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新的人類

讀經: 使徒行傳2章1-12節


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使徒行傳2章6節


當我參觀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時,有件藝術品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巴西藝術家西爾都.梅瑞爾(Cildo Meireles)的創作,他用幾百台舊的收音機堆成一座巨塔,每台收音機都播放不同頻道的節目,製造出令人困惑、難以聽懂的聲音,這個作品被稱為《巴別塔》。

這個作品的名稱相當貼切。上帝在巴別塔混亂人類的語言,攔阻他們想要通天的意圖(創世記11章1-9節)。當人類再也無法彼此溝通之後,就以不同的方言區分成許多族群(10-26節)。從此以後,人類因語言的隔閡而難以互相瞭解。

但這件事還有後半部。聖靈於五旬節降臨在初代信徒當中,使眾信徒開口說不同的方言頌讚上帝,當日來自各國聚集在耶路撒冷的眾人都聽見了各人本鄉的語言(使徒行傳2章1-12節)。這個神蹟使眾人無分國籍或語言都聽到同樣的信息,逆轉了巴別塔的混亂!

在這個種族和文化都多元分歧的世界裡,這真是個好消息!上帝要藉著耶穌從萬國、萬族和萬口中,建立一群新的人類(啟示錄7章9節)。當我站在泰特現代美術館裡,不禁想像這些收音機都突然被轉到一個新的頻道,向館內所有的人播放一首相同的詩歌:「奇異恩典,何等甘甜!」

— 霍薛頓

你和異族異鄉的基督徒,要如何超越差異、合而為一?
你要如何促進和諧呢?


上帝正打破藩籬,建立新的人類。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0-31章;腓利門書1章


靈命日糧 : 最安全的地方

讀經: 詩篇46篇1-11節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詩篇46篇1節


當颶風佛羅倫斯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北卡羅來納州的威明頓市逼近時,我女兒也準備離開家園。她一直希望颶風會轉向,所以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始收拾。她急急忙忙地挑重要的文件、照片和物品,決定要帶什麼離開。她後來告訴我:「沒想到離開是這麼困難,在那一刻,我也不知道回來時這裡還會留下些什麼。」

人生會面臨不同形式的風暴,如颶風、龍捲風、地震、水災、婚姻或親子關係出問題,或突然失去健康與財富。許多我們所看重的事物都可能瞬間化為烏有。

聖經向我們指明了一個在風暴中最安全的地方:「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我們也不害怕。」(詩篇46篇1-3節)

這篇詩篇的作者是可拉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可拉原本事奉上帝,但卻因悖逆而在地震中滅亡(參閱民數記26章9-11節)。這些作者都表現出謙卑的態度,以及他們對上帝的偉大、憐憫和救贖之愛的深刻理會。

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但上帝遠超過一切的難處。那些奔向救主的人將發現祂永不動搖,上帝永恆愛的懷抱是我們最安全的地方!

— 龐雅各

上帝啊,祢遠大於風暴。求祢幫助我,將各樣的恐懼
都交託在祢手中,並信靠祢永不止息的愛。


生命中遇到不可預期的風暴時,上帝如何賜你平安?你今天要如何奔向祂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 : 和解之門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4-21節


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哥林多後書5章18節


在愛爾蘭都柏林的聖派翠克大教堂內,有一扇門述說著五百多年前的故事。在1492年,巴特勒和菲茨傑拉德這兩個家族為了爭奪權位而起了衝突。後來衝突越演越烈,巴特勒家族躲進大教堂避難。當菲茨傑拉德家族要求停戰時,巴特勒家族不敢開門。於是,菲茨傑拉德家族在門上切開一個洞,他們的領袖則冒險從洞中向對方伸出和平之手。這兩個家族終於和解,從仇敵變成了朋友。

上帝也有一扇和解之門。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使徒保羅也熱切地傳達了上帝與人和好的信息。由於上帝無限的愛,祂主動讓我們能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恢復與祂的關係。我們曾遠離上帝,但因上帝的憐憫,祂並未撇棄我們。上帝還藉著基督使世人與祂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哥林多後書5章19節)。上帝使無罪的基督擔當我們的罪,滿足了上帝對公義的要求,使我們能藉著基督與祂和好(21節)。

一旦我們接受上帝伸出的和平之手,就被賦予傳揚這個和好信息的重責大任。這位奇妙慈愛的上帝會完全赦免相信祂的人,並恢復與他們的關係,現在讓我們成為祂的和平大使,傳揚這好消息吧!

— 彭絲嵐

上帝啊,謝謝祢並未讓我留在絕望、永遠與祢隔絕之處。
感謝祢藉著耶穌為我提供一條親近祢的道路。


對你來說,上帝與人和好有何意義?你如何將這和好的信息傳給那些需要的人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提多書2章


靈命日糧 : 傷痕

讀經: 約翰福音20章24-29節


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翰福音20章27節


母親在後院種了一大片熊貓三色堇,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穿梭起舞,小時候的我總是渴想抓一隻來收藏。有一次,我從後院跑進廚房去拿玻璃罐,想要抓蝴蝶。當我匆忙跑回後院時,卻不小心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玻璃罐的碎片割傷了我的手腕,留下一道難看的疤痕,那時醫生縫了18針才將傷口縫合。如今這道像毛毛蟲的傷痕仍在我的手腕上,述說了受傷與痊癒的故事。

當耶穌從死裡復活向門徒顯現的時候,祂身上仍帶著傷痕。約翰提到,多馬要親眼看見耶穌「手上的釘痕」。幾天後,耶穌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約翰福音20章25、27節)。為了讓門徒確信祂就是那位釘十字架的耶穌,祂從死裡復活的時候,仍舊帶著明顯的受難記號。

耶穌的傷痕證明祂是我們的拯救者,述說了你我得救贖的故事。祂手上和腳上的釘痕,還有肋旁的傷痕,揭示了一個事實,就是主耶穌為我們而遭受傷害,忍受痛苦,也為我們從死裡復活。耶穌成就這事,為要使人能與上帝和好並且變得完全。

你曾思索耶穌留下這些傷痕的意義嗎?

— 莫麗莎

主耶穌,感謝祢用祢的傷痕向所有人訴說祢的心意。
求祢幫助我因祢所受釘痕的意義,更加愛祢。


你受了什麼傷害,今天需要帶到耶穌面前?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2-23章;提多書1章


靈命日糧 : 照亮黑暗

讀經: 約翰福音1章5節,16章1-11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有一本感人肺腑的英文書(These Are the Generations),主人翁裴先生描述了上帝的信實,以及福音的能力如何穿透黑暗。他的祖父、父母和他自己的家庭都因宣揚福音而遭迫害。裴先生雖然因為向一位朋友傳福音而坐牢,但很奇妙地,他在坐牢時信心反而越成長。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他父母的身上,當他們被送進集中營時,仍不斷與人分享基督的愛,他們的信心也愈加增長。裴先生發現,約翰福音1章5節是真實的寫照:「光照在黑暗中,黑暗不能勝過光。」(新譯本)

耶穌在被捕與受難之前提醒門徒,未來他們會遇到許多艱難、被人逼迫。耶穌明言,眾人「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約翰福音16章3節)。但耶穌也安慰門徒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33節)

雖然大多數的基督徒不像裴先生和他的家人一樣,必須忍受殘酷的逼迫,但我們也會面對種種難處。然而,我們不需灰心或抱怨連連,因為你我擁有耶穌應許所差來的聖靈(7節),祂是我們的幫助者。我們可以尋求祂的引導與安慰,上帝同在的大能可以照亮黑暗,使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仍站立得穩。

— 華琳妲

親愛的天父,求祢保守看顧每一個為持守基督信仰
而遭受迫害的弟兄姐妹。


你或你朋友曾因身為基督徒而經歷何種困境?當苦難臨到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0-21章;提摩太後書4章


靈命日糧 : 未知的路

讀經: 以賽亞書42章10-17節


我要引瞎子行不認識的道,領他們走不知道的路。-以賽亞書42章16節


人們常問我是否有未來的五年計畫。但我對未來的五年一無所知,如何預先規劃一條未知的路程呢?

回想起1960年代,我在頂尖的史丹佛大學從事學生福音工作。我在大學時期主修體育,擁有美好的時光,但成績平平,我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在這些優秀學生當中做福音工作。很多時候,我在校園裡徘徊,彷彿瞎眼的人在黑暗中摸索,懇求上帝讓我明白該從何開始。直到有一天,一名學生突然邀請我在他的弟兄小組帶領查經班,這成為我服事的起點!

上帝不會站在你我人生的交叉路口上,告訴我們該走哪條路,因祂是引導我們的嚮導而非指路的路標。上帝會與我們同行,帶領我們走未知的路,我們只要單單與祂同行。

人生的旅途並不是一條康莊大道,而是崎嶇之路。但上帝已經應許我們,祂要「使黑暗變為光明,……並不離棄[我們]」(以賽亞書42章16節)。上帝會一路陪伴你我同行。

使徒保羅說,上帝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我們可以展望未來、設定目標,但上帝的意念遠超越我們的計畫。我們不要過於堅持自己所定的計畫,看上帝如何帶領吧!

— 羅大衛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為我所訂的計畫,
遠超過我所能測度,求祢幫助我能跟隨祢的帶領。


上帝以何種方式使你從黑暗進入光明?在與上帝同行的路程中,什麼是你最大的喜樂?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8-19章;提摩太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大能勇士

讀經: 士師記6章1、11-16節


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士師記6章12節


十八歲的艾敏經常在社交媒體上談到對耶穌的信仰,但有人卻批評她的喜樂和對耶穌的愛,有人對她作出人身攻擊,取笑她的外表,還說她愛上帝是因為愚笨。即使這些惡意中傷的言詞令艾敏心靈受創,但她仍因愛耶穌和愛人,繼續以剛強的信心傳揚福音。有時候,別人的評論也會讓她質疑自己的身分和價值,但這時她就會尋求上帝的幫助,為迫害她的人禱告,默想聖經的經文,並倚靠聖靈所賜的勇氣和信心,恆久忍耐。

基甸面對殘酷的欺壓者米甸人(士師記6章1-10節)時,雖然上帝稱他為「大能的勇士」,但他卻充滿懷疑和不安,覺得自己一無是處(11-15節)。他不止一次懷疑上帝的同在和自己的能力,但最終他憑信心順服上帝。

當我們信靠上帝時,就能靠主活出自己在上帝眼中的身分與價值。即使所遇到的迫害會使我們懷疑自己的身分,但這位慈愛的天父已應許會與我們同在,為我們爭戰。祂會以完全的愛來裝備我們,以無盡的恩典保守我們,並以全然可信的真理護衛我們,使我們可以像大能的勇士放膽前行。

— 鄧書琪

主啊,每當有人誘使我們懷疑自己的價值,
或質疑自己獨特的角色時,
求祢幫助我們記得祢的大愛,並以祢的恩典來回應。


當你懷疑自己的身分和價值,哪些經文使你信心堅定?你如何面對別人言語的攻擊?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5-17章;提摩太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街頭醫療隊

讀經: 馬可福音2章13-17節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2章17節


由於注射毒品的遊民日益增加,舊金山的城市醫療人員便決定帶醫療隊走上街頭,為那些染上鴉片類藥物成癮的露宿者提供藥物治療。一般而言,醫生都是在診所等待患者上門求診,但這個計畫卻是由醫療隊前往街頭,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提供醫療服務。遊民不必應付交通問題,也無需擔心忘記了看醫生的日期。

這些醫療隊員願意前去關心這些需要關懷的人,讓我想起耶穌也因著我們的需要而來到我們當中。在耶穌的傳道工作中,祂「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16節),耶穌所尋找的正是那些宗教領袖不屑和忽視的人。當人問耶穌為什麼要這樣做時,祂回答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17節),祂還進一步說明,祂來到世上是要呼召罪人與祂建立關係,而不是呼召義人。

羅馬書3章10節告訴我們:「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當我們意識到我們都「病了」,並且需要醫生的時候,對於耶穌樂意與「罪人和稅吏」(包括我們)一同吃飯的這件事,就更能心存感恩。同樣地,像舊金山的醫療隊一樣,耶穌也任命我們成為祂的「街頭醫療隊」,將祂拯救人的信息帶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 洪可婷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
在我的苦境中伸手搭救我!


耶穌如何尋找你?你可以將耶穌的福音帶給誰?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14章;提摩太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恩典的種子

讀經: 馬可福音4章26-29節


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馬可福音4章27節


印度一名男子努力了將近四十年,讓一片乾旱的沙質荒地重現生機。當他看到自己所愛的沙洲逐漸受到河流的侵蝕,也遭受失衡的生態系統所破壞時,他就開始在沙洲上種樹。每次種一棵,先是竹子,後是棉花。如今,沙洲上茂密的森林和大量的野生動物已佔地將近5.5平方公里。但這名男子堅稱,荒地重生並不是他的成就,而是出於自然界的奇妙運作。他驚嘆風的力量將種子帶到肥沃的土地,鳥類和動物都參與播種,而河流也有助於花草樹木的生長。

這個受造世界以我們無法理解或控制的方式運作,耶穌說上帝的國度也是如此,祂說:「上帝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馬可福音4章26-27節)。上帝將生命和醫治賜給世人為禮物,這並不需要我們來操控。我們只需按照上帝的吩咐而行,便能看見新生命的誕生,並知道這一切都是祂的恩典。

我們常常以為靠著努力就能讓人心改變,或確信堅持到底就會有成果,但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承受這種令人疲憊不堪的壓力,因為上帝會令我們所撒的種子都發芽成長,這全都是祂的恩典。

— 郭惟恩

你會把哪些事情的發展或成果,當成是自己的責任呢?
為什麼信靠上帝的恩典而非倚仗自己的努力至關重要?


從古至今,上帝國度的擴展全憑祂的恩典。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9-11章;提摩太前書6章


靈命日糧 : 相互交織

讀經: 傳道書4章9-12節


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章12節


有位朋友給了我一棵她種了四十多年的室內盆栽。這棵跟我差不多高的植物,從三個細長的枝幹長出許多大葉子。時間久了,葉子的重量使這三根枝幹都向地板彎曲。為了讓枝幹伸直,我在花盆底下放了三角椎,把它移到窗戶旁邊,希望葉子能因為向陽作用而向上長,調整它的不良姿勢。

我得到這棵植物不久,在一家公司的接待室裡也看到了相同品種的盆栽。雖然也是由三根細長的枝幹發芽長葉,但這些枝幹卻是相互交織,形成更粗壯、更堅固的主幹。這株植物完全無需藉由外力就能屹立挺拔。

很多時候,兩個不同的人可能在同一個「盆子」裡待上許多年,若兩人漸行漸遠,那麼他們也較少機會經歷上帝所賜的福分。然而,若兩人的生命能靠著上帝相互交織,就能變得更加親密和穩妥,彼此間的關係也更為堅固,正如傳道書說:「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4章12節)

其實,婚姻和友誼都像室內盆栽一樣,需要用心培養、細心照料。若要有美好的婚姻關係和友誼,就必須包含屬靈層面,即讓上帝成為每一個關係的中心。祂已賜下我們最需要的的愛與恩典,讓我們彼此能喜樂地連結在一起。

— 史珍妮

對於你的至親至愛,你要如何增加與他在主裡的連結?
以同心服事上帝為優先,如何改變你與他人的關係?


讓我們在各種親密的關係中,都以上帝為中心。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6-8章;提摩太前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