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現在開始

讀經: 彼得前書4章7-11節


彼此切實相愛。-彼得前書4章8節


在2017年2月底,我大姐的切片報告證實她得了癌症,當時我就告訴朋友們:「從現在開始,我得儘可能多花點時間陪伴大姐。」有些人說,我反應過度了。然而,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大姐就過世了。雖然我已經花了許多時間陪伴她,但如果深愛一個人,總還是會覺得愛得不夠多,相處的時間不夠長。

使徒彼得教導初代教會的信徒要「彼此切實相愛」(彼得前書4章8節)。當時他們遭受迫害,因此更加需要主內弟兄姐妹的關愛。因為上帝已經將愛澆灌在他們心中,所以他們也願意同樣地去愛其他人。他們按著上帝所賜的力量,藉著禱告、慷慨地款待人,以及溫和且誠實的話語,來表達他們對人的愛(9-11節)。上帝藉著祂的恩典,讓他們得著恩賜能捨己地彼此服事,成就上帝美好的旨意,好「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11節)。上帝大有能力的計畫,就是要透過我們成就祂的美意。

我們都需要別人,而別人同樣也需要我們。讓我們善用從上帝所領受的時間與資源,切切實實地彼此相愛,現在就開始吧!

— 施安妮

在你的生活周遭,人們如何愛著你呢?
今天你要如何運用從上帝所領受的一切,
去服事他人呢?


在上帝的眼中,你的服事沒有所謂的微不足道。



全年讀經:
約伯記32-33章;使徒行傳14章


靈命日糧 : 言行一致

讀經: 約翰一書2章7-11節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約翰一書2章9節


有一次,牧師兼作家尤金·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去聽了一場演說。講員是受人敬重的瑞士醫師保羅·陶奈爾(Paul Tournier),也是一位教牧輔導。在此之前,畢德生已讀過陶奈爾的作品,對他的治療方式十分推崇。從陶奈爾的演說中,畢德生覺得陶奈爾真的活出了他自己的教導。會後,畢德生總結這次的經歷說:「言行一致,是我能想到最貼切的詞彙。」

言行一致是指「所說的和所做的相符合」或「躬行己說」。使徒約翰強調,我們「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自己]的弟兄」,就「還是在黑暗裡」(約翰一書2章9節),這表示我們的言語和行為並不一致。約翰更進一步闡釋,這樣的人不知道該怎樣往前行(11節),仍然活在黑暗中,被黑暗弄瞎了眼。

我們若時常親近上帝,就能讓上帝話語的亮光照亮我們的道路,而不致被黑暗弄瞎了眼。這也讓我們能擁有屬天的眼光,正確地知道自己該如何行事為人,活出言行一致的生活。這會讓人知道我們相信耶穌,跟隨祂的腳蹤行。

— 博約翰

主耶穌,我希望言行一致但卻做不到,
我盼望能一天比一天更像祢。懇求祢幫助我,
讓我身旁的人能因看見我的言行而願意來認識祢。


你是個言行一致的人嗎?你如何讓自己朝這方面成長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30-31章;使徒行傳13章26-52節


靈命日糧 : 每個故事

讀經: 路加福音24章17-27節


於是[耶穌]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章27節


我打開那本充滿創意插圖的兒童聖經,開始讀給我的孫子聽。那些述說上帝的愛與供應的故事,立刻讓我們沉醉其中。當我標記了讀到哪裡之後,就把書闔上,再次看到書名:《耶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輕聲訴說祂的名》。確實,聖經中的每個故事都指向耶穌!

老實說,有時候聖經很難理解,特別是舊約的部分。為何那些不認識上帝的人可以勝過上帝的百姓?我們知道上帝是純全無瑕的,祂的旨意是要讓人得益處,那祂為何允許那些殘酷的事情發生呢?

耶穌復活之後,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遇見兩個門徒,可是他們沒有認出耶穌。他們因長久盼望的彌賽亞死了而灰心失望(路加福音24章19-24節),他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祂!」(21節)但作者路加描述耶穌如何使他們恢復信心:「於是[耶穌]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7節)

每個故事都指向耶穌,即使是讓人無法理解的故事,因這些故事顯明我們的世界何等破碎,我們都需要一位救主。每個行動、每個事件、每一次上帝的介入,都是為了讓上帝所愛的兒女能得到救贖,回轉歸向祂。

— 莫麗莎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們,
仔細聆聽祢藉著聖經中的每個故事,讓我們更認識祢。


上帝如何在你的生命中施行拯救?你能看出那些令你費解的事有上帝的美意嗎?



全年讀經:
約伯記28-29章;使徒行傳1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對上帝誠實

讀經: 以賽亞書1章12-18節


我向祢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詩篇32篇5節


我三歲的孫子這天一開始就不怎麼順遂。先是找不到他最喜歡的上衣,後來他要穿的鞋子又讓他很不舒服。最後,他焦慮地對祖母大發雷霆,然後坐下來放聲大哭。

我問他說:「你為什麼這麼生氣?」我們談了一會兒,等他冷靜下來之後,我溫柔地問他:「你可以對祖母生氣嗎?」他低頭盯著他的鞋子,想了想說:「不可以。對不起!」

他的話讓我感到安慰。他沒有否認自己做錯事,反倒誠實地承認。接著,我帶他一起禱告,求耶穌赦免我們的過錯,讓我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在以賽亞書1章,上帝指出百姓所犯下的過錯。他們的法庭充斥賄賂、不公,且為謀私利而欺壓孤兒寡婦。但即使是這樣的時刻,上帝仍憐憫他們,給他們機會承認過錯並且悔改,祂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18節)

上帝期盼我們能向祂敞開、坦承自己所犯的罪。當我們誠實地認罪悔改時,上帝就會慈愛地赦免我們。正如約翰一書1章9節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因為上帝滿有恩慈憐憫,我們必會有個嶄新的開始!

— 龐雅各

阿爸天父,求祢幫助我轉離生命中的罪惡,
從今天起,就在祢裡面重新開始。


什麼因素導致你無法將某些罪向上帝陳明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25-27章;使徒行傳12章


靈命日糧 : 得著平安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歌羅西書3章15節


幾年前我和朋友共進午餐時,朋友問道:「你對平安有什麼看法?」「平安?」我有點困惑:「嗯,我不肯定,但你為什麼這樣問?」他回答說:「呃,因為我看到你在教會崇拜時抖著腳,我猜想是否什麼事讓你感到不安。你相信上帝會讓那些愛祂的人得著平安嗎?」

那時,朋友的問題讓我有點難過,但也讓我重新思考這方面的真理。我開始查考聖經,看看上帝的子民如何得享安寧,甚至在艱困中也滿有平安。當我讀到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時,不禁咀嚼思想保羅的吩咐。保羅告訴他們,要讓基督的平安在他們心裡做主(3章15節)。

保羅從未造訪過歌羅西教會,只是從他朋友以巴弗那裡聽說過。他寫信給他們,是擔心他們會因為受到錯誤的教導,而失去基督的平安。保羅並非責備他們,而是鼓勵他們信靠那位賜給他們確據和盼望的耶穌(15節)。

我們都會遇到困境,都得選擇是否要讓基督的平安在我們心裡做主。當我們倚靠耶穌,祈求祂住在我們裡面,祂就會溫柔地幫助我們,使我們從沉重的焦慮和憂愁中得著釋放;當我們尋求祂時,無論我們面對何種景況,祂必慈愛地賜下平安給我們。

— 潘艾梅

主耶穌,祢賜的平安過於我所能測度。
求祢幫助我在生命中的每個層面,都能得享祢的平安。


什麼處境或人際關係使你心情沉重?如何得著耶穌所賜的平安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22-24章;使徒行傳11章


靈命日糧 : 現在好餓!

讀經: 雅各書2章14-18節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雅各書2章14節


湯瑪士出生於印度的貧窮家庭,後來被一個美國家庭領養。在一次回印度期間,他目睹了家鄉許多孩童的急迫需要,知道自己應該給予協助。於是,他打算回到美國完成學業,積存一大筆錢,然後再回去印度幫助他們。

當他仍在印度時,他讀到雅各書2章14節說:「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接著,他聽到附近有個小女孩哭著對母親說:「但是媽媽,我現在好餓!」這令他想起小時候常飢餓難耐,甚至在垃圾桶翻找食物的景況。湯瑪士知道自己不能等到幾年後才提供幫助,他決定:「我現在就要開始!」

如今,他創建的孤兒院住了50名孩童,他們衣食無缺,並且可以受教育,學習認識耶穌。這些人得幫助,都是因為湯瑪士清楚知道上帝要他做的事之後,立即採取行動。

雅各的話也同樣是對我們說的。相信耶穌基督確實讓我們得著極大的益處,就是能與上帝建立關係、有豐盛的生命,以及擁有未來的盼望。但如果我們沒有向人伸出援手,沒有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這些益處對其他人有什麼幫助呢?你是否聽見有人正哭著說:「我現在好餓!」

— 白德夫

喔,主啊,求祢指引我的腳步,
順從祢的帶領,採取實際的行動,
幫助有需要的人。謝謝祢讓我能參與祢的工作。


周遭有什麼事令你有所感觸?即使看似微不足道,你可以如何幫助人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20-21章;使徒行傳10章24-48節


靈命日糧 : 戴上新眼鏡

讀經: 出埃及記25章31-40節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馬書1章20節


我18歲時視力便開始模糊,但我根本不想配戴眼鏡。記得那時父親說:「看到樹上的每片葉子,總比只看到一片矇矓的綠色更好!」父親說得對極了。戴上了眼鏡後,讓我清楚看見一切事物,使朦朧化為美麗!

在讀聖經時,有些書卷讀起來就像我沒有戴眼鏡看樹木一樣,模模糊糊,沒什麼好看。然而若關注其中的細節,必能從這些看似沉悶的經文中,發現美麗之處。

當我讀出埃及記時,就有如此的經歷。經文記載上帝指示以色列民建造會幕,搭建祂在百姓中暫時的居所,那些沉悶的細節就像模糊的影像。但25章的結尾讓我特別留意,這裡上帝指示摩西如何製造燈臺,上帝說這燈臺「要用精金」錘成,包括燈座和燈柱,以及形狀像花的油杯、花苞和花瓣(31節)。燈臺上的四個杯「形狀像杏花」(34節)。

杏花何等美麗,上帝竟將這自然之美融入祂的會幕中!

保羅說,「上帝的永能和神性」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馬書1章20節)。有時我們需要透過新的眼鏡,才能從上帝的創造和看似無趣的經文中,看見上帝的榮美。

— 施竹俐

你如何以新的眼光讀聖經,好看見上帝的榮美?
上帝創造美好的一切,如何吸引你更親近祂?


清楚看見聖經的細節,發現其中之美。



全年讀經:
約伯記17-19章;使徒行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 吃飽了!

讀經: 箴言27章1-10節


人吃飽了,厭惡蜂房的蜜。-箴言27章7節


記得在某一年的假期,我帶著孩子們去參觀一間水族館。館方特別預備了一個水池,讓參觀者可以親手摸摸小鯊魚。我的孩子們非常興奮,但我卻有點緊張不安。我問工作人員說,這些鯊魚會不會突然咬傷人的手指?她說,這些鯊魚都剛剛才被餵飽,而且給了特別多的食物。只要鯊魚不飢餓,牠們就不會咬人。

這些鯊魚的習性使我領悟箴言27章7節所說:「人吃飽了,厭惡蜂房的蜜;人飢餓了,一切苦物都覺甘甜。」飢餓這種內在的空虛感會削弱我們的判斷能力,使我們相信只要能獲得飽足,什麼東西都能吃進口裡,甚至令我們不惜咬別人一口。

然而上帝要我們擁有的生命,並不只是限於獲得飽足。祂要我們的生命充滿基督的愛,行事為人流露出從祂而來的平靜安穩。每當想到上帝無條件地愛著我們,會讓我們的信心更堅定,使我們在面對生命中各種吸引人的「甜點」,如成就、財富和人際關係的時候,能做出正確的取捨。

只有與耶穌建立關係,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讓我們不僅為了自己,也能為了別人的緣故,緊緊抓住上帝對我們無盡的愛,使我們能被充滿,得著上帝的一切豐盛(以弗所書3章19節)。

— 史珍妮

在生活中,你最渴求的是什麼?
為何沒有任何事物能像耶穌那樣使你得滿足呢?


以耶穌為你生命的糧,你就永不飢餓。



全年讀經:
約伯記14-16章;使徒行傳9章22-43節


靈命日糧 : 繞道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6-10節


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使徒行傳16章7節


當我們覺得上帝已經開路給我們機會去服事他人時,結果得到的答案卻是「不」或「不是現在」,相信我們都會感到挫敗和難過。記得多年前,在我事奉的初期,曾經遇到兩個新的事奉機會。當時,我認為自己的恩賜和能力符合教會的需要,但最後這兩道門都關了。經歷兩次的失望之後,另一個服事的職分出現了,我終於獲選任職,走上13年牧養事奉之路,讓我有機會影響許多人的生命。

在使徒行傳16章,上帝兩次讓保羅和他的同工們繞道而行。起初,聖靈「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6節),後來「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7節)。那時,他們並不明白上帝另有計畫,不知道上帝對祂的工作和僕人有最恰當的安排。上帝只是對他們所定的計畫說「不」,要他們完全聽憑上帝的帶領(9-10節)。

如果失去了機會,有誰不會感到難過呢?我們都曾因沒有得到某份工作、某個事奉機會,或調遷的計畫告吹而感到傷心失望。開始時我們會覺得那是莫大的損失,但時間卻往往證明,這樣的「繞道」其實是上帝的奇妙安排,讓我們能前往祂要我們去的地方,我們都當心懷感恩。

— 簡恩德

天父,我讚美祢,因祢滿有智慧,
知道如何為我的生命制定最好的計畫。
感謝祢讓我在繞道時蒙祢保守。


你曾因失去而難過,但後來卻為此感恩嗎?這些處境如何幫助你更信靠上帝?



全年讀經:
約伯記11-13章;使徒行傳9章1-21節


靈命日糧 : 解開繩索

讀經: 創世記33章1-11節


以掃跑來迎接他,將他抱住,又摟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兩個人就哭了。-創世記33章4節


有個福音機構以倡導「饒恕能帶來醫治」為宗旨,並以短劇加以闡述。劇中一名受害者與加害人背對背綁在一起,只有受害者才能將繩子解開。無論受害者做什麼,都要揹著對方,若受害者不願饒恕就無法鬆綁,自然也就無法得釋放。

當犯錯的人誠心悔過,來到我們面前尋求原諒時,我們若願饒恕對方就能脫離纏繞我們的傷害,使彼此逐漸從苦毒與痛苦中釋放出來。在創世記,我們看到雅各騙取了以掃長子的名分,造成這兩兄弟分開。直到20年後,上帝才叫雅各歸回故里(31章3節)。他聽從上帝的指示,但卻忐忑不安地先送給以掃一大群牲畜(32章13-15節)。當兩兄弟見面時,雅各謙卑地在以掃面前一連7次俯伏在地(33章3節)。不難想像,當以掃跑去擁抱雅各時,雅各會何等驚訝。因著和好,他們相擁而泣(4節),雅各也不再因為他對哥哥所犯的罪而被捆綁。

你是否因為不願饒恕他人而感到受捆綁,心中充滿怒氣、恐懼或羞愧呢?要知道若你尋求上帝的幫助,祂就會藉著主耶穌和聖靈使你得釋放,讓你得著能力解開繩索,使你得著自由。

— 潘艾梅

若要進一步瞭解饒恕的真義,可上網閱讀
探索叢書《真正的饒恕》。
traditional-odb.org/ds/the-risk-of-forgiveness


你是否願意謙卑地懇求他人饒恕呢?你需要原諒誰,好讓自己得釋放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8-10章;使徒行傳8章26-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