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不夠資格?

讀經: 創世記6章9-18節


挪亞與上帝同行。-創世記6章9節


雖然我不會寫電腦編碼,也欠缺企業經營方面的知識,但是在大學畢業後,一間科技顧問公司還是雇用了我。在面試進入這間公司的過程中,我瞭解到這間公司看重的並不是工作經驗,而是個人素質。他們認為新進員工最重要的是能夠有創意地解決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並且能與團隊良好地合作。這間公司認為只要新員工擁有這些個人素質,至於其他技能都可以藉著教導而學會。

挪亞的履歷也不符合建造方舟的要求。挪亞不是造船工人,也不是木匠。他是個農夫,是整天在農田裡,腳沾泥巴、手扶著犁的人。然而,在上帝決定要除去當時世界的敗壞時,挪亞因「與上帝同行」(創世記6章9節)而顯得與眾不同。上帝看重的是挪亞願意受教的心,這讓挪亞有能力去抵抗周遭的墮落敗壞,做合上帝心意的事。

當我們有機會服事上帝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勝任。值得慶幸的是,上帝未必在意我們擁有何種技能,祂所看重的乃是我們的品格,我們對祂的愛,以及我們願意全心信靠祂。當聖靈在我們裡面建立了這些特質,祂就可以在任何大小事上使用我們,在地上成就祂的旨意。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讓我有顆樂意服事祢的心,
願意在任何崗位服事祢。
求祢在我缺乏經驗的領域裝備我,
以聖靈充滿我,讓我能榮耀祢。


你想要上帝塑造你哪些品格特質?向祂祈求吧!



全年讀經:
雅歌4-5章;加拉太書3章


靈命日糧 : 四圍的盾牌

讀經: 詩篇3篇


但祢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詩篇3篇3節


我們教會的聖樂傳道保羅極有音樂恩賜,卻不幸在一次划船事故中喪生,那時他只有31歲。當他過世時,我們教會經歷了極度的傷痛和失落。保羅和他的妻子杜朗妲曾經歷多次的傷痛,他們埋葬了幾個胎死腹中的孩子,如今這些小墳墓的附近又要多添一座新墳。這個家庭所經歷的心碎事件使那些愛他們的人深受打擊,心如刀割。

大衛也經歷過個人和家庭所帶來的傷痛。在詩篇第3篇,他描述了兒子押沙龍的反叛令他痛苦難當。當時,大衛沒有留在城內與其交戰,而是逃離家園和王宮(撒母耳記下15章13-23節)。雖然「有許多人」認為大衛被上帝拋棄(詩篇3篇2節),但大衛深知事實並非如此。他將耶和華視為他的保護者,是他四圍的盾牌(3節),並因此求告祂(4節),杜朗妲也是如此。當教會數百人聚集追悼她的丈夫時,她在悲痛中仍以溫柔的嗓音唱出詩歌,表達她對上帝的信心。

當我們的檢驗報告結果不樂觀、財務壓力無法減輕、試圖與人和好卻以失敗告終,或痛失摯愛時,願我們也能堅定地說:「但祢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3節)

— 簡恩德

當你處於不堪負荷的情況中,你會如何回應?
知道上帝是你四圍的盾牌,如何使你得幫助呢?


生活會有挫折打擊,但在主裡可得安慰。



全年讀經:
雅歌1-3章;加拉太書2章


靈命日糧 : 逐漸學會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0-13節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3節


我17歲那年,申請了到德國大學的交換計畫。當我得知申請批准時,不禁欣喜若狂。然而,距離出發的日期只剩三個月,而我從來沒有學過德語。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努力死記德文,甚至把單字寫在手上背誦。

幾個月後,我在德國的一間學校教室裡,因為覺得語言能力沒有進步而感到氣餒。一位老師給了我明智的建議:「學習語言就像爬一座沙丘。有時候你會覺得好像一點進展也沒有,但只要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有進步的。」

如今當我思想基督徒的靈命成長時,偶爾也會想到這位老師的見解。使徒保羅提到:「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立比書4章11節)。即使是保羅,這些功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慢慢成長學習,他進步的秘訣就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13節)

生活一定會面對挑戰,然而當我們轉向那位已經「勝了世界」的上帝(約翰福音16章33節),不只會發現祂能信實地帶領我們度過難關,還會發現沒有什麼比親近祂更重要。祂賜給我們祂的平安,幫助我們信靠祂,並且賦予我們能力,使我們在與祂同行時能夠堅持到底。

— 龐雅各

耶穌,感謝祢,在我仰望祢的時候賜給我平安。
幫助我今天能緊緊跟隨祢!


今天你會如何把眼目定睛在耶穌身上?你會如何鼓勵別人去親近祂?



全年讀經:
傳道書10-12章;加拉太書1章


靈命日糧 : 超乎萬名之名

讀經: 出埃及記6章1-8節


上帝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立比書2章9節


樂器製造師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年)是音樂界的傳奇人物。他製作的小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因工藝精湛,聲音清晰,讓人視為珍寶,甚至被賦予名字,其中就有一把小提琴被稱為「彌賽亞」。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31-1907年)曾拉奏這把小提琴,過後他說:「這把『彌賽亞』的獨特琴音,甜美與壯麗交織,而今仍不斷在我心中縈繞。」

即使斯特拉底瓦里所製作的樂器聞名於世,琴音獨特,但仍不配與那位至高創造者所做的工相提並論。從摩西到耶穌,這位萬神之神以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讓我們認識祂。為了我們的緣故,祂要我們認識祂、重視祂,並頌讚祂的智慧與祂手所做的一切(出埃及記6章1節,15章1-2節)。

上帝回應困苦百姓的呼求,施展大能讓他們脫離為奴之地,這只不過是祂拯救大工的序幕。有誰能預料到,有一天祂會藉著愛子被釘十字架,那被人視為軟弱的方式,留下了永恆和無價的基業?又有誰能預測到,那位背負了你我的罪債,被人羞辱、棄絕,如此愛我們的救主,如今人們會以美妙、動聽的音樂頌讚祂的聖名呢?

— 狄馬汀

天父,求祢今日在我心中動工,
藉著我顯明祢的作為,讓人看出我們的一切都從祢而來。


上帝如何耐心地塑造你的生命,讓人知道你屬於祂?祂今日如何提醒你是祂的兒女呢?



全年讀經:
傳道書7-9章;哥林多後書13章


靈命日糧 : 在葡萄樹上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1-8節


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約翰福音15章4節


經過一個特別漫長沉悶的冬天,春天終於來了。從冬季開始,艾瑪便幫忙照顧一位長期患病的家人,而今每當她經過家門前的一棵櫻桃樹時,就受到鼓舞。在那開滿粉紅色花朵的樹梢,綻放著繽紛的白色花卉,因為聰明的園丁把開白花的枝子嫁接到這棵櫻桃樹上。每當艾瑪看到這棵奇特的櫻桃樹,就想起了耶穌說,祂是真葡萄樹,門徒是枝子(約翰福音15章1-8節)。

耶穌說祂自己是真葡萄樹,是舊約以色列人所熟悉的景象,因為葡萄樹乃象徵上帝的子民(詩篇80篇8-9節;何西阿書10章1節)。耶穌進一步說祂自己是真葡萄樹,而祂的門徒是嫁接在祂身上的枝子。當門徒住在耶穌裡,得到祂的滋養和能力,就能多結果子(約翰福音15章5節)。

在艾瑪照顧家人的這個時刻,她極需要鼓勵和提醒,明白她是與耶穌連結。白色的花朵綻放在粉紅色的櫻桃樹上的畫面,讓她想起基督的真理,只要她連接在真葡萄樹上,就能從主那裡得到滋養和力量。

我們這些信徒若體會與耶穌親密的關係,就像枝子連接在葡萄樹上一樣,信心就會更加堅定。

— 潘艾梅

主耶穌,感謝祢幫助我常在祢裡面,
讓我能汲取今日所需的平安、盼望和力量。


你如何從耶穌那裡得著屬靈的滋養?



全年讀經:
傳道書4-6章;哥林多後書12章


靈命日糧 : 覺得渺小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2節


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篇8篇4節


許多影評家認為大衛.連(David Lean)執導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是史上一部最偉大的電影。那片浩瀚無垠的阿拉伯沙漠場景,影響了許多電影製作人,就連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也不例外,他說:「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就感到震撼,覺得自己十分渺小,至今這部影片仍讓我覺得自己小如螻蟻,其偉大之處就在這裡。」

當我凝視無邊無際的海洋,飛越極地白雪皚皚的冰山,或觀測億萬繁星閃爍的夜空,這萬物的浩瀚無垠也常讓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但想到受造萬物如此奇妙壯麗,而那位以言語就創造一切的造物主,豈不更加偉大嗎?

大衛也曾讚嘆上帝的偉大,並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他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篇8篇4節)然而,耶穌卻向我們保證:「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

我雖感到渺小、微不足道,但在天父眼裡,我是極其寶貴的,耶穌為我釘十字架就是最好的證明。祂甘願捨身作贖價,使我能與祂建立關係,就證明祂是何等看重我。

— 柯貝爾

天父,求祢幫助我們,莫忘祢時刻顧念我們。
求祢引導我們,在祢裡面找到生命的意義。
點擊此處閱讀探索叢書《令人驚奇的上帝》。


什麼樣的自然奇觀會讓你頌讚上帝?知道造物主視你為至寶,對你有何影響?



全年讀經:
傳道書1-3章;哥林多後書11章16-33節


靈命日糧 : 轉身逃跑

讀經: 彼得前書5章8-10節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魔鬼]。-彼得前書5章9節


艾麗曾經是個聰明漂亮又有才華的少女,還擁有慈愛的雙親。然而在高中畢業後,她受到慫恿而嘗試了海洛因。父母注意到她的改變,而艾麗也終於承認毒品對她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於是父母將她送進戒毒中心。完成治療後,父母問艾麗,關於嘗試毒品,她會給朋友什麼建議?艾麗說:「要馬上轉身逃跑,只是說『不要』是絕對不夠的。」

可悲的是,艾麗後來故態復萌,才22歲就死於吸毒過量。為了避免其他人落入相同的境遇,艾麗心碎的雙親在當地的新聞節目中鼓勵聽眾「為艾麗而跑」,遠離可能接觸到毒品或會讓人陷入危險的場所。

使徒保羅力勸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以及我們)要逃離私慾(提摩太後書2章22節)。使徒彼得也同樣警告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得前書5章8-9節)

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對試探免疫,最好的做法是避開會遭遇試探的情況。雖然有時無可避免,但我們可以藉由讀經和禱告,堅定對上帝的信心,預備自己面對試探。當我們有「堅固的信心」,就會知道何時該轉身奔向上帝。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世上有許多試探,
求祢幫助我們小心留意,向祢禱告,使我們不至跌倒。
感謝祢在我們迷途知返後,仍繼續接納我們。


你在哪方面特別容易受到試探?什麼能幫助你抵擋試探?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 : 不只是水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3-29節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書3章27節


我對教會最早的童年記憶之一,就是有一位牧師走在禮拜堂的中間走道,要我們「記得受洗的水」。當時我心想:記得受洗的水?要怎麼記得呢?接著,這位牧師就用水潑灑每一個人,對當時還是幼童的我來說,這種場面實在是既興奮又困惑。

我們為何要思想洗禮?其實當一個人受洗時,還有其他比水更重要的事。受洗象徵我們藉著相信耶穌而「披戴」基督(加拉太書3章27節);或者說,受洗是歡慶我們歸屬基督,祂在我們裡面活著,也藉著我們行事。

今天閱讀的經文也進一步告訴我們,要是我們「披戴」基督,就有了在基督裡的身分,成為上帝的兒女(26節)。因此,我們是因為相信基督而被稱為義,而非藉由遵守舊約的律法(23-25節)。我們並不因性別、文化或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分別,乃是藉著基督得著自由,合而為一,成為屬於基督的人(29節)。

所以我們都當謹記受洗和其中的含意。我們不要只看重受洗的儀式,而是要明白我們受洗是歸入基督耶穌,成為上帝的兒女。在基督裡,我們有了嶄新的身分和未來,並且得著真正的釋放與自由。

— 陳鍾華

對你而言,何謂披戴基督和屬於基督?
你可以用何種方式定期慶祝並紀念受洗的意義?


當謹記我們都是藉著耶穌成為上帝的兒女。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哥林多後書10章


靈命日糧 : 不餵食巨怪

讀經: 箴言26章4-12節


要愛惜光陰,……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歌羅西書4章5-6節


有句英文的網路俚語說:「不要餵食網路巨怪!」「網路巨怪」指的是那些蓄意在網路論壇、聊天室或留言版上製造爭端的人,他們故意發佈挑釁且傷人的評論,激怒讀者以打斷原本正討論的主題。但對這些評論不理會、不回應,就是不「餵食」巨怪,可以防止這些人使議題偏離正軌。

在討論具有建設性的議題時,難免會遇到不感興趣的人。但「不要餵食網路巨怪」就有如箴言26章4節的現代版翻譯,警告世人不要與傲慢、不願接受忠告的人起爭執,避免與對方淪為同一水平。

但反過來說,即使看似冥頑不靈的人也有上帝的形象。若我們隨意將他人排除在外,不予理會,那麼我們可能才是那個不願接受上帝恩惠的傲慢之徒(參閱馬太福音5章22節)。

這或許可以解釋,箴言26章5節為何提供與第4節完全相反的指導方針。因為只有謙卑自己、以禱告的心倚靠上帝,才能知道如何在各種情境中用愛心對待人(參閱歌羅西書4章5-6節)。有時我們必須開口,有時則沉默是金。

無論在何種情況中,願我們都謹記,這位在我們硬心抗拒祂時就為我們犧牲的上帝(羅馬書5章6節),如今仍在每個人的心中動工。

— 白茉妮

慈愛的上帝,
幫助我天天與我周圍的人分享祢的愛。


你曾見過上帝用哪些方式觸動人心?你如何以更好的方式用愛心傳達真理呢?



全年讀經:
箴言25-26章;哥林多後書9章


靈命日糧 : 合一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6節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章3節


在1722年,一小群住在現今捷克共和國的摩拉維亞弟兄會基督徒,因為受到迫害,而逃到一位仁慈的德國伯爵的領地。他們在那裡住了四年,人數增加至300多人。然而,他們雖然都是受迫害的難民,卻沒有成為互相扶持的群體,反倒充滿衝突,因對基督信仰有不同的看法而導致分裂。後來,他們在禱告之後做了一個看似微小的決定,但卻帶來驚人的改變。他們放下歧見,轉而重視他們的共同點,結果便帶來了合一。

使徒保羅熱切地勸勉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要彼此合一。罪會帶來問題、私慾和人際關係的衝突。但是對於「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的以弗所信徒而言,蒙召是為了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新的身分(以弗所書5章2節),他們首要的任務是「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4章3節)。

這種合一不是靠人的能力就能達到的同儕情誼。我們必須「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2節),從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達到合一,但是藉由上帝「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3章20節),我們就能彼此合一。

— 彭絲嵐

親愛的天父,祢是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
也住在眾人之內,求祢藉此使我們合而為一。


你的教會正經歷分歧或合一嗎?你要如何藉著上帝的能力,以行動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



全年讀經:
箴言22-24章;哥林多後書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