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奇妙的觸摸

讀經: 啟示錄1章9-18節


祂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啟示錄1章17節


那只是一個輕輕的觸摸,卻讓柯林的心境完全轉變。柯林和一小群同工正預備到一個敵視基督徒的地方做慈善工作,隨著日子逼近,他的壓力就越大。當柯林與一位同工傾訴心中的憂慮時,這位同工就輕輕地把手放在柯林的肩膀上,說了一些鼓勵的話。柯林之後回想起來,覺得那輕輕的觸摸就像是個轉折點,強而有力地提醒他一件事實,那就是上帝一直與他同在。

約翰是耶穌親密的朋友和門徒,他因傳福音的緣故被放逐到荒涼的拔摩島上。在那裡,約翰聽到「有一個大聲音,好像號筒的響聲」(啟示錄1章10節,新譯本)。在這讓人震驚的聲響過後,他看見了主耶穌,嚇得「仆倒在祂腳前,像死了一樣」。然而,在約翰感到驚恐的時刻,他得著安慰和勇氣。約翰寫道:「祂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17節)

有時,上帝會將我們帶離自己的舒適區,為要讓我們看見新的事物,磨練我們,幫助我們成長。但祂也賜下勇氣和安慰,好讓我們能適應各種情況。上帝不會讓我們獨自面對考驗,祂掌管一切,並將我們放在祂的手掌心。

— 葛庭墨

耶穌,求祢幫助我,讓我在驚恐害怕之中,
仍能經歷祢的同在和撫慰。


上帝如何把你帶出舒適區?祂賜給你哪些朋友,使你得到支持和安慰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5章;提摩太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這就是我

讀經: 雅各書3章7-12節


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雅各書3章10節


電影《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的歌曲《這就是我》讓人無法忘懷。這部轟動一時的音樂劇電影取材自傳奇人物巴納姆(P. T. Barnum)和他的巡迴馬戲團。劇中人物因未能符合社會規範而遭人辱罵和污蔑,對於這些具破壞性的冷言冷語,他們在歌詞中將之描繪成會讓人傷痕累累的子彈和匕首。

這首歌極受歡迎,這顯示出許多人因攻擊性的話語而承受無形但真實的創傷。

雅各明白言語能造成破壞和持久性的傷害,所以他說舌頭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各書3章8節)。雅各用這令人震驚的比喻,強調信徒需明白言語的巨大力量。雅各也更進一步提到,先是用舌頭讚美上帝,後又咒詛有上帝形象的人,兩者何等矛盾(9-10節)。

《這就是我》的歌詞呼籲我們無需畏懼別人言語的攻擊,堅信所有人都是榮美的,這合乎聖經的教導。聖經表明每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尊榮和特質,不是因為我們的外貌,也不是我們所做的事,乃因我們每個人都是出自上帝的精心設計,是祂獨特的傑作(詩篇139篇14節)。我們對人說的話或對他人的評價都帶著力量,能強調這令人感到安慰的事實。

— 夏莉珊

上帝啊,謝謝祢創造了我們每一個人。
幫助我們能用口來讚美祢,
也用口來激勵那些祢以巧思所創造的人們。


你曾用言語傷害了誰,現在需要向他請求寬恕?今天你要如何鼓勵人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章;提摩太前書3章


靈命日糧 : 腳的福音

讀經: 約翰福音5章1-9節


主啊,祢救我的命免了死亡,⋯⋯ 救我的腳免了跌倒。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詩篇116篇8-9節


看到這則廣告,我不禁嘴角上揚:「您的雙腳一定會說,這是有史以來最舒服的一雙襪子!」接著,為了進一步宣傳這雙襪子為何是雙腳的一大福音,廣告中還說每賣出一雙襪子,廠商就會捐出一雙給有需要的人,因為在收容中心裡很多人都需要襪子。

想想那個臥病38年無法行走的人(約翰福音5章2-8節),當耶穌醫治了他的腳,他的臉上必定也綻開笑容。但再想想當時猶太領袖的神情。他們看到耶穌關心這個長久以來未能得到幫助的人,醫治了這人的雙腳和心靈,可惜他們全然不為所動,反而控告這人和耶穌違背律法的規條,也就是觸犯在安息日不准工作的規定(9-10、16-17節)。猶太領袖的眼中只有律法,但耶穌卻看到這人需要憐憫。

起初,那個得醫治的人還不知道是誰給了他健全的雙腳,等他明白之後才告訴別人,是耶穌使他得著痊癒(13-15節)。也正是這位耶穌,讓自己的雙手和雙腳被釘在十字架上,使身心靈遭受重創的世人,包括那人和我們,都能領受最美好的福音。

— 狄馬汀

你身邊的人有哪些需要?
耶穌在哪方面滿足了你的需求?


去告訴別人,耶穌如何使你得著醫治。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5-66章;提摩太前書2章


靈命日糧 : 愛的盛宴

讀經: 約翰福音6章47-59節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約翰福音6章51節


丹麥電影《芭比的盛宴》描述,在一個偏遠貧苦的濱海村莊,住著一群生活嚴謹簡樸的清教徒,因長期壓抑而充滿抱怨。一天,來了個叫芭比的法國難民,身為當地教會領袖的兩位年長姐妹接納了芭比。此後14年,芭比一直做她們的管家。後來,芭比無意中贏得一大筆錢,便邀請12名會友享用一頓極盡豪奢的法式料理,從魚子醬到派皮鵪鶉,不一而足。

隨著一道道佳餚被端上桌,賓客們從不安到放鬆。有些人得到饒恕;有些人重拾愛心;有些人想起見過的奇蹟,兒時所學習的真理。有人問說:「記得以前老師怎麼教的嗎?」有人回答:「小朋友,要彼此相愛!」等到這場盛宴接近尾聲時,芭比才告訴那兩位姐妹,她為了這宴席已耗盡所有。她捨棄了一切,包括放棄回去當她的巴黎名廚,為的是要使她的這群朋友可以享受美食,可以再次敞開心懷。

耶穌以異鄉人也是僕人的身分來到世上,祂捨棄了一切,為要使我們飢渴的心靈得飽足。在約翰福音,耶穌提醒眾人,從前他們的祖先在曠野漂流忍飢耐餓時,上帝賜下鵪鶉和嗎哪(出埃及記16章)。這些食物能暫時讓人得飽足,但耶穌應許人若相信祂是「生命的糧」,「就必永遠活著」(約翰福音6章48、51節)。祂的犧牲能滿足我們心靈的飢渴。

— 畢愛敏

上帝如何滿足你的飢渴?
你如何毫無保留地付出呢?


耶穌為我們捨身流血,讓我們得著生命的糧和活水。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2-64章;提摩太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次等成員?

讀經: 羅馬書16章3-13節


又問我親屬與我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羅馬書16章7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領導人之一。但卻少有人知道,其實威爾遜在1919年歷經嚴重的中風之後,他的妻子幾乎一手包辦他所有的事務,連哪些事該讓威爾遜知道也全由她決定。事實上,當代歷史學者甚至相信,有一段短暫的時間,擔任美國總統的其實是第一夫人艾迪絲.威爾遜。

若談到初代教會有哪些領袖,我們大多會說是彼得、保羅和提摩太,因為聖經詳細記載了他們的恩賜和事蹟。但在羅馬書第16章,保羅卻列舉了將近40位背景各異的人,其中有男有女,也有奴隸、猶太人和外邦人。這些人都個別以不同的方式,對初代教會的建立貢獻一己之力。

顯然地,保羅非但沒有將他們視為教會中的次等成員,反倒給予最高的敬意,並且提到他們在使徒中深受敬重(7節),當得稱讚,因他們事奉耶穌。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太過平凡,不可能成為教會的領袖。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能用所擁有的恩賜來服事和幫助人。讓我們靠著上帝的大能,善用自己的恩賜榮耀祂吧!

— 陳鍾華

作為基督身體的一分子,為何你不該妄自菲薄呢?
在你的教會中,你可以用什麼方式去服事人呢?


別忘了,我們是基督身體中重要的一分子!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9-61章;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剛柔並濟

讀經: 約翰福音8章1-11節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章7節


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曾如此描述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人類歷史中少有這樣一位剛柔並濟的人,兼具剛強與柔和⋯⋯在他的意志和情感中,並存著看似矛盾的猛烈風暴與難以言喻的完美和平。」「剛柔並濟」道盡了林肯如何施行總統職權,同時又關切人們對爭取自由的渴望,致力於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然而,縱觀古今中外,只有耶穌基督能在力量與溫柔、權能與憐憫之間,達到最完美的平衡。在約翰福音第8章,一群宗教領袖故意刁難耶穌,要看祂如何處置一個有罪的女人,耶穌便展現出了剛強與柔和。耶穌果斷地拒絕這群噬血暴徒的要求,讓他們將論斷的眼目轉回到他們自己身上,祂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7節)。接著,祂流露出溫柔憐憫,對那女人說:「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1節)

在我們與人相處時,當努力效法耶穌的剛柔並濟,這可展現天父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使我們更像基督。在這個渴望溫柔憐憫和剛強正義的世界上,我們可以向世人彰顯上帝的剛柔並濟。

— 柯貝爾

基督有憐憫與公義,相比之下,
你是如何回應這破碎的世界?
你在哪方面需要上帝的幫助,使你能以剛柔並濟待人?


耶穌以憐憫和公義對待這失喪的世界。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6-58章;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讚美之時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25-34節


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使徒行傳16章26節


在2014年,年僅9歲的威利在自家前院遭人綁架。在綁匪開車四處兜轉的期間,威利一遍遍地唱著他最喜歡的讚美詩歌。在被綁架的三小時歷程中,綁匪一再喝令他保持安靜,但威利卻無視綁匪的命令,繼續唱詩歌讚美上帝。最後,綁匪竟然讓威利安然無恙地下車。後來,威利敘述這段經歷的時候,他說,當他感到信心戰勝恐懼時,綁匪似乎因為這首詩歌而感到焦慮不安。

威利面對危急狀況的反應,讓我聯想到保羅和西拉的經歷。在被施以杖刑且被關進監牢之後,他們就「禱告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使徒行傳16章25-26節)。

當獄卒親眼目睹保羅和西拉所信的上帝施展大能,便相信這位上帝,甚至他和他全家人都領受了洗禮(27-34節)。那一夜,藉著讚美上帝,各人身上或心靈的鎖鏈都被斷開了。

我們也許不會像保羅、西拉,或像威利那樣,經歷明顯或戲劇性的拯救,但我們知道,上帝會回應祂子民的讚美!當上帝運行做工時,祂會斷開一切鎖鏈。

— 葉芮敏

保羅和西拉在患難中向上帝禱告,你可從中學到什麼?
當你面臨困境時,如何應用這些原則呢?


[上帝]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詩篇22篇3節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3-55章;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是苦或甜?

讀經: 以西結書2:4-3:3


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以西結書3章3節


我的鼻子上長了一塊斑,但我過了大半年才去看醫生。切片檢查的結果幾天後就出來了,是我不想聽到的:皮膚癌。雖然我的這個腫瘤可以動手術切除,也不會危及生命,但我還是覺得這個事實有如苦藥,讓人難以接受。

上帝也曾吩咐先知以西結吃下似乎像苦藥的書卷,其上寫著哀號和悲痛的話(以西結書2章10節,3章1-2節)。這本書卷「充滿[以西結]的肚腹」(3章3節),以西結便向上帝看為「面無羞恥,心裡剛硬」(2章4節)的以色列百姓講述其中的話。這本充滿糾錯、警戒人的書卷,吃起來本應像苦藥一樣,但以西結吃了之後,卻說他「口中覺得其甜如蜜」(3章3節)。

看來以西結學會了領受上帝的訓誨。他並不逃避上帝的責備,他明白這些對生命有益的教導都是「甜」的。上帝以慈愛教導和糾正我們,要讓我們活出榮耀祂、討祂喜悅的生命。

有些真理和事實會有如苦藥,但有些卻是甘甜無比。如果我們記得上帝深愛我們,祂的話語嚐起來就比蜂蜜更甜。上帝賜下祂的話語,是要使我們得益處,讓我們得著智慧和能力去原諒別人,約束自己不說人是非,且能忍耐不公平的待遇。願上帝讓我們明白,祂的智慧是如蜜甘甜的忠告!

— 洪可婷

在最近幾週內,上帝向你顯明了哪些真理或事實?
對你而言,這些是苦藥還是蜂蜜呢?


上帝的真理甜如蜜!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0-52章;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


靈命日糧 : 安靜的生活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9-12節


要立志過安靜的生活。-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節,新譯本


相信我們小時候都聽過這個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有時甚至連大人都不能豁免。人們會問這問題是出於好奇心,想從答案中知道他人的志願或理想。從小到大,我的答案不斷地改變,一開始我想當牛仔,後來想做卡車司機,接著又想當軍人,最後我進了大學,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然而,似乎從未有人向我建議,我也從未認真思考「要立志過安靜的生活」。

但這卻是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教導。首先,保羅勉勵信徒要彼此相愛,更要愛所有主內的弟兄姐妹(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0節),又勸導他們在任何崗位上都「要立志過安靜的生活」(11節,新譯本)。這是什麼意思呢?保羅乃是要信徒「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既可得到非基督徒的尊重,也不會造成別人的負擔(11-12節)。我們不應阻止孩子追求夢想或愛好,但也許可以鼓勵他們,不論選擇做什麼,都不要爭強鬥勝,失去安靜的心。

在我們現今的社會,立志和安靜似乎沒有一點關係。但聖經的教導絕不會毫無關聯,也許我們應該思想,如何立志過安靜的生活。

— 博約翰

天父,我願意過安靜的生活,但深知這並不容易。
求祢賜我恩典,讓我能安分守己,
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不要製造更多爭吵。


你對「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有什麼想法?你能學習像誰一樣過安靜的生活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7-49章;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乾草堆中的禱告

讀經: 哥林多後書1章8-11節


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哥林多後書1章11節


撒母耳‧米勒(Samuel Mills)和他的四個朋友時常一起禱告,祈求上帝差派更多人去傳揚耶穌的福音。1806年的某一天,他們在河邊聚集禱告,突然遇到暴風雨,只好躲進乾草堆中避雨,並繼續禱告。此後,他們每週的禱告會被稱為「乾草堆禱告會」,帶動了普世宣教運動。直到如今,「乾草堆紀念碑」還矗立在美國威廉斯學院的校園裡,提醒我們上帝會透過禱告成就大事。

天父樂見祂的孩子們在祂面前同心合意地禱告。這就像一個家庭聚會,大家有一致的目標,有同樣的負擔。

使徒保羅在遭遇極大的患難時,同樣深知上帝會透過別人的禱告來幫助他。正如他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祂將來還要救我們。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哥林多後書1章10-11節)。上帝選擇藉著我們的禱告,特別是眾人同心合意的禱告,來成就祂在這世上的工作,就像第11節後半節說:「好使許多人為著我們所蒙的恩獻上感謝。這恩是藉著許多人的代求而得到的。」(新譯本)

讓我們一起禱告,好使我們能在上帝的美善中一同歡樂。這位慈愛的天父正等著我們來到祂面前,祂要透過我們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 謝葆芳

你可以和其他人為哪些事同心代求呢?
當你和別人一起禱告時,你的信心如何愈發堅定?


當我們一起禱告,就是一起同工。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5-46章;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