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

可怕的怪物

作者:Jamine Priya
hideous_monster
莉莉:珍妮…呃,我很抱歉,但是,呃…你要不要考慮用一下除臭劑呢?

珍妮:什麼?!但是我並沒有體味呀。我有嗎?

驕傲就像一種體味。自己本身可能很難察覺到,但對他人來說是極為容易被注意到的。驕傲是極度危險的,因為它使我們變得喜愛論斷他人。我們會認為其他人並沒有像我們這樣公正,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我們對自己的錯誤變得盲目,卻只看到別人的短處。我們想要去改變他人,但卻拒絕改變我們自己。驕傲是一種隱晦的罪惡,能造成靈命上的沉滯和批判別人的態度。以賽亞書64章6節提醒我們「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僅存的正義已經不足以讓我們變得聖潔了。我們需要上帝。

還有,在以弗所書2章8-9節中,我們讀到「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對於使自己變得良善或公正其實是無法做什麼的。我們需要的只是單純地信靠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拯救工作——祂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為人的樣式,受到試探和誘惑的折磨。但是祂卻仍然忠心、謙卑、並存心順服,以至於死。(腓立比書2章7-9節)因基督也曾一次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且為我們流下自己的寶血,我們因此就已得救了(彼得前書3章18節)並在基督裡因信稱義。

所以,讓我們留意那叫著驕傲的怪物吧。

箴言16篇18節說道「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如果我們繼續地讓驕傲來統治我們的生活,我們只會前往一個目的地——毀滅。因為驕傲會阻止我們靈性上的成長,而我們對上帝的順服是在我們謙卑地與祂同行的時候才會被證明的。

尋找伴侶?等待伴侶?

作者:Tim Hoe, 香港
find or wait
「你也該結婚了⋯」到了一定的年齡,從身邊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對於這類言語,大家反應各有不同。而作為單身基督徒的我,則感到十分尷尬。

「尋找?」「等待?」身邊很多單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樣的疑問,究竟我要如何才遇見那位生命中的伴侶呢?不少主內肢體都會回答說:「上帝會安排最適合的伴侶給你」。於是,對這件事就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

「既然上帝安排,那我們就慢慢等!」這種看法所衍生出來的解釋,就是在這段等待的時間當中,上帝也正塑造你,好讓你有充足預備進入聖潔的婚姻生活。但這句話說得容易,不過進行起來還真不得了。特別對於已經上了年紀的弟兄姐妹,心裡也許會有「日以繼夜地等待,都已經過了幾年啦?」的反應。

又有另一種看法:「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既然上帝預備,那我們就要去找。」雖然引用了聖經,然而也有它的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去找的時候,是否能確保自己能清楚辨別出上帝預備的這一位呢?不少人也會去找,但是總會帶着一定的條件。如果上帝預備的跟自己所訂的條件不太符合,甚至完全不一樣,那該如何是好?那豈不是很容易找錯嗎?

到底要等待,還是尋找呢?等待的話,怕等很長時間;尋找的話,又怕找錯人了。單身的你和我,真是苦惱啊!

我想,在選擇「要等待」或「要尋找」之前,單身的基督徒可以從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著手。

在馬太福音6章25-32節中,耶穌吩咐我們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因為我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天父上帝都是知道的。祂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雖然這裡講的是日常所需之物,但我想「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個原則也可適用於婚姻大事。其實一旦我們專心做上帝的事,我們就不至於因伴侶這事感到憂愁;也會在這服侍道路上遇到祂所預備的這一位(或者選擇獨身,也能與主同行而滿足喜樂);只要我們專注於祂,那就是既等待又尋找,也是最快找到伴侶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了這個地步,就會出現一個很多人也會問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確定他/她就是我生命中那位終身伴侶呢?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在不少的教會當中存在著一個這樣的觀念:你要一直向上帝禱告,在祂裡面已經預備了一個「特定的人」,你要尋求知道那個人是誰。這樣的觀念似乎影響了很多人,以致在婚姻問題上猶疑不決,因為很多人似乎無法確定自己已經遇見那個「特定的人」。因此,值得我們思想的是,到底我們找的是「特定」的一個人,還是一個「合適」的人呢?

在很多教會當中一講到婚姻,會引用以撒的例子(參考創世記24章)。亞伯拉罕委託他僕人替以撒找妻子,最終上帝帶領這位僕人遇上利百加。但這是否能證明上帝會為每個人安排一個「特定」的婚姻伴侶呢?

其實,在聖經裡面更多提到的是怎樣才算是一個好丈夫、好妻子、好伴侶的特徵(箴言18章22節、19章14節、31章10-31節);以及何謂正確的伴侶關係(創世記2章24節,以弗所書5章22-33節)。

因此,我們應該問自己:「到底怎樣的弟兄/姐妹才適合作為我的終身伴侶呢?」我相信,透過讀經、禱告,我們會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帶著這些答案(或者說標準),在服侍上帝的道路當中既等待又尋找,我們將擁有幸福的人生。

我忽略了愛的三個方面

作者:Elisabeth Chandra,印尼
3-Things-I-Forget-About-Love

「愛是個動詞」,這既是約翰·梅爾(John Mayer)的歌名、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的書名,也是2014年一部電影的片名。這些作品所要表達的基本意思是,真正的愛包含行動,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這樣的說法我完全贊同,正如聖經所說:「我們愛人,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約翰一書3章18節,新譯本)。上帝最大的誡命也告訴我們,『愛』涉及我們整個人:「你要全心、全性、全意愛主你的上帝…和…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7-39節,新譯本)。

但有時候,當我試圖向他人表達愛時,我感到日益疲憊。當我善待那些我並非真正關心的人時,我甚至覺得自己有些虛偽。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感受呢?

沒有行動的話語不過是空談,但即使是付諸行動,我們所行的也必須出於正確的動機。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3節中所說,「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給人…卻沒有愛,對我仍然毫無益處。」(新譯本)我們向人表達愛的動機和方式同樣重要。

愛不僅僅是一個動詞,也不只是一時的寬宏大量。聖經很多地方都提及真實而聖潔的愛。這裡有三個教訓是我謹記在心的:

1. 上帝是愛的源頭。聖經說:「親愛的,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那裡來的。凡是愛人的,都是從上帝生的,並且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章7節,新譯本),並且「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16節,新譯本)。當我們順服上帝的引導時,我們就會去愛上帝及身邊的人,這乃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節)。

2. 我們的行動應出於愛。約翰福音3章16節說道:「上帝愛世人,甚至把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上帝對我們的愛是促使祂差派自己的兒子來到世上的動機,這個動機是持續不變且存到永恆的。正是上帝的愛促使我們以愛心對待他人,好讓他們也來信靠上帝,並經歷在祂裡面豐盛的生命。任何其他動機都會使我們的愛變成短暫和膚淺。

3. 愛來自於因認識並順服上帝的喜樂。離了上帝,我們的愛心是無法增長的,因為愛從上帝而來。如果我們不樂於認識和順服上帝,我們怎麼能體驗祂的愛呢?我們的主耶穌因順服天父而有滿足的喜樂,祂「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上可怕的煎熬,祂的喜樂在於完成天父交付的工作(希伯來書12章2節,新譯本)。祂知道天父喜悅祂,這份喜樂促使祂以行動展現了何等大的愛!每當我們感到越發疲憊或灰心時,主耶穌的榜樣可以成為我們的鼓勵(希伯來書12章3節,新譯本)。

當我努力成為一個更有愛心的人時,我首先祈求上帝賜給我一顆在祂裡面滿有喜樂的心——因祂是那愛的源頭——並看祂為我最大的財富和永恆的賞賜。我相信只有這樣,我才能去愛別人,無論是家人、朋友、同事或任何我所遇到的人。但願這也是你的禱告。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版網站)

『愛』難,愛人更難

作者:陶可心, 新加坡
_It's-hard-to-love,-let-alone-love-others

我對愛的定義一直很模糊,因為我的家庭背景讓我覺得,愛就像是一種奢侈品。

14歲那年,我和妹妹跟著母親移民新加坡。後來母親再婚,繼父是新加坡人。再婚?也許是因為母親真的愛繼父吧。然而,母親的脾氣比較暴躁,個性強勢,經常與繼父起衝突、爭吵。然後,我就會聽到『劈裡啪啦』摔東西的聲音。這時,我就會一個人躲到樓下去散步。可我依然能夠聽到他們爭吵的怒吼聲。每次爭吵後,繼父身上總是會留下受傷的印記,接著員警就會來『拜訪』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哭著對母親說:「我希望有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她的回答卻是:「妳永遠都不會有的。」這樣的回答的確令人心碎。

背井離鄉的生活並沒有我原先期望的那麼好。我每天只有兩塊新幣,不管怎麼分配,永遠都吃不飽。所以那時的我覺得只要能吃飽就是『幸福』。同年齡女生總是為了保持好身材而節食,在我看來,這是很愚蠢的舉動。每當我看到別人吃不完的食物,我都有想要幫他們吃完的衝動。

為了填飽肚子,我從15歲便開始半工半讀。我白天上學,晚上在酒店做服務生,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即便這樣,我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勞碌與辛酸就像是家常便飯,伴隨我度過了三年艱苦的時光。

對於我這樣一個90後來說,這樣令人心碎的家庭和艱苦的生活,實在是難以承受之重。我對生活充滿了失望,對幸福家庭的孩子充滿了嫉恨。從那時起,我活著的唯一目標就是離開這個家,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我拼命打工,即使是中考前一天,我也要去把明天的飯錢賺回來。同時,我努力學習,一直努力地執行自己的計畫。只是,在我還沒有能夠完成這個計畫的時候,我已經身心疲乏,令人心碎的家庭就好像死亡的火焰一樣,慢慢地吞滅我活著的希望。我迷失了,不知道活著有什麼意義。

我不想再這麼痛苦地活著,所以我選擇輕生。幸好,就在我決定輕生的那天,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牧師,他對我說:「主愛你。」我心想,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上帝的話,祂一定不會讓我這樣受苦。於是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可以給我一個活著的理由嗎?」牧師說:「如果你活著,很多人會因為你的幫助而活得更好。」我的心在燃燒,原來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上帝給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後來,我開始去教會,認識了基督裡的兄弟姐妹。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彼此扶持。而上帝也通過聖經讓我明白,我要愛自己,原諒自己,原諒過去。

我以前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諒解與關心別人。我無法容忍自己犯任何錯誤,凡事要求盡善盡美,自尊心強得好像穿不透的城牆,又厚又硬。

可是現在我變了,上帝差遣祂的子民來帶領我、照顧我。祂讓我學會了愛人和愛自己,包容、憐憫他人,也給自己時間去學習和進步。同時,我不再讓盲目的自尊心控制自己,學習做一個謙虛的人,慢慢地走出過去的陰影。而且,我還成為了一名義工,服侍許多在生活裡迷失的人。我分享自己的經歷以及上帝對我的愛,鼓勵他們開始新的生活。

回想過去,我從來沒有預料到上帝會為我準備另一個家,並且這個大家庭的成員也越來越多。同時,當我離主越來越近時,我也開始原諒自己的母親。我想,也許是因為她不認識上帝,她才會那樣子傷害自己的家人,其實她自己也活得很痛苦。

感謝主讓我能夠在每一天都充滿平安與喜樂,也願主同樣賜予你這個福分!阿門!

晚安

作者:糊桃圈
praying-hand
這是一個關於「晚安」的故事。

他和她分居兩地,彼此用微信聯絡。他們一有空就與對方分享自己做了什麼,吃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有什麼樣的心情……似乎他們就在一起。這樣的交流沖淡了思念的味道。

某天深夜,她在睡前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打開微信,想看看親愛的他有什麼留言。平時,無論她多麼疲倦,只要有他的消息,她就會精神抖擻。然而,那一晚她只能失望地入眠。在她心裡,能天天和自己說「晚安」的,只有他。這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哪怕是最親愛的母親,或者親手養育長大的孩子。一聲『晚安』,道不出婚姻的真諦,但每一次臨睡前的問候,卻唯有婚姻裡的關係才能做到。

我們時常稱呼耶穌為『我心所愛的』(雅歌1章7節)、『我的良人』(雅歌1章16節)——可是我們會和這麼親密的主說「晚安」嗎?

我想,主耶穌不需要我們每夜都對祂說「晚安」,但祂喜悅我們每晚和祂親近後說的那聲『阿門』。「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4章8節)因為,「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詩篇73篇28節)。我們個人和上帝的聯絡,就在這聲『阿門』中得以維持;一個不對基督說『阿門』的基督徒,是對信仰的藐視。整卷詩篇是禱告的詩篇,是作者對上帝說『阿門』的詩篇。無論是疲乏或激昂,危難或平安,作者都不忘與上帝親近,而他們所得著的益處「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

婚姻是上帝給與我們最美妙的禮物,若不好好經營,再美妙也只是「人生若只如初見」。正如上帝白白的救恩,若沒有真理的持守和真情的聯絡,到頭來不過是心靈的慰藉。

道一聲「晚安」的柔情,正如那禱告後的「阿門」——溫柔,篤信。

願我們時常「阿門」,也不忘「晚安」。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靠著主輕聲說再見

作者:涂芳宜, 台灣龍潭
say-goodbye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

我的先生在102年7月自大陸返台後,出現呼吸喘現象到醫院急診求治,收入院透過轉診至醫學中心後確診為胸腺癌第四期,開始積極地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搭配中醫治療對抗癌細胞,治療過程中經歷兩次癌細胞反撲,最後於103年10月28日安息主懷。

丈夫確診時我懷著七個多月的老二,大女兒兩歲多,挺著肚子帶著女兒進出醫院,等著確診報告,面對前途茫茫未知,好幾次在夜深人靜時在禱告時痛哭,我們夫妻明白上帝的揀選不是偶然,這件事的發生絕對有上帝美好的心意。

整個疾病治療過程中,上帝讓我們經歷屬天的供應。從情感層面而言,上帝讓我們夫妻經歷人間最美的團契就是夫妻連結,生病這一年多來,我們說的話比很多夫妻相處一輩子說得還多;從經濟方面來說,治療是需要花錢-不管是住院費用、藥物、相關用品到生活費,林林總總加起來開銷是相當龐大,但上帝透過個人保險跟公司團保賠償付上的錢使我們得著供應。更加確信上帝是信實的神,祂並沒有讓我們因病而貧,如箴言30章8節所記載:「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上帝的話是明明可信的。

我們雖然因治療而沒參加教會聚會,但仍然持續讀經、禱告的生活,利用收看GOOD TV講道節目跟和小組成員互相代禱,我們夫妻共同領受傳道書3章11節:「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成為我們極大的安慰。

這段陪伴及之後經歷失喪對我們來說是一段信心的過程。先生回天家後,女兒問我:「為什麼上帝要帶爸爸去天堂?」我沉默許久後回答:「其實媽媽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上帝有更美好的心意,就如耶利米書29章11節記載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我們深信祂是說話算話的上帝,如同詩篇所記載:「神在祂的聖所做孤兒的父,做寡婦的申冤者。」(詩篇68章5節)。未來我們將繼續仰望上帝、靠祂前行,期待在天上再相會!

你放棄你的新年新希望了嗎?

作者:Melody Tian,原載於Bahasa Indonesian
Have-you-given-up-on-your-new-year-resolutions

或許你曾經聽說過這個諺語:即使是驢子也不會兩次掉進同一個坑裡(意指:人不貳過)。這個諺語的基本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在同一個地方不停地犯同一個錯誤是很愚蠢的。話雖如此,但我們卻發現自己常常在同一個地方反復跌倒,深陷其中……

每個新年,我都會花時間跟我的小組在一起,我們會寫一些新年新希望,涵蓋生活的各層面。我們最終寫下來的新希望都非常好,可以說是可圈可點,比如說:

“我決定要有固定的靈修時間來增進與上帝的關係。”
“我下決心要堅持每天鍛煉,保持健康,管理好上帝所賜的身體。”
“我要少花錢,多存錢。”
“這一年我要讀一遍聖經。”
“我想跟我的鄰居們分享福音。”
“我想成為一個更有耐心,更有愛心的人。”
“我一定要改掉拖延毛病。”
“我要善於聆聽,說話前三思,不輕易發怒。”

但幾個星期之後,當再談到新希望的時候,我們往往互看一眼,然後就心領上帝會地相視一笑。我們總是有很多正當理由:家庭原因、時間不夠、工作太多、意外情況、人太難相處……這樣的理由我們總是有很多很多。新年初始的那份激情很快就被淹沒在一大堆新任務和待解決的問題中。就這樣,我們很快忘了當初寫下的新年新希望。然後另一個新年來了,我們另外訂出新年新希望,結果又跟去年一樣。

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感覺,我每次看到那些沒有完成的決心未完成的立志時都覺得特別沮喪。我知道我應該要活出基督的樣式,給其他人做個好榜樣,但事實卻是我是那麼容易走偏,那麼容易失敗。因為挫敗感太強,我最後就乾脆放棄了寫新希望,有好幾年我都沒有寫。既然知道自己會失敗,那為什麼還要計畫呢?我們生活的世界本來就是個墮落的地方,事物都是不完美的,就這麼隨波逐流吧。

但是我們失敗的地方,上帝沒有失敗。上帝的話語提醒我們不要讓過去的失敗阻擋我們重新向未來許下決心,我們要做正確的事,要變得更加成熟。偉大的使徒保羅一心渴慕耶穌基督,一生奉獻,為主而活,但是他也曾數次跌倒。他教導人要因上帝喜樂,信靠上帝,認識基督,活出神聖的呼召,但祂也從不否認他的不完美(腓利比書3章12節). 保羅從沒有因為自己的失敗就裹足不前,相反地,他只專心做一件事:「忘記背後努力面前」(13節)。他的激勵是耶穌基督為他預備的獎賞-與耶穌基督永恆的關係以及在基督裡的喜樂。

無論你的景況如何,我都想鼓勵你再回顧一下你的新年新希望或者再重寫一次你的新年新希望。把它寫下來,貼在牆上,讓我們一起在接下來的365天裡努力活出基督的樣式。雖然我們或許才過前三個月我們就敗北,但是不要放棄。要像保羅一樣,讓我們重整旗鼓,再寫下第二季的決心,讓我們只定睛於上帝的恩典和祂為信實的人所預備的獎賞。

我從一個牧師那裡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建議,或許你也想試試,試試著給自己的每一條決心願望都補一個「『意外事故條款』:如果我失敗了,我不會因為沮喪而悶悶不樂,我要用上帝的慈愛來鼓勵自己、懺悔,然後重新開始。」

圖片來源: jonny2love / Foter / CC BY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美善的恩典

作者:亦婷,沙巴
beautiful-grace-esther

我親愛的弟兄啊,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雅各書1章16-17節

睜開雙眼 每日皆為新的恩典;
明媚陽光 絢麗 瑰麗 光照著 依然;
皆知主愛 藉由萬物 向世人顯現;
祂供應世人所需 滋養萬物生靈 都在祂美意之下!

因由神屬性 使萬物極其美麗,
善良 純全 恩慈 完備 祂皆屬乎!

神最美傑作 莫過於 祂所愛的人;
雖人悖逆 偏行己路 主的愛卻永不更改,
情願差獨生愛子 降世 拯救 賜予新生命 永恆盼望!

主啊,如今,我的指望在乎祢!

最棒的時刻 莫過於 親近祢;
細嚼主話 思想主恩;
信心平穩 於主懷中;
以神信實為糧 以神救恩為樂 享受神永恆的愛。

願我一生 為主祢而活 且別無所求!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基督人

作者:橄欖喬安
passport

初看這個詞,也許你會感覺有些奇怪。我們大都是稱自己為『基督徒』,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我們不妨看看以下詞語:

中國—中國人(China-Chinese)
美國—美國人 (America-American)
基督—基督人 (Christ-Christian)

『基督人』這個詞就是按照這個方式造出來的。

『基督人』就是屬基督的人。別人一看到『中國人』,就會想到這個人是從中國來的;同樣地,別人看到『基督人』,也會想到這個人是從基督來的。『基督人』從基督那裡得到新生命,得到一個被改變、被翻轉的人生。

如果單純就『基督徒』和『基督人』這兩個詞來講,我感覺『基督人』更貼近一些。沒錯,我們都是主的門徒,我們都是祂的徒弟。可是徒弟和老師是分開的,惟獨『屬於』的血緣關係是怎麼都分不開的。所以,我們不僅是祂的門徒,而且是完全屬於祂的人。

也就是說,我們的言語和行為都要像基督。好比別人聽你在講中文,再看你的膚色等等,就差不多可以判斷你是哪個國家的人。當我們說話、做事的時候,別人是否可以判別我們是『基督人』呢?或許可以,或許還不能。

今天,似乎擁有美國的國籍高人一等,可以免簽很多國家。於是,很多人費勁地申請綠卡。如果國籍不好的話,誰願意花那個心思呢?國籍也只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有效,人若歸於無有的時候,國籍也就不存在了。可是『基督』這個國籍是永遠有效的,死亡不可以阻擋,陰間也不可以阻擋!這個身份是尊貴的,是永遠的!

今天已經有了這個國籍的我們是否會因此自豪呢?是否會因此而更加地注意呢?如此尊貴的身份,如此尊貴的我們,從此便應遠離那些曖昧無益的事情了。

那些還沒有申請到『基督』國籍的人是不是也要開始行動了呢?不要錯失這個尊貴的身份!

其實,稱謂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和實質。無論怎樣,總要努力成為一個像基督那樣的人!

「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同釘在十字架上了。」
—加拉太書5章24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我(不)是笨蛋

作者:Helen Maria Veronica,印尼
signs-416441_640

我從不相信我能做好一件事。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單上總有很多科不及格。我上過私人補習班,成績卻沒有提高。就連我的老師也說我是個笨蛋,這讓我很受傷。漸漸地,我變得容易氣餒、覺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也許是因為上補習班對我沒有明顯的幫助,我父母決定讓我在家裡學習,由我媽媽教我。我總覺得,是上帝將我創造成一個笨蛋的。

每當我的朋友取得好成績時,我就會嫉妒他們。為什麼上帝不把我創造得像他們一樣聰明?我開始偷偷地觀察並模仿他們。我聽說聰明人喜歡吃魚、雞蛋等高蛋白的食物,我就跟著吃。我看見一個聰明的朋友用特別的方式擦去前額的汗水(他說這樣做有助於大腦工作效率提高),我也去模仿。模仿朋友的好處是我變得更勤奮,也更願意吃有營養的食物。我的成績有了一點起色,但沒辦法保持穩定,距離聰明人的水準還很遙遠。雖然我很努力學習,但我總是認為自己是個笨蛋,而且會一直這樣下去。我甚至覺得再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既然上帝已經把我創造成一個笨蛋,我還能說什麼呢?

有一天,我聽人家說,每天讀聖經會變得聰明、更有智慧。當然,我想要試試看。於是,我自發性規律讀聖經。儘管我是由於好奇而開始讀聖經,上帝卻有豐富的恩典,祂藉著這個機會親自教導我。在馬太福音11章28節中,「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感到無比震驚:上帝竟然在意我所經歷的痛苦!雖然很多人說我是笨蛋,但上帝邀請我到祂面前。我並不需要自己單獨背負這些重擔!

上帝也糾正了我關於『笨蛋』的觀念。箴言1章7節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笨,祂賜予我們能力,讓我們可以去學習,變得更像祂。當我們『藐視智慧和訓誨』—不願意學習或接受教導—時,我們才變成愚笨的人。敬畏上帝的人知道自己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願意接受上帝的帶領去學習新的東西。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這節聖經經文都給我極大的鼓勵。

我逐漸明白,這幾年間由於我的思想充滿了對上帝和身邊人的失望和抱怨,我看不見上帝的良善以及祂給予我的成長機會。當我固定讀聖經的時候,上帝幫助我從祂的角度去看我的問題。自從思想被更新後,我便毫無包袱地學習。我知道上帝對我的生命有個極好的計畫,我相信我會在上帝認為合適的時候看見祂奇妙的作為。我很有動力去學習,因為我相信上帝已經給了我學習的能力!上帝沒有把我創造成一個笨蛋!後來,很神奇的是,我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有一次竟然還拿到了全校第一名!

有人說:「對於不能改變的事情,要學會接受它;對於不能接受的事情,就去改變它。」有時候,我們覺得事情沒辦法改變,便想要放棄。比如說,我們沒辦法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以及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在這些沒辦法改變的事情上,我們可以學習依靠上帝的應許:「萬事都互相效力……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章28-29節)。有時候,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叫自己不要放棄,因為那些使我們沮喪的事情是可以、也需要被改變的。例如,我們錯誤的思想、壞習慣、知識的缺乏。讓我們感謝上帝,祂雖然照著我們的樣式接納我們,但祂不會任由我們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中。相反,祂會通過祂的話語不斷糾正我們的思想,並鼓勵我們不斷成長。

(本篇文章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