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新加坡總檢察長之子黃律勝:從「魔法圈」律師到校園牧師

Paul-Wong-Hotshot-Lawyer-to-Devoted-Campus-Pastor

作者: Janice Tai, 新加坡

翻譯:覃函涵, 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 新加坡

作為新加坡最知名的律師之子,子承父業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之後,黃律勝在倫敦知名的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謀得一份工作。Linklaters是倫敦五大律師事務所之一,與其他四所頂尖律師事務所並稱“魔法圈”(Magic Circle)。

作為律師,他的工作是給FTSE公司,也就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市值最高的前100家公司,撰寫法律文書,幫助這些公司售賣股債,籌集資金。

可正值他事業的高峰,30歲的黃律勝卻決定放棄這一切,跟從天父上帝的腳步。

律勝的父親黃魯勝在新加坡律師界成就斐然,要追隨父親的成就實非易事。黃魯勝在2016年11月被任命為新加坡總檢察長。在此之前,他曾是新加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Allen & Gledhill的主席兼資深合伙人。

律勝在英國的律師事業也是一片光明。在他2年前向公司辭職的時候,他已經領着6位數英鎊的年薪。如果他繼續幹個2-5年,就有晉陞為合伙人的希望。

不過,律勝選擇了離職並接受了聖經教師和牧師的預備培訓。2016年8月底他回到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管理大學基督徒團契小組的校園牧師。

律勝從一家擁有2000多名律師的大型律師事務所轉而來到大學的校園事工。這個事工組織目前只有一個全職帶薪員工——律勝自己,外加一個實習生。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Paul-Wong-4

* 照片拍攝:Ian Tan

低入谷底

你如果問如今33歲的律勝是否曾經想過要做全職事工,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

青少年時期的律勝也叛逆過。在莱佛士初级学院(Raffles Junior College)上學時,他每周都會翹幾次課去Lucky廣場打檯球,或者去市中心看場電影。

當然作為基督徒,該履行的義務他也全都照做。他每周日會去衛理公會教堂禮拜,也在教會的青年小組裡彈吉他。到倫敦工作之後,他就到離家和工作地半個小時車程的一個當地教堂聚會。

律勝說「去教會對我來說就是一件每周日早晨要做的事兒,但它跟我的人生決定和世界觀沒什麼關係。如果教會的事情和工作衝突的話,我總是會工作優先的。」

當時他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他每周工作6天。如果哪天他能在半夜12點之前離開辦公室回家睡個整覺,那簡直就是天降鴻運。有一次,他連續工作了3天,熬了2個整夜都沒有回家,就為了趕一個工作。

「我一直覺得,如果上帝把你放在某個大學或者律師事務所里,那麼你能做的最榮耀上帝的事情就是成為那裡最好的學生或者最好的律師。但後來我認識到,其實並不是這樣。」

律勝說,當他不再像一個基督徒那樣思考和生活的時候,他的屬靈生命跌到了谷底。

覺醒

2011年的一個星期日,律勝覺得去教會太遠太麻煩,十分惰怠。當時他已經到辦公室了,為去教會得重新打個來回再回來加班,費時費力。他的同事也勸他乾脆去一個只有5分鐘車程的另一個教會。

於是他就去了。那個教會裡的所見所聞深深觸動了他。「我過去聽過很多很好的講道,但總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但這裡不一樣,上帝的話語被大膽地詮釋出來,我也看到了許多活出真理的生命,這對我有如當頭一棒。聖靈藉著上帝的話語在做工,並改變了一切。」律勝說。

之後他開始每周都去這個教會聚會,還參加了一個聖經學習小組。當時他們正在花1年時間學習馬可福音。這個經歷讓律勝感到十分震撼。

律勝說「我當時想,馬可福音是新約的四本福音書中最短的一個。我已經讀過不下10遍了,為什麼還要花1年時間學它?然而後來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其實根本不懂如何去讀聖經。這個經歷讓我謙卑下來。我小時候的教導讓我一直認為,聖經可以當做一本神話故事書來讀,我可以隨意把文字拆出來,斷章取義。然而諷刺的是,作為律師,我知道這是最糟糕的閱讀方式。」

一次小組聚會,我們正在讀馬可福音第8章。耶穌告訴眾人,要做祂的門徒必須要舍己,背起各人的十字架。律勝說「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我雖然自稱基督徒,但我仍然是為自己而活。我開始思考跟隨上帝到底意味着什麼,我也認識到我之前根本不了解什麼叫「『門徒』」。

在那次覺醒之後,律勝開始花大量的時間來侍奉上帝。他開始在律師事務所一個午餐時間的事工服侍,並帶領公司和教會裡的人做一對一的聖經學習。為了騰出這些時間,他削減了工作時間,每周至少減少了7個小時。律所按工作時間計費,他這麼做自然讓公司的收益陡然變少,也直接影響了他在公司的前途。

「我的老闆非常理解我,而且我覺得我沒必要非要成為最優秀的律師了,我只要做對上帝最忠心的律師就可以了。我要做的僅僅是帶着正直的心做好工作,並帶領我周圍的人認識上帝。」律勝說。

他的巨大改變讓他的母親很擔心,以為他加入了邪教,畢竟,母親希望他更多地打拚事業。

律勝說:「那幾年我很可能就離開上帝了,然而祂使我的經歷變廢為寶。」律勝3年前跟他的妻子Angela結婚,兩人育有一個一歲的女兒,名叫Elizabeth。

嶄新的生活

妻子的支持對律勝接下來的決定至關重要。

由於律勝花在教導聖經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從2013年開始,他的教會領袖就不斷鼓勵和催促他考慮全職侍奉上帝。律勝跟教會領袖們一起討論,跟妻子商量,同時向上帝禱告。

律勝並沒有收到來自上帝的超自然「召喚」,諸如做夢或者看見異像之類的。「有的人會有這樣的經歷,但我不認為我們一定需要一個特殊的召喚才能侍奉上帝。聖經里唯一的召喚就是要我們回應耶穌。既然大家都說我有教導的恩賜,我就應該使用它來侍奉上帝,所以我選擇順服,用自己的恩賜為上帝做工。」律勝說。

另外,他考慮到,繼續律師的工作會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導。如果他做個牧師,教導和裝備大學生和工作人士,他的工作將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因此在2014年,他下決心辭了職,參加了一個為期2年的全職牧師培訓課程,之後在2016年去了新加坡管理大學團契。團契里有90個大學生。他們每周二聚會,律勝不光講道,也培訓學生領袖們自己在校園裡組織聖經學習小組。“看到學生們對上帝的渴慕,我很高興。也很開心我能在他們正在形成自我認識和世界觀的時候引導和帶領他們。”律勝說道。

Paul-Wong-3

* 照片拍攝:Ian Tan

他現在仍然每周工作6天,因為他喜歡在周日準備講道內容。但是現在他所面對的壓力性質完全不一樣了,變得更加有意義了,以前是為了趕工作的最後期限,現在則是為了周圍人的得救,以及為他們的屬靈成長擔憂。

「全職侍奉上帝最難的不是這個決定本身,而是如何向周圍的人解釋這個決定,」律勝說。妻子很支持他。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父親也支持他,並告訴他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律勝的母親卻是反對得最強烈的一個。母親與律勝的父親分開之後獨自養育他,並且從小帶着他去教會認識基督,還在教會裡做帶領服事。母親覺得律勝不應該浪費自己的「好學歷」和「光明前途」,應該多工作幾年,為自己攢下將來養老的資本。但後來母親迴轉過來了,現在也全力支持他的事工。

隨之而來的是,律勝必須削減生活花銷了。參加培訓的那2年他沒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說,他不能再隨意打出租車,也不能隨意在外面餐館吃飯。現在他掙着固定工資,薪水就是所有普通教師薪資的平均數,妻子則在家全職照看他們的女兒。

Paul-Wong-2

​* 照片拍攝:黃律勝

然而對律勝來說,最大的犧牲並不是財務上的,而是作為一個雄心勃勃的男人,要適應自我和社會自豪感的驟減。「不僅是我的事業和薪水待遇不同了,我的社會地位也跟我的同儕們完全不一樣了。但我現在所做的事情,拿世上的任何東西我也不換。」律勝說。

他最喜歡的經文是以賽亞書第25章,裡面描繪了永恆的未來和將來的希望。這些話語激勵他去追求屬天的永恆賞賜,而不是地上的財寶。

「這章經文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律勝說,「我們看得見的這個世界有一天會毀滅,唯一能留下來的是上帝的子民。它告訴我我為何而活和應該怎麼活着,也提醒我我現在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為了幫助窮人,他拋棄了富足的生活——採訪非盈利組織RADION創始人黃清水

to-reach-the-poor-he-became-poor

作者:Alvin Chia, 新加坡

翻譯:夏天,台灣

家裡的寵物狗死了,是把它埋了,還是吃掉?

2008年,在泰國北方裴省與當地少數民族Hmong一起生活時,現年35歲的新加坡人黃清水就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

清水收養的寵物狗有一天在路上被卡車無情地碾死了,當地村民們則在旁邊看着,如果沒有人認領,他們就等着把狗吃掉。

清水此前在新加坡政府工作,但為了改善Hmong族人的生活條件,他在2007年創辦了國際性非營利機構RADION,希望將基督信仰化為誠摯丶實際的行動。該機構旨在幫助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他們服務的項目包括收容窮人、幫助容易受到犯罪傷害及染上毒品的兒童和青少年,並保護遭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受害者。

清水是在事業一帆風順時突然感到空虛而開始着手公益的。他說:「我常在想,生活難道僅僅是追求和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開名車,品美酒嗎?當生命走到盡頭時,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站在創造主的面前,我該如何向祂交代?說我追求了一輩子世界的光鮮嗎?」

於是在26歲時,他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志願者,到Hmong族村落的難民營服務了一年。一年後他回到新加坡,開始進一步研究Hmong族。他說:「當我了解得越深入,我就越難受。這個族群有那麼多的需要,那麼多的社會問題,還有許多未曾被觸及到的社區,然而向他們伸出的援手卻這麼少!」

儘管有這樣的認知,清水還是經歷了一番掙扎后才下定決心要全職且長期投身服事Hmong族人。他說:「我在維持原有的工作還是到深山生活這兩個選擇中痛苦掙扎着。」

在教會連續聽到兩堂哈該書的講道后,清水被說服了。清水說:「整卷哈該書都在問同一個問題:當人們看見了需要,他們怎麼還能夠繼續不痛不癢地維持自己舒適無憂的生活?」哈該書第1章第8節特別令他感動。這節經文提到,上帝對那些只顧建造自己房屋的百姓說,去建造上帝的家吧!清水當時對上帝說,如果他下星期再聽到同樣的經文,他就把這句話當成是上帝呼招他去服事Hmong族人的印證。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同一位牧師走到講台前,翻開她的聖經,再一次朗讀了哈該書1章8節……那一刻,清水紅了眼框,內心激動不已。就在同一個星期,他收拾行囊,取消了預訂的一輛跑車,飛往泰國。他分享道:「我曾經和我的基督徒朋友開玩笑,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呼召時,兩行眼淚瞬間從我的臉頰上滑落——『心痛』的眼淚。」

「新加坡有太多讓我放不下的——豪車、名酒和高薪職業。放下這一切實在是與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但是清水曾在16歲向上帝許下誓言,說無論付上什麼樣的代價,他都要跟隨上帝。就是這個誓言讓清水沒有退縮。清水在信奉道教的家庭中長大,1996年他就讀國中三年級時成為基督徒。他的父母親和姐姐也在一年多后信主。

和朋友一同創立RADION的初期是非常困難的。 RADION剛開始運作的第一年,清水過着勉強糊口的日子,並且自掏腰包支援大部分的扶貧項目。在頭兩年他就花掉了5萬多新幣。清水說:「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會在那裡待多久。但是,當我們意識到長期留在那裡是唯一能真正幫助Hmong族人的方式時,我們決定繼續做下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困難開始出現」。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事工,現在清水每年回新加坡四次,與人分享。

除了財務上的挑戰之外,還有情感方面的。例如他心愛的寵物狗Kaew死了這件事。清水說:「最痛苦的不是失去它,而是之後要面對的。」

「如果當時我把狗埋了,村民會覺得被冒犯,因為這樣就浪費了一頓好肉。不過我實在無法忍受看着鄰居吃掉我的寵物,所以我不得已,最後決定自己吃掉……這件事絕對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艱難的決定。」

儘管有難處,清水也看見了上帝如何使用這個機構來供應窮人身心靈方面的需要。例如,2007年,他的團隊在入冬之前發放了1600個毯子給Hmong難民,其中包含大量來自老撾的難民。這群老撾難民曾經在越南戰爭中支援美方,也在老撾內戰中抵制共產主義,因而如今在泰國尋求庇護。

清水後來才得知,這群難民當中的基督徒領袖一直在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供應老人和孩子們毯子。清水說:「他們哭着告訴我之前如何向上帝呼求,希望上帝垂聽他們的禱告。他們跟上帝說如果祂是真實的上帝,就請上帝憐憫他們,感動守衛營地的泰國士兵提供一些毛毯給他們。因此,當看到上千張毯子送進難民營時,他們知道上帝親自回應了他們的禱告,上帝毫無疑問是真實存在的。」

自2007年以來,清水的機構也有機會在工作中分享福音。他們第一次即興分享福音是在一個擁擠的小屋裡,分享的信息是上帝如何不離棄祂的子民。村民們聽到這個信息后雙眼都濕潤了。他們竟然沒有衝到外面搶領救濟物品,而是待在那裡專心聆聽。在那一天,一共有60個人信主。

接觸更多的人,讓更多人聽見福音的志向使得RADION和清水繼續前行。清水說:「我們和其他基督徒事工擁有同樣的盼望,就是帶領更多的生命歸向基督!」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前奧運會選手: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比賽

A-Former-Olympian-The-Greatest-Race-of-My-Life

編輯註:在2008年,18歲的Calvin Kang獲得外卡代表新加坡參加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100米短跑。這位前奧運會選手跟YMI團隊(雅米英文版網站)分享了有關他生平最大的比賽之行,以及他從中所學到的事。

作者:Calvin Kang,新加坡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我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跑來跑去。甚至因此常常撞壞家裡的東西。當然,媽媽對此很不高興,所以她只讓我在樓下玩。於是我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抓人的遊戲。由於我經常能抓住所有的人,所以我很享受當抓人的角色。

小學三年級時,我的體育老師發現我有跑步方面的天分,並鼓勵我加入學校的田徑隊。當我全力往前衝刺時,那感覺對我來說是多麼地自然。從那以後,我便漸漸愛上短跑了。

中學時期,我開始了在新加坡體育學校每周10次的訓練。我的生活總圍繞着比賽和訓練營,其中包括一些海外活動。身體的負傷也成為我生活的慣例。受傷的部分包括我的腿筋。我的體育生涯進展得很順利。15歲時,便獲得了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的資格。那是在我當時的年齡層里最大型的比賽。

然而不幸的是,那次,我受了兩次傷,導致一整年不能參加比賽。這令我感到非常沮喪,我甚至想過要放棄。但我卻可以感覺到,上帝並沒有放棄我。因此我決定相信祂,專註於做復建。隨後,上帝不僅使我完全復原,還讓我在一年後實現了我的目標——打破了自身在100米短跑的11秒記錄。比起之前的11.09秒,我想讓我的記錄保持在10.88秒。

事後,我才意識到,上帝透過這件事情給了我一個教訓,即順服和耐心,並藉此加強了我對祂的信心。當我試圖去做超出我所能應付的事時,例如我本來計劃一年參加六場比賽,當我想再加一場時,最終我總會因着這份「貪婪」而受傷。

18歲時,我成為我國家裡跑得最快的人。而另一名運動員Poh Seng Song,是位經驗豐富的短跑選手。他曾代表新家坡參加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並且表現良好。我記得在奧運會前,有一些報章還報道有關於我國家將會在我和他之間派出誰作為外卡持有者來參加奧運。(外卡是指給予那些沒有達到參與奧運會資格的運動員的國家可以參賽)

雖然我是當時最優秀的運動員,但我畢竟只有18歲,許多人認為讓我去參加奧運會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我沒有在國際舞台上參賽的經驗。所以當我聽到我被選中參加100米賽跑的消息時,我感到非常的興奮和感激。我知道,我被奧林匹克的委員選上,是因着上帝的恩典。這激勵了我想要做得更好,並繼續相信上帝對我的旨意。

參加奧運會的事前準備過程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旅程。我雖然身體上受了很多傷,但這整個過程當中,我從來不感到孤單,因為我的家人、朋友和教會的隊弟兄姐妹都會一起為我祈禱,並給予我支持。回想起來,我很感謝上帝伴隨了我的整個成長期,這提醒了我祂的同在與信實。我知道上帝在我身上有祂美好的計劃,而且這教會了我要等候主。

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比賽

比賽當天終於來臨了。

那時是早上9時33分,我在第7組預賽的第3跑道。當我看到選手名單時,這些運動員的強大力量使我感到震驚。在我右邊的是葡萄牙的短跑選手,Francis Obikewlu。他是2004年在100米短跑中以個人最好成績9.86秒奪得銀牌的人。另外同我一起競爭的還有在尼日利亞和加拿大跑得最快的選手。而100米比賽的最終銅牌得主——來自美國的Walter Dix,也在我那一輪。

我還記得當我們從休息室走上賽場時,觀眾們那雷鳴般的歡呼聲。它是如此的大聲,大到我幾乎聽不到我的腳步聲。我是那賽事組裡唯一的亞洲人,同時也是最小的(無論是外形還是年齡)。但我沒有因此感到害怕,因為我充分知道,這是上帝對我的計劃——讓我成為這場比賽的一份子。不論是穿印着國旗的運動服、代表我的家人,還是我和上帝的關係,這一切都讓我感到很自豪。

「各就各位,預備…..砰!」我全力奔跑。在前30米時,我是領先的選手之一。但從40米開始,其餘的選手不斷超越過我,並且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即使在比賽中,我仍為他們的速度感到敬佩,腦袋裡想着:「我現在在奧運會的100米短跑上比賽耶,這太酷了!」

我儘力了,在8名選手中排行第5。雖然我沒能以自身最好的成績進到半決賽,但這已經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場比賽和經驗,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的奧運會之行讓我想起了亞伯拉罕和上帝的故事。儘管亞伯拉罕不知道上帝要領他到哪裡去,但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並順服祂的呼召,離開本族去往外地(創世記12章1節)。同樣的,在我的整個體育生涯中有很多地方讓我發現到,我不得不相信上帝給我的方向和領導。

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一份子,讓我對身為基督徒該有的信心有了一個新的視角。比如說,我雖然自身的成績並不符合參加奧運的資格,但我卻仍可以成為奧運會的一份子。然而這分恩典並不是靠自己得來的,這乃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因此,我想把我最好的獻給上帝,不僅僅是在比賽中,而是將我整個生命都獻給祂。


關於Calvin Kang

出生日期:1990年4月16日
個人最佳紀錄:10.48秒(男子 100米,2015年新加坡公開賽)

曾參與的比賽: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0年共和聯邦運動會
2010年亞洲運動會
2011年東南亞運動會(在雅加達和巨港舉行)
2012年東盟大學生運動會
2013年東南亞運動會
2014年東南亞運動會

圖片來自於Calvin Kang的官方網站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功成名就)

不一樣的愛情 —— 一個馬來西亞女孩與中國男孩的非主流婚戀故事

310180155211703250

見證:顏淑英,馬來西亞
圖片提供:李康宇,中國

整理:李思億,馬來西亞

2011年6月19日,來自馬來西亞的顏淑英在一個聊天軟體上被一名叫李康宇的中國人所吸引,這個中國人的自介寫着 :“我已經癱瘓卧床28年,但我並沒有屈服於病痛的折磨,感恩、微笑着把堅強和樂觀展現給朋友們。”當下顏淑英便認為,若這個人一生都不認識上帝,那該多可惜!於是她就在網上加李康宇為好友,希望可以藉此與他分享關於上帝,關於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當我第一次和他在網上聊天時,我的腦海里頓時出現了一句話:‘ 要在他的身上彰顯上帝的榮耀。’”淑英表示當時雖然她並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卻確信上帝將要使用這個人。

倆人交談了2個多月後,便日久生情。雖然那時的李康宇還未信主,但倆人有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十分合得來。淑英因此常常為康宇的信仰向上帝禱告。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和掙扎之後,淑英嘗試着問康宇是否願意相信上帝。他回答說,他曾經做過一個禱告,若真的有那麼一位上帝,那就讓他可以遇到一個願意與他在一起的女孩,這樣他就願意相信祂,因為他知道,只有上帝才能成就這一切。聽了這番話,淑英表示她心裡更加確信這是上帝給她的答覆。但後來她向康宇表白時,康宇並沒有立即接受她,反而對她說:“你先來看看我本人之後,再決定是否要和我在一起。”

之後,淑英為了參加朋友的婚禮前往中國一趟,於是便也藉此機會去看望康宇。淑英說,她出發前向上帝禱告三件事:看見康宇本人之後不感到失望。  可以適應他家的環境  可以適應並待在當時是冬天的中國,一個月都不生病。若這三件事都成就了,那麼她就更加確信這是上帝為她預備的。
感謝上帝,這三件事真的成就了。淑英認為這是上帝給於了她信心,使她能在這崎嶇的愛情道路中繼續堅持。

回國后,淑英向家人分享了他們的感情,同時也說明了他的身體狀況──類風濕性關節炎。家人聽后很難接受這事實,除了不希望她嫁到這麼遠之外,也考慮到男方是殘疾人士無法工作,淑英也因需要看顧康宇而無法工作,倆人要如何維持生活呢?不只這樣,康宇的家人也十分反對他的感情,認為倆人沒錢沒未來,一定不會幸福。

雖然遭遇雙方親人的反對,但淑英和康宇卻仍很堅定地持守這份感情。他們幾乎每天都會透過電腦視頻或電話來彼此分享、鼓勵、禱告,將一切的難題都交託給上帝。

最後,因着倆人的執着與堅持,家人終究還是答應了這椿婚事。基於經濟情況,他們原本只想舉行簡單的婚禮,連結婚照也打算拿自己的相機拍幾張就好。但康宇的一位好心網友給他們介紹了一位攝影師來為他們拍攝結婚照。同時,該攝影師也帶了一位婚慶公司的主辦人來免費協助倆人辦理了一場畢生難忘的婚禮。另外,那主辦人還聯絡了唐山當地的一家報社記者,將淑英和康宇的故事給刊登了出來。

310180155211703250

圖一:淑英和康宇於婚禮的合照

倆人的事情傳出去后,婚禮當天原本只擺了4桌酒席,卻來了很多嘉賓,包括賓館的工作人員、唐山和北京的媒體記者們、村長和幹部們等等。這場婚禮居然轟動了全唐山,甚至全中國。淑英表示,事情的發展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驚喜了,然而他們心深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奇妙作為。

婚後幾個星期,淑英和康宇都忙着接待來自中國各地的媒體朋友,並受邀到北京錄製節目,如《大王小王》、《魯豫有約》等。甚至有個媒體還幫他們開設了一個淘寶網的生意《唐山愛上吉隆坡》,好讓日後的生活能有些經濟來源。淑英說:“雖然目前生意淡薄,但是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188179601970783730

圖二:婚禮當天與家人的合照

原本倆人還擔心婚後的經濟來源,但原來上帝早已為他們鋪路了。腓立比書4章19節說:“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當淑英和康宇憑信心踏出每一步時,他們便經歷到了上帝豐富的供應,祂的供應從來都是超出我們所求所想的,因為祂是那又真又活的上帝。

淑英說:“在這相愛的日子裡,我跟康宇除了更加的認識對方之外,也與主更加親密。記得我曾對我家人說:‘ 雖然康宇不能賺錢養我,而我也不知道嫁去中國后的生活會如何,但我確信那位愛我、為我預備婚姻的上帝會為我開路,祂不會讓我們挨餓,祂會負責到底因為我們是祂的寶貝。’這話經過時間的考驗終於兌現了”。

424295577593814725

圖三:淑英與康宇的日常

雖然淑英和康宇接下來仍會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還是一條不平坦的路,但相信那愛我們的天父會一直與他們同在,作他們隨時的幫助,並賜下滿滿的恩典。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裡倚靠祂,就得幫助。所以我心中歡樂,我必用詩歌頌讚祂。”(詩篇28篇7節)

後記

如今淑英和康宇的故事已出版成書,名為《與其等待死亡,不如創造奇迹》,並在中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書店均有出售。

685141806412246058

圖四:與新書《與其等待死亡,不如創造奇迹》合照

現在也有許多愛心企業和學校邀請他們去演講,讓康宇得以分享他的生命故事;而淑英則分享她對愛情與婚姻的價值觀。2015年11月,夫妻倆也被邀請到雲南省監獄給三千多位服刑人員作勵志演講——“弘揚中國夢,傳遞正能量!”回顧這份在世人眼中看為不一樣的愛情,淑英明白了當初出現在腦海里的那句話:“要在他的身上彰顯上帝的榮耀。”,是要讓世人相信世上有真愛。因為愛,所以他們走到了一起,而他們愛,是因為上帝先愛他們。(約翰一書4章19節)

784776315880711592

圖五:淑英與康宇在演講現場

若有興趣了解更多,可電郵聯繫康宇、淑英夫婦:1006980229@qq.com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是什麼)

用樂高拼出《大衛與歌利亞》

作者:何佩欣, 新加坡

The-Man-Behind-Comic

一起來認識一下漫畫《大衛與歌利亞》中角色與場景的設計師陳永隆吧。永隆是位頂級樂高發燒友,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愛上樂高並進而開始用自己的恩賜建造他人的。

「只要給我看一樣東西,我就知道怎樣用樂高把它拼出來」。但是直到37歲那一年,他才在輔導兒童樂高工作坊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這種可以用樂高隨意拼出任何造型的能力並非平常。

至今,永隆已為多所學校量身訂做樂高組件。其中一所學校親切地稱永隆這位樂高私人輔導為『拼裝大師』。在去年大受歡迎的《樂高玩電影》(英文名:The Lego Movie) 中,這一稱呼被用來稱呼那些可以用創意拼裝出各種精細樂高造型的個人工作者。

永隆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讓他接觸到了當時的熱門建築玩具之一—樂高。從此,永隆對樂高的熱愛便一發不可收拾。不需要看說明書,永隆就能自己用樂高積木一塊一塊地拼出太空飛船和飛機,毫不費力。永隆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有了第一個自創的樂高模型。當時永隆看了一部叫做《特種部隊:變節者》的動畫片。結果,他就模仿劇中主角的交通工具,將自己的一輛白色樂高腳踏車漆成了黑色並塗上火焰圖紋。

他這樣對樂高的熱情一直持續到青少年和成年。慢慢地,他開始用樂高人物和積木為學校校慶量身拼裝樂高,同時還嘗試「重建歷史」,用樂高拼出許多新加坡的標誌性地點。

有一天,上帝給永隆一個感動,讓他使用現有的樂高積木拼裝出大衛和歌利亞之間的戰鬥場景。透心糧英文團隊在Facebook上看到永隆的這些樂高場景照片後立即被其深深吸引,並迅速地聯繫到他,邀請他參與到《大衛和歌利亞》這一個漫畫新作的製作當中。不用透心糧英文團隊說服,永隆很快地就答應了。因為他視為一個傳揚上帝話語的好機會。他謙虛地分享說:「上帝給了我恩賜,讓我可以做現在從事的工作。除了十一奉獻以外,這是另一種讓我可以回報祂的方式」。

儘管永隆在事業上已獲得成功和認可,但他的人生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剛起步的時候,永隆也曾遇到財務吃緊,後來又因為要滿足客戶需求而睡眠不足、精疲力竭。永隆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蒙福』,卻也不是毫無艱辛。

他這樣說並不是在抱怨,而是他堅信「挑戰是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有挑戰,我們才學會倚靠上帝。「我寧願人生有掙扎,而非一帆風順」,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沒有一絲苦澀。

至於人生最終的目標,永隆的願望很簡單,那就是可以在現在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他說:「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繼續為大家拼出美好回憶、與大家連結、並祝福他人。我希望繼續拼出上帝放在我心裡的感動。」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拳王曼尼‧帕奎奧——從無名小卒到蓋世英雄

作者:何佩欣, 新加坡
Manny-Pacquiao-From-Zero-to-Hero-(2)
不管你是不是拳擊迷,現在可能都對弗洛伊德‧梅威瑟以及曼尼‧帕奎奧這兩個名字耳熟能詳了。或者你還不是很清楚?簡單說來,他們是兩位被公認為拳擊史上最優秀的選手。上週六(5月2日),他們首度交鋒,最終梅威瑟在這場被認為是「世紀之戰」的拳擊比賽中勝出。

裁判一致裁定梅威瑟勝出,對於世界各地的帕奎奧粉絲來說無疑是沉重一擊,因為他們原本期待自己的英雄可以終結梅威瑟47勝0敗的不敗紀錄。但賽後全世界社交媒體上傳來的反應卻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帕奎奧這位菲律賓拳手的全球影響力:「梅威瑟贏得了比賽,帕奎奧贏得了人心。」

當你瀏覽媒體成千上萬關於這位總是面帶微笑、個性謙和的拳擊手的報導時,一個謙遜、腳踏實地的虔誠基督徒拳擊手形象就會呈現在你眼前。他從上帝那裡獲得自信,並且與窮人分享自己的財富。

在這場世紀之戰過後的第二天,帕奎奧在Facebook上發出賽後的第一條消息。在那條消息中,帕奎奧感謝粉絲們的支持,並因著比賽的結果歸榮耀給上帝:
manny FB
“致所有粉絲,感謝你們的支持。謝謝你們一路陪我走來,不論比賽結果如何。我感謝上帝總是帶領我們經過人生中的每一個時刻。祂的計畫高過我們的計畫,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願上帝祝福你們每一位。‘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難怪帕奎奧的受歡迎度仍在持續攀升,並且儘管落敗也還是被稱為人民的冠軍。不過關於這位既虔誠又富足的小精靈[譯者注:帕奎奧的綽號Pac-man與經典遊戲 MS Pac-Man(吃豆小精靈)同名],最引人注目的或許是他如何出身貧寒,上帝又如何找到他的故事。用帕奎奧自己的話來說,上帝使他從『卑微』中『高升』。

白手起家

帕奎奧白手起家的經典故事讓全世界許多人津津樂道,甚至被拍成紀錄片(今年稍早已在美國上映)。帕奎奧於1978年12月17日出生在菲律賓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他在六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小學六年級時父母分居。因為家境貧窮,帕奎奧12歲(在父親把他養的狗吃掉後)翹課離家出走。他開始販賣麵包並在建築工地打工。後來他跟好友尤金‧巴魯泰(Eugene Barutag)一起加入了菲律賓國家拳擊隊。尤金‧巴魯泰也是與帕奎奧一起從菲律賓桑托斯將軍城起家的拳擊手,當初與帕奎奧一同到馬尼拉闖蕩。。

但到了1995年,悲劇發生了。巴魯泰在拳擊臺上倒地猝死。朋友的過世促使帕奎奧更堅定心中的拳擊夢,因為那是他和巴魯泰共同的“夢想”及“戰役”。後來帕奎奧到美國接受訓練,加入了著名教練佛雷迪‧羅曲(Freddie Roach)的拳擊隊,進而成為一代拳王。

他在美國首次出賽,是作為臨時替補,並且是在比賽開始前的最後一刻才被安排上場的,而對手是當時超雛量級最讓人畏懼的冠軍。但帕奎奧壓倒性獲勝,之後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八個量級世界冠軍的人。同時他還將十個世界級冠軍的拳王頭銜收入自己的『腰帶』中,締造了57勝(其中38次為KO擊倒勝)6敗2和的紀錄。

2000年,帕奎奧跟金凱依結婚,目前二人育有5個孩子。除了他的拳王頭銜,帕奎奧還有很多身分,包括菲律賓國會議員、職業籃球選手、演員以及歌手。

中途受挫

但突如其來的名氣與成就成了使帕奎奧跌倒的導火線。帕奎奧很快地沉淪在隨之而來的物質享受與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之中。在2012年12月視視博恩(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的一次專訪中,帕奎奧承認自己雖然出生在天主教家庭,並且每週日去教堂,但週一到週六他都流連於酒吧,經常賭博、說髒話,並且好女色。

有一天,帕奎奧接到母親的來信,說因為他不再寄錢回家,他妹妹已經從學校輟學。帕奎奧因為自己將所有錢財花在酒精上而哭泣責怪自己。當天晚上,他聽到上帝在睡夢中跟他說話:「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你為何誤入歧途?」這個夢點燃了他對上帝話語的渴望。仔細研讀聖經後,他承認自己的罪,並承認自己的生命需要上帝。他留著眼淚將自己的生命交給耶穌——他悔改並且順服了。

全新轉變

這這是4年前的事情。從那以後,帕奎奧的生命發生了完全的轉變。他的教練羅曲去年10月在接受《衛報》的專訪中提及,帕奎奧自從找到宗教之後,不再喝酒、不再宴樂、不再沉迷女色。“他甚至會在我們搭飛機時跟我們討論《聖經》,問這段經文到底是什麼意思、那段經文又有什麼意義。”帕奎奧不放過任何機會在媒體前公開討論上帝,這一事實印證了羅曲教練所說的。在《基督教郵報》今年四月的專訪中,帕奎奧說道:「我認為每一個基督徒運動員都應該公開自己與主耶穌的關係。每一個基督徒也是一樣。這是《聖經》告訴我們的命令。」

除了公開分享自己的信仰以外,帕奎奧也不隱瞞他現在生命中新的優先順序。二月份接受福斯電視台新聞採訪時,帕奎奧說:「當你生命中有耶穌,當你生命中有上帝時,現今世界的事務在你心中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上帝在你心中。」這並不是說說而已,因為帕奎奧決定將他上周拳賽收入的一半捐贈給慈善機構。

現在的帕奎奧跟當年在菲律賓最窮苦的街頭賣甜甜圈的他,或是那個揮霍無度、沉迷酒色、賭博的他都已經大不相同。在我們讚歎他今日的成就及他給許多人帶來的鼓勵時,讓我們記得,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他不會成為現在的帕奎奧。

同樣地,上帝也從罪中拯救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好行為,而是因為祂的愛及恩典。所以我們要成為祂的見證,「宣揚那召你[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章9節)。我們是否也跟帕奎奧一樣正在活出自己的信仰?如果不是,現在開始還不是太遲。

圖片來源:POpusdeiphotography / Source / CC BY-SA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黑盒子團隊《從天堂來的電話》電影拍攝心得

作者:盧映廷,臺北,22歲

blackbox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爆炸過後的黑盒子,不是遺忘,只是選擇埋藏。」黑盒子製作團隊就是從這樣的信念開始,兩個大學女生,一個從天堂來的夢,我們在畢業前拍攝了一部60分鐘的電影《從天堂來的電話》。

《從天堂來的電話》是從本片導演自己真實的夢境開始。在她失去父親後,她常常夢到他的父親從天堂打電話回來,卻從來沒有接到過。到底爸爸要說的是什麼?失去父親的傷痛、自卑,就成了她心裏的黑盒子,最難以面對的痛楚。也許每個人的際遇、處境都不同,但我們都在等還沒有人說出口的那句話,就像劇中的女主角在等爸爸的那通電話,曾經在我們生命中那場毀滅性的爆炸,留下一個再也不見天日的黑盒子,也許我們都如常生活,但那道傷痕誰也碰不著。

「耶穌釘痕的手是使黑盒子重見藍天的力量。」抱持這樣的信念,我和導演兩人一起為我們的劇本、團隊、策劃、各樣的事情禱告,期待透過這部電影,幫助許多的人開啟自己的黑盒子。

我個人在這次《從天堂來的電話》的製作團隊中,擔任「編劇」和「製片」的角色。雖然這個故事,我和導演從大一開始就非常期待能將它拍成電影,但礙於課業、服事忙碌,和不懂寫劇本的技巧,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只有發想、默默放在心裡,並沒有實際編排成劇本。因此當我們要開始寫出劇本時,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討論角色設定、故事大綱,但也花了更多時間全盤推翻。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心裡越來越緊張,除了時間壓力,更是因為心裡有一個期待,相信這部電影會影響許多年輕的生命。劇本不斷修改、有時在電腦前枯坐一天就是沒靈感,幾乎每天都寫劇本到天亮。有好幾週的時間因為壓力非常大,每天只要寫到凌晨三點,就有一種想要切腹的衝動,堅持到五點天亮上床睡覺,睡醒後又發現昨天半夜三點到五點寫的東西根本不能用,心裡的挫折和急迫感幾乎快把自己壓碎。曾經一度我用「編故事」的心態寫劇本,有時看著自己寫的對話想著拍起來「好不好看」,但怎麼看就是不對。直到有天我看著劇本,內心明白了些什麼。我開始修改,把那些曾經在我心裡最深處的吶喊、那些卑微的渴望、那些對愛的心碎和寄望,一字一句寫進劇本裡。有些夜晚我邊寫邊哭,那些回憶對我們來說是多麼不完美。那些對話不一定浪漫經典、那些情節不一定叫好叫座,但那是我們最真的渴望。如果你問我對這部電影付出了什麼,我會告訴你,我付出了我自己。那些對我來說最傷害、最不敢對人說的渴望、我絕對不會說出口的脆弱,都在這裡了。

其實製作一部60分鐘的長片並不容易,從前置的寫劇本、招聚人員…一路到後製的配樂創作、剪接等等,都是我和導演兩人一手包辦。要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內處理經費、編制、演員、宣傳、行程…這些複雜的事情,加上大四原本的課業仍持續進行,時間的緊湊實在讓我們一個頭兩個大,但感謝上帝為我們招聚許多有才華的演員、工作人員,而且都是義務協助,完全沒有領取酬勞。甚至在展出前,我們不但將電影完整後製完畢,另外拍攝了兩支音樂MV,還額外出版了一張12首歌的原創電影原聲帶,酷卡、海報…週邊商品更是一樣不缺。我們不但如期完成工作,甚至做了更多!感謝上帝給我們充足的智慧分配時間,也賜給我們美好合一的團隊與我們一同前進。五月底影展播出場場爆滿、許多人回饋他們的心被觸動,原聲帶及DVD都銷售超過150張以上。原以為我們在拍攝期間花的錢會血本無歸,最後結算時我們卻驚喜的發現,不但回本,還多賺了一萬多塊,這都讓我們驚歎,實在是上帝的恩惠。

在電影製作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面對自己生命的黑盒子。年幼喪父的思念、深怕被拒絕的自卑、完美主義的壓迫、不相信愛的封閉…從看劇本、試聽主題曲、拍戲、剪接,連正片都沒剪出來,在開會和片場大家就哭了好幾次,不止因為劇情感人、拍戲辛苦、或是演員演技太真切,更是因為我們看見自己的傷口血淋淋的攤在陽光下,上帝卻從未在那些過去中缺席。是祂釘痕的手帶來醫治,使我們的黑盒子再次重見藍天。兩個大學女生不能做什麼,但上帝不是使用男人女人、不是使用有能力或有背景的人,上帝使用願意的人。當我們很認真的領受一個夢、很用力的信靠上帝去實現這個夢,上帝施恩的手就扶持我們、成就大事。

感謝上帝帶領我們完成《從天堂來的電話》,並且開路使我們有機會在福音書房出版。完成這部畢業電影,我們帶著用媒體遍傳福音的夢想繼續出發,期盼能用生命繼續影響生命,看見上帝的愛觸摸更多人的心。雖然追夢的過程有時像是逆著風,有眼淚、有受傷、有時候也深深被打擊,但深信上帝總會帶我們進入到佳美之地!

更多關於黑盒子團隊《從天堂來的電話》訊息

blackbox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