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你的悼詞

讀經: 傳道書7章1-6節


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章2節


我參加了一位熱心愛主的姐妹的葬禮,心中感觸良深。這位姐妹並沒有輝煌的一生,除了會友、鄰居和朋友,沒太多人認識她。但她愛耶穌、愛她的7個孩子和25個孫兒。她總是笑臉迎人、熱心服事,並能把壘球打得老遠。

傳道書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7章2節),「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4節),因為在那裡我們可以學到最重要的功課。有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說,有兩種方式可以呈現一個人的特質:一個是自己寫在履歷上讓它看起來亮眼,另一個則是別人在你的葬禮上所說的悼詞。有時兩者是一致的,但有時可能是相互抵觸。若有任何不一致,悼詞中所說的特質總是比較可靠的。

這位愛主的姐妹雖沒有顯赫的履歷,但她的子女都說,她真實地體現出箴言31章所描述敬虔婦女的生命,因她激發他們愛耶穌,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保羅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章1節),所以,他們也激勵眾人效仿他們的母親,正如她效仿耶穌一樣。

在你的葬禮上,人們會說些什麼呢?你希望人們怎麼說?現在就開始培養這些優點和特質還不算太遲。讓我們倚靠耶穌,祂的救恩能讓我們自由地為祂而活。

— 韋陌格

你的生活是否為你的履歷或悼詞增添色彩呢?
想到人們將如何追念你,會改變你的日常生活嗎?


求主賜我勇氣,讓我能為祢而活。



全年讀經:
約伯記5-7章;使徒行傳8章1-25節


靈命日糧 : 虛榮之火

讀經: 馬太福音5章21-30節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詩篇51篇10節


在1497年2月的某一天,修士吉羅拉莫·薩佛納羅拉(Girolama Savonarola)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廣場上點起熊熊烈火。他和跟隨者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收集了他們認為會令人犯罪或忽略宗教職責的物品,包括藝術品、化妝品、樂器和衣服。就在這一天,他們將數千件會引發虛榮心的物品堆積在一個廣場上,然後焚燒殆盡。這起事件被稱為「虛榮之火」。

薩佛納羅拉的極端行為或許是因為登山寶訓中某些令人驚訝的教導,就像耶穌說:「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馬太福音5章29-30節)。如果我們僅按字面的意思來詮釋,則難免錯失這信息的重點,耶穌的這篇信息其實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關注我們內心的光景;不可將自己錯誤的行為,全都歸咎於外界的誘惑和試探。

虛榮之火雖然聲勢浩大地燒毀了許多奢侈品和藝術品,但那些參與者的心思意念卻未必因此而改變。只有上帝才能改變人心,怪不得詩人會禱告說:「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詩篇51篇10節)。心思意念的改變,才是真正的轉變!

— 葉芮敏

親愛的主,求祢向我施恩,使我的心能降服於祢,
並懇求聖靈潔淨的火,將我內心的虛榮焚燒殆盡。


你認為哪些行為或事物是虛榮的呢?你要如何應對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章;使徒行傳7章44-60節


靈命日糧 : 喜樂地全力以赴

讀經: 加拉太書5章22-26節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喜樂。-加拉太書5章22節


我兒子沐恩在一所高中擔任籃球教練,有一年,他所指導的球隊順利晉級到華盛頓州際錦標賽。有人求好心切地問說:「今年有把握贏得勝利嗎?」球員和教練聽了都很有壓力,所以沐恩就鼓勵大家說:「讓我們喜樂地全力以赴!」

這令我想起,使徒保羅最後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說:「只要行完我的路程」(使徒行傳20章24節),表明他就是要完成耶穌交給他的使命。現在,「行完我的路程」也成為我的禱告和座右銘,期許自己能像沐恩說的那樣:「喜樂地全力以赴!」順帶一提,沐恩的球隊那年果真贏得錦標賽的冠軍。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抱怨的理由,不論是壞消息、生活壓力或是健康問題,都會讓我們不開心。但我們若懇求上帝,祂能賜下喜樂引領我們超越這些環境,我們能得著耶穌所說的「我的喜樂」(約翰福音15章11節)。

喜樂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節),因此務必謹記,每天早上都要懇求祂幫助我們:「讓我能喜樂地全力以赴!」靈修作家傅士德(Richard Foster)曾說:「禱告能帶來改變,這是何等的恩典!上帝是何等美善,為我們預備一條路,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喜樂。」

— 羅大衛

親愛的上帝,我要定睛仰望祢。
謝謝祢,讓我能倚靠祢的信實。
求祢讓我得著祢的喜樂。


什麼會使你灰心喪志?你如何得著喜樂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1-2章;使徒行傳7章22-43節


靈命日糧 : 上帝喜樂

讀經: 西番雅書3章14-20節


[上帝]因你喜樂歡唱。-西番雅書3章17節,新譯本


最近,祖母寄給我一本相簿,我翻著這些舊照片,其中一張格外吸引我的目光。照片中,年僅兩歲的我坐在壁爐前面,另一邊則是父親把手搭在母親的肩上,兩人都滿臉慈愛地看著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我將這張照片貼在梳妝台上。每早晨看著這張照片,總能令我回想起父母對我的關愛。縱使父母的關愛確實無法盡善盡美,但我卻仍保留這張照片來提醒自己,即使父母的愛可能會令人失望,但上帝的愛卻永遠值得信靠。聖經讓我知道,上帝正慈愛地凝視著我,就像我父母在照片中那樣的慈愛眼神。

先知西番雅對上帝慈愛的描述令我驚訝,先知形容上帝因祂的百姓而歡然歌唱。當時,上帝的百姓並不配得到這份愛,因為他們不願順服上帝,也不以恩慈待人。儘管如此,西番雅仍宣告上帝的應許說,上帝的愛終究會勝過他們的軟弱,也必除去他們的刑罰(西番雅書3章15節);上帝必因他們喜樂(17節);上帝必招聚百姓重回祂的懷抱,帶領他們歸回故土,並復興他們的國度(20節)。

上帝的愛,值得你我每早晨深思體會。

— 畢愛敏

上帝啊,感謝祢對我們的寬容饒恕,
也謝謝祢對我們的愛從未改變。


你曾如何經歷上帝的慈愛呢?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9-10章;使徒行傳7章1-21節


靈命日糧 : 捉迷藏

讀經: 創世記3章1-10節


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


小時候,我和五歲的表弟一起玩捉迷藏,聽到他的腳步聲愈來愈近,我的心跳也隨之加快,心想:「他很快就會發現我了。」果然,他才走幾步路就大喊:「找到你了!」

大多數人對兒時遊戲捉迷藏,仍存留美好回憶,但在真實生活裡,「被人發現」卻一點都不好玩,甚至會令人恐懼。我們出於本能地想要逃避,深怕自己不堪的一面被人發現。

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我們似乎也常和上帝玩類似的躲藏遊戲。我的一位好友稱之為「捉迷藏的另一種玩法」,其實這比較像假裝躲藏的遊戲,因為不管怎樣,上帝必會看見我們污穢的思想和錯誤的選擇。這些我們都知道,但卻仍故意假裝上帝不會真的看到。

然而,上帝從不放棄尋找失喪的人,祂呼喚我們說:「出來吧!我要看見你,我要看到你最羞於見人的部分。」這就像亞當因害怕而躲藏時,上帝呼喚他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這個觸動人心的呼喚,道出上帝溫暖的邀約,宛如說:「親愛的孩子,別再躲藏了,快回到我的懷抱中。」

你或許覺得,這似乎太過冒險或不合常理。但我們若在天父的穩妥保守之內,無論犯下何種過錯或失敗,上帝都完全瞭解並深愛著我們。

— 歐傑弗

知道上帝看見你並仍期盼你歸向祂,
如何讓你得安慰、得釋放呢?


那位完全認識我們的上帝,無條件地愛著我們。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6-8章;使徒行傳6章


靈命日糧 : 告別嫉妒

讀經: 羅馬書6章11-14節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加拉太書6章4節


法國藝術家埃德加·竇加(Edgar Degas)以芭蕾舞者的畫像聞名世界。但鮮為人知的是,他嫉妒同為畫家的朋友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竇加說:「馬奈所要描繪的總能信手拈來,而我卻折騰多時仍無法畫好。」

嫉妒這種負面情緒,被使徒保羅視為一種極敗壞的特性,與各種邪惡、罪過、貪婪、凶殺、爭吵、欺詐、惡毒、流言同樣糟糕(羅馬書1章29節)。保羅指出拜偶像而不敬拜上帝,就會有愚蠢的想法,隨之而來的便是嫉妒(28節)。

基督教作家克里斯蒂娜·福克斯(Christina Fox)認為,嫉妒在信徒心中滋長,乃因我們的心背離了真愛。嫉妒會促使我們追逐世上的享樂而不仰望耶穌,甚至令我們忘了自己究竟屬乎誰。

解決嫉妒的良方就是回轉歸向上帝。保羅要我們「將自己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特別是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保羅也提到:「你們在自己所做的事上要小心謹慎,這樣你們就會因自己做得好而感到滿足,而且不需要跟他人比較。」(加拉太書6章4節,新普及譯本)

感謝上帝厚賜恩福,祂賜下美物,更賜下恩典使我們得自由。只要數算上帝所賜的恩惠,便能再次得著滿足。

— 雷翠霞

主啊,幫助我歸向祢,看到祢對我的愛真實寬廣,
讓我不再關注別人所得的恩賜和祝福。


上帝賜你哪些才能、屬靈恩賜或祝福,你卻忘了感恩?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3-5章;使徒行傳5章22-42節


靈命日糧 : 困境中仍同在

讀經: 詩篇46篇


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46篇7節


我們教會有位弟兄的家慘遭祝融,一家六口只有他和兒子僥倖生還。他的妻子、母親和兩名稚子都喪生火場,而他自己也需住院治療。遺憾的是,諸如此類令人心碎的事件一再重複上演。每當這些不幸的事情發生時,人們都會問一個老問題:好人為何會遭遇壞事?眾所周知,這個老問題至今仍沒有新的答案。

然而,詩人在詩篇46篇所提出的真理,也不斷被人重述、覆誦和接受。詩人說:「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節)接下來2-3節描述的是一場大災難的景況,地裂山崩、海水洶湧翻騰。若我們置身於詩中所描繪的風暴中,必定會膽戰心驚,但有時候我們的處境就是如此,例如:疾病末期反覆的痛苦掙扎;嚴重財務危機的重大打擊;所愛之人離世所帶來的震驚和錐心之痛。

我們常以為遭逢困境是因為沒有上帝的同在,但聖經卻告訴我們:「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7、11節)當我們面臨無法承受的困境時,上帝仍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不必驚慌,因為上帝是美善、慈愛又可靠的。

— 簡恩德

天父,在我感受不到祢的關心與同在時,
求祢幫助我信靠祢話語中的真理。


你曾在怎樣的困境中質疑上帝的同在?後來你是怎樣知道祂的同在呢?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1-2章;使徒行傳5章1-21節


靈命日糧 : 軟弱得幫助

讀經: 羅馬書8章1-2、10-17節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羅馬書8章26節


安妮.薛佛.米勒(Anne Sheafe Miller)於1999年與世長辭,享年90歲。其實早在1942年,她就曾因流產引發敗血症而藥石罔效,險些送命。當時,和她在同一間醫院的某位病患提到他認識一位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一種神奇的新藥。於是,安妮的醫生強烈要求政府特別通融,給予安妮一點這種新藥。安妮使用輕微的劑量之後,體溫竟在一日之內恢復正常!盤尼西林(青黴素)就這樣救了她一命。

自從人類始祖墮落之後,罪惡使所有人的屬靈生命都受到毀滅性的影響(羅馬書5章12節)。惟有耶穌的受死與復活,以及聖靈的大能,才能使我們得醫治(8章1-2節)。聖靈使我們能在世上享受豐盛的生命,並在永恆中享受上帝的同在(3-10節)。羅馬書告訴我們:「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8章11節)

當我們罪惡的本性試圖要使我們的生命枯竭時,當仰望救恩的源頭耶穌,並要倚靠聖靈的能力剛強起來(11-17節),因「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而且祂會「照著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26-27節)。

— 歐瑞荔

你在哪方面需要經歷基督的生命和聖靈的大能?
如何更敏銳地察覺聖靈的同在與作為?


天父賜下愛子及聖靈,使我能享有永恆的豐盛生命。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靈命日糧 : 拯救壞人

讀經: 但以理書3章26-30節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差遣使者救護倚靠祂的僕人。-但以理書3章28節


漫畫中的英雄人物總是受人青睞。單單在2017年,就有六部超級英雄的電影賺進超過40億美金的票房。為何這些大型動作片如此大受歡迎呢?

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劇情和上帝偉大的拯救有幾分相似吧!在故事中有英雄、有壞蛋、有一群人需要拯救,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情節。

在上帝的救援行動中,頭號壞蛋就是撒但。牠是我們靈魂的死敵,此外還有無數的壞人,像在但以理書中,就有統治大帝國的尼布甲尼撒王。他下旨任何人若不敬拜他的巨大金像,都要被扔進火窯裡(3章1-6節)。然而,當三名勇敢的猶太官員拒絕敬拜金像時(12-18節),上帝行奇妙的事,將他們從烈火的窯中拯救出來(24-27節)。

接下來劇情發生驚人的轉折,我們看到這名壞人的心開始轉變。他親眼目睹這不可思議的神蹟,讚嘆道:「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28節)

不過他接著又開始揚言要殺了褻瀆上帝的人(29節),他不知道上帝其實並不需要他幫忙。到了第4章,尼布甲尼撒對上帝還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尼布甲尼撒身上,我們所看到的不只是個壞人,還是個可以認識上帝的人。我們的英雄耶穌拯救每個需要救恩的人,包括你我身邊的「壞人」。

— 葛庭墨


你知道誰正需要上帝的拯救?你要如何幫助他呢?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


靈命日糧 : 誠實無偽

讀經: 哥林多後書10章1-11節


我們不在那裡的時候,信上的言語如何,見面的時候,行事也必如何。-哥林多後書10章11節


我的諮商師也可說是我的朋友,她在紙上畫了一個火柴人,把這個火柴人標註為「私我」。接著,她沿著火柴人的周圍約1公分寬的部分,又描出另一個較大的火柴人,並標註為「公我」。她說,這「私我」和「公我」兩者之間的差距,代表了我們誠信的程度。

她的話讓我不禁思想:我在公開場合和在私底下是一樣的嗎?我是個誠實無偽的人嗎?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以愛和訓誡來教導信徒要效法耶穌。在哥林多後書接近收尾的部分,他提到有些人質疑他的誠信,說他所寫的書信嚴厲有力,但本人其實是軟弱無能(10章10節)。這些批評保羅的人常用專業深奧的言語對眾人演講,以賺取金錢。但反觀保羅,他雖在學術上有深厚造詣,話語卻簡單明瞭。正如他在哥林多前書2章4節寫道:「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在哥林多後書10章11節,更展現他的純全正直:「這等人當想,我們不在那裡的時候,信上的言語如何,見面的時候,行事也必如何。」

無論是在私底下或在公開場合,保羅都是言行一致的人。我們呢?

— 莫麗莎

親愛的上帝,幫助我先私底下做祢喜悅的人,
好使我在眾人面前能誠實無偽。


我們如何言行一致,以正直的生命尊榮上帝?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7-9章;使徒行傳3章