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自拍為何而狂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
繪圖:Marie Toh,新加坡

“看!我在秘魯,看到馬丘比丘遺址的背景了嗎?”;“看!我正在搖滾樂的現場隨節奏搖擺”;“看!我正在痛快地吃好大一塊烤豬肘”;“看!我剛從理髮椅上起來,快看我的新髮型!”。我的個人頁面上有許多自拍的記錄,這讓我直面一個事實:我是一個自拍狂。而且,像我這樣的人不只我一個。

selfie-01

可以肯定的是,自畫像並不是件新鮮事。數世紀以來,不少藝術家為後世留下了自己的肖像。但近年來,配備了前置攝像頭的智能手機使自拍變得空前簡單。你不必成為梵高才能給大眾留下印象。因為社交媒體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你只要在屏幕上點一下,就能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的照片、在Facebook上換來許多個“贊”。而且,我們不僅忙着玩自拍,還熱衷於聊自拍。2013年,自拍的英語單詞“selfie”獲選當年度“牛津詞典風雲詞彙”;2014年6月,它又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你愛它也好,恨它也罷,反正它已被廣泛接受了。

selfie-02

有什麼理由不愛自拍呢?在傳統照相機的年代,自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得將照相機設定為定時拍照模式,趁着紅色指示燈還在閃爍的瞬間,飛快跑到鏡頭前擺好姿勢;假如直接用手拿着照相機來拍,拍出來的照片可能很模糊,或者不小心讓手指進了鏡頭都不知道,因為拍這些照片的時候你看不見鏡頭前的自己;如果要拍證件照,你還得專門跑一趟照相館呢。幸好,這些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手機應用程序會指導你如何擺正你的頭和肩膀,這樣你就可以為自己拍攝正式的照片了,並且可以無限重拍,直到你認為滿意為止。說實話,對於你的照片該怎麼拍才最好看,沒有別人比你自己更有話語權吧。

我在想,自拍的確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它能夠捕捉某個瞬間,或者讓朋友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但是,除了吸引眼球之外,自拍這股潮流背後還隱藏着什麼呢?我們對自拍的痴迷是否揭示了一些更深層的動機和態度,以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selfie-03

虛假的保證

在英國《每日電訊報》2014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拉迪卡•桑哈尼(Radhika Sanghani)提到,自拍似乎能給我們帶來某種保證,因為我們能夠在鏡頭背後決定自己如何呈現於鏡頭前:“當我和那些最熱衷於自拍的朋友聊天時,他們紛紛表示,自拍使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形象。正如一位朋友所說:‘比起別人拍的照片,自拍的照片更容易修改和控制,因為你可以讓它變得更好看。’”

selfie-04

當然,想讓別人看到最好的自己,這是天性。誰不會在參加重要活動或工作面試之前梳洗打扮一番,給別人留個好印象呢?然而,由於社交媒體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曝光度,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好形象,就變得更加重要。當我們將自拍照上傳到社交網站之後,大家就比以前有更多機會看到我們,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桑哈尼女士在上述文章中指出,自拍“使人在社交圈子中被關注和接納”。我們常常以得到多少個“贊”來衡量自己被接納的程度,然後很可能會花很長時間思考為何某些照片得到的“贊”比較多。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可能正在讓社會來決定我們的價值和身份。

一旦自我價值建基於別人的認可之上,我們就很難有安全感。因此,我們不停地更新個人頁面,刪除任何我們不想向別人展示的東西。我們只會編輯、保存和發布那些在一周當中最討人喜歡的圖片,或談論最酷的事情。我們擔心“真實的我”配不上精心構思的姿勢和精緻的濾鏡。

selfie-05

因此,難怪2014年在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將自拍癮與自尊心聯繫在一起。這項研究採訪了2000多名18至30歲的男性和女性,結果顯示,許多經常玩自拍的人自我價值感較低。但是,為什麼我們的自尊心如此脆弱呢?原因在於我們總是問自己‘我到底有什麼價值?誰會喜歡我、接納我?’嗎?

真正的價值

selfie-06

有沒有比“別人的評價”更好的自我價值衡量方式呢?有沒有人能透過濾鏡看到我們本來的樣子——連缺點也不例外——卻依然喜歡和接納我們呢?有沒有這樣一位權威人士,只有他的評價才算數呢?

讓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確實有這麼一位權威存在。聖經告訴我們,甚至在我們出生之前,這位權威已經徹底了解我們,因為是祂創造了我們:

我的肺腑是袮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袮已覆庇我。
我要稱謝袮,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袮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
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袮隱藏。
我未成形的體質,袮的眼早已看見了。
袮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
(註:或作“我被造的肢體尚未有其一”),
袮都寫在袮的冊上了。
(詩篇第139篇13-16節)

selfie-07

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奇妙的創造。我們的創造主看重我們,按照我們本來的樣子愛我們,也從來不以外表來評價我們。這是真的,不必靠發布自拍照和集“贊”來證明。

事實上,這位創造主親自來到世上與我們建立關係,證明了祂有多看重和愛我們。祂就是耶穌基督。這是怎樣的一位朋友啊!不要理會那些社交媒體上的“贊”了,有什麼比做創造主的朋友更有價值呢?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自拍呢?當然,自拍仍然是一種很棒的方式,讓我們可以捕捉某些瞬間,留給後人。但是,如果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耶穌的傑作,那麼我們就不會再害怕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和我們的自拍照了。別人不再能定義我們是誰,因為耶穌早已確立了我們的價值。

是的,耶穌愛你,按照你本來的樣子看待和評價你,願意做你的朋友。想想看,用祂的眼光去看待你自己,認識你真正的身份和價值,這將是多麼棒的事情呢!

你希望更加了解這位愛你的耶穌嗎?不妨找你身邊的基督徒朋友聊聊,或者到附近的教會去找牧者談談吧。

你,冰桶挑戰了嗎?

作者: 何佩欣,新加坡
icebucketchallenge
大家這陣子似乎都在用冰水將自己淋濕。
只要搜尋 #icebucketchallenge 「冰桶挑戰」 就會發現,網路也被這些影片給『洗版』了。若你還不知道這個潮流,這項有如病毒快速散播的行動叫做「ALS冰桶挑戰」。參與這個活動的人包括演員、歌手、體育界人士、商界鉅子,甚至還有政治家將一整桶冰水倒在自己頭上。他們被『挑戰』的重點都在於提高人們對被稱為「葛雷克氏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俗稱漸凍人) 的認識,並且提升募款的果效。

冰桶挑戰的步驟很簡單:
*若你被某個人提名,你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冰桶挑戰,或是捐款給美國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縮寫:ALS) 協會【許多人最後兩項行動都完成了 】
*當你做完冰桶挑戰後,要提名另外三個人完成一樣的挑戰。

雖然有些人認為這個活動很『浪費水』,或是一種『懶人行動主義』的例子(意昧著人們自我感覺良好,無需實際投入精力或參與),但活動的成效卻是毋庸置疑的。在短短幾天內,人們對於ALS的認識和捐款已飆升至最高紀錄。在這股網路熱潮開始之前,我自己從未想過要寫關於此一疾病的文章,但我現在卻正在寫。

然而,就像所有的熱潮,「冰桶挑戰」的風潮也將逐漸消失。很快的,我們和許多曾經參加挑戰、捐出大筆金額的人,都會忘記這令人衰弱、殘害十萬分之二人口的疾病。大家都將返回自己的日常生活,直到下一個有意義、快速席捲世界的活動出現,提醒我們又該掏掏自己的荷包來做善事了。

我不是在對這項活動潑冷水。事實上,「冰桶挑戰」是我在少數網路狂潮中,看見實際卓越表現,我個人也樂意支持的活動。它也是完美的榜樣,因為你我都需要時常被『冷水澆醒』來提醒或甚至教育自己,究竟什麼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不論透過何種方式呈現,『提醒』都不是一件新事。
在舊約中,以色列人透過每年獻祭來提醒自己所犯下的罪(希伯來書10章3節)。這些是對犯罪代價的嚴肅提醒。以色列人看著獻祭的過程,可能因此悔恨、自責和內疚,有些人或許因此從罪中回轉,重新上帝與建立關係。這是「熱潮」帶給我們的影響,尤其當大家都在做同樣事情的時候。

這也難怪「冰桶挑戰」能成功風靡全球,同時讓捐款給ALS成為一個很酷的潮流。但不要用簡單的捐款來欺騙自己,或是滿足於一次善心的給予。不管別人是否繼續做善事,我們需要持續跟進,積極努力於自己所立下的承諾。

雅各書中提到了聽道與行道的差別,其中的不同便是「健忘」。雅各書1章23-25節說,『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讓我們這群健忘的人不斷提醒自己,要為著榮耀上帝的緣故,活出聖經教導。但除了提醒自己以外,我們更要關注跟進自己開始的行動,好讓它真正發揮功效。無論是不再犯罪或是開始一件我們拖延很久的事(像是捐款給ALS這類有意義的行為),不論這些活動酷不酷,讓我們一起開始行動吧!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關於大學畢業後22k以及一直被唱衰的台灣

作者:Teresa Wu

台灣的路變窄,其實和大陸的崛起脫離不了關係。但我很同意有位作者說,如果一直唱衰,會真的再一蹶不振…就像勞退金風暴出現一大群急著要一次領一筆的人一樣…恐懼,將把人們帶到最不想、卻又最糟狀況。

我喜歡有位年輕有為的作者 (Joey Chung)的論點,同為這世代的青年,他著急地想為台灣找出路…(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2229&p=3)台灣的孤立,呈現在各角落,無論政治、經濟或是運動場上。以青年人好友自詡的我,想到你們將面臨越走越窄的困境,感同身受。事實上,我們也是受害者,只是早一些拿到經驗的門票,仍然守著漲幅不大的薪水,為養育下一代打拼。為有份工作、卡到好位子,死守四行倉庫,不能退。

我們的媒體只會增加恐慌、製造八卦。1小時又1小時輪播、無聊透頂的怪談充斥其中,到了六、日是歡樂的YOUTUBE時間。我關心的是,在這一片唱衰中,起薪有22K,找得到工作就謝天謝地的環境中,

你們花時間投資累積了什麼?

是否培養的獨立思考的觀念?抑或,人云亦云?

有沒有認真檢查自己的競爭力?

成為有第二專長的π型人?當大家在玩樂時,你累積了什麼?!

其實,這是最近敝人的省思。一個,再不久就要年過40的人的自省。年少輕狂,不知輕重,有個可愛的夢想。衝著自己學歷過的去,無意中錯失許多累積實力的機會。如果我知道,好好把握第二外語,取得證照,能讓我應對需要兩種外語的工作…太多的「早知道」「悔不當初」不是牡羊羊兒會做的事…帶著幾許的「老大徒傷悲」的悲憤,急起往目標追趕,雖嫌吃力,總是仍在努力。

我的過去,太多的幸運。幸運到我擔心好運氣已經用罄…

我仍鼓勵你們有夢…是有路徑可循、有計畫可本,一步步成真的夢。因為我的夢想仍在,雖背著鉛袋,或許只是圓夢的時間往後挪一點…如果你們可以在夢想中找到所愛、投入熱情,並成為他人能信賴的人,那就是專家了。

記得要愛惜光陰、抽空運動。我仍樂觀的相信,台灣的前景,因為有你們,一片看好

最後補一句:別擔心,你的未來、成長,在祂手中。勇敢踏出屬於你的道路,遵行著上帝的方向而行!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