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無論你在做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Estera Pirosca Escobar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讀經:約翰福音17章13-19節

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翰福音17章18節)。

吃過晚飯後,朋友一邊洗碗,一邊和我聊天。我一抬頭,注意到水槽上方有一塊木板,上面刻着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的經文:「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我問她為什麼張貼那句經文,她告訴我,這句經文提醒她要在任何時候都榮耀上帝,即便是在洗碗的時候!

當耶穌開始祂的事工時,祂宣告了天國的到來(馬可福音1章15節)。祂拯救人們脫離罪和死亡,並展示了一種新的生命,並以此建立了上帝在地上的國度。這個新的國度的生活方式包括呼召他的門徒「舍己,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章23節)。

上帝的國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我們決志跟隨主耶穌時,我們的價值觀就發生了轉變。知道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會改變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方式。

認識到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服侍周圍的人,這給我們的工作賦予了新的意義。透過我們的行動、態度和與他人的關係,我們可以在工作場所反映出上帝國度的恩典和智慧。憑着耶穌的帶領和賜給我們的力量,我們能夠服侍以及愛他人,這也是祂為我們所做一切的小小縮影。

當然,在我們的工作場所里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是信徒。但是我們所有人都在為上帝的國盡一份力。在聖靈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透過無私地愛身邊的人、效法基督來榮耀上帝,「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章28節)。

延伸閱讀:閱讀歷代之下31章20-21節,注意希西家王對上帝呼召他做的工作怎樣委身。

思考應用:你在工作或家庭中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局面嗎?你可以如何使用上帝所賜的智慧和恩典努力面對這個處境來榮耀祂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信靠上帝(有聲中文)

作者:Tim Gustafson

翻譯:晨光,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讀經:希伯來書10章38-11章6節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羅馬書 1章17節)

關於上帝我們普遍相信的是,如果我們能「做足夠多的好事」,就能贏得祂的青睞。自然而然地,我們接下來就要問:多少才能算足夠呢?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確定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好事呢?好吧,我們不能確定!但值得慶幸的是,以上的概念並沒有出現在聖經中。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相信耶穌基督 (見以弗所書2章8-9節)。

我們可能會誤解這裡所說的恩典,或者對信心的理解也不完全。所以我們要麼認為反正有了上帝的恩典,我們做什麼都行;要麼相信,一旦我們開始相信上帝,就必須過着謹慎小心的生活,以免再次陷入罪里。然而這兩種態度都毫無聖經依據。

馬丁路德在修道院尋求靈里的安寧。然而,直到他理解了保羅對上帝救恩的描述,他才找到了真正的平安。「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

(羅馬書1章17節)。為了強調這一點,保羅引用了《舊約》先知的話:「義人因信得生」(羅馬書1章17節;哈巴谷書2章4節)。相信上帝的存在很容易。很多人都信。但真正地信靠上帝——信靠祂所說的每一句話——卻很難做到。

《希伯來書》重申了這一點:「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經文繼續說:「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希伯來書11章1-2節)。他們的果效是通過信心得到的!

這是個安慰人心的結論。上帝因我們的信心而喜悅我們。祂單單召我們「相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希伯來書11章6節)。

願我們相信祂,又因着祂的恩典信靠祂。

延伸閱讀:讀《希伯來書》10章26-38節,看這些經文中有哪些安慰,又有哪些挑戰。

思考應用:你信靠上帝嗎?還是你僅僅相信祂存在?這兩者有何區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天國的樣式(有聲中文)

作者:Remi Oyedele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讀經:馬太福音5章1-48節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章3節)。

當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決定饒恕謀殺他女兒的兇手時,整個法庭的出席者都震驚了。這個連環殺手在面對前幾個受害者家人的痛苦和怒吼時毫無表情地坐在那裡,卻在這意想不到的恩典降臨時,失聲痛哭起來。儘管痛苦萬分,這個父親還是選擇展現像基督一樣的愛。

耶穌的佈道從一開始就很挑戰聽眾的本性。猶太人希望他們的救世主能征服他們的敵人,建立上帝在地上的統治。所以當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馬太福音5章39-41節)時,他們很可能感到無比困惑。

同樣的,在登山寶訓中,耶穌開始了一系列看似矛盾的陳述。虛心的人、哀慟的人、溫柔的人、饑渴慕義的人、憐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他們必得安慰、承受地土、必蒙憐恤、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必得見上帝。(馬太福音5章3-10節)。

通過這一系列的陳述,耶穌向祂的追隨者們介紹了新的思考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在當時的宗教領袖們都專註於表面的行為時,耶穌卻指出內心才是姦淫和殺人的根源(馬太福音5章21-29節)。

當耶穌活在我們的心中時,我們就可以展現祂的天國樣式和思想,並向世界展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閱讀撒母耳記上24章1-22節大衛對掃羅展示出的出乎意料的恩典。

思考應用:要跟隨耶穌的反常理方式對你來說有多難?行在聖靈的大能里對你意味着什麼?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感謝祢(有聲中文)

作者:Estera Pirosca Escobar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讀經:路加福音17章11-21節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上帝。」(路加福音17章15節)

我的祖母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她和醫生嘗試了各種辦法都沒能使她痊癒。那時她相信有上帝,但卻沒有和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一天,一個同事叫她去附近的一個家庭教會,讓那裡的人為她禱告。身處絕望的祖母決定去看看。經過禱告之後,她痊癒了!這個神跡改變了她的一生。從那以後,她每天都感謝耶穌治癒了她的身體和靈魂。

祖母的經歷讓我想起了耶穌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遇見的那十個麻風病人。他們肯定是絕望無助的(路加福音17章12節)。在當時,人們認為一個患有麻風病的人在身體和靈魂上都不潔凈,應該與他人隔離,生活在城郊的荒野中(利未記13章45-46節)。當那十個人遠遠地看見耶穌的時候,他們看到了祂的屬靈權柄,並求祂向他們施憐憫。

耶穌聽了他們的請求后,告訴他們按照利未記中的律法去給祭司查看(路加福音17章14節;利未記14章2-6節)。他們聽從了耶穌的吩咐。結果,在路上,他們都痊癒了!然而,只有一個人回來表達他對耶穌的感激之情。他沒有把上帝的仁慈看作是理所當然的,而是找時間向耶穌表達他的感激(路加福音17章15-16節)。

這個感謝耶穌的麻風病人經歷了上帝透過耶穌對天國的恢復工作。他被耶穌稱讚有信心,並得到了上帝的恩典,靈魂也得到了救贖(路加福音17章19節)。

願我們即使在沒有經歷疾病得醫治或者得到我們內心想要的答案時,也能夠歡迎耶穌在我們心中作王,並且常常感謝祂曾經和正在我們生命中做的事情。祂總是配得我們感激的。

延伸閱讀:閱讀歌羅西書3章12-17節,記錄下表達感恩的實用方法。

思考應用:今天你可以在哪些事上感謝上帝呢?為什麼即使事情沒有如你所願,你也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活着的證據 (有聲中文)

作者: Mike Wittmer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 節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加福音19章9節)

如果有人被綁架,他的家人一定會要求綁匪提供人質「活着的證據」,否則就拒絕支付贖金。這個活着的證據可以是一通電話或者一段視頻,以此證明他們的親人還活着。真正的基督徒則體現出另一種「活着的證據」,證明在基督里他們的生命已經被改變。

撒該在遇見耶穌之後表現出了不一樣的新生命。他本來是那一地區的「稅務總長」。也就是說,他收取本國同胞的稅款,中飽私囊為自己牟利,再把剩餘的部分交給羅馬帝國。他「變得非常富有」,因為他很擅長自己的工作(路加福音19章2節)。他遭人鄙視,但是耶穌並沒有鄙視他,因為「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耶穌正是為了撒該這樣的人而來。因此,當耶穌看見撒該在樹上時,就主動提議到他家去吃晚飯。(路加福音19章5節)

周圍的人都抱怨說撒該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罪人」,撒該自己也沒有否認(路加福音19章7節)。撒該的確是個「罪人」,但在那之後,「罪人」不再是他的代名詞。當撒該承諾拿出自己一半的財產分給窮人,並且自己若曾經訛詐過誰就四倍償還的時候,他表現出了真實的悔改之心(路加福音19章8節)。耶穌鑒察也知道他的痛悔之心,就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加福音19章9節)

當我們為自己的罪悔改,並相信耶穌的時候,我們就得救了。而悔改的一個證據就是償還我們所虧欠的。當我們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時,我們這麼做了嗎?信心的證據就是願意犧牲自己。我們對耶穌的信心能夠激發我們犧牲自己,服侍他人嗎?

耶穌按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但是因着祂深愛我們,祂不願意我們一直都保持着罪性的本相。耶穌對我們的改造可能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是每往前一步都是我們在基督里「活着的證據」。

延伸閱讀:閱讀彼得后書1章3-11節。彼得說我們在基督里的新生命有哪些標誌呢?

思考應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證據表明耶穌改變了你呢?有哪些品質可以讓人在你身上看到基督和祂的道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致孤獨中人(有聲中文)

作者:Ruth O’Reilly-Smith

翻譯:Lomo,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讀經:列王記 19章1-21節

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記上 19章10節)。

2017年,有兩項調查顯示,英國孤獨人群的數量正在不斷增長。其中一項報告表明大約有800萬男性每周至少有一次會感到孤單,並且估計大約有300萬男性每天都會感到孤單。另一份報告調查了2000餘人,結果顯示75%的殘疾青年身陷孤獨。

雖然有些人認為孤獨在當今社會尤為普遍,是我們為現代化的生活所付出的代價,但孤獨的感覺其實早已存在。先知以利亞在亞哈王統治時期居住在以色列王國的北部,他常常感到被孤立和孤獨(列王記上 18章1節—19章21節)。上帝差遣他擊敗了巴力的450位先知,並且通過降雨來回應他的禱告,結束了長達三年的乾旱(列王記上18章19-46節)。 儘管如此,當亞哈王的妻子耶洗別威脅他要殺害他時,以利亞害怕地逃跑了。隻身一人,他奔向曠野並在那裡禱告:「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列王記上 19章1-4節)。

儘管上帝派遣了一位天使來安慰並支持以利亞,他依然感到孤單(列王記上19章5-9節)。「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記上19章5-9節)。

當孤獨感的威脅快要淹沒以利亞的時候,上帝向祂的僕人顯明了自己(列王記上19章11-13節), 鼓勵他回到上帝對他的呼召中,並且提醒他,他並非獨自一人(列王記上 19章14-21節)。

上帝在以利亞感到孤獨的時候給予了他全新的盼望。當你感到孤單時,祂也會同樣陪伴你左右。

延伸閱讀:閱讀詩篇 34篇18節 並思考,當我們感到孤單和難受時,上帝怎樣陪伴我們?

思考應用:你會感到孤單嗎?或者你身邊有人感到孤單嗎?為什麼你能確信上帝知道你的處境並與你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祂看得到我們(有聲中文)

作者:Mike Wittmer

翻譯:Anna,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讀經:使徒行傳1章6-11節

祂既被上帝的右手高舉(使徒行傳2章33節)。

耶穌的生平充滿了令人不可思議的逆轉。祂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後來成為一個能行神跡的教師,建立起了自己由罪人和病人組成的國度。接着,就在祂的理想似乎被可怕的十字架打敗了時,祂三天之後的復活卻又翻轉了一切。

門徒們一定暈頭轉向了。上一刻,他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下一刻就失去了一切!不!最後他們還是贏了。

他們甚至想象着復活的主耶穌會再次給他們帶來驚喜。所以門徒問:「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卻說,當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時,他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到世界各地為祂作見證(使徒行傳1章6-8節)。然後「有一朵雲彩把祂接去」升天了(使徒行傳1章9節)。

儘管我們看不到耶穌了,祂卻能看見我們。耶穌是回到父那裡去了,祂不是拋下我們,而是為了更好地服侍我們。此刻祂就坐在高天寶座上,祂是「世上君王的元首」(啟示錄1章5節),使萬物都服在祂的權下,並使我們得以完全。(以弗所書1章10節,希伯來書2章8-10節)

這位高坐在寶座上的王也是我們的大祭司。「祂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上帝面前」,「祂長久活着,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9章24節,7章25節)。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我們出死入生,靠着上帝的大能生命煥然一新(羅馬書6章5-11節)。因此我們可以「存着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希伯來書10章21-22節)。

你在天上有一位朋友,「祂正坐在上帝的右邊」。希望耶穌升天這個事實讓你確信沒有什麼能讓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4節,39節)。我們的未來在祂釘痕的手中,安全穩妥。

延伸閱讀:請讀以弗所書4章7-16節。耶穌升天還帶來了哪些好消息?

思考應用:你會在什麼時候和哪些方面感到軟弱無力呢?知道耶穌在天上的工作可以給你帶來怎樣的鼓勵?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活出公義(有聲中文)

作者: Monica Brands

翻譯:熊永蘭,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讀經:羅馬書5章1-5節,6章13-18節

將自己獻給上帝,並將肢體做義的器具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

很多人對公義是否是福音的核心持有懷疑態度,這實在令人驚訝。有次,我聽到Justice Conference的創始人Ken Wytsma對此做出了回應。他的反思頗具諷刺意味:“福音是公義的上帝使不義的人與自己重歸於好,讓他們成為公義的人…….你卻說公義跟福音沒有關係?”

公義在上帝的心中絕對處於中心地位。因為祂是一位“為受屈的伸冤”,“扶起被壓下的人”,“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的上帝。(詩篇146篇7-9節)

在一個不公義的世界里,說我們愛鄰舍遠比為他們伸張公義要容易得多。後者可能需要我們去對抗權勢,並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如果我們因為懼怕而不去為他人伸張正義,我們就沒有行在主耶穌給我們的自由和喜樂里。正如保羅在羅馬書5章中提醒我們的,那些“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羅馬書5章2)的人應該視患難為生忍耐、塑造品格的良機(羅馬書5章3-5節)。

如果我們還在害怕為正義挺身而出時別人會說什麼或做什麼,那我們就仍然活在捆綁中。正如保羅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只有兩個選擇:“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羅馬書6章16節)

只有當我們毫無畏懼地——由上帝帶領並加給我們力量——“將自己獻給上帝,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時,我們才是真正行在喜樂和“上帝的恩典之下”(羅馬書6章14節)。

今天,正如無畏的南非種族隔離反對者Nelson Mandela(納爾遜·曼德拉)說過的那樣:“願你的選擇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出於盼望。”

延伸閱讀:閱讀約翰一書3章16-18節,反思什麼是為別人捨命。

思考應用:在你的教會和社區中,你看到哪些不公義的事?為了見證和實現上帝的公義,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我要在何處敬拜?(有聲中文)

作者:Remi Oyedele

翻譯: Lomo,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讀經:約翰福音4章19-24節

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約翰福音4章21節)

在一次去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旅途中,招待我的朋友們帶着我簡單遊覽了整個市區。路途中,他們指給我看一些曾經是教堂,現在已經被改造成了酒吧的建築。我知道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不僅僅是在澳大利亞,全世界都是如此。我很憂心,思考着未來我們要去哪裡做敬拜。可以想象當我讀到有一家酒吧逆勢而行改造回教堂時,我有多麼激動!

儘管有個敬拜場所很重要,但是真正的敬拜並不依賴於某個特定的建築或者地點。在聽到撒瑪利亞女人的詢問時,主耶穌教導了我們這一點,婦人對他說:“ 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上帝,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約翰福音4章19-20節)。耶穌並沒有評論說哪個地點好、哪個地點差,而是對她說:“ 婦人,你要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約翰福音4章21節)。

要知道,在耶穌的那個時代,聖殿和會堂可是人們宗教生活的中心,耶穌的回答肯定讓這個女人大吃一驚。意識到這一點,耶穌繼續解釋道,“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上帝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翰福音4章23-24節)

當我們堅信“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哥林多前書 6章19節)這個真理時,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敬拜並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的建築里了。當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被聖靈充滿時,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我們經歷和敬拜祂的地方。

延伸閱讀:閱讀並且思考羅馬書12章1節來進一步了解敬拜。

思考應用:是否在某一個特定的地點敬拜很大程度影響了你敬拜的深度以及對上帝同在的感受?你要如何操練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每日旅程:動機

Untitled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譯: 陳琳,中國

閱讀:出埃及記32章1-25

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出埃及記32章6節)。

我和先生最近見到了一位很久沒見的朋友。他站在健身房外面,跟我們講這家健身房有多好。聽起來似乎他是這家店的所有者一樣。雖然他並不是股東,但他確實在這個滿是杠鈴和其他力量訓練器械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目標和歸屬感。這裡已經成為了他的圈子,也是他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

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神聖的。我們在健身房更衣室里也應該要和在教會裡一樣為耶穌而活。當然,我並不是說追求快樂和參與有趣的活動就是在拜偶像。在C. S. Lewis的經典作品《地獄來鴻》中,一個名為「Screwtape」的惡魔告訴牠年輕的徒弟「我們要鼓勵人類去做除了極端地奉獻給上帝之外的所有極端行為。上帝為祂的世界創造了那麼多種快樂。其中有一些事情可以讓人類整天忙個不停而上帝也絲毫不會在意——比如睡覺、洗澡、吃飯、喝酒、做愛、玩耍、祈禱、工作。所以我們要扭曲這些活動讓它們為我們所用。」(第7封信和第22封信)。確實,為著一個看得見的目標、身邊的人、或是能夠滿足我們情感需要的事物而努力對我們來說要容易很多。

就像以色列人一樣,我們也總是在敬拜我們身邊的,眼目所能看到的偶像,希望它們能夠安撫我們的恐懼,指引我們的年日(以賽亞書2章7-8節)。但是出於對我們的愛,忌邪的上帝要我們單單地追尋祂(出埃及記32章7-8節;申命記4章23-24 節;雅歌8章6節)。如果我們把祂當做活着的理由,我們的整個生命,只要是在祂裡面所追求的,就都將成為我們的喜樂(詩篇84章10節;腓立比書1章21節,腓立比書3章7-8節)。

延伸閱讀:

閱讀詩篇90章1-17節,並思考明白了生命的短暫之後會如何影響我們在世的價值觀。

思考:別人看到你的日常時間記錄,他們會發現什麼呢?你現在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中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