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 走出舒適區

20161004-770-425

作者:Roxanne Robbins

翻譯:陳琳

讀經: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章19節

商業雜誌《Fast Company》中的一篇文章表明,大多數人選擇花時間跟他們相似的人待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周圍的人認同我們,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擁有相似的價值觀時,生活會變得容易很多。

“我們似乎總是想要待在舒適區里,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跟我們相似的人待在一起,”文章的作者寫道。

作為耶穌的信徒,我們被呼召加入執行“大使命”的行列,它教導我們“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基於這些,上帝允諾“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許多人因為害怕被拒絕不敢去傳福音。確實,跟與我們信仰不同的人交流不是件容易事兒。

然而,雖然我們要在行為、習慣上和“這個世界”分別為聖(羅馬書12章1-2節),我們仍然有責任踏出自己的舒適區,把耶穌基督的好消息帶給那些不認識祂的人。

當我們只想跟基督徒或是跟我們有一樣價值觀的人溝通時,記得上帝的話“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摩太前書2章4節)。

不要害怕,大膽地去傳福音吧!要記得經上的話“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加福音15章7節)。傳福音會帶給我們喜樂,走出舒適區算不得什麼。

思考:這一周里你要做些什麼讓自己走出舒適區去傳福音呢?知道上帝無論何時(即便當你跟別人傳講祂時)都“一直與你同在” 是如何激勵你的?

每日旅程:在匱乏時喜樂

20160826-770-425作者:Andy Rogers

翻譯:Abby

閱讀:哈巴谷書3章1-6節

在我們極度匱乏的時候,求你幫助我們如同這些年間你所做的那樣。——哈巴谷書3章2節

我在網上讀到了一則關於朋友父親的訃聞。我的心情很沉痛,我能夠想象,對於朋友來說,失去父親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於是我發了封安慰他的郵件,沒想到的是他很快回復了我:「這是艱難的一年,但是我仍然因着在基督里的盼望而充滿喜樂。」即使在哀悼的時候,他的口中依然充滿盼望和信心。

同樣的,哈巴谷書3章2節也讓我很吃驚。先知哈巴谷說到,「在極度匱乏的時候,他仍然對上帝偉大的作為充滿敬畏。」

哈巴谷提及的極度匱乏時期是指上帝的子民在流亡之前的那段混沌時期。當時殘忍的迦勒底王國逐漸掌權,與此同時,猶大人民背離了上帝(哈巴谷書1章:2-4節)。哈巴谷因百姓的不順服感到非常痛心並因此向上帝呼求。

當他了解到迦勒底人是上帝選來管教祂子民的工具的時候一定很吃驚。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充滿罪惡、戰爭在即的時刻,哈巴谷驚嘆上帝的作為並大聲呼求:「主啊,求你再次幫助我們…..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這是多麼令人驚奇的回應。

有時候,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我會開始懷疑上帝的主權統治。當我看到的儘是罪惡和不公正時,我也像哈巴谷一樣開始感到厭倦並抱怨。然而哈巴谷書也教會我在抱怨之後要如何回應。正如他被人熟知的語錄所說「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章4節;羅馬書1章17節;加拉太書3章11節)。

我朋友的郵件正是這種回應的寫照。在經歷失去的痛苦時他仍然滿懷盼望。哈巴谷說:「上帝的到來輝煌如光。…祂觀看,驚散列國。…祂的道路存到永遠!」(哈巴谷書3章4節,6節)。願我們今天都能在上帝身上找到我們所需的盼望和力量!

思考:

當你在極度匱乏時選擇在主里喜樂,會有什麼不一樣?默想上帝的屬性並且思考祂為何用盼望和信心充滿你?

每日旅程:敬拜和服侍

Japan

作者:Russell Fralick

翻譯:湘穎

讀經:使徒行傳13章1-5節

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保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使徒行傳13章2節

這些年來,我經常獨自一人待在樹林里很長時間。我一動不動地坐着,有知更鳥棲息在我的膝蓋上,也會有老鼠啃着我的鞋帶,一隻貓頭鷹從我的肩膀上飛走,還有一隻雄獐在不遠處防範着我——顯然認為我是敵人。

這樣的經歷對我來說相當震撼,我開始感嘆造物主的偉大,祂和我的親密程度以及祂創造萬物的完美都令我驚嘆不已。當祂使我的靈蘇醒的時候,我用感謝和讚美回應祂,感恩祂對我的愛和祂美好的創造以及祂為我所做的所有一切。

​有趣的是,使徒保羅的使命是在他讚美上帝的時候得知的:「他們侍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保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使徒行傳13章2節)。我們常常認為我們的服侍要遵循某個固定的流程,把人們聚集在一起,還要預訂一個場地。

但保羅的經歷說明,我們主要的職責是敬拜上帝。那要怎麼敬拜呢?要藉著讚美、禱告和感恩,並清楚認識祂是誰(使徒行傳13章2-3節)。這樣我們自然可以去做準備,做計劃,並找到最適合的時機(使徒行傳13章4節)。一旦我們跟從祂的旨意,盡我們的所能來敬拜祂,上帝就會提供機會。

詩篇中的很多章節都向我們展示了上帝的威嚴和令人驚嘆的大能(參考:詩篇19篇,103篇,104篇)。保羅和巴拿巴被揀選的經過明白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最重要的職分是要獻上我們的感謝,讚美和崇拜來敬拜上帝——不僅僅要在教會如此,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如此。

思考: 你生命中的哪些東西會使你想要感謝和讚美上帝?為什麼盡你所有來讚美祂是如此重要?

每日旅程:為什麼要禱告?

20161020-770-425

作者:Mike Wittmer

翻譯:湘穎

讀經:路加福音22章39-44節

於是離開他們約有扔一塊石頭那麼遠,跪下禱告,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1-42節

耶穌知道祂的天父不會答應祂的請求,但祂還是禱告了。祂為了拯救我們必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依然懇求天父撤去祂「苦難的杯」(路加福音22章42節)。為什麼耶穌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卻仍要禱告?因為祂是為著即將面臨的極大苦楚禱告(路加福音22章44節)。耶穌之所以禱告是因為禱告並不在於得到想要的,而是在於我們和天父的關係。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上帝希望我們向祂祈求呢?若我們所求的是按着祂的美意,那麼祂自然會預備好交到我們手中。假如不是,就不會成就。那為什麼上帝還要求我們通過祈求,尋找,和叩門來獲得我們所求的呢?(馬太福音7章7-11節)。為什麼上帝要我們為日用的所需來禱告呢?(路加福音11章3節)。

因為祂知道,禱告是於我們有益的。

你有沒有約會過你覺得太過優秀的人?當你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你由衷地高興,可同時你也會在她的美貌和魅力面前退縮。你害怕做錯事,害怕說錯話,因此你表現得十分不自在,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如果對方聰明的話,她會向你提問,好讓你說話。因為她知道,若你們的關係想要更進一步,你必須要能夠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沒有什麼關係比上帝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更不平衡了。我們是這個關係里不匹配的一方,很容易被上帝的無限美好和威嚴所震懾。然而,祂想和我們建立一個真誠的關係,所以祂想出了一個辦法,讓我們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上帝不需要我們在禱告中告訴祂我們所需的,但祂知道我們需要禱告。讓我們去告訴天父我們的所求吧,即使我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上帝想要聆聽我們的話語,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對祂說話!

思考:你今天需要向天父祈求什麼?為什麼將你的想法告訴祂如此重要?

每日旅程: 耶穌生平是一個悲劇?

20161110-770-425作者:Jenniferbenson Schuldt

翻譯:陳琳

讀經:歌羅西書2章12-17節

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里復活神的功用。——歌羅西書2章12節

滿地都是揉成團的紙巾。我對我讀的小說中兩個主人公深感同情,眼淚劃過臉頰。這夫婦兩人在整個故事中遭受了極深的痛苦,他們承受着家庭的苦難,孤立無援。隨着故事的發展,他們被不公正地對待,並且失去了他們的好名聲。故事的最後,他們也失去了彼此。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困苦的生活環境擊垮。有人可能會把耶穌的一生也稱之為悲劇。作為一個成年人,祂無家可歸,還經常被人誤解。法利賽人嫌棄祂,厭惡祂。甚至連耶穌的門徒也偶爾懷疑祂的神性。當祂實話地告訴別人祂是上帝的兒子,掌權的人卻認為祂褻瀆上帝而定了祂的罪(馬可福音14章61-65節)。儘管祂沒有任何罪,耶穌卻依然被審判。羅馬士兵戲弄祂、嘲笑祂,還把祂釘在十字架上。

耶穌生平是一個悲劇?才不是。祂的死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勝利——祂的復活的基礎!(約翰福音20章11-14節)。保羅寫到說上帝讓祂“死里復活”(歌羅西書2章12節)。耶穌的復活除了是肉身的奇迹,祂也“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着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章15節)。

沒有耶穌,我們的生活才是悲劇。我們將生活在罪里,也會死於我們所犯的罪;沒有盼望,也不能逃脫它的惡果。保羅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我們若靠着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章16-19節)。但是因為耶穌今天活着,我們知道祂已經“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歌羅西書2章14節)。這是勝利,不是悲劇。

思考:耶穌復活的大能對你的生命有什麼影響?回想耶穌在加略山上的得勝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每日旅程:聖誕真意

An pine tree growing naturally in Scotland.

作者:Jeff Olson

翻譯:湘穎

讀經:路加福音2章8-14節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章11節)。

在查爾斯·舒爾茨的經典電視特輯《查理·布朗的聖誕節》中,查理·布朗準備買一棵聖誕樹。作為聖誕劇的導演,查理決定不讓充斥四周的聖誕節商業化現象出現在他的劇中。

於是查理·布朗帶回一棵他認為是“真實”的聖誕樹——一棵小樹苗。可惜沒有獲得贊同。演員們都嘲笑這棵幼苗,且一邊嘲弄他一邊走出排練場。查理和他的朋友萊納斯(唯一留下的成員)開始琢磨究竟為什麼會這樣,他大聲問道:“難道沒有一個人知道聖誕節的真義嗎?”

一直在練習台詞的萊納斯道出了答案。他走到舞台的中央,完美地背誦了路加福音中的一段記載——天使向驚奇的牧羊人顯現,並宣告有一個嬰孩誕生,祂將改變世界(路加福音2章8-14節)。

縱觀近2000年的歷史,我們可能會產生另一個問題。一個在世界的隱蔽角落出生的嬰孩,從來沒有上過大學,沒有寫過書,沒有環球旅行過,也沒有擔任過公職 ——祂是如何做到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

聖經和基督徒們的見證以許多方式告訴了我們答案,但所有這些都可以用一個字來總結 ——愛。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我們所慶祝嬰孩的誕生,講述了上帝對我們愛的故事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和平與大喜樂(路加福音2章10節)。

思考:今天你可以怎樣把上帝的愛告訴一個身邊有需要的人?耶穌帶給我們最核心的喜樂是什麼?

每日旅程:樂於給予

20151202-770-425

作者:Jeff Olson

翻譯:湘穎

讀經:箴言11章23-25節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章25節)。

在我生活的地方,有個最流行的聖誕活動就是從裡到外地裝飾房屋。許多人會在家裡放置一顆松樹(有真的也有人造的),然後用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裝飾品來點綴,並在頂部放一個天使或者一顆星星。有些人會在他們的房子外面掛上許多的彩燈,去照亮所在的小城鎮。而另一些人則直接在門窗上掛上一些常青樹枝。

我的一個朋友用一副假的馴鹿角和一個鮮艷的紅鼻子來裝飾她的車頭。而有些人會製造一些有趣的聖誕節情景擺設 ——例如,我朋友的院子里有個騎着摩托車的充氣聖誕老人,旁邊還放了一個按真實大小比例製造的耶穌降生場景造型。好吧….

無論何種形式的裝飾都可以給我們帶來過節的氣氛。但是,沒有什麼比給予更能使我們體會聖誕節的精髓了。我們贈予他人禮物,為的是要慶祝我們的造物主祂美善與愛的大禮 ——耶穌基督!是祂給我們帶來了「大喜樂,是關乎萬民的」(路加福音2章10-11節)。

一個最打動我的關於給予的例子,是我在《聖誕罐》這本書中找到的。這本書提倡一整年 將零錢放進一個玻璃罐中。這樣,當聖誕節到來時,你就會有一筆不錯的財富來送給有需要的人了。這樣慷慨的行為恰好反映了所羅門在箴言中所寫的:「好施捨的…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章24-25節)。

這個聖誕節,當你慶祝耶穌的誕生時,想想你可以如何幫助有需要的人吧!在你慷慨地給予時,你就活出了基督的榮耀。

思考:
你最喜歡的聖誕節傳統是哪些?上帝如何向你展現了祂慷慨的愛?有哪些要你學習的?

每日旅程:噴薄而出的激情

20161125-770-425

作者:Remi Oyedele

翻譯:陳琳

​讀經:使徒行傳9章1-9節

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腓立比書3章12節)。

埃米特•斯坎倫,在電視劇《聖經故事》中扮演掃羅,他完美地刻畫出了這個人物形象。他所飾演的掃羅強力逼迫耶穌的信徒,這讓我膽戰心驚。我很難想象他後來會成為受人愛戴又寫了大部分新約聖經的使徒保羅!

隨着電視劇劇情的發展,在掃羅去往大馬士革的路上,他遇見了耶穌。就這樣,一切都改變了(使徒行傳9章1-9節)。在他的視力恢復的那一刻,他也明確得知上帝對他的呼召,於是這個現在被稱作保羅的人再次熱情地投入到他的工作中(使徒行傳9章20節)。只是這一次,他是為著耶穌而不是逼迫祂(使徒行傳9章21節)。當轉變歸主的保羅步入會堂宣講耶穌的時候,巴拿巴和亞拿尼亞都覺得很震驚。

保羅是一個有着堅定信仰和無限熱情的人。他崇尚真理,並毫無保留地讓每個人知道他的立場。今天,全世界的人讀他的書信,並把它們作為基督徒信仰的指導。他的熱情被傳頌到千萬代(腓立比書3章12節)。

如果你我都以激情、信念和熱誠為上帝而活的話,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羅馬書8章19節說,「受造之物切望等候上帝的眾子顯出來。」當受造物屏息等候上帝顯現在祂子民中時,我們可以讓人們從我們身上看到上帝的光輝,因為我們是按照祂的形像所造的。

願我們都像保羅一樣,讓世界看到我們對上帝的熱情,沉浸在對上帝奇妙作為的啟示中!

思考:上帝賜給你哪些恩賜和才能?祂要怎樣帶領你熱情滿滿地宣揚祂的真理呢?

每日旅程:為他人着想

20161102-770-425

作者:Tim Gustafson
翻譯:湘穎

讀經:申命記22章1-8節

冬天我住的地方路面總是會結冰。去年冬天的一天,上班途中的路況相當糟糕。當綠燈亮起時,前面的車想方設法要衝進路口卻無能為力。因為摩擦力太小,車輪打滑,在紅燈亮起時——車才終於緩緩地進入了路口,讓我的車一點位置都沒能移…

這麼惡劣的天氣,幹嘛不換好輪胎出來呢?在等待下一個綠燈時,我心裡這樣想。但是我立馬感到內疚。因為我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幫助這個司機,而是希望他不要出現在我前面。

耶穌說,律法是基於兩條誡命:「盡心愛主你的上帝」和「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7-40節)。在前面那輛車裡的「鄰居」不需要我的抱怨,而是需要有人幫他推一把。

舊約中的許多律法似乎很難理解。但他們是有原因的——每一個規則都是針對特定的時間和文化背景。要了解申命記22章1-4節很容易,它指示以色列人要關照他們鄰居的財產和牲口。但為什麼8節又說:「你若建造房屋,要在房上的四周安欄杆」呢?屋頂是當時會客的地方。正如經文所說的那樣,「免得有人從房上掉下來,流血的罪就歸於你家。」

其實,上帝是要我們為別人着想。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不是每種特定的情況都有對應的詳細法則。但我們可以時時刻刻地生活在聖靈的指導下,並謹記「愛人如己」。

與其希望我的鄰居不要擋我的道,倒不如我從車上走下來去幫助他——為要彰顯上帝的愛。

每日旅程:忙碌的懶蟲

odj-oct-30讀經:箴言10章1-9節

「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箴言10章5節)

懶惰?一定不是我。我忙得很。早起晚眠。由早到晚,我的日程都安排得滿滿。我喜歡我所從事的工作,也很高興能把事情完成。我用打籃球的熱情,努力做好
每日要做的事情。

基督徒博客C.J.馬哈內(C.J.Mahaney)所寫的這些話,我十分贊同。每天忙忙碌碌,且能把工作完成,不是很好嗎?

然而,如果我們領悟箴言中真正的勤奮,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忙碌的懶蟲。讓我解釋一下吧。箴言10章5節指出,勤奮的人是既忙碌又有智慧的。意思是,勤奮的人手腦並用。他能分析自己的處境,從而在工作中作出明智的判斷。在不同的環境中,他知道該做什麼、說什麼。面對挑戰,他絕不退縮,靠着上帝的幫助,他知道如何乘風破浪和繞過急流險灘。他知道智慧不僅僅是高智商,而是在於懂得敬畏上帝(9章10節)。

一個勤奮的人,曉得在收成的期盼中努力工作。她有明確的目標,而且她會在適當的時候採取行動,就是在夏季收成。

她明白忙碌不能使我們免於懶惰,許多人可以忙忙碌碌,卻沒有成就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他們是忙,但都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情,而該做的事情,卻沒有做。

勤奮來自分析、期盼、適當的行動,以及努力完成――所有這些都是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催促我們要去行的。當我們編排日程的時候,讓我們懂得先做能配合上帝計畫的事情。為上帝而勤奮,不僅僅是忙忙碌碌。謝葆芳

相關經文:
‧箴言6章6-11節
‧提摩太後書2章3-5節

問題思考:
你為什麼事情忙忙碌碌?在這星期,你當怎樣調整你的時間去更多的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