到任何傷害。我父母每次吵架,媽媽都會到我舅舅家住一晚或幾天。當我13歲時,我就自己搬到離家很遠的旅館去住了。但每次想起家裡,我心裡都會很痛,感覺被困於一個沒有盼望的絕境。

有一天,我到一個基督徒朋友的房間借他的手機來聽音樂。因為他是一位基督徒,並且是教會的樂手,所以手機上大部分都是福音音樂。當我聽到Hillsong的《向主歡呼》時,我立刻感覺好多了,也平靜了許多。說實話,我並不清楚當時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我特別感動,並開始流淚。我開始經常借那位朋友的手機聽這首歌。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都會好受一些,得到安慰。

當我14歲時,我第一次來到教會。我記得當時牧師正在分享人類的盼望。當他說要為所有生命中需要盼望的人禱告時,我站了起來。我模仿朋友閉上眼睛,卻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畢竟,我從來沒禱告過,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牧師禱告的時候,我開始淚流不止,心中立刻感覺好過很多。我意識到有些事情在我身上發生,但我卻不明白那是什麼。

從此以後,我經常去教會,想要更多瞭解耶穌,也常常到主日學聽耶穌的故事。我學得越多,就越經歷到我尋求多年的盼望。15歲時,我明白了,耶穌是唯一能改變我生命的盼望。於是,我終於決定接受耶穌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

剛成為信徒的時候,我遇到很多阻攔。當我跟父母說我想受洗,並問媽媽願不願意作我的受洗見證人時,我爸爸變得非常憤怒。他甚至說如果我要成為基督徒,他就把我趕出家門。當我嘗試解釋只有靠耶穌的名,我們一家才能得醫治時,他竟打了我一巴掌。

但我繼續去教會,並常常為我的家人可以敞開心扉接受福音而禱告。

有一天,我問我爸爸比較喜歡我的舊我(喝酒、毀壞東西、壞他的名聲、常常頂嘴),還是比較喜歡我的新我(參加團契和禱告會、放棄惡劣的態度、戒煙、戒酒)。我告訴他,我尊重他是我的爸爸,因為耶穌教導我們孝敬父母。我感謝上帝,我爸爸終於接受了我信主這件事,還請我媽媽代替他去見證我受洗。從那時起,我繼續跟媽媽和幾個兄弟姐妹分享耶穌帶來的盼望。我告訴他們,如果我們相信耶穌並依靠祂所賜的盼望,我們的家就能得醫治。我的兄弟姐妹開始去教會,而我媽媽看到我們一家的改變,也接受了耶穌作她的救主。這段時間,我們不斷互相鼓勵、互相代禱。我看到了家裡明顯的改善。

現在,八年過後,我可以滿懷信心地說,我們的家庭的確被主耶穌的恩典和憐憫醫治了。我媽媽喜歡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新的將要到來。 我爸爸開始去教會,而我媽媽也經常為他禱告。媽媽現在在教會委員會侍奉,而我的姐姐和妹妹則活躍於音樂和青年事工。我現在在教會裡擔任樂手並主領敬拜,之前也擔任過青年福音事工的主席。

我曾經是一個絕望的人,但我在給我力量的那位耶穌裡找到了盼望。我得救的故事開始於那首《向主歡呼》,而現在我百分之百確信耶穌是我的力量、我生命的主、我的救主和我永遠的盼望。我希望我的分享能見證上帝的大能!無論我們在什麼情況之中,祂都能醫治我們。祂是絕望中的盼望。

如果你現在正面臨困難或覺得沒有盼望,相信並依靠耶穌吧!你會發現,祂就是你所尋找的盼望!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有信、有盼望

作者:陶可心,新加坡
believe and hope
在科倫坡的一個鄉村裡,一位痛苦的母親用顫抖的雙手抱著年僅5歲的小男孩步履蹣跚地走著。醫生的話還在耳邊迴響:「這個孩子沒救了,讓他開開心心地過完最後的日子吧!」母親越走心裡越難受,終於忍不住撲倒在地大哭起來。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問道:「婦人,你哭什麼?」她抬頭一看,原來自己走到了教堂門口,一位牧師站在自己面前。她帶著孩子進了教堂向牧師訴說了一切。
牧師問她願不願意把孩子交給上帝。母親想了想,把孩子留在了教堂,讓上帝來決定他的命運。

就這樣,牧師每日為小男孩禁食禱告,教導他上帝的話語。母親每日來教會看他,心裡想著,能多看幾眼就看幾眼吧!

慢慢地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這天,母親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堂。那時牧師正與小男孩分享上帝的話語。看到母親後,小男孩激動地對她說:「上帝愛我,祂也愛您!」就在這時,母親的心裡充滿了平安。

後來,當這位母親再一次帶小男孩去醫院檢查身體的時候,醫生驚奇的發現他康復了!

這位小男孩就是我現在教會的朋友。當他與我分享這個見證的時候,我十分的感動,心中也充滿了感恩。

他的母親當初選擇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上帝手中的時候,或許只有一點點信心,也沒有什麼盼望。因為用人的智慧所能看見的,只不過是朋友所剩無幾的短暫生命。可是上帝卻顧念他和他的媽媽,為他們預備了人眼所不能看見的榮耀。如同主耶穌為我們預備了末後的天家(希伯來書11章16節)。

或許不是每一個病痛都會得到醫治,也不是每一個祈禱都會按我們的期待結出果實。但上帝卻為我們預備了肉眼所不能見,憑著信心卻能看見的盼望—「所以,我們既然有這麼多的見證人,像雲彩圍繞著我們,就應該脫下各樣的拖累,和容易纏住我們的罪,以堅忍的心奔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希伯來書12章1節,新譯本)

我為何沒有放棄盼望

作者:Michele Ong,紐西蘭
Why-I-Didn’t-Give-Up-on-Hope
我對『盼望』這個詞評價不高。對我來說,這個詞聽起來軟弱無力。如果把盼望擬人化,它應該就是個意志薄弱的受氣包,沒有自己的觀點。心懷盼望就好比傻傻地堅信—只要向許願池裡投幾枚硬幣,就會有人成全你的願望。有人凝視窗外灰濛濛、陰沉沉的天空後或許會說,「我盼望不要下雨」。一些靈修材料說耶穌是我的盼望,十字架是我的盼望,基督在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歌羅西書1章27節)。但我從未真正理解過這些。

一連串令人失望的關係外加人生問題的大疑問-「我的人生到底在幹什麼?」-讓我不堪負重、深陷絕望。當我和前男友分手的時候,我真害怕自己會淪落得像帕蒂和塞爾瑪那樣(動畫情景喜劇《辛普森一家》中不刮腿毛的煙鬼雙胞胎姐妹),只不過我是紐西蘭版本,家裡前院還有上百萬隻流浪貓出沒。

我對生活的諸多想法都太過消極,以至於我妹妹不得不對我施行『哎呀罐』處罰機制,類似於『髒話罐』。每當我說消極的話時,我就要將5塊錢罰款投進她的Hello Kitty存錢罐中。罐中的錢將用來捐贈給一個價值觀和使命都讓我無法贊同的機構。這相當令人痛苦。

但天父上帝擁有最終的話語權。有一個星期天,牧師講道的主題竟然是『盼望』。她說,盼望並不是像世人所理解的那樣-軟弱無力的空頭支票。當我們的盼望是在上帝裡面時,我們就是把盼望之錨錨定在永不食言的全能者那裡(希伯來書6章19節)。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感覺好像是上帝親自跑到地上,給了我人生當中最狠的一次訓誡。我一下子意識到,我要改變對盼望的看法。盼望不是意志薄弱的懦夫。絕對不是!在那位創造天地的上帝裡面,盼望既堅固、牢靠,又充滿自信。

當我們抓住盼望時,就好像抓住了救生繩-它可以助我們度過人生的風暴,走過失望、傷害和艱難。只要我們把靈魂安靠在盼望之上,我們就可以走過生命中最動盪不安的時光,然後說:「上帝是我的盼望,祂扶持了我。」

當我們在復活節仰望十字架時,我們也在仰望饒恕、醫治、救恩和永生之盼望。所以,讓我們持守這盼望,因為它永遠不會令人失望。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與耶穌『同負一軛』?

作者:陳櫻之, 新加坡
yoked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當耶穌呼召我們背負祂的軛時,祂並不是呼召我們額外再加添一個輕省的擔子,而是將我們的重擔轉移到祂的軛上。祂與我們同行,拉動軛與我們的重擔,然後回過頭來對我們說:「我會給你安息」。事實上,這個軛之所以是容易的、輕省的,是因為耶穌在那裡—我們的勞苦重擔都加在了祂身上。

耶穌呼召我們去背負祂的軛,是輕省的,因為耶穌會分擔我們的重擔。但這也許並不是那些想尋求上帝幫助的人的願望。我們往往只是希望上帝能夠徹底拿走我們的重擔,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再繼續背負並承擔這個重量了,儘管有了耶穌的軛後,這負擔已經輕省了許多。因此,一個人即使已經轉向耶穌,如果問題不立即消失,也可能還是會感到很沮喪。但耶穌從未如此應許我們。

耶穌呼召我們一同負祂的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樣做。與某人同軛意味著我們要與他(或她)並駕齊驅,保持同樣的步伐。如果軛沒放平,合作將會失效,因為他們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彼此制約;最後,雙方都被搞得無法動彈,寸步難行。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與耶穌同軛,因為耶穌所去的地方並不是我們想去的。或者祂的步伐對我們而言太快或太慢。當與耶穌同軛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要佔據主導或者按自己的意願定速度,但說真的,這有什麼好處呢?如果人本身就能承受自己的勞苦重擔,他或者她還會到耶穌那裡去尋找安息嗎?所以,與耶穌同軛,卻總想佔據主導,這又有什麼好處呢?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學我的樣式」。我們需要停止自己的奮力掙扎,效法耶穌溫柔謙卑的心,這樣我們就能相信祂的帶領,相信祂的方向和速度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最好的。我們需要謙虛地說,「耶穌,我做不到,請祢來幫我」,並接受祂的邀請:『來』。

也許勞苦重擔的環境正是親近我們救主上帝的機會,因為只有在這些時候我們才會與耶穌同軛,與祂同行並有祂的樣式。

堅固的保護—詩篇91篇

作者:Nike, 印尼
lock-170872_640

我要論到耶和華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詩篇91篇2節

一位傳教士的家遭非法侵入與盜竊。不止手提電腦和平板電腦被偷,連在保險箱裡準備用在聖工上的錢也被拿光了。我們都清楚,保險箱被視為堅固的保障,可以保護貴重物品不被火燒,不遭盜竊。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感謝主,我們的上帝和保險箱不一樣。詩人清楚知道上帝是可以依靠的避風港,是逃避壞人或仇敵,躲避疾病或災害的避難所。祂吩咐了祂的天使照顧我們,使我們在世上有平安,得著救恩進入永生。哇,我們的上帝真不可思議!試問有哪個保險公司能給這樣的保障呢?哪一位保安人員能保護得如此周全呢?沒有。即便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也無法給予如此確定的應許。

但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許多人把希望寄託於錢財、權力和世界所應許的事物。不少人把生命獻給世上暫時性的事物,為了那虛構的安全感,不惜付出各樣代價。那麼,你呢?你投靠誰,向誰尋求保護呢?

將心交托給上帝,祂的保護必環繞。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

並非自然景觀

作者:陳明惠, 新加坡
It's-not-a-freak-of-nature
今年三月中旬的日食的確是令人驚歎的奇觀。全球數百萬觀賞者見證了這一奇觀,而其中一小部分在北歐法羅群島及冷岸群島的人們還有幸觀賞到了日全食—月亮將太陽完全遮擋起來。

由於我與那些可以看到日食的地方相隔十萬八千里,我就只好通過網路影片和圖片來瞭解整個過程啦。看著看著,我驚呆了 !當月球一點點越過太陽,將其遮擋起來時,萬道耀眼的光芒穿透天空。緊接著,就在上午9點14分的時候,早上明亮的天空突然變暗,彷彿黃昏來臨,黑夜將至。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不真實。我心裡想:「多麼『奇怪』的自然景觀!」我實在是無法搞懂裡邊的科學定律。

這次日食讓我想起,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後,也有類似的黑暗佈滿天空。馬太福音27章45節是這樣描寫當時的情景的:「從正午到下午三點鐘,遍地都黑暗了。」整整三個小時!雖然有些人推測這是日全食所致,但另外一些人則反駁說,那時月亮所在的位置不可能導致這麼長時間的日全食。

而我更感興趣的卻是人們對這兩件奇事不同的反應。2015年3月20日那天觀看日食的人們,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露營愛好者,應該都是滿懷期待,並且興奮地等待日食發生的那一刻。相反,當天空在耶穌受難後暗下來時,在場的人們則恐怕無不充滿悔恨、內疚、憤怒與恐懼 。「百夫長和跟他一起看守耶穌的士兵,看見了地震和所發生的事情,就十分懼怕,說:‘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 (馬太福音27章54節)於是我想,如果當時我在場,我的反應會是怎樣呢?

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的黑暗是籠罩了全世界還是只有部分地區,但我們確知上帝因此而獲得了榮耀。這樣神奇的現象展現了上帝的大能,並且也顯示了耶穌受難對全世界的影響。

當我們回顧受難節及復活節時,讓我們花一點時間思考耶穌為我們所做的犧牲。祂洗去我們的罪惡及羞恥,白白地原諒我們,讓我們得以與上帝和好。如果沒有基督帶來的光,這個世界還停留在黑暗之中呢。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角度一:故事不錯,不過究竟想說明什麼呢?

out-of-the-box-tc

這個故事想要說明的是: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並且,大家應該珍視這樣的朋友。如果這是你的答案,恭喜你,基本答對啦!

1. 獅子象徵上帝。

在弓箭手與獅子的友誼中,獅子與弓箭手的關係是平等的。獅子既不低於弓箭手,也不從屬於他。獅子是一種威武、令人生畏的生物,是叢林之王。那麼故事中的獅子為什麼會願意屈身成為弓箭手的朋友並保護他呢?這就是重點!上帝也是這樣降卑自己,屈身與我們建立關係的呢!至少祂老人家起初是這麼打算的。

聖經記載上帝創造了第一個男人亞當和第一個女人夏娃,讓他們管理伊甸園。上帝當時與他們同在,並供應他們一切的所需。上帝唯一給亞當的禁令就是不要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詳情請見創世紀2章15-25節)。亞當遵守了上帝的命令,所有的一切都順利地進行著。至少一開始時是這樣子的。

2. 弓箭手象徵著我們。

就像弓箭手著了魔似的要得到樹上的果子,並最終跳出圖中的框框摘到果子一樣,亞當和夏娃也越過了上帝為他們設立的道德界限去吃禁果。(事實上,是蛇引誘了夏娃,夏娃吃了果子後又把果子給了亞當)這果子看起來口感極佳,又似乎可以讓人有智慧(創世紀3章6節)。因此,亞當和夏娃雙雙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就這樣,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了。

如果上帝聽起來是讓人掃興的,不然幹嘛用那麼多老掉牙又不入時的規矩限制我們的生活,那我想告訴你,祂其實正好完全相反。作為我們的創造者,祂給我們設立了一些界限,其實是要讓我們更好地經歷人生。祂給我們規則是要保護我們免受傷害,同時使我們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當我們自以為比上帝懂得多,去違反祂的規則時,我們早晚要因此吃苦頭。

3. 獅子死了,又從死裡復活。上帝也一樣。

等等,獅子吃過果子之後不是死了嗎?這難道表示上帝也死了不成?完全正確!雖然亞當和夏娃在吃完禁果之後沒有立即死亡,但他們卻不得不面對不順服導致的刑罰—肉體和靈魂的雙重死亡,並因此與上帝永遠隔絕。亞當對上帝的不順服,代表的是全人類,這也就意味著他所有的子孫都要面臨肉體和靈魂的死亡。

也許你會說,這不公平!吃禁果的是亞當和夏娃,又不是我!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聖經哥林多前書15章21節寫道,「死既藉著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藉著一人而來。
(新譯本)這第二個『一人』指的是耶穌。耶穌既是上帝的兒子,又是上帝本身(約翰福音10章30節)。耶穌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歌羅西書2章13-14節)。如同亞當的罪影響了我們所有人,耶穌的死也可以為我們每一個人贖罪。如果我們覺得不能因亞當一人犯罪而共受刑罰,那我們豈不是也不能因耶穌基督一人獻祭而同得赦免?

不過令人感恩的是,故事的結局是皆大歡喜的。無罪的耶穌,用祂自己一次的死就為所有人勝過了死亡,三天後從死裡復活。如果你之前有想為什麼最後一個畫面裡有一排爪印從墳墓裡延伸出來的話,那就是因為耶穌今天仍然活著!

你也許會問,我不認識上帝,跟祂也沒什麼關係?這些對我來講有什麼意義?如果你願意,你是可以認識上帝並跟祂建立關係的!聖經應許我們,任何人只要認罪悔改,相信耶穌,就可以與上帝建立關係,並且將來不用面對那靈魂的死亡(約翰福音3章16節)。與上帝建立的關係將遠勝過我們與任何人建立的關係。因為上帝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不會讓我們失望,祂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你想要往前一步,跳入框框,踏入上帝的界限,與這位真朋友一起經歷人生嗎?

相關連接 漫畫:《跳出框外》

角度二:我知道它講的是什麼了!

out-of-the-box-tc

獅子縱身一躍,把弓箭手手中的果子撞落在地,然後咬了一口。它倒下的時候,弓箭手才認識到這果子裡邊腐爛不堪,並且獅子為了救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犧牲,這就是整個插畫故事裡最能體現其基督教涵義的部分。正如獅子為了救弓箭手吃了有毒的果子,犧牲自己的生命,耶穌基督也為了救贖我們,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正如弓箭手一樣,我們不配讓耶穌為我們捨命。

如果我們覺得這個插畫故事跟自己的生活關係不大,那就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看自從接受耶穌基督進入我們的生命後,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改變吧。我們是否享受到了與上帝建立關係的喜樂?當我們順服祂的命令時,我們是否在祂裡面得到了滿足?還是說我們常常不滿足,貪圖這個世界所給予的事物?

回想一下,我們上一次是什麼時候越過上帝為我們設立的道德界限(就像弓箭手跳出畫中的框框那樣),去做一些違背上帝旨意的事情的呢?那也許是我們跟別人一起八卦最新最勁爆的閒言碎語時;或是一心追求財富、名利的時候;亦或是我們一直掙扎,不滿於自己的生活,總覺得別人的生活比我們好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子做會有什麼後果?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已經明白,成為一個基督徒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不遭受試探、誘惑和苦難。實際上,隨著生命的成長,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但最終,無論我們失敗多少次,我們所熟知的一個簡單真理還是會永不改變—耶穌為我們的罪—無論是過去、現在、將來的罪死了。我們無論身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時回轉歸向祂。「上帝既然連自己的兒子也不顧惜,讓祂為我們犧牲
,那我們還有什麼好懷疑的?祂豈不也把萬物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我們可以放心,因為即便有人與我們對抗,上帝卻是幫助我們的,沒有什麼能將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1-39節,新譯本)。

是時候回到上帝的框框裡,和那位最瞭解我們、最為我們著想的上帝一起生活啦!

相關連接 漫畫:《跳出框外》

等待

作者:朝雪, 中國河北
autumn

一粒種子落入大地的懷抱
潮濕的泥土是它的暖床
幾滴春雨滋潤了它
幾縷陽光溫暖了它
漫長的等待
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等待,不是黎明太過遲延
不是希望已經消失
不是一切已經停止
等待,是『信』的考驗
是『望』的見證
是『愛』的呼喚……

嫩綠的葉片上頂著幾滴露珠
泛著太陽五彩的光芒
微風吹過
輕搖它的葉片
落下了露珠
破碎了光芒……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上帝,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詩篇62篇5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